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試題真題分類匯編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含解析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1.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夢微之(唐)白居易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唐)元稹①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注】①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貶?!皦簟笔窃娭屑耐星樗嫉妮d體,“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上面兩首詩都寫了夢,卻各有異同,請從寫法和情感兩方面簡要分析。【答案】白居易和元稹兩個人都寫了夢,用入夢表達思念之苦,為自身遭遇的郁悶,同病相憐的悲苦。白詩中有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元詩中有對朋友關心自己的感激之情。從寫法上看,白詩用故人入夢書寫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元詩一反其意,以不曾入夢寫凄苦心境。白詩用入夢寫苦思,是事所常有,寫人之常情;元詩用不能入夢,寫不能成夢的凄苦,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你,是事所罕有,寫人之至情?!窘馕觥俊痉治觥靠疾閮稍姼琛皦簟钡暮x。要求從寫法和情感兩方面簡要分析?!皦簟笔且煌樯畹木窬辰?。白居易和元稹兩個人都寫了夢,但寫法截然不同。白詩是這樣四句:“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卑自姴恢闭f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這表現(xiàn)了對元稹處境的無限關心。詩從對面著墨,構(gòu)思精巧,感情真摯。白詩用記夢以抒念舊之情,元詩一反其意,以不曾入夢寫凄苦心境。白詩用入夢寫苦思,是事所常有,寫人之常情;元詩用不能入夢寫心境,是事所罕有,寫人之至情。做夢包含了希望與絕望之間極深沉、極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進一層,把不能入夢的原因作了近乎離奇的解釋:我本來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和你夢里相逢,過去也曾多次夢見過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顛倒,所以“惟夢閑人不夢君”。這就把凄苦的心境寫得入骨三分,內(nèi)容也更為深廣。再說,元稹這首詩是次韻和詩,在韻腳受限制的情況下,別出機杼,更是難得。根據(jù)以上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為:白居易和元稹兩個人都寫了夢,用入夢表達思念之苦,為自身遭遇的郁悶,同病相憐的悲苦。白詩中有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元詩中有對朋友關心自己的感激之情。從寫法上看,白詩用故人入夢書寫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元詩一反其意,以不曾入夢寫凄苦心境。白詩用入夢寫苦思,是事所常有,寫人之常情;元詩用不能入夢,寫不能成夢的凄苦,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你,是事所罕有,寫人之至情。【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2.閱讀詩歌,完成題目。沁園春·雪(節(jié)選)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惜”字統(tǒng)領下文,請說說“惜”包含哪些意味。(2)體會“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中“略”和“稍”的準確性?!敬鸢浮浚?)“惜”中含褒,肯定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批評他們不擅文治,文學才華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后來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詞,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別修飾“輸”和“遜”,表示程度較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礎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強的分寸感?!窘馕觥俊痉治觥浚?)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于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diào),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蘊含后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跋А弊执朐~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2)“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詞,這兩個詞語,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把詩人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作者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表現(xiàn)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他們長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評價,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也欠缺。前面的這些是為最后一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做鋪墊,抒發(fā)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故答案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批評他們不擅文治,文學才華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后來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⑵“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詞,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別修飾“輸”和“遜”,表示程度較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礎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強的分寸感?!军c評】⑴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詞語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整體理解詩歌,讀懂詩歌,注意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⑵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詞語的煉字理解,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對詩歌的內(nèi)容的理解,要在內(nèi)容和情感上進行分析理解。3.閱讀下詞,完成后面小題。沁園春·雪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沁園春”是這首詞的________,“風騷”原指《詩經(jīng)》中的《________》和《楚辭》中的《________》。(2)上下闋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何好處?(3)下闋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詞牌名;國風;離騷(2)上闋以描寫為主,下闋以議論、抒情為主。這樣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3)一個“惜”字,定下了對歷史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diào)。既褒揚肯定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偉略和他們對歷史的影響,又批判否定了他們長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飽含惋惜之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①《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于1936年2月所作?!扒邎@春”為詞牌名,“雪”為詞名。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xiàn)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fā),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②“風騷”是《詩經(jīng)·國風》和《楚辭·離騷》的并稱,它們同被視為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源流,對后世中國文學影響深遠。風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騷指屈原所作的《離騷》,后代用來泛稱文學。(2)《沁園春·雪》用了描寫、抒情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上半闕,融情于景,通過描寫壯美的北方雪景,抒發(fā)熱愛、贊頌祖國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闕,融情于議,通過對古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評價和議論,抒發(fā)革命者的豪情。(3)“惜”字領起“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梢詮娜齻€方面來分析“惜”字的含義:①“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英雄。他們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過巨大的影響??隙怂麄?,也就是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②“惜”字委婉地批評了他們的不足。批評他們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欠缺。③“惜”字包含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體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英雄必將勝過前人的堅定信念。故答為:⑴詞牌名;國風;離騷;⑵上闋以描寫為主,下闋以議論、抒情為主。這樣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⑶一個“惜”字,定下了對歷史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diào)。既褒揚肯定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偉略和他們對歷史的影響,又批判否定了他們長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飽含惋惜之情。【點評】⑴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jīng)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⑵本題考查對詞中表達方式的把握。上闋描寫,由過渡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引出下闋議論,抒情。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⑶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解答時需要結(jié)合重點詞的意思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4.閱讀詩歌,回答問題。無題(唐)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塞。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1)下面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無題詩一般意旨隱晦,作者別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標明作品的題目。這首《無題》一般認為是傷感離別的愛情詩。B.
頷聯(lián)詩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蠶、蠟炬這兩個典型意象所蘊含的執(zhí)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愛情觀又表明對無私奉獻精神的推崇。C.
頸聯(lián)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暗钤启W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案摹弊?,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皯X月光寒”忖度對方的感受,一往情深。D.
尾聯(lián)中將對方住處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2)清人馮班云曾經(jīng)稱贊這首《無題》“秒在首聯(lián)”,你能結(jié)合景物分析首聯(lián)中“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的妙處么?【答案】(1)B(2)“無力的東風”、“凋殘的百花”兩個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時令:暮春時節(jié),又渲染了離別時凄楚的氣氛。另外,這句詩將別離的傷感與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寫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解析】【分析】(1)B“頷聯(lián)詩人用象征的手法”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運用了生動的比喻(雙關),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2)首先要讀懂詩句大意。“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jié)?!皷|風無力百花殘”作用有三:點明離別的季節(jié);渲染離別的氣氛;以百花凋零的殘春之景烘托離情別緒,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從抒情方式上看,屬于情景交融。既寫自然環(huán)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故答案為:⑴B;⑵“無力的東風”、“凋殘的百花”兩個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時令:暮春時節(jié),又渲染了離別時凄楚的氣氛。另外,這句詩將別離的傷感與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寫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詩歌總體把握能力。解答此題,①是要熟讀并了解整首詩歌內(nèi)容,②是要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表達的意思,③是要能夠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特點,⑤是要識記有關的文學常識等。答題時需在對這首詞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根據(jù)選項逐一比對。⑵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詩歌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等特點。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品讀詩歌的語言意蘊,體味詩歌的語言風格和語言魅力。古詩詞語言鑒賞部分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主要涉及遣詞造句、語體色彩、語言風格等方面?;卮鹪擃},要放在語句中,結(jié)合全詩的內(nèi)容評析,說出運用效果。5.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小題。西溪獨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間。真性憐高鶴,無名羨野山。經(jīng)寒叢竹秀,入靜片云閑。泛泛誰為侶,唯應②共月還?!咀ⅰ竣偎兀翰患友b飾的船。②唯應:只有。(1)作者通過寫高鶴、野山、秀竹、閑云等景物。營造了________的氛圍。(2)本詩尾聯(lián)與王維《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情感表達上相似,請加以賞析?!敬鸢浮浚?)清幽恬靜(2)尾聯(lián)寫詩人西溪泛舟而歸,只有月亮陪伴;王維《竹里館》寫詩人獨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兩處都通過寫月亮作伴,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安閑自得的情懷?!窘馕觥俊痉治觥浚?)“高鶴”“閑云”是閑適、恬靜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凈,幽靜的意象,對這幾個意象綜合分析,可知作者用這幾個意象營造了閑適、恬靜的意境。(2)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的感情,詩人非常喜歡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他獨自一人一邊在西溪泛舟,一邊欣賞周圍的景色,水邊的悠閑的白鶴、兩邊秀麗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林、天上閑適的白云,這一切都讓深深地吸引了詩人,他完全沉浸在這優(yōu)美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覺月亮都出來了,詩人還舍不得離開,因此這首詩的尾聯(lián)寫詩人西溪泛舟而歸,只有月亮陪伴,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安閑自得的情懷。而王維《竹里館》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因此這兩首詩表達的感情非常相似。故答案為:⑴清幽恬靜;⑵尾聯(lián)寫詩人西溪泛舟而歸,只有月亮陪伴;王維《竹里館》寫詩人獨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兩處都通過寫月亮作伴,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安閑自得的情懷?!军c評】⑴本題考查把握詩歌意境的能力。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它包括景、境、情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⑵本題考查對詩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聯(lián)系詩中的景、物、意象來體會。6.閱讀詩歌,完成小題。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這首詞的作者是________。(2)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展現(xiàn)的畫面。(3)簡要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敬鸢浮浚?)秋瑾(2)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凈。(3)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悶、知音難覓的悲傷、對自己前途的擔憂。示例二: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詞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悶、知音難覓的悲傷、對自己前途的擔憂?!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對這首詞文學常識的積累可知作者是秋瑾。(2)“籬”,籬笆;“黃花”,菊花,“黃花開遍”就是到處都是盛開的菊花;“秋容”,秋天的容顏;“如拭”,像被擦拭過一樣,非常的明凈。明確描寫的景物后,就在頭腦當中想象出一幅美麗的畫面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凈。意對即可。(3)
結(jié)合這句話的內(nèi)容及秋瑾的經(jīng)歷分析,“青衫濕:失意傷心。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意,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jié)的述懷之作,值八國聯(lián)軍入侵后不久,她決心獻身救國事業(yè),而其丈夫無心國事。中秋節(jié),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雖由吳芝瑛出面調(diào)解,但秋瑾下決心投身革命。東渡日本留學。詩人抒發(fā)了走向革命前夕的苦悶、知音難覓的悲傷、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故答案為:⑴秋瑾;⑵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凈。⑶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悶、知音難覓的悲傷、對自己前途的擔憂。示例二: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詞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悶、知音難覓的悲傷、對自己前途的擔憂?!军c評】⑴此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識記??疾闀r一般會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識。解答這類題目,要求學生熟記學過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紹。⑵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詩歌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⑶本題考查對詩歌中作者情感和重點語句的分析能力。熟讀原詩,結(jié)合寫作背景,把握詩歌主要內(nèi)容,揣摩作者情感。7.閱讀詩歌,完成小題。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劉基風驅(qū)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①地聲。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注】①殷:震動。(1)試對本詩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簡要分析。(提示:請先分別概述前兩句和后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分析這樣寫的作用。)(2)詩人喜歡通過自然景觀抒發(fā)人生的哲理,使天籟中賦有理趣。本詩蘊含著怎樣的理趣,請作簡要分析。【答案】(1)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兩句極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氣勢:風急雨驟,黑云壓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后兩句描述雨過天晴的恬靜平和景象:雷雨過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聲一片。前兩句的景與后兩句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回味。(2)理趣:大風大雨雖然猛烈,但維持的時間決不會長久;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當勇敢頑強,難關終將過去?!窘馕觥俊痉治觥浚?)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前兩句極力描述了大雨的氣勢。詩人描寫的景物有:大風、急雨、烏云、雷聲,讓我們看到一幅黑云壓城,風急雨驟,電閃雷鳴,大雨傾盆的畫面?!凹薄薄ⅰ膀?qū)”、“灑”三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夏雨的驟猛。后兩句描述雨過天晴的景象,描寫的景物有:青草、蛙鳴,讓我們看到一幅雷雨過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漲,蛙聲一片的畫面。把這前后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的景與后兩句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回味。(2)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進行分析,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開門見山,展現(xiàn)了大雨奇觀。詩人站在城樓上,眼見疾風驅(qū)使著大雨,頓時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陣雨來得快,去得疾。不一會兒雨過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鳴。詩人通過自然界的風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告訴讀者大風大雨雖然猛烈,但時間不會長久,當人遇到困難時,要堅持、要勇敢頑強,與之斗爭,難關是會度過的。故答案為:⑴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陣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兩句極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氣勢:風急雨驟,黑云壓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后兩句描述雨過天晴的恬靜平和景象:雷雨過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聲一片。前兩句的景與后兩句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回味。⑵理趣:大風大雨雖然猛烈,但維持的時間決不會長久;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當勇敢頑強,難關終將過去?!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環(huán)境描寫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huán)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jié)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心情;顯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質(zhì);奠定感情基調(diào);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的某一故事情節(jié)埋下伏筆等。⑵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蘊含哲理的能力。要想準確地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哲理主旨,要在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論事。8.閱讀《黎明的通知》中的選段,回答問題。①為了我的祈愿詩人啊,你起來吧②而且請你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③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已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④我從東方來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⑤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請帶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⑧請他們來歡迎我——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話回答。①“黎明”的任務是:________。②詩人的任務是:________。(2)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來理解③④兩節(jié)的意境,填空?!奥端薄白詈笠活w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來的________,“東方”“海上”則具體說明了“黎明”到來的________,“洶涌著波濤”則說明了“黎明”歷經(jīng)________而來的情狀。(3)簡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的含義?!敬鸢浮浚?)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2)時間;方位地點;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3)詩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動派對敵占區(qū)人民的蒙蔽和謊騙,掃除縈繞在那些人們心頭的迷霧、悲觀論,讓所有正遭受著苦難的人民立即行動起來,準備迎接這“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黎明?!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讀懂詩句大意,概括出詩歌的中心,再根據(jù)題干的要求找到答案區(qū)域,提取相關語句作答即可。如“黎明”的任務可直接提取“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作為答案。而詩人的任務可直接提取“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作為答案。(2)前兩個空比較簡單,分別是“我”到來的時間和地點。如“黎明”到來的時間,從“露水”“最后一顆星”可分析出來?!袄杳鳌钡絹淼牡攸c可分析“東方”“海上”兩個詞語。第三個空需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人經(jīng)過千難萬險,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才從重慶來到了延安。所以可答: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3)“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詩句表明“黎明”將降臨到人類居住的地方,把光明和希望帶給渴望著它的人們。再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通知那些飽受日寇鐵蹄踐蹋的淪陷區(qū)的、翹首盼望結(jié)束戰(zhàn)爭的善良的中國人,抗戰(zhàn)勝利已經(jīng)是指日可待。這是詩人心靈對民族苦難現(xiàn)實的寬慰,對抗戰(zhàn)必勝這一信念的真情流露。故答案為:⑴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⑵時間;方位地點;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⑶詩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動派對敵占區(qū)人民的蒙蔽和謊騙,掃除縈繞在那些人們心頭的迷霧、悲觀論,讓所有正遭受著苦難的人民立即行動起來,準備迎接這“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黎明。【點評】⑴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詩歌,注意對詩句的理解。⑵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內(nèi)容的理解,要求仔細文段,注意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⑶本題考查考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結(jié)合語句,結(jié)合背景來確定闡述的內(nèi)容。9.閱讀下列詩歌選段,完成各題。①為了我的祈愿詩人啊,你起來吧②而且請你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③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已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④我從東方來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⑤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請帶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酌痛的人類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⑧請他們來歡迎我——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1)以上選段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2)選段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________”,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________”。(3)“祈愿”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先驅(qū)”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4)請用選段中的原話回答:“詩人”的任務是________;“我”的任務是________。(5)請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來理解③④兩節(jié)詩的意境,填空:“露水”“最后一顆星”形象地表明了“我”到來的________,“東方”“海上”則具體說明了“我”到來的________,“洶涌著波濤”則說明了“我”歷經(jīng)________而來的情狀?!敬鸢浮浚?)黎明的通知;艾青(2)酌痛;灼痛(3)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導的人(4)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5)時間;方位地點;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解析】【分析】材料選自艾青現(xiàn)代詩《黎明的通知》開頭部分。(1)小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名著閱讀就是《艾青詩選》,讀過的同學應該比較熟悉。(2)考查漢字書寫能力?!白猛础睉臑椤白仆础?。(3)結(jié)合詩句的語境義基本能夠推斷出來?!捌碓浮卑褍蓚€字分開解釋即可。“先驅(qū)”在選文的最后一句:“請他們來歡迎我——白日的先驅(qū),光明的使者”,根據(jù)詩歌語境能夠推斷出:走在前面給他們引路的人。(4)答案在詩歌選段中都能找到?!霸娙恕钡娜蝿赵诘冖佗诠?jié);“詩人啊,你起來吧/而且請你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我”的任務在第⑤節(jié):“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5)前兩個空比較簡單,分別是“我”到來的時間和地點。第三個空需要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人經(jīng)過千難萬險,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才從重慶來到了延安。故答案為:⑴黎明的通知;艾青⑵酌痛;灼痛⑶祈求祝愿;走在前面引導的人⑷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⑸時間;方位地點;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點評】⑴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課內(nèi)篇目的出處、作家作品等有關的內(nèi)容。解答此題關鍵以課本的注釋為主,注意平時的積累。⑵本題考查的是錯別字的辨析,解答此題要注意仔細體會形近字之間用法的差別,尤其是形聲字的形旁,要求學生在平時多留心,以達到正確的書寫。⑶本題考查考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注意平時的積累,注意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進行判斷。⑷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求考生整體感知文章,結(jié)合題意在文章找到對應的答案。⑸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結(jié)合提示進行分析理解。10.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詩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請選擇一個回答。(2)“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敬鸢浮浚?)“酬”,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胺啤保欠炊?,反倒像。(2)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寫了沉舟側(cè)畔仍有千帆競發(fā)和病樹前頭依舊萬木皆春的情景表達了自己身處逆境仍能保持自信樂觀,豁達灑脫、積極向上的情感?!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讀懂標題和詩句大意是作答的關鍵?!俺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意思:劉禹錫與白居易在在揚州相逢,在酒席上,白居易曾為劉禹錫作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就回贈了該詩來答謝白居易?!俺辍保捍鹬x,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暗洁l(xiāng)翻似爛柯人”:久謫歸來,自己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翻”同“反”,表示轉(zhuǎn)折,相當于“反而”“卻”?!胺啤本褪恰胺炊瘛?。(2)“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之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他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俺林邸倍置鑼懶蜗笊鷦?,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故答案為:⑴“酬”,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翻似”,是反而像,反倒像。⑵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寫了沉舟側(cè)畔仍有千帆競發(fā)和病樹前頭依舊萬木皆春的情景表達了自己身處逆境仍能保持自信樂觀,豁達灑脫、積極向上的情感。【點評】⑴本題難度不大,考生要結(jié)合對句子的理解進行回答,注意作者的寫作背景、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等。⑵本題考查考生對詩句的賞析和詩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要結(jié)合詩人的寫作背景、人生經(jīng)歷等進行分析。二、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1.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諸將效①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澤?!裾邔④娏畛嫉确幢乘悽?,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薄咀ⅰ竣傩В贺暙I,呈獻,②倍:通“背”,背向,背著。③陳:通“陣”,布陣擺開陣勢,④拊循:撫慰,安撫,引申為受過訓練,聽從指揮。⑤士大夫:指一般將士(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
諸將效首虜,畢賀/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B.
顧諸君不察耳/元方入門不顧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D.
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今非昔比(2)請用三“/”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3)你認為韓信用兵有什么特點?背水之戰(zhàn)這一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3)特點:不拘泥古法,實事求是;通曉士卒心理、善于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啟示:①遇到艱難處境時,要敢于拼搏、不冒險;②處于逆填時。如果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難以擺脫困境?!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兩個“畢”都解釋為:全、都。B項,第一個“顧”:不過、但是;第二個“顧”:回頭看。C項,第一個“置”:置于;第二個“置”:放置。D項,第一個“今”:這次。第二個“今”:如今、現(xiàn)在。故選A。(2)這句話的大意是:況且我所率領的并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這即是所謂的‘驅(qū)趕著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zhàn)’,勢必非把他們置于死地,使他們?nèi)巳藶楦髯缘纳娑鴳?zhàn)不可!所以應該這樣停頓: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3)韓信帶領的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因此他根據(jù)實際情況,變通戰(zhàn)法;并且他把戰(zhàn)士置于死地,讓他們?yōu)楦髯缘纳娑鴳?zhàn),可以看出他通曉士兵心理。啟示在于,遇到逆境,要迎難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故答案為:⑴A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⑶特點:不拘泥古法,實事求是;通曉士卒心理、善于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啟示:①遇到艱難處境時,要敢于拼搏、不冒險;②處于逆填時。如果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難以擺脫困境?!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⑵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對句子意思的理解,考生要根據(jù)句意進行斷句。⑶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回答?!靖絽⒖甲g文】
將領們獻上敵人的首級和俘虜,都向韓信祝賀,并趁勢問韓信說:“兵法上提出:‘布軍列陣要右邊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次您卻反而讓我們背水布陣,還說什么‘待打敗趙軍后再會餐’,我們當時都頗不信服,但是竟然取勝了,這是什么戰(zhàn)術呀?”韓信說:“這戰(zhàn)術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過你們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所率領的并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將士,這即是所謂的‘驅(qū)趕著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戰(zhàn)’,勢必非把他們置于死地,使他們?nèi)巳藶楦髯缘纳娑鴳?zhàn)不可;倘若給他們留下活路,他們就會逃走了,那樣一來,難道還能夠用他們?nèi)_鋒陷陣嗎!”將領們于是都心悅誠服地說:“對??!您的謀略的確非我們所能比呀!”12.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炯住?/p>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選自《答(與)謝中書書》)【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1)下列劃線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
曉霧將歇(hé)
B.
沉鱗競躍(yào)
C.
參差(cī)披拂
D.
佁(tái)然不動(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五色交輝________②四時俱備________③青樹翠蔓________④俶爾遠逝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實是欲界之仙都。②潭中魚可百許頭。(4)【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請說說作者筆下的水有何共同特點。【答案】(1)C(2)交相輝映;四季;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忽然(3)①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里確實是人間的仙境)②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4)清澈、透明、純凈?!窘馕觥俊痉治觥竣臗項正確,錯誤改正為:A曉霧將歇xiē;B沉鱗競躍yuè;D佁yǐ然不動。⑵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交輝:動詞,交相輝映;②四時:名詞,四季;③翠蔓: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④俶爾:忽然。⑶①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句意是: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里確實是人間的仙境)。②可:大約。許:上下,左右。頭:條。句意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⑷【甲】:“清流見底”;【乙】:“水尤清冽、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出水的共同點:清澈、透明、純凈。故答案為:⑴C;⑵①交相輝映;②四季;③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④忽然。⑶①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里確實是人間的仙境)②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⑷清澈、透明、純凈?!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確書寫能力。答題時應注意,仔細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前后內(nèi)容和拼音確定詞語,仔細區(qū)別同音字、形聲字、形近字字形,正確規(guī)范地寫出詞語。⑵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注意,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⑶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⑷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題時應注意,解題時要認真審清題干,確定信息篩選的標準,按照規(guī)定的范圍、角度、逐句逐段,找準相關的信息部位概括作答?!靖絽⒖甲g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成為水中的小島,成為水中的不平巖石,成為水中的懸崖。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對下列各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
管夷吾/舉于/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必/先苦/其心志
D.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字,與例句中劃線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A.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B.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C.
休祲降于天D.
況才之過于余者乎?(3)下列對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
內(nèi)心苦惱,堅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為B.
內(nèi)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C.
內(nèi)心憂困,思慮阻塞,然后振作起來。D.
內(nèi)心苦惱,平衡思慮,然后表現(xiàn)出來。(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
文章的開頭運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種無可辯駁的氣勢,增強了說服力。B.
文章先列舉實例,再依據(jù)實例講道理,最后得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結(jié)論。C.
文章列舉六個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論述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D.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边@句話表達的觀點與本文的論點是一致的?!敬鸢浮浚?)A(2)C(3)B(4)C【解析】【分析】⑴B項有誤,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停頓為:曾益/其/所不能;C項有誤,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停頓為:必/先/苦其心志;D項有誤,句意: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停頓為:出/則無/敵國外患者。A項正確,故選:A。⑵“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的“于”意思是“在”。A動詞,到;C在;D比。故選:C⑶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袄в谛?,衡于慮,而后作”句意: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A項有誤,“苦惱”錯誤;“堅持思考”錯誤;C項有誤,“振作起來”錯誤;D項有誤,“苦惱”錯誤;“平衡”錯誤;“表現(xiàn)出來”錯誤。B項正確,故選:B⑷C項有誤,文章列舉了六個人生平的事例證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人才的觀點。故答案為:⑴A;⑵C;⑶B;⑷C【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斷句的辨析能力。答題時應注意,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結(jié)合各個選項斷句的情況,判斷正誤即可。⑵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答題時應注意,把握一詞多義,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明確題目中這個詞所有的解釋或用法,探究每一項中正確解釋或用法,最后與之比較,得出正確選項。⑶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答題時應注意,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⑷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和篩選信息。答題時應注意,把各個選項對照相應語段,找到關鍵語句,然后提取最關鍵的核心的扣題的語句,比照辨析正誤?!靖絽⒖甲g文】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別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1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曹劌論戰(zhàn)《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請寫出一個出自本文的成語:________。(2)下列選項中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又何間焉/間不容發(fā)
B.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
公將鼓之/鑼鼓喧天
D.
小信未孚/信手拈來(3)對“齊師伐我”一事,曹與“鄉(xiāng)人”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4)閱讀第二段,從曹劌簡短的話語中,你能感受到當時怎樣的戰(zhàn)斗形勢?(5)本文借曹劌之口,揭示了戰(zhàn)爭中的哪些制勝之道?【答案】(1)一鼓作氣(2)B(3)“鄉(xiāng)人”漠不關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而曹劌則是主動參與,關心國事。(4)兩軍對壘,緊張的戰(zhàn)斗形勢。(5)①“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戰(zhàn)機;③謹慎而又果斷的戰(zhàn)術思想?!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平時對成語的積累答題即可,如:一鼓作氣、轍亂旗靡等。(2)A參與;空隙。B倒下。C動詞,擊鼓;名詞,一種打擊樂器。D信用;隨手。(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在“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時,曹劌立即就要見魯莊公,要看魯莊公何以戰(zhàn)以及如何戰(zhàn),這說明曹劌是主動參與,關心國事;而對此時,他的鄉(xiāng)鄰卻說那是當大官的人謀劃的事,和我們老百姓沒有關系,由此可知,“鄉(xiāng)人”是漠不關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4)結(jié)合第二段話的人物對話分析,這一段人物對話非常的簡短,曹劌只是做出決定,根本就沒有給魯莊公解釋的時間,而魯莊公也知道沒有時間解釋。由此可知當時的戰(zhàn)斗形勢:兩軍對壘,戰(zhàn)斗非常的緊張。(5)從戰(zhàn)前的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可以看出,“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從戰(zhàn)斗之中可以看出,曹劌抓住了進攻和追擊的時機,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因此戰(zhàn)爭要善于抓住戰(zhàn)機;戰(zhàn)前仔細分析憑什么和強大的齊國戰(zhàn),這說明戰(zhàn)爭要謹慎,戰(zhàn)斗中果斷地決定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故答案為:⑴一鼓作氣;⑵B;⑶“鄉(xiāng)人”漠不關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而曹劌則是主動參與,關心國事。⑷兩軍對壘,緊張的戰(zhàn)斗形勢。⑸①“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戰(zhàn)機;③謹慎而又果斷的戰(zhàn)術思想?!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成語的積累能力。答這樣的題,要求平時結(jié)合課文要多積累運用成語,積累的多了,答這樣的題就非常簡單了。⑵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能力。正確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學習時一要熟讀強記,二要用心關注古文中詞語在用法上的變化,比如由本義引申為文中的意思,課文注釋中提到的文言字詞,考到的頻率相當高,不可不記,做題時一定要按照注釋中的字詞解釋答題。⑶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出句子蘊含的意思,然后再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⑷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感悟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結(jié)合事件背景分析人物對話的特點,從人物的對話中可以感悟到當時的戰(zhàn)斗形勢。⑸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給人啟示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不設統(tǒng)一答案。解答時,只要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按照題目要求,結(jié)合文意并聯(lián)系實際談得到的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15.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p>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乙】
沈宣詞嘗為麗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時,廄常列駿馬數(shù)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馬求售,潔白而毛鬣類朱,甚異之,酬以五十萬,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他日謁公遂問向時馬。公遂曰:“竟未嘗乘?!币蛞?,至則奮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終不可禁。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是;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詞。宣詞得之,復如是。會魏帥李公蔚市貢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閱馬,一閱遂售之。后入飛龍④,上最愛寵,為當時名馬。(選自《唐語林》)【注】①大梁:今河南開封。②奮眄:舉頭斜視,不馴服的樣子。③貢馬:向皇帝進貢的馬。④飛龍:指皇家。(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A.
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B.
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同“飼”,喂C.
策之不以其道
策:馬鞭
D.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曉(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3)“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jié)合語段【甲】第一段的內(nèi)容,說說其結(jié)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4)聯(lián)系《馬說》,結(jié)合語段【乙】,簡述王公遂不能讓所買之馬成為“名馬”的原因?!敬鸢浮浚?)C(2)①喂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②客人答應(把馬賣給沈宣詞),但(沈宣詞)還沒來得及給錢,馬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3)暗含了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4)韓愈的《馬說》告誡世人,要想發(fā)據(jù)良馬的潛能,首先要深諳馬的習性,懂得如何駕馭,但王公遂買馬后一直“未嘗乘”,在騎馬失敗后,還“怒挺之”,最后轉(zhuǎn)手賣了,可見他不懂策馬之道,更沒有能力發(fā)掘良馬的潛能,故不能使其成為名馬?!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BD正確;C.句意: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它。策:鞭打。故選:C。(2)①重點詞:食:飼養(yǎng);其:之千里馬;翻譯:喂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②重點詞:許:答應;及:及時;遽:就。翻譯:客人答應(把馬賣給沈宣詞),但(沈宣詞)還沒來得及給錢,馬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3)本題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結(jié)合整個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無馬邪”,可以知道,不是沒有千里馬,是沒有人認識千里馬,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聯(lián)系韓愈的《馬說》分析作答即可,選文中王公遂買馬后一直“未嘗乘”,在騎馬失敗后,還“怒捶之”,最后轉(zhuǎn)手賣了,可見他不懂策馬之道,更沒有能力發(fā)掘良馬的潛能,使其成為名馬。韓愈的《馬說》告誡世人,要發(fā)掘良馬的潛能,首先要深諳馬的習性,懂得如何駕馭。但王公遂沒做到這點。故答案為:⑴C;⑵①喂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②客人答應(把馬賣給沈宣詞),但(沈宣詞)還沒來得及給錢,馬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⑶暗含了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⑷韓愈的《馬說》告誡世人,要想發(fā)據(jù)良馬的潛能,首先要深諳馬的習性,懂得如何駕馭,但王公遂買馬后一直“未嘗乘”,在騎馬失敗后,還“怒挺之”,最后轉(zhuǎn)手賣了,可見他不懂策馬之道,更沒有能力發(fā)掘良馬的潛能,故不能使其成為名馬?!军c評】⑴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⑵翻譯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對應,字字落實”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⑶本題考查短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題時應注意,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大局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體感要求來概括重點作答;⑷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然后比較不同即可?!靖絽⒖甲g文】
【乙】沈宣詞曾經(jīng)擔任麗水令,自稱家住大梁時,馬廄里經(jīng)常有幾十匹駿馬,但自己還常常覺得不滿足。咸通六年,有位賓客有馬想賣掉,馬身潔白且馬鬃類似來紅色,(沈童詞認為這馬)非常奇異,出價五十萬,客人答應(把馬賣給沈宣詞),但(沈宣詞)還沒來得及給錢,馬就被將校王公遂買走了。某一天,沈宣詞拜見王公遂,詢問從前那匹馬。王公遂說:“我竟然不曾騎過?!庇谑菭砍鲴R,馬到了(他們面前),舉頭斜視,毫不馴服,幾乎不能跨上去(騎乘),王公遂生氣地推打馬,馬又倒在地上,揣測這匹馬終究不可以圈養(yǎng)。第二天,(王公遂)讓幾個兒子騎乘,也是這樣;幾個仆人騎乘,也是如此。于是(王公遂)要求按照沈宣詞先前給的價格賣給沈宣詞。沈宣詞得到了馬,又像先前那樣。恰逢魏帥李公蔚收購向皇帝進貢的馬,前前后后送來的都不合適。李公蔚來看這匹馬,看了一次就買了下來。后來(這匹馬)被養(yǎng)在皇家,皇帝特別寵愛它,(這匹馬)成了當時最有名的馬。1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椰子
椰子開之,有汁如乳,極甘香,自別是一種氣味。中又有一塊瓤,形如瓜蔞,上有細壟起,亦白色,但微虛。紋若婦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著殼一重白肉,剮取之,皆可與瓤、糖煎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謂之酒者,好事者當日強名之。取其殼為酒器,如酒中有毒,則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則全失用椰子之意。(1)“但微虛”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2)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評析“紋若婦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這句話的表達效果。(3)“今人皆漆其里,則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認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1)只,只是(2)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瓤上帶有褶皺的情狀。(3)以椰殼為酒器,測試酒是否有毒?!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jù)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這里的“但”和“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樣,只,只是。(2)這句話把椰子的紋理比作是婦人的裙褶,運用比喻的修辭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瓤上帶有褶皺的情狀。(3)從“取其殼為酒器,如酒中有毒”可知作者認為“用椰子之意”是:以椰殼為酒器,測試酒是否有毒。故答案為:⑴只,只是⑵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瓤上帶有褶皺的情狀。⑶以椰殼為酒器,測試酒是否有毒?!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對課文注釋的識記及積累,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行解釋。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字詞。⑵此題考查賞析語言的能力。要我們賞析的詞語,要么是運用修辭、要么是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賞析的答題模式一般為:該句運用了……(修辭、詞語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突出了……品質(zhì),表達了作者……情感。答題時要結(jié)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⑶本題考查理解句子內(nèi)容的能力。答題時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從文中篩選出合適的句子并進行整合即可。【附參考譯文】
椰子打開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極其香甜,自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氣味。中間又有一塊瓤肉,形狀像瓜蔞,上面有細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紋路像婦人裙子上的褶皺,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著在殼上還有一層白色的果肉,剮取下來,都可以與瓤、糖煎煮成為果汁,顏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稱之為酒,是好事的人當日牽強地為它命名的。用它的殼作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會沸騰起來?,F(xiàn)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17.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滄浪亭記(節(jié)選)蘇舜欽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①廣水,不類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碕④,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⑤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g):靠近。③杠(gāng):獨木橋。④碕(qí):彎曲的堤岸。⑤榜(bàng):搖槳,劃船。(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B.
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C.
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D.
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2)修建滄浪亭之前,作者經(jīng)歷了一系列過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B.
C.
D.
(3)下列各組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
其地益闊
自以為大有所益(司馬光《孫權(quán)勸學》)B.
旁無民居
居無何(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C.
水之陽又竹
夕陽西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D.
草樹郁然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陽樓記》)(4)寫景散文繼范仲淹后呈現(xiàn)偏于議論的風氣,請你分析畫線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答案】(1)C(2)B(3)D(4)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過頭來想想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熱愛自然,意欲歸隱的感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這句話的意思是: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據(jù)此可知這句話的斷句方法是: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故選C。(2)ACD符合文意,B縱廣合五六十“尋”中的尋不是“里”,古代八尺為一尋,相當于兩米多,而一里是500米。(3)A更加/好處;B居住/停留;C水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作陽/太陽;D形容草木生長茂盛。故選D(4)結(jié)合語句內(nèi)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句話的意思是: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過頭來想想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據(jù)此可知這句話表達的感情是: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熱愛自然,意欲歸隱的感情。故答案為:⑴C;⑵B;⑶D;⑷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過頭來想想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熱愛自然,意欲歸隱的感情?!军c評】⑴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誦讀語句,通過誦讀,力求對語句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⑵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做這樣的題,首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把題目中各個選項與原文有關內(nèi)容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其說法是否與原文相符,最后選出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⑶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解釋要放在具體的語句中識記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積累的基礎上積累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斷法,語境推斷法,結(jié)構(gòu)推斷法等。另外還要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⑷此題考查對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理解?!靖絽⒖甲g文】
一天拜訪學宮,向東看到草樹郁郁蔥蔥,高高的土山寬闊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著水邊在雜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徑,向東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五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huán)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睆母吒叩偷偷牡貏萆线€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遺跡。我喜愛這地方,來回地走,最后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
我常常劃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虬丫瀑x詩,或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里,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過頭來想想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18.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1)【品癡行】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賞癡景】請根據(jù)情境,完成對話。楚言:……霧凇沆碭,天、云、山、水,上下一白。陳晴:你有一句話背錯了,應該是“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請重背。楚言:我覺得意思和原文一樣啊,而且更簡潔呢!陳晴:但兩句話描繪景物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加了三個“與”之后,________,所以“與”不能漏掉。(3)【悟癡心】閱讀下面鏈接材料,走進張岱的內(nèi)心世界,完成閱讀任務?!炬溄硬牧弦弧?/p>
西湖七月半①,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③,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④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淮蟠〈积R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節(jié)選張岱《西湖七月半》)【鏈接材料二】
故余嘗謂:“善讀書,無過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無過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歲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t⑤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雨色涳蒙,何遜晴光滟瀲。深情領略,是在解人?!保ü?jié)選張岱《西湖夢尋》)【注】①七月半:即農(nóng)歷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jié)”。杭城風俗。游湖賞月。②巳:巳時,約為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酉:酉時,約為下午五點到七點。③燎:火把。④二鼓:二更,約為夜里十一點。⑤巘:山峰。①參考示例,給材料二中劃線的“瀲滟”做批注。示例: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綽”和“約”都是絞絲旁,和絲絨有關。這里意思是“柔美的樣子”,寫出了早晨花朵的嬌嫩柔美,更襯托月色皎潔的夜晚的空明澄澈。②農(nóng)歷七月半,杭人游湖,“逐隊爭出”,為何作者卻道“一無可看”?③結(jié)合兩則材料,試著解讀張岱雪夜“癡”行背后的“癡”心?!敬鸢浮浚?)這天晚上更定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生動地寫出了天、云、山、水之間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更突出了水天相連、渾然一體的整體感,體現(xiàn)了蒼??諘绲囊饩常?)①“瀲”和“滟”是三點水旁,和水有關。這里意思是“水波蕩漾的樣子”,寫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態(tài),更襯托出煙雨朦朧的空靈之美。②這天晚上,人們名為賞月,實為好虛名,湊熱鬧,只能人看人,根本無暇領略自然之美。張岱說“一無可看”暗含了對這些附庸風雅之人的諷刺。③引用董遇“三余”之說,指出受世人冷落的冬日、月夜、雨雪之時,西湖才具別有風味的美,而普通人是無法領略其中真意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孤傲的個性和高雅脫俗的審美情趣。寫冰雪世界的潔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潔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此句中重點的詞有:是,這;拏,撐(船);毳衣,裘皮衣服。(2)“與”本義為“和”,“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使四種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動了起來,有了一種動態(tài)的融合美,結(jié)合“上下一白”可知,描繪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圖,體現(xiàn)了蒼茫空曠的意境。(3)①分析示例,是從字形、詞義和語境義三個方面賞析詞語。字形:“瀲”和“滟”是三點水旁,和水有關。詞義:水波蕩漾的樣子。語境義:結(jié)合“雨色涳蒙”“晴光”等詞句可知,寫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態(tài),更襯托出煙雨朦朧的空靈之美。②材料一,“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寫人們名為賞月,實為好虛名,湊熱鬧,“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連用四個短句,將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觸,肩摩踵接的擁擠狀況形容盡致。擁擠中的人群,哪里還有興致賞月,見到的無非是一張張貼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罷了,根本無暇領略自然之美。“一無可看”暗含了對這些附庸風雅之人的諷刺。③材料三中,“董遇曰:‘冬者,歲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張岱說董遇的“三余”之游,即于歲之余——冬,日之余——雨,月之余——夜游覽西湖,能發(fā)現(xiàn)和領略一般人平時所不能賞到的湖山之美。而普通人名為賞月,實為好虛名,湊熱鬧,是無法領略其中真意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孤傲的個性和高雅脫俗的審美情趣。另外,張岱雪夜“癡”行,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也映射了作者高潔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故答案為:⑴這天晚上更定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⑵生動地寫出了天、云、山、水之間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更突出了水天相連、渾然一體的整體感,體現(xiàn)了蒼茫空曠的意境⑶①“瀲”和“滟”是三點水旁,和水有關。這里意思是“水波蕩漾的樣子”,寫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態(tài),更襯托出煙雨朦朧的空靈之美。②這天晚上,人們名為賞月,實為好虛名,湊熱鬧,只能人看人,根本無暇領略自然之美。張岱說“一無可看”暗含了對這些附庸風雅之人的諷刺。③引用董遇“三余”之說,指出受世人冷落的冬日、月夜、雨雪之時,西湖才具別有風味的美,而普通人是無法領略其中真意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孤傲的個性和高雅脫俗的審美情趣。寫冰雪世界的潔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潔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军c評】⑴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quán)】 ISO 17828:2025 EN Solid biofuel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 【正版授權(quán)】 ISO 11277:2020/Amd 1:2024 EN Soil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mineral soil material - Method by sieving and sedimentation - Amendment 1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079-19:2025 EN 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19: Equipment repair,overhaul and reclamation
- 校車出車前安全知識培訓課件記錄
- 交通安全試題及答案
- 北京面部面診知識培訓班課件
- 校園安全知識培訓課件會議
- 校園安全知識培訓方案課件
- 花卉速寫考試題及答案
- 屈光不正試題及答案
- (高清版)DG∕TJ 08-2214-2024 道路照明工程建設技術標準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 涉密采購保密協(xié)議書
- 財務崗筆試試題及答案
- 魚油制品質(zhì)量控制-全面剖析
- 耳石癥課件教學課件
- 2025年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試卷(附參考答案)
- 語音主播協(xié)議合同
- 河道人工保潔作業(yè)指導書
- (一模)2025年3月濟南市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拆除重建工程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