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浙教版)_第1頁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浙教版)_第2頁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浙教版)_第3頁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浙教版)_第4頁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2023-2024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浙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空氣與生命

考點卷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

考點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3

考點三.空氣組成的測定..........................................................6

考點四.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8

考點五.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10

考點六.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13

考點七.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14

考點八.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16

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下列四幅圖中的實驗,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解答】解;八、紅磷在容器中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通過玻璃管有物質逸出,不能直接

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錯誤。

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沒有物質逸出,反應前后容器中物

質的總質量不變,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正確。

C、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驗證

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錯誤。

D、酒精溶于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星守恒定律,故選項錯誤。

故選:Bo

2.如圖是課本中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圖甲的錐形瓶中盛有少量白磷,圖乙的錐形瓶盛有

硫酸銅溶液,小試管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小科利用該實驗裝置實驗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圖甲圖乙

A.用甲裝置實驗時,若白磷不足,對實驗的結果無影響

B.用甲裝置實驗時,若去掉錐形瓶的橡膠塞,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C.用乙裝置實驗時,兩種溶液混合后,觀察到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

D.若將乙裝置的兩種溶液分別換成水和酒精,也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用甲裝置實驗時,若白磷不足,對實驗的結果無影響,因為無論白磷是否完全反

應,天平都保持平衡,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用甲裝置實驗時,若去掉錐形瓶的橡膠塞,由于有空氣中的氧氣參加反應,生成物五氧化二

磷會逸散到空氣中,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用乙裝置實驗時,兩種溶液混合后,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

酸鈉溶液,觀察到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牛.,故選項說法正確。

D、若將乙裝置的兩種溶液分別換成水和酒精,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驗證質量

守恒定律,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3.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凝聚了不少科學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將某金屬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爆燒,燃燒后立即打開容器進

行稱量,結果發(fā)現(xiàn)城燒后的固體質量增加了。

材料二:1714年,拉瓦錫用精確的定量實驗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質量和分解后生成

物的總質量之間的關系,證實了質量守恒定律。

(1)【解釋】波義耳實驗中,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的原因是實驗中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固體增

加了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2)【證據(jù)】興趣小組決定用如圖所示裝置模擬拉瓦錫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結束后小明記錄了以下幾組數(shù)據(jù):(已知:該反應條件下氧氣的密度為P克/亳升)

A.反應前稱取的氧化汞質量a克

B.反應前裝有氧化汞試管的總質最b克

C.反應結束冷卻后試管的總質量c克

D.反應后量筒內氣體體積為d亳升

E.反應前量筒和水的總質量e克

F.反應結束后量筒和水的總質量f克

①實驗中量筒內液面有油層,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氧氣溶解在水中。

②實驗操作均正確,在誤差范圍內,如果出現(xiàn)等量關系b=c+od(用上述字母袤示;,可用來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波義耳實驗中,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的原因是實驗中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固體

增加了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2)①實驗中量筒內液面有油層,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氧氣溶解在水中;

②氧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反應的氧化汞的質量等于生成氧氣和金屬汞的質量;反應前后

試管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前裝置總質量等于反應后裝置總質量加生成氯氣的質量;生成氧氣川排

水法收集,排出水的體積就是生成氧氣的體積dmL,氧氣的密度為p克/亳升=pg/mL,生成氧氣

質量為dmLXpg/mL=pdg:因此有b=c+pd,可以證明質量守恒。

故答案為:(1)實驗中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固體增加了反應的氧氣的質品:

(2)①防止氧氣溶解在水中;

②b=c+pd。

考點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4.“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經過圖一所示的暗處理后,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圖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B.圖三的作用是褪去葉片中的綠色

C.圖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變藍色

D.此實驗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產生淀粉

【解答】解:A、圖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A正確。

B、圖三小燒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葉綠素。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

(1)甲圖小燒杯M中裝的溶液是Co

A.無菌蒸儲水

B.飽和強堿溶液(NaOH或KOH)

C.CO2緩沖液(NaHCO3)

D.澄清石灰水

(2)甲圖中培養(yǎng)天竺葵最好用無菌營養(yǎng)液或滅菌后的土壤。原因是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會

影響實驗結果。

(3)乙圖表明():()0-6:(X)時間段,天竺葵從容器中吸收02的速率逐漸減慢,原因是:該時間

段的前段,夜間氣溫降低,醐活性降低,導致呼吸作用速率逐漸降低,吸收02速率逐漸下

降。該時間段的后段,天竺葵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6用于細胞呼吸,導致植物從容器

中吸02速率逐漸下降。

(4)據(jù)乙圖分析:實驗結束后天竺葵有機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實驗結束時(24:00)較實

驗開始時(0:00)容器02含量增加了,說明光合作用生產的有機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多。

【解答】解:(1)甲圖小燒杯M中裝的溶液是補充密閉空間中二氧化碳的,因此為C02緩沖液

(NaHCO3),故選:Co

(2)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影響裝置甲的實驗結果,因此,甲圖中培養(yǎng)天竺葵

最好用無菌營養(yǎng)液或滅菌后的土壤。

(3)0:00--6:00時間段,該時間段的前段,夜間氣溫降低,酶活性降低,導致呼吸作用速

率逐漸降低,吸收02速率逐漸下降。該時間段的后段,天竺葵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02用于

細胞呼吸,導致植物從容器中吸02速率逐漸卜.降。

(4)據(jù)乙圖分析:實驗結束后天竺葵有機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實驗結時(24:00)較實驗開始

時(0:00)容器02含量增加了,說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多。

故答案為:(1)C;

(2)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會影響實驗結果;

(3)夜間氣溫降低,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產生02用于細胞呼吸;

(4)實驗結束時(24:00;較實驗開始時(0:00)容器02含量增加了,說明光合作用生產的有

機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多。

考點三.空氣組成的測定

8.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改進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

B.本實驗利用凸透鏡匯聚光引燃白磷

C.本實驗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D.白磷不足會導致測量的氧氣含量偏小

【解答】解:A、實驗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以防止裝置漏氣造成測定結果不準確,故選項說法

正確。

B、本實驗利用凸透鏡匯聚光引燃白磷,反應始終在密閉容器中進行,避免瓶內空氣外逸而造成

實驗誤差,同時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更環(huán)保,故選項說法正確。

C、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雖除去氧氣,但增加了新的氣體,沒有形成壓強差,不

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D、白磷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裝置中的氧氣,會導致測量的氧氣含量偏小,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o

9.小明利用如圖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下列操作中不會造成測晟結果偏小的是()

A.燃燒匙中的紅磷不足

B.紅磷熄滅時瓶內還有氧氣剩余

C.點燃紅磷后塞緊瓶塞時瓶內有部分氣體逸出

D.紅磷熄滅后未冷卻至室溫便立即打開止水夾讀數(shù)

【解答】解:A、若紅磷的量不足,導致不能將裝置內的氧氣完全反應掉,因此造成測量結果偏

小,故A正確;

B、紅磷熄滅時瓶內還有氧氣剩余,因此造成測量結果偏小,故B正確:

C、點燃紅磷后塞緊瓶塞時,瓶內有部分氣體逸出,會導致實驗中裝置內的氣體受熱膨脹而逸出,

因此造成測量結果偏大,故C錯誤;

D、若未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會使集氣瓶內的氣體處于膨脹狀態(tài),進入裝置內

的水會減少,因此造成測量結果偏小,故D正確;

故選:Co

10.為了更好地理解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可以利用傳感器技術實時測定圖

1實驗裝置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變化,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

的是()

傳感器時間/s

圖]圖2

A.Y曲線表示的是氧氣濃度變化

B.BC段壓強變化僅跟紅磷燃燒放熱,氣體受熱膨脹有關

C.為了使EF段數(shù)據(jù)與AB段相等需要最終調節(jié)右側容巖水量使兩側液面相平

D.DE段對應的變化進程是打開活塞,水倒吸進廣口瓶

【解答】解:A、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的濃度是不斷減小的,所以Y曲線表示

的是氧氣濃度變化,故A說法正確:

B、BC段壓強變化,是紅磷燃燒消耗氧氣,紅磷燃燒放熱,氣體受熱膨脹,紅磷燃燒放熱導致的

壓強增大比消耗氧氣導致的壓強減小更明顯。所以該段壓強呈增大趨勢,故B說法錯誤;

C、EF段壓強變化不大,表示反應結束后恢復至室溫,為了使EF段數(shù)據(jù)與AB段相等需要最終

調節(jié)右側容器水量使兩側液面相平,故C說法正確;

D、DE段壓強迅速增大,對應的變化進程是打開活塞,水倒吸進廣口瓶,故D說法正確。

故選:Bo

11.如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

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

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o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

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2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燃燒匙內紅磷過量,測得氧氣含量會偏低

C.p'=p。是因為最后氧氣不足,木炭燃燒生成了一氧億碳

D.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是反應時化學能增加引起溫度上造成的

【解答】解:A、由圖2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選項正確。

B、燃燒匙內紅磷過量,測得氧氣含量正常,該選項不正確。

C、p'=po是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選項不正確。

D、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是因為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溫度升高,氣體膨脹,該選項不

正確。

故選:Ao

考點四.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12.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制取干燥的氧氣,并測定實驗中生成的氧氣體枳。裝置氣

密性良好,圖I中的燃燒匙內裝有二氧化缽,燃燒匙可以上下移動,干燥管內裝有足量堿石灰(可

以吸收水蒸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x

1

IIIIIw

A.將裝置I分別與裝置1【、III、IV、V連接,均能達到測定氧氣體積的目的

B.若用裝置V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的空氣會使測審結果偏大

C.若用裝置IV收集氧氣,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在b處導管口驗滿

D.若用裝置I與裝置V量組合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實驗時光連接裝置【和V,后將燃燒匙

伸到液面以下

【解答】解:A.該實驗是制取干燥的氧氣,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干燥;H【、IV無法測定收集的氧

氣的體積,故錯誤;

B.量筒內水的體積即為生成的氧氣的體積,所以用裝置V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

的空氣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故錯誤;

C.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若用裝置IV收集氧氣,氧氣應從b端進入,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

a端管口處,觀察木條是否欠燃,故錯誤;

D.若用裝置I與裝置V晶幻,合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實驗時先連接裝置.I和V,后將燃燒匙伸到

液面以下,故正確。

故選:Do

13.實驗室制取氧氣大致可分為下列步驟:①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②按要求裝配好儀器,并檢查

裝置的氣密性③將高缽酸鉀裝入試管,在管口塞入一小團棉花,再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

④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把集氣瓶灌滿水倒立在水槽里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⑥熄滅酒精燈

⑦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③②①④⑥⑤⑦B.②③(3XD?⑦⑥C.②③?。⑤⑥⑦D.②③(D?⑤⑥⑦

【解答】解:實驗室加熱高缽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分別是:連(連接儀器、組裝實

驗裝置)一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一裝(裝入固體藥品,注意用高缽酸鉀時,在試管口放一團

棉花)一定(用鐵架臺固定儀器裝置)f點(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f收(收集氧氣)

一移(把導管移出水面)f熄(熄滅酒精燈),可得題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②③④①⑤⑦⑥。

故選:Bo

14.小明發(fā)現(xiàn)混入部分空氣的氧氣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可見并非只有純氧才能使帶火星的木

條狂燃。不同比例的氧氣和空氣混合,伸入帶火星的木條,結果不同。

(1)小明往10()毫升集氣瓶中加入50亳升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發(fā)現(xiàn)該瓶氣體不能使帶火星

的木條復燃,其原因是氧氣體積分數(shù)過低。

(2)為了研究氧氣濃度對木條復燃的影響,小明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進行相關實驗。選擇下列

器材,寫出本實驗的步驟(老師建議實驗分四組)。

器材: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7.5%的H2O2溶液、MnO2粉末、水、量簡、木條、100亳升集氣瓶若干個

及其它需要的實驗器材。

【解答】解:(1)小明往100?空刀集氣瓶中加入50亳升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發(fā)現(xiàn)該瓶氣體不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其原因是氧氣體積分數(shù)過低;故答案為:氧氣體積分數(shù)過低;

(2)為了研究氧氣濃度對木條復燃的影響,小明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并進行相關實驗。設計實驗

時要注意裝置裝搭及氣密性檢查、用水的體積控制氧氣體積設置分組、正確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重復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具體實驗步驟設計如下:

①按如圖裝置裝搭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取1()0亳升集氣瓶4個,分別加入60亳升、70亳升、80亳升、9()亳升的水;

③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裝置中裝入藥品,打開活塞,待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后,用排水法將

各集氣瓶中的水恰好排盡;

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帶火星木條是否復燃;

⑤分析數(shù)據(jù),氧氣濃度對帶火星木條復燃的影響的結論。

故答案為:①按如圖裝置裝搭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取100亳升集氣瓶4個,分別加入60亳升、70亳升、80亳升、90亳升的水;

③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往裝置中裝入藥品,打開活塞,待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后,用排水法將

各集氣瓶中的水恰好排盡;

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帶火星木條是否復燃;

⑤分析數(shù)據(jù),氧氣濃度對帶火星木條復燃的影響的結論。

考點五.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5.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以下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測量氣體體積的常用裝置。請回

答。

(2)用裝置C測得反應生成的C02體積比理論值小,原因可能是C02具有能溶于?水的性

質。

【解答】解?:(1)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固體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故發(fā)生

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的B裝置,故答案為:B;

(2)用裝置C測得反應生成的C02體積比理論值小,原因可能是C02具有能溶于水的性質:故

答案為:能溶于水。

16.做科學實驗應提倡綠色環(huán)保。如圖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藥品的量少,產生的廢棄

物也少。用該儀器完成“制取并檢驗CO2”的實驗只消耗了0.73克10%的鹽酸。

微型

(1)“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B(填字母)。

A.長頸漏斗

B.分液漏斗

C.細口瓶

D.量筒

(2)寫出玻璃W管中B處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I+H2O°

【解答】解:(1)“微型塑料滴管”可以通過用手捏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相當于分液漏斗,故選:

B;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

=CaCO?I+H2Oo

故答案為:

(1)B;

(2)Ca(OH)2+CO2=CaCO3I+H2O。

17.某校學習小組準備探究氣體的測定和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提出問題】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為CaCO3)與稀鹽酸反應來測定生成CO2的質量和體

枳,并處理數(shù)據(jù)。

【實驗設計】通過下列兩個實驗分別測定C5的質量和體積:

【分析與表達】

(1)實驗I中,將小燒杯中的所有稀鹽酸分幾次加入到大燒杯中,并不斷攪拌,判斷石灰石中

CaCO3完全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最后一次加入鹽酸后不再產生氣泡。

(2)實驗II中,先連接好裝置,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裝好藥品,最后將10亳升稀鹽酸快

速推入燒瓶中。

【記錄與處理】

(3)已知實驗I反應前的總質量[m(大燒杯+石灰石粉末)+m(小燒杯+稀鹽酸)],要計算生成

CO2的質量,至少還需要的數(shù)據(jù)是AC°

A.m(小燒杯)

B.m(大燒杯)

C.m(大燒杯+反應后剩余物)

(4)實驗n的實驗記錄如下(表中數(shù)據(jù)在相同溫度、相同壓強條件下測定):

時間/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讀數(shù)/亳升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最終生成CO2的體積是80亳升,理由注射器的起始

讀數(shù)是10mL,最終讀數(shù)為90mL,增加了80mL。

【解答】解:(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反應發(fā)生時會看到有氣泡產生。

實驗I中,將小燒杯中的所有稀鹽酸分幾次加入到大燒杯中,并不斷攪拌,則判斷石灰石中CaC03

完全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最后一次加入鹽酸后不再產生氣泡;故答案為:最后一次加入鹽酸后不再

產生氣泡;

(3)要計算生成C02的質量,至少還需要的數(shù)據(jù)是小燒杯質量可以計算出稀鹽酸質量、大燒杯

及其內容物反應前后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故答案為:AC。

(4)從第8分鐘后氣體的體積不再變化,但原稀鹽酸占有10mL(推入稀鹽酸后仍然會恢復到原

壓強),所以第1分鐘生成CO2的體積是50mL,第2分鐘是75mL,最終生成CO2的體積是80mL,

故答案為:80;注射器的起始讀數(shù)是10mL,最終讀數(shù)為90mL,增加了80mL。

考點六,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18.鐵制菜刀在生產時要通過“粹火”處理,具體操作是將紅熱的菜刀浸入水中急速冷卻.此時發(fā)

生反應如下3Fe+4H2O=Fe3O4+4H2t該反應中屬于還原劑的是()

A.FeB.H2OC.FesO4D.H2

【解答】解:在反應3Fe+4H2O-FC3O4+4H2]鐵得氧是還原劑,水失氧是氧化劑。故選A

19.今年以來已發(fā)生多起火災,造成人員傷亡,房屋燒毀。下列關于火災及逃生、急救方法的說法

正確的是()

A.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

B.高樓發(fā)生火災,應該跳樓逃生

C.高層住房著火,在等待救援時打開所有門窗

D.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前行

【解答】解:A、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故A錯誤;

B、高樓發(fā)生火災,不應該跳樓逃生,故B錯誤:

C、高層住房著火,在等待救援時不能打開所有門窗撲滅大火,否則給可燃物提供足量的氧氣,

會越燒越旺,故C錯誤;

D、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前行,防止煙塵被吸入體內,故D正確;

故選:D.

2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切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會變黃是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緩慢氧化

B.鎂帶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C.可燃物必須遇到氧氣,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才可以燃燒

D.若炒菜時油鍋著火,則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蓋上鍋蓋來滅火

【解答】解:A、蘋果切開變黃是因為含有的二價鐵子被氧化生成三價鐵離子,反應進行的很慢,

所以切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會變黃是因為和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緩慢氧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B、鎂帶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實質是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

生成氧化鎂,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燃燒的條件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有空氣(或氧氣)并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才可以,但是也有

特例,比如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氫氣能在氯氣中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滅火的原理可知,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降溫至著火點以下任意一條都可以滅火,若炒

菜時油鍋著火,放入切好的蔬菜可以把油降溫至著火點以下,蓋上鍋蓋可以隔絕氧氣,都可以滅

火,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o

考點七.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21.“嫦娥一號”成功完成了中國首次“探月之旅”,發(fā)射火箭使用的推進劑是偏二甲骯(C2H6N2)

和四氧化二氮(N2O4)它們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2H8N2+2N2O4=2CO2+4H2O+3X,則X的

化學式為()

A.N2B.H2C.02D.CO

【解答】解:反應前后碳原子都是2個,氫原子都是8個,氧原子都是8個,反應前氮原子是6

個,反應后應該是6個,包含在未知物質中,則X的化學式為N2。

故選:Ao

22.在一密閉容器中,有X、02、CO2、H2O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某種反應,反應一段時間

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X02CO2H20

反應前的質量/g193462

反應后的質量/g11待測2820

A.表中的待測值為32

B.該反應是置換反應

C.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D.反應中CO2和H20的質量比為11:9

【解答】解: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前后X的質量減少了19g-llg=8g,故是反應物,參加

反應的質量為8g;同理可以確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28g?6g=22g:水是生成物,

生成的質量為20g-2g=18g:由質量守恒定律,氧氣應是反應物,且參加反應的質量為18g+22g

-8g=32g,故待測的數(shù)值為34-32=2.

A、表中的待測值為2,故比項說法錯誤。

B、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C、22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22gx卷xl00%=6g,18g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為:18gx

片xl00%=2g,生成物22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和=6g+2g=8g,恰好

等于參加反應的X的質量,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選項說法

錯誤。

D、反應中CO2和H2O的質量比為22g:18g=11:9,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23.小樂為了檢驗氣體X(純凈物),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觀察到實驗①中干冷燒杯內壁有水珠,

實驗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對氣體X分析正確的是1)

A.根據(jù)實驗①的現(xiàn)象,說明氣體X含氫、氧元素

B.根據(jù)實驗①?的現(xiàn)象,說明氣體X具有助燃性

C.根據(jù)實驗①?的現(xiàn)象,說明氣體X為甲烷氣體

D.根據(jù)實驗①②的現(xiàn)象,說明氣體X一定含碳、氫元素

【解答】解:A、實驗①中干冷燒杯內壁有水珠,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反應物氧氣裝

置只含有氧元素,則氣體X中一定含有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jù)實驗①@的現(xiàn)象,說明氣體X具有可燃性,故選項說法錯誤。

C、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氣體不一定是甲烷,還有可能是乙塊等其他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D、實驗①中干冷燒杯內壁有水珠,說明生成了水,實驗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

氧化碳,CO2和H2O兩種物質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

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則X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

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考點八.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24.帶有結晶水的碳酸鈉稱為碳酸鈉晶體,小潘為了測定某碳酸鈉晶體Na2cO3?xH2O中的x值,做

了下列實驗:將含結晶水的碳酸鈉晶體放在用煙中加熱至不再含結晶水,反應方程式為Na2cO3?

xFhO-Na2cO3+XH2O(水蒸氣)測得x數(shù)據(jù)為()

稱量物體質量/g

生煙+碳酸鈉晶體20.26

堪堪+碳酸鈉19

坨煙17.94

A.7B.8C.9D.10

【解答】解:由題意知,碳酸鈉的質量為:19g?17.94g=1.06g,

碳酸鈉晶體中含有的結晶水為:20.26g-19g=1.26g,

Na2cO3?xH2()-Na2c()3+xH2O

10618x

1.06g1.26g

106_1.06g

18x—1.26g

解得x=7。

故選;Ao

25.有100gCaCO3,高溫煨燒一段時間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67g,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高溫

CaCO3—CaO+CO2t,下列推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A.反應消耗的CaCO3質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質量小于67g

C.剩余固體中鈣元索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40%

D.剩余固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之比小于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