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解析版)_第1頁
《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解析版)_第2頁
《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解析版)_第3頁
《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解析版)_第4頁
《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苦與最樂》基礎訓練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契約(qiè)攬?。╨ǎn)監(jiān)督(dū)悲天憫人(mǐn)B.卸卻(xiè)賠禮(péi)排解(pái)如釋重負(shì)C.恩惠(huì)纏著(chán)循環(huán)(xún)自投苦海(tóu)D.墳墓(mù)大抵(dǐ)達觀(guān)心安理得(ān)【答案】A【解析】【詳解】A.契約(qiè)改為“qì”。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課文《最苦與最樂》選自《飲冰室全集》,作者是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梁啟超。B.王力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C.《少年中國說》這篇散文是梁啟超寫的。D.《談語言》是作者接受《新聞與成才》雜志記者采訪時的談話記錄。【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掌握。A.有錯,梁啟超是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3.下列句子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義嗎?不是。B.你若是要躲,倒是自頭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C.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D.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覽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答案】C【解析】【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這樣才能輕松應對該種題型。A項“失義”應寫作“失意”;C項“自頭苦?!睉獙懽鳌白酝犊嗪!?;D項“覽”應寫作“攬”。4.結合語境,將下列句子填入橫線處,順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花兒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做一朵花兒吧,無論是身處高山還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讓我們做一朵花兒吧,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烏云密布,________;讓我們做一朵花兒吧,無論是雍容華貴還是暗香浮動,________;讓我們做一朵花兒吧,無論是枝頭綻放還是凋謝飄零,________。①都浸透著優(yōu)雅與高潔的氣質②都展示著昂揚與淡定的氣度③都能無喜無憂,從容安然地面對④都能寵辱不驚,恭敬自如地生活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解答這類補寫填空題目,關鍵就是認真研究分析畫線處的上下文,通過對材料的勾畫、歸納等手段,確定所補寫句子的內(nèi)容。B項正確,本題注意花朵所表現(xiàn)的氣質與風度要和它所處的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要做到前后照應。5.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話,孟子的話引作論據(jù),曾子的話引作論點。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諸圣諸佛。D.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是因為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個側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盡責任”關系不大。【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B項根據(jù)文中的“又說”“還說”兩詞,可知孟子和曾子的話都是做論據(jù)。故答案為B。6.下面語句中,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走進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濃烈的深情抒寫壯志,暢快的豪情________銳氣,但更需要以清醒的頭腦________躁動,以厚道的心地________偏激,以沉穩(wěn)的步履________沉醉。A.激蕩沉淀穩(wěn)住踏破B.踏破穩(wěn)住沉淀激蕩C.激蕩穩(wěn)住踏破沉淀D.踏破沉淀激蕩穩(wěn)住【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辨析詞語。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要注意近義詞的辨析,要學會結合語境仔細辨析,選擇合適的詞語。整體閱讀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選項。第②句關注前后文意,“清醒的頭腦”“躁動”用“穩(wěn)住”不是“沉淀”,“沉淀”是凝聚,積累,與語意不符,排除A、D選項。第④句中“沉穩(wěn)的步履”“沉醉”用“激蕩”,排除C選項。故選B。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建設共產(chǎn)主義的事業(yè),是任重道遠的責任,我們青年要立志為此奮斗終生。B.他辭去了所有的社會兼職,如釋重負,終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書了。C.這個人海闊天空地談了半天,主題內(nèi)容至今令人摸不著邊。D.圣人之所以為圣人,正因為他們有悲天憫人的胸懷。【答案】A【解析】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成語的理解與運用。要想正確地運用成語,必須準確理解成語的意義,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詞義的范圍、詞義的輕重、感情色彩等。A項“任重道遠”是肩負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遙遠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責任”的意思。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具體語境中成語運用正誤的辨析能力。要結合積累的成語來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首先我們對于遇到的成語要做好積累,其次是注意可以從詞義、詞語的感情色彩、習慣用法等方面進行歸納。成語常見的錯誤有: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重復冗贅、謙敬錯位、自相矛盾、不合語境等。8.讀《最苦與最樂》,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課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B.課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諸圣諸佛。C.課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話,孟子的話用作論據(jù),曾子的話用作論點。D.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是因為本文是從“最苦”和“最樂”兩個側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盡責任”關系不大,所以,不以“苦與樂”為題?!敬鸢浮緾【詳解】C.孟子和曾子的話都用作論據(jù)。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凡瑁嗫芍^品歷史,品文化,一盞佳銘在手,一盞中是清淡的龍井,鼻端___________的茶香似有若無,思緒慢慢隨著茶湯中的漣漪向悠遠的中華文明___________開來,細細地品,那浸泡在盛中的不是茶,而是滾滾紅塵中偶爾___________的一顆散淡的心。A.繚繞蕩漾歇息 B.環(huán)繞蕩漾棲息C.環(huán)繞飄揚歇息 D.繚繞飄揚棲息【答案】A【詳解】考查根據(jù)語境補寫詞語。根據(jù)上下語境選擇合適的詞語。第一空內(nèi)容是形容一股香氣,茶香如絲如縷,所以用“繚繞”,而“環(huán)繞”是指四周包圍,不合語境。因此排除B、C項。第二空本句中將思緒比喻成在茶水中“漣漪”,應該用“蕩漾”,此詞指“水面上”,而“飄揚”是輕薄的東西在空中飄動,不合語境。因此排除D項。故選A。二、填空題10.請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1)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________)(2)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_________)(3)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______)【答案】(1)引用(2)反問(3)對比【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1)句是引用孔子的話;(2)句“如何能躲?”是反問;(3)“大”與“小”形成對比。三、字詞書寫11.詞語理解。(1)任重而道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無入而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4)___________: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解除精神壓力后心情輕松愉快?!敬鸢浮?1)任重而道遠:(士)肩負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遙遠的路途。(2)無入而不自得:君子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3)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4)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解除精神壓力后心情輕松愉快。【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對詞語的積累與理解能力,平時要有一定的詞語的積累,做題時還要會根據(jù)句子的意思,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離開語境可能意思就改變了。相對來說,根據(jù)意思寫出詞語要比解釋詞語要簡單些,需要平時多積累常用的成語熟語。1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恩惠(_____)纏著(_____)契約(_____)招l(wèi)ǎn(_____)循環(huán)(_____)xiè(_____)卻監(jiān)dū(____)死而后yǐ(_____)【答案】恩惠(huì)纏著(chán)契約(qì)招l(wèi)ǎn(攬)循環(huán)(xún)xiè(卸)卻監(jiān)dū(督)死而后yǐ(已)【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也要聯(lián)系整個詞語的意思。本題需要注意的字是:攬。四、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最苦與最樂》,完成后面小題最苦與最樂梁啟超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②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③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可以達觀排解得開。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④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種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嗖僦诩骸?鬃铀哉f"(甲)",正是這種作用。⑤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乙)"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曾子還說哩:"(丙)"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⑥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生來,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13.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完成下面表格。14.結合文章上下文內(nèi)容,在選文(甲)(乙)(丙)三處依次填入語句恰當?shù)氖牵ǎ〢.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①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②君子有終身之憂③無入而不自得(注釋)①意思是,(士)肩負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遙遠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遙遠嗎?②意思是,君子有終身的憂慮。③意思是,君子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15.讀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責任是什么?你從盡責中體會到怎樣的快樂?【答案】13.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的第一件樂事或者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14.C15.示例:我的責任是自覺上好網(wǎng)課。在上網(wǎng)課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我的自律能力,我感覺在這段上網(wǎng)課的日子里成長了,所以很快樂?!痉治觥?3.考查文章的論證思路。結合文章第①段“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可知作者首先提出了“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觀點,第②③段對此觀點進行了具體的闡述;結合文章第⑤段“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可知作者接著提出了“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的第一件樂事”的觀點,最后點明人應該勇于負責任,而不應該逃避責任的觀點。據(jù)此可知題目中的表格應填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的第一件樂事或者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14.考查論據(jù)的補寫。解答此題,首先明確給出的語句的意思,然后分析【甲】【乙】【丙】所在段落的觀點,最后把觀點一致的語句填入相關位置。分析語句:結合【注釋】可知,“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意思是(士)肩負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遙遠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遙遠嗎?“君子有終身之憂”的意思是君子有終身的憂慮?!盁o入而不自得”的意思是君子無論處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分析段落觀點:結合“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嗖僦诩骸!笨芍炯住刻幷撌龅挠^點是“快樂之權操之在己”,與“無入而不自得”觀點一致;結合“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可知此處表達的意思是君子有終身的憂慮,與“君子有終身之憂”表述的觀點一致;結合“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可知此處論述的是仁人志士、諸圣諸佛等人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與“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觀點一致。故選C。15.考查感悟啟示。根據(jù)題干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點明自己的責任是什么,然后論述盡責中體會到怎樣的快樂即可。示例:我的責任是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鞏固了所學知識,養(yǎng)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得到了老師和父母的表揚,我感到很快樂。閱讀《最苦與最樂》(節(jié)選),完成下列小題。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②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③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生來,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16.按已給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17.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選文的中心觀點。(10字以內(nèi))18.梁啟超先生說“快樂之權,操之在己”,請從最后一段中找出與之內(nèi)涵相符的一句話?!敬鸢浮?6.知足安分達觀17.人人必須盡責任(或“人必須對生活負責”“盡責雖苦卻樂”“盡責最樂”)18.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分析】16.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梳理與提取。此題簡單,根據(jù)題干要求找到第②段的句子“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碧崛拇鸢讣纯?。17.尋找或提煉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它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找準論點的方法:一看題目,二看開頭和結尾,三看論據(jù)。它的位置通常在標題和開頭,答題時應首先考慮。有的文章的論點要根據(jù)論題并結合文章內(nèi)容自己來概括。文中“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這些語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可據(jù)此來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每個人都要盡責任”。18.本題考查對前后照應文字的理解。對前后照應的文字的把握,需要明確各自的意思,意思一致,便是相互照應。解答此題,需要弄清“快樂之權,操之在己”的意思,即快樂不快樂,全在于自己把握。對照最后一段,很容易找到“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講的便是這個意思。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最苦與最樂梁啟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困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去,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啵僦诩骸?鬃铀哉f:“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然而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曾子還說:“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痛苦,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責任自然壓在你的肩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選自九年級“語文主題學習”《陽光的聲音》)19.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20.“無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確的意思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沒有進去,就什么都得不到。C.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奧妙。D.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21.說說文中加點的兩個“苦”字的含義。①這種苦樂循環(huán)苦:②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苦:22.從文章來看,作者是怎樣論證他的觀點的?試選一兩個特點簡要分析。【答案】19.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