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60頁(共60頁)2026年高考語文復習新題速遞之古詩詞賞析(2025年7月)一.試題(共20小題)1.(2025?海淀區(qū)校級三模)閱讀下面唐詩,完成①一③題。獨不見李白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春蕙忽秋草,莎雞鳴曲池。風催寒梭響,月入霜閨悲。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①下列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寫白馬子(邊塞兒)遠戍邊塞,閨中人憶之而流淚,款款深情,感人至深。B.“春蕙忽秋草”四句寫出了從春天到秋天,閨中人孤獨難耐,承受著思念的苦痛。C.“憶與君別年”兩句寫當年離別時種下的桃樹十分矮小,表達了歲月易逝的悲痛。D.“終然獨不見”兩句點明題意,使用一個“空”字,飽含了閨中人思夫絕望之感。②簡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數(shù)詞使用的藝術(shù)效果。③清代學者王琦說:“楊升庵日:太白詩:‘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衷疲骸畤镲L夜,非遠別時。’‘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闭埥Y(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這兩個詞語使用的妙處。附:送陸判官往琵琶峽李白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2.(2025?新蔡縣校級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遣興①陸游西州落魄九年余,濯錦江頭已結(jié)廬。誰遣徑歸朝鳳闕,不令小住奉魚書②。塵埃瞇目詩情盡,疾病侵人酒興疏。寄語鶯花休入夢,世間萬事有乘除③。[注]①詩人在蜀地任散職多年,頗適應蜀地生活,渾熙五年朝廷征召他還朝。②奉魚書:恭敬地接受正式的任命詔令。魚書,古代朝廷在新官員上任前會統(tǒng)一派發(fā)委任狀和魚符證明身份。③乘除:指事物的盛衰消長。(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從時間和空間起筆,既點明詩人貶謫生涯之久,又暗含著對往昔仕途生活的感慨。B.頸聯(lián)以“塵埃瞇目”喻現(xiàn)實困境,詩人的詩情因此受到摧殘,身患疾病也使他無心飲酒。C.“寄語鶯花休入夢”運用擬人修辭,勸美好春景勿擾,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D.尾聯(lián)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鐵馬冰河入夢來”都寫到“入夢”,但表達的情感不同。(2)這首詩的前兩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矛盾心態(tài)?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3.(2025?濟寧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送光祿劉主簿之洛①李嶠函谷雙崤右,伊川二陜東。仙舟窅②將隔,芳斝③暫云同。朋席余歡盡,文房舊侶空。他鄉(xiāng)千里月,岐路九秋風。背櫪嘶班馬,分洲叫斷鴻。別后青山外,相望白云中。[注]①洛:洛陽。②窅(yǎo):深遠。③斝(jiǎ):古代的一種酒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寫法別致,通過并置多個地理名詞,表明友人即將遠行,營造了離別的氛圍。B.三、四句寫朋友將要遠行,短暫餞別,飽含詩人依依不舍之情及珍惜相聚時光的之意。C.七、八句中“他鄉(xiāng)”“千里”“歧路”“九秋”等詞語暗示友人未來的道路艱難辛苦。D.九、十句用離群之馬和失群的孤雁作比,更加契合此時的離愁別緒,強化了詩人的感受。(2)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在表情達意上非常巧妙,請簡要分析。4.(2025?江西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金陵驛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①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②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③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離宮: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②元:同“原”。③劉禹錫《烏衣巷》中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通過草、離宮、夕暉、孤云等意象描繪了景色,也道出了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B.頸聯(lián)中詩人感慨自己同滿地蘆花一樣老去,蘊含飄零之感;而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C.尾聯(lián)中“別卻”意為“離開”,“化作啼鵑”化用望帝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故土的牽掛。D.與詩人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本詩尾聯(lián)顯得更加慷慨激昂。(2)本詩的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5.(2025?贛榆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下列各題。夜坐(其二)龔自珍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nèi)空。壯歲始參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③外,才盡回腸蕩氣中。萬一禪關(guān)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咀ⅰ竣僦苁罚涸^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處詩人以賢者在下位的老子自況。②髫(tiáo)年:幼童時期。③拜將成仙:拜將,這里指韓信得到登壇拜將的殊榮;成仙,這里暗指張良在功成名就后,轉(zhuǎn)而追求神仙修煉之術(shù)。④禪關(guān):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嚴苛思想統(tǒng)治和束縛人才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一睨人材海內(nèi)空”與詩人的《己亥雜詩》中“萬馬齊喑究可哀”異曲同工,都表現(xiàn)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B.“壯歲”“髫年”兩句先言壯年再言幼年,顛倒時序,強調(diào)自己之所以身居類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晉風骨。C.頸聯(lián)巧借典故,表達自己雖有超出韓信居功拜將、張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負,此刻只能將才華寄托在詩文之中。D.本詩抒情兼以議事,剛?cè)岵嫒趬褢雅c哀怨;語言精練又意蘊豐富,如“惜”“外”“萬一”等詞就值得反復咀嚼。(2)這首詩和莊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這一象聲詞,但在文中的作用卻有很大不同,請結(jié)合兩個文本簡要分析。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騎,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6.(2025?寶雞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龍吟?紹興甲子①上元有懷京師向子諲②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太一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咀ⅰ竣俳B興甲子:即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②向子諲: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前期詞作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描繪京師繁華熱鬧的景象,華燈、明月、綺羅等盡顯上元節(jié)的歡樂與靡費。B.“龍如”三句運用比喻,寫街市車馬之盛,經(jīng)過時揚起的塵土像霧一樣的熱鬧場面。C.“見飛瓊”三句細膩刻畫佳人情態(tài),將人間歡宴與仙境幻影交融,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D.“笑入彩云深處”緊承上片對往昔繁華的追憶,同時暗示這種美好已遙不可及。(2)有人評價此詞“后半闋寫今日冷落,何等凄涼。然題旨在‘有懷京師’四字,特借上元以發(fā)之耳?!闭埥Y(jié)合此評價,從虛實結(jié)合的角度分析本詞下片是如何抒發(fā)“有懷京師”的感慨的。7.(2025?廣西三模)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得筵字)①杜甫北斗三更席,西江②萬里船。杖藜登水榭,揮翰宿春天。白發(fā)煩多酒,明星惜此筵。始知云雨峽③,忽盡下牢④邊?!咀ⅰ竣俅嗽娮饔诖髿v三年(768年,杜甫去世前三年)春,時杜甫結(jié)束蜀中生活,正從夔州經(jīng)峽州赴江陵以北歸;峽州,即硤州(今湖北宜昌);田侍御長史,名不詳,杜甫好友。詩題中的“得筵字”指朋友們出題分韻作詩,詩人分得“筵”字。②西江:長江。③云雨峽:巫峽,典出宋玉《高唐賦》“巫山云雨”。④下牢:指下牢關(guān)或下牢戍。(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前句“北斗三更席”以星象點明宴飲時間——夜半子時,暗示主客盡歡至深夜,也說明田侍御長史待人盡顯深厚。B.首聯(lián)后句“西江萬里船”交代行程:從蜀地沿江而下至峽州,“萬里”極言路途之遠,襯托詩人輕松愉悅的心境。C.頷聯(lián)前句“杖藜登水榭”中用“杖藜”寫詩人年老體衰,頷聯(lián)后句“揮翰宿春天”中用“揮翰”寫詩人才思未減。D.尾聯(lián)“始知云雨峽,忽盡下牢邊”,以地理位置的轉(zhuǎn)換收束,暗含行旅艱辛,卻以“忽盡”輕筆帶過,引人遐思。(2)在杜甫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飲酒的場面,但在不同詩歌中表達的意蘊卻大不相同。請結(jié)合本詩頸聯(lián)和《登高》尾聯(lián)簡要說明。8.(2025?河南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感所見白居易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莫嫌山木無人用,大勝籠禽不自由。網(wǎng)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鲙為吞鉤。誰人會我心中事,冷笑時時一掉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認為智者憂愁而愚者無憂,這種對世俗認知的顛覆,形成了認知的張力。B.山木無人用,籠禽不自由,雞斷尾逃脫,魚貪吃被捕:增添了詩歌的寓言色彩。C.全詩以山木與籠禽、斷尾與吞鉤的意象矩陣,構(gòu)建了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范式。D.尾聯(lián)摒棄言語諷喻,采用“冷笑掉頭”的象征性身體語言,使得表達比較含蓄。(2)詩人是如何表達“感所見”的?請簡要分析。9.(2025?深圳校級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夜泊水村①陸游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注]①這首詩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步歲。②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有人慨嘆江河淪喪,于是眾人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晉書?王導傳》)(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腰間羽箭久凋零”與“太息燕然未勒銘”形成對照,既暗示詩人被棄置的落寞,又化用典故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憤懣,奠定全詩悲愁基調(diào)。B.頷聯(lián)用典巧妙,“泣新亭”借東晉士大夫的頹喪,諷刺南宋權(quán)臣在國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無為。C.頸聯(lián)“一身報國有萬死”與“雙鬢向人無再青”構(gòu)成矛盾,凸顯詩人雖愿為國捐軀卻年華已逝的悲憤,直白激烈,成為全詩情感凝聚的“詩眼”。D.尾聯(lián)以“臥聞新雁落寒汀”的寂寥秋景收束,呼應標題的“夜泊”,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直接抒發(fā)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2)這首詩和高中教材中陸游的另一首作品《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點?請簡要分析。10.(2025?阜陽模擬)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列各題。別房太尉①墓杜甫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②,把劍覓徐君③。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咀ⅰ竣俜刻炯捶楷g,玄宗幸蜀時拜相。至德二載(757),為肅宗所貶。763年卒于閬州,死后贈太尉。②謝傅指謝安。指代當年杜甫曾與房琯對棋,把他比作晉朝謝安。③《說苑》載:吳季札聘晉過徐,心知徐君愛其寶劍,及還,徐君已歿,解劍系其冢樹而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表達的不只是詩人對老友的思念,更多的是內(nèi)心對國事的殷憂和嘆息之情。全詩寫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深沉含蓄。B.首聯(lián)寫詩人在他鄉(xiāng)復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還是駐馬暫留,來到孤墳前,向亡友致哀。“孤墳”表現(xiàn)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涼。C.頷聯(lián)表達了詩人的哭墓之哀,天低云斷,似乎要下雨,仿佛和詩人一樣悲傷。空氣里都帶著愁慘凝滯之感,詩人倍覺寂寥哀傷。D.尾聯(lián)以景結(jié)情,情景交融,余韻悠揚不盡,詩句描繪出幽靜肅穆的景象,渲染出凄涼孤獨的氛圍,襯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哀傷。(2)律詩有起承轉(zhuǎn)合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既各自獨立,承擔不同作用,又彼此連貫,彼此照應。請分析這首詩頸聯(lián)的獨立性與連貫性。11.(2025?海淀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小題。玉華宮杜甫貞觀二十一年,作玉華宮,后改為寺,在宜君縣北鳳凰谷。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gòu)絕壁下。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泄。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1】。美人為黃土,況乃粉黛假。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冉舟征途間,誰是長年者?注釋:【1】蕭灑:清麗、明爽。擬杜甫玉華宮梅堯臣松深溪色古,中有鼯鼠鳴。廢殿不知年,但與蒼崖平。鬼火出空屋,未繼華燭明。暗泉發(fā)虛竇,似作哀弦鳴。黃金不變土,玉質(zhì)空令名。當時從輿輦,石馬埋棘荊。獨來感舊物,煎懷如沸羹。區(qū)區(qū)人世間,誰免此虧盈?(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詩“憂來”兩句,寫出詩人因憂傷而哭泣,因高歌而釋然。B.杜詩“冉冉”兩句,既包含對個體命運的感慨,也暗含哲思。C.梅詩“當時”兩句,寫當年車輦列隊而行,如今石馬已經(jīng)被荊棘埋沒。D.梅詩“獨來”兩句,詩人寫面對殘存的遺跡思緒萬千,內(nèi)心難以平靜。(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首詩中“蒼鼠”“鼯鼠”的意象凸顯了生命的頑強。B.兩首詩都以“聲”“色”描寫調(diào)動讀者的感官,使人身臨其境。C.兩首詩都以反問句收束作結(jié),語氣深沉,發(fā)人幽思。D.兩首詩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手法,將景物與情思融為一體。(3)兩首詩共同塑造玉華宮荒寂氛圍的核心意象組合是()A.蒼鼠鼯鳴與黃金玉質(zhì)B.鬼火空屋、暗泉哀鳴與石馬荊棘C.秋色笙竽與華燭明光D.粉黛美人與征途長年者(4)?杜甫原詩結(jié)尾“誰是長年者”與梅堯臣擬作“誰免此虧盈”的哲理差異在于??A.杜詩聚焦生命無常,梅詩升華至歷史規(guī)律。B.杜詩批判窮兵黷武,梅詩感慨懷才不遇。C.杜詩質(zhì)問自然永恒,梅詩反思物質(zhì)虛妄。D.杜詩暗諷朝廷奢靡,梅詩哀嘆民生多艱。(5)?對“美人為黃土”(杜詩)與“黃金不變土”(梅詩)的解讀最準確的是?A.杜詩感嘆紅顏易逝,梅詩諷刺金錢永恒B.杜詩實寫宮女結(jié)局,梅詩虛寫礦產(chǎn)價值C.兩者均借物質(zhì)消亡暗示權(quán)力虛幻D.杜詩批判殉葬制度,梅詩反思冶金技術(shù)12.(2025?溫江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雪杜荀鶴風攪長空寒骨生,光于曉色報窗明。江湖不見飛禽影,巖谷□聞?wù)壑衤?。巢穴幾多相似處,路歧兼得一般平。擁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江湖不見飛禽影”與“千山鳥飛絕”意境相似,營造出空闊寂寥的氛圍。B.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和情境,□處填“偶”字要比填“時”字更能突出風雪之大。C.大雪的覆蓋之下,眾多巢穴變得形態(tài)相近,岔路的起伏走向已難辨別。D.尾聯(lián)運用了對比手法,表達出對貧苦百姓為生計忍耐嚴寒的深切同情。(2)本詩第二句有版本作“先于曉色報窗明”,你認為哪種更好?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13.(2025?郫都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襄陵令李君歐陽修綠發(fā)襄陵①新長官,面顏雖老渥②如丹。折腰聊為五斗屈,把酒猶能一笑歡。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③?!咀ⅰ竣傧辶辏嚎h名。②渥:光潤,光澤。③掛冠:語出《后漢書?逢萌傳》,指辭官歸鄉(xiāng)。(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為一首送別詩,既表達了對李君赴任的勉勵,也暗含對其為官之道的期許。B.首聯(lián)以“綠發(fā)”與“面顏雖老”對比,突出李君雖年長卻精神矍鑠的形象。C.頸聯(lián)對仗工整,既寫自然風物,又暗示百姓安居樂業(yè)。D.尾聯(lián)展現(xiàn)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歡樂場景,詩人希望李君在功成身退后離職回到故鄉(xiāng)。(2)本詩使用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請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從用典方式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進行賞析。14.(2025?北京模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小題題。寄江州司馬①唐?楊巨源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答元八郎中、楊十二博士唐?白居易身覺浮云無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瀟灑疏朝市,不要崎嶇隱姓名。盡日觀魚臨澗坐,有時隨鹿上山行。誰能拋得人間事,來共騰騰④過此生?!咀ⅰ竣贄钤姶蠹s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白詩作于元和十三年(818),“楊十二博士”即楊巨源。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jīng)的集會。④騰騰:舒緩貌,悠閑貌。(1)對楊巨源《寄江州司馬》的解讀,正確的有()?A.首聯(lián)“惠遠東林住得無”暗含對白居易親近佛教的委婉勸誡,為尾聯(lián)正式勸告埋下伏筆。B.頷聯(lián)“湓浦曾聞似衣帶”僅描寫湓水蜿蜒如帶的自然之美,未使用“一衣帶水”的友誼典故。C.頸聯(lián)“病鶴孤”以病鶴自喻,既寫白居易身體病弱,又暗喻其政治失意的孤獨。D.尾聯(lián)“莫謾拘牽雨花社”直接勸告白居易不要沉迷佛教講經(jīng),當以仕途前途為重。(2)對比兩首詩,下列分析正確的有()?A.楊詩關(guān)切友人現(xiàn)狀并勸其積極用世,白詩則以“浮云”“止水”表明超脫心境,構(gòu)成思想呼應。B.白詩“不要崎嶇隱姓名”強調(diào)不避世俗,與楊詩“青云依舊是前途”的仕途勸勉形成矛盾。C.兩詩均通過自然意象(湓浦/廬峰、觀魚/隨鹿)寄托貶謫中的精神慰藉。D.白詩末句“來共騰騰過此生”是對楊詩勸告的明確拒絕,表明皈依佛門的決心。(3)下列對兩首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從楊詩前兩句對友人的詢問中,可推知友人當前仕途不順。B.楊詩三、四句可以理解為“曾聞湓浦似衣帶,見說廬峰香爐勝”。C.白詩第三句寫自己只是喜歡自在的生活,因而遠離朝廷。D.白詩第四句作者表示不愿意在荒僻偏遠的山野中隱姓埋名。(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是()A.楊詩“湓浦”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有“天涯若比鄰”之意。B.楊詩“望闕”句以“病鶴”喻指白居易,寫其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C.白詩“心同”句將心情比作停滯不流動的水,表達自己沒有任何的感情。D.兩首詩皆是七律,語言風格都質(zhì)樸自然,楊詩頷聯(lián)更是對仗極工。15.(2025?平羅縣校級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水調(diào)歌頭?觀星王識一雨洗空閣,象緯①迫人清。披襟臺上,坐看北斗正旋衡。知是南宮列宿,初出極星未遠,龍角正分明。河漢馀千里,風露已三更。坐未久,書帙散,酒壺傾。涼生殿閣、冷然邀我御風行。擬欲乘槎一問,但得天孫領(lǐng)略,安用訪君平②?莫笑儒生事,造化掌中生?!咀ⅰ竣傧缶暎悍褐负阈?、行星等星象。詞中的北斗、南宮列宿、極星、龍角、天孫,均為天體或星座名稱:璇衡,指觀測天象的儀器。②君平:西漢人,相傳他善觀星象。(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的“洗”字寫出雨后空氣清新潔凈,“逼”字寫出星座清晰可辨,如在面前。B.“河漢余千里”與秦觀的“銀漢迢迢暗度”兩句都描寫長長的銀河橫跨夜空的樣子。C.夜半時分,書籍散落,酒壺傾倒,詞人深夜未眠,思緒涌動,想要去“乘槎一問”。D.詞人與“游于赤壁之下”的蘇軾一樣,都以御風而行來表達自己對超脫世俗的向往。(2)本詞將天文學家的探索精神與文人的浪漫情懷融為一體,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16.(2025?增城區(qū)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送崔校書從軍錢起雁門太守能愛賢,麟閣書生亦投筆。寧唯玉劍報知己,更有龍韜①佐師律。別馬連嘶出御溝,家人幾夜望刀頭②。燕南春草傷心色,薊北黃云滿眼愁。聞道輕生能擊虜,何嗟少壯不封侯。[注]①龍韜:古代兵法的篇名。后泛指兵法、戰(zhàn)略。②刀頭:刀頭常有環(huán),環(huán)、還同音,故以刀頭暗指還。(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句“麟閣書生亦投筆”化用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暗含對友人從軍的贊許和激勵。B.三四句用“寧唯”“更有”遞進,表明崔校書從軍不僅為報知遇之恩,更是為國效力。C.五六句,以戰(zhàn)馬連嘶渲染離別之痛,以家人凝望刀頭的細節(jié)表達對征人歸來的期盼。D.第十句“何嗟”二字,既有對友人不必掛懷功名的勸勉,也暗含對軍中不平的揭露。(2)詩歌特有的因素是創(chuàng)造的想象。請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賞析本詩想象手法的運用。17.(2025?湖北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漁父宋?陸游楚江茫茫新雨霽,殘云蹙作魚鱗細。老翁短楫去若飛,我欲從之已天際。從之不可況共語,醉眼知渠輕一世。直釣①去餌五十年,此意寧為得魚計?【注】①直釣: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設(shè)魚餌的直鉤在渭濱釣魚。(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點明地點、時間和天氣,為漁父出場營造出一個清新開闊的環(huán)境。B.前四句運用了疊詞、比喻、夸張等手法,動靜結(jié)合,描寫細膩生動。C.詩中反復使用“從之”,表達了詩人欲以“漁父”自況卻又不得的遺憾。D.本詩體現(xiàn)古體詩的流轉(zhuǎn)自由,而律詩《書憤》則整飭嚴謹,兩者各有特色。(2)在中國古代文化語境中,“漁父”可以是超拔隱逸的,也可以是積極濟世的。請簡析詩中“漁父”形象的內(nèi)涵。18.(2025?江西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讀老杜詩集王令氣吞風雅妙無倫,碌碌當年不見珍。自是古賢因發(fā)憤,非關(guān)詩道可窮人。鐫镵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濱。【注】①鐫镵:雕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讓讀者看到了才華出眾卻一生困厄的杜甫。B.頸聯(lián)中的“三千首”和“四百春”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所用數(shù)字皆為概數(shù),表意精妙。C.尾聯(lián)詩人對杜甫悲涼地死于耒江之畔表達出深深的嘆惋。D.宋人作詩喜用典,講究驅(qū)遣靈妙,運化無跡,王令的這首詩就做到了用典精切自然。(2)本詩如何通過多重對比展現(xiàn)對杜甫的評價與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19.(2025?廣東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小題。江城子邵亨貞[注]疏云過雨漏斜陽,樹陰涼,晚風香。野老柴門,深隱水云鄉(xiāng)。林下草堂塵不到,親枕簟,懶衣裳。故人重見幾星霜,鬢蒼蒼,視茫茫。把酒歔欷,唯有嘆興亡。須信百年俱是夢,天地闊,且徜徉。[注]邵亨貞,元末明初詞人,入明后,其親友多被貶殺。此詞作于詞人晚年時期。(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的上片融合疏云、暮雨、斜陽、晚風、柴門、草堂等意象,描繪出一幅寧靜而略帶清冷的鄉(xiāng)村畫面。B.“林下草堂塵不到,親枕簟,懶衣裳”具體描繪了詞人的閑適生活:草堂潔凈,與枕席相伴,衣著隨意。C.“故人重見幾星霜,鬢蒼蒼,視茫?!币怨嗜酥匾姇r兩鬢斑白、視力模糊的情形,表達了人屆暮年的感嘆。D.詞的下片采用敘事、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展現(xiàn)了元末明初文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憂之心,情感深沉濃郁。(2)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表達了灑脫、曠達之情,但情感的緣由和載體不同,請簡要分析。20.(2025?信陽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家靜①及第后赴官清水蘇舜欽幾年塵土客京華,一日春乘犯斗槎②。夢好夜歸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白頭佐邑非為晚,藍綬③還鄉(xiāng)亦可誇。況有雄圖看悟主,莫傷孤宦向天涯。【注】①家靜,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處指遠行所乘之舟。③藍綬,系印紐的藍色絲帶,古代常用于等級較低的官吏身上。(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一日春”交代送別時間,“犯斗槎”點明了友人家靜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應題目。B.頷聯(lián)運用想象手法,虛寫家靜能夠在夢中連夜回到蜀道,間接表現(xiàn)了家靜對官場的厭惡。C.頸聯(lián)中的“白頭”與“藍綬”,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展現(xiàn)了家靜年事已高、官職低微的形象。D.全詩不見離別之傷,飽含詩人對友人的安慰和勸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樸實自然的語言之中。(2)本詩首聯(lián)中的“客京華”與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中的“客京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聯(lián)系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
2026年高考語文復習新題速遞之古詩詞賞析(2025年7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試題(共20小題)1.(2025?海淀區(qū)校級三模)閱讀下面唐詩,完成①一③題。獨不見李白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春蕙忽秋草,莎雞鳴曲池。風催寒梭響,月入霜閨悲。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①下列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這首詩寫白馬子(邊塞兒)遠戍邊塞,閨中人憶之而流淚,款款深情,感人至深。B.“春蕙忽秋草”四句寫出了從春天到秋天,閨中人孤獨難耐,承受著思念的苦痛。C.“憶與君別年”兩句寫當年離別時種下的桃樹十分矮小,表達了歲月易逝的悲痛。D.“終然獨不見”兩句點明題意,使用一個“空”字,飽含了閨中人思夫絕望之感。②簡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數(shù)詞使用的藝術(shù)效果。③清代學者王琦說:“楊升庵日:太白詩:‘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衷疲骸畤镲L夜,非遠別時?!M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這兩個詞語使用的妙處。附:送陸判官往琵琶峽李白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分析】①此題考查了鑒賞詩歌的語言.理解語言的內(nèi)涵要結(jié)合詩句甚至全詩,不能只看字面意.②此題考查了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答題模式:明確表達技巧;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使用了這種表達技巧;運用這種表達技巧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或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等.③此題考查了鑒賞詩歌的語言.此題考查了煉字.答題模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答出強化詩如何歌的情調(diào)氛圍,如何體現(xiàn)詩歌的思想主旨.【解答】①C項要表達的不是年華易逝,而是與丈夫分離的時間太長.②古詩中數(shù)詞的表達作用:1、數(shù)字能擴大人們的思想視野和思維空間,激發(fā)人們無限的想象和聯(lián)想.2、數(shù)字的對比,古詩中還常常以數(shù)字的對比使用來強化作品的氣勢美.③“豈是”“殊非”都是反問詞,增強語氣,強化情感.答題時結(jié)合詩句圍繞感情就行.答案:①C②“百馀尺”運用夸張手法與“種桃齊蛾眉”形成對比,令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寫出桃樹之高,時間的流逝,表達了閨中人對丈夫的思念之苦.(言之有理即可)③“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難道是遠行的時候嗎.“豈是”一詞使用反問語氣,借女子對丈夫在如此艱苦惡劣的情況下仍要戍守邊塞的不解,表達了詩人的反戰(zhàn)情緒.“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是說在水鄉(xiāng)秋夜風月的美好時光,本非遠別的時候.“殊非”一詞使用否定口氣,加深了詩人不愿離別的感情程度.譯文: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jīng)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那是風吹動寒梭發(fā)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jīng)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jīng)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賞析:這首詩寫白馬子(邊塞兒)遠戍邊塞,閨中人憶之而流淚.以此稱頌堅貞的愛情,中含反戰(zhàn)情緒.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四句寫邊塞已入隆冬,積雪很厚,本無法戍邊,而邊塞兒仍然艱苦戍邊.黃龍、天山,泛指邊塞之地,并非實指.春惠四句寫閨中人從春思念到秋,從中承受了春花秋月,蟲鳴草衰,孤獨難耐的思念之苦痛.“憶與君別年”四句寫閨中人花開花落,年復一年的思念,以桃樹的從幼小到長高、花落、枝枯為見證.這八句中均含歲月流逝,青春易老的悲痛.末二句點明題意.一“空”字飽含絕望之感.2.(2025?新蔡縣校級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遣興①陸游西州落魄九年余,濯錦江頭已結(jié)廬。誰遣徑歸朝鳳闕,不令小住奉魚書②。塵埃瞇目詩情盡,疾病侵人酒興疏。寄語鶯花休入夢,世間萬事有乘除③。[注]①詩人在蜀地任散職多年,頗適應蜀地生活,渾熙五年朝廷征召他還朝。②奉魚書:恭敬地接受正式的任命詔令。魚書,古代朝廷在新官員上任前會統(tǒng)一派發(fā)委任狀和魚符證明身份。③乘除:指事物的盛衰消長。(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首句從時間和空間起筆,既點明詩人貶謫生涯之久,又暗含著對往昔仕途生活的感慨。B.頸聯(lián)以“塵埃瞇目”喻現(xiàn)實困境,詩人的詩情因此受到摧殘,身患疾病也使他無心飲酒。C.“寄語鶯花休入夢”運用擬人修辭,勸美好春景勿擾,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D.尾聯(lián)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鐵馬冰河入夢來”都寫到“入夢”,但表達的情感不同。(2)這首詩的前兩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矛盾心態(tài)?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1)C(2)①首聯(lián)寫詩人被貶多年,現(xiàn)在已在錦江邊建廬而居。詩人雖已適應閑適的生活,但內(nèi)心深處仍渴望回歸朝廷,施展抱負。②頷聯(lián)“鳳闕”和“魚書”分別代指朝廷和任命文書,質(zhì)問為何被朝廷隨意召回而不能給其正式任命文書及身份憑證(詩人知道自己雖獲征召,但可能仍難以得到朝廷的重用),由此產(chǎn)生了去與留的矛盾心態(tài)?!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對詩歌所表達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能力。對詩歌情感的考查,解答時,聯(lián)系題目、全詩內(nèi)容、關(guān)鍵字詞及作者當時所處社會現(xiàn)實,準確分析即可?!窘獯稹浚?)C.“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錯誤。結(jié)合注釋和全詩情感脈絡(luò)來看,詩人長期在蜀地漂泊,仕途不順,如今又被征召還朝,內(nèi)心充滿了復雜的情緒,既有對蜀地生活的留戀,又有對未來仕途的迷茫和擔憂?!苞L花”代表著美好的事物,而詩人此時心境不佳,沒有心思去欣賞這些美好,甚至“寄語”它們不要“入夢”來打擾自己,所以“樂觀豁達”錯誤。故選:C。(2)①結(jié)合注釋和首聯(lián)可知,詩人在蜀地“落魄九年余”,并在“濯錦江頭”“已結(jié)廬”,說明他已“頗適應蜀地生活”,對這種閑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留戀。但從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可知,陸游一生渴望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所以盡管表面上適應了這種閑適,但“朝廷征召他還朝”的召喚還是讓他心生波瀾,想要回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首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人留戀蜀地生活與渴望回歸朝廷的矛盾心態(tài)。②頷聯(lián)中“鳳闕”是借代,代指朝廷;“魚書”代指任命文書。此聯(lián)中,詩人用“誰遣”表達了自己的意外之情,他沒想到會被朝廷突然征召,然而“不令小住奉魚書”也透露出他對仕途前景的擔憂。他知道自己雖然被征召回朝,但可能難以得到朝廷的重用,沒有正式的任命文書和身份憑證,意味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可能依然尷尬。所以頷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征召的意外與對仕途前景的擔憂的矛盾心態(tài)。答案:(1)C(2)①首聯(lián)寫詩人被貶多年,現(xiàn)在已在錦江邊建廬而居。詩人雖已適應閑適的生活,但內(nèi)心深處仍渴望回歸朝廷,施展抱負。②頷聯(lián)“鳳闕”和“魚書”分別代指朝廷和任命文書,質(zhì)問為何被朝廷隨意召回而不能給其正式任命文書及身份憑證(詩人知道自己雖獲征召,但可能仍難以得到朝廷的重用),由此產(chǎn)生了去與留的矛盾心態(tài)。賞析:這首《遣興》以沉郁筆調(diào)抒寫陸游的仕途困頓。前兩聯(lián)展現(xiàn)“去留兩難”的矛盾:既懷念朝堂(“朝鳳闕”),又眷戀蜀地(“濯錦江”)。后兩聯(lián)以“塵埃瞇目”“疾病侵人”喻現(xiàn)實困境,尾聯(lián)故作豁達實則暗含無奈,體現(xiàn)南宋士人典型的進退維谷之態(tài)。3.(2025?濟寧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送光祿劉主簿之洛①李嶠函谷雙崤右,伊川二陜東。仙舟窅②將隔,芳斝③暫云同。朋席余歡盡,文房舊侶空。他鄉(xiāng)千里月,岐路九秋風。背櫪嘶班馬,分洲叫斷鴻。別后青山外,相望白云中。[注]①洛:洛陽。②窅(yǎo):深遠。③斝(jiǎ):古代的一種酒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開篇寫法別致,通過并置多個地理名詞,表明友人即將遠行,營造了離別的氛圍。B.三、四句寫朋友將要遠行,短暫餞別,飽含詩人依依不舍之情及珍惜相聚時光的之意。C.七、八句中“他鄉(xiāng)”“千里”“歧路”“九秋”等詞語暗示友人未來的道路艱難辛苦。D.九、十句用離群之馬和失群的孤雁作比,更加契合此時的離愁別緒,強化了詩人的感受。(2)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在表情達意上非常巧妙,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C(2)①詩人通過虛寫,想象與友人分別之后青山相隔、遙相思念的場景,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青山”“白云”意象的運用,使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更加具體可感,詩歌的意境尤顯悠遠遼闊?!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賞析詩句,分析使用得表達技巧的能力。先要理解詩意,再準確答出使用的技巧并結(jié)合詩句分析表達效果?!窘獯稹浚?)C.“暗示友人未來的道路艱難辛苦”錯,七、八句大意是“異鄉(xiāng)的明月映照千里路途,秋風蕭瑟,吹拂著分岔的歧路”,主要是表達詩人對朋友的關(guān)切之意。故選C。(2)“別后青山外,相望白云中”這句詩的意思是:分別之后,你我相隔在重重青山之外,只能遠遠地在白云之中相互眺望。這是想象虛寫,想象與友人分別后青山相隔,彼此相望于白云中,遙相思念的場景。對友人的不舍于思念之情表達得含蓄蘊藉。通過青山、白云的疏闊意象,以空間阻隔與遙望視角表現(xiàn)別后思念之情,使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更加具體可感,同時以景結(jié)情,使離別的情感表達更加含蓄深遠。答案:(1)C(2)①詩人通過虛寫,想象與友人分別之后青山相隔、遙相思念的場景,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青山”“白云”意象的運用,使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更加具體可感,詩歌的意境尤顯悠遠遼闊。譯文:函谷關(guān)聳立于崤山西側(cè),伊水蜿蜒在陜州(古稱二陜)之東。您乘坐的舟船漸行漸遠,即將隱沒不見,唯有手中芳香的酒杯,此刻仍與你我共舉。宴席上殘留的歡愉終將散盡,昔日書房相伴的舊友也各自西東。異鄉(xiāng)的明月映照千里路途,秋風蕭瑟,吹拂著分岔的歧路。馬廄旁,離群的駿馬哀鳴回首,沙洲上,失群的孤雁聲聲啼叫。離別之后,您將遠在青山之外,唯有望向天際白云,寄托遙思。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和景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深不舍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仙舟”“芳斝”“千里月”等,營造出一種深遠的意境。李嶠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出深厚的友情和對未來的期許?。4.(2025?江西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金陵驛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離宮①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②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③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注]①離宮:行宮,皇帝出巡時臨時居住的地方。②元:同“原”。③劉禹錫《烏衣巷》中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首聯(lián)通過草、離宮、夕暉、孤云等意象描繪了景色,也道出了國家與個人的雙重不幸。B.頸聯(lián)中詩人感慨自己同滿地蘆花一樣老去,蘊含飄零之感;而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C.尾聯(lián)中“別卻”意為“離開”,“化作啼鵑”化用望帝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故土的牽掛。D.與詩人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本詩尾聯(lián)顯得更加慷慨激昂。(2)本詩的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答案】(1)D(2)①本詩的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都運用了對比手法,使表達更有表現(xiàn)力,能更好地抒發(fā)詩人的情感。②本詩頷聯(lián)的“元無異”與“半已非”形成對比,山河風景依舊而國破家亡,反映出詩人心系國家興亡、情牽百姓疾苦的情懷。③《春望》中,“國破”與“山河在”形成對比,國都淪陷、一片殘破而山河依舊、春光明媚,表達了詩人的無限痛惜之情。【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并比較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讀這首詩,理解全詩特別是頷聯(lián)的大意;然后比較閱讀,分析這首詩的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達上的共同手法;最后概述答案,分點作答?!窘獯稹浚?)D.“本詩尾聯(lián)顯得更加慷慨激昂”分析不當,相比而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顯得更加慷慨激昂,本詩的尾聯(lián)顯得凄婉悲傷。故選D。(2)①對比手法的普遍運用文天祥《金陵驛》頷聯(lián):“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詩人將“山河風景”與“城郭人民”進行對照?!吧胶语L景”代表著自然景觀,是大自然永恒的存在,它不會因人事的變遷而輕易改變,所以是“元無異”(原本沒有什么不同)。而“城郭人民”則代表著人類社會,在戰(zhàn)亂等災難的沖擊下,城市破敗,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大量死亡,呈現(xiàn)出“半已非”(一半已經(jīng)不同往昔)的慘狀。這種自然與人事的鮮明對比,使詩歌的表達更具沖擊力,能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所處時代的巨大動蕩。杜甫《春望》頷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破”描繪了國都淪陷的慘狀,曾經(jīng)繁華的都城如今殘破不堪,戰(zhàn)火紛飛,人民遭受苦難,這是人類社會的巨大災難。而“山河在”則強調(diào)了自然山河的依舊存在,無論人類社會如何動蕩,山河依舊屹立不倒。這種“國破”與“山河在”的對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讓讀者更能體會到詩人內(nèi)心的痛惜之情。②文天祥詩頷聯(lián)對比的具體體現(xiàn)及情感抒發(fā)原文對比:“元無異”與“半已非”“元無異”描繪出山河風景依舊的景象,金陵城外的山川河流、自然風光還是和過去一樣,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然而,“半已非”卻揭示了城郭人民的悲慘遭遇,城市中的建筑可能已殘垣斷壁,百姓或死或逃,人口銳減,社會秩序混亂。這種對比,將自然景觀的恒定與人類社會的劇變形成鮮明反差。情感抒發(fā):反映出詩人心系國家興亡、情牽百姓疾苦的情懷。詩人看到山河依舊,卻目睹國家破碎、人民受苦,內(nèi)心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百姓苦難的同情。他在這種對比中,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沉重,這種情感通過對比手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③杜甫詩頷聯(lián)對比的具體體現(xiàn)及情感抒發(fā)原文對比:“國破”與“山河在”“國破”具體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后國都長安的破敗景象,城市被叛軍占領(lǐng),宮殿被焚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片凄涼衰敗?!吧胶釉凇眲t突出了自然山河的永恒存在,它們不受人類戰(zhàn)爭的影響,依舊保持著原有的風貌。這種對比,將人類社會的動蕩不安與自然界的寧靜永恒形成強烈沖突。情感抒發(fā):表達了詩人的無限痛惜之情。詩人面對國都的殘破,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往昔繁華的懷念。山河依舊,而國家卻已淪陷,這種巨大的落差讓詩人痛心疾首,通過對比手法,將這種痛惜之情更加深刻地傳達給了讀者。綜上所述,文天祥《金陵驛》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頷聯(lián)都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自然與人事、恒定與劇變的對比,使詩歌更具表現(xiàn)力,更好地抒發(fā)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百姓苦難的同情以及內(nèi)心的痛惜之情。答案:(1)D(2)①本詩的頷聯(lián)與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都運用了對比手法,使表達更有表現(xiàn)力,能更好地抒發(fā)詩人的情感。②本詩頷聯(lián)的“元無異”與“半已非”形成對比,山河風景依舊而國破家亡,反映出詩人心系國家興亡、情牽百姓疾苦的情懷。③《春望》中,“國破”與“山河在”形成對比,國都淪陷、一片殘破而山河依舊、春光明媚,表達了詩人的無限痛惜之情。譯文: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tǒng)治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現(xiàn)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賞析:一片慘淡的夕陽斜照著長滿衰草的離宮,而自己也像那天邊漂浮的孤云,不知歸宿在哪里。面對南宋朝廷如夕陽般的沉淪,詩人不禁仰天長嘆,發(fā)出了「山河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綠水反襯經(jīng)戰(zhàn)爭摧殘后城垣的頹壞、人民的離散死亡,感慨極深。接著,他又以「滿地蘆花」和「舊家燕子」表達了家國滄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蘆花一樣隨風飄零,一片浩劫之后,舊家燕子將飛往何處呢?詩的最后兩句,化用了《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的語義和望帝死后化杜鵑的神話,表示現(xiàn)在我雖被迫離開故鄉(xiāng),絕無生還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鵑,飛回江南。詩人這種心志,可謂哀苦之至,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同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樣,更是感動了后世許多人。文天祥在宋亡后寫的詩,悲壯慷慨,氣貫長虹,這首詩是代表作之一。此詩觸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將自己的親身感受,金陵的歷代興亡,前人的詠嘆等交織在一起,抒發(fā)了自己深沉而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外柔內(nèi)剛,沉摯悲壯,柔惋含蓄但又淋漓盡致。這種以鮮血和生命寫出來的詩篇,值得珍視。5.(2025?贛榆區(qū)校級模擬)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下列各題。夜坐(其二)龔自珍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nèi)空。壯歲始參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③外,才盡回腸蕩氣中。萬一禪關(guān)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咀ⅰ竣僦苁罚涸^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處詩人以賢者在下位的老子自況。②髫(tiáo)年:幼童時期。③拜將成仙:拜將,這里指韓信得到登壇拜將的殊榮;成仙,這里暗指張良在功成名就后,轉(zhuǎn)而追求神仙修煉之術(shù)。④禪關(guān):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嚴苛思想統(tǒng)治和束縛人才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首聯(lián)“一睨人材海內(nèi)空”與詩人的《己亥雜詩》中“萬馬齊喑究可哀”異曲同工,都表現(xiàn)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B.“壯歲”“髫年”兩句先言壯年再言幼年,顛倒時序,強調(diào)自己之所以身居類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晉風骨。C.頸聯(lián)巧借典故,表達自己雖有超出韓信居功拜將、張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負,此刻只能將才華寄托在詩文之中。D.本詩抒情兼以議事,剛?cè)岵?,兼融壯懷與哀怨;語言精練又意蘊豐富,如“惜”“外”“萬一”等詞就值得反復咀嚼。(2)這首詩和莊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然”這一象聲詞,但在文中的作用卻有很大不同,請結(jié)合兩個文本簡要分析。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騎,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敬鸢浮恳娫囶}解答內(nèi)容【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詩歌對比鑒賞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guān)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窘獯稹浚?)B.“強調(diào)自己之所以身居類似老子的高位”理解錯誤,此聯(lián)用典意在表現(xiàn)詩人自幼即養(yǎng)成像晉代名士那樣狂放、倨傲的性格,“壯歲”卻不得不茍且偷生,擔任“高位”理解有偏差。故選B。(2)《庖丁解?!分小扳叶槲幕菥馀?,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騎,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意思是一名廚師給文惠君殺牛,剖解時手摸到的地方,肩抗著的地方,腳踩住的地方,膝頂住的地方,發(fā)出嘩嘩的聲音,就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節(jié)奏,又合乎經(jīng)首的樂律。其中“砉然”是形容皮肉分離的聲音。故莊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輕快分離的聲音,以合乎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庖丁技藝的嫻熟。本詩“萬一禪關(guān)砉然破”,意思是萬一有一天束縛限制人們才智的關(guān)卡砉然破毀?!绊谷弧?,此處形容禪關(guān)開裂之聲?!叭f一禪關(guān)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是說一旦死氣沉沉的局面被打破,將會出現(xiàn)英才呈奇、宏愿大展的局面。參破禪關(guān)原義是參禪得道,悟徹佛教教理,這里借指統(tǒng)治者束縛人才的“關(guān)”?!懊廊恕庇髦覆胖侵浚皠Α庇髦覆拍?。束縛人才智的關(guān)卡一旦被打破,那么人便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劍也能氣貫長虹。由此可見詩人嘆息人才的匱乏意在指責社會對人才的壓抑與限制。答案:(1)B(2)①莊子用“砉然”描述庖丁解牛之初,牛的皮肉、筋骨輕快分離的聲音,以合乎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庖丁技藝的嫻熟。②本詩用“砉然”描述突破束縛的聲音,表現(xiàn)渴望打破社會束縛、實現(xiàn)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強烈愿望。③本詩中“砉然”在結(jié)構(gòu)上照應首聯(lián)“沉沉心事”,引出下文“美人如玉劍如虹”。譯文:沉重的心事壓著我東奔西走,我曾是睨視海內(nèi)人材的杰出者?。∮啄昙磯櫲霑x賢的通脫狂浪、不拘禮法之風,可到了壯歲才謀了個小小的國史館校對官。我的理想并不是功成名,而是為世人留下一批才氣縱橫、讀來令人回腸蕩氣文字。萬一有一天束縛限制人們才智的關(guān)卡砉然破毀,到那時候,人可以成為如玉的美人,劍也能夠吐出如虹的氣勢。賞析:首聯(lián)之“沉沉”二字、“一睨”二字均極精警,活畫出定庵“一山突起”的人格風范,可是這位睨視海內(nèi)人材的杰出者不是因為幼年即墮入晉賢的通脫狂浪、不拘禮法之風,至而立之年才參與史席、距離自己的理想長途漫漫么?然則作者理想為何?古之所謂“三不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類為人艷羨者居然都不在其眼中!他所期冀的原來是一種“回腸蕩氣”的又與解脫煩惱的禪學相關(guān)的“情”和“才”的交融。然而,所謂“逃禪一意皈宗風,惜哉幽情麗想銷難空”,詩人對禪宗真的虔信否?這只是無奈之下的遁逃而已!那些難以銷除的如玉美人和如虹劍氣才是他深心處想往的境界??!作者豪氣橫空,可“萬一”二字又透出明知難以實現(xiàn)的“傷心”與蒼涼。中夜獨坐,總不過是以“來何洶涌”開始,以“去尚纏綿”告終的罷!6.(2025?寶雞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龍吟?紹興甲子①上元有懷京師向子諲②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太一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咀ⅰ竣俳B興甲子:即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②向子諲: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前期詞作風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開篇描繪京師繁華熱鬧的景象,華燈、明月、綺羅等盡顯上元節(jié)的歡樂與靡費。B.“龍如”三句運用比喻,寫街市車馬之盛,經(jīng)過時揚起的塵土像霧一樣的熱鬧場面。C.“見飛瓊”三句細膩刻畫佳人情態(tài),將人間歡宴與仙境幻影交融,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D.“笑入彩云深處”緊承上片對往昔繁華的追憶,同時暗示這種美好已遙不可及。(2)有人評價此詞“后半闋寫今日冷落,何等凄涼。然題旨在‘有懷京師’四字,特借上元以發(fā)之耳?!闭埥Y(jié)合此評價,從虛實結(jié)合的角度分析本詞下片是如何抒發(fā)“有懷京師”的感慨的?!敬鸢浮浚?)A(2)①虛寫昔日繁華:下片以“彩云深處”“乘鸞歸去”等虛筆追憶京師上元盛景,借夢境再現(xiàn)往日歡愉,暗含對故都的眷戀。②實寫今朝凄涼:以“江上愁山”“鬢絲千縷”等實景勾勒現(xiàn)實漂泊之態(tài),通過“滿身風露”等細節(jié)凸顯當下的孤寂冷落,與往昔形成鮮明對比。③虛實交織,深化主旨:通過虛境與實境的強烈反差,含蓄傳達“有懷京師”的深沉情感?!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guān)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窘獯稹浚?)A.“盡顯上元節(jié)的歡樂與靡費”錯,上片開篇“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以“華燈”“明月”“綺羅弦管”等意象,勾勒出上元節(jié)夜晚京城的繁華熱鬧,“春風路”更添節(jié)日的歡騰氛圍,但未體現(xiàn)“靡費”。故選A。(2)①虛寫昔日繁華:以夢境追憶故都盛景,暗藏眷戀之情。下片“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中,“彩云深處”“一簾花雨”是對京師上元夜縹緲幻境的想象,仿佛詞人重回昔日狂歡場景;“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則通過描繪美人頭飾散落、乘鸞飛逝的畫面,虛寫宮廷宴飲的熱鬧與浪漫。這些場景并非現(xiàn)實所見,而是借夢境重現(xiàn)北宋都城汴京的上元繁華,詞人以樂景寫懷思,暗中傳遞對故都昔日榮光的深切眷戀。②實寫今朝凄涼:以眼前之景勾勒漂泊之態(tài),凸顯孤寂冷落?!暗蕉窠?,愁山萬疊,鬢絲千縷”為典型實景描寫:“江上”點明詞人當下漂泊臨江的處境,“愁山萬疊”以連綿山巒喻指愁緒深重,“鬢絲千縷”則通過白發(fā)細節(jié)暗示年華逝去、壯志難酬?!白硎以?,夢回蓬島,滿身風露”中,“滿身風露”既是夢醒后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清冷感受,也象征詞人孤處江湖的寂寥心境。這些實景與上片的虛寫形成對比,將現(xiàn)實的凄涼落魄刻畫得淋漓盡致。③虛實交織:以今昔反差深化?!坝袘丫煛钡募覈枷缕鞍腴牎安试啤薄盎ㄓ辍薄俺他[”等虛筆構(gòu)建的美好幻境,與后半闋“江上”“愁山”“鬢絲”等實景呈現(xiàn)的困頓現(xiàn)實,形成強烈時空反差。詞人借“醉失桃源”(虛指理想中的汴京)與“夢回蓬島”(實寫夢醒后的孤凄)的交織,將個人身世漂泊與對故都的思念融為一體——昔日越繁華,今日越凄涼,虛實之間更顯“有懷京師”背后的家國之痛與黍離之悲,含蓄深化了詞作主旨。答案:(1)A(2)①虛寫昔日繁華:下片以“彩云深處”“乘鸞歸去”等虛筆追憶京師上元盛景,借夢境再現(xiàn)往日歡愉,暗含對故都的眷戀。②實寫今朝凄涼:以“江上愁山”“鬢絲千縷”等實景勾勒現(xiàn)實漂泊之態(tài),通過“滿身風露”等細節(jié)凸顯當下的孤寂冷落,與往昔形成鮮明對比。③虛實交織,深化主旨:通過虛境與實境的強烈反差,含蓄傳達“有懷京師”的深沉情感。賞析:上闋追憶皇城汴京的上元之夜,華燈如晝,輕歌曼舞、車水馬龍的情景,突出寫宮內(nèi)、宮外處處是一片升平?!叭A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二句,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華燈”“明月”“綺羅”“弦管”皆寫實:“華燈”,指裝飾美麗的燈盞,上元之夜,燈是主景,它不僅有彩繪裝點,更主要的是有奪目的光彩;十五日夜正是月最圓、光最亮之時,首句將“華燈”與“明月”共舉,給人以雖是夜晚卻亮如白晝的感覺;“綺羅”指男女游人的盛裝,“弦管”則指代音樂聲聲不停?!按猴L路”,則是寫虛,汴京地處中原,正月的天氣盡管已是早春,但冰雪未融、乍暖還寒,這里以春風滿路象征歡樂的游人內(nèi)心喜氣洋洋,猶如春風驅(qū)散了嚴寒。下面“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中前二句運用了比喻手法,“龍如駿馬”是“駿馬如龍”的倒裝,它和下句同脫胎自五代后唐李煜《望江南》中“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名句,也恰是寫對已逝去的美好、歡樂日子的追戀;“軟紅”在此處指游人踏起的飛塵。這三句是對游人如云、競來觀燈的熱烈場面的概述,下面則轉(zhuǎn)出兩組特寫鏡頭。其一是寫燈景之美:“太液池”,本為漢代與唐代的宮中池苑名,在此指代汴京皇宮的內(nèi)苑;“葆真宮”,北宋宮名,據(jù)《東京夢華錄》所載,可知是上元之夜張燈供賞的宮殿之一?!坝駱侵闃洹敝阜矊m中所開放的張燈之處,樓、閣、殿角、參天古樹之上掛滿華燈萬盞、晶瑩閃爍如同被珠鑲玉嵌一樣明亮。其二是寫歌舞之迷人:“飛瓊”為女仙之名,《漢武帝內(nèi)傳》有“王母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霓裳”指唐時著名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則“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縹緲”便是寫:高臺上美如天仙的歌女們合著樂器的節(jié)奏而婉轉(zhuǎn)歌喉,動人的霓裳羽衣之舞如踏云履霧輕柔飄渺;而“星回眼,蓮承步”則是寫歌伎舞女星眼回轉(zhuǎn)流盼生情,蓮步輕移婀娜多姿之態(tài);以“星”喻眼,突出明亮有神;以“蓮”喻步則是用典,《南史?齊本紀下》:“(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苯?jīng)過層層渲染,已將元夜觀燈之盛況推向了高潮。下闋雖仍寫觀燈游人的歡樂和汴京的繁華,但已屬興盡之余波;詞人也從追憶中霍然而醒,慨嘆而今的悲愴?!靶θ氩试粕钐帲ぺ?、一簾花雨”仍承上闋繼續(xù)渲染歡快氣氛。前一句寫笑聲飛入云霄,“彩云深處”,指為慶燈節(jié),在皇宮內(nèi)臨時搭起的“彩山”,據(jù)《夢梁錄?元宵》所載“汴京大內(nèi)前縛山棚、對宣德樓,悉以結(jié)彩,山沓上皆畫群仙故事”可知。后兩句寫燃燒的焰火,令人賞心悅目:團團簇簇的焰火突然竄入冥冥高空,化作五彩繽紛的花雨,像飛瀑、珠簾般飄灑下來,時起時伏。觀燈盛會至此已是高潮之巔,下面“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是寫燈會已散,游興已盡的仕女們疲憊不堪,連鬢邊飾物搖搖欲墜都已無力去整,隨著人們紛紛乘車離去,這繁華喧鬧的上元之夜也已趨于平靜。沉醉在追憶中的詞人也驟然猛醒,“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這是十分深沉的感慨。“桃源”,即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仙山;“蓬島”,即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的蓬萊仙島;“桃源”“蓬島”在此均借指淪陷金人之手的汴京。“醉失”一詞,流露出對怯懦的南宋王朝無端拱手讓出帝都汴京的不滿。詞人向子湮是南宋大臣,在政治上是主戰(zhàn)派,他曾在潭州(在今湖南長沙一帶)親率部隊抵抗過強大的金兵,后因反對和議、觸怒秦檜而被革職?!皦艋嘏顛u”,可以泛指無數(shù)次地夢回夜轉(zhuǎn)重返汴京的歡樂,也可特指此次上元之夜對汴京的深情追憶,然而夢中的片時歡樂醒來只會更加凄涼,“滿身風露”則是指顛沛動蕩的生活留給他的只是滿身雨、露、風、霜?!暗蕉窠希钌饺f疊,鬢絲千縷”是結(jié)尾處,也是對上句“滿身風露”的加重與擴展,如今南宋朝廷只知偏安一隅以求茍安,全無雪恥振興之志,詞人感到收復河山、重返帝京無望,憂國之情愈結(jié)愈重,如同萬重高山壓得透不出氣來;半生倥傯,只剩得兩鬢銀絲千縷。這和他另一首《鷓鴣天》中“而今白發(fā)三千丈,愁對寒燈數(shù)點紅”是異曲同工。該篇運用回憶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懷念故國、悲壯而抑郁的苦悶心情。愈是對歡樂過去作生動細膩的描寫,愈是使人更加留戀珍惜已經(jīng)失去的一切,也就更加深刻地寫出詞人內(nèi)心的痛楚。用詞典雅流麗處令人心馳神往,激烈悲憤處,又能見字血行淚,產(chǎn)生了巨大的感人力量。7.(2025?廣西三模)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得筵字)①杜甫北斗三更席,西江②萬里船。杖藜登水榭,揮翰宿春天。白發(fā)煩多酒,明星惜此筵。始知云雨峽③,忽盡下牢④邊?!咀ⅰ竣俅嗽娮饔诖髿v三年(768年,杜甫去世前三年)春,時杜甫結(jié)束蜀中生活,正從夔州經(jīng)峽州赴江陵以北歸;峽州,即硤州(今湖北宜昌);田侍御長史,名不詳,杜甫好友。詩題中的“得筵字”指朋友們出題分韻作詩,詩人分得“筵”字。②西江:長江。③云雨峽:巫峽,典出宋玉《高唐賦》“巫山云雨”。④下牢:指下牢關(guān)或下牢戍。(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首聯(lián)前句“北斗三更席”以星象點明宴飲時間——夜半子時,暗示主客盡歡至深夜,也說明田侍御長史待人盡顯深厚。B.首聯(lián)后句“西江萬里船”交代行程:從蜀地沿江而下至峽州,“萬里”極言路途之遠,襯托詩人輕松愉悅的心境。C.頷聯(lián)前句“杖藜登水榭”中用“杖藜”寫詩人年老體衰,頷聯(lián)后句“揮翰宿春天”中用“揮翰”寫詩人才思未減。D.尾聯(lián)“始知云雨峽,忽盡下牢邊”,以地理位置的轉(zhuǎn)換收束,暗含行旅艱辛,卻以“忽盡”輕筆帶過,引人遐思。(2)在杜甫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飲酒的場面,但在不同詩歌中表達的意蘊卻大不相同。請結(jié)合本詩頸聯(lián)和《登高》尾聯(lián)簡要說明?!敬鸢浮浚?)B(2)①本詩的頸聯(lián):“白發(fā)煩多酒,明星惜此筵”以飲酒寫漂泊之愁與聚散之嘆,詩人因年老不想多飲酒助興或澆愁,但友情比酒更醇厚,連星星也有惜別之意。②《登高》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以“停酒”反向?qū)懗钪钪?。詩人本欲借酒消解“艱難苦恨”,卻因為貧病交加被迫戒酒,強化了詩人無處排遣的悲愴?!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形象與作者感情之間的聯(lián)系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根據(jù)題干的提示,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襯托詩人輕松愉悅的心境”錯誤,應當是“‘西江萬里船’襯托杜甫漂泊江湖的羈旅情懷。故選B。(2)①頸聯(lián)“白發(fā)煩多酒,明星惜此筵”通過矛盾筆法展現(xiàn)復雜心境?!鞍装l(fā)煩多酒”:以“白發(fā)”暗喻暮年漂泊的疲憊,而“煩”字既寫對借酒消愁的厭倦,又隱含身世之悲?!懊餍窍Т梭邸保簲M人手法賦予星辰以情感,凸顯宴飲的珍貴。全聯(lián)在“厭酒”與“惜別”的張力中,傳遞出亂世中友情對孤寂心靈的慰藉。②《登高》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以停酒寫絕望?!胺彼W”與“濁酒杯”對舉,酒本為消愁之物,卻因貧病被迫停飲,形成“愁無可解”的閉環(huán)?!靶峦!钡谋黄刃詮娀吮瘣?,連最后的宣泄渠道也被剝奪,將個人命運與時代苦難推向極致。答案:(1)B(2)①本詩的頸聯(lián):“白發(fā)煩多酒,明星惜此筵”以飲酒寫漂泊之愁與聚散之嘆,詩人因年老不想多飲酒助興或澆愁,但友情比酒更醇厚,連星星也有惜別之意。②《登高》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以“停酒”反向?qū)懗钪钪?。詩人本欲借酒消解“艱難苦恨”,卻因為貧病交加被迫戒酒,強化了詩人無處排遣的悲愴。譯文:三更時分,宴席在北斗星的照耀下繼續(xù),長江上停泊著萬里航行而來的船只。我扶著藜杖登上水榭,揮筆賦詩,留宿在這春夜的美景之中。滿頭白發(fā)讓我煩惱,只好借酒消愁,夜空中的明星仿佛也珍惜這難得的筵席。此刻才知道,不知不覺間,已從云雨繚繞的巫峽,來到了下牢關(guān)邊。賞析:杜甫的《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作于暮年漂泊之際,在春夜宴飲的表象下,涌動著身世浮沉的蒼涼與友朋相聚的溫情。開篇“北斗三更席,西江萬里船”以天地為幕,將宴席置于三更北斗與萬里長江的壯闊背景中——北斗點明時間之晚,西江暗示行程之遙,二者交織出時空的浩渺感,既寫宴席的通宵達旦,也暗喻詩人漂泊半生的孤舟之旅?!罢绒嫉撬俊敝械摹罢绒肌惫蠢粘鲈娙死线~之態(tài),與“揮翰宿春天”的文人雅興形成反差,衰老身軀與蓬勃詩心的矛盾,恰是杜甫晚年精神的縮影?!鞍装l(fā)煩多酒”直抒胸臆,白發(fā)是歲月的刻痕,借酒澆愁的背后,藏著北歸無望的憂思;“明星惜此筵”則以擬人手法,將星光賦予惜別之情,連星辰都眷戀筵席的溫暖,更襯出詩人對友人款待的感激與離別的不舍。尾聯(lián)“始知云雨峽,忽盡下牢邊”暗藏雙關(guān):既實寫行程從巫峽(云雨峽)抵達下牢關(guān),也以“忽盡”二字感嘆時光飛逝,宴席將散。“云雨”典故既點染峽江春色,也隱喻人生如行云流水般變幻無常;“下牢”之名更巧合地呼應詩人“牢落”的處境——漂泊的孤舟暫泊于“下牢”,恰似生命在暮年暫歇于困頓之地。全詩以江天夜色為底色,在筵席的喧鬧與江水的靜謐中,凝結(jié)出“酒闌燈灺人散后”的深沉感慨:聚散無常的筵席,正如浮浮沉沉的人生,唯有春夜的星光與友朋的情誼,短暫照亮了漂泊者的滄桑旅途。8.(2025?河南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感所見白居易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莫嫌山木無人用,大勝籠禽不自由。網(wǎng)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鲙為吞鉤。誰人會我心中事,冷笑時時一掉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詩人認為智者憂愁而愚者無憂,這種對世俗認知的顛覆,形成了認知的張力。B.山木無人用,籠禽不自由,雞斷尾逃脫,魚貪吃被捕:增添了詩歌的寓言色彩。C.全詩以山木與籠禽、斷尾與吞鉤的意象矩陣,構(gòu)建了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范式。D.尾聯(lián)摒棄言語諷喻,采用“冷笑掉頭”的象征性身體語言,使得表達比較含蓄。(2)詩人是如何表達“感所見”的?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C(2)①通過智者和愚者、山木與籠禽、斷尾雞和吞鉤魚的層層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體認;②借助山木和籠禽、老雞與鲙魚等意象比喻社會、人生,強調(diào)自由的價值和命運的不同選擇?!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guān)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解答】(1)C.“構(gòu)建了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范式”說法錯誤,應為“構(gòu)建了一個拒絕異化的生存范式”,即反叛世俗的價值體系,追求真正的自由。故選C。(2)①詩人以三組鮮明對比構(gòu)建意象體系,揭示對生命本質(zhì)的洞察:詩句開篇“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將工于心計者的焦慮、聰慧者的煩憂與愚翁的無憂形成反差;“莫嫌山木無人用,大勝籠禽不自由”中,“山木”雖無人取用卻保有自然生長的自由,“籠禽”雖被豢養(yǎng)卻失去飛翔之權(quán);“網(wǎng)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鲙為吞鉤”,老雞因斷尾免于被網(wǎng)捕,鲙魚因貪食吞鉤淪為食材。②詩人以自然物象為載體,構(gòu)建象征體系,借意象隱喻社會與人生選擇:“山木”象征不被世俗規(guī)訓的生命形態(tài),暗指隱士或堅守本心者;“籠禽”象征被功名利祿束縛的世人?!皵辔病笔抢想u主動舍棄部分以保全整體的生存智慧,隱喻“以退為進”的處世哲學;“吞鉤”則是鲙魚因貪欲喪命的警示,影射世人對名利的盲目追逐。答案:(1)C(2)①通過智者和愚者、山木與籠禽、斷尾雞和吞鉤魚的層層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體認;②借助山木和籠禽、老雞與鲙魚等意象比喻社會、人生,強調(diào)自由的價值和命運的不同選擇。譯文:巧人因為勤勞而焦慮,聰明人因為思慮而憂愁。愚笨的老翁為何喜樂,又為何憂慮呢?不要嫌棄山中的樹木無人使用,困于籠中的禽鳥雖然不能自由飛翔,卻能獲得安全和保護。網(wǎng)外的老雞因為斷尾而得以存活,而盤中的新鮮魚被鉤吞食。誰能了解我內(nèi)心的事情,我冷笑著時時都會改變想法。賞析:這首詩以巧人、智者和愚翁為主題,探討了不同智慧程度的人所面臨的憂慮和困境。巧人和智者因為自己的才智而焦慮和愁悶,而愚笨的老翁則有著自己的憂慮和喜樂。詩人通過山木和籠禽的比喻,表達了即使是在限制和困境中,也可以找到安全和保護的意義。接著,詩人使用了網(wǎng)外老雞和盤中鮮鱠的對比,強調(diào)了命運和機遇對人的影響。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復雜的思緒和變化,展現(xiàn)了對人生境遇的深思。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對比,探討了智慧、命運和人生的議題。9.(2025?深圳校級三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夜泊水村①陸游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注]①這首詩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步歲。②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有人慨嘆江河淪喪,于是眾人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晉書?王導傳》)(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首聯(lián)“腰間羽箭久凋零”與“太息燕然未勒銘”形成對照,既暗示詩人被棄置的落寞,又化用典故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憤懣,奠定全詩悲愁基調(diào)。B.頷聯(lián)用典巧妙,“泣新亭”借東晉士大夫的頹喪,諷刺南宋權(quán)臣在國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無為。C.頸聯(lián)“一身報國有萬死”與“雙鬢向人無再青”構(gòu)成矛盾,凸顯詩人雖愿為國捐軀卻年華已逝的悲憤,直白激烈,成為全詩情感凝聚的“詩眼”。D.尾聯(lián)以“臥聞新雁落寒汀”的寂寥秋景收束,呼應標題的“夜泊”,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直接抒發(fā)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2)這首詩和高中教材中陸游的另一首作品《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點?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D(2)《夜泊水村》中“萬死報國”“雙鬢無再青”和《書憤》中“自許”“塞上長城”“衰鬢先斑”,都抒發(fā)了詩人希望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表達了陸游功業(yè)未成、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嘆息和憤懣?!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分析比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時不能籠統(tǒng)地答表達了作者或感傷或愉悅的感情,要說具體,再結(jié)合所涉及到表達思想感情的詩句作具體的分析。【解答】(1)D.“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直接抒發(fā)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有誤,詩人夢醒之后,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尋尋覓覓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棲的居所!這怎不教人潸然落淚呢?這兩句是借象表意,間接抒情。故選D。(2)此詩中寫到“一身報國有萬死”,說自己有萬死不辭的報國之志,異常的堅定,而《書憤》里也寫到自己在瓜洲渡痛擊金兵,縱橫馳騁,殺敵報國。兩首作品都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報國之志,收復中原的豪情。《夜泊水村》寫到“雙鬢向人無再青”,雙鬢斑白已經(jīng)不可能再年輕了,有年華已逝,青春不在,壯志未酬的苦悶?!稌鴳崱防镆矊懙搅恕扮R中衰鬢已先斑”,同樣是抒發(fā)年華已逝,青春不在的慨嘆憤懣之情。答案:(1)D(2)《夜泊水村》中“萬死報國”“雙鬢無再青”和《書憤》中“自許”“塞上長城”“衰鬢先斑”,都抒發(fā)了詩人希望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應商PCN控制指南
- 知識題庫-水泥干法生產(chǎn)工藝基本知識考試題目及答案
- 生產(chǎn)支持管理辦法解讀
- 營造安全文化構(gòu)建和諧社會
- 第三節(jié)分子的對稱性與點群
- 皮膚擦傷診療與護理教學
- UI界面設(shè)計課件
- 現(xiàn)代醫(yī)院護理技能體系與崗位職責
- 日本老年護理技術(shù)
- 實義動詞趣味解析
- 2025規(guī)范家居裝修協(xié)議
- 2025年廣西繼續(xù)教育公需科目考試試題及答案貫徹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戰(zhàn)略打造
- 2025年兵團職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練習題-數(shù)學好玩 圖形中的規(guī)律|北師大版 含答案
- 《活著》讀書分享優(yōu)秀課件
- 微型樁施工方案
- 《一站到底》答題庫大全之一(共800題)
- 管理學原理英文版版教學課件第10章
- 石油天然氣建設(shè)公司HSE費用財務(wù)管理實施細則及會計核算辦法
- MAU控制邏輯檢討
- AB股有限公司章程律師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