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_第1頁
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_第2頁
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_第3頁
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_第4頁
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春季德育活動策劃與實施方案主題:"春之韻·心之潤"——以自然生長為載體的生命德育實踐一、方案背景與設計理念(一)背景分析春季是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的季節(jié),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好探索"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读x務教育德育工作指南》明確要求"要利用自然、社會、文化等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春季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發(fā)芽、開花、生長)為德育提供了鮮活的"生命教育場景",通過將德育與春季自然現(xiàn)象、生活實踐結合,可實現(xiàn)"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德育效果。(二)設計理念以"生命成長"為核心,遵循"自然適配、兒童主體、實踐育人"原則,將"認知-情感-行為"三維目標融入春季活動,通過"知春、行春、悟春、傳春"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觀察自然、參與實踐、感悟美好中,培養(yǎng)熱愛生命、尊重自然、擔當責任的道德素養(yǎng)。二、活動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春季自然現(xiàn)象(發(fā)芽、開花、候鳥歸來),理解"生命成長"的內(nèi)涵,感知自然與人類的共生關系。2.情感目標:在種植、養(yǎng)護、志愿服務等活動中,體驗付出與收獲的喜悅,激發(f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對他人的關愛之情。3.行為目標:學會用實際行動愛護自然(如種植、垃圾分類)、關愛他人(如社區(qū)服務),形成"日行一善"的行為習慣。4.核心素養(yǎng)目標: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對自己的種植負責、對他人的需求回應)、實踐能力(動手種植、解決問題)與審美情趣(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創(chuàng)造春天的作品)。三、活動原則1.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活動主體,鼓勵自主選擇(如選擇種植的植物)、自主設計(如種植日記的形式)、自主評價(如分享種植心得)。2.實踐性原則:所有活動均以"做"為核心,如種植、澆水、施肥、志愿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體驗。3.融合性原則:融合學科(語文的春之詩、數(shù)學的種植統(tǒng)計、美術的春之畫)、融合家校(家長參與種植指導、家庭春之實踐)、融合社會(社區(qū)志愿服務)。4.趣味性原則:采用游戲、競賽、展示等兒童喜歡的形式,如"春芽成長賽""春天詩詞大會""種植日記展",激發(fā)參與熱情。四、活動內(nèi)容設計(分階段實施)(一)第一階段:春之知·生命啟蒙(3月上旬-3月中旬)目標:通過觀察與探究,認知春季自然生命的特征,建立"生命需要呵護"的初步認知。1.活動1:"尋找春的腳步"自然觀察時間:3月上旬(周末)參與人員:全體學生、家長(自愿陪同)實施步驟:(1)前置任務:語文教師結合課本(如《春》《村居》),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特征"(發(fā)芽、開花、燕子飛);科學教師講解"觀察日記"的寫法(記錄時間、地點、現(xiàn)象、感受)。(2)實踐活動:學生與家長一起到公園、小區(qū)、校園尋找"春天的痕跡"(如發(fā)芽的小草、開花的桃花、歸來的燕子),用照片、繪畫或文字記錄(低年級用照片+簡單文字,中高年級用觀察日記)。(3)分享交流:班級召開"春的發(fā)現(xiàn)"主題班會,學生展示自己的記錄成果,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春天會有這些變化"(生命生長需要陽光、水分、溫度)。評價方式:觀察日記納入"成長記錄冊",優(yōu)秀作品在校園公眾號展示。2.活動2:"生命的種子"科普課程時間:3月中旬(班會課)參與人員:全體學生、科學教師實施步驟:(1)科學教師講解"種子的結構"(如胚根、胚芽)、"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水、陽光、空氣),用實驗演示(如綠豆發(fā)芽實驗)。(2)學生分組討論:"如果我們要種植種子,需要做什么?"(選種、松土、澆水、施肥)。(3)發(fā)放種植材料(如綠豆、向日葵、多肉植物,根據(jù)年級選擇),指導學生制定"種植計劃"(包括種植時間、步驟、養(yǎng)護方法)。評價方式:種植計劃完成情況計入科學課評價,優(yōu)秀計劃在班級墻報展示。(二)第二階段:春之行·實踐悟德(3月下旬-4月中旬)目標:通過種植與志愿服務實踐,體驗"付出與收獲"的關系,培養(yǎng)責任意識與關愛之心。1.活動1:"種植小能手"校園種植實踐時間:3月下旬-4月中旬(每周三下午社團課)參與人員:全體學生、班主任、科學教師、家長志愿者(協(xié)助翻土、工具使用指導)實施步驟:(1)準備工作:學校劃分"班級種植園"(每個班級一塊小園地),購買種植工具(小鏟子、水壺、肥料),家長志愿者提前翻土、整理園地。(2)種植過程:低年級:種植容易發(fā)芽的種子(如綠豆、向日葵),由教師指導播種、澆水。中年級:種植蔬菜(如青菜、蘿卜),學生分組合作(松土、挖穴、播種、覆蓋土)。高年級:種植花卉(如月季、矮牽牛)或果樹(如草莓、小番茄),學生自主設計種植布局(如按顏色排列花卉)。(3)養(yǎng)護過程:學生每天課間輪流澆水、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如"3月25日,綠豆發(fā)芽了,芽是白色的,有小根")。(4)中期管理:科學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施肥(如用腐熟的有機肥)、防治病蟲害(如用大蒜水治蚜蟲)。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教師每天記錄學生的參與情況(如澆水、觀察、合作),計入"德育積分"。結果性評價:4月中旬開展"種植成果展",評選"最佳種植小組"(根據(jù)植物生長情況、種植日記)、"最美種植園"(根據(jù)園地整潔度、布局美觀度)。2.活動2:"春的溫暖"社區(qū)志愿服務時間:4月上旬(周末)參與人員:中高年級學生、班主任、家長志愿者實施步驟:(1)前期準備:聯(lián)系社區(qū)居委會,確定服務內(nèi)容(如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給社區(qū)植物澆水、發(fā)放"愛護春天"倡議書)。(2)實踐活動:小組1:"護綠小衛(wèi)士"——給社區(qū)的樹木、花草澆水,清理花壇里的垃圾。小組2:"溫暖傳遞者"——到社區(qū)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給老人表演節(jié)目(如唱歌、跳舞、朗誦春天的詩歌),幫老人捶背、聊天。小組3:"宣傳小達人"——發(fā)放"愛護春天"倡議書(內(nèi)容包括"不摘花、不折樹枝、不亂扔垃圾"),向社區(qū)居民講解保護自然的重要性。(3)總結交流:活動后,學生寫"志愿服務日記",班級召開"分享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幫助別人時,自己的心情怎么樣?"(快樂、滿足)。評價方式:志愿服務日記納入"德育檔案",優(yōu)秀日記在校園廣播站播出;社區(qū)居委會頒發(fā)"志愿服務證書"。(三)第三階段:春之美·心靈滋養(yǎng)(4月下旬-5月上旬)目標: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與文化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提升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yǎng)。1.活動1:"春的畫卷"美術創(chuàng)作時間:4月下旬(美術課)參與人員:全體學生、美術教師實施步驟:(1)靈感收集: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春天(如盛開的桃花、發(fā)芽的柳樹、種植園里的幼苗),用手機或相機拍攝照片(家長協(xié)助)。(2)創(chuàng)作活動:低年級:用蠟筆、水彩畫"我眼中的春天"(如桃花、小草、燕子)。中年級:用剪紙、折紙制作"春天的禮物"(如桃花瓣、小燕子、小樹苗)。高年級:用素描、油畫創(chuàng)作"春天的故事"(如種植園里的學生澆水、社區(qū)里的老人和孩子一起賞花)。(3)展示交流:學校舉辦"春之畫展",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校園走廊、大廳,邀請家長參觀。評價方式:優(yōu)秀作品計入美術課成績,頒發(fā)"藝術小達人"證書。2.活動2:"春的詩會"語文主題活動時間:5月上旬(語文課)參與人員:全體學生、語文教師實施步驟:(1)準備工作: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收集關于春天的詩歌(如《春曉》《村居》《春夜喜雨》),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2)詩會活動:低年級:"詩歌朗誦會"——學生朗誦課本中的春天詩歌,加上動作(如《村居》中的"忙趁東風放紙鳶"可以做放風箏的動作)。中年級:"詩歌仿寫"——模仿課本中的詩歌寫"春天的小詩"(如"小草從土里鉆出來,像害羞的小姑娘")。高年級:"詩歌創(chuàng)作"——寫一首關于"春天的感悟"的詩(如《種植園里的春天》《給老人的春天》)。(3)成果展示:優(yōu)秀詩歌匯編成《春之詩》校本教材,發(fā)放給學生;舉辦"詩歌朗誦比賽",評選"最佳朗誦者""最佳小詩人"。評價方式:詩歌作品納入語文成績,優(yōu)秀作品在校園公眾號發(fā)布。(四)第四階段:春之承·責任傳遞(5月中旬-5月下旬)目標:通過總結與分享,鞏固德育成果,培養(yǎng)"傳承美好"的責任意識。1.活動1:"我的春天成長故事"主題班會時間:5月中旬(班會課)參與人員:全體學生、班主任、家長代表實施步驟:(1)學生準備:整理自己在春季活動中的成果(如種植日記、志愿服務日記、美術作品、詩歌),制作"成長手冊"(包括活動照片、文字記錄、收獲感受)。(2)主題班會:學生展示"成長手冊",分享自己的"春天故事"(如"我種的綠豆發(fā)芽了,我每天都去澆水,它長得很快,我很開心";"我去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老人夸我懂事,我心里暖暖的")。家長代表發(fā)言:分享孩子在活動中的變化(如"孩子變得更懂事了,主動幫我澆花、打掃衛(wèi)生")。教師總結:肯定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思考"春天過去了,我們的成長還在繼續(xù),以后我們要怎么做?"(繼續(xù)愛護自然、幫助別人)。評價方式:"成長手冊"納入"德育檔案",優(yōu)秀手冊在校園展示欄展示。2.活動2:"春的延續(xù)"成果分享會時間:5月下旬(全校集會)參與人員:全體師生、家長代表、社區(qū)代表實施步驟:(1)成果展示:設置"種植成果展"(展示學生種植的植物)、"美術作品展"(展示學生的繪畫、剪紙)、"詩歌展"(展示學生的詩歌作品)。(2)節(jié)目表演:學生表演"春天的故事"(如話劇《種植園里的一天》、舞蹈《小燕子》、詩歌朗誦《春之韻》)。(3)頒獎儀式:頒發(fā)"種植小能手""志愿服務之星""藝術小達人""最佳成長手冊"等獎項。(4)倡議環(huán)節(jié):學生代表宣讀"春的延續(xù)"倡議書(內(nèi)容包括"愛護自然,從身邊小事做起;幫助別人,從每天做起"),全體學生宣誓。評價方式:獎項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優(yōu)秀成果在校園公眾號、社區(qū)公眾號發(fā)布。五、活動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成立"春季德育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德育主任、教導主任任副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家長代表任組員,負責活動的策劃、實施、協(xié)調、評價。(二)資源保障1.場地資源:利用校園種植園、教室、操場、社區(qū)公園、養(yǎng)老院等場地。2.物資資源:購買種植工具、種子、肥料、美術材料等,爭取家長捐贈(如種子、工具)。3.人力資源:邀請科學教師、美術教師、語文教師、家長志愿者、社區(qū)工作人員參與活動指導。(三)安全保障1.預案準備:制定《春季活動安全預案》(包括種植活動中的工具使用安全、戶外活動中的天氣應對、志愿服務中的人員安全),提前演練。2.人員防護:種植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如小鏟子不要對著別人);戶外活動中,做好防曬、避雨措施(帶帽子、雨傘);志愿服務中,有家長或教師陪同,確保學生安全。3.保險保障:為參與戶外活動的學生購買短期意外險。(四)評價保障1.過程性評價:通過"成長記錄冊""德育檔案"記錄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如種植日記、志愿服務日記、分享會發(fā)言)。2.多元主體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如"我覺得自己種植的綠豆長得很好,因為我每天都澆水")、互評(如"他的觀察日記寫得很詳細,我要向他學習")、教師評(如"該生在志愿服務中表現(xiàn)積極,主動幫助老人")、家長評(如"孩子變得更懂事了,主動幫我澆花")相結合的方式。3.結果性評價:將活動成果(如種植的植物、美術作品、詩歌作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參考。六、預期效果1.學生層面:通過活動,學生能認知生命的成長過程,體驗付出與收獲的喜悅,形成"愛護自然、幫助別人"的行為習慣,提升責任意識、實踐能力與審美情趣。2.家長層面:家長參與活動(如陪同觀察、種植指導、志愿服務),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長,促進家校合作。3.學校層面:豐富校園文化(如種植園、美術展、詩歌展),提升學校的德育品牌影響力。4.社區(qū)層面: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學校與社區(qū)的聯(lián)系,促進社區(qū)和諧。七、注意事項1.因地制宜:根據(jù)學校的場地、資源情況調整活動內(nèi)容(如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