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2高202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fù)習(xí)講練學(xué)案之文言文閱讀專題第二講理解文言虛詞【知識精講】一、考情分析《考試大綱》要求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霸谖闹小币?guī)定了考查的方向:文言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耙饬x和用法”規(guī)定了考查內(nèi)容:“意義”指相對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用法”指文言虛詞的詞性及語法功能。高考中,文言虛詞已經(jīng)多年沒有單獨設(shè)題考查,主要是在斷句和翻譯題中滲透了對虛詞的考查。虛詞的考查范圍主要是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除了這18個常見文言虛詞外,高考也還有對其他文言虛詞、兼詞和復(fù)音虛詞等進行考查的情況。二、復(fù)習(xí)指導(dǎo)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識語境,因為虛詞的意義并不固定,用法也很靈活,只有結(jié)合語境,才能準確把握。除了辨識語境,考場中,還要用其他方法進行靈活判斷。1.語境分析法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它在具體語句中的用法,必須根據(jù)上下文的整體語境和句子(單句和復(fù)句)之間、句子內(nèi)部成分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來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賦》)中的“而”,上文對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贊許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則表達了嘆惋之情,下文沒有順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見句中的“而”為轉(zhuǎn)折連詞,可譯為“可是,卻”。2.語法分析法同一個虛詞,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之”,如果處于謂語位置,可視為動詞,如“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處在賓語部分的兩個名詞之間,則譯為指示代詞“這樣”,如“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處在主謂之間,則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如“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中的“之”。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故前兩句中的“為”應(yīng)為動詞,作謂語,譯為“是”;第三句中的“何辭”,即“辭何”,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主語承前省略,可見第三句中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助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3.位置推斷法同一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斷、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如“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表疑問語氣)”(《過秦論》)?!耙病比绻迷诰渲?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中的“也”。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詞,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用在句首還常作語氣副詞(表反問或揣測),如“其(表揣測語氣)皆出于此乎”(《師說》);在句中用在動詞后一般作代詞,如“秦王恐其(代指藺相如)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用在名(代)詞后一般作語氣副詞(表商量、期望、祈使語氣),如“吾其(語氣副詞,還是)還也”(《燭之武退秦師》)。4.對應(yīng)推斷法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以”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應(yīng)是表修飾的連詞。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中的“因”和“乘”處于對應(yīng)位置,“乘”是“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應(yīng)是“趁著”的意思。5.刪換判斷法有些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虛詞被刪除或替換后,句意表達不受影響的,此虛詞一般是連詞;句意表達受到影響的,此虛詞一般是介詞。6.標志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gòu)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為”表判斷,用“見”“于”“為”“為所”表被動,用“之”“是”表賓語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緦c精練】一、歸類練習(xí)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②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④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⑤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⑦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⑧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⑨履至尊而制六合⑩而母立于茲A.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C.①⑩/②④⑧/⑥⑨/③⑤/⑦B.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D.①⑩/②④/⑥/⑧⑨/③⑤⑦1.A【①⑩代詞,你的;②④連詞,表并列;⑥連詞,表修飾;⑧⑨連詞,表承接;③⑤連詞,表假設(shè);⑦連詞,表轉(zhuǎn)折?!?.下列句子中“何”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來何操?③豫州今欲何至?④其間旦暮聞何物?⑤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⑥徐公何能及君也?⑦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⑧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A.①⑧/②④/③/⑤⑦/⑥C.①⑧/②④/③⑤/⑥/⑦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D.①⑦/②④/③/⑤⑧/⑥2.A【①⑧疑問代詞,為什么;②④疑問代詞,什么;③疑問代詞,哪里;⑤⑦副詞,多么;⑥疑問副詞,怎么?!?.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①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②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蛇者乎。③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④吾嘗題乎是。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⑥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⑦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A.①④/②⑤⑥⑦/③ B.①③④/②⑥/⑤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②⑤⑥⑦3.D【“乎”的主要用法是兩類,從位置來看主要有句中和句尾。在句中多相當于介詞“于”,而句末多是語氣助詞,可譯為“嗎”。很明顯①③④的“乎”在句中,相當于“于”介詞;其他②⑤⑥⑦都在句末,是語氣助詞?!?.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是)②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卻)③乃罷會(于是)④騎乃得過(于是)⑤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⑥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僅,只)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④⑤⑥D(zhuǎn).②④⑤⑥4.A【乃:你的,你們的;這,這樣;表判斷,是;竟然;才,僅僅;又;甚至;于是,就。②乃:乃至,甚至;④乃:才。】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③失其所與,不知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⑤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⑦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8\*GB3⑧其孰能譏之乎=9\*GB3⑨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10\*GB3⑩其可怪也歟?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A.①②/③⑥/④⑦/⑤=9\*GB3⑨/=8\*GB3⑧=10\*GB3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9\*GB3⑨/=8\*GB3⑧=10\*GB3⑩/?/?C.①②/③⑥/④=9\*GB3⑨/⑤⑦/=8\*GB3⑧=10\*GB3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9\*GB3⑨/=8\*GB3⑧=10\*GB3⑩/?/?5.D【①②人稱代詞,他、他們;③⑦人稱代詞,第一人稱,指自己;④⑥人稱代詞,它的,分別代指“后洞”和“泥”;⑤=9\*GB3⑨指示代詞,那些,分別指“好游者”和“疑惑”;③=10\*GB3⑩語氣副詞,表反問,難道。?連詞,表示假設(shè),“假如”;?音節(jié)助詞,無實意,湊足音節(jié)。】6.對下列各句中的“且”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②不出,火且盡③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⑦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⑧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⑨驢一鳴,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甚恐⑩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A.①③/②⑦/④⑤/⑥⑨/⑧⑩B.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⑩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6.B【①③連詞,表遞進“況且、而且”;②⑨副詞,“將要”;④⑤連詞,表并列;⑥⑦連詞,讓步,“尚且”;⑧⑩副詞“姑且、暫且”?!?.下列句中加點的“若”字意義分類正確的一組是()①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②視之,形若土狗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⑤若屬皆且為所虜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⑦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⑧若為傭耕,何富貴也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7.C【①②⑥如,像;③④假如;⑤⑧你;⑦及,比得上。)8.下面句子中“所”字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②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④某所,而母立于茲⑤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⑦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⑧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⑨所以游目騁懷⑩父去里所,復(fù)還?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⑩/?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⑨/⑩/?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⑨?/⑩/?D.①④/②⑤/③⑧/⑥?/⑦⑩/⑨/?8.C【①④名詞,場所、位置;②③“所”加動詞,構(gòu)成名詞的“所”字結(jié)構(gòu);⑤⑧“為……所”表被動;⑥⑦“所以”,表原因;⑨?“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⑩左右;?座、套?!?.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字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②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③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④誰為大王為此計者⑤為國以禮,其言不讓⑥不足為外人道也⑦若屬皆且為所虜⑧如今人方為刀俎⑨何辭為⑩客何為者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④/③⑧⑩/⑤/⑥/⑦/⑨C.①⑤/②④③/⑧⑥/⑦⑨/⑩ D.①⑤/②④/③⑥⑩/⑦⑧/⑨9.B【①動詞,擔任;②④介詞,替、給;③⑧⑩表示判斷,相當于“是”;⑤動詞,治理;⑥介詞,同、跟;⑦與“所”連用,表被動。⑨句末語氣詞,表疑問語氣?!?0.下列對“焉”字的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②復(fù)駕言兮焉求③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④子亦有不利焉。⑤焉用亡鄭以陪鄰⑥盤盤焉,囷囷焉。⑦且焉置土石⑧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⑨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⑩割雞焉用牛刀?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A.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B.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D.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10.D【①③兼詞,譯為“于此”。②是代詞,譯為“什么”。④句末語氣詞,表陳述的語氣。⑤⑩是疑問代詞,譯為“怎么”。⑥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⑦疑問代詞,“哪里”⑧連詞,相當于“則”“就”⑨?是語氣詞,是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1.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⑤欲人之無惑也難矣⑥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⑧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11.D【①⑦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②⑤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③⑥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語氣;④表示感嘆語氣?!?2.下列對“以”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不敢興兵以拒大王④宮之奇以其族行⑤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⑥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⑦而乃以手共搏之⑧臣乃得有以報太子⑨丹不忍以己之私⑩余船以次進?木欣欣以向榮?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A.①⑤/②③④⑨/⑥⑧/⑦/⑩/?/?B.①⑨/②③⑧/④/⑤/⑥⑦/⑩/?/?C.①⑨/②④⑥⑧/③⑦/⑤/⑩/?/?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⑨/⑩/?/?12.B【①⑨介詞,因為;②③⑧連詞,表目的,來;④動詞“率領(lǐng)”;⑤介詞,按照;⑥⑦介詞,拿,用。⑩介詞“按照”;?連詞,表修飾;?副詞,通“已”,已經(jīng)?!?3.下列對“因”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罔不因勢象形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③變法者因時而化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⑤因拔刀斫前奏案⑥相如因持璧卻立⑦于今無會因⑧蒙故業(yè),因遺策⑨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⑩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⑩/⑨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3.C【①③介詞,依照、根據(jù);②介詞,趁機;④介詞,通過,經(jīng)由;⑤⑥連詞,于是,就;⑦名詞,原因,緣由,機緣;⑧⑩動詞,沿襲,繼續(xù);⑨介詞,依靠、憑借】14.下列對“于”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②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③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④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quán)曰⑤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⑥君幸于趙王⑦業(yè)精于勤、荒于嬉⑧之子于歸,宜其家室⑨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雹庋嗤跤Y(jié)于君A.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⑩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⑩/⑨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4.D【①③介詞,表處所,在,從;②④介詞,表對象,向,對,對于;⑤⑥介詞,表被動,“被”;⑦介詞,表原因,由于;⑧助詞,動詞詞頭,無實義;⑨介詞,表比較,比;⑩介詞,與,跟,同?!?5.下列對“與”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子非三閭大夫與②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雹畚ㄇ髣t非邦也與④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⑤恐年歲之不吾與⑥與嬴而不助五國也⑦日月逝矣,歲不我與⑧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⑨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⑩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B.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D.①③/②/④/⑤⑩/⑥/⑦/⑧/⑨15.A【①③句末語氣詞;②動詞,贊同;④介詞,同、跟;⑤⑦動詞,等待;⑥動詞,親近,親附;⑧⑨動詞,給予;⑩連詞,和、與?!?6.下列對“則”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伐柯伐柯,其則不遠②入則無法家拂士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④合散消息,安有常則⑤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⑥于其身也,則恥師焉⑦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⑧此則寡人之罪也⑨口耳之間則四寸耳⑩匪雞則鳴,蒼蠅之聲?欲速則不達?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⑩/?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⑨/⑩/?C.①④/②③/⑤⑧/⑥⑦/⑨/⑩/?/?D.①④/②⑤/③⑧/⑥?/⑦/⑨/⑩/?16.D【①④名詞,準則、法則;②⑤連詞,表假設(shè),假使、如果;③⑧副詞,就是、乃;⑥?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可是;⑦動詞,效法;⑨副詞,僅僅、只;⑩助詞,無實意;?助詞,表疑問,“呢”。】17.下列對“者”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而記游者甚眾②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③用實者成實時采④此三者,吾遺恨也⑤陳涉者,陽城人也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⑦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⑧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⑨馬之千里者⑩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A.①③/②⑦/④⑤/⑥⑨/⑧⑩B.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⑩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7.C【①③代詞,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可譯作“的、的人、的事情”等;②④代詞,用在數(shù)詞之后,可譯作“個、樣”;⑤⑥助詞,放在主語之后,表判斷;⑦⑧助詞,主語之后,引出原因;⑨⑩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18.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齊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也③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⑤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⑥欲人之無惑也難矣⑦師道之不傳也久矣=8\*GB3⑧夫晉,何厭之有=9\*GB3⑨公將鼓之=10\*GB3⑩句讀之不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蚓無爪牙之利?頃之,煙炎張?zhí)?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A.①④/②⑤/③/⑥⑦/=8\*GB3⑧=10\*GB3⑩/=9\*GB3⑨/?/?/?/?B.①④⑦/②⑤?/③=9\*GB3⑨/⑥=8\*GB3⑧=10\*GB3⑩/?/?/?C.①④/②⑤/⑥⑦/=8\*GB3⑧=10\*GB3⑩/③=9\*GB3⑨?/?/?/?D.①④⑦=10\*GB3⑩/②③=9\*GB3⑨/⑤/⑥=8\*GB3⑧/??/?/?18.A【①④助詞,的;②⑤動詞,往,到;③代詞,代指金玉珠寶等物;⑥⑦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8\*GB3⑧=10\*GB3⑩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9\*GB3⑨助詞,詞尾,不譯。?助詞,中心語和補語中間;?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用在時間副詞后,補足音節(jié);?指示代詞,“這”。】二、能力提升練習(xí)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吾聞之周生①曰:“舜目蓋重瞳子②?!庇致勴椨鹨嘀赝?。羽豈其苗裔③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④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⑤,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注】①〔周生〕漢代的儒者。②〔重瞳子〕眼睛里有兩顆眸子。③〔苗裔〕后代。④〔五諸侯〕指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⑤〔關(guān)〕關(guān)中,指秦地?!渤吵??!脖酬P(guān)懷楚〕指定都彭城。①放逐義帝而自立②奮其私智而不師古③近古以來未嘗有也④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答案】D【“而”,①是連詞,表承接,②是連詞,表轉(zhuǎn)折;“以”,③是介詞,表時間、方位等的界限,④是介詞,憑借。故選D?!俊緟⒖甲g文】我從周生那里聽說:“舜的眼睛大概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孔。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么?為什么他崛起得這樣迅猛呢?當秦王朝政治混亂敗壞的時候,陳涉首先發(fā)難反秦,一時間英雄豪杰紛紛起來,互相爭奪天下的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但是項羽并沒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權(quán)位,只不過乘勢從民間起兵,三年的時間,就發(fā)展到率領(lǐng)五國諸侯一舉滅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賞王侯,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自號為“霸王”,雖然霸王之位并未維持到底,但近古以來未曾有過這樣的人物。等到項羽放棄關(guān)中,懷戀故鄉(xiāng)楚地,流放義帝而自立為王,此時再抱怨王侯們背叛自己,那就很難了。自己夸耀功勞,逞個人的聰明卻不效法古人,認為霸王的業(yè)績,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統(tǒng)治好天下,結(jié)果僅僅五年的時間就最終使得他的國家滅亡了,直到身死東城,他還沒有覺悟,還不知道自責(zé),這顯然是錯誤的。而且還借口說“是上天要滅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于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于目,而目轉(zhuǎn)求于鏡。然世未嘗以鏡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鏡何負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節(jié)選自錢大昕《潛研堂文集》)A.eq\b\lc\{(\a\vs4\al\co1(五官莫明于目,而目轉(zhuǎn)求于鏡))B.eq\b\lc\{(\a\vs4\al\co1(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C.eq\b\lc\{(\a\vs4\al\co1(而咎目之失明,久之,視世所稱美人))D.eq\b\lc\{(\a\vs4\al\co1(烏在其為明也,烏用鏡為))【答案】B【A.于:介詞。比/向。B.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但是。C.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可不譯/表停頓,可不譯。D.為:介詞,作為/助詞,表反問?!俊緟⒖甲g文】人的臉部五官中沒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臉上有黑點,眼睛卻看不到,為何認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物體,卻不能看見自己的臉,要借助于鏡子才能看見。鏡子的珍貴程度,不及眼睛;但鏡子不用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鏡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鏡子來幫助眼睛,反而責(zé)怪眼睛不明亮。鏡子有什么對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討厭鏡子,說:“這(鏡子)害得我好苦啊,我自己有眼睛,為何要用鏡子呢?”時間一長,看到世人所稱贊的美人,很少有滿意的,不知道自己臉上有黑痣,泰然自若地說:“(她們)都沒有我美麗?!迸赃叺娜送低档匦λ?這個人卻始終沒有感覺到。真是可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司馬朗字伯達,河內(nèi)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jīng)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nèi)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fēng),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北O(jiān)試者異之。后關(guān)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nèi)憂之?!鄙鄄粡?。邊山之民果亂,內(nèi)徙,或為寇鈔。年二十二,太祖辟為司空掾?qū)?除成皋令,以病去,復(fù)為堂陽長。其治務(wù)寬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遷兗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稱之。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征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yī)藥。遇疾卒,時年四十七。(節(jié)選自《三國志·司馬朗傳》)A.eq\b\lc\{(\a\vs4\al\co1(人有道其父字者,求人可使報秦者))B.eq\b\lc\{(\a\vs4\al\co1(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且行千里,其誰不知))C.eq\b\lc\{(\a\vs4\al\co1(損年以求早成,君臣固守以窺周室))D.eq\b\lc\{(\a\vs4\al\co1(非志所為也,當其欣于所遇))【答案】B【A.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同時表停頓,可不譯。B.其:代詞,他(的)/副詞,表反問。C.以:連詞。表目的,來。D.所:助詞。放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jié)構(gòu)?!俊緟⒖甲g文】司馬朗字伯達,是河內(nèi)溫縣人。9歲的時候,有人說起他父親的字,司馬朗說:“不尊重別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蹦莻€人對他表示了歉意。12歲的時候,通過經(jīng)學(xué)考試,成為一名童子郎。因為司馬朗長得又高又壯,監(jiān)考的官員懷疑他隱瞞了年齡,便盤問他。司馬朗說:“我內(nèi)外的親戚,歷代都長得高大,我雖然幼稚柔弱,卻沒有攀高依賴的習(xí)氣,折損年歲來謀求學(xué)業(yè)早成,這不是我的志向?!北O(jiān)考官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后來關(guān)東一帶黃巾軍起事,原來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縣,臨近險要的山區(qū),打算遷徙到溫縣居住。司馬朗勸說李邵道:“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只限于春秋時的虞國和虢國嗎?溫縣與野王縣就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您離開野王縣而遷居溫縣,只不過是逃避了早晨滅亡的期限(卻不能把死期延緩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著人民的希望,現(xiàn)在賊寇還沒到您就要先離開,沿山一帶州縣的人民必然恐懼震驚,這等于動搖民心,為那些強盜壞人打通犯罪的途徑啊,我真為全郡擔憂?!崩钌鄄宦爠窀?。沿山一帶的居民果然大亂,紛紛向內(nèi)遷徙,有的被強盜掠奪。司馬朗22歲時,太祖(曹操)征召他為司空掾?qū)?任命他為成皋縣令,因病離職,又復(fù)職任堂陽縣長。他治理地方政策寬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罰,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兗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地推行,受到百姓的稱贊。即使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司馬朗也總是穿著粗布衣服,吃粗劣的飯食,用儉樸的生活給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吳國。行軍到居巢的時候,部隊中發(fā)生了瘟疫,司馬朗親自巡視軍營,為生病的士卒請醫(yī)配藥。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而去世,終年47歲。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6屆山西省忻州一中、臨汾一中、精英中學(xué)、鄂爾多斯一中化學(xué)高二第一學(xué)期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6屆廣東省汕頭市名校高一化學(xué)第一學(xué)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幼兒園中秋節(jié)創(chuàng)意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 廣東省廣州市2026屆高一化學(xué)第一學(xué)期期末調(diào)研試題含解析
- 園區(qū)活動策劃方案
- 商業(yè)強電面試題及答案
- 鐵路技師實操考試試題及答案
- 消防樓梯考試題及答案
- 單色理論考試題及答案
- 家電公司學(xué)歷教育管理規(guī)定
- 蓋板劃傷分析8D報告
- 單位(子單位)工程觀感質(zhì)量檢查記錄
- 共同決策醫(yī)患溝通案例
- 溝槽開挖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備用課件包備8太平95589操作指南
- 小學(xué)校本教材:弟子規(guī)
- 利群數(shù)據(jù)倉庫ibm方案含參考預(yù)算
- 40篇英語短文搞定高考3500個單詞(全部含翻譯-重點解析)
- 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
- GB∕T 5059.1-2014 鉬鐵 鉬含量的測定 鉬酸鉛重量法、偏釩酸銨滴定法和8-羥基喹啉重量法
- DIN32711軸環(huán)連接多邊形輪廓P3G第2部分計算和定尺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