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2∕T 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302∕T 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302∕T 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302∕T 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302∕T 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56

DB130

唐山市地方標2準

DB1302/T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

2011-06-15發(fā)布2011-07-15

唐山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1302/T299—2011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唐山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唐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本標準起草人:黃金臣、蘇文清、周建軍、孫步太、張建民、張濤、蒙君麗、王英光、楊坤。

I

DB1302/T299—2011

毛蝦錨張網制作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毛蝦錨張網主要組成部分的術語和定義、網具構成及各組成部分材料和網具裝配等。

本標準適用于毛蝦錨張網的制作。

毛蝦錨張網的分類名稱為雙錨有翼多囊張網,代號:07·ydu·Zh(依據GB/T5147—2003)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5147—2003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GB/T6963—2006漁具與漁具材料量、單位及符號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網身

與網口連接,使?jié)O獲物通過網口進入網囊的部分。

3.2網囊

與網身連接集攏捕獲漁獲物的部分。

3.3網襠

網口上兩網腿之間的矩形網布。

3.4網翼

網口上靠近兩側的網腿與網口撐桿之間的矩形網布,大小、形狀與網襠相同。

3.5下緣網

由聚乙烯網線編織與網口下緣相連的矩形網片,長度與網口相同。

4網具構成

4.1網口

矩形,高度3.6m,長度24.2m,由4個網身和網囊、3個網襠、2個網翼構成,見圖1。材料由PE64Tex(Ф

0.3mm)膠絲機織而成的8目無結節(jié)網布,橫向單絲,縱向雙絲。

1浮子綱2叉綱3錨4錨綱5網襠6沉子綱

7下緣網8網口撐桿9網身10網囊11網翼

12下緣網上緣綱和網口下緣綱13側緣綱

圖1毛蝦錨張網各部結構圖

1

DB1302/T299—2011

4.2網身

錐形,由多塊不同形狀的網布手工縫合而成,上下對稱。各塊網布大小、形狀見圖2。

1網囊2網身3網襠(或網翼)

圖2網腿、網襠背網平面展開圖(單位米)

4.3網囊

圓柱形,長2.5m,周長1.0m,網布雙層使用,見圖2。

4.4網襠

矩形網片,寬1m、高3.6m,裝配在兩個網腿之間。

4.5網翼

大小、形狀同4.4,裝配在靠近網口撐桿的網身側邊上。

4.6下緣網

網長2016目,網高18目的矩形網片,縱目單死結分三種網目尺寸編織,采用:

2×3ET=0.5

PE36Tex4×3網目長度2a=24mm→40mm

5×3ET=0.3

4.7綱索

2

DB1302/T299—2011

4.7.1網口上、下緣綱

長度24.2m,PE58.5TexФ8mm兩根,S、Z捻各一根。

4.7.2下緣網上、下緣綱

長度24.2m,PE58.5TexФ8mm兩根,S、Z捻各一根。

4.7.3浮、沉子綱

長度24.2m(與網口撐桿連結需加長1.5m),浮子綱PE58.5TexФ12mm一根,捻向與網口上緣綱相

反;沉子綱PE58.5TexФ12mm一根,捻向與下緣網下緣綱相反。

4.7.4側緣綱

長度4.0m,PE58.5TexФ6mm兩根。

4.7.5叉綱

長度6.0m,PE58.5TexФ12mm,S、Z捻各兩根。

4.7.6錨綱

長度5m~8m,PE58.5TexФ20mm兩根,每根長5m~8m。

4.8附屬器具

4.8.1浮、沉子

浮子:用高密度泡沫制作而成的圓球形浮子,直徑100mm,通過球心有一直徑20mm的圓孔,便于

浮子綱穿過,浮子間距1.0m。

沉子:用金屬鉛制作而成,100g/個,每個網腿口中部沉子綱上裝配8個沉子,間距0.1m,其他位置

沉子間距1.0m。

4.8.2錨

鐵制,重量50kg/個。

4.8.3網口撐桿

兩根長4.0m、直徑60mm~80mm的木棍,上下兩端在網口的兩側分別與浮、沉子綱固定。

注:漁具材料量、單位、符號符合GB/T6963—2006的規(guī)定。

5網具裝配

5.1網衣制作

5.1.1網口、網身和網囊

先將材料同4.1的網布按圖2所示的形狀和尺寸剪裁好,然后各對應邊相互縫合而成網身背網,用同

樣的方法縫合出網身腹網,網身背網與網身腹網沿側邊線(不包括AB及對應的邊線)縫合形成網身。

按4.3的要求裁剪好網囊,依圖1所示與網身縫合,每隔100mm~150mm打一雙套結。

按4.4和4.5的要求裁出網襠或網翼,然后將3個網襠和2個網翼按圖1所示分別與4個網腿縫合連接成

網口。注意:AB與A1B1對應縫合,其它對應邊線亦如此。

5.1.2下緣網

按4.2.4的要求編織好下緣網。

5.2綱索扎結

5.2.1網口上、下緣綱

網口上、下緣綱分別與網口上、下緣用PE36Tex2×3網線包裹繞縫,每隔200mm~250mm打一雙套

結。

5.2.2下緣網上、下緣綱

將下緣網上、下緣綱分別穿入下緣網上、下緣網目后,下緣網上緣綱與網口下緣綱用PE36Tex2×3

網線并攏繞縫,每隔200mm~250mm打一雙套結。

5.2.3浮、沉子綱

3

DB1302/T299—2011

浮子綱與網口上緣綱用PE36Tex2×3網線繞縫扎結,每隔200mm~250mm打一雙套結;沉子綱與下

緣網下緣綱繞縫扎結,每隔200mm~250mm打一雙套結,同時按4.8.1的要求裝配浮、沉子。

5.2.4側緣綱

兩側緣綱分別逐目穿過下緣網兩側邊網目后,與網口兩側網翼側邊緣用PE36Tex2×3網線包裹繞

縫,每隔200mm~250mm打一雙套結,側緣綱兩端分別與浮、沉子綱連結。

5.2.5網口撐桿

網口撐桿上下兩端分別與浮、沉子綱連接系牢,同時與叉綱連接系牢(見圖1),網口撐桿下端掛

1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