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_第1頁
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_第2頁
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_第3頁
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_第4頁
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地理期末測評卷親愛的同學們,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地理學習,相信你已經(jīng)對我們生活的這個奇妙星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這份期末測評卷將幫助你回顧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成果,并為未來的地理探索打下堅實基礎(chǔ)。請你認真讀題,仔細作答,充分展現(xiàn)你的地理素養(yǎng)。測評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測評范圍:七年級上冊地理所學內(nèi)容(地球與地圖、世界的海陸分布、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等核心模塊)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下列證據(jù)中,不能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A.海邊看遠處駛來的帆船,先見桅桿后見船身B.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C.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D.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2.在地球儀上,緯線的特點是()A.指示南北方向B.長度都相等C.都是半圓D.自成圓圈3.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A.赤道B.本初子午線和180°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C.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D.回歸線4.“坐地日行八萬里”中的“地”,最接近下列哪個地點()A.北極點B.赤道C.北回歸線D.南緯60°緯線5.地圖的三要素是()A.方向、比例尺、顏色B.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C.方向、顏色、圖例D.比例尺、顏色、注記6.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該地形部位是()A.山谷B.山脊C.山頂D.鞍部7.關(guān)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陸地B.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北極地區(qū)以海洋為主D.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8.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A.亞洲、太平洋B.非洲、大西洋C.北美洲、印度洋D.南美洲、北冰洋9.板塊構(gòu)造學說認為,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是()A.板塊內(nèi)部B.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C.大陸內(nèi)部D.海洋底部10.下列地理現(xiàn)象中,由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是()A.晝夜長短的變化B.四季的更替C.晝夜更替D.五帶的劃分11.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A.1月B.2月C.7月D.8月12.下列符號中,表示陰天的天氣符號是()A.?B.?C.?D.?(注:此處實際排版應(yīng)使用標準天氣符號,此處為示例)1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因素D.土壤類型14.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A.赤道附近地區(qū)B.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C.中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D.南北極地區(qū)15.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是()A.英語B.漢語C.西班牙語D.阿拉伯語16.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蘭教C.佛教D.道教17.下列地區(qū)中,人口分布最為稠密的是()A.亞馬孫平原B.撒哈拉沙漠C.青藏高原D.歐洲西部18.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是()A.勞動力短缺B.人口老齡化C.就業(yè)困難D.國防兵源不足19.聚落的形成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密切,下列條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交通便利D.氣候寒冷潮濕20.下列關(guān)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A.全部封閉,禁止游人參觀B.拆除重建,使其更加現(xiàn)代化C.在周圍修建高大的現(xiàn)代化建筑物D.控制工業(yè)污染對遺產(chǎn)的破壞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21.讀“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圖1),回答下列問題。(14分)(請在此處插入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圖中應(yīng)標注四個節(jié)氣位置及太陽直射點)(1)在圖中標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2分)(2)當?shù)厍蚬D(zhuǎn)到A位置時,太陽直射在______(緯線名稱)上,此時北半球的節(jié)氣是______,我們學校所在地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6分)(3)當?shù)厍蚬D(zhuǎn)到C位置時,北半球的季節(jié)是______季,此時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4分)(4)地球公轉(zhuǎn)產(chǎn)生了______(填“晝夜更替”或“四季變化”)現(xiàn)象。(2分)22.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16分)(請在此處插入一幅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包含山頂、山谷、山脊、陡崖、河流、村莊等要素)(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8分)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______向______流。(4分)(3)若圖中比例尺為1:____,量得甲、乙兩村莊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兩村莊的實地距離為______千米。(2分)(4)圖中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地點是______(填字母)。(2分)23.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14分)(請在此處插入一幅簡化的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1)圖中①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2分)(2)②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______(東岸/西岸)。(4分)(3)③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分)(4)④地是______氣候,該氣候區(qū)的植被以______為主。(4分)(5)造成①、⑤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填“緯度位置”或“海陸位置”或“地形因素”)。(2分)24.讀“世界人口分布及三大人種分布圖”(圖4、圖5),回答下列問題。(16分)(請在此處插入簡化的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和三大人種主要分布區(qū)圖)(1)世界人口稠密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的______部和南部,______洲的西部,以及北美洲的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4分)(2)圖中A、B、C三地人口稀疏,其主要原因分別是:(6分)A地:______(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qū))B地:______(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C地:______(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3)圖中①地主要分布的人種是______人種,②地主要分布的人種是______人種,③地主要分布的人種是______人種。(6分)參考答案與評分建議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D2.D3.C4.B5.B6.C7.D8.A9.B10.C11.C12.B13.D14.A15.B16.A17.D18.C19.D20.D二、綜合題(共60分)21.(14分)(1)略(自西向東,標在公轉(zhuǎn)軌道上)(2分)(2)赤道春分晝夜平分(6分,每空2分)(3)冬晝長夜短(4分,每空2分)(4)四季變化(2分)22.(16分)(1)A:山頂B:山脊C:山谷D:陡崖(8分,每空2分)(2)北南(或西北東南,根據(jù)實際圖示調(diào)整)(4分,每空2分)(3)1(2分)(4)D(2分)23.(14分)(1)熱帶雨林(2分)(2)溫帶季風東岸(4分,每空2分)(3)地中海(2分)(4)溫帶大陸性草原、荒漠(4分,每空2分)(5)緯度位置(2分)(注:本題答案需嚴格對應(yīng)所給氣候類型分布圖)24.(16分)(1)東歐(4分,每空2分)(2)A:原始的熱帶雨林(或氣候濕熱)B:干旱的荒漠(或氣候干旱)C:寒冷的極地(或氣候嚴寒)(6分,每空2分,意思對即可)(3)白色黃色黑色(6分,每空2分)測評反思與學習建議本次測評旨在全面考察同學們對七年級上冊地理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運用能力。從考查內(nèi)容來看,覆蓋了地球運動、地圖應(yīng)用、世界海陸、氣候分布、人口人種等重點模塊。同學們在答題過程中,應(yīng)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讀圖能力是關(guān)鍵:無論是等高線地形圖、地球公轉(zhuǎn)圖還是氣候分布圖,準確提取圖中信息是解題的基礎(chǔ)。平時應(yīng)加強讀圖訓練,熟悉各種地理圖表的判讀方法。2.概念理解要透徹:對于如經(jīng)線緯線、等高線、氣候類型、人口密度等核心概念,不僅要記住定義,更要理解其內(nèi)涵和外延,并能靈活運用。3.知識體系要構(gòu)建: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關(guān)聯(lián)性,要學會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luò),例如氣候類型的分布與緯度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