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1頁
2025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2頁
2025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3頁
2025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4頁
2025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主題:詩心觀照·生命詠嘆·家國情懷單元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古典詩歌高頻意象(明月、酒、歸鳥、落木等),掌握詩詞體裁特征(樂府、律詩、慢詞),賞析詩歌煉字藝術(如“弄”字之巧、“尋尋覓覓”之疊韻)。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辨析詩人情感矛盾(曹操的求賢焦慮/陶淵明的歸隱決絕),探究歷史詠懷詩的時空觀照(蘇軾“大江東去”vs辛棄疾“烽火揚州路”)。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感受詩歌意境美(李白夢游仙境的瑰麗、杜甫秋景的沉郁),體會聲韻節(jié)奏(《琵琶行》的音樂化敘事)。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士人精神(儒家濟世、道家超脫),認識詩詞中的中華文化基因(田園情結、英雄崇拜)。單元篇目總覽篇目體裁核心意象情感主旨代表名句《短歌行》曹操樂府詩明月、杜康、烏鵲求賢若渴,一統(tǒng)天下的壯志“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五言古詩羈鳥、池魚、榆柳厭棄官場,歸隱田園的淡泊“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古體詩天雞、熊咆、青崖白鹿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登高》杜甫七言律詩落木、長江、濁酒漂泊孤苦,憂國傷時的悲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長篇敘事詩琵琶、江月、荻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身世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豪放詞大江、赤壁、檣櫓懷古傷今,曠達自適的哲思“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懷古詞舞榭、神鴉、烽火壯志難酬,警示當局的憂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聲聲慢》李清照婉約詞黃花、梧桐、細雨國破家亡,孤寂凄涼的愁緒“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短歌行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曹操(155-220),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風骨”開創(chuàng)者體裁樂府詩(四言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赤壁之戰(zhàn)前夕,為招納賢才、統(tǒng)一天下而作風格特色慷慨沉雄:悲涼底色中見英雄氣概二、重點字詞積累慨當以慷:同“慷慨”,形容歌聲激越不平。青青子衿(jīn):指有學識的人。衿:衣領?!对娊洝む嶏L·子衿》成句,表達對賢才的思念。悠悠我心:出自《子衿》,形容思念連綿不斷。沉吟:低聲吟味,深思。呦呦(yōu)鹿鳴:鹿叫喚同伴的聲音?!对娊洝ば⊙拧ぢ锅Q》成句,描寫宴樂賓客。蘋:艾蒿。掇(duō):拾取。枉:屈就,枉駕。存:問候,探望。契(qì)闊:聚散,這里指久別重逢。談讌(yàn):同“談宴”,歡飲暢談。匝(zā):周,圈。厭:滿足。周公吐哺(bǔ):周公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接待賢士。哺:口中含著的食物。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求賢建業(yè)的誠心。三、寫作特色1.巧用比興與典故:“譬如朝露”喻人生短暫;“青青子衿”、“呦呦鹿鳴”直接引用《詩經》成句,表達對賢才的渴慕與招納誠意;“烏鵲南飛”喻賢才擇主;“周公吐哺”典明志。使詩意含蓄深沉,意蘊豐厚。2.情感跌宕起伏:開篇“對酒當歌”的豪邁→“人生幾何”的慨嘆→“何以解憂”的苦悶→求賢不得的憂思→想象賢才來歸的喜悅→“天下歸心”的壯志。情感線索清晰,波瀾起伏。3.語言質樸有力,意境雄渾:四言句式簡潔有力,直抒胸臆與比興用典相結合,營造出慷慨悲涼、深沉雄健的意境。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1.核心內容:在宴會上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感慨,表達對賢才的深切渴望和熱誠歡迎,以及渴望天下賢才歸附、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雄心壯志。2.主題思想:展現了曹操作為一代雄主珍惜時光、求賢若渴、一統(tǒng)天下的宏偉抱負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體現了建安時代特有的慷慨悲涼的時代精神。五、重點掌握與常考點1.詩歌的情感脈絡(慨嘆→憂思→渴望→決心)。2.“比興”手法(朝露、明月、烏鵲)和用典(《子衿》、《鹿鳴》、周公吐哺)的作用。3.“憂”的內涵(人生短暫之憂、賢才難得之憂、功業(yè)未成之憂)。4.曹操詩歌風格(建安風骨的代表:慷慨悲涼、氣韻沉雄)。5.理解關鍵句: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借酒澆愁)、“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主旨句)。6.補充:聯(lián)系曹操的《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理解其積極進取精神。理解“建安風骨”的內涵(反映社會動亂、抒發(fā)建功立業(yè)抱負、風格剛健有力)。歸園田居

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中國田園詩派鼻祖,自稱“五柳先生”體裁五言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辭彭澤令歸隱次年作,組詩開篇詩史地位標志中國文人精神隱居傳統(tǒng)的確立二、重點字詞積累適俗韻:適應世俗的氣質性格。韻:氣質,性格。羈(jī)鳥:關在籠中的鳥。羈:束縛。守拙:安守本分(指不善鉆營)。蔭(yìn):遮蔽。曖曖(ài):昏暗模糊的樣子。顛:頂端。樊(fán)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官場束縛。三、寫作特色1.對比鮮明:“塵網”(官場束縛)與“自然”(田園自由);“樊籠”與“舊林”、“故淵”;“誤落”與“復得”。強烈表達對官場的厭棄和對田園的熱愛。2.白描手法繪景:選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遠村”、“炊煙”、“狗吠”、“雞鳴”等典型農村意象,用樸素語言勾勒出一幅寧靜恬淡、富有生機的田園風光圖,情景交融。3.語言平淡自然,意境深遠:不加雕飾,如敘家常,卻字字含情,營造出閑適自得、物我交融的意境。“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4.直抒胸臆:“少無適俗韻…復得返自然”開篇即點明主旨。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1.核心內容:敘述自己歸隱的原因(本性不適俗),描繪恬靜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和歸隱后的閑適生活,抒發(fā)脫離官場樊籠、重返自然的無限喜悅。2.主題思想: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熱愛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高潔志趣,體現了其安貧樂道、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五、重點掌握與??键c1.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突出主旨)。2.白描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營造意境)。3.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意象及其作用(烘托心境、象征理想)。4.“自然”的雙重含義(客觀的自然環(huán)境/本真自由的生活狀態(tài))。5.陶淵明詩歌風格(平淡自然、意境深遠)。6.理解關鍵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點題、主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李白(盛唐詩人,“浪漫主義”巔峰代表,號“詩仙”)體裁古體詩(雜言,句式自由)創(chuàng)作背景被賜金放還后,借夢游仙境抒憤,表明不事權貴之志風格特色雄奇飄逸(想象瑰麗,情感奔放)二、重點字詞積累瀛(yíng)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信:確實。拔:超出。因:依據。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淥(lù)水:清水。謝公屐(jī):謝靈運特制的登山木鞋。暝(míng):天黑。殷(yǐn):震動。這里形容聲音宏大。栗:發(fā)抖。深林:森林。層巔:重疊的山峰。澹(dàn)澹:水波蕩漾的樣子。列缺:閃電。石扉(fēi):石門。訇(hōng)然:形容聲音很大。青冥:天空。鼓:彈奏?;剀嚕豪嚒<?jì):心驚。恍(huǎng):猛然驚醒的樣子。覺(jué):醒。向來:剛才,夢中。白鹿:傳說中仙人的坐騎。摧眉折腰:低頭彎腰,即卑躬屈膝。三、寫作特色1.想象奇絕,夸張大膽:夢游天姥的奇幻經歷(飛渡鏡湖、攀登險峰、耳聞天雞、目睹仙境、遇仙列隊),極盡想象夸張之能事,營造出瑰麗譎怪、變幻莫測的藝術境界。2.虛實相生,對比強烈:夢境(瑰麗神奇、自由美好)與現實(黑暗污濁、令人窒息)形成巨大反差。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吶喊,點明主旨。3.情感奔放,氣勢磅礴:全詩如大江奔流,情感激越澎湃,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不受拘束的特點。4.句式參差,韻律自由:以七言為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九言,靈活多變,隨情感起伏跌宕。5.意境雄渾壯闊:無論是天姥山的雄偉、夢境的奇幻,還是仙境的光明燦爛,都展現出雄渾壯闊的意境。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分類具體分析夢境層次入夢(湖月照影)→夢游(天雞鳴日、熊咆龍吟)→夢醒(失向來之煙霞)→抒情明志(“安能摧眉折腰”)仙境象征理想世界(霓為衣兮風為馬)vs現實權貴(虎鼓瑟兮鸞回車)主題思想蔑視權貴的傲骨+追求自由的精神,體現盛唐士人的叛逆與超脫。五、重點掌握與常考點1.浪漫主義風格的具體體現(想象、夸張、奇幻色彩)。2.夢境描寫的作用(象征理想世界,反襯現實黑暗)。3.“詩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主旨句,精神核心)。4.關鍵意象(天姥山、仙境、權貴、白鹿)的象征意義。5.李白詩歌風格(雄奇飄逸、豪邁奔放)。6.理解夢境與現實的轉換及對比。登高

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杜甫(盛唐詩人,“現實主義”代表,號“詩圣”)體裁七言律詩(四聯(lián)皆對仗,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創(chuàng)作背景晚年漂泊夔州,重九登高時作二、重點字詞積累猿嘯哀:猿猴啼叫聲音凄厲。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悲秋:因秋景而生悲。常作客:長久地客居異鄉(xiāng)。百年:指一生。繁霜鬢:鬢角白發(fā)繁多。新停:剛剛停止。杜甫當時因病戒酒。三、寫作特色1.情景交融,意境沉郁悲涼:前四句寫登高所見之景(風急、天高、猿哀、渚清、沙白、鳥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融入了詩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營造出雄渾闊大而又蕭瑟悲涼的意境。后四句直抒胸臆,將個人之“悲”(漂泊、老病、孤獨)與家國之“艱”融為一體。2.對仗工整,格律精嚴:全詩四聯(lián)皆對仗,且句內也常對(“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平仄、押韻一絲不茍,體現了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3.語言凝練,高度概括:“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十四字包含多層悲意(羈旅之愁、思鄉(xiāng)之痛、孤獨之感、遲暮之悲、多病之身)。尾聯(lián)“艱難苦恨”四字更是濃縮了時代與個人的雙重苦難。4.沉郁頓挫風格典范:情感深沉郁結,表達卻回旋往復,頓挫有致(“悲秋”承“落木”,“百年”承“萬里”,“艱難”承“多病”)。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分類具體分析意象組合風急天高、猿嘯哀、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構建宏闊悲涼的秋境。情感遞進自然之秋(落木)→身世之秋(多?。覈铮ㄆD難苦恨)→悲情至極(新停濁酒杯)主題思想漂泊孤苦的悲愴+憂國傷時的情懷,濃縮杜甫晚年的生命體驗。五、重點掌握與??键c1.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前四句寫景如何為后四句抒情鋪墊)。2.對仗工整、格律精嚴的特點(可具體分析)。3.理解“悲”的多重內涵(景之蕭瑟、身之漂泊、時之多艱、命之多舛、老病孤愁)。4.名句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境界闊大,氣勢磅礴,蘊含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悲愴)。5.杜甫詩歌風格(沉郁頓挫)。6.體會“詩史”特點(個人遭遇折射時代苦難)。琵琶行

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白居易(中唐詩人,“新樂府運動”領袖,倡導“文章合為時而著”)體裁長篇敘事詩(序文交代創(chuàng)作緣由)創(chuàng)作背景被貶江州司馬,借琵琶女身世抒“同是天涯淪落人”之嘆二、重點字詞積累(序與詩)(序)左遷:貶官。湓(pén)浦口:地名。倡女:歌女。善才:唐代對琵琶師的稱呼。賈(gǔ)人:商人。漂淪:漂泊沉淪。轉徙(xǐ):輾轉遷徙。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凡:總共。長句:指七言古詩。荻(dí):蘆葦類植物。管弦:音樂。暗:輕聲。掩抑:低沉抑郁。思(sì):愁思。間(jiàn)關:鳥鳴聲。滑:形容聲音流暢。幽咽(yè):低泣聲。這里形容阻塞不暢的水流聲。弦凝絕:弦聲凝滯停頓。幽愁暗恨:深藏的愁恨。迸(bèng):濺射。突出:突然沖出。當心畫:在琵琶弦中部劃過(四弦一聲,收束)。裂帛:撕裂布帛(形容聲音尖銳)。舫(fǎng):船。沉吟:遲疑的樣子。斂容:正容,顯出嚴肅神色。蝦(há)蟆陵:地名,在長安城東南。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五陵年少:指長安富貴人家子弟。纏頭:贈給歌伎舞女的錦帛。綃(xiāo):生絲織的綢。鈿(diàn)頭銀篦(bì):鑲嵌金花的銀篦子。擊節(jié):打拍子。秋月春風:指美好的年華。等閑:隨便,輕易。顏色故:容貌衰老。闌干:縱橫的樣子。淪落:失意漂泊。謫(zhé)居:貶官居住。絲竹: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嘔啞(ōuyā)嘲哳(zhāozhā):形容聲音雜亂刺耳。翻作:寫作。青衫:唐代低級官員(八九品)穿青色官服。白居易時任江州司馬(從九品)。三、寫作特色1.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完整敘述了江頭送客、偶遇琵琶女、聽其演奏和身世、引發(fā)共鳴、再彈悲曲、詩人泣下的過程,字里行間飽含“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悲憫。2.音樂描寫出神入化:運用豐富貼切的比喻(如急雨、私語、珠落玉盤、鶯語、泉流、銀瓶乍破、鐵騎突出、裂帛),形象地描摹了琵琶樂聲的復雜多變(如音調的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旋律的流暢與滯澀、情感的起伏);通過“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等句,揭示音樂的情感內涵;通過環(huán)境烘托(“東船西舫悄無言”)和聽眾反應(“江州司馬青衫濕”),側面表現音樂的感染力??胺Q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3.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琵琶女形象(技藝高超、身世飄零、晚景凄涼)和詩人形象(正直被貶、謫居苦悶、感傷身世)都刻畫得栩栩如生。4.結構嚴謹,過渡自然:以“秋月”貫穿送客、聽樂、自述、感慨;以琵琶聲為線索;結尾“江州司馬青衫濕”呼應開篇“醉不成歡慘將別”,渾然一體。5.語言平易曉暢,富于音樂美:雖為長篇,語言卻通俗流暢,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分類具體分析雙線結構明線:琵琶女身世浮沉(藝驚京城→嫁作商婦);暗線:詩人貶謫之痛(諫官→江州司馬)→交匯于“同是天涯淪落人”。音樂描寫四段樂音:前奏(未成曲調)→高潮(鐵騎刀槍)→間歇(無聲勝有聲)→尾聲(裂帛)主題思想對底層女性的同情+士人失意的共鳴,揭示封建時代才華被埋沒的悲劇。五、重點掌握與??键c1.音樂描寫的藝術手法(比喻、通感、以聲摹聲、以形繪聲、側面烘托)及其效果。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刻內涵及其在全詩中的核心地位(主旨句)。3.琵琶女與詩人命運的相似點(都來自京城、都才華出眾、都淪落天涯、都心懷哀怨)。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情感)。5.白居易詩歌語言風格(通俗曉暢、平易近人)。6.理解序言的作用(交代背景、點明主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蘇軾(北宋詞人,“豪放派”開創(chuàng)者)詞牌念奴嬌(雙調一百字,仄韻)創(chuàng)作背景黃州貶謫期間,借周瑜功業(yè)反襯自身失意二、重點字詞積累風流人物:指杰出的英雄人物。故壘:舊時的營壘。赤壁:此指黃州赤鼻磯,非古戰(zhàn)場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英發(fā):英氣勃發(fā)。羽扇綸(guān)巾:手執(zhí)羽扇,頭戴綸巾(青絲帶頭巾)。形容周瑜儒雅瀟灑。檣櫓(qiánglǔ):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一作“強虜”。故國神游:即神游故國(指古戰(zhàn)場)。多情應笑我:即“應笑我多情”。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尊:同“樽”,酒杯。酹(lèi):以酒灑地表示祭奠。三、寫作特色1.寫景、詠史、抒情完美結合:上闋描繪赤壁雄奇壯闊之景(大江、浪濤、亂石、驚濤),引出對英雄人物的追憶;下闋聚焦周瑜形象(雄姿英發(fā)、指揮若定),反襯自身功業(yè)未就、早生華發(fā);結尾在歷史與現實的對照中,以曠達(“人生如夢”)化解悲慨。2.意境雄渾壯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句,展現長江的磅礴氣勢和赤壁的險峻奇?zhèn)?,為英雄人物提供了宏大背景?.襯托手法:以“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杰”襯托周瑜;以周瑜的年少得志、功業(yè)煊赫(“小喬初嫁”、“雄姿英發(fā)”、“談笑間”破敵)襯托自身的貶謫失意、老大無成(“早生華發(fā)”)。4.語言精練雄?。河迷~精準有力(“穿”、“拍”、“卷”),句式奔放,氣勢恢宏。5.風格豪放曠達:雖有壯志難酬的感慨,但最終以“一尊還酹江月”的豁達超脫作結,體現了蘇軾特有的胸襟。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分類具體分析懷古結構上闋:赤壁奇景(大江東去)→下闋:周瑜風采(羽扇綸巾)→自嘲釋懷(一尊還酹江月)時空對照歷史(三國風流)vs現實(早生華發(fā))→以江水明月消解悲慨。主題思想對英雄的追慕+對人生的超脫,展現蘇軾在困境中的哲學境界。五、重點掌握與??键c1.景物描寫的特點(雄奇壯闊)及其作用(烘托英雄、引發(fā)懷古)。2.周瑜形象的特點及其塑造手法(正面描寫、側面襯托、小喬烘托)。3.襯托手法的運用(以古襯今、以周瑜襯自身)。4“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的復雜情感(感慨、無奈、曠達)。5.蘇軾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題材、意境、語言、情感)。6.理解“赤壁”的虛實(地理實指黃州赤鼻磯,懷古虛指三國赤壁戰(zhàn)場)。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辛棄疾(南宋詞人,“豪放派”代表,主戰(zhàn)派將領)詞牌永遇樂(雙調一百四字,仄韻)創(chuàng)作背景鎮(zhèn)江知府任上,借古諷今,力諫北伐二、重點字詞積累舞榭(xiè)歌臺:歌舞的臺榭。風流:指英雄業(yè)績的流風余韻。尋常巷陌:普通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金戈鐵馬:形容軍隊雄壯。氣吞萬里如虎:形容氣勢威猛。草草:草率,馬虎。封狼居胥: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今內蒙古西北)封山而還。喻指建立功業(yè)。佛(bì)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率軍追擊王玄謨至長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蘇六合東南)時建造的行宮,后成廟宇。這里借指金人祠廟。神鴉: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社日祭神的鼓聲。憑誰問:有誰來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晚年被排擠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身體如何。廉頗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但使者受其仇人賄賂,回報說廉頗雖老,飯量還好,但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趙王以為老,遂不用。辛棄疾以此自喻。三、寫作特色1.大量用典,借古諷今:全詞連用孫權(坐鎮(zhèn)江東抗曹)、劉裕(北伐收復失地)、劉義隆(元嘉草草北伐失?。?、拓跋燾(佛貍,異族入侵者)、廉頗(老將見棄)五個典故,將歷史與現實緊密交織,深刻表達對英雄的追慕、對南宋當局茍安和草率北伐的批判、對自身壯志難酬的悲憤。用典密集而貼切,意蘊深厚。2.對比鮮明:孫權的英雄業(yè)績與“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消逝;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的“倉皇北顧”;歷史上的烽火與眼前佛貍祠的“神鴉社鼓”;廉頗老當益壯的雄心與自己被棄置不用的現實。對比強烈,深化主題。3.情感沉郁悲壯:全詞籠罩著深沉的歷史感和強烈的現實感,交織著豪情、憂憤、悲涼、希冀等復雜情感,風格沉雄豪邁又蒼涼悲愴。4.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蘊含歷史滄桑;“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暗示國土淪喪日久、民眾抗金意識淡漠。四、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分類具體分析典故群孫權(坐斷東南)→劉裕(氣吞萬里)→劉義隆(倉皇北顧)→佛貍祠(神鴉社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情感指向贊英雄(孫權、劉裕)→斥冒進(劉義隆)→悲現狀(佛貍祠)→抒壯志(廉頗)主題思想借古諷今的憂憤+老驥伏櫪的壯心,體現詞人至死不渝的抗金信念。五、重點掌握與??键c1.五個典故的含義、作用及其表達的情感。2.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強化批判、突出悲憤)。3.“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深刻含義(主旨句,悲憤與希冀交織)。4.辛棄疾詞風特點(豪放中見沉郁,悲壯蒼涼)。5.理解詞中體現的愛國情懷和現實批判精神。聲聲慢一、文學常識類別內容作者李清照(兩宋之交詞人,“婉約派”代表)詞牌聲聲慢(雙調九十七字,仄韻)創(chuàng)作背景南渡后寡居,國破家亡之作風格特色凄婉纏綿(白描寫愁,疊字絕唱)二、重點字詞積累尋尋覓覓:形容心神無主,若有所失的樣子。戚戚:憂愁悲傷的樣子。乍暖還寒:指深秋天氣忽冷忽熱。將息:調養(yǎng),休息。敵:抵擋。損:指憔悴至極??埃嚎?,能。憔悴損:指菊花凋零枯萎。堪摘:可摘。怎生:怎樣,如何。得黑:熬到天黑。更兼:再加上。次第:光景,情形。了(liǎo):了結,完畢。三、寫作特色特色具體說明疊字運用,驚世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