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第05講:人物形象分析
目錄
01考情解碼?命題預(yù)警.............................................................1
【考情分析】..................................................................1
【考試說明解讀與備考策略】....................................................2
【備考策略思維導(dǎo)圖】.........................................
02體系構(gòu)建?思維可視.............................................................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堅.............................................................3
考點人物形象分析..........................................
04真題溯源?考向感知............................................................18
■01
考情解碼?命題預(yù)警
【考情分析】
考試內(nèi)容傳記文言文閱讀:人物形象分析(概括+評價+探究)
分值設(shè)計一般為1小題,共4~6分。
考查方式主觀題。
年度試卷分值考查篇目考查能力組合
2025秋考卷4黃蛟門傳人物形象
2025春考卷6孝義李太公傳人物形象+句段作用
2024秋考卷4韓德基傳人物形象
歷年考題
2024春考卷6陳東莊先生傳人物形象+手法分析
一覽
2023秋考卷7儒賈傳人物形象+內(nèi)容分析
2023春考卷5董三齊傳人物形象
2022秋考卷7韓億傳內(nèi)容理解+人物評價
2022春考卷6傅良弼傳人物形象+內(nèi)容分析
上海卷對傳記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的考查是必考項目。這一題目往年一般都是由2道題組成,主要涉
及內(nèi)容理解和人物性格概括或分析,2024年以來??s減為?題,主要圍繞人物形象作形象分析或評價或作
問題探究。因此復(fù)習(xí)時可將重點放在對文言文本身內(nèi)容的理解上面,加深對人物形象品質(zhì)的審視或評價。
【考試說明解讀與備考策略】
傳記文言文閱讀人物形象分析的考查在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語文科目考試說明
中,涵蓋了以下能力要求:
―古詩文閱讀(傳記文言文)
分析作者的情感、寫作的意圖。
評價古詩文內(nèi)容、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考點的核心考查目標(biāo)
對這一考試能力拆解,主要考核目標(biāo)如下:
(1)信息提取能力:精準(zhǔn)捕捉文本中直接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或間接暗示(環(huán)境烘
托、他人對比、典故象征)的關(guān)鍵詞句。
(2)形象概括能力:用精煉、準(zhǔn)確的詞語(如“孤傲清高”“忠勇無畏”“憂國憂民”:概括人物的
主要性格、身份地位、精神品質(zhì),執(zhí)政能力等。
(3)手法分析能力:識別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手法(如白描、細節(jié)刻畫、對比襯托、借景抒情、
用典喻人),并分析其效果。
(4)內(nèi)涵理解能力: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情感(作者態(tài)度)、時代特征、文化價值(如上人精神、
女性意識、英雄崇拜,報國思想)。
(5)邏輯表述能力:分層分點、有理有據(jù)地組織答案,避免空泛標(biāo)簽化。
備考策略
1.注重精讀文本,所有分析必須嚴格基于文本內(nèi)容,避免脫離文本空談背景或主觀臆斷。
按類型整理經(jīng)典形象(隱士、名將、謫官、女性等)及其對應(yīng)手法??梢赃m當(dāng)整理人物形象的事件鏈,
制作“品質(zhì)-事實依據(jù)”對照表,押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后,還應(yīng)學(xué)會從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加強真題實戰(zhàn)與復(fù)盤,限時訓(xùn)練,建立錯題本,標(biāo)注錯題對應(yīng)的原文區(qū)間。
平時加強限時訓(xùn)練(單篇閱讀《15分鐘),模擬考場壓力。標(biāo)注易錯點(如時序混淆、以偏概全,誤
解因果),建立錯題本。標(biāo)注與人物相關(guān)的行為、語言、評價語句,養(yǎng)成積累評價用語的習(xí)慣。重點強化“事
件-品質(zhì)”關(guān)聯(lián)思維,并熟記高頻評價術(shù)語。
3.精讀文本,加強文化常識儲備,拓展文化背景。
理解“忠孝觀”“士人精神”等傳統(tǒng)價值觀,深化對人物行為的解讀。人物分析需始終緊扣文本細節(jié),
避免脫離原文空談品質(zhì)。
【備考策略思維導(dǎo)圖】
注量精讀文本,所有分析必須嚴格基于文本內(nèi)容,避免脫圈文本空談背景或主觀臆斷
傳記文言文閱讀
加強真題實戰(zhàn)與復(fù)盤,限時訓(xùn)練,建立錯題本,標(biāo)注錯題對應(yīng)的原文區(qū)間
人物形象分析
備考策略精讀文本,加強文化常識儲備,拓展文化背景
02
體系構(gòu)建?思維可視
何人:■劃出主要人榭0次要人竊;地灣壬■人福值眩主.次人南司的關(guān)系.
何事.楨咨詢文童寫7幾件事,一般家說高號設(shè)置的的時候力一段一事.
傳記文言文四要素
咫鴕.分析人物有22小E.匕話》.文才、里?方的,4講才干號,閱事時注作包⑨評價.
何始:分析人您有y悻的B喳.lemo才之的間的關(guān)裁.
正面施與,以事顯人,謾過*c選擇的典壑?仲哂節(jié)M現(xiàn)人橙,成?通過也選擇的典型事件和臨節(jié)安息觀人物
傳記文言文閱讀伊面廟丐,媒云在月J嗨電嘀月對象?從例面更造人禰衫象
人物形象堂造方法
人物形象分析對比映材,相網(wǎng)a修,正固與由癌耳相培合,u正直描寫為主.塊R力修
知識基礎(chǔ)史事論物,芭龍點,.在傳記皿,作者常以太史公日?、?演ET、?論ET號憲式直接發(fā)表泮論
理清作屁暗述的H本■實.注*8節(jié)的分析即修,史氏傳主的人生姓歷
知人論世,從傅主與時代.傳主馬妁人的關(guān)系等角度亮把鼻勺主的形象.
如何綜合評價人物
理MX分析什卷的評論.觀金與?木垂無之蜀的能奉.
探討文本反聯(lián)的人生筑■和時代俯,,對文中的雙51出自己的看法.
【考點解讀】
本考點主要涉及《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語文科目考試說明》中以下考點:
乃見”的翟公題門,側(cè)面反映世態(tài)炎涼,反襯汲黯、鄭當(dāng)時的剛直)。
(3)社會效應(yīng)/歷史影響:敘述人物的政策、行為帶來的社會變化或深遠歷史影響,體現(xiàn)其功績與地位。
3.對比映襯,相得益彰。
正面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以正面描寫為主,側(cè)面烘托為輔。傳記類文言文中,結(jié)合正面描寫、側(cè)面映襯
和史家評論,在正面描寫之外,或以人物映襯,或用環(huán)境烘托,或通過事物加以點染來刻畫傳主的形象,使
形象豐滿立體。比如《蘇武傳》中以張勝的貪生怕死來反襯蘇武威武不能屈,以衛(wèi)律、李陵勸降來突出蘇武
富貴不能淫,以北海的環(huán)境惡劣來表現(xiàn)蘇武的貧賤不能移,使蘇武形象更為高大。
(1)人物對比:將傳主與其他人(同僚、對手、部下等)置于同一事件中,通過不同反應(yīng)、言行或結(jié)
局的對比,突出傳主的特質(zhì)(如《史記?廉頗閽相如列傳》中藺相如的深明大義、顧全大局與廉頗的居功自
傲形成對比,后廉頗負荊請罪又形成性格轉(zhuǎn)變的對比)。
(2)環(huán)境烘托:通過對特定場景、氛圍的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氣概或命運(如《史記?項羽本紀(jì)》
中“四面楚歌”的悲涼氣氛烘托項羽英雄末路;《史記?刺客列傳》中易水送別的悲壯場景烘托荊軻的決絕)。
4.史家論贊,畫龍點睛。
在傳記結(jié)尾,作者常以“太史公曰"、“贊曰"、“論曰”等形式直接發(fā)表評論,對人物進行總結(jié)性評
價,點明其功過是非、核心品質(zhì)及歷史意義(如《史記》的“太史公曰”、《漢書》的“贊曰”、《后漢書》
的?'論日")。這是傳記文言文最顯著的特點之一,直接闡明作者的觀點和塑造意圖。有時在客觀敘述中蘊
含褒貶,人物的形象不僅通過正面描寫樹立,也通過對缺點、過失甚至劣跡的如實記錄而顯得更加立體、真
實(如《史記》對劉邦的狡詐、漢武帝的迷信求仙,對酷吏的殘暴都有記載追求人物的真實性卻立體感。)
三、人物形象、性格、品質(zhì)詞匯
】.君主
勤懇治國以民為本體恤民情勇于擔(dān)責(zé)愛民如子體恤下屬寬容豁達胸懷寬廣虛懷若谷沉穩(wěn)機智
明察秋毫善于納諫從善如流任人唯賢知人善任體恤百姓信守承諾從容沉穩(wěn)機智敏銳聰明仁惠
敬賢禮士大公無私關(guān)心百姓疾苦有仁愛之心勇于反?。ɑ谶^)有識人之明
2.大臣
敢于進諫善于勸諫善于辭令忠君愛國機智勇敢能言善辯精于謀劃以死衛(wèi)國人不居功為人謙讓
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潔奉公為官清廉無私奉獻嚴于律己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執(zhí)法如山忠于職守
忠貞不屈忠君愛國忠心耿耿忠貞不渝嚴肅認真辦事勤勉勤儉廉潔機智勇敢審時度勢知己知彼
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為官清廉公正守法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剛正不阿執(zhí)法如山憂國憂民愛民如子
舉賢薦能直言敢諫忍辱負重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不卑不亢威武不屈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彈精竭慮嘔心瀝血視死如歸舍生取義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
聰明好學(xué)勤奮努力善于觀察技藝高超正直廉潔遠見卓識不慕權(quán)貴淡泊名利志向遠大高風(fēng)亮節(jié)
品格高尚心地寬厚心憂天下扶困濟貧愛好自然超然物外情趣高雅超凡脫俗桀傲不羈多才多藝
機智果斷破案如神等。
4.為人處事用語
豪爽誠信寬容博學(xué)正直忠厚仁愛俠義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輕財重義正直無私剛正不阿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深明大義童叟無欺謙虛謹慎寬厚待人豁達大度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謙虛謹慎心地善良樸素憨厚為人正直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舍己救人心胸開闊豁達大度襟懷坦蕩
寬容待人樂觀積極小計前嫌不畏艱難尢所畏懼小拘小節(jié)豪放灑脫瀟泗奔放志向遠大胸有大志
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慈祥仁愛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正氣漠然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勤勉好學(xué)孜孜不倦
不恥下問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我、為他人著想等
5.反面人物用語
狡詐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詐虛偽狡猾利令智昏趨炎附勢裝腔作勢作威作福背信棄義沽名釣譽
班門弄斧恃強凌弱窮兇極惡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見風(fēng)使舵蠻橫專斷狐假虎威恃強凌弱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天花亂墜油嘴滑舌愚蠢無知笨拙愚鈍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喪心病狂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忘恩負義人面獸心
斤斤計較桀瞥不馴心浮氣躁性情浮躁卑鄙無恥兩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機取巧乘人之危
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蠻橫無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棄義強詞奪理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阿諛奉承
妄自菲薄自信不足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決自私任性貪得無厭
四、如何綜合評價人物
1.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注重細節(jié)的分析理解,把握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
傳記一般采用順敘的寫法。以時間流變?yōu)榫€索,勾勒傳主的基本生命歷程。在閱讀時要把重要的生平事
件、命運轉(zhuǎn)折、思想精神活動的重要細節(jié),全都劃出來,這樣可乂迅速理清文章脈絡(luò),把握傳主的主要生活
歷程。在梳理主要事件時,要抓時間詞語、地點詞語以及相應(yīng)的事件,并分析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傳主的精神品
質(zhì)。主要需要關(guān)注下列信息:
(1)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
(2)體現(xiàn)人物思想主張的信息(語言);
(3)展現(xiàn)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
(4)反映人物志向抱負的信息;
(5)體現(xiàn)人物才智品質(zhì)的信息(事件);
(6)作者或外界對人物評價議論的信息。
2.知人論世,從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的關(guān)系等角度來把握傳主的形象。了解他所處的特定時代及其成長
環(huán)境等外因的影響,可以使我們對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符合實際的分析,以便更立體地了解人物,對其
思想、品格及功過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價。
3.理解并分析作者的評論、觀點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guān)系。
古代傳記在一篇傳記結(jié)尾處常發(fā)表作者為人物的評論。我們需要通過這最后一段的評、贊文字來了解作者的
觀點、價值取向等,并探究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觀點。
4.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對文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傳記作品中涉及對人物的評價時,有作者本人的評價,有當(dāng)時社會其他人對傳主的評價等,我們則需要弄清
楚這些評價跟記敘的事實有什么敢系,這些評價合理不合理,這些觀點除值得肯定外,有無時代或階級的局
限性等等。
五、解題步驟
1.初讀文章,明確梗概。弄清其人其事:勾畫出文中出現(xiàn)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概
括了解其人其事。疏通語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語或賓語。有的文章有出處或注釋,認真閱讀。
2.結(jié)合文言命題的題干,再讀文章,推斷文意。依照全文意思,確定字詞在文中的含義,結(jié)合句型規(guī)律做好
句子的翻譯。
3.弄清敘事脈絡(luò),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結(jié)果怎樣,有何后果或影響,這些事能表現(xiàn)主人公怎樣的品質(zhì)或
才能,完成簡答分析題。
4.例題:《明史?海瑞傳》節(jié)選
“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
步驟1:定位關(guān)鍵句,提取人物標(biāo)簽
行為概括:“布袍脫粟”(穿粗衣吃糙米)一生活簡樸“令老仆藝蔬自給”(自種蔬菜)一清廉自足
側(cè)面描寫:總督驚嘆“市肉二斤”一清貧至極(反襯)
步驟2:關(guān)聯(lián)品格術(shù)語
由“簡樸+清廉”推導(dǎo)出核心品格:廉潔奉公、克己修身
步驟3:結(jié)合時代深化主旨
背景補充:明代官場腐敗成風(fēng)
升華立意:海瑞的清廉是對黑暗官場的反抗,體現(xiàn)儒家“慎獨”精神
步驟4:規(guī)范答題模板
人物形象=外在特征+言行細節(jié)+精神內(nèi)核+時代烙印
高分答案=精準(zhǔn)概括+手法關(guān)聯(lián)+文本舉證+意義升華
形象概括:海瑞是清正廉潔、嚴于律己的清官形象。
具體表現(xiàn):①生活簡樸(穿布衣、吃粗糧);②自給自足(種菜維生);③極度清貧(買兩斤肉震驚總督)。
深層意義:其行為在腐敗的明代官場中彰顯了儒家上大夫的高潔品格,具有警世價值。
六、背景知識:古代官員升遷用語
1.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1)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稄埡鈧鳌?/p>
(3)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蹲髠?襄公三年》
(4)知: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5)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征拜郎中.《張衡傳》
(6)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对?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
(7)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陳情表》
(8)授:授給、給予官職,《元史?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
(9)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蹲T嗣同》
(10)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候之賞。《鴻門宴》
(11)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yī)都事?!对?賈魯傳》
(12)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度龂尽侵鱾鳌?/p>
(13)仕:做官。如:學(xué)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
(14)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犊兹笘|南飛》
(15)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晉書。許邁傳》
2.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1)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館、王臧等?!段浩湮浒埠盍袀?/p>
(2)繼、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斗饨ㄕ摗?/p>
(3)免:罷免。如:免官削爵?!稘h書”貢禹傳》
(4)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稌╇u者事》
3.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1)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对?賈魯傳》
(2)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3)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4)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顿Z誼傳》
(5)陟:進川。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冻鰩煴怼?/p>
(6)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7)力口: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quán)。
(8)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9)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
如列傳》
4.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1)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对狸枠怯洝?/p>
(2)貶:1.降職。如I:貶連州刺史?!秳⒂礤a傳》
2.降職并外放。如: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新唐書?柳宗元傳》
(3)放:一股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卜居》
(5)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杜眯小?/p>
(6)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xué)解》)
(7)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唐書?裝延齡傳》)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yīng)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后漢書?明帝
紀(jì)》)
5.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
(1)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稘h書?王尊傳》:“遷東郡太守?!?/p>
(2)徙:一般的調(diào)動官職。如:徒王信為楚王?!痘搓幒盍袀鳌?/p>
(3)調(diào):變換官職。如:調(diào)為隴西都尉?!稘h書?袁盎傳》
(4)轉(zhuǎn)、調(diào)、徙:調(diào)動官職。《張衡傳》:“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5)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稘h書?王尊傳》
(6)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7)出:京官外調(diào)。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稄埡鈧鳌?/p>
6.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1)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2)領(lǐng):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如:桓溫鎮(zhèn)江口,復(fù)引(喬)為司馬,領(lǐng)廣陵相?!稌x書?袁喬傳》
(3)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度龂?魏書?武帝紀(jì)》
(4)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jiān)獄?!稘h書?王尊傳》
(5)權(quán):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史部權(quán)京兆?!秳⒐卧挕?/p>
(6)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端问?韓琦傳》
(7)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史汜?項羽本記》)
(8)攝:暫代官職。如;俄檢校侍中,攝史部尚書。(《新唐書?杜如晦傳》)
(9)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薄,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傳》)
7.表辭官
(1)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車告老。
(2)解官:辭去官職。如: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yǎng)。
(3)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如I:祁溪請老,晉侯問嗣焉。
(4)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如: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
以病上書乞身。(《后漢書?李通傳》)
(5)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如: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6)移?。荷蠒Q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即口父子供移病,滿三月賜告,(《漢書?疏廣傳》)
(7)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婦:以刑部尚書致辭仕。(《新唐書?白居易傳》)
8.官吏選拔制度簡要梳理
(一)科舉制度之前
(1)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
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
(漢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賢良文學(xué)(漢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
之一。由郡國推舉文學(xué)之士充任)、茂才(漢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本稱“秀才”,東漢時避光武帝劉
秀的諱改稱“茂才”,即優(yōu)秀人才)等。
(2)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
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3)九品中正:也叫“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州郡設(shè)立的選官者叫“中正”,
把考察的士人評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二)科舉制度之后
(D進士科:隋唐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主要考試內(nèi)容為詩賦,還考時務(wù)策等。最難錄取,也最受重視。
考取者稱“及第”,唐代進士科大約每百人中只能有一兩人及第。時人稱進士及第者為“白衣公卿”。
(2)明經(jīng)科:隋唐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主要考試內(nèi)容為經(jīng)文??既≌叻Q“及第”,每十人就能有一兩
人及第。
(3)制舉:也稱“制科”,相對于“進士科”“明經(jīng)科”等“常科”而言,考期與科目都是由皇帝臨時指定
的。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文辭秀逸科”“風(fēng)雅古調(diào)科”“博學(xué)宏詞科”
等。
(三)考試步驟
①童試:初級入學(xué)考試,考試者不管年齡大小統(tǒng)稱“童生”,經(jīng)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
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xué)學(xué)習(xí)。
②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
皇帝委派。參加考試的是生員及監(jiān)生,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考
八股文和試帖詩。
③會試:鄉(xiāng)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所以乂稱為禮闈、春闈??荚囉啥Y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
總裁,各省的“舉人”皆可應(yīng)考,考中的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考八股文和試帖詩。
④股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
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殿
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蜴“同進士出身”
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也可以叫“進士及第”
(四)考試用語
①及第:指科舉考試應(yīng)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也稱“登科”“登進士第”“進士及第”。有一
種比喻的說法叫“蟾宜折桂”或直接叫“折桂”.
②進士: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③童生:參加初級入學(xué)考試(童試)的考生。
④庠生、秀才、生員:童試的考取者,鄉(xiāng)試的參考者。
⑤舉人:鄉(xiāng)試的考取者,會試的參考者。第一名稱“解元”。
⑥貢士:會試的考取者,殿試的參考者。第一名稱“會元”。
⑦金榜: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C多由皇帝點
定,俗稱皇榜??贾羞M士就稱金榜題名。
⑧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四、背景知識:其他文化習(xí)俗現(xiàn)象
(-)婚姻家庭
1.婚姻:①男女結(jié)合為夫妻,嫁娶;②親家,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
2.歸:①古代女子出嫁;②出嫁后的女子回娘家探親叫“歸寧”。
3.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
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兇如何。
4.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用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
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西為雞,戌為狗,亥為豬.
5.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6.合管:結(jié)婚的代稱。
7.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
8.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9.服喪:父母喪事辦完后,繼續(xù)穿喪服為父母守孝,三年為最長期。守喪期滿,除去喪服,稱作“除服”,
也叫“服闋”。
10.丁憂、丁艱: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后多指官員居喪。“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西漢時規(guī)定在朝廷官員須丁優(yōu)三年,至東漢時,「憂制'也已盛行。此后歷代均有規(guī)定,凡官員遇丁優(yōu),必須
解職守孝,三年期滿后起復(fù)原職。也叫“丁艱”,子遭父喪或承重孫(如長房長子比父母先死,那么長房長
孫在他祖父母死后舉辦喪禮時要代替自己的父親做喪主,叫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子遭母喪或
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nèi)艱”。同時遭父母之喪,稱“丁雙旭”。
11.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
12.宗子:即嫡長子。
13.庶子:妾所生的兒子。
14.舉案齊眉:古代妻子為丈夫擇膳食時要舉案于眉,表示相敬。
15.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16.五常:也叫“五倫”,使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多關(guān)系。
17.三從四德:“三從”指婦女幼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八牡隆敝笅D德、婦顏、婦功、婦容。
18.諱稱: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3)佛道徒之死稱: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千古、作古、就木、老、故、
逝、終等。
(二)社交
1.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保w全為“牲”?!蹲髠?曹劌論戰(zhàn)》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p>
2.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犧牲的總
稱。
3.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i,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
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
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4.家祭:古人在家廟內(nèi)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
《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p>
5.朝儀: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按規(guī)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
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cè),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cè),面向南以西為上。
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后世也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6.朝聘: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人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夫子稱為
“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7.朝覲: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日朝,秋見日覲”,此為定期
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8.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于沒有婚姻關(guān)系
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于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為天揖,專
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于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9.長揖:這是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10.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p>
1L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甑,因跪
請秦王?!?/p>
】2.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
食坐盡前?!薄氨M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
席而對人不敬。
13.頓首:占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
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
于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
14.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
于地。頭至地須停留?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后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15.虛左:古代馬車的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
16.再拜:先后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17.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
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
18.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19.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jié)。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
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quán)力.加冠后,
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并給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dāng)?shù)拿馈白帧保顾蔀槭苋俗鹁吹馁F族成員。因為男子
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后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20.婚冠禮:古代嘉禮之一?!吨芏Y》:“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惫糯F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后即可成婚,
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歲行笄禮(笄:束發(fā)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發(fā)絹起來,戴上簪子)后也
可結(jié)婚。所以把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21.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shè)宴送行的禮儀?!稘h書》載,西漢將領(lǐng)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
“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肚G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
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22.齋戒:占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
23.以文會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xué),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
己,以表心態(tài)。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詩詞相酬答。在宴飲等聚會時,更是不可有酒無詩,流行盡觴賦詩
之俗。
24.貧賤之交: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
25.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26.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7.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
28.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
29.竹馬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
30.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31.忘年交: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32.忘形交: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
33.車笠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
34.君子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35.神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或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考向一】概括評析人物形象特點
一、(2025?上海長寧?二模摘編)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李時傳
①李時,字宗易,任丘人。舉弘治十五年進士。嘉靖三年,擢禮部右侍郎。俄以憂歸。服除,代方
獻夫為尚書。帝既定尊親禮,慨然有狹小前人之志,欲裁定舊章,成一朝制作。張孚敬、更言用事,成好
更張。所建諸典禮,成他人發(fā)端,而時傅會成之。或廷議不合,率具兩端,待帝自擇,終未嘗顯爭。以故
帝愛其恭順。
②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門,號星見東井,時請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陳利害興
革,帝以建言乃科道專責(zé),寢不行。
③孚敬還內(nèi)閣,事取獨裁,時不敢有所評議。未幾,方獻夫入,與時亦相得。彗星復(fù)出,帝召見時
等,諭以引咎修省之意,從容語及乏才。時等退,條上務(wù)安靜、惜人才、慎刑獄三事,頗及“大禮”大獄
廢斥諸臣。帝優(yōu)詔褒答之,然卒不能用口。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馮恩先后劾吏部尚書汪觸帝怒,時皆
為論救。
④十二年,孚敬復(fù)入,鑾以憂去,獻夫致仕。時隨孚敬后,拱手唯諾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訓(xùn)
勢,費宏再入,未幾卒,時遂獨相。時素寬平,至是益鎮(zhèn)以安靜。帝亦恒召對便股,接膝咨詢"時雖無大
厚妝,而議論恒本忠厚,廷論威以時為賢??托且娞煳嗯裕蹎査魇聭?yīng)。對日:“事應(yīng)之說起漢京房,
未必皆合。惟在人君修德以弭之?!钡鄯Q善。會夏言入輔,時不與抗,每事推讓言,言亦安之。帝待時不
如孚敬、言,然少責(zé)辱,始終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
(節(jié)選自《明史》)
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從歷史視角評析李時的為官特點。
【答案】①李時為官恭順圓融,他“未嘗顯爭”“拱手唯諾”,“條上務(wù)安靜”迎合嘉靖“修省”之意,
不忤逆皇帝權(quán)臣。
②他明哲保身,無改革魄力,如對張孚敬獨裁“不敢評議”,對夏言“每事推讓”。
③嘉靖朝權(quán)臣傾軋,李時以“寬平安靜”周旋其間,雖保身卻無益于朝政革新,折射了明中期官僚因循茍
且之風(fēng)。
④他善調(diào)和卻乏擔(dān)當(dāng),也折射了專制皇權(quán)下臣子的生存困境。
【解析】這篇《李時傳》展現(xiàn)了明代官員李時在嘉靖朝的政治智慧與處世之道。文章通過典型事例刻畫了
一個“恭順”“寬平”的官僚形象:他善于調(diào)和廷議分歧(“具兩端待帝擇”),以“安靜”為施政原
則,雖無大建樹卻深得帝心。作者采用對比手法,通過張孚敬、夏言等權(quán)臣的強勢反襯李時的中庸之道,
暗含對明代官場生態(tài)的諷喻一一在專制皇權(quán)下,恭順圓融往往比剛直更易善終。史筆簡練,人物性格躍然
紙上。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信息、歸納要點.
①李時在朝廷議事時,“或廷議不合,率具兩端,待帝自擇,終未嘗顯爭”,他一概列出兩種不同意見,
始終不曾公開地爭論。體現(xiàn)了他對皇帝的恭順。在面對權(quán)臣時,“孚敬還內(nèi)閣,事取獨裁,時不敢有所評
議”“會復(fù)言入輔,時不與抗,每事推讓言”,句體現(xiàn)了李時迎合權(quán)臣,以維持自己在官場的地位。
②文中“所建諸典禮,咸他人發(fā)端,而時傅會成之”,他所參與制定的各種典禮,都是別人先提出想法,
他只是附和而成。對于張孚敬的獨裁,他“不敢有所評議”,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只是“拱手唯
諾而已”,表現(xiàn)出他明哲保身,不敢有所作為的特點。
③李時以“寬平安靜”周旋于張孚敬、夏言等權(quán)臣之間,雖然能夠保住自己的地位,但無益于朝政革新,
這種為官方式折射了明中期官僚因循茍且之風(fēng)。
④李時在一些事情上會進行調(diào)和。文中“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馮恩先后劾吏部尚書汪疑,觸帝怒,時皆為
論救”,當(dāng)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馮恩彈劾吏部尚書汪^觸怒皇帝時,他出面為他們論救,起到了?定的調(diào)
和作用。
參考譯文:
①李時,字宗易,是任丘人。弘治十五年考中進士。嘉靖三年,被提拔為禮部右侍郎。不久因為守
喪而回鄉(xiāng)。守喪期滿后,代替方獻夫擔(dān)任禮部尚書。世宗確定尊崇父母的禮儀后,慷慨地有超越前人的志
向,想要裁定舊的典章制度,完成本朝的法令制度的創(chuàng)建。張孚敬、夏言掌權(quán),都喜歡改革。世宗所制定
的冬種典禮,都由別人先發(fā)起議論,而李時則附會并完成這些事。有時朝廷大臣的討論意見不一致,李時
一概列出兩種意見,等待世宗自己選擇,最終不曾公開地與世宗爭辯。因此世宗喜歡他的恭敬、順從。
②嘉靖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壇建成,李時被加封為太子太保。(當(dāng)時)午門發(fā)生雷發(fā),彗星出
現(xiàn)在東井附近,李時請求世宗詔令大臣們修身反省,命令諫官指明陳述利害關(guān)系以及應(yīng)該興起和革除的事
情。世宗認為進言是科道官的專門職責(zé),擱置不施行。
③張孚敬回到內(nèi)閣,凡事都獨自裁決,李時不敢發(fā)表什么意見。不久,方獻夫進入內(nèi)閣,和李時也
相處得很好。皆星又出現(xiàn)了,世宗召見李時等人,告訴他們引咎修身反省的意圖,不謊不忙地談到人才匱
乏的問題。李時等人退下后,分條上叁了力求社會安定、珍惜人才、謹慎使用刑獄三件事,其中很涉及因
“大禮”之爭以及大的案件而被罷官的大臣們。世宗用嘉獎的詔書答復(fù)他們,但最終沒有采用這些建議。
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馮恩先后彈劾吏部尚書汪觸犯了世宗的怒火,李時都替他們進行申訴援救。
④嘉靖十二年,張孚敬又一次進入內(nèi)閣,翟鑾因為守喪離開內(nèi)閣,方獻夫退休。季時跟隨在張孚敬
的后面,拱手聽命而已,因此張學(xué)敬安心了。張孚敬退職后,費宏又一次入閣,不久去世,李時于是獨自
擔(dān)任內(nèi)閣首輔。李時向來性格寬厚平和,到這時更加以寧靜的態(tài)度來輔佐朝政。世宗也經(jīng)常在便殿召見
他,促膝相談詢問他。李時雖然沒有大的匡正和挽救的能力,但他的議論總是以忠厚為根本,朝廷上的議
論都認為李時是賢能的人??托浅霈F(xiàn)在天梧星旁邊,世宗問這件事應(yīng)和著什么事情。李時回答說:“事情
應(yīng)和的說法是從漢代的京房開始的,未必都符合實際情況。只有君主修養(yǎng)德行來消除它?!笔雷谡J為說得
好。恰逢夏言進入內(nèi)閣輔佐政事,李時不與他對抗,每件事都推讓給夏言,夏言也安心了。世宗對待李時
不必對待張孚敬、夏言那么好,然而很少斥責(zé)、侮辱他,始終沒有更換他。張孚敬、復(fù)言也不敢有這樣的
期望。
【考向二】評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二、(2025?上海楊浦?三模摘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
開元升平源
①姚元崇①初拒太平得罪,上②頗尊之。既誅太平,方任元崇以相,進拜同州刺史。
②上將獵于渭濱,密召元崇會于行所。公跪奏:“欲以十事上獻?!鄙先眨骸跋?shù)之。朕當(dāng)量力而行,
然后定可否?!惫唬骸白源构耙褋?,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請圣政先仁義,可乎?”上日:“朕深心有望于
公乜。”又日:“圣朝自喪師青海,未有牽復(fù)之悔。臣請三數(shù)十年不求邊功,可乎?”上日:“可?!庇秩眨?/p>
“自太后臨朝以來,喉舌之任,或出于閹人之口。臣請中官不預(yù)公事,可乎?‘‘上曰:“懷之久矣?!坝秩眨?/p>
“自武氏諸親,猥侵清切權(quán)要之地,繼以韋庶人、安樂、太平用事,班序荒雜。臣請國親不任臺省官,凡
有,悉請停罷,可乎?“上曰:“朕素志也。”又曰:“比來近密佞幸之徒,冒犯憲綱者,皆以寵兔。臣
請行法,可乎?”上日:“朕切齒久矣?!庇秩眨骸氨纫蚝兰移?里,貢獻求媚,延及公卿、方鎮(zhèn)亦為之。臣請
除租庸賦稅之外,悉杜塞之,可乎?”上日:“愿行之?!庇秩眨骸疤笤旄O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造金
仙玉真觀,皆費巨百萬,耗蠹生靈。凡寺觀宮殿,臣請止絕建造,可乎?”上日:“朕每睹之,心即不
安,而況敢為者哉!”又曰:“先朝褻狎大臣,或虧君臣之敬。臣請陛下接之以禮,可乎?”上日:“事誠當(dāng)
然。行何不可?”又日:“白燕欽阪、韋月將獻直得罪,由是諫臣沮色°臣請凡在臣子,皆得觸龍麟,犯忌
諱,可乎?”上日:“朕非唯能容之,亦能行之?!庇秩眨骸皡问袭a(chǎn)、祿,幾危西京,馬、鄧、閻、梁,亦亂
東漢。萬古寒心,國朝為甚,臣請陛下書之史冊,永為殷鑒作萬代法,可乎?”上乃潸然良久曰:“此事真
可為刻肌刻骨者也!”
③公再拜日:“此誠陛下致仁政之初,是臣千年一遇之日,臣敢當(dāng)弼諧之地。天下幸甚!''又再拜,
蹈舞稱萬歲者三。
(《唐五代傳奇集》第二編卷十一)
【注】①姚元崇:即姚崇。②上:即唐玄宗,在位期間創(chuàng)開元盛世。
《新唐書?姚崇傳》也記載了“十事要說”一事,但并未以對話形式記錄君臣對答,而是在姚崇連續(xù)十次“可
乎”的諫言后,以“帝曰:‘朕能行之?!弊鹘Y(jié)。請分析本文(《開元升平源》)如此敘寫在表現(xiàn)君臣形象上
的效果。
【答案】①突出姚崇的直諫與政治智慧:本文采用對話形式,逐條記錄姚崇的“十事要說”,展現(xiàn)他敢于
直言進諫、機敏善辯;每一條諫言都切中時弊,顯其政治遠見。
②塑造唐玄宗的明君形象:玄宗對每一條建議都給予肯定,凸顯其求治心切、從善如流;最后“潸然良
久”的反應(yīng),更凸顯他對歷史教訓(xùn)的深刻反思,強化其勵精圖治的明君形象。
③凸顯君臣關(guān)系,強歷史真實感:對話體使敘事生動,強化場景感和真實感,讀者能直觀感受君臣互動的
氛圍。玄宗逐條回應(yīng),展現(xiàn)二人一拍即合的默契,為“開元之治”奠定君臣相知的基調(diào)。
【解析】本文通過君臣對話的場景,生動展現(xiàn)了開元盛世的政治氣象。姚崇以“十事要說”直諫,每一條
都切中時弊,體現(xiàn)其作為賢相的膽識與謀略;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應(yīng)屆生(10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新)
- 2025甘肅金昌市金川區(qū)教育系統(tǒng)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12人(第二批)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一套
- 2025安徽宣城市中心醫(yī)院第一批次招聘2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一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機織革基布和針織革基布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評估前景預(yù)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磺芐西林鈉原料藥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評估前景預(yù)測報告
- 2025湖南永州市教育局直屬學(xué)校(單位)招聘教師46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年度延吉市中小學(xué)教師專項招聘116人模擬試卷完整參考答案詳解
- 2025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赴高校現(xiàn)場招聘2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名師系列)
- 2025年中國環(huán)保涂料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評估前景預(yù)測報告
- 2025甘肅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室負責(zé)人競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參考答案詳解
- 侵權(quán)法考試題及答案
- 第二章 有理數(shù)及其運算 單元試卷(含答案)2025-2026學(xué)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
- 2025年11月中國質(zhì)量協(xié)會質(zhì)量專業(yè)能力考試精益現(xiàn)場管理工程師復(fù)習(xí)題及答案
- 印刷廠生產(chǎn)報表編制細則
- 幼兒防觸電安全知識培訓(xùn)課件
- 儀表閥門培訓(xùn)課件
- 校園活動攝影技巧
-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課件
- 2025年Oqc上崗試題及答案
- ULK1:細胞代謝調(diào)控網(wǎng)絡(luò)中的關(guān)鍵節(jié)點-自噬與糖代謝的分子機制及功能解析
- 麥克白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