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宣傳資料_第1頁
漢服宣傳資料_第2頁
漢服宣傳資料_第3頁
漢服宣傳資料_第4頁
漢服宣傳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漢服HanFu不是日本人韓國人,我是中國人;不是藏族人朝鮮人,我是漢族人。不是穿越不是古裝劇,不是cosplay不是唱戲,不是作秀不是行為藝術,而是漢族人穿漢服。漢服,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新中國56個民族,藏族人有藏袍,苗族人有苗服,少數(shù)民族同胞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重大場合都穿上自己的傳統(tǒng)民族服裝,漢族人穿什么呢?所謂旗袍、“唐裝”并非漢族人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服裝,而是近代滿清服飾元素與西式設計結合的產物,旗袍和“唐裝”,難以擔當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內涵,也難以代表古老而優(yōu)秀的漢民族形象。“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敝袊怨啪捅环Q為“禮儀之邦”、“衣冠上國”。漢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西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禮儀衣冠體系。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rèn),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圓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漢服最能體現(xiàn)漢族人莊重、大氣、飄逸、靈動、自然、典雅的氣質。現(xiàn)代漢服是指21世紀初以來,立志于復興華夏文明的志愿者,尊崇古代漢族人一脈相承的服飾特征,傳承數(shù)千年的服飾文化內涵,立足歷史,反思當下,觀照未來,從而復興的漢族傳統(tǒng)服飾。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自衣冠,達于博遠。漢服復興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始。漢服復興的定位,是由衣冠切入,繼承和發(fā)揚原生的華夏文明精神,由服飾而禮儀、由文化而精神,層層深入地推進華夏文明的覺醒與重振,在全新的起點上傳承華夏的文化、復興中華的文明。關于漢服復興的幾個問答一、漢服運動是怎么回事?

漢服運動是由民間發(fā)起的的一場社會文化運動,是傳統(tǒng)文化支持者以復興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為切入點,來試圖影響大眾進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舉動。漢服運動是當前時期的華夏文化復興和中華民族復興運動在文化領域的形式之一。目前,漢服運動已由網絡傳播進入現(xiàn)實,在全國各大城市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中已蓬勃開展起來。二、漢服不是古裝嗎?如果你看到其他民族的朋友們穿著他們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服裝,你會覺得那是古裝嗎?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漢服斷代了三百多年,所以現(xiàn)在很多漢族人沒有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概念,才會誤認為漢服是古裝。漢服不是古裝,而是祖先穿過你我也可穿的美麗服飾。如果穿漢服出現(xiàn)在高樓大廈面前會別扭的話,那么進入古建筑、古鎮(zhèn)時,諸君是不是要把身上的西裝、T恤脫掉呢?這個邏輯顯然是荒謬的。古建筑、古鎮(zhèn)都存在于當下,是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漢服也是一樣。漢服并沒有明顯的朝代之分,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末清初的剃發(fā)易服,華夏衣冠即漢服保持了基本的款式和風格,各朝代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是一脈相承的(尤其是禮服),幾千年大多都保持著“交領右衽、上襦下裙”的基本特點,最講究“傳承”二字,每種朝代的衣服并不是無中生有,與之前割斷了聯(lián)系,所以應當以款式劃分。雖然漢服在明末斷代,但是每種款式都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寶貴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厚此薄彼,應該讓國人欣賞到漢服的整體風貌。我們對先秦、漢唐、宋明等各朝代的漢服均不排斥,只要是符合漢服的基本特征,在現(xiàn)階段都作為我們要復興的款式,但不包括人們因獵奇心理而流行一時的款式。三、復興和復古有什么區(qū)別?復古是文化的守舊,復興是文明的求新;復古是懶惰的襲用,復興是批判地繼承;復古是躲在祖先的身后以避風雨,復興是踏著祖先的腳印一步步走來,懷著無限的感恩,開創(chuàng)文明的前景。

興漢不是復古,不是摒棄現(xiàn)代社會一切先進的東西,而是找回我們中華民族失落的傳統(tǒng)文化及禮儀。真正的復興是讓漢服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一人覺得沖突,也無一人覺得怪異,日常穿著時干凈整潔即可,祭祀婚慶等場合可嚴格按照古禮以顯莊重。

我們在復興漢服的過程中同時發(fā)言,我們祖先許多優(yōu)秀的文明也瀕臨消亡,譬如正體字、文言文和禮儀制度。這些作為一國一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保護,并作力所能及的弘揚。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很多糟粕,值得去復興嗎?

傳統(tǒng)文化真正的復興還沒有開始,但是看看國際上漸興的中國熱、國內漸起的“國學熱”、娛樂圈流行的“中國風”,商業(yè)宣傳不斷利用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還有最為痛心的,日本韓國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保護,難道還要說傳統(tǒng)文化沒有價值嗎?傳統(tǒng)文化不值得復興嗎?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正是由于她的博大精深,所以應當謹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興傳統(tǒng)文化好的方面,百利而無一害。中外許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忠孝仁義”、“中庸之道”等是醫(yī)治現(xiàn)代社會許多問題的良藥,中醫(yī)等傳統(tǒng)文化的子門類也越來越受到世界重視。社會是在不斷進步,但不該數(shù)典忘祖;文化是要不斷發(fā)展,但不應全盤西化。任何文化的發(fā)展,都要有本民族文化作為根底?!懊褡逦幕摕o主義”是萬萬要不得的。漢服運動是漢民丶族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歷史的進步,是為了華夏文明的復興。而復興決不可理解為復古。況且,中華文明中的很多有益于當代的積極因素,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的。尊重傳統(tǒng)、尊重祖宗、尊重文化,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品質之一,把歷史全部劃為糟粕,把傳承一概說成是復辟,本身就是不合適的。就像我們學習古詩詞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古文交流一樣,現(xiàn)代生活與工作不能受到干擾,恢復漢服也是在合適的時間穿。我們今天所謂的“社會進步”和“現(xiàn)代化”,往往只不過是“西方化”甚至“美國化”。除了金發(fā)碧眼,我們幾乎已被同化。中國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如果沒有獨立的價值體系和文化體系(軟實力),又怎么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崛起。十一、漢服運動的主題與意義?1.重建禮儀之大、服章之美的獨特的華夏人文風貌。2.文化全球化沖擊下,中國各族群對文化命脈斷流危險的應對。3.重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再造華夏中國獨步世界、無與倫比的文明創(chuàng)造能力。“定位于傳統(tǒng)禮儀文化與風俗文明的復興,并且在其中傳承和重建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傳承文明又勇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精神與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文明創(chuàng)造能力”------或許這就是漢服運動可以尋求到的最準確的位置。真正正確的漢服及華夏文明復興運動,其方向不是指向歷史,而是指向未來。服飾、禮儀、精神、文明,層次遞進、一脈相承。它是文化多樣性的捍衛(wèi),是文明的復興與重振,是文化創(chuàng)造遺產的理性繼承,是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重新的勃發(fā)。4.文明解釋標準的重建。西方解釋話語霸權的解構。不再以西方文化為全球文明唯一的最高解釋標準。建立和倡導“以自己解釋自己”的全新的解釋標準,捍衛(wèi)人類文明的平等性和多樣性。5.民間力量的生長,民間智慧的覺醒。民間力量第一次自信地、主動地介入復雜的社會博弈,成功地再定義重大的文明發(fā)展標準。不再寄空想于幻世、托希望于精英,草根的話語正在不可遏阻地上升為強勢和主流,民間真正開始引領社會文明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6.中國人從壓抑民族性、刻意回避民族性走向正確對待民族性?!皾h服”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化概念,是時代文化思潮的一個重大里程碑。“漢服運動”本質上不是為了一件衣服,它在文化復興的意義之外,也是民族自覺意識的覺醒,是一種對錯誤必要的反正過程,是從壓抑民族性走向正確對待民族性的過程。正確認知民族性、坦然面對民族性、合理利用民族性、積極發(fā)展它所帶來的強大文明,本身就是一個偉大國家的人民應有的素質和能力。也是一個族群利益共同體生生不息文明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之源。7.用千年漢文化的陽光滌蕩民族幾百年的心理陰暗。逼迫我們這個已經變得不長進、不爭氣、猥瑣、無能、陰暗的民族,記起祖先的陽光心態(tài)和偉大抱負,只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