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_第1頁
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_第2頁
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_第3頁
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_第4頁
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易錯測試題及解析一、初中化學質量守恒定律選擇題1.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數(shù)目均不變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C.該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比是1:2D.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氧化物2.已知、、分別表示X、Y、Z三種不同的氣體分子,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如圖所示,由圖示獲得的下列信息中錯誤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一定發(fā)生改變B.分子之間有間隔C.該反應可表示為4X+Y=2ZD.一個Z分子由四個原子構成3.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催化劑,能在室溫下高效催化空氣中一種有毒氣體,其反應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這種有毒氣體的化學式為HCHOC.其中有三種物質屬于氧化物D.該反應中A與C的質量比為1:14.圖反映了某個化學反應各物質質量與時間的關系。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B.甲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乙C.丙是反應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時,丙的質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質量之和5.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組成推斷正確的是()A.一定含碳、氫、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C.只含碳、氫元素 D.一定含碳、氫、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6.紅磷在密閉容器(含有空氣)內燃燒,容器內有關的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正確的是A. B. C. D.7.元素觀是化學的重要觀念之一。下列有關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A.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B.同種元素的原子核內中子數(shù)一定相同C.原子序數(shù)等于該元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 D.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發(fā)生改變8.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

561820反應后的質量(g)1002X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x為64 B.參加反應的乙的質量為18gC.參加反應的甲物質的質量為46g D.丙物質一定作催化劑9.下列物質由離子直接構成的是A.H2O B.He C.O2 D.NaCl10.閩西盛產楊梅。楊梅中含有豐富的葉酸,對防癌抗癌有積極作用,其化學式為Cl9Hl9N7O6.下列有關葉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1gB.葉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C.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9:19:7:6D.葉酸由19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7個氮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11.工業(yè)制鈦反應為:TiF4+2H2SO44HF+2X+TiO2,X的化學式為A.H2S B.P4 C.SO2 D.SO312.“神舟七號“太空艙利用NiFe2O4將航天員呼出的CO2轉化為O2,而NiFe2O4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發(fā)生變化。該過程中NiFe2O4是()A.生成物 B.反應物 C.催化劑 D.氧化劑13.過氧乙酸(C2H4O3)是常見的消毒劑。下列有關過氧乙酸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中含O3分子B.氫、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3C.分子中有9種元素D.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24%14.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A、B、C、D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見下表物質ABCD反應前的質量(g)461114反應后的質量(g)待測15084依據(jù)上表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待測值為22C.生成A和B的質量比為22:9 D.D物質是該反應的反應物15.質量守恒定律是幫助我們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的重要理論.某物質與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R的化學式應為A.FeS B.Fe2S3 C.FeO D.FeS216.甲、乙、丙、丁4種物質在密閉容器里反應,質量變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質量/g2042020反應后質量/g2待測3226A.乙一定是與該反應無關的雜質B.甲是一種化合物C.丙、丁在反應中的質量比是16:13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17.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W、G、H、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關于此反應的認識不正確的是()物質WGHP反應前質量/g181232反應后質量/g待測26212A.物質H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C.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中,G、P的質量比為5:4D.待測值為1318.維生素C,可能是我們平時最熟悉的維生素,當我們出現(xiàn)口腔潰瘍的時候,可能就是由于缺少它引起的。其實,維生素C的作用遠不止祛除口腔潰瘍,我們若是睡覺之前適量的補充一些維生素C,或許能收獲許多好處。維生素C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B.維生素C的一個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核C.維生素C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D.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原子質量比為9:1:1219.DNA承載著生命遺傳密碼,胞嘧啶是DNA水解的產物之一,其化學式為C4H5N3O,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B.胞嘧啶中碳、氫、氮、氧四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5:3:1C.胞嘧啶分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D.胞嘧啶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的20.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有關說法不正確的()A.反應前后均為混合物B.該反應是化合反應C.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①②⑤D.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④⑤21.合成尿素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XCO(NH2)2+H2O,X的化學式為()A.NH3 B.N2H4 C.HNO3 D.NH3?H2O22.已知兩種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原子間的短線代表原子的結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示中共有3種分子B.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不可分C.該圖示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D.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23.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潔燃料丙,微觀過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丁的化學式為H2O B.丙中C、H、O的質量比為12:3:8C.該反應中有三種氧化物 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是7:124.如圖表示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反應一段時間后質量的變化,其反應類型屬于()A.分解反應 B.置換反應C.化合反應 D.復分解反應25.在細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氣處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業(yè)廢水,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則X的化學式為A.NO B.CO2 C.H2 D.CO26.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及反應過程中的兩個時刻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下圖所示。圖中a、b、c、d分別表示相應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下列數(shù)據(jù)正確的是A.a=56% B.b=6% C.c=17% D.d=8%27.已知反應:,A、B兩物質完全反應時質量比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則該反應消耗B的質量為()A.60gB.80gC.90gD.120g28.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有兩種單質和兩種氧化物 B.反應前后原子、分子個數(shù)都不變C.生成物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D.該反應使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29.用“”和“”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B.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C.每個生成物分子由3個原子構成D.參加反應的“”和“”分子的個數(shù)比是3:130.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A.3個硝酸根離子:3NO3- B.2個鋁原子:Al2C.五氧化二磷分子:O2P5 D.標出氯化鎂中氯元素的化合價:【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一、初中化學質量守恒定律選擇題1.D【解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點燃2H2O+CO2。A、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該變、數(shù)目不變,錯誤;B、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生成物中沒有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C、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比是(12+1×4):(2×16×2)=1:4,錯誤;D、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為氧化物,正確。故選D。2.C【解析】【分析】【詳解】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子分解為原子,故分子一定發(fā)生改變,正確;B.分子之間有間隔,正確;C.該反應可表示為3X+Y=2Z,錯誤;D.一個Z分子由四個原子構成,正確。故選C。3.B【解析】【分析】根據(jù)圖中的微粒模擬圖,可推測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2O+O2CO2+H2O?!驹斀狻緼、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錯誤;B、根據(jù)O2、CO2、H2O都無毒,可推測這種有毒氣體的化學式為HCHO,正確;C、四種物質中,只有CO2、H2O兩種物質屬于氧化物,其余物質不是氧化物,錯誤;D、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A與C的質量比=30:44,錯誤。故選B。4.C【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知從0到t1時間內丙物質逐漸減少,甲乙兩物質逐漸增加。所以,丙為反應物,甲、乙為生成物,該反應分解反應,描述錯誤;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個數(shù)不知,相對分子質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錯誤;C、丙是反應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確;D、t1時,參加反應的丙質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質量之和,描述錯誤。故選C。5.A【解析】【分析】【詳解】物質+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根據(jù)元素守恒,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選A。6.D【解析】【分析】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反應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都不變?!驹斀狻緼、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反應開始時不可能為0,也不可能隨反應時間而增加,選項A不正確;B、因為紅磷在密閉容器(含有空氣)內燃燒,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開始前、反應過程中、反應結束后,只要處在同一密閉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是不變的,選項B不正確;C、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原子個數(shù)不可能隨反應的進行而減少,選項C不正確;D、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因此元素的種類也不變,選項D正確。故選D。7.B【解析】A、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正確;B、同種元素原子核質子數(shù)相同,但中子數(shù)不一定相同,錯誤;C、原子序數(shù)等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正確;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發(fā)生改變,正確。故選B。8.D【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所以X=56+18+2+0-10-0-2=64;根據(jù)反應中反應物質量會減少,生成物質量會增加,可以判斷反應物為:甲、乙,而生成物為丁,丙質量不變,可能做催化劑A、X=56+18+2+0-10-0-2=64,正確;B、參加反應的乙的質量為18g,正確;C、參加反應的甲物質的質量為56g-10g-46g,正確;D、丙質量不變,可能做催化劑,錯誤。9.D【解析】【詳解】A、H2O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不符合題意;B、He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不符合題意;C、O2是由氧分子直接構成的,故不符合題意;D、NaCl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符合題意;故選D10.B【解析】【詳解】A.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此選項錯誤;B.葉酸(Cl9Hl9N7O6)中氮、氧元素質量比為(14×7):(16×6)=98:96,可見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此選項正確;C.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2×19):(1×19):(14×7):(16×6)≠19:19:7:6,此選項錯誤;D.葉酸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此選項錯誤。故選:B?!军c睛】能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1.D【解析】【詳解】由TiF4+2H2SO44HF+2X+TiO2可知,反應前后鈦原子都是1個,氟原子都是4個,氫原子都是4個,反應前硫原子是2個,反應后應該是2個,包含在2X中,反應前氧原子是8個,反應后應該是8個,其中6個包含在2X中,X的化學式是SO3。故選:D。12.C【解析】【分析】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詳解】利用將航天員呼出的轉化為,而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發(fā)生變化,則為催化劑,故選C。13.B【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過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分子,錯誤;B.由化學式可知,過氧乙酸(C2H4O3)中氫、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3,正確;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不是由元素組成的,錯誤;D.過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100%=31.6%,錯誤。故選B。點睛: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14.C【解析】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前后,B的質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生成B的質量為9g;C的質量減少,是反應物,減少的質量是111g;同理可以確定D是生成物,生成D的質量為80g;由質量守恒定律,A應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質量為111g-9g-80g=22g,反應后丁的質量為4g+22g=26g。A、由以上分析可知該反應是一種物質反應生成三種物質,所以屬于分解反應,錯誤;B、反應后密閉容器中A的質量為26g,錯誤;C、生成A和B的質量比=22g:9g=22:9,正確;D、D物質是該反應的生成物,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了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是反應物。15.D【解析】【分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詳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反應物中氫、氧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4、16,反應后的生成物中氫、硫、氧、鐵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4、4、16、2,根據(jù)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shù)目不變,則2R中含有2個鐵原子和4個硫原子,則化學式為,故選D。16.B【解析】【分析】【詳解】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減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18g;同理可以確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質量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質量為26g-20g=6g;由質量守恒定律,乙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A、乙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A錯誤;B、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甲是分解反應的反應物,甲是一種化合物,故B正確;C、丙、丁在反應中的質量比是12g:6g=2:1,故C錯誤;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D錯誤。故選B。17.A【解析】【分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待測”的值,再根據(jù)化學反應后,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驹斀狻緼、物質H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A不正確;B、W、P質量都減少,是反應物,G增加,是生成物,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H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屬于化合反應而不是分解反應,故B正確;C、反應中G、P的質量比為25g:20g=5:4,故C正確;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所以18+1+2+32=待測+26+2+12,因此待測=13g,反應后物質待測值W的質量為:18g﹣5g=13g,故D正確。故選A。【點睛】在化學反應中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總和。18.C【解析】【詳解】A.由分子結構簡式可知,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敘述正確,故不符合題意;B.由化學式可知,每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每個原子有一個原子,所以維生素C的一個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核,敘述正確,故不符合題意;C.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到幾萬、甚至幾十萬,而維生素C(化學式C6H8O6)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12+8×1+6×16=176,所以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敘述錯誤,故符合題意;D.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12×6):(1×8):(16×6)=9:1:12,敘述正確,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19.A【解析】【詳解】A、胞嘧啶是由胞嘧啶分子構成的,胞嘧啶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與氧原子構成的,其中最小的微粒是電子,故錯誤;B、由化學式可知,胞嘧啶中碳、氫、氮、氧四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5:3:1,故正確;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所以胞嘧啶分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故正確;D、由化學式可知,胞嘧啶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的,故正確。故選:A?!军c睛】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原子序數(shù)20.C【解析】【分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實質是:?!驹斀狻緼、由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反應前的物質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屬于混合物,反應后有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應過程中過量的氧氣分子,為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不符合題意;C、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題意;D、由于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所以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題意。故選C。21.A【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shù)目均不變?!驹斀狻坑少|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shù)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前碳、氫、氧、氮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1、0、2、0,反應后的生成物中碳、氫、氧、氮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1、6、2、2,根據(jù)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shù)目不變,則2X分子中含有2個氮原子和6個氫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故選A。22.B【解析】【分析】【詳解】A、圖示中的四種分子構成各不相同,故為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即共有4種分子,錯誤;B、從圖示可以看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沒有發(fā)生變化,故能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正確;C、從圖示可以看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故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錯誤;D、從圖示可以看出,該反應的兩種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故選B23.C【解析】甲物質的化學式為CO、乙物質的化學式為H2、丙物質的化學式為C2H6O,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可知丁的化學式為H2O,因此反應的方程式為:2CO+4H2C2H6O+H2O,因此:A、丁的化學式為H2O,故說法正確;B、丙是C2H6O,其中C、H、O的質量比為(12×2):(1×6):16=12:3:8,故說法正確;C、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有CO、H2O兩種氧化物,故說法不正確;D、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是:【2×(12+16)】:【4×1×2】=7:1,故說法正確。24.C【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a、b反應后減少,為反應物,c反應后增加,故為生成物,d反應前后不變故可能為催化劑,反應是a和b生成c,反應符合多變一,為化合反應,故選C。25.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都不變,結合化學反應: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可以推出X化學式為CO2,故選B26.A【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