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先秦篇名詞釋義系統(tǒng)匯編引言先秦文學(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文學的源頭,涵蓋詩歌、散文、神話、辭賦等多種體裁,孕育了“詩言志”“賦比興”等核心概念,開啟了“百家爭鳴”的思想格局。本匯編以專業(yè)嚴謹、層級清晰、實用易查為原則,按“文學體裁→重要典籍→文學流派→核心概念→重要術語”五大類梳理先秦文學關鍵名詞,每一詞條均包含定義、來源、特點、示例及影響,旨在為古代文學研究者、學生及愛好者提供系統(tǒng)的參考工具。一、文學體裁類(一)詩歌體裁1.四言詩定義:以四字為一句的詩歌體裁,是先秦時期最主要的詩歌形式。來源:起源于西周初年的民間歌謠與宮廷樂歌,《詩經(jīng)》是其成熟代表(收錄305篇,均為四言或雜言但以四言為主)。特點:句式整齊,節(jié)奏明快(多為二二拍,如“關關/雎鳩”);多用重章疊句(如《蒹葭》三章反復詠嘆“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語言質(zhì)樸,貼近生活。示例:《詩經(jīng)·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庇绊懀旱於酥袊姼琛爸毓?jié)奏、重韻律”的傳統(tǒng),后世曹操《短歌行》、陶淵明《歸園田居》等仍沿用四言句式。2.風雅頌定義:《詩經(jīng)》的分類體系,依據(jù)音樂性質(zhì)劃分的三種詩歌類型。來源:《周禮·春官·大師》記載“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漢代《毛詩序》明確將“風、雅、頌”列為《詩經(jīng)》“六義”之三。特點與示例:風:又稱“國風”,是各地民間歌謠(15國,160篇),內(nèi)容多反映民生疾苦(如《魏風·碩鼠》)、愛情婚姻(如《鄭風·子衿》),語言通俗,情感真摯。雅:分為“大雅”(31篇)與“小雅”(74篇),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笱拧倍酁橹芡醭氖吩姡ㄈ纭渡瘛窋⑹龊箴⒄Q生),“小雅”則包含怨刺詩(如《小雅·節(jié)南山》批評時政)與宴飲詩(如《小雅·鹿鳴》)。頌: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歌,內(nèi)容多為歌頌祖先功德(如《周頌·清廟》贊美周文王),語言莊重,節(jié)奏舒緩。影響:“風雅”后來成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稱,“頌”則開啟了中國古代祭祀文學的傳統(tǒng)。3.楚辭體(騷體)定義: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詩歌體裁,以屈原作品為代表,因句式靈活、多用“兮”字(如“路漫漫其修遠兮”)而獨具特色。來源:受楚地民歌(如《越人歌》)、巫祭文化(如《九歌》中的神靈描寫)影響,由屈原創(chuàng)制并成熟。特點:句式自由:打破四言限制,長短句交錯(如《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語氣詞多用:“兮”字置于句中或句末,增強抒情性(如“風蕭蕭兮易水寒”);意象瑰麗:融合楚地神話(如“東皇太一”“湘夫人”)與自然景觀(如“沅湘”“云夢澤”),充滿浪漫色彩;情感強烈:多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如《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或憤懣不平(如《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示例: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庇绊懀洪_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后世“騷體賦”(如賈誼《吊屈原賦》)、“七言詩”均受其句式影響。(二)散文體裁1.歷史散文定義:記錄先秦歷史事件與人物的散文,分為編年體(按時間順序記事)與國別體(按國家分類記事)兩類。代表作品與特點:編年體:《春秋》(孔子修訂,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語言簡潔,暗含“微言大義”)、《左傳》(左丘明作,《春秋》的“傳”,詳細記載春秋時期各國史實,擅長描寫戰(zhàn)爭與人物,如《曹劌論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影響:奠定了中國歷史散文“敘事嚴謹、人物鮮活”的傳統(tǒng),《左傳》的“戰(zhàn)爭描寫”與《戰(zhàn)國策》的“縱橫說辭”對后世小說、散文影響深遠。2.諸子散文定義:先秦諸子(儒家、道家、墨家等)闡述思想的散文,按文體演變分為三類:(1)語錄體:以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為主,特點是簡短精煉、口語化,如《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對話體:以孟子、莊子與弟子或?qū)κ值膶υ挒樾问?,特點是雄辯滔滔、善用比喻,如《孟子》(《梁惠王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3)專題論文: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特點是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如《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韓非子·五蠹》(“守株待兔”寓言)。影響:開啟了中國散文“議論說理”的傳統(tǒng),諸子的邏輯方法(如孟子的“類比論證”、韓非子的“舉例論證”)至今仍被沿用。(三)神話體裁1.創(chuàng)世神話定義:解釋天地起源的神話,反映原始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示例:《盤古開天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出自《三五歷紀》);《女媧補天》(“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出自《淮南子·覽冥訓》)。特點:以“巨人化生”或“神靈創(chuàng)造”為核心,充滿原始想象。2.英雄神話定義:歌頌人類祖先征服自然、反抗壓迫的神話,主角多為半人半神的英雄。示例:《大禹治水》(“禹疏九河,陂九澤,決九川,定九州”,出自《史記·夏本紀》);《后羿射日》(“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后羿射九日,落為沃焦”,出自《淮南子·本經(jīng)訓》)。特點:體現(xiàn)“人定勝天”的抗爭精神,英雄形象具有犧牲精神與智慧。3.自然神話定義:解釋自然現(xiàn)象(如日月、山川、風雨)的神話,將自然力人格化。示例:《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出自《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精衛(wèi)填?!罚ā把椎壑倥?,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保鲎浴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特點:以“人與自然的互動”為主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二、重要典籍類1.《詩經(jīng)》別名:《詩》《詩三百》(收錄305篇)。成書時間: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6世紀)。編訂者:傳為孔子修訂(“孔子刪詩”說,雖有爭議,但孔子對《詩經(jīng)》的整理與傳播有重要貢獻)。內(nèi)容體例:分為“風、雅、頌”三類(見“文學體裁類”)。文學價值: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啟了“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運用“賦、比、興”手法(見“核心概念類”),語言質(zhì)樸凝練;反映了先秦時期的社會生活(如勞動、愛情、戰(zhàn)爭),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2.《楚辭》別名:《騷》(因屈原《離騷》為核心作品)。成書時間: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編訂者:劉向(收錄屈原、宋玉、賈誼等楚地作家的作品,共16篇)。核心作品: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宋玉《九辯》。文學價值: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打破《詩經(jīng)》的四言句式,采用長短句與“兮”字,增強抒情性;融合楚地神話、巫祭文化與方言,形成獨特的“楚辭體”(騷體);屈原的“愛國情懷”與“批判精神”(如《離騷》“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對后世文人影響深遠。3.《論語》性質(zhì):儒家經(jīng)典,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編訂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核心思想:“仁”(“仁者愛人”)、“禮”(“克己復禮”)、“中庸”(“過猶不及”)。文學價值:語言簡潔雋永,多為格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凰茉炝丝鬃拥男蜗螅ㄈ纭皽囟鴧?,威而不猛”),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開啟了“語錄體”散文傳統(tǒng),對后世《孟子》《荀子》等諸子散文有影響。4.《莊子》別名:《南華經(jīng)》(道教尊為經(jīng)典)。作者:莊周(戰(zhàn)國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及其后學(共33篇,分為“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為“內(nèi)篇”為莊子本人所作)。核心思想:“逍遙游”(追求精神自由)、“齊物論”(萬物平等,無是非之分)、“道法自然”(順應自然,反對人為)。文學價值:擅長用寓言說明道理(“寓言十九”,如“鯤鵬展翅”“庖丁解?!薄熬字堋保?,形象生動,寓意深刻;想象豐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如《逍遙游》“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語言汪洋恣肆,多用比喻與排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如《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5.《韓非子》性質(zhì):法家經(jīng)典,韓非子的專題論文集。作者:韓非(戰(zhàn)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荀子弟子,李斯同學)。核心思想:“法治”(“法不阿貴”)、“術”(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勢”(君主的權威)。文學價值: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擅長用寓言與歷史故事論證觀點(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語言犀利,批判現(xiàn)實(如《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是先秦諸子散文中“專題論文”的成熟代表,對后世議論文的寫作有重要影響。三、文學流派類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創(chuàng)始人)、孟子(“亞圣”)、荀子(集大成者)。核心思想:孔子:“仁”(愛人)、“禮”(等級秩序)、“為政以德”(以德治國);孟子:“性善論”(人性本善)、“仁政”(以民為本)、“民貴君輕”(民眾地位高于君主);荀子:“性惡論”(人性本惡,需通過教育與法律約束)、“禮法并用”(儒家“禮”與法家“法”結合)。文學特點:語錄體(《論語》):簡短精煉,口語化;對話體(《孟子》):雄辯滔滔,善用比喻(如“五十步笑百步”);專題論文(《荀子》):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如《勸學》)。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創(chuàng)始人)、莊子(集大成者)。核心思想:老子:“道”(萬物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為而治”(反對過度干預,順應自然)、“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辯證思維);莊子:“逍遙游”(精神自由,超越世俗束縛)、“齊物論”(萬物平等,無是非之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文學特點:《老子》(《道德經(jīng)》):語言凝練,多用韻文(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充滿辯證思維;《莊子》:想象豐富,多用寓言(如“鯤鵬展翅”“庖丁解?!保?,語言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創(chuàng)始人,名翟)。核心思想:“兼愛”(無差別地愛所有人)、“非攻”(反對戰(zhàn)爭)、“尚賢”(選拔賢能之士)、“節(jié)用”(節(jié)約物資)、“節(jié)葬”(反對厚葬)。文學特點:《墨子》:文章質(zhì)樸無華,邏輯嚴密,多用舉例與類比(如《兼愛》“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強調(diào)“實用”,反對華麗的辭藻(“言必有三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之于百姓耳目之實,用之于國家百姓之利)。4.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變法實踐者)、韓非子(理論集大成者)。核心思想:“法治”(以法律為核心,“法不阿貴”)、“術”(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勢”(君主的權威)。文學特點:《韓非子》:文章犀利冷峻,邏輯嚴密,多用寓言與歷史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強調(diào)“實用”(“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三、核心概念類(修正:原“三”應為“四”,此處調(diào)整序號)1.詩言志定義:詩歌是表達作者思想、情感與志向的文學形式。來源:最早出自《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內(nèi)涵:“志”不僅指“志向”,還包括情感(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氓》表達對婚姻的失望)、思想(如《離騷》表達對國家的憂慮);強調(diào)詩歌的“實用性”(如《毛詩序》“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即詩歌應服務于道德教化。影響:中國詩歌的核心理論,貫穿整個古代文學史(如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即繼承此思想)。2.賦比興定義:《詩經(jīng)》的三種主要表現(xiàn)手法,合稱“三義”(與“風、雅、頌”合為“六義”)。來源:《周禮·春官·大師》:“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睗h代鄭玄注: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敘述);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起興,即先寫他物引出主題)。特點與示例:賦:《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直接敘述農(nóng)夫的勞作);比:《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用桑葉的鮮嫩比喻女子的青春);興:《詩經(jīng)·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用雎鳩的和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影響:中國詩歌的經(jīng)典手法,后世詩歌(如唐詩、宋詞)仍廣泛使用(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霜”比“月光”;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用“風、天、猿”起興,引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的感慨)。3.風雅精神定義:《詩經(jīng)》“風”(民間歌謠)與“雅”(宮廷樂歌)中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即關注社會現(xiàn)實、反映民生疾苦、批判不公。來源:“風”多為民間歌謠,反映底層民眾的生活(如《魏風·碩鼠》批判剝削者);“雅”中的“小雅”多為怨刺詩(如《小雅·節(jié)南山》批評君主昏庸)。內(nèi)涵:關注現(xiàn)實:詩歌應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如《詩經(jīng)·豳風·七月》詳細敘述農(nóng)夫的四季勞作);批判精神:敢于批評統(tǒng)治者的不公(如《詩經(jīng)·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諷刺勞逸不均);人文關懷:重視人的情感與尊嚴(如《詩經(jīng)·周南·漢廣》表達對愛情的向往)。影響:成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傳統(tǒng)(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均繼承此精神)。4.百家爭鳴定義: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之間互相辯論、互相影響的思想文化局面。背景:社會變革(分封制瓦解,封建制確立);士階層崛起(貴族衰落,平民知識分子成為思想傳播的主力);各國爭霸(諸侯需要人才為其出謀劃策)。主要流派與主張(見“文學流派類”)。影響: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的“軸心時代”(與古希臘哲學、古印度佛教同期);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如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法家的“法”均影響后世);促進了文學的發(fā)展(如諸子散文的多樣化體裁、辯論技巧的成熟)。四、重要術語類(修正:原“四”應為“五”,此處調(diào)整序號)1.六義定義:《詩經(jīng)》的六種分類與表現(xiàn)手法,即“風、雅、頌”(體裁分類)與“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來源:《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眱?nèi)涵:“風、雅、頌”是《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分類”(按音樂性質(zhì));“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藝術手法”(按表達技巧)。影響:成為《詩經(jīng)》研究的核心框架,后世學者多從“六義”角度解讀《詩經(jīng)》(如孔穎達《毛詩正義》“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2.春秋筆法定義:《春秋》的記事手法,通過簡潔的文字與隱含的褒貶表達作者的思想。來源:《春秋》是孔子修訂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歷史,語言極為簡潔(如“鄭伯克段于鄢”僅六字)。特點:“微言大義”:用簡短的文字隱含對人物與事件的評價(如“克”字暗示鄭莊公與共叔段的“兄弟相殘”,“段”不稱“弟”暗示其“不悌”);“褒貶分明”:通過稱呼(如“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動詞(如“伐”“侵”“襲”的戰(zhàn)爭性質(zhì))表達作者的態(tài)度。影響:成為中國古代史學的“正統(tǒng)手法”(如《史記》“太史公曰”即繼承此傳統(tǒng)),也影響了文學作品的“敘事技巧”(如《紅樓夢》“草蛇灰線”的伏筆)。3.寓言十九定義:《莊子》中寓言的使用比例極高(“十九”指十分之九),是其主要的表達方式。來源:《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碧攸c:以“假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上數(shù)學家長會發(fā)言稿
- 時間管理法則培訓課件
- 美術項鏈藝術創(chuàng)作全解析
- 中考美術狀元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服裝廠臨時職工勞動合同解除條件及責任
- 梁宜2025版離婚協(xié)議書針對子女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及輔導安排b
- 二零二五版婚禮場地租賃合同含婚禮現(xiàn)場禮品贈送
- 2025版化妝品經(jīng)銷商區(qū)域總代理合同范本
- 2025版大數(shù)據(jù)資源共享技術服務合同TFJEMIA10
- 2025版高速公路緊急通道護欄采購協(xié)議
- GB/T 16886.12-2023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2部分:樣品制備與參照材料
- 發(fā)泡模具驗收報告
- 全國各氣象臺站區(qū)站號及經(jīng)緯度
- 深圳市勞動法律法規(guī)參考手冊
- 現(xiàn)金流游戲課件
- HCCDP 云遷移認證理論題庫
- 無線電技術設施運行維護定期巡檢項目總表
- 深遠海智能養(yǎng)殖裝備平臺
-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 鋼結構與已建建筑的銜接
- 社會組織規(guī)范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