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以及釋藏、道經(jīng)、醫(y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等著作。成書時有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大約3.7億字。600年風雨滄桑,即使現(xiàn)存不足全本的4%,也有800余卷(400多冊),高質(zhì)量完成整理研究任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近日,我們采訪了整理項目主持人、山東大學教授杜澤遜?!爸匾暤鋬晕恼碌男拗?,是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倍艥蛇d向我們舉例說,成書于西漢的《九章算術(shù)》,經(jīng)過歷代傳承,到清代乾隆時期僅存5卷,后4卷失傳。所幸明代修《永樂大典》時大都被引用,到了清代修《四庫全書》,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基本恢復了《九章算術(shù)》的全貌。像這樣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人間,這是傳遞到杜澤遜等學者們手中的“接力棒”。第一步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看不懂怎么辦,那就加標點。”杜澤遜說,“標點、注釋是為了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下一步進行“分書重編”的工作?!队罉反蟮洹肪哂匈Y料性、工具性,其中引用的文本對于研究者有3個功能:找到已經(jīng)失傳的古籍,找到傳世古籍的早期版本,找到分類的資料。杜澤遜和學生們采取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辦法,拆完后形成《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等。“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前提是先接觸文化遺產(chǎn),看得懂,才能傳承,進而推動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倍艥蛇d說。(摘編自馮志軍《千方百計呵護好傳承好我們的典籍》)材料二:在紙張發(fā)明前,竹簡和木牘是使用最普遍的書寫材料。前者由竹子經(jīng)多重工序制成細條竹板,以繩編連成書。后者多為松木板片刮削而成,常用于通信或文件移送。從殷商至春秋,書籍使用的材質(zhì)大抵為竹板,至戰(zhàn)國時,才有木牘與帛書。帛書出現(xiàn)之時,竹簡仍在盛行,二者共存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隋唐時期紙張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紙張代替了昂貴的縑帛,但繼承了帛書的卷軸制度。卷軸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卷是書寫材料本身,大小長度不一。通常以一根細木棒作為軸,自有軸的一段卷起后,無軸的一段位于書卷最外層,即卷首。卷首端會附上名為“飄”的絲織品或紙張作為書首,以保護書卷。最后在飄頭處系上絲帶,捆縛全卷,置于插架上。從公元前7世紀至9世紀中葉,卷軸裝的流行時間近2000年之久。雕版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卷軸制度逐步向冊頁制度過渡。將單面印刷的一版沿中縫向有字的一面逐頁對折,用糍糊相連書口于一張書衣上,最后裁齊成冊。到了元代,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它與蝴蝶裝的主要區(qū)別是對折書頁時有字的一面朝外,書頁呈雙頁狀。頁邊對齊為書脊,在此側(cè)穿釘打眼,用紙捻固定住。書外用一書衣繞背包裝,裹住內(nèi)頁的紙捻痕跡,故得名“包背裝”。包背裝更適合長期翻閱和保存,明朝組織編纂的《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用的就是包背裝。明代中期以后,用線裝訂的書籍逐漸盛行。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發(fā)展至冊頁制度后的最終裝訂形式,其開合靈活度更高,也不會像膠裝書一樣出現(xiàn)掉頁的現(xiàn)象。直至清末民初,線裝書的主導地位方為洋裝書所取代,而此時的書籍制度已不再發(fā)生改變。(摘編自陳沐君《文本之外:中國古代的書籍制度演進》)材料三:明中期嘉靖末年,明世宗下令重錄《永樂大典》,至隆慶元年(1567)完成。自此以后,《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但畢竟還有重抄的副本在,尚未缺失。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十七日再次清點時,實存則為9881冊(不包括目錄60冊)。按《永樂大典》原有11095冊來看,已佚去1154冊,這部分占全書的1/10。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大肆燒殺擄掠,攫奪珍貴文物。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的第二年(1861)七月,翁同龢在翰林院敬一亭見到《永樂大典》,“在架者不及架之半”。按乾隆年間尚存9800余冊估算,翁同龢所看到的已不及5000冊。這些被盜的《永樂大典》去哪兒了呢?清代的翰林院坐落在今天北京東長安街路南公安部院,與其一街之隔便是列強使館區(qū)。那些“雅賊”們偷到《永樂大典》后,多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賣給他們的洋主顧。故而當時相傳,從翰林院里“不翼而飛”的《永樂大典》大多被英國人劫往倫敦。但也有人查閱《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中國書籍繪畫目錄》(1877)后發(fā)現(xiàn)此書未收錄《永樂大典》,或許大量的《永樂大典》就在交易乃至運往英國的途中散佚了。晚清時期,從翰林院流出的《永樂大典》還有另外一個渠道,也就是售于北京各古舊書肆或落入嗜古官員、文人、學者的私藏。但無論如何,猖獗的盜賣,已使《永樂大典》如紛飛的勞燕,一旦離巢(翰林院),便杳然無蹤了。到光緒十一年(1885),“《永樂大典》今存于翰林院者僅八百余冊”。(摘編自郭曄旻《著名的永樂大典,怎么會從一萬多本丟到只剩下幾十本?》)1.根據(jù)材料二的介紹,下列對中國古代書籍制度的演進排序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④②③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④⑤③①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澤遜和學生們整理完成的《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很可能會與這些古籍目前通行的版本存在差異。B.《永樂大典》規(guī)模龐大,成書時有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它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豐富典籍,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C.造紙術(shù)發(fā)明和改進使竹簡與帛書逐漸退出了主要書寫材料之列,而雕版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則為冊頁制度的盛行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D.《永樂大典》乾隆年間尚存9800余冊,到光緒十一年“存于翰林院者僅八百余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體現(xiàn)了散佚程度的嚴重。3.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即使現(xiàn)存不足全本的4%,也有800余卷(400多冊)”一句,體現(xiàn)出作者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B.材料二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古代書籍制度的演進歷程,從中可以看出整體的趨勢是越來越便于攜帶,越來越便于閱讀和傳播。C.材料三使用“大肆燒殺擄掠”“攫奪珍貴文物”“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等語句,主要目的是渲染緊張氛圍,增強文章的可讀性。D.三則材料都圍繞《永樂大典》的話題展開,材料一主要交代這部書的整理研究現(xiàn)狀,材料二重點介紹這部書的裝幀,材料三則追溯其散佚的過程。4.杜澤遜團隊的整理工作對傳承《永樂大典》有哪些幫助?請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5.在澳門大學考察時,向?qū)W校贈送了兩套特別的圖書,其中之一是《永樂大典》重印本。有人說,《永樂大典》是失落的寶藏、永恒的傳奇。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D2.B3.B4.①對《永樂大典》進行標點、注釋,便于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②先拆書再重新編排,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充分發(fā)揮《永樂大典》的資料性、工具性。5.①在內(nèi)容方面,《永樂大典》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等著作,內(nèi)容包羅萬象,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②在裝幀方面,《永樂大典》所采用的“包背裝”裝訂形式的背后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書籍制度不斷演進的智慧,傳承了歷史文化。③在流傳方面,《永樂大典》散佚嚴重,我們只能從殘存篇章中窺見它曾經(jīng)的輝煌。【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材料圍繞《永樂大典》展開多維探討:材料一聚焦當代學者杜澤遜團隊的整理工作,展現(xiàn)文化遺產(chǎn)搶救的學術(shù)接力;材料二以書籍制度演變?yōu)楸尘?,凸顯《大典》包背裝的歷史意義;材料三通過散佚數(shù)據(jù)與史實,揭露文物劫掠的沉痛教訓。三則材料分別從傳承、形制、流散角度,立體呈現(xiàn)了這部曠世巨典的文化價值與時代命運,呼應了“寶藏”“傳奇”的評價?!?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在紙張發(fā)明前,竹簡和木牘是使用最普遍的書寫材料。前者由竹子經(jīng)多重工序制成細條竹板,以繩編連成書”可知,②是竹簡。根據(jù)材料二第二段“卷軸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卷是書寫材料本身,大小長度不一。通常以一根細木棒作為軸,自有軸的一段卷起后,無軸的一段位于書卷最外層,即卷首”可知,④是卷軸。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將單面印刷的一版沿中縫向有字的一面逐頁對折,用糨糊相連書口于一張書衣上,最后裁齊成冊。到了元代,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它與蝴蝶裝的主要區(qū)別是對折書頁時有字的一面朝外,書頁呈雙頁狀。頁邊對齊為書脊,在此側(cè)穿釘打眼,用紙捻固定住。書外用一書衣繞背包裝,裹住內(nèi)頁的紙捻痕跡,故得名‘包背裝’”可知,③是包背裝,⑤是蝴蝶裝。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明代中期以后,用線裝訂的書籍逐漸盛行。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發(fā)展至冊頁制度后的最終裝訂形式,其開合靈活度更高,也不會像膠裝書一樣出現(xiàn)掉頁的現(xiàn)象”可知,①是線裝書。演進順序為竹簡木牘→帛書→卷軸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書。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錯誤,材料一只是說“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以及提到《永樂大典》能“找到已經(jīng)失傳的古籍”,但并沒有表明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推斷和辨析的能力。A.“體現(xiàn)出作者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一段“高質(zhì)量完成整理研究任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可知,不是表達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而是表明《永樂大典》研究任務繁重。C.“主要目的是渲染緊張氛圍,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錯誤,材料三使用那些語句主要是為了揭露列強的侵略行徑和《永樂大典》散佚的原因,表達對《永樂大典》等文化遺產(chǎn)被掠奪和賤賣的悲痛和憤怒,而非渲染緊張氛圍、增強可讀性。D.“材料二重點介紹這部書的裝幀”錯誤,材料二重點介紹書籍制度的演變,只是在提到包背裝時提及《永樂大典》用的是這種裝幀形式,并非重點介紹《永樂大典》的裝幀。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看不懂怎么辦,那就加標點?!艥蛇d說,‘標點、注釋是為了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笨芍?,杜澤遜團隊通過對《永樂大典》進行標點、注釋,解決了現(xiàn)代人閱讀時“看不懂”的問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閱讀這部典籍,從而為傳承《永樂大典》奠定了基礎。②材料一中提到“《永樂大典》具有資料性、工具性……杜澤遜和學生們采取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辦法,拆完后形成《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等”以及“像這樣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人間,這是傳遞到杜澤遜等學者們手中的‘接力棒’”。這表明團隊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工作,能將《永樂大典》中分散的“隱書”輯出,充分發(fā)揮其資料性、工具性,讓這些古籍得以重見天日,利于傳承?!?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指出“《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以及釋藏、道經(jīng)、醫(y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等著作”,說明《永樂大典》內(nèi)容豐富,涵蓋廣泛,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載體,如同寶藏一般珍貴,所以說它是“失落的寶藏、永恒的傳奇”。②由材料二“包背裝更適合長期翻閱和保存,明朝組織編纂的《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用的就是包背裝”以及“從公元前7世紀至9世紀中葉,……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可知,《永樂大典》采用的“包背裝”是中國古代書籍制度不斷演進的結(jié)果,其裝幀形式背后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傳承著歷史文化。③從材料三“按《永樂大典》原有11095冊來看,已佚去1154冊,這部分占全書的1/10”“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那些‘雅賊’們偷到《永樂大典》后,多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晚清時期,……也就是售于北京各古舊書肆或落入嗜古官員、文人、學者的私藏”等內(nèi)容可知,《永樂大典》散佚嚴重,如今我們只能通過現(xiàn)存不足全本4%的部分來了解它,曾經(jīng)的輝煌只能從殘存篇章中去想象,所以它是“失落的寶藏”。(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睡二指王愿堅1935年,鎮(zhèn)蛟嶺……突起的峰巒、茂密的樹林。一支不大的部隊正沿著這叢林中的小路急匆匆地走著。這是個奇怪的行軍行列:從隊首到隊尾扯著一條繩子,戰(zhàn)士們一個個緊抓住繩子,腳步踉蹌地往前趕。這便是他所指揮的那支紅軍游擊隊。這天,秘密交通送來了上級的命令:要他們立即動身趕到武功山區(qū),和大隊會合,共同進行一次大的戰(zhàn)斗。命令像鋼釘砸在鐵板上似的:必須在五天內(nèi)到達!但是,他們一離開根據(jù)地,就被敵人盯上了。敵人調(diào)動了沿途的軍隊和民團,前堵后追,緊緊地咬住不放。為了保存力量,如期到達指定地點,和敵人糾纏是不行的,他們只得鉆進山林,兼程前進。除了戰(zhàn)斗就是趕路,日夜不停地趕路。誰負傷了,背起;誰腳上打泡了,扶起。衣服被劃破了,一條條一片片地掛在身上,有的已經(jīng)圍上芭蕉葉子遮體了。煮飯的時間是沒有的,戰(zhàn)士們一邊走著一邊從糧袋里抓出把生米,再隨手捋把嫩樹葉子,一道塞進嘴里。但是,最難耐的還是困倦。一連三四個日夜沒有合眼,誰的眼皮上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東搖西擺地走;稍微一停步,隊伍里就響起了鼾聲。人們多么需要睡一覺??!第四天上,他弄來了一些樹皮搓成了一條長繩,人們抓著繩子走著閉一會兒眼睛。這也好不了許多:這一個,好像故意似的,身子一趔趄,一頭撞到樹干上,然后驀地驚醒過來,揉著腫起的腦袋追上了隊伍;那一個臉被樹枝劃破了;又一個腳被山石碰傷了……管它呢,總可以多少睡一會兒了。疲困強烈地襲擊著整個隊伍??删褪且驗檫@,發(fā)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在走上一道崖邊時,一個戰(zhàn)士因為睡得太沉,手一松,一失腳,掉下懸崖犧牲了……副支隊長任丕祥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樹,焦躁地喊道:“老范,給我半個班吧!我去給大家爭取點時間睡一睡!”“不!”他和任丕祥一樣焦躁。為了睡覺而打仗,這不成;而且前面還有七八十里路?!耙?,就讓大家稍微打個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話越說越低。眼睛合上了,扶著樹干的手松開了,腿像被抽掉了骨頭,身子沿著樹干慢慢地滑下來,驀地,咕咚一聲栽倒在地上,口里還在喃喃地說著:“稍微……二指……”在他摔倒的時候,臉被石尖扎破了,殷紅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但他絲毫也沒有發(fā)覺。他睡得那么香,長長地打著鼾,臉上泛起滿足的笑容。他彎下身,把任丕祥的身體放平了些,把他臉上的血水擦了擦。他的心一陣緊縮:任丕祥是整個支隊中數(shù)得著的硬漢子,他都撐不住了,那……就在這一剎那,他大聲地喊道:“休息!”說出這兩個字時,他的心情是萬分復雜的。誰知道敵人什么時候到來?這每一分鐘的睡眠是要用同志們的血來換哪!他應該為這一百多人,為明天的戰(zhàn)斗負責,可是……看看大家都睡好了以后,他從一個戰(zhàn)士的槍上抽出了一根槍探條,來到了一個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條筆直地插進土里。一條細細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兩個指頭按住地面,在陰影轉(zhuǎn)移的方向二指遠處畫上了一條細線。憑經(jīng)驗,這是半個多鐘頭?!暗扔白幼叩竭@里,我一定得叫醒他們!”他暗暗下了決心。然后又警惕地向遠處眺望了一下,山路上空蕩蕩的,看來敵人還遠。只到這時,他才覺得眼皮是那么沉重?!熬褪抢酪膊荒芩搜?!”他找來了一節(jié)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噴,冷水像小雨似的灑下來,人清醒些了??墒菄娏藥状我院?,這辦法失去了效驗。于是他又找來了兩棵草棍兒,把眼皮撐起來,這樣眼皮是不會垂下來了,可是過了不久,眼前又變得云遮霧罩了。就在這時,眼前一簇黑點在晃動起來,他驀地一驚,揉了揉眼睛,這才看清在他目力所及的遠處出現(xiàn)了一群人的影子。回頭望了望那根槍探條,影子距離他畫的線還有一指多。“狗東西。來得這樣快!”他咒罵著,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濕著眼睛,一面向睡覺的同志們跑去。似乎在他一生中沒有比叫醒這些同志們更困難的事了。怎么叫也叫不應。他剛把這個拖起,要拖那個的時候,這個又仆倒了。費了好大的勁才叫醒了三個人?!霸趺崔k?”沒有時間磨蹭了,他抬起腳向著任丕祥的腿上踹了兩下,接著又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潑到他的臉上。冷不丁打一個寒戰(zhàn),任丕祥醒來了?!袄先?,趕快想辦法把同志們弄醒,向蘇家墟轉(zhuǎn)移!”他氣沖沖地說完,帶著那三個戰(zhàn)士,迎著敵人跑去。當他向敵人打出了第一槍以后,好大一會兒,他才看見隊伍瓚上背后那一道山嶺……(節(jié)選自王愿堅的長征題材小說《休息》,有刪改)文本二:楊成武回憶錄:夜行記(節(jié)選)走著,走著,突然隊伍停住了。這是常有的事。遇到隘路、小橋,往往行軍受阻,前面的放慢了腳步,后邊拉不開步子,得稍稍等一等,要是碰上了“攔路虎”,那等的時間更長,得等到前衛(wèi)開辟好通路,才能讓后續(xù)部隊前進。一晚上,這樣走走停停要碰上好幾回。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還不見動靜。小白抓著馬尾巴,已經(jīng)發(fā)出了鼾聲。馬背上的病號,也沉沉地垂著腦袋進入了夢鄉(xiāng)。再看看前面,隊伍里的戰(zhàn)士都在打盹兒,靜悄悄地一個緊挨一個,后面的拉著前面的背包站在長長的羊腸小道上?!暗降自趺椿厥拢壳懊娴恼系K排除了沒有?”站了好一會兒,我等不及了,朝前走去。當我來到前面時,幾乎愣住了。哦,原來隊伍斷“線”了——前面的隊伍早已蹤影全無?,F(xiàn)在原地站著的幾十個人,他們一個挨著一個,手拉著前面的背包。仔細一看,最前面那個小戰(zhàn)士趴在彎角的地方睡著了,而后面的同志由于黑夜蒙蒙看不清楚,以為又要停住等了,便習慣地站住了,時間一長,也就打起盹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部隊以一種奇怪的行列行軍,從隊首到隊尾都扯著繩子,是為了讓戰(zhàn)士們得到一點休息的時間。B.老范決心讓戰(zhàn)士們在后面有追兵的情況下“睡二指”,折射了他此時復雜而又矛盾的心理。C.老范用噴水、撐草棍、踹人等方法努力喚醒隊伍中疲憊不堪的戰(zhàn)士們,是為了讓部隊繼續(xù)趕路。D.文章描寫紅軍游擊隊在敵人圍追堵截下的艱苦行軍,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毅力和堅定信念。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運用“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等一系列比喻,形象地描寫出戰(zhàn)士們極度困倦的狀態(tài)。B.文本一詳細描寫硬漢任丕祥的睡態(tài),凸顯了整個行軍隊伍的疲憊狀態(tài),這促使老范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C.兩個文本內(nèi)容相近但文體不同,因而藝術(shù)表現(xiàn)也有差異。文本一是小說,可以虛構(gòu);文本二是紀實作品,強調(diào)真實。D.文本一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塑造了鮮活的形象;文本二以敘事為主,語言平實簡潔不失生動。8.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文段的作用。9.王愿堅在《謎的啟示》中說:“小說要用小去反映大,以部分去顯示全體??”請簡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王愿堅這一藝術(shù)思想的?!敬鸢浮?.C7.A8.①這段話寫的是在行軍過程中的一個極端事例,凸顯出行軍的異常艱難;②通與前面其他人疲憊的狀態(tài)形成呼應,為下文任丕祥提出睡二指的合理請求做了鋪墊。9.①通過細節(jié)塑造人物高尚品質(zhì)和高大形象。老范用冷水噴臉,用草棍兒撐眼皮等細節(jié)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強烈的責任心。②通過小事件反映重大革命事件。用關(guān)于休息的小事件體現(xiàn)長征艱苦異常的環(huán)境。③以部分去顯示全體,以個體形象反映群體形象。用老范的形象來反映中國革命者群體的英勇和奉獻精神?!窘馕觥俊緦дZ】《睡二指》以紅軍長征為背景,通過“扯繩行軍”“睡二指計時”等細節(jié),以小見大地展現(xiàn)了革命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小說運用細膩的動作描寫和典型環(huán)境刻畫,塑造了以老范為代表的紅軍群像。王愿堅通過“行軍困倦”這一微觀視角,折射出長征精神的偉大內(nèi)核,實現(xiàn)了“以部分顯全體”的藝術(shù)追求?!?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C.“是為了讓部隊繼續(xù)趕路”錯誤?!皣娝薄皳尾莨鳌钡确椒ㄊ抢戏斗乐棺约悍咐?,并非喚醒疲憊不堪的戰(zhàn)士。文中明確提到他需要確保隊伍安全轉(zhuǎn)移,因此主動承擔警戒任務,并非直接喚醒戰(zhàn)士趕路。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A.“等一系列比喻”錯誤,“誰眼皮上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不是比喻,這些句子是夸張的手法,通過夸張來形象地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極度困倦的狀態(tài)。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作用的能力。①內(nèi)容上:戰(zhàn)士因困倦墜崖,直接反映了行軍的極端艱苦,強調(diào)戰(zhàn)士們面臨的不僅是敵人的圍追堵截,還有生理極限的挑戰(zhàn)。通過戰(zhàn)士掉崖的極端事例,突出行軍環(huán)境的危險和戰(zhàn)士們的極度疲憊,凸顯出行軍的異常艱難。通過悲劇事件增強文本的感染力,讓讀者更深刻體會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精神。②結(jié)構(gòu)上:前文多次描寫戰(zhàn)士們的疲憊狀態(tài),如“眼皮像墜了一塊鉛”“東搖西擺地走”,畫線部分通過極端事例進一步強化了這一主題;同時這一事件促使副支隊長任丕祥提出“睡二指”的請求,為下文老范最終決定讓隊伍短暫休息埋下伏筆。與前面其他人疲憊的狀態(tài)形成呼應,為下文任丕祥提出睡二指的合理請求做了鋪墊?!?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①通過細節(jié)塑造人物高尚品質(zhì)和高大形象。老范用冷水噴臉,用草棍兒撐眼皮等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為了保持清醒、確保隊伍安全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強烈的責任心。任丕祥摔倒仍喃喃“睡二指”的細節(jié),凸顯戰(zhàn)士的堅韌。通過這些細節(jié),老范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高大和立體,他的堅韌和責任感成為紅軍戰(zhàn)士的縮影。②通過小事件反映重大革命事件。用關(guān)于休息的小事件體現(xiàn)長征艱苦異常的環(huán)境?!八浮钡亩虝盒菹?、用繩子串聯(lián)隊伍、生米樹葉充饑等細節(jié),以小見大地展現(xiàn)了長征途中的極端艱苦。老范用槍探條測量時間的場景,體現(xiàn)行軍對時間的精確把控,暗含戰(zhàn)爭的殘酷性。文中圍繞“休息”這一看似平常的小事件展開,通過戰(zhàn)士們極度疲憊、行軍中的困難以及老范的決策,展現(xiàn)了長征途中紅軍面臨的艱苦環(huán)境。③以部分去顯示全體,以個體形象反映群體形象。用老范的形象來反映中國革命者群體的英勇和奉獻精神。通過行軍中的“小事件”,折射出紅軍戰(zhàn)士不畏犧牲、團結(jié)互助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事業(yè)的宏大主題。文中其他戰(zhàn)士的表現(xiàn),如任丕祥的硬漢形象、戰(zhàn)士們的疲憊狀態(tài),進一步豐富了群體形象,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團結(jié)一致、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孟子之言行而楊、墨之道廢,天下以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沒,有申商韓非之學,違道而趨利,上之人靡然從之。而世無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權(quán)其禍福之輕重,以救其惑,故其學遂行。秦以是喪天下。自漢以來,道術(shù)不出于孔氏,而亂天下者多矣。晉以老莊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韓愈,學者以愈配孟子,蓋庶幾焉。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歐陽子,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于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于大道。其言簡而明,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師尊之。自歐陽子之存,世之不說者,嘩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彼闻d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舊,論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jīng)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嗚呼!此豈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歐陽子沒十有余年,士始為新學以佛老之似亂周孔之真識者憂之。賴天子明圣,詔修取士法。風厲學者,專治孔氏,黜異端,然后風俗一變??颊搸熡褱Y源所自、復知誦習歐陽子之書。予得其詩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乃次而論之曰:“歐陽子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睔W陽子諱修,字永叔。既老,自謂六一居士云。元祐六年六月十五日敘。(節(jié)選自蘇軾《〈六一居士集〉序》)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士A始為B新學C以佛老之D似E亂周孔之F真G識者憂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趨,在文中指追逐,與《六國論》中“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的“趨”意思相同。B.師,像對待老師一樣,與《師說》中“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師”意思不同。C.因,在文中的意思是沿襲、承襲,與《過秦論》中“因遺策”的“因”意思相同。D.次,編次,與《陳涉世家》中“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的“次”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自《春秋》寫成后,亂臣賊子有所畏懼,孟子的學說實行而楊、墨的學說被廢棄,天下人認為理應如此,卻不知道這是大儒的功績。B.自漢代以來,儒家道統(tǒng)未能完全傳承,有異說擾亂天下,如晉代因老莊思想而亡,梁代因佛教盛行而亡,無人能夠糾正這些弊端。C.韓愈之后二百多年,歐陽修出現(xiàn),其學問闡明禮樂仁義的內(nèi)涵,其言辭簡明通達,善于類比,能夠以理服人,所以天下人尊崇他。D.歐陽修去世十多年后,天子糾正風氣,擯棄孔子學說,學者又重新重視歐陽修,這是蘇軾寫作這篇《〈六一居士集〉序》的緣起之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世之不說者,嘩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2)此豈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14.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述文中所說“歐陽子,今之韓愈也”的理由?!敬鸢浮?0.CEG11.A12.D13.(1)世上一些不喜歡他的人,起哄攻擊他,能使他這個人受折挫困辱,但不能使他的言論屈服。(2)這難道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嗎?如果不是上天,難道誰能使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14.①追崇孔孟學說(論述大道),把學習古文當作高尚的事。②匡正時代風氣,把直言進諫當作忠誠的行為。③培養(yǎng)造就人才。④被世人尊為老師。【解析】【導語】本文是蘇軾為歐陽修文集所作的序言,以宏闊的歷史視角梳理了儒家道統(tǒng)的傳承譜系。文章采用“抑揚頓挫”的筆法,先歷數(shù)孟子之后道統(tǒng)衰微的困境,再突出韓愈、歐陽修力挽狂瀾的功績。通過對比手法,將歐陽修置于孔孟-韓愈的道統(tǒng)譜系中,彰顯其“明道救世”的儒者擔當。全文情理交融,展現(xiàn)了蘇軾作為后學對先賢的深刻理解與敬仰?!?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讀書人開始興起新學,用佛、老學說(與儒家學說)的相似之處,混淆周公、孔子學說的真諦,有見識的人對此感到憂慮?!笆俊弊髦髡Z,“為新學”是動賓短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在C處斷開;“以佛老之似”是條件狀語,為強調(diào)單獨成句,在E處斷開;“亂周孔之真”承前主語“士”,“亂”作謂語,“周孔之真”作賓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在G處斷開。故選CE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意思不同,追逐/趨近、接近。句意:違背孔孟之道而追逐利益。/土地天天削減,月月割讓,而接近滅亡。B.正確。像對待老師一樣/老師。句意:所以天下人一致像對待老師一樣尊崇他。/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C.正確。句意:讀書人沿襲不合理的、保持舊的一套。/沿襲前代遺留下來的策略。D.正確。編次/停留、駐扎。句意:于是依次編輯并評論這些詩文說。/(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扎的處所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故選A。【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擯棄孔子學說”錯誤?!帮L厲學者,專治孔氏,黜異端”,意思是鼓勵讀書人,專心研究孔子的學說,排斥異端邪說;可知鼓勵研究孔子的學說,摒棄排斥的是異端邪說。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說”,通“悅”,喜歡;“嘩”,起哄、喧嘩;“屈”,使動用法,使……屈服。(2)“豈”,難道;“非”,如果不是;“孰”,誰?!?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于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于大道”“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jīng)學古為高”可知,歐陽修繼承韓愈、孟子的儒學脈絡,倡導“通經(jīng)學古”,把學習古文當作高尚的事,通過研習經(jīng)典、追溯古文傳統(tǒng)來復興儒學;與韓愈“文以載道”一致,均以維護孔孟道統(tǒng)為使命。②宋代初期士風“因陋守舊,論卑而氣弱”,歐陽修“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天下爭自濯磨……黜異端,然后風俗一變”,以儒家經(jīng)世思想為武器,批判時弊,倡導“救時行道”(以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和“犯顏納諫”(直言進諫),匡正時代風氣,扭轉(zhuǎn)了萎靡之態(tài);如同韓愈在唐代力辟佛老、重振儒學的社會批判精神。③由“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可知,歐陽修通過教育與影響,培養(yǎng)了大批以“通經(jīng)學古”“救時行道”為志向的士人,使嘉祐年間成為人才鼎盛的時期;這與韓愈在唐代廣收門徒、以文章教化后學的做法相似,均通過人才培養(yǎng)延續(xù)儒學命脈,實現(xiàn)思想傳承。④由“天下翕然師尊之”“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笨芍瑲W陽修的學說與人格魅力使其被天下士人尊崇為師,成為學術(shù)領(lǐng)袖。這與韓愈在唐代“學者以愈配孟子”的地位等同,成為時代的精神旗幟。參考譯文:自從《春秋》寫成,亂臣賊子就心生畏懼;孟子的學說實行以后,楊朱、墨翟的學說就廢棄了。天下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是他們(文化大儒)的功勞。孟子死后,出現(xiàn)申不害、商鞅、韓非的學說,違背孔孟之道而追逐利益,而士人風吹草伏似的聽他們的話。世上沒有像孔子、孟子那樣的大人物,推究他們學說的本末,權(quán)衡他們學說的禍福輕重,匡正他們學說的惑亂之處,所以他們的學說流行。自漢代以來,治國的方法不出自孔子,于是擾亂天下的情況很多。晉朝因為崇尚老莊思想而滅亡,梁朝因為崇信佛教而滅亡,沒有人去糾正它們。五百多年后出現(xiàn)韓愈,求學的人把韓愈和孟子相提并論,大概差不多。韓愈之后二百多年,出現(xiàn)了歐陽先生,他的學說追崇韓愈、孟子直到孔子,闡明禮樂仁義的實際內(nèi)容,符合儒家學說。他的言論簡潔而明白,真實而暢達,引用事例,聯(lián)系同類事物,用最正確的道理來折服人心,所以天下人一致恭敬地把他當作老師來尊崇。自從有了歐陽先生,世上一些不喜歡他的人,起哄攻擊他,能使他這個人受折挫困辱,但不能使他的言論屈服。讀書人無論賢能與否,都不約而同地說:“歐陽先生,就是當今的韓愈啊?!彼纬d盛七十多年,百姓不知道戰(zhàn)爭,國家富足后就對百姓進行教化。到天圣、景祐年間達到了極點,然而文化終究是比不上古人,讀書人也因循守舊,論調(diào)低,氣勢弱。自從歐陽先生出現(xiàn),天下人爭著磨礪自我,把精通經(jīng)學、學習古文當作高尚的事;把拯救時世、踐行正道當作賢能的表現(xiàn);把冒犯君主的威嚴、直言進諫當作忠誠的行為。培養(yǎng)造就人才,到嘉祐末年,號稱人才濟濟,歐陽先生的功勞居多。唉!這難道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嗎?如果不是上天,難道誰能使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歐陽先生去世十多年后,讀書人開始興起新學,用佛、老學說(與儒家學說)的相似之處,來混淆周公、孔子學說的真諦,有見識的人對此感到憂慮。仰仗天子圣明,下詔修改選拔人才的方法,鼓勵讀書人,專心研究孔子的學說,排斥異端邪說,此后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疾樘骄繋熡褱Y源的由來,才知道要誦讀研習歐陽先生的著作。我從他的兒子歐陽棐那里得到他的詩文七百六十六篇,于是依次編輯并評論說:“歐陽先生論述大道像韓愈,論述政事像陸贄,記敘事情像司馬遷,詩歌辭賦像李白。這不是我的話,而是天下人的公論?!睔W陽先生名修,字永叔。年老后,自稱為六一居士。元祐六年六月十五日寫下序文。(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八聲甘州·記玉關(guān)踏雪事清游張炎①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shù)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記玉關(guān)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②。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③,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qū)こ!⒁皹蛄魉?,待招來,不是舊沙鷗??諔迅?,有斜陽處,卻怕登樓?!紓渥ⅰ舰購堁?,宋末元初人,他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yōu)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②東晉名士羊曇深受謝安器重,謝安死后,羊曇走路從不經(jīng)過西州路。一次醉后誤走到西州門,憶起舊情,悲感不已,痛哭而去。③楚佩:《楚辭》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約而捐玦遺佩于江邊的描寫,后多用“楚佩”詠深切之情誼。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回憶往昔在玉門關(guān)踏雪清游,“寒氣脆貂裘”生動地寫出了塞外嚴寒,貂裘都被凍得發(fā)脆。B.詞人心中憂愁,想借紅葉題詩,卻連一字都無題寫之處,那飄落的片片紅葉已寫滿了憂愁。C.詞人融情于景,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蘆花飄零的秋景之中,表達含蓄深沉而富有感染力。D.詞人在尋常的野橋流水邊召喚沙鷗,卻發(fā)現(xiàn)沙鷗已非舊時模樣,在事物變化中生發(fā)出無限感慨。16.這首詞蘊含了詞人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敬鸢浮?5.D16.①對往昔游歷的懷念。開篇憶與友人在北方清游之事,流露出對過去那段游歷時光的懷念。②時光流逝與身世飄零之悲。時光流逝,詩人年華老去,卻仍身在江南,漂泊無依。③與友人離散的孤獨寂寞。以“舊沙鷗”象征往昔的友人,如今在尋常之地卻招不來舊友,表達出對友人離散的悵惘之情。④國破家亡的愁苦。詞人經(jīng)歷家國巨變,心中滿是國破家亡的愁苦?!窘馕觥俊緦дZ】本詞以蒼涼筆調(diào)寫盡家國之痛與身世飄零。上闋“玉關(guān)踏雪”“長河飲馬”的壯游回憶,與“老淚灑西州”的現(xiàn)實際遇形成強烈反差;下闋“折蘆花贈遠”“不是舊沙鷗”等句,將黍離之悲、故交零落之嘆融入秋景,結(jié)句“怕登樓”更顯沉郁?!?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理解和賞析古代詩歌的能力。D.“卻發(fā)現(xiàn)沙鷗已非舊時模樣,在事物變化中生發(fā)出無限感慨”錯?!跋?qū)こ?、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中“不是舊沙鷗”并非指沙鷗模樣改變,而是說沙鷗不是原先相識的沙鷗,借此表達曾經(jīng)的那些志同道合的友人已如舊沙鷗般離散,不見蹤跡,表達出對往昔友人的懷念以及人事變遷的悵惘,并非時光流逝帶來的物是人非之感。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探究詩人情感的能力。①“記玉關(guān)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這幾句詞,生動地描繪了詞人當年在玉關(guān)踏雪清游的情景。他們穿著貂裘,在寒冷的天氣中,沿著枯林古道前行,在長河邊飲馬,那種悠然自得的游歷體驗躍然紙上。由此可見,作者開篇即回憶往昔在北方的游歷之事,通過詳細地描寫游歷中的場景和細節(jié),流露出對過去那段充滿自由與歡樂的游歷時光的深深懷念。②“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短夢”暗示時光的短暫和虛幻,“依然江表”表明詞人如今依舊身處江南。而“老淚灑西州”則化用了羊曇的典故,羊曇因謝安之死而悲痛,詞人在此處借典故表達自己年華老去,卻依然漂泊在江南,無法回到故土的悲哀。③“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qū)こ?、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詞人折蘆花想贈送給遠方的友人,然而自己卻零落一身,如同秋天的凄涼。在尋常的野橋流水處,想要招來舊日的沙鷗(象征往昔的友人),卻發(fā)現(xiàn)招來的已不是舊友。這幾句詞通過對折蘆花贈遠卻無人可送的描寫,以及招不來舊沙鷗的情景,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與友人離散后的孤獨寂寞之情。④張炎生活在宋末元初,他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yōu)裕。然而,宋亡以后,他的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這種巨大的生活落差和國家的滅亡,給詞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整首詞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國破家亡的字眼,但從詞人漂泊的身世、對往昔的懷念以及孤獨寂寞的心境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內(nèi)心深處國破家亡的愁苦。這種愁苦是深沉而持久的,它貫穿于詞人的整個生活和情感之中,成為他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最后“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詞人即便有滿心的感慨,卻害怕在斜陽下登樓,因為登樓往往會引發(fā)更深的家國之思和愁苦之情,進一步體現(xiàn)了國破家亡給詞人帶來的巨大痛苦。(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詞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遠景,描寫景物動靜結(jié)合,凸顯“畫圖難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保?)好戰(zhàn)必亡,然而忘戰(zhàn)也必亡。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寫道:“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毙翖壖病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分械摹癬______,_______”兩句也有著類似的擔憂。(3)黃鸝俗稱黃鶯,常常被賦予美好歡快的象征意義,是中國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等等?!敬鸢浮浚?)彩舟云淡星河鷺起(2)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3)兩個黃鸝鳴翠柳幾處早鶯爭暖樹(上有黃鸝深樹鳴/自在嬌鶯恰恰啼)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萍紩r代,有個厲害的“法寶”能盯著地面火情變化,那就是天上的氣象衛(wèi)星!特大火災時,人到現(xiàn)場查看火情非常困難,因為視野有限,想搞清楚火勢往哪兒蔓延很不容易??尚l(wèi)星就不一樣啦,查看火情對它來說義無反顧,它站在浩瀚太空像個“瞭望大神”,山火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它們的“千里眼”。那衛(wèi)星到底是怎么發(fā)現(xiàn)林火的呢?這里面可是藏著大學問!地表上的東西溫度升高或者燒起來的時候,(A),就像一個個小信號源在喊“我這兒有情況”,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跑出去。咱們?nèi)搜勰芸吹降目梢姽庵皇且恍〔糠帧嘤袃r值的信息藏在那些看不見的光里。氣象衛(wèi)星身上帶著好多厲害的“法寶”,它們就像一個個敏銳的小偵探:接收和測量地球、大氣層發(fā)出來的各種光的輻射、反射情況,然后傳回地面。地面的工作人員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就能生成大家能看懂的圖像資料。不過,衛(wèi)星也各有特點呢。像靜止氣象衛(wèi)星,它離地球有35800公里遠,和地球自轉(zhuǎn)同步,一直靜靜地守著地球上空的某個地方持續(xù)監(jiān)測。(B),大概有800公里,看得清楚些,可沒辦法一直盯著同一個地方。于是靜止氣象衛(wèi)星和極軌氣象衛(wèi)星呀,里應外和,就像一對好搭檔,一起完成這監(jiān)測林火的高難度任務呢。①其實衛(wèi)星在監(jiān)測林火時可不光是看看火在哪兒,②還能知道火勢的大小,③跟蹤明火面積、過火面積增減,④對制定防火方案和評估災后損失都特別有用。⑤未來新發(fā)射衛(wèi)星將攜帶性能更優(yōu)的計算處理器,⑥這將縮短數(shù)據(jù)傳輸大量時間。那時,衛(wèi)星將在林火監(jiān)測及相關(guān)領(lǐng)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18.文中加點成語或使用不當,或字形有誤,請修改為正確的成語。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最后一段有表述不當?shù)牡胤?,指出其序號并做正確修改的一項是()A.①其實在監(jiān)測林火時衛(wèi)星可不光是看看火在哪兒B.③跟蹤明火面積、過火面積的增減情況C.④對評估災后損失和制定防火方案都特別有用D.⑥這將縮短數(shù)據(jù)大量傳輸時間21.下列有關(guān)文中標點符號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都逃不過它們的‘千里眼’”中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B.“咱們?nèi)搜勰芸吹降目梢姽庵皇且恍〔糠帧嘤袃r值的信息藏在那些看不見的光里”中的破折號表示標示注釋內(nèi)容。C.“它們就像一個個敏銳的小偵探:”中的冒號表示注釋說明。D.“地球、大氣層發(fā)出來的各種光的輻射、反射情況”中的頓號表示停頓,不能用逗號。22.班級要出一期科普黑板報,需要你擬寫一段平實、準確的文字來說明氣象衛(wèi)星監(jiān)測林火的過程,要求信息準確,語言流暢,不超過80字?!敬鸢浮?8.“義無反顧”使用不當,可改為“輕而易舉”“易如反掌”“游刃有余”等。“里應外和”字形有誤,應為“里應外合”。19.A.會往外釋放能量B.而極軌氣象衛(wèi)星離地球則近一些20.B21.B22.發(fā)生林火時,燃燒物會以電磁波的形式散發(fā)能量,承擔不同任務的氣象衛(wèi)星接收并測量出能量的輻射、反射情況,以判斷火源、了解火情,然后傳回地面。【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和辨析字形的能力。“義無反顧”指在道義上毫無退縮的理由,只有一往無前地前進。使用不當。由“它站在浩瀚太空像個‘瞭望大神’,山火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它們的‘千里眼’”可知,“查看火情對它來說”是一件容易的事??筛臑椤拜p而易舉”“易如反掌”“游刃有余”等。輕而易舉:形容很容易,毫不費勁。易如反掌:容易得如同翻手掌一樣。形容事情極易成功。游刃有余:比喻做事技術(shù)嫻熟,毫不費力?!袄飸夂汀弊中斡姓`,應為“里應外合”,表示外面攻打,里面接應,里外配合起來進行攻擊。【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由“地表上的東西溫度升高或者燒起來的時候”以及“就像一個個小信號源在喊‘我這兒有情況’,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跑出去”可知,因為后文明確說明了溫度升高或燃燒時會有能量以電磁波形式釋放,所以此處補寫要使上下文邏輯連貫。故應填“會往外釋放能量”。B處:根據(jù)前文“像靜止氣象衛(wèi)星,它離地球有35800公里遠”以及后文“大概有800公里,看得清楚些,可沒辦法一直盯著同一個地方”可知,此處是在介紹極軌氣象衛(wèi)星與地球的距離,與前文靜止氣象衛(wèi)星的距離形成對比,突出了極軌氣象衛(wèi)星的特點。所以應填“而極軌氣象衛(wèi)星離地球則近一些”。【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①不存在表述不當?shù)牡胤?,不用修改。此項修改“在監(jiān)測林火時衛(wèi)星”語序不當。B.③成分殘缺,缺少“跟蹤”的賓語中心語,改為“跟蹤明火面積、過火面積的增減情況”是正確的。C.④不存在表述不當?shù)牡胤?,不用修改。此項修改“評估災后損失和制定防火方案”語序不當。D.⑥原句“這將縮短數(shù)據(jù)傳輸大量時間”語序不當,改為“這將大量縮短數(shù)據(jù)傳輸時間”。此項修改“縮短數(shù)據(jù)大量”仍語序不當。故選B?!?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B.“表示標示注釋內(nèi)容”錯誤。由“咱們?nèi)搜勰芸吹降目梢姽庵皇且恍〔糠帧嘤袃r值的信息藏在那些看不見的光里”可知,破折號在此處的作用是表示遞進,進一步說明可見光只是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有價值信息在不可見光里,而不是標示注釋內(nèi)容。故選B。【2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的能力。文本第二段明確提到“地表上的東西溫度升高或者燒起來的時候,以電磁波的形式跑出去”,這是監(jiān)測的起點,可壓縮為“燃燒物散發(fā)電磁波能量”。第二段提到氣象衛(wèi)星“接收和測量地球、大氣層發(fā)出來的各種光的輻射、反射情況”,第三段補充不同衛(wèi)星(靜止/極軌)的分工,可壓縮為“承擔不同任務的衛(wèi)星接收測量能量”,突出共性動作。第二段提到衛(wèi)星將信息“傳回地面”,第四段補充“判斷火勢、面積等”,可壓縮為“判斷火源、了解火情并傳回地面”,體現(xiàn)監(jiān)測的目的與結(jié)果。監(jiān)測過程的邏輯鏈條為:林火發(fā)生→能量散發(fā)→衛(wèi)星接收測量→信息處理反饋。最終壓縮為“發(fā)生林火時,燃燒物會以電磁波的形式散發(fā)能量,承擔不同任務的氣象衛(wèi)星接收并測量出能量的輻射、反射情況,以判斷火源、了解火情,然后傳回地面”。嚴格遵循了“起點—動作—結(jié)果”的邏輯,覆蓋所有關(guān)鍵步驟,語言平實準確,符合字數(shù)要求。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提示寫作。人們常說眼見為實,但也有人說,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視角而不是事實。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提到兩種觀點,一是眼見為實,一是所見非實。我們經(jīng)常說,眼見為實,強調(diào)的是要習慣親自觀察和發(fā)現(xiàn),莫輕易相信道聽途說。但其實每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樣。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或者說一個層次。眼見并不一定為實,這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實是復雜的,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會背離事情的真相,若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會有被假象所欺騙的可能,從而影響自己對事物的正確判斷。眼睛作為感官受人的主觀控制,看到的也是萬物反射出的光,并非萬物本身。因而肉眼所見要保持客觀是比較困難的。主觀的心境自然會影響我們視角的客觀性,導致有時眼見為虛。除了內(nèi)在的心理因素之外,外在的環(huán)境因素也能影響“眼見為實”。綜合起來比較,面對問題,在自己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基礎之上,還必須用心去思考鑒別,要有質(zhì)疑精神,才有可能了解事物的真相。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論點:眼見未必為實。然后從個人的主觀思想和社會的客觀環(huán)境兩個方面去辯證分析眼見未必為實??刹捎玫湫屠C法和引證法,如可聯(lián)系《列子》疑鄰盜斧的故事和齊人攫金的故事,說明肉眼所見受到主觀影響特點。也可引用冰山理論的內(nèi)容,或勒龐的名言“可見的現(xiàn)象可以喻為波浪,但這只是我們一無所知的湍流的表象”進行論證。

最后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既要從理論上懂得現(xiàn)象和本質(zhì)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又要在行動中用心觀察、理性思辨,學會透過現(xiàn)象探尋本質(zhì),把握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學會客觀、全面理性地看待事物。立意:(1)眼見未必為實。(2)不為主觀情緒所惑,客觀公正認識事物。(3)突破“眼見”局限,窺見真實世界。廣西邕衡教育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5月全真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以及釋藏、道經(jīng)、醫(y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等著作。成書時有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大約3.7億字。600年風雨滄桑,即使現(xiàn)存不足全本的4%,也有800余卷(400多冊),高質(zhì)量完成整理研究任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近日,我們采訪了整理項目主持人、山東大學教授杜澤遜?!爸匾暤鋬晕恼碌男拗危俏覀兊奈幕瘋鹘y(tǒng)?!倍艥蛇d向我們舉例說,成書于西漢的《九章算術(shù)》,經(jīng)過歷代傳承,到清代乾隆時期僅存5卷,后4卷失傳。所幸明代修《永樂大典》時大都被引用,到了清代修《四庫全書》,戴震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基本恢復了《九章算術(shù)》的全貌。像這樣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人間,這是傳遞到杜澤遜等學者們手中的“接力棒”。第一步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看不懂怎么辦,那就加標點。”杜澤遜說,“標點、注釋是為了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毕乱徊竭M行“分書重編”的工作?!队罉反蟮洹肪哂匈Y料性、工具性,其中引用的文本對于研究者有3個功能:找到已經(jīng)失傳的古籍,找到傳世古籍的早期版本,找到分類的資料。杜澤遜和學生們采取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辦法,拆完后形成《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等?!拔覀円獋鞒泻秃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前提是先接觸文化遺產(chǎn),看得懂,才能傳承,進而推動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倍艥蛇d說。(摘編自馮志軍《千方百計呵護好傳承好我們的典籍》)材料二:在紙張發(fā)明前,竹簡和木牘是使用最普遍的書寫材料。前者由竹子經(jīng)多重工序制成細條竹板,以繩編連成書。后者多為松木板片刮削而成,常用于通信或文件移送。從殷商至春秋,書籍使用的材質(zhì)大抵為竹板,至戰(zhàn)國時,才有木牘與帛書。帛書出現(xiàn)之時,竹簡仍在盛行,二者共存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隋唐時期紙張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紙張代替了昂貴的縑帛,但繼承了帛書的卷軸制度。卷軸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卷是書寫材料本身,大小長度不一。通常以一根細木棒作為軸,自有軸的一段卷起后,無軸的一段位于書卷最外層,即卷首。卷首端會附上名為“飄”的絲織品或紙張作為書首,以保護書卷。最后在飄頭處系上絲帶,捆縛全卷,置于插架上。從公元前7世紀至9世紀中葉,卷軸裝的流行時間近2000年之久。雕版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卷軸制度逐步向冊頁制度過渡。將單面印刷的一版沿中縫向有字的一面逐頁對折,用糍糊相連書口于一張書衣上,最后裁齊成冊。到了元代,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它與蝴蝶裝的主要區(qū)別是對折書頁時有字的一面朝外,書頁呈雙頁狀。頁邊對齊為書脊,在此側(cè)穿釘打眼,用紙捻固定住。書外用一書衣繞背包裝,裹住內(nèi)頁的紙捻痕跡,故得名“包背裝”。包背裝更適合長期翻閱和保存,明朝組織編纂的《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用的就是包背裝。明代中期以后,用線裝訂的書籍逐漸盛行。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發(fā)展至冊頁制度后的最終裝訂形式,其開合靈活度更高,也不會像膠裝書一樣出現(xiàn)掉頁的現(xiàn)象。直至清末民初,線裝書的主導地位方為洋裝書所取代,而此時的書籍制度已不再發(fā)生改變。(摘編自陳沐君《文本之外:中國古代的書籍制度演進》)材料三:明中期嘉靖末年,明世宗下令重錄《永樂大典》,至隆慶元年(1567)完成。自此以后,《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但畢竟還有重抄的副本在,尚未缺失。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十七日再次清點時,實存則為9881冊(不包括目錄60冊)。按《永樂大典》原有11095冊來看,已佚去1154冊,這部分占全書的1/10。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大肆燒殺擄掠,攫奪珍貴文物。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的第二年(1861)七月,翁同龢在翰林院敬一亭見到《永樂大典》,“在架者不及架之半”。按乾隆年間尚存9800余冊估算,翁同龢所看到的已不及5000冊。這些被盜的《永樂大典》去哪兒了呢?清代的翰林院坐落在今天北京東長安街路南公安部院,與其一街之隔便是列強使館區(qū)。那些“雅賊”們偷到《永樂大典》后,多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賣給他們的洋主顧。故而當時相傳,從翰林院里“不翼而飛”的《永樂大典》大多被英國人劫往倫敦。但也有人查閱《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中國書籍繪畫目錄》(1877)后發(fā)現(xiàn)此書未收錄《永樂大典》,或許大量的《永樂大典》就在交易乃至運往英國的途中散佚了。晚清時期,從翰林院流出的《永樂大典》還有另外一個渠道,也就是售于北京各古舊書肆或落入嗜古官員、文人、學者的私藏。但無論如何,猖獗的盜賣,已使《永樂大典》如紛飛的勞燕,一旦離巢(翰林院),便杳然無蹤了。到光緒十一年(1885),“《永樂大典》今存于翰林院者僅八百余冊”。(摘編自郭曄旻《著名的永樂大典,怎么會從一萬多本丟到只剩下幾十本?》)1.根據(jù)材料二的介紹,下列對中國古代書籍制度的演進排序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④②③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④⑤③①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澤遜和學生們整理完成的《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很可能會與這些古籍目前通行的版本存在差異。B.《永樂大典》規(guī)模龐大,成書時有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它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豐富典籍,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C.造紙術(shù)發(fā)明和改進使竹簡與帛書逐漸退出了主要書寫材料之列,而雕版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則為冊頁制度的盛行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D.《永樂大典》乾隆年間尚存9800余冊,到光緒十一年“存于翰林院者僅八百余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體現(xiàn)了散佚程度的嚴重。3.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即使現(xiàn)存不足全本的4%,也有800余卷(400多冊)”一句,體現(xiàn)出作者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B.材料二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古代書籍制度的演進歷程,從中可以看出整體的趨勢是越來越便于攜帶,越來越便于閱讀和傳播。C.材料三使用“大肆燒殺擄掠”“攫奪珍貴文物”“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等語句,主要目的是渲染緊張氛圍,增強文章的可讀性。D.三則材料都圍繞《永樂大典》的話題展開,材料一主要交代這部書的整理研究現(xiàn)狀,材料二重點介紹這部書的裝幀,材料三則追溯其散佚的過程。4.杜澤遜團隊的整理工作對傳承《永樂大典》有哪些幫助?請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5.在澳門大學考察時,向?qū)W校贈送了兩套特別的圖書,其中之一是《永樂大典》重印本。有人說,《永樂大典》是失落的寶藏、永恒的傳奇。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D2.B3.B4.①對《永樂大典》進行標點、注釋,便于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②先拆書再重新編排,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充分發(fā)揮《永樂大典》的資料性、工具性。5.①在內(nèi)容方面,《永樂大典》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等著作,內(nèi)容包羅萬象,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②在裝幀方面,《永樂大典》所采用的“包背裝”裝訂形式的背后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書籍制度不斷演進的智慧,傳承了歷史文化。③在流傳方面,《永樂大典》散佚嚴重,我們只能從殘存篇章中窺見它曾經(jīng)的輝煌?!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材料圍繞《永樂大典》展開多維探討:材料一聚焦當代學者杜澤遜團隊的整理工作,展現(xiàn)文化遺產(chǎn)搶救的學術(shù)接力;材料二以書籍制度演變?yōu)楸尘?,凸顯《大典》包背裝的歷史意義;材料三通過散佚數(shù)據(jù)與史實,揭露文物劫掠的沉痛教訓。三則材料分別從傳承、形制、流散角度,立體呈現(xiàn)了這部曠世巨典的文化價值與時代命運,呼應了“寶藏”“傳奇”的評價?!?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在紙張發(fā)明前,竹簡和木牘是使用最普遍的書寫材料。前者由竹子經(jīng)多重工序制成細條竹板,以繩編連成書”可知,②是竹簡。根據(jù)材料二第二段“卷軸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卷是書寫材料本身,大小長度不一。通常以一根細木棒作為軸,自有軸的一段卷起后,無軸的一段位于書卷最外層,即卷首”可知,④是卷軸。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將單面印刷的一版沿中縫向有字的一面逐頁對折,用糨糊相連書口于一張書衣上,最后裁齊成冊。到了元代,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它與蝴蝶裝的主要區(qū)別是對折書頁時有字的一面朝外,書頁呈雙頁狀。頁邊對齊為書脊,在此側(cè)穿釘打眼,用紙捻固定住。書外用一書衣繞背包裝,裹住內(nèi)頁的紙捻痕跡,故得名‘包背裝’”可知,③是包背裝,⑤是蝴蝶裝。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明代中期以后,用線裝訂的書籍逐漸盛行。線裝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發(fā)展至冊頁制度后的最終裝訂形式,其開合靈活度更高,也不會像膠裝書一樣出現(xiàn)掉頁的現(xiàn)象”可知,①是線裝書。演進順序為竹簡木牘→帛書→卷軸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書。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錯誤,材料一只是說“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以及提到《永樂大典》能“找到已經(jīng)失傳的古籍”,但并沒有表明其中大多是失傳的古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推斷和辨析的能力。A.“體現(xiàn)出作者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一段“高質(zhì)量完成整理研究任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可知,不是表達對《永樂大典》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深深遺憾,而是表明《永樂大典》研究任務繁重。C.“主要目的是渲染緊張氛圍,增強文章的可讀性”錯誤,材料三使用那些語句主要是為了揭露列強的侵略行徑和《永樂大典》散佚的原因,表達對《永樂大典》等文化遺產(chǎn)被掠奪和賤賣的悲痛和憤怒,而非渲染緊張氛圍、增強可讀性。D.“材料二重點介紹這部書的裝幀”錯誤,材料二重點介紹書籍制度的演變,只是在提到包背裝時提及《永樂大典》用的是這種裝幀形式,并非重點介紹《永樂大典》的裝幀。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看不懂怎么辦,那就加標點?!艥蛇d說,‘標點、注釋是為了現(xiàn)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閱讀?!笨芍艥蛇d團隊通過對《永樂大典》進行標點、注釋,解決了現(xiàn)代人閱讀時“看不懂”的問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閱讀這部典籍,從而為傳承《永樂大典》奠定了基礎。②材料一中提到“《永樂大典》具有資料性、工具性……杜澤遜和學生們采取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辦法,拆完后形成《永樂大典》版本的《詩經(jīng)》《周易》《史記》《漢書》等”以及“像這樣把分散在《永樂大典》各個角落的‘隱書’輯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人間,這是傳遞到杜澤遜等學者們手中的‘接力棒’”。這表明團隊先拆書再重新編排的工作,能將《永樂大典》中分散的“隱書”輯出,充分發(fā)揮其資料性、工具性,讓這些古籍得以重見天日,利于傳承。【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指出“《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以及釋藏、道經(jīng)、醫(yī)藥、戲劇、平話、工技、農(nóng)藝等著作”,說明《永樂大典》內(nèi)容豐富,涵蓋廣泛,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載體,如同寶藏一般珍貴,所以說它是“失落的寶藏、永恒的傳奇”。②由材料二“包背裝更適合長期翻閱和保存,明朝組織編纂的《永樂大典》,全書一萬多冊,用的就是包背裝”以及“從公元前7世紀至9世紀中葉,……包背裝代替了蝴蝶裝”可知,《永樂大典》采用的“包背裝”是中國古代書籍制度不斷演進的結(jié)果,其裝幀形式背后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傳承著歷史文化。③從材料三“按《永樂大典》原有11095冊來看,已佚去1154冊,這部分占全書的1/10”“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那些‘雅賊’們偷到《永樂大典》后,多以十兩銀子一冊的價格就近銷贓”“晚清時期,……也就是售于北京各古舊書肆或落入嗜古官員、文人、學者的私藏”等內(nèi)容可知,《永樂大典》散佚嚴重,如今我們只能通過現(xiàn)存不足全本4%的部分來了解它,曾經(jīng)的輝煌只能從殘存篇章中去想象,所以它是“失落的寶藏”。(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睡二指王愿堅1935年,鎮(zhèn)蛟嶺……突起的峰巒、茂密的樹林。一支不大的部隊正沿著這叢林中的小路急匆匆地走著。這是個奇怪的行軍行列:從隊首到隊尾扯著一條繩子,戰(zhàn)士們一個個緊抓住繩子,腳步踉蹌地往前趕。這便是他所指揮的那支紅軍游擊隊。這天,秘密交通送來了上級的命令:要他們立即動身趕到武功山區(qū),和大隊會合,共同進行一次大的戰(zhàn)斗。命令像鋼釘砸在鐵板上似的:必須在五天內(nèi)到達!但是,他們一離開根據(jù)地,就被敵人盯上了。敵人調(diào)動了沿途的軍隊和民團,前堵后追,緊緊地咬住不放。為了保存力量,如期到達指定地點,和敵人糾纏是不行的,他們只得鉆進山林,兼程前進。除了戰(zhàn)斗就是趕路,日夜不停地趕路。誰負傷了,背起;誰腳上打泡了,扶起。衣服被劃破了,一條條一片片地掛在身上,有的已經(jīng)圍上芭蕉葉子遮體了。煮飯的時間是沒有的,戰(zhàn)士們一邊走著一邊從糧袋里抓出把生米,再隨手捋把嫩樹葉子,一道塞進嘴里。但是,最難耐的還是困倦。一連三四個日夜沒有合眼,誰的眼皮上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東搖西擺地走;稍微一停步,隊伍里就響起了鼾聲。人們多么需要睡一覺啊!第四天上,他弄來了一些樹皮搓成了一條長繩,人們抓著繩子走著閉一會兒眼睛。這也好不了許多:這一個,好像故意似的,身子一趔趄,一頭撞到樹干上,然后驀地驚醒過來,揉著腫起的腦袋追上了隊伍;那一個臉被樹枝劃破了;又一個腳被山石碰傷了……管它呢,總可以多少睡一會兒了。疲困強烈地襲擊著整個隊伍??删褪且驗檫@,發(fā)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在走上一道崖邊時,一個戰(zhàn)士因為睡得太沉,手一松,一失腳,掉下懸崖犧牲了……副支隊長任丕祥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樹,焦躁地喊道:“老范,給我半個班吧!我去給大家爭取點時間睡一睡!”“不!”他和任丕祥一樣焦躁。為了睡覺而打仗,這不成;而且前面還有七八十里路?!耙?,就讓大家稍微打個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話越說越低。眼睛合上了,扶著樹干的手松開了,腿像被抽掉了骨頭,身子沿著樹干慢慢地滑下來,驀地,咕咚一聲栽倒在地上,口里還在喃喃地說著:“稍微……二指……”在他摔倒的時候,臉被石尖扎破了,殷紅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但他絲毫也沒有發(fā)覺。他睡得那么香,長長地打著鼾,臉上泛起滿足的笑容。他彎下身,把任丕祥的身體放平了些,把他臉上的血水擦了擦。他的心一陣緊縮:任丕祥是整個支隊中數(shù)得著的硬漢子,他都撐不住了,那……就在這一剎那,他大聲地喊道:“休息!”說出這兩個字時,他的心情是萬分復雜的。誰知道敵人什么時候到來?這每一分鐘的睡眠是要用同志們的血來換哪!他應該為這一百多人,為明天的戰(zhàn)斗負責,可是……看看大家都睡好了以后,他從一個戰(zhàn)士的槍上抽出了一根槍探條,來到了一個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條筆直地插進土里。一條細細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兩個指頭按住地面,在陰影轉(zhuǎn)移的方向二指遠處畫上了一條細線。憑經(jīng)驗,這是半個多鐘頭。“等影子走到這里,我一定得叫醒他們!”他暗暗下了決心。然后又警惕地向遠處眺望了一下,山路上空蕩蕩的,看來敵人還遠。只到這時,他才覺得眼皮是那么沉重?!熬褪抢酪膊荒芩搜剑 彼襾砹艘还?jié)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噴,冷水像小雨似的灑下來,人清醒些了。可是噴了幾次以后,這辦法失去了效驗。于是他又找來了兩棵草棍兒,把眼皮撐起來,這樣眼皮是不會垂下來了,可是過了不久,眼前又變得云遮霧罩了。就在這時,眼前一簇黑點在晃動起來,他驀地一驚,揉了揉眼睛,這才看清在他目力所及的遠處出現(xiàn)了一群人的影子。回頭望了望那根槍探條,影子距離他畫的線還有一指多?!肮窎|西。來得這樣快!”他咒罵著,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濕著眼睛,一面向睡覺的同志們跑去。似乎在他一生中沒有比叫醒這些同志們更困難的事了。怎么叫也叫不應。他剛把這個拖起,要拖那個的時候,這個又仆倒了。費了好大的勁才叫醒了三個人?!霸趺崔k?”沒有時間磨蹭了,他抬起腳向著任丕祥的腿上踹了兩下,接著又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潑到他的臉上。冷不丁打一個寒戰(zhàn),任丕祥醒來了?!袄先?,趕快想辦法把同志們弄醒,向蘇家墟轉(zhuǎn)移!”他氣沖沖地說完,帶著那三個戰(zhàn)士,迎著敵人跑去。當他向敵人打出了第一槍以后,好大一會兒,他才看見隊伍瓚上背后那一道山嶺……(節(jié)選自王愿堅的長征題材小說《休息》,有刪改)文本二:楊成武回憶錄:夜行記(節(jié)選)走著,走著,突然隊伍停住了。這是常有的事。遇到隘路、小橋,往往行軍受阻,前面的放慢了腳步,后邊拉不開步子,得稍稍等一等,要是碰上了“攔路虎”,那等的時間更長,得等到前衛(wèi)開辟好通路,才能讓后續(xù)部隊前進。一晚上,這樣走走停停要碰上好幾回。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還不見動靜。小白抓著馬尾巴,已經(jīng)發(fā)出了鼾聲。馬背上的病號,也沉沉地垂著腦袋進入了夢鄉(xiāng)。再看看前面,隊伍里的戰(zhàn)士都在打盹兒,靜悄悄地一個緊挨一個,后面的拉著前面的背包站在長長的羊腸小道上?!暗降自趺椿厥拢壳懊娴恼系K排除了沒有?”站了好一會兒,我等不及了,朝前走去。當我來到前面時,幾乎愣住了。哦,原來隊伍斷“線”了——前面的隊伍早已蹤影全無?,F(xiàn)在原地站著的幾十個人,他們一個挨著一個,手拉著前面的背包。仔細一看,最前面那個小戰(zhàn)士趴在彎角的地方睡著了,而后面的同志由于黑夜蒙蒙看不清楚,以為又要停住等了,便習慣地站住了,時間一長,也就打起盹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部隊以一種奇怪的行列行軍,從隊首到隊尾都扯著繩子,是為了讓戰(zhàn)士們得到一點休息的時間。B.老范決心讓戰(zhàn)士們在后面有追兵的情況下“睡二指”,折射了他此時復雜而又矛盾的心理。C.老范用噴水、撐草棍、踹人等方法努力喚醒隊伍中疲憊不堪的戰(zhàn)士們,是為了讓部隊繼續(xù)趕路。D.文章描寫紅軍游擊隊在敵人圍追堵截下的艱苦行軍,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毅力和堅定信念。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運用“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等一系列比喻,形象地描寫出戰(zhàn)士們極度困倦的狀態(tài)。B.文本一詳細描寫硬漢任丕祥的睡態(tài),凸顯了整個行軍隊伍的疲憊狀態(tài),這促使老范決心讓戰(zhàn)士們“睡二指”。C.兩個文本內(nèi)容相近但文體不同,因而藝術(shù)表現(xiàn)也有差異。文本一是小說,可以虛構(gòu);文本二是紀實作品,強調(diào)真實。D.文本一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塑造了鮮活的形象;文本二以敘事為主,語言平實簡潔不失生動。8.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文段的作用。9.王愿堅在《謎的啟示》中說:“小說要用小去反映大,以部分去顯示全體??”請簡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王愿堅這一藝術(shù)思想的。【答案】6.C7.A8.①這段話寫的是在行軍過程中的一個極端事例,凸顯出行軍的異常艱難;②通與前面其他人疲憊的狀態(tài)形成呼應,為下文任丕祥提出睡二指的合理請求做了鋪墊。9.①通過細節(jié)塑造人物高尚品質(zhì)和高大形象。老范用冷水噴臉,用草棍兒撐眼皮等細節(jié)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強烈的責任心。②通過小事件反映重大革命事件。用關(guān)于休息的小事件體現(xiàn)長征艱苦異常的環(huán)境。③以部分去顯示全體,以個體形象反映群體形象。用老范的形象來反映中國革命者群體的英勇和奉獻精神?!窘馕觥俊緦дZ】《睡二指》以紅軍長征為背景,通過“扯繩行軍”“睡二指計時”等細節(jié),以小見大地展現(xiàn)了革命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小說運用細膩的動作描寫和典型環(huán)境刻畫,塑造了以老范為代表的紅軍群像。王愿堅通過“行軍困倦”這一微觀視角,折射出長征精神的偉大內(nèi)核,實現(xiàn)了“以部分顯全體”的藝術(shù)追求?!?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C.“是為了讓部隊繼續(xù)趕路”錯誤?!皣娝薄皳尾莨鳌钡确椒ㄊ抢戏斗乐棺约悍咐В⒎菃拘哑v不堪的戰(zhàn)士。文中明確提到他需要確保隊伍安全轉(zhuǎn)移,因此主動承擔警戒任務,并非直接喚醒戰(zhàn)士趕路。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A.“等一系列比喻”錯誤,“誰眼皮上也像墜了一塊鉛”“一個個像喝醉了酒”,不是比喻,這些句子是夸張的手法,通過夸張來形象地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極度困倦的狀態(tài)。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作用的能力。①內(nèi)容上:戰(zhàn)士因困倦墜崖,直接反映了行軍的極端艱苦,強調(diào)戰(zhàn)士們面臨的不僅是敵人的圍追堵截,還有生理極限的挑戰(zhàn)。通過戰(zhàn)士掉崖的極端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