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憶的重塑與歷史回顧空間設計——廣州林則徐紀念園空間改造摘要在人文主義發(fā)展的背景下,紀念性景觀公園目前發(fā)生了紀念對象范圍擴大、紀念內涵深化、紀念形式日常化等當代性轉變,紀念場所的秩序感與公共活動需求產(chǎn)生沖突。本文以廣州林則徐紀念園作為改造研究對象,對紀念性景觀表達形式的探索,達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同時也是表達對民族英雄的懷念以及挖掘更深層次的人文意義,通過案例分析與實地考察行動,明確指出當?shù)卮嬖趩栴},并抉擇提出適合其的改造方案。主要從注重提升紀念園的紀念性質,緩解場地秩序感與公共活動需求的平衡,增加紀念性景觀的豐富程度以增加人們游覽意愿,引入集體記憶概念,能很好幫助景觀建設缺乏地域特色的問題,提升景觀活力與吸引力。關鍵詞:紀念性景觀;紀念場所秩序感;集體記憶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developmentofhumanism,commemorativelandscapeparkshaveundergonecontemporarychangessuchasexpandingthescopeofcommemorativeobjects,deepeningcommemorativeconnotations,andmakingcommemorativeformsmoredaily.Thesenseoforderincommemorativeplacesconflictswiththeneedsofpublicactivities.Thisarticletakesthelinzexumemorialparkinguangzhouastheresearchobjectofrenovation,exploringtheexpressionformsofcommemorativelandscapestoadapttothedevelopmentandupdatingofthetimes,whilealsoexpressingnostalgiafornationalheroesandexploringdeeperhumanisticsignificance.Throughcaseanalysisandon-siteinvestigationactions,itclearlypointsoutthelocalproblemsanddecidestoproposeasuitablerenovationplan.Mainlyfocusingonenhancingthecommemorativenatureofthememorialpark,alleviatingthebalancebetweenthesenseofvenueorderandpublicactivityneeds,increasingtherichnessofcommemorativelandscapestoincreasepeople'swillingnesstovisit,andintroducingtheconceptofcollectivememorycaneffectivelyhelpaddressthelackofregionalcharacteristicsinlandscapeconstruction,enhancelandscapevitalityandattractiveness.Keywords:Commemorativelandscape;Senseoforderinmemorialvenues;Collectivememory目錄1前言12研究綜述12.1研究的目的與意義12.3相關設計調查與分析12.3.1國外研究32.3.2國內研究43.選址分析53.1選址區(qū)位分析63.1.1氣候條件分析83.2政策意向分析93.3場地現(xiàn)狀分析93.5設計意向分析103.6設計意義分析114.景觀營造手法114.1景觀敘事邏輯64.2紀念性景觀表達手法74.3歷史人物的空間敘事理論75.設計方案85.1概念引入95.2人物生平分析95.2平面布置設計105.3功能布局設計105.4人流動線分析105.5設計節(jié)點分析115.6.1學海無涯景觀節(jié)點分析95.6.2平步青云景觀節(jié)點分析105.6.3銷煙水池景觀節(jié)點分析105.6.4英勇抗敵景觀節(jié)點分析105.6.4遠貶新疆景觀節(jié)點分析116.總結11參考文獻13附錄14致謝301前言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迅速擴展。其紀念對象范圍日益擴大,紀念內涵更加深邃,紀念形式也日趨日?;H欢?,傳統(tǒng)紀念性景觀采用古典主義構圖等手法營造莊重氛圍,在當代卻面臨場地利用率低、空間活力不足及濫用等問題,阻礙了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F(xiàn)在的研究更多地關注新建建筑,忽視了環(huán)境設計在紀念性空間中的關鍵作用,也缺乏對紀念性景觀更新改造的足夠重視,造成資源浪費,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研究。因此,紀念性景觀需要通過環(huán)境更新來增強日常使用的兼容性,而國內既有紀念性建筑,又有城市相對紀念性景觀,因此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國內紀念性公園景觀設計理論。我國紀念性公園的建設大多圍繞紀念性建筑或景觀來進行,而國內既有紀念性建筑,又有城市相對紀念性景觀,因此至今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國內紀念性公園景觀設計理論。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正形成熱潮,本文依據(jù)相關景觀設計理論,并且結合國內社會情況而探討紀念性公園景觀設計的表現(xiàn)方式,表達對民族英雄的懷念以及挖掘更深層次的人文意義,達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同時也是對紀念性景觀表達形式的探索。2研究綜述2.1研究的目的與意義紀念性景觀的功能隨著人文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在其紀念對象范圍不斷拓寬、紀念內涵日益深刻的同時,也有了明顯的改變。紀念性景觀無疑在設計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既要承擔起城市公共服務的社會責任,又要保持其紀念功能。而紀念性景觀又是以古典主義的構圖手法為基礎的傳統(tǒng)的。本研究致力于對紀念性景觀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從設計要素、營造手法到設計意義,均進行詳盡的探討,旨在為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通過對紀念性景觀的深入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解讀歷史、傳承文化、弘揚精神,還能有效提升場地的兼容性,優(yōu)化既有資源的整合利用。同時,紀念性景觀的改造與更新也能進一步豐富休閑活動的空間,滿足公眾對戶外活動和文化活動的多元化需求,從而在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中發(fā)揮更為積極和多元的作用。紀念性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景觀類型,它具有強烈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通過研究紀念性景觀,可以深入挖掘和理解歷史文化,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時,紀念性景觀是人們進行紀念、緬懷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通過研究紀念性景觀,可以深入了解其對人們的精神影響和教化作用,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精神寄托和心靈歸宿,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綜上所述,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于推動我國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發(fā)展,提升城市品質,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2.2相關設計調查與分析在深入探討紀念性景觀設計之前,有必要對相關設計進行調查與分析。通過研究不同類型的紀念性景觀設計案例,可以了解其設計理念、手法和特點,從而為后續(xù)的設計工作提供參考和啟示。本節(jié)將對紀念性景觀設計的相關調查與分析進行論述。全國第八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揭示了一個顯著的趨勢:截至2023年末,我國城鎮(zhèn)人口已突破9.3億,城鎮(zhèn)化率攀升至66.16%。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城鎮(zhèn)化已邁入嶄新的發(fā)展階段。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紀念性景觀不僅要承載歷史的記憶,更要滿足現(xiàn)代都市人對于文化、休閑與社交的多元需求。對文化事業(yè)的戰(zhàn)略推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新篇章。這一戰(zhàn)略推進,既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體系,因此,對于紀念性景觀的設計與改造,應更加注重其功能的多元化、空間的開放性與包容性,以及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紀念性景觀的起源可追溯至遙遠的古埃及時代,成為人類早期紀念性建筑的典范。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紀念性景觀逐漸演變出兩種主要形式,并在歷史中不斷發(fā)展完善。歷史上的紀念性景觀,往往承載著深厚的君權、神權等象征意義,成為統(tǒng)治階級精神教化的重要物質載體。紀念性景觀的設計和營造中,選址、景觀營造手法和設計方案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選址方面,需要考慮區(qū)位、位置、氣候、政策、場地現(xiàn)狀等因素,以確保紀念性景觀與周邊環(huán)境和諧共生。景觀營造手法方面,需要運用紀念景觀敘事邏輯、表達手法和環(huán)境設計特點,以突顯紀念性景觀的獨特性和文化內涵。設計方案方面,需要結合人物生平、功能布局、人流動線、設計節(jié)點等因素,以創(chuàng)造具有代表性的紀念性景觀作品。2.3相關綜述2.3.1國外相關研究在國外,紀念性景觀的研究和實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成果。從古希臘、羅馬的紀念建筑和景觀設計,到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紀念性景觀項目,紀念性景觀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主要集中在對戰(zhàn)爭紀念館、名人紀念館等類型的紀念性景觀的研究。學者們從歷史、文化、藝術等多個角度出發(fā),探討了紀念性景觀的設計理念、形式語言和敘事手法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環(huán)境保護和歷史遺產(chǎn)保護意識的提高,紀念性景觀的研究開始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問題。國外學者和實踐者們在紀念性景觀的設計理念、空間組織、敘事表達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關于紀念性建筑的國外著作頗豐,如丹尼爾·里伯斯金的《破土:生活與建筑的冒險》、埃德溫·希思科的《紀念性建筑》等。進入20世紀后,西方紀念性空間設計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設計師們開始將更多的關注放在外部環(huán)境整體氛圍的營造上,通過空間布局、材質選擇、景觀搭配等手段,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紀念意義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公共空間。勞倫斯·哈普林于1959年打造的羅斯福紀念公園,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心的空間布局,成為了紀念性空間設計的經(jīng)典之作。華人設計師林瓔在1982年設計的美國華盛頓越戰(zhàn)紀念碑,則以其簡潔而深刻的形式,成功地表達了戰(zhàn)爭與和平的復雜主題。彼得·埃森曼的歐洲被屠殺猶太人紀念碑、AnaSomoza的泰國海嘯紀念館以及米歇爾·阿雷德的美國911國家紀念園等,都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紀念性空間設計案例。這些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設計師們的卓越才華和深厚底蘊,也為我們展示了紀念性空間設計的無限可能。近些年的紀念性景觀在承擔紀念功能的同時也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的休閑功能,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案例的成功實踐,為我們在新時代下推動紀念性景觀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啟示。例如美國海軍公募等。2.3.2國內相關研究研究中國自19世紀末便著手對紀念性空間進行研究,而在1986年出版的《紀念性建筑》一書,匯集并深入剖析了當時備受矚目的經(jīng)典案例。1996年,齊康先生在《懷念的凝思》一書中,就明確提到了這一點。“紀念性的本質是對過去的紀念和對歷史的表現(xiàn),并期待這種表現(xiàn)能夠延續(xù)下去”,進入21世紀,趙海翔通過對紀念性空間的歷史演變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揭示了當代設計的獨特特點,而且在2011年所著的《人造路標——紀念性空間研究》一書中前瞻性地指出了未來的發(fā)展趨勢。2012年,劉濱誼和姜珊在《紀念性景觀視覺特征分析》、陳思韻在《中國紀念性場所外部空間的幾個指標量化研究》中都對紀念性景觀進行了分析。2010年前后,紀念性景觀當代性的研究逐漸興起,著作有:盛競的《基于日常生活維度的紀念性城市空間策略研究》、肖雨薇、華祝遵凌《關于紀念性山水的設計與表現(xiàn)》、張紅衛(wèi)、王向榮的《漫談當代紀念性景觀設計》、崔瀟的《當代紀念性空間設計方法研究》等。選址分析3.1選址區(qū)位分析項目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沿江東路466號,越秀區(qū)作為廣州最古老且核心的中心城區(qū),地處廣州市區(qū)中心。其東界與天河區(qū)相接于廣州大道,南面則緊臨珠江,與海珠區(qū)隔江對望。“萬里碧道”珠江碧道的前航道段,地塊的交通干線縱橫交錯,交通系統(tǒng)豐富多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公共設施,環(huán)境周邊旅游資源豐富,詳見圖1.1。大部分景點可在20分鐘內到達,可達性高。林則徐紀念園地處廣州市中心區(qū)域,周邊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社會環(huán)境復雜。在社會環(huán)境方面,場地具有以下特點:1.城市化進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場地周邊地區(qū)逐漸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城市化進程對場地的影響,打造與城市環(huán)境相融合的景觀作品。2.人文氛圍:場地周邊地區(qū)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如歷史文化街區(qū)等。在設計中可以結合人文氛圍,打造具有文化底蘊的紀念性景觀,提升場地的文化價值。3.市民需求:場地周邊居民對公共空間與紀念性景觀有較高的需求,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歷史文化氛圍并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市民需求,打造具有親民性的景觀空間,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圖1.1周邊文旅資源統(tǒng)計3.1.1氣候條件分析林則徐紀念園位于我國廣東省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類型豐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場地帶來了豐富的降水和熱量,有利于植被的生長。越秀區(qū)域內河道屬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內河涌有5條明涌,總長11.26千米;有6條暗涌,總長11.69千米,從白云區(qū)至天河區(qū)最后流經(jīng)越秀區(qū)匯入珠江,干流河長14.14千米,流域面積35.56平方千米,水系發(fā)達。3.2政策意向分析在紀念性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政策意向分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策意向分析主要是對相關政策、規(guī)劃和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項目的方向和目標,從而使設計方案更符合政策要求和規(guī)劃目標。2016年1月,《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的印發(fā)實施,廣州正式展開城市更新的序幕?!稄V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guī)劃2021-2035》中提出對低效存量的土地盤活利用。詳見下圖1.2。圖1.23.3場地現(xiàn)狀分析紀念園內關于紀念性景觀的設置顯得相當匱乏,不僅數(shù)量上較為稀少,而且種類也顯得過于單一。園內只能見到少量的雕塑與浮雕作品,這些作品雖然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但在傳達紀念意義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整個園區(qū)缺乏一種深沉而莊重的紀念氛圍,無法讓人深刻感受到那些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偉大與崇高。這種缺乏紀念性質的現(xiàn)狀,不僅削弱了紀念園應有的功能與價值,也讓游客在參觀時難以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與情感投射。圖2現(xiàn)狀圖紀念園內不僅紀念性景觀稀缺且種類單調,其植被狀況也顯得頗為單一,缺乏觀賞性和多樣性。園內的植物種類有限,缺乏層次感和色彩變化,使得整個園區(qū)顯得單調乏味,缺乏生機與活力。難以吸引他們深入探索園區(qū)的每一個角落。游客往往只是匆匆走過,無法真正領略到園區(qū)的獨特魅力和紀念意義,更無法達到宣傳紀念的效果。通過改善植被狀況,紀念園不僅能夠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還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紀念與教育功能,讓更多的人能夠在這里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圖3現(xiàn)狀圖2雕像壇內雜草叢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維護,雕像壇內雜草叢生,嚴重影響了景觀的美觀度和整潔度。這不僅損害了紀念園的形象,也降低了游客的游覽體驗。油污與生活垃圾無人清理,雕像壇有油污無人清理,這不僅破壞了園區(qū)的環(huán)境衛(wèi)生,也給游客帶來了不便和安全隱患??臻g使用率低,由于管理不善,紀念園內的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區(qū)域閑置或功能不明確,導致空間資源浪費,游客甚至自帶桌椅占用步道打牌娛樂。圖3現(xiàn)狀圖33.5設計意向分析在進行紀念性景觀設計時,設計意向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向是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理念,是設計的靈魂所在。以期為后續(xù)的景觀設計提供指導和參考。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意向通常包括對歷史事件、人物或地點的紀念和緬懷,以及對特定價值觀、理念的傳達和弘揚。在林則徐紀念園的設計中,設計意向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法學家、外交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他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設計意向中,應當充分體現(xiàn)對林則徐的紀念和緬懷,通過景觀設計表達對他的敬意和贊揚。林則徐以堅決的態(tài)度和果斷的措施,領導禁煙運動,捍衛(wèi)國家尊嚴,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設計意向中,應當通過景觀設計傳達禁煙運動的價值觀,讓參觀者了解和感受到禁煙運動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林則徐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的一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設計意向中,應當通過景觀設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參觀者的愛國情懷。3.6設計意義分析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意義在于緬懷歷史,傳承文化。紀念性景觀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具有重要意義的事物為題材,通過景觀設計手法進行藝術化、形象化的表達,以達到銘記歷史、緬懷先賢、教育后人、傳承文化等目的。設計師需要深入挖掘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內涵,將這種內涵融入景觀設計中,使之成為一種永恒的記憶和傳承。其次,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意義在于表達情感,激發(fā)共鳴。紀念性景觀不僅是歷史的載體,也是情感的寄托。通過景觀設計表達人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敬仰、懷念和感慨之情,激發(fā)人們的共鳴,使之成為社會共識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意義在于塑造場所精神,提升場地價值。這種場所精神既能體現(xiàn)場地的特色,又能提升場地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使其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以上所述,提出以下設計愿景:增強紀念性質,解決場地秩序感與公共活動需求的平衡、增加紀念性景觀的豐富程度以增加人們游覽意愿、增強人們文化認同,加強凝聚力。景觀營造手法空間序列:通過空間序列的安排,使參觀者在游覽過程中感受到紀念性景觀的歷史氛圍和紀念意義。如華盛頓特區(qū)的國家公園,通過從林肯紀念堂到華盛頓紀念碑的空間序列,表達了美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臻g焦點:通過空間焦點的設置,使參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紀念元素上。如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其高聳的建筑形式成為整個城市空間的焦點,象征著法國的工業(yè)和科技成就??臻g滲透:國外紀念性景觀設計注重空間之間的滲透和聯(lián)系,使景觀各個部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其巨大的尺度和高聳的姿態(tài),使其成為整個海港空間的焦點,同時也與周邊的城市空間形成緊密的聯(lián)系。4.2紀念性景觀表達手法象征性表達作為紀念性景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過使用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如建筑物、雕塑、植物等,來傳達特定的意義和情感。通過對場地的象征性元素進行布局和組合,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紀念性景觀。敘事性表達是通過講述故事或描述事件來傳達紀念性景觀的意義。這種表達方式能夠引導參觀者通過游覽來了解和體驗特定的事件或人物的歷史。4.3歷史人物的空間敘事理論空間敘事,是藝術傳達故事與深層理念的獨特手法。它借助空間結構,強化敘事效果,并深化作品內涵。作為新興的理論方向,空間敘事學為我們揭示了全新的藝術視角。其結構理論則以時間為線索,巧妙編排文本場景與對象,形成多樣的敘事結構,助我們更好地解讀敘事過程。5設計方案5.1概念引入20世紀20年代法國歷史學家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首先提出了“集體記憶”的概念,“記憶場所集體記憶的時空載體、記憶是現(xiàn)在對過去的重構”紀念性景觀,作為文化精神的傳承和記憶的載體,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印記。然而,傳統(tǒng)的紀念性景觀場地與當代公共生活的需求存在矛盾,其強調的場地秩序感與公共活動的實際需求難以平衡?!凹o念性的本質是紀念過去和表現(xiàn)歷史”通過物質載體,達到回憶與承傳歷史的人類行為,并引入共享理念與之融合,來緩解場地秩序感營造與公共活動需求無法達到平衡問題。從歷史中篩選“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偉大的政治家”、“禁煙英雄”、“民族英雄”“林青天”,這是林則徐被貼上的標簽,自幼讀家經(jīng)典及經(jīng)世致用的作品,心存從政心愿和人生追求。從中提取歷史記憶中的元素,對人們集體記憶的記憶提取,從而轉為城市景觀中,賦予了城市空間場所精神和人文氣氛,“勤奮”“政治家”“禁煙”“英雄”等以此為基礎,打造一個記憶之場,尋找民族記憶,重塑歷史記憶,從而重拾人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人們身在其中便能夠直接體驗到與歷史的連接5.2人物生平分析林則徐的童年家境雖然貧寒,但他的父親林賓日卻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林則徐年僅四歲的時候,林賓日便將他帶入學堂,開始教他識字,這足以體現(xiàn)父親對他早教的重視。到了七歲,林則徐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掌握文體,這在當時可謂是非常早慧的表現(xiàn)。他不僅勤奮好學,還善于總結和思考,著有讀書札記《云左山房雜錄》。林則徐的為官仕途可以說是一路攀升,充滿了辛勤努力和顯著成就。19歲中舉人,21歲給省委書記當秘書,26歲中進士,進京。33歲外放湖北,任布政史。此后,他的仕途一路高升,歷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云貴總督等職,并兩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官至吏部尚書。他在為官期間,以其正直、清廉和出色的治政能力,深受皇帝和百姓的信賴與尊重。治道光十一(1831年),林則徐擢升東河河道總督,林則徐治水的事跡彰顯了他作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水利專家的才能與貢獻。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肩負重任入廣州查辦禁煙事務。次年正月,他抵達廣州,隨即會同鄧延楨等官員,令鴉片販子出鴉片。林則徐誓言:“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外商起初拒絕交出鴉片。林則徐最終挫敗了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收繳了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的鴉片。同年四月二十二日,虎門海灘,林則徐親自監(jiān)督銷毀了這些鴉片。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因虎門銷煙和抗英而揚名,成為一代民族英雄。然而,但也因此使他成為朝廷中的“罪臣”受到了5年的流放。盡管他抗英有功,但遭到了投降派的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然而,林則徐并未屈服,他在流放途中仍心懷國家,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言壯語,表達了他對國家利益的堅定追求和無私奉獻。道光二十五年起,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他先后擔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務,繼續(xù)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跡和精神,不僅在當時激勵著人們?yōu)閲业姆睒s富強而奮斗,也在后世成為了一代代人學習的楷模。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陜甘總督。二十六年四月,授陜西巡撫。于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辭歸。道光三十年清廷為進剿太平軍作亂,再任命為欽差大臣。林則徐并未康復,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后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林則徐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法學家,也是一位深具愛國情懷的詩人。依據(jù)林則徐生平事跡,歷史事件,提取出“學海無涯”“平步青云臺”“銷煙水池”“英勇抗敵”“坎坷仕途”等事跡,并以此作為對林則徐的紀念性表達圖45.2平面布置設計圖5總平圖布局采用局部對稱的設計手法,賦予空間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視覺美感,利用景觀敘事邏輯營造故事。5.3功能布局設計圖6功能布局5.4人流動線分析圖6人流動線圖作為開放性公園,除去主出入口,還設有多個次要出入口,方便居民日常使用,主要游園路線把敘事路線串連,次要路線能滿足居民日常悠閑使用。主路線從正門牌坊處入,首先經(jīng)過第一個景觀節(jié)點“學海無涯”景觀節(jié)點處,此節(jié)點采用無邊界水池,削弱邊界感,隱喻無涯,通過地面鋪貼引導,進入一個廊道走進第二個景觀節(jié)點“平步青云”,節(jié)點采用平直,寬闊的走道,搭配位于中間的水渠,盡頭是假山瀑布,長直的步道暗示林則徐的仕途平順,同時瀑布水平緩流入水渠也暗喻林則徐在治水上突出的功績,盡頭處的轉折也是暗示林則徐在人生中最大的轉折“虎門銷煙”,步入第三個節(jié)點“銷煙水池”水池出來進入一個被銷毀的煙槍林,表達出對禁煙的決心,從煙槍林出來后步入“英勇抗敵”景觀節(jié)點,小路上矗立的浮雕一路陪同直達,這些浮雕以林則徐在抵御外敵時的場景為題材,生動展現(xiàn)了他在歷史上的英勇事跡,中間的紀念碑如同桅桿一樣矗立。隨后跟著地面引導步入最后一個景觀節(jié)點“遠貶新疆”景觀節(jié)點,整體路線曲折回環(huán),展現(xiàn)被貶時的艱苦與無奈,最后步進一個休息區(qū),直至出口。而次要路線則是對主路線的一個補充,更能貼合居民日常使用。5.6.1學海無涯景觀節(jié)點分析入口水池邊界用傾斜的小坡以削弱邊界感,隱喻無涯,這一設計手法增強了空間的流動性,傾斜的小坡以一種柔和的方式連接著水池與周邊環(huán)境,使得水池的邊緣不再顯得生硬和突兀。這種設計手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邊界概念,使得水池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仿佛沒有了明顯的界限。5.6.2平步青云景觀節(jié)點分析瀑布平緩流入水渠的景象,就像是林則徐治水理念的生動寫照。同時,長直的設計也暗示他平順的仕途。正是這種務實、穩(wěn)健的治水態(tài)度,使得林則徐在水利事業(yè)上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不僅是對林則徐治水功績的一種贊美和紀念,更是對一種治水理念和精神的傳承和弘揚。5.6.3銷煙水池景觀節(jié)點分析依據(jù)歷史事實,設置水池,以黑白鵝卵石鋪底,還原鴉片在石灰水中銷毀的過程,增強了游客在游覽中的體驗。更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教育。這樣的設計既具有審美價值,又具有教育意義。5.6.4英勇抗敵景觀節(jié)點分析以帆船的形象作為設計靈感,中間的石碑如同桅桿一樣矗立,小路上矗立的浮雕一路陪同直達,這些浮雕以林則徐在抵御外敵時的場景為題材,生動展現(xiàn)了他在歷史上的英勇事跡。游客在漫步小路上,仿佛穿越時空,一路陪同林則徐共同經(jīng)歷那些波瀾壯闊的歲月,展示了林則徐在抵御外敵時的決心。5.6.4遠貶新疆景觀節(jié)點分析以曲折的路徑寓意著林則徐在鴉片戰(zhàn)爭后的仕途曲折,蜿蜒曲折,時而寬闊平坦,時而狹窄陡峭。它巧妙地穿越于,廊道,花壇和綠植之間,更能夠深入了解林則徐的仕途曲折,感受到他在逆境中堅守信念、奮發(fā)有為的崇高精神。這樣的設計,既是對林則徐這位偉大人物的致敬,也是對歷史的一種深刻反思。它提醒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曲折和坎坷,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條曲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地施工考試題目及答案
- 高中美術考試題及答案
- 客戶信息收集與維護記錄表模板
- 生產(chǎn)進度跟蹤與質量控制表
- 我的校園美好生活記作文(8篇)
- 高級花卉工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病案編碼員考試題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附答案)
- 2025年丙肝培訓考試題和答案
- 水電組 勞務分包合同6篇
- 2025貴陽學院人才引進15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一套答案詳解
- 靜脈輸液藥物外滲應急快速處理指南
- 人工智能與核醫(yī)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探索
- 關于三違管理辦法
-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歷年真題(含答案)
- GB/T 15704-2025道路車輛輕合金車輪沖擊試驗方法
- GB/T 10819-2025木制底盤
- 女生青春期性教育核心知識框架
- 船舶消防救生培訓課件
- 貴州貴州磷化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3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 中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