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各地中考語文試卷【課外文言文閱讀】匯集練【2025·福建】泛浙河而南,舍舟登陸,有地曰漁浦,土沃以亢,池園樹林,碩美蕃茂,魚稻充羨,百貨之所趨,行旅之所集聚,似市而不澆[注],近野而不俚,故其人多優(yōu)游而好文。其尤以禮讓為人望者,稱華氏。余自京師還,華氏之秀者曰拱辰,侍其父候于河滸,逆予至其家,館于賓次。率其兄弟庭揖畢俯身自東階趨退足武相蹈不越尺寸。徐與之言,長少相顧,擇辭而發(fā),懇然不煩,秩然不畔于理,皆良士也。視其室名則曰“塤篪”,而予昔之所書者。拱辰謂盍有以記之?(節(jié)選自宋濂《塤篪軒記》)[注]澆:澆薄,指社會風氣不好。班級開展“品讀古代散文,體認傳統(tǒng)文化”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顒右唬何囊饫斫?.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寫出答案標號。率其兄弟A庭揖畢B俯身C自東階趨退D足武相蹈E不越尺寸。B
D
E
【解析】句意是:(華拱辰)帶領他的兄弟們,在庭院中行完揖禮后,俯身從東邊的臺階恭敬退下,腳步整齊絲毫不亂?!奥势湫值芡ヒ井叀敝惺÷粤酥髡Z“華拱辰”,“庭揖畢”是一個完整的動作描述(在庭院中作揖完畢),“畢”表示完成,后面“俯身”是另一個動作的開始,因此需要在B處斷開;“俯身自東階趨退”描述從東階快步退下的動作,“足武相蹈”是腳步動作的細節(jié),兩者語義獨立,需在D處斷開;“足武相蹈”(腳步相互跟隨)與“不越尺寸”(不逾越分寸)雖有關聯(lián),但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說明,因此需在E處斷開。因此正確的斷句為:率其兄弟庭揖畢/俯身自東階趨退/足武相蹈/不越尺寸。故選BDE。2.根據(jù)“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3.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泛浙河而南,舍舟登陸。乘船游覽浙河,向南而行,下了船上岸。(2)其尤以禮讓為人望者,稱華氏。其中因守禮謙讓特別受敬仰的,是華姓家族?;顒佣核伎继骄?.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文中“塤篪”是室名,寄寓了個人怎樣的志趣?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怎樣的思想理念?請簡要概括。第一問:禮樂齊家
第二問:崇尚和合【參考譯文】(我)沿著浙河向南航行,下船登岸,有一處地方叫漁浦。這里土地肥沃而高爽,池塘、園林、樹木蔥郁繁茂,魚米豐足,各種貨物匯聚于此,行旅之人也在此聚集。這里像市集卻不顯澆薄,靠近鄉(xiāng)野卻不粗俗,因此當?shù)厝硕嘤崎e自得且愛好文學。其中尤其以禮讓著稱、受人敬仰的,是華氏家族。我從京城返回時,華氏家族的才俊華拱辰,陪著他的父親在河邊等候,迎接我到他家中,安排我在客房住下。(華拱辰)帶領他的兄弟們,在庭院中行完揖禮后,俯身從東邊的臺階恭敬退下,腳步整齊絲毫不亂。我慢慢與他們交談,無論年長年幼都互相照應,言辭謹慎有度,態(tài)度誠懇而不絮叨,條理分明不違背常理,都是品行優(yōu)良的人士。看到他的居室名為“塤篪”,這是我過去題寫的。拱辰問我何不為此寫一篇記文呢?【2025·四川德陽】洪渥傳北宋·曾鞏洪渥,撫州臨川人。為人和平。與人游,初不甚歡,久而有味。家貧,以進士從鄉(xiāng)舉,有能賦名。初進于有司,輒連黜①;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馳騁②,又久不進,卒監(jiān)黃州麻城之茶場以死。死不能歸葬,亦不能返其孥③。渥鄉(xiāng)中人聞渥死,無賢愚皆恨失之。予少與渥相識,而不深知其為人。渥死乃聞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時兄已老不可與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④,掇其余以歸,買田百畝居其兄,復去而之官,則心安焉。渥既死,兄無子,數(shù)使人至麻城撫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未果。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渥兄弟如此無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與人真有恩者也。予觀古今豪杰士傳,論人行義,不列于史者,往往務摭⑤奇以動俗;亦或事高而不可為繼;或伸一人之善而誣天下以不及,雖歸之輔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過矣。如渥之所存,蓋人之所易到,故載之云。(選自《中國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曾鞏》,有刪改)注釋:①黜:貶退。②馳騁:這里指奔走、鉆營。③孥:nú,幼兒。④俸:俸祿。⑤摭:zhí,摘取。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涂黑。渥死[A]乃聞有[B]兄年七十[C]余[D]渥得官時兄已老[E]不可與[F]俱行。A
D
E
【解析】句意:洪渥死后,才聽說他有個哥哥,年紀七十多歲,洪渥得到官職時,哥哥已很年老,不能和他一起赴任。“渥死”表時間,后停頓;“乃聞有兄年七十余”句意完整,“年七十余”修飾“兄”。“渥得官時”表時間,“兄已老”是狀態(tài),“不可與俱行”是結果,按事件發(fā)展和邏輯關系斷句。故斷句:渥死/乃聞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時兄已老/不可與俱行。故涂ADE。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A.以進士從鄉(xiāng)舉
皆以美于徐公B.欲返之而居以其田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數(shù)使人至麻城撫其孥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D.予觀古今豪杰士傳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解析】A項,介詞,憑借/動詞,認為;B項,代詞,代指洪渥的妻兒/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都是副詞,多次、屢次;D項,動詞,閱讀,觀看/名詞,景象。故選C。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第一段主要概述洪渥的生平事跡,他謙和平易,有才名,做官不善鉆營,最終在任上去世。B.第二段重點寫了洪渥做官時省吃儉用,買田給兄長。洪渥死后,兄長接回了他的幼兒親自照料。C.尾段作者先評論古今豪杰士傳,再道明自己作此文的目的:像洪渥這類境界大概是平常人容易達到的。D.在這一篇人物小傳中,作者沒有將洪渥為官政績作為重點,而較為詳細地表現(xiàn)了他與兄長的手足情深?!窘馕觥緽項,結合“欲返之而居以其田,未果。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可知,洪渥死后,其兄多次想接回他的妻兒,卻因“孥弱”“兄老”未能實現(xiàn),并非“接回了他的幼兒親自照料”。由此可知,“兄長接回了他的幼兒”表述有誤。故選B。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予少與渥相識,而不深知其為人。我年輕時與洪渥彼此認識,但不是非常了解他的為人。(2)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又(繼續(xù))往前走,想要走到這片桃林的盡頭?!緟⒖甲g文】洪渥,是撫州臨川人。他為人性情平和。和人交往,起初不覺得多么歡暢,交往久了就覺得很有意味。他家境貧寒,憑借進士的身份參加鄉(xiāng)舉,有擅長作賦的才名。初次向官府推薦(應試),就接連被黜退;過了很久,才得到一官半職。他在官場不鉆營奔走,又很久得不到升遷,最終在黃州麻城的茶場監(jiān)任上去世。死后不能歸葬故鄉(xiāng),也不能讓他的妻兒返回故鄉(xiāng)。洪渥的鄉(xiāng)里人聽說他死了,無論賢能的還是愚笨的人,都為失去他而遺憾。我年輕時和洪渥相識,但不很了解他的為人。洪渥死后,才聽說他有個哥哥,年紀七十多歲,洪渥得到官職時,哥哥已很年老,不能和他一起赴任。洪渥到任后,衡量人口使用俸祿,抽取多余的錢回家,買了百畝田地讓他哥哥居住,然后又離開家鄉(xiāng)去做官,這才覺得心安。洪渥死后,他哥哥沒有兒子,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撫他的妻兒,想讓他們返回故鄉(xiāng),把田地給他們居住,卻沒有成功。他的妻兒大概也很柔弱,沒有能力自己回去,他的哥哥也更加年老了,對此無可奈何,一想起洪渥就感到悲傷。洪渥兄弟能做到這樣,已經無愧于心了。洪渥平時看起來好像不能勝任事情,等到去幫別人解決急難時,從早到晚一點也不懈怠,他對待別人真是有恩的啊。我看古今豪杰之士的傳記,論述人們的品行道義,那些沒有被列入史冊的人,往往致力于摘取奇聞異事來使世俗震動;有的事跡崇高卻不可延續(xù);有的宣揚一人的善行卻用天下人都不及來欺騙(世人),雖然他們歸結為輔助教化、警示世人,然而用《中庸》來考察,或許就過頭了。像洪渥所存有的品行,大概是人們容易達到的,所以把他記載下來?!?025·陜西】霍去病年十八,為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再冠軍,封去病為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其夏,逾居延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益封去病五千戶。其秋,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李息奏上。天子聞之,于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十萬之眾咸懷集服。此后河塞庶幾無患。(節(jié)選自《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1.根據(jù)提示,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D
)A.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B.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
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C.其夏,逾居延至祁連山
其真無馬邪(《馬說》)D.十萬之眾咸懷集服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魚》)【解析】A項,連詞,和/同“歟”,語氣詞;B項,介詞,把/連詞,來;C項,代詞,這/副詞,表示加強詰問語氣;D項,均為結構助詞,“的”。故選D。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天子聞之,于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天子聽到這個消息,于是擔心他們用詐降的手段偷襲邊境,就派驃騎將軍率軍前去接應他(李息)。4.霍去病年輕有為,屢建戰(zhàn)功。試列舉兩例。示例一:霍去病率八百輕騎奔襲數(shù)百里,殺敵二千零二十八人。示例二:霍去病阻止了降軍叛逃。示例三:霍去病威服十萬匈奴,穩(wěn)定了邊疆。【參考譯文】霍去病十八歲時,成為漢武帝的侍中。他擅長騎馬射箭,兩次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漢武帝下詔令讓他挑選一些壯士,任命他為剽姚校尉,他帶領八百輕裝勇猛的騎兵,遠離大軍幾百里,去尋找有利時機攻打敵人。他們斬殺和俘獲敵軍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敵方的相國、當戶等官員……兩次作戰(zhàn)功冠全軍,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羧ゲ∈芊夤谲姾钊旰螅谠鞫甏禾?,漢武帝任命冠軍侯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征,立下戰(zhàn)功。這年夏天,霍去病率軍越過居延澤,抵達祁連山,俘獲和斬殺的敵人很多,漢武帝又增加五千戶食邑給霍去病。這年秋天,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等謀劃要投降漢朝,李息將此事上奏給漢武帝。天子聽到這個消息,于是擔心他們用詐降的手段偷襲邊境,就派驃騎將軍率軍前去接應他(李息)。霍去病渡過黃河后,與渾邪王的部隊遙遙相望。渾邪王的副將們看到漢軍后,很多人不想投降,紛紛逃走。霍去病于是縱馬馳入渾邪王的軍營,與渾邪王相見,斬殺了那些想要逃跑的八千人,渾邪王的十萬部眾全都心悅誠服地歸降。從此以后,黃河以西的邊塞地區(qū)差不多就沒有什么禍患了?!?025·貴州】李衛(wèi)公問對①(節(jié)選)太宗曰:兵法孰為最深者?靖曰:臣嘗分三等,使學者當漸而至焉。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谠唬喝?,吾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為戰(zhàn)百勝者,中也;深溝高壘以白守者,下也。以是較量,孫武著書三等皆具點。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若張良、范蠡、孫武、脫②然高引③,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若樂毅、管仲、讀葛亮,戰(zhàn)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劉,安能爾乎?其次王猛之保秦④”,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才,繕完自固,安能爾乎?故習兵之學,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則淺而深矣。不然,則垂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選自清代朱墉撰輯的《武經七書匯解》【注釋】①李衛(wèi)公,即李靖,唐代將軍,②脫:超脫。③引:離開、隱退。④秦;前泰。1.閱讀選文,根據(jù)李靖、太宗的對話填寫下表。2.李靖與太宗的談話僅僅是在比較兵法等次的高低嗎?請根據(jù)選文明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示例:不是。二人借討論兵法等次,實則探討為將之道、用兵策略及學習兵學的方法,強調兵學學習應循序漸進,從基礎到高深,體現(xiàn)對軍事理論和實踐的深刻思考。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B
)A.使學者當漸而至焉
得一人之使(《呂氏春秋·穿井得一人》)B.孫武著書二等皆具焉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沈括《活板》)C.守必固
汝心之固(《列子·愚公移山》)D.徒記誦
亦免冠徒跣(《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解析】A項,動詞,讓、叫/名詞,勞力;B項,都是副詞,都;C項,形容詞,堅固、牢固/形容詞,頑固;D項,副詞,只、僅僅/動詞,裸露。故選B。【參考譯文】太宗說:兵法中哪個部分最為深刻呢?李靖回答:我曾經把兵法分為三個層次,讓學習兵法的人應當逐步達到(相應境界)。第一個層次是“道”,第二個層次是“天地”,第三個層次是“將法”……
太宗說:是這樣,我認為不通過交戰(zhàn)就能使敵人屈服,這是上策;經過戰(zhàn)斗百戰(zhàn)百勝,是中策;依靠深挖溝渠、高筑堡壘來單純防守,是下策。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孫武所著的兵書,這三個層次的內容都具備。李靖說:觀察他(孫武)的文字,考察他(相關)的事跡,也可以(看出)三個層次的差別。像張良、范蠡、孫武,超脫塵世而遠去隱居,不知到了何處,他們如果不是領悟了“道”,怎能做到這樣呢?像樂毅、管仲、諸葛亮,作戰(zhàn)一定勝利、防守一定堅固,他們如果不是能洞察天時地利,怎能做到這樣呢?再其次如王猛保衛(wèi)前秦,謝安鎮(zhèn)守東晉,(他們)如果不是善于任用將領、選拔人才,修治完善(防御工事)來穩(wěn)固自我,怎能做到這樣呢?所以學習兵法的學問,一定要先從下策逐步研習到中策,再從中策逐步研習到上策,這樣就能由淺顯達到深刻。不這樣的話,就只是說些空洞的言論,白白地死記硬背(條文),是不值得采納的?!?025·山東】《濂溪詩》序【宋】黃庭堅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好讀書,雅意林壑。其為小吏在江湖郡縣蓋十五年所至輒可傳。任司理參軍①,轉運司以權利變具獄②,茂叔爭之不能得,投告身③欲去,使者斂手聽之。趙公閱道④,號稱好賢。人有惡茂叔者,趙公以使者臨之甚威,茂叔處之超然。其后乃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彼]之手朔、論之于士大夫,終其身。其為使者,進退官吏,得罪者自以為不冤,中歲乞身⑤,老手湓城。有水發(fā)源于蓮花峰下,下合于湓江。茂叔筑屋于其上,用其平生所安樂,媲水而成,名曰濂溪。與之游者曰:“溪名未足以對茂叔之美。”茂叔諱敦頤。二子壽、燾,皆好學承家,求予作《濂溪詩》。茂叔雖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終在丘壑。故余詩詞不及世故,猶仿佛其音塵。(選自《周敦頤集》,有刪改)[注]①司理參軍:與下文“轉運司”“使者”皆為官職名。②具獄:已判定的案件。③告身:授官的文憑。④趙公閱道:即趙抃,字閱道。⑤乞身:請求辭職。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好,喜愛,愛好,與《〈論語〉十二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意思相同。B.權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的“妻子”,同屬古今異義現(xiàn)象。C.臨,居高面下,與諸葛亮《出師表》中“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的“臨”,意思相同。D.然,……的樣子,與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欣然起行”的“然”,意思相同?!窘馕觥緾項,“趙公以使者臨之甚威”的意思是“趙公派使者嚴厲對待他”,其中“臨”意為“面對、對待”,而《出師表》“臨崩寄臣以大事”的句意是“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其中“臨”指“臨終”,二者意思不同。故選C。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周敦頤擔任司理參軍,堅決反對轉運司改判已審結的案件,寧愿辭官也不妥協(xié)。B.周敦頤深受趙公賞識,好賢的趙公嚴厲地批評詆毀周敦頤的人,讓他最終醒悟。C.周敦頤晚年居住在濂溪邊,與其交往的人認為溪名不足以匹配他的美好品行D.《濂溪詩》是黃庭堅應周敦頤兒子的請求而作,這篇序文交代了詩的創(chuàng)作緣由。【解析】B項,結合“趙公以使者臨之甚威,茂叔處之超然。其后乃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之手朔”,可知:指趙公起初聽信讒言,派使者嚴厲對待周敦頤,但周敦頤超然處之;后趙公醒悟并薦舉他。選項曲解為“趙公嚴厲批評詆毀者”,與文意不符。故選B。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需斷句處相應的字母依次填寫到答題卡上。其為A小吏B在江湖C郡縣D蓋E十五年F所至輒G可傳B
D
F
【解析】句意:在擔任地方小吏期間,輾轉江湖郡縣十五年,所到之處都留下美名。可知,“其為小吏”為主語,應斷開;“在江湖郡縣”指的是他在地方做官,應斷開;“蓋十五年”這是他做地方官的時間,應斷開;“所至輒可傳”表現(xiàn)周茂叔深得人們愛戴;故斷為:其為小吏/在江湖郡縣/蓋十五年/所至輒可傳。故選BDF。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茂叔雖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終在丘壑。周敦頤雖然做官三十年,但他一生的志向,始終在于歸隱山水。5.黃庭堅稱贊周敦頤“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本文展現(xiàn)了周敦頤哪些可貴的品質?請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周敦頤是個剛正不阿,從容淡定,淡泊明志的人。【參考譯文】舂陵人周茂叔,品格高尚,胸襟灑脫如光風霽月般清明。他酷愛讀書,志趣高雅,向往山林幽壑的自然之美。在擔任地方小吏期間,輾轉江湖郡縣十五年,所到之處都留下美名。任司理參軍時,轉運司濫用職權改判案件,周茂叔力爭無果后憤然交還官印打算辭職,轉運使這才收斂態(tài)度聽從了他的請求。趙閱道公以喜好賢才聞名。當時有人誹謗周茂叔,趙公派使者嚴厲對待他,但周茂叔處之泰然。后來趙閱道醒悟道:“周茂叔真是天下奇士!”于是親自推薦周茂叔到北方任職,并在士大夫中大力推崇。茂叔擔任使者期間,升降官吏公正嚴明,被處罰的人也自認無冤。他中年時請求辭官退休,晚年定居在湓城終老。直至周茂叔終老。他晚年辭官歸隱,在湓城蓮花峰下筑廬,此處有溪水從峰下流出匯入湓江。周茂叔在此營造居所,將畢生所求的安樂與自然山水相映成趣,將溪水命名為“濂溪”。同游者感嘆:“溪水之名不足以匹配先生之美德?!敝苊逯M名敦頤,有兩個兒子周壽、周燾,皆繼承家學。他們請求我創(chuàng)作《濂溪詩》。周敦頤雖然做官三十年,但他一生的志向,始終在于歸隱山水。所以我的詩詞沒有涉及世俗的紛擾,仍然隱約地傳達了他的精神風貌。【2025·天津】袁隨園①為宰時,為政終日坐堂皇②,任吏民白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者。多設耳目方略,集鄉(xiāng)保詢盜賊及諸惡少姓名,出所簿記相質證,使不能隱,則榜其姓名,許三年無犯,湔雪③之,奸民皆斂跡。又其生平事母孝,友于姊弟,篤于故舊。嘗為亡友沈凡民司祭掃,三十年如一日。程編修④晉芳死,負⑤五千金,往吊,焚其券,且撫立其孤。喜汲引⑥后進,成就者眾。蓋其經濟行誼⑦,皆可師法,惜為才名所掩也。(節(jié)選自《冷廬雜識》)【注釋】①袁隨園:袁枚,晚年號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曾擔任縣宰(縣令)。②堂皇:官府辦公的廳堂。③渝(jiān)雪:洗雪,清除。④編修:古代負責編纂國史的官。⑤負:欠,虧欠。⑥汲引:薦舉,提拔。⑦經濟行誼:經濟,經世濟民;行誼,品行道義。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1)許三年無犯
許:
答應(2)成就者眾
眾:
眾多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者。有小的訴訟案件,(他)立即裁決,沒有拖延的案件。3.作者為什么替袁枚感到惋惜?請結合原文分析。袁枚勤于政務,治理有方,重情重義,樂于舉薦后輩。他這些經世濟民地特、品行道義方面的優(yōu)點都值得效法,卻因人們過多關注了他在詩文方面的才名而被忽視,作者因此深感惋惜?!緟⒖甲g文】袁枚擔任縣令時,整天坐在官府辦公的廳堂里,任憑官吏和百姓前來報告事情。有小的訴訟案件,他立即判決,沒有拖延積壓的情況。他設置了很多眼線和策略,召集鄉(xiāng)中負責治安的保長詢問盜賊和各個惡少的姓名,拿出所記錄的簿冊來核對質證,讓他們無法隱瞞,就張榜公布他們的姓名,允許他們三年不犯錯就洗雪罪名,奸邪的百姓都收斂了惡行。此外,他生平侍奉母親孝順,對姐弟友愛,對故交舊友感情深厚。曾經為亡友沈凡民主持祭掃,三十年如一日。編修程晉芳去世時,欠了五千兩銀子,袁枚前往吊唁,焚燒了借據(jù),并且撫養(yǎng)他的孤兒。他喜歡薦舉提拔后輩,被他成就的人很多。大概他經世濟民的才能和品行道義,都值得效法,可惜被他的才名所掩蓋了?!?025·四川眉山】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①人。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丁母憂,哀毀骨立。念父之鰥且疾,不忍離左右。父死,始登進士第。秦檜當國,蜀士多屏棄,檜死,中書舍人趙逵首薦允文。召對,謂人君必畏天,必安民。上嘉納之。十一月壬申,金主②率大軍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立招諸將,勉以忠義。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zhàn),他人壞之,公任其咎③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時敵兵實四十萬,宋軍才一萬八千。允文乃分戈船為五,備不測。部分甫畢,敵已大呼,亮麾數(shù)百艘絕江而來。中流官軍以海鰍船沖敵舟皆平沉敵半死半戰(zhàn)日暮未退。允文入陣中,士殊死戰(zhàn)。會有潰軍自光州至,敵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勁弓尾擊追射,大敗之。以捷聞,犒將士,謂曰:“敵今敗,明必復來?!倍〕?,果至,復大戰(zhàn)。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聞。允文多薦知名士,有所見聞即記之,凡所舉,上皆收用。御史蕭之敏劾允文,太上曰:“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上為出之敏,允文言之敏端方,請召歸以辟言路。淳熙元年薨,賜謚忠肅。(節(jié)選自《宋史·虞允文傳》)【注】①隆州仁壽: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②金主:金朝皇帝完顏亮。③咎:罪過。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中流官軍A以海鰍船B沖敵C舟皆平D沉E敵半死F半戰(zhàn)G日暮未退。
CEG【解析】本句意為“長江中游的宋軍用海鰍船沖擊金軍船隊,許多船只被撞沉沒,金軍死傷大半,剩下的一半仍然戰(zhàn)斗,到傍晚還未退卻”。其中“沖敵”是“中流官軍”的謂語,因此C處斷開;“平沉”意為“沉沒”,不能斷開;“半死”與“半戰(zhàn)”并列,不能斷開。2.下面對句中加點詞意義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查字典,“當”有“終當”“掌管”等義項,“秦檜當國”中“當”應選擇“掌管”。B.由課文“東臨碣石”可以推知“金主率大軍臨采石”中“臨”的意義為“到達”。C.根據(jù)前文中“以捷聞”,可以推知“再以捷聞”中“再”字的意義為“兩次”。D.聯(lián)系成語“選賢舉能”,可以推知“凡所舉”中“舉”字的意義為“舉薦”?!窘馕觥緾項,“再以捷聞”的“再”字意義為“第二次”。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虞允文聰穎好學,事親至孝。母親去世時哀傷不已,一直隨侍父親,等到父親去世后參加科考,中進士第。B.秦檜獨攬朝政大權時,蜀地的人才受到排擠打壓,秦檜死后,虞允文經人推薦被皇帝召見,受到贊美賞識。C.虞允文有勇有謀,采石大戰(zhàn)中用謀略排兵布陣,作戰(zhàn)時身先士卒,帶領軍隊殊死一戰(zhàn),以少勝多擊敗敵軍。D.虞允文為人寬厚,顧全大局。蕭之敏因彈劾他而被貶,他請求皇帝將蕭之敏召回,以回避朝中大臣的議論?!窘馕觥緿項,“以回避朝中大臣的議論”說法錯誤。原文“請召歸以辟言路”的意思是“請求皇上將其召回宮中以廣開言路”,其中“辟”字意為“開辟”“打開”,并非“回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謂人君必畏天,必安民。(虞允文)說一國之君必須敬畏上天,必須安撫百姓。(2)危及社稷,吾將安避?國家面臨危險,我又將逃避到哪里去?【參考譯文】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他六歲時即能背誦《九經》,七歲時即能詩善文。母親去世后,虞允文因過度悲傷而身體極度虛弱。考慮到父親一人鰥居且身體有病,虞允文不忍心離開他的父親半步。父親逝世后,才考中進士。秦檜獨攬朝政大權時,四川的有識之士大多受到排擠壓制。秦檜死后,中書舍人趙逵首先推薦了虞允文。皇上召他進宮,(虞允文)說一國之君必須敬畏上天,必須安撫百姓。高宗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建議。十一月壬申日,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到達采石附近。丙子日,虞允文到達采石,招來各位將士,以忠義來勉勵他們?yōu)閲ЯΑS腥苏f:“你是受命前來犒勞軍隊的,并沒有受命督戰(zhàn),如有人告發(fā)你,你能承擔罪過嗎?”虞允文斥責他說:“國家面臨危險,我又將逃避到哪里去?”當時金兵有四十萬,宋軍總共才有士兵一萬八千人。虞允文于是將幾艘藏有兵器的戰(zhàn)船分為五個部分,以備不測。布置完畢時,敵軍已經大聲呼喊,完顏亮親自指揮數(shù)百艘戰(zhàn)船橫渡長江而來。長江中游的宋軍用海鰍船沖擊金軍船隊,許多船只被撞沉沒,金軍死傷大半,剩下的一半仍然戰(zhàn)斗,到傍晚還未退卻。虞允文沖入陣中,宋軍殊死搏斗。恰逢潰逃的一支軍隊從光州到達采石,金軍懷疑有宋軍援兵到達,便逃跑了。(虞允文)又命令弓箭手從后面追趕襲擊他們,大敗金兵。(虞允文)把捷報上奏皇上,并犒賞三軍將士,對他們說:“敵軍今天大敗而歸,明天一定還會再來?!倍〕笕?,金軍果然來犯,兩軍又一次展開激烈戰(zhàn)斗。宋軍焚敵船三百艘,金軍被打得大敗而逃,(虞允文)第二次把捷報上奏皇上。虞允文多次舉薦名士,有聽說的見到的就記錄下來,凡是他舉薦的人,皇帝都任用。御史蕭之敏上書彈劾虞允文,太上皇說:“采石大捷時,蕭之敏在哪里?不要聽從他的意見,將蕭之敏罷官趕出宮?!被实垡蜻@件事而罷黜蕭之敏,虞允文認為蕭之敏品行端正,請求皇上將其召回宮中以廣開言路。淳熙元年(1174),虞允文去世,賜謚號“忠肅”?!?025·四川成都】白田耕舍記[明]高啟白田在吳淞之濱,距郭三十余里。吳淞由具區(qū)之水東流而為川,去海不遠,潮汐之所通焉。其旁名田數(shù)十萬頃,悉賴以灌;惟白田最下,嘗為水所冒,歲不得藝①,人因以是名之。父老患焉,相率筑堤以防其外,畚土以培其中。為勤累年而免于水,今乃遂成腴沃,與他田比;耕者資其所出,咸自致殷足焉。
A
。丁志恭氏居田之左,嘗辟一室,前臨平疇,后列嘉樹,日課僮奴以耕,休則偃息于其中,因名曰白田耕舍。予居江上,與其室甚邇,志恭因造予,固請為之記。予惟志恭欲知耕之說,則將求老農而學焉,又奚俟于予哉?吾知所以記之矣。蓋嘗觀乎是田,始為蒲葦之陂,今則禾黍之所生焉;始為鳧雁魚鱉之所游集,今則耕者之來雜出于其上焉。
B
。嗟夫!人之于田,能積用其力,雖污澤可使為美壤。至于其身而不思所以變之,豈愛其身不若于田乎?故凡人欲之汩②于其心者,能由禮以防之,充義以培之,使禮義之根常發(fā),則愚者可為智,不肖者可為賢矣。志恭好學而修,固當有務于此,豈徒服力畎畝為野人之事而已耶!朝往于田,夕歸于斯室,取圣賢之書而讀之,求所以自治之道,至于有成,則其所獲不止于有秋③矣。(選自《鳧藻集》,有刪節(jié))【注】①藝:種植。②汩:擾亂。③秋:谷物成熟,收成。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填出代表該選項的字母)(
A
)A.與他田比
比:相比B.后列嘉樹
嘉:美好C.志恭因造予
造:到……去D.始為蒲葦之陂
陂:池塘【解析】A項,句意:與其他良田不相上下。比:并列、等同。故選A。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父老患焉,相率筑堤以防其外,畚土以培其中。父老擔憂這件事,相隨修筑堤壩來防止它外面的水(灌入),用箕畚運土來堆在白田中。(2)人之于田,能積用其力,雖污澤可使為美壤。人對于白田,能夠持續(xù)使用自己的力量,即使是積水的洼地也可以讓(它)變成美好的土地。3.“豈地有變哉?人力致然也”這句話是從文章中抽離出來的,它更適合放到文中的A處還是B處?請作出判斷并結合文章簡要作答。B處。①承接前文所寫白田從池塘變?yōu)榱继镞@一事實;②引出后文作者對人力能使污澤變美壤的議論;③進而引出作者的觀點:人通過學禮明義能變得智慧賢德?!緟⒖甲g文】白田位于吳淞江畔,距離城郭三十多里。吳淞江源自太湖之水向東奔流成河,離海不遠,是潮汐往來之處。沿岸有良田數(shù)十萬頃,都依賴此水灌溉;唯獨白田地勢最低,曾經常年被水淹沒,每年無法耕種,人們因此給它取了這個名字。當?shù)馗咐蠟榇藨n慮,共同修筑堤壩阻擋外圍水流,又用簸箕運土加高田內地面。經過多年辛勤勞作終于免除了水患,如今竟變成了肥沃的土地,與其他良田不相上下;耕種者依靠這里的出產,都能自給自足達到富足。丁志恭住在白田的左邊,曾經開辟一間屋子,前面面對著平坦的田野,后面排列著美好的樹木,每天督促僮仆耕種,休息時就安閑地躺在屋里,因此取名叫白田耕舍。我住在江邊,和他的屋子很近,志恭于是來拜訪我,堅持請我寫一篇記。我想志恭想要了解耕種的道理,就應該向老農學習,又何必等待我呢?我知道為什么要寫這篇記了。我曾經觀察過這片田地,最初是長滿蒲葦?shù)某靥?,如今卻成為生長禾黍的良田;最初是野鴨大雁魚鱉游弋聚集的地方,如今卻見農夫往來耕作于其間。(難道是土地自身變化了嗎?這是人力作用的結果啊?。┌?!人對于田地,若能持續(xù)付出努力,即使是沼澤也能變成肥沃的土壤。但對自己的身心卻不想著改變,難道愛惜自己還不如愛惜田地嗎?所以凡是內心被欲望擾亂的人,能用禮來防范,用義來培養(yǎng),使禮義的根基不斷生長,那么愚笨的人可以變得聰明,不成器的人可以成為賢者。志恭好學修身,本應致力于此,豈止是從事田間勞作、做農夫的活計而已!早晨去田間耕作,傍晚回到這屋舍,取來圣賢之書研讀,尋求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等到有所成就,那么他的收獲就不僅僅是莊稼的收成了?!?025·江西】歐陽文忠常愛林逋①詩“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辀”之句,文忠以謂語新而屬對新切。鉤辀,鷓鴣聲也,李群玉詩云:“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辀格磔②聲。”郭索,蟹行貌也。揚雄《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古人詩有“風定花猶落”之句,以謂無人能對,王荊公以對“鳥鳴山更幽”?!傍B鳴山更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作文教學示范教案
- 化工專業(yè)管殼式冷凝器設計方案
- 企業(yè)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建設方案
- 小學英語單元聽說訓練及課堂活動方案
- 企業(yè)年度經營目標規(guī)劃書
- 城市頂管工程設計說明書范本
- 初中數(shù)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
-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手指》教案分析報告
- 2019年法律科普考試題型及解析
- 物業(yè)管理公司客戶服務質量提升方案
- 5.2 誠實守信 課件-2025-2026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2026中科信公司校園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 宿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試半結構化模擬題及答案煉油工藝技術崗
- 2025山西陽泉平定縣縣屬國有企業(yè)招聘100人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第五單元漫步經典第4課時《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教學設計-西大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
- 愛國教育主題班會課件:看中華崛起展少年擔當
- 2025年營造林監(jiān)理工程師試題
- 中國心房顫動管理指南(2025)解讀
- (正式版)DB15∕T 3227-2023 《集中供熱單位產品能耗限額》
- 空乘盤發(fā)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