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減震施工方案_第1頁
重慶城市減震施工方案_第2頁
重慶城市減震施工方案_第3頁
重慶城市減震施工方案_第4頁
重慶城市減震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城市減震工程綜合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1.1項目背景與目標本工程位于重慶市全域范圍,針對市域內華鎣山、長壽-遵義、七曜山-金佛山等5條主要斷裂帶潛在地震風險,結合2025年榮昌4.8級地震后城市抗震設防需求升級,實施覆蓋新建工程抗震設防與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系統(tǒng)性減震工程。項目旨在通過多維度減震技術應用,使主城區(qū)建筑抗震設防能力提升至7度及以上,重點區(qū)域達到8度設防標準,次生災害發(fā)生率降低60%以上,構建適應山地城市特征的地震安全保障體系。1.2工程地質條件重慶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場地條件復雜多樣:地形特征:丘陵山地占比76%,河谷平壩區(qū)主要分布于長江、嘉陵江沿岸,存在30-80米不等的地形高差巖土構成:表層多為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厚度0-15m),下伏侏羅系砂巖與泥巖互層,基巖面起伏較大水文條件:長江、嘉陵江等主要水系貫穿全域,地下水位埋深1.5-20m,雨季易引發(fā)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地震活動:歷史記載5級以上地震5次,均發(fā)生于主要斷裂帶,具有震源淺(通常<15km)、烈度高、次生災害連鎖性強的特點1.3工程范圍與內容本工程涵蓋三大實施板塊:新建工程減震體系:對100棟新建公共建筑(含學校、醫(yī)院、交通樞紐)采用減隔震技術,總面積約150萬㎡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對500棟存量建筑實施抗震加固,重點包括:200棟老舊住宅(建成年限≥30年)150棟公共服務建筑(醫(yī)院、學校等)150棟重要基礎設施(供水、供電、通信樞紐)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對三峽庫區(qū)危巖帶、15個高風險區(qū)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減震處理,包含邊坡加固38km、危巖清除12萬m3二、技術措施2.1新建建筑減震技術應用根據建筑功能與場地條件分類施策:2.1.1基礎隔震系統(tǒng)適用場景:醫(yī)院手術室、精密儀器廠房等對振動敏感建筑技術選型:橡膠隔震支座:采用LNR天然橡膠支座(直徑300-800mm),水平剛度0.8-2.5MN/m摩擦擺隔震支座:在高烈度區(qū)(≥7度)選用FPS摩擦擺支座,設計位移≥500mm施工要點:支座安裝前進行平整度校正(誤差≤2mm)采用專用灌漿料(無收縮CGM-4型),養(yǎng)護溫度保持20±5℃設置限位裝置,確保罕遇地震下支座最大位移不超過設計值1.2倍2.1.2消能減震裝置墻體減震:在框架填充墻設置BRB屈曲約束支撐,屈服承載力500-2000kN,屈服位移≤1/200節(jié)點減震:梁柱節(jié)點安裝金屬阻尼器(ADAS型),設計阻尼力100-500kN管道減震:給排水、燃氣管道采用柔性接頭(允許轉角≥5°),穿越樓板處設置減震墊層2.2既有建筑加固技術2.2.1結構加固工藝加固部位技術方案材料參數(shù)施工流程框架柱外包型鋼加固Q355B級角鋼(L75×5),灌注無收縮環(huán)氧樹脂表面處理→型鋼制作→安裝固定→縫隙灌注→防腐處理承重墻體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φ6@200雙向鋼筋網,M15水泥砂漿墻面鑿毛→鋼筋綁扎→支模→澆筑→養(yǎng)護樓屋蓋碳纖維布加固300g/m2碳纖維布,抗拉強度≥3000MPa基層處理→涂刷底膠→粘貼碳纖維布→表面防護2.2.2山地建筑特殊處理坡地建筑:采用階梯式基礎隔震,相鄰單元設置1.2m寬減震縫,縫內填充柔性材料吊腳樓結構:對木構件采用FRP復合材料加固,節(jié)點處增設減震榫卯裝置高切坡建筑:邊坡采用"錨桿格構+減震擋墻"復合體系,錨桿長度10-25m,間距2.5×2.5m2.3地質災害減震防治2.3.1邊坡減震工程主動防護:采用SNS柔性防護網(鋼絲繩網+格柵),網孔尺寸20×20cm,錨桿抗拔力≥150kN排水系統(tǒng):設置截水溝(斷面50×60cm)+仰斜排水孔(φ100mm,間距2m,傾角15°)減震緩沖層:坡腳堆積區(qū)設置2m厚砂卵石緩沖層,表面覆蓋土工格柵(抗拉強度≥80kN/m)2.3.2危巖處理技術靜態(tài)爆破:采用膨脹劑(膨脹壓力≥30MPa)分階破碎,單次爆破方量≤50m3錨桿加固:對穩(wěn)定性系數(shù)0.8-1.0的危巖,采用全長粘結型錨桿(φ32mm螺紋鋼,長度8-15m)柔性防護:對小型危巖體采用GPS2型主動防護網,網片抗拉強度≥30kN/m三、施工組織3.1項目管理架構建立三級管理體系:決策層:項目經理部(含技術、安全、質量副經理)管理層:5個專業(yè)項目部(新建工程、加固工程、地質災害、物資、監(jiān)測)作業(yè)層:20個施工班組(每個班組配備1名持證安全員、2名質量檢查員)3.2資源配置計劃3.2.1勞動力配置工種高峰期人數(shù)技能要求配置說明結構工程師15注冊結構工程師,5年以上減震工程經驗負責技術交底與現(xiàn)場指導加固施工工300持特種作業(yè)操作證分區(qū)分段流水施工測量工25熟練使用全站儀、水準儀每2個班組配置1名起重工40持Q2起重機操作證負責大型減震構件安裝3.2.2主要設備配置施工機械:汽車吊(25-200t)12臺、液壓鉗(出力≥300kN)8臺、灌漿機(壓力≥0.8MPa)15臺檢測設備:超聲波探傷儀5臺、回彈儀10臺、鋼筋掃描儀8臺監(jiān)測設備:測斜儀20臺、裂縫監(jiān)測儀30臺、加速度傳感器50個3.3施工分區(qū)管理將全市劃分為6個施工大區(qū),實施"分區(qū)負責、平行作業(yè)":主城核心區(qū):重點實施新建工程隔震系統(tǒng)安裝渝西片區(qū):側重工業(yè)建筑消能減震改造渝東北片區(qū):以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為主渝東南片區(qū):重點處理山地建筑加固兩江新區(qū):新技術示范應用區(qū)(智能減震系統(tǒng))高新區(qū):精密儀器廠房減震專項工程四、施工進度計劃4.1總體進度安排本工程總工期24個月,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1-6月):前期準備與試點工程完成施工圖深化設計、材料招標采購啟動2個試點片區(qū)(渝中區(qū)、萬州區(qū))施工第二階段(7-18月):全面施工階段新建工程:完成80%主體結構減震施工加固工程:完成60%既有建筑改造地質災害:完成70%邊坡治理第三階段(19-24月):收尾與驗收系統(tǒng)調試、監(jiān)測數(shù)據采集分析分批次竣工驗收4.2關鍵節(jié)點控制節(jié)點名稱計劃時間控制措施責任人隔震支座進場驗收第3個月第三方檢測(剛度、阻尼系數(shù))材料工程師試點工程完工第6個月組織專家評估會技術負責人高風險區(qū)加固完成第15個月雨季前完成邊坡治理施工經理系統(tǒng)聯(lián)合調試第22個月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監(jiān)測工程師4.3進度保障措施資源保障:建立材料儲備庫(減震支座儲備量≥3個月需求),與3家供應商簽訂應急供貨協(xié)議技術保障:成立專項攻關小組,解決山地施工、既有建筑加固等技術難題制度保障:實行周進度考核與月獎懲制度,關鍵線路延誤超3天啟動預警機制應急保障:針對雨季(5-9月)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儲備防雨、排水設備五、質量安全與環(huán)保保障5.1質量管理體系5.1.1質量控制標準材料標準:隔震支座符合GB20688.3-2006,碳纖維布符合GB/T22579-2017施工標準:執(zhí)行GB50550-2010《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驗收標準:分部分項工程合格率100%,優(yōu)良率≥90%5.1.2過程控制措施材料進場檢驗:每批次隔震支座進行3%抽樣檢測,碳纖維布進行拉伸強度試驗工序檢驗:實行"三檢制"(自檢、互檢、交接檢),隱蔽工程留存影像資料第三方檢測:委托具有CMA資質的檢測機構,對關鍵節(jié)點進行100%檢測5.2安全生產管理5.2.1專項安全措施高處作業(yè):2m以上設置防護欄桿(高度≥1.2m),使用防墜器(靜載測試≥15kN)臨時用電: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配電箱安裝剩余電流保護器(動作電流≤30mA)危大工程:對高度≥8m的邊坡加固工程,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5.2.2應急管理預案體系:編制地震、滑坡、高處墜落等專項應急預案,每季度組織1次演練物資儲備:每個工區(qū)配置應急救援包(含擔架、急救箱、通訊設備)響應機制:設置24小時應急指揮中心,確保事故發(fā)生后15分鐘內響應5.3環(huán)境保護措施噪聲控制:晝間施工噪聲≤70dB,夜間(22:00-6:00)禁止強噪聲作業(yè),必要時設置聲屏障揚塵治理:施工現(xiàn)場裸土覆蓋率100%,出入口設置洗車平臺(含三級沉淀池)固廢處理:建筑垃圾分類存放,危險廢物(廢棄灌漿料、油漆桶)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水土保持:邊坡施工設置臨時排水溝,棄渣場采取"擋渣墻+截水溝+植被恢復"措施六、監(jiān)測與驗收6.1施工監(jiān)測方案6.1.1結構監(jiān)測監(jiān)測內容:隔震支座壓縮變形(精度±0.1mm)、構件應力(誤差≤5%)、節(jié)點位移(頻率1次/小時)監(jiān)測點布置:每個隔震層設置4個位移監(jiān)測點,關鍵構件設置應變計預警值:支座壓縮量超過設計值10%、構件應力達屈服強度80%時啟動預警6.1.2環(huán)境監(jiān)測振動監(jiān)測:周邊建筑振動速度≤65mm/s(GB10070-88標準)邊坡監(jiān)測:采用全站儀監(jiān)測坡頂位移,預警值±50mm/天6.2驗收標準與流程6.2.1分部分項驗收隱蔽工程驗收:隔震支座安裝、錨桿錨固等隱蔽工序需經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分項工程驗收:每個加固單元完工后,進行承載力檢測(抽檢比例20%)6.2.2竣工驗收資料審查:施工記錄、檢測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資料完整性核查現(xiàn)場檢測:對減震系統(tǒng)進行動力性能測試(掃頻范圍0.1-50Hz)系統(tǒng)聯(lián)調:模擬地震工況下(0.15g、0.3g、0.4g加速度),驗證減震效果七、應急預案7.1地震應急預案預警響應: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后,立即停止高空作業(yè),組織人員疏散至應急避難場所震后處置:1小時內完成現(xiàn)場人員清點,2小時內啟動應急通訊系統(tǒng),6小時內評估結構安全性7.2次生災害應急滑坡處置:發(fā)現(xiàn)坡體位移超預警值時,立即啟動邊坡頂部截水溝,組織坡腳人員撤離危巖墜落:設置警戒區(qū)(半徑≥危巖高度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