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_第1頁
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_第2頁
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_第3頁
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_第4頁
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分析引言灌注樁作為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深基礎形式,具有承載力高、適應性強、施工噪音小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大壩、水閘、碼頭、泵站等工程的基礎處理。其施工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整個水利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運行穩(wěn)定性。然而,水利工程多處于復雜地質(zhì)環(huán)境(如軟土、砂土、巖溶、裂隙發(fā)育地層),且施工過程涉及水下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技術難點。本文結(jié)合水利工程特點,對灌注樁施工中的關鍵技術難點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以期為工程實踐提供參考。一、地質(zhì)條件復雜性與成孔方式適應性難點水利工程選址多為江河、湖泊沿岸或山區(qū)河谷地帶,地質(zhì)條件復雜多樣(如軟土、砂土、巖溶、裂隙發(fā)育地層),成孔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成孔效率、孔壁穩(wěn)定性和施工成本。(一)復雜地質(zhì)對成孔的影響1.軟土地層:軟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低強度特點,成孔時易出現(xiàn)孔壁坍塌、縮徑。鉆進速度過快會加劇土體擾動,破壞結(jié)構穩(wěn)定性。2.砂土地層:砂土顆粒粘結(jié)力小、透水性強,成孔時易漏漿、孔壁坍塌。地下水壓力會推動砂土顆粒向孔內(nèi)移動,加劇失穩(wěn)。3.巖溶地層:存在溶洞、溶溝等缺陷,成孔時易漏漿、卡鉆、沉渣過多。溶洞未填充會導致突然漏漿,填充軟弱土體則增加沉渣厚度。(二)成孔方式的選擇與優(yōu)化1.旋轉(zhuǎn)鉆:適用于軟土、粘性土,鉆進速度快,但在巖溶、硬巖地層效率低。2.沖擊鉆:適用于巖溶、硬巖地層,可打碎巖石,配合濃泥漿護壁,解決漏漿問題。3.旋挖鉆:適用于軟土、砂土,噪音小、污染少,但在硬巖地層易損壞鉆具。案例:某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巖溶發(fā)育區(qū),初期采用旋挖鉆成孔,因漏漿、坍塌頻繁,成孔效率低。后改為沖擊鉆+濃泥漿(比重1.3-1.4)工藝,成孔效率提高30%,孔壁穩(wěn)定性顯著改善。二、孔壁穩(wěn)定性控制難點孔壁坍塌是灌注樁施工的核心風險,會導致成孔失敗、鋼筋籠無法下放等問題,其原因涉及地質(zhì)、施工、水文等多方面。(一)孔壁坍塌的原因1.地質(zhì)因素:松散地層(軟土、砂土)、裂隙發(fā)育地層的結(jié)構強度低,無法承受施工擾動。2.施工因素:鉆進速度過快(擾動土體)、泥漿性能差(比重小、粘度不足)、鋼護筒埋設深度不足(未穿過不穩(wěn)定地層)。3.水文因素:地下水壓力高、水位變化大,增加孔壁土體孔隙水壓力,降低有效應力。(二)孔壁穩(wěn)定的控制措施1.優(yōu)化泥漿性能:根據(jù)地質(zhì)調(diào)整泥漿參數(shù)(軟土:比重1.1-1.2、粘度18-22s;砂土:比重1.2-1.3、粘度20-25s;巖溶:比重1.3-1.4、粘度25-30s),形成堅韌泥皮,阻止地下水滲透。2.合理設置鋼護筒:護筒深度應超過不穩(wěn)定地層1-2m,直徑比鉆頭大____mm,保證鉆頭活動空間。3.控制鉆進速度:松散地層鉆進速度≤1m/min,堅硬地層≤0.5m/min,減少土體擾動。4.地下水控制:采用井點降水降低地下水位(低于孔底0.5-1m);透水性強的地層可注入水泥漿形成止水帷幕。三、水下混凝土灌注質(zhì)量控制難點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易出現(xiàn)斷樁、夾泥、離析等問題,直接影響樁的承載力和耐久性。(一)常見質(zhì)量問題分析1.斷樁:導管埋深過淺(<2m)導致導管拔出混凝土面,或灌注中斷時間過長(超過初凝時間),混凝土凝固形成夾層。2.夾泥:清孔不徹底,孔底沉渣過多;或?qū)Ч芴嵘^快,孔壁坍塌混入泥土。3.離析:坍落度過大(>220mm)、灌注速度過快,導致骨料與水泥漿分離。4.強度不達標: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不足、水灰比過大)、施工加水調(diào)整坍落度、養(yǎng)護不當。(二)灌注過程的關鍵控制要點1.配合比控制:采用坍落度____mm、水灰比≤0.5、水泥用量≥360kg/m3的混凝土,骨料級配良好(粒徑≤40mm,且≤導管直徑1/6-1/8)。2.導管埋深控制:保持2-6m,每灌注1-2車混凝土用測繩測量混凝土面高度,及時調(diào)整導管位置。避免埋深過淺(斷樁)或過深(頂升困難)。3.連續(xù)灌注:中斷時間≤30min,若超過初凝時間,需清理孔內(nèi)混凝土重新成孔。4.攪拌與運輸:強制式攪拌機攪拌≥90s,運輸過程防止離析。灌注前檢查坍落度,損失過大時加減水劑調(diào)整,嚴禁加水。四、鋼筋籠安裝精度與保護層控制難點鋼筋籠是樁的受力骨架,其安裝精度(垂直度、中心位置)和保護層厚度直接影響抗彎性能和耐久性。水利工程樁常承受水平荷載(水流、波浪力),若偏位或保護層不足,會導致主筋銹蝕、抗彎能力下降。(一)常見問題分析1.偏位:制作時垂直度誤差大(>1%)、下放時碰撞孔壁、孔壁不平整。2.變形:制作未用胎具固定、起吊點不當、強行下放。3.下放困難:鋼筋籠直徑過大(超過孔徑100mm)、孔壁坍塌堵塞。(二)精度與保護層控制措施1.制作精度:采用胎具固定主筋,保證垂直度誤差≤1%,主筋間距誤差≤±10mm,箍筋間距誤差≤±20mm。分段制作時,分段長度6-12m,采用坡口焊連接。2.起吊與下放:兩點起吊(吊點設在加強箍筋處),緩慢旋轉(zhuǎn)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遇阻力時提升調(diào)整,嚴禁強行下放。3.保護層墊塊:采用混凝土或纖維增強塑料墊塊(強度≥樁身混凝土),每2-3m設置一道,每道4-6個,梅花形布置,固定牢固。直徑>1.5m的鋼筋籠,內(nèi)側(cè)設置支撐筋防止變形。4.固定鋼筋籠:下放至設計標高后,用鋼筋或型鋼固定,防止灌注混凝土時上浮。五、水下清孔與沉渣厚度控制難點清孔目的是清除孔底鉆渣,保證樁端承載力。沉渣厚度是關鍵指標(端承樁≤50mm,摩擦樁≤100mm),若超標會導致樁端承載力下降。(一)沉渣對樁承載力的影響沉渣由鉆渣、泥土組成,強度遠低于持力層。當樁承受豎向荷載時,沉渣壓縮會增大樁端沉降;若厚度過大,樁端無法接觸持力層,承載力完全由沉渣承擔,引發(fā)樁端破壞。(二)清孔方法與質(zhì)量控制1.清孔方法:換漿法:注入新鮮泥漿置換舊泥漿,適用于松散地層。抽漿法:用泥漿泵抽出孔底沉渣,適用于粘性地層。噴射法:高壓水/空氣攪拌沉渣后抽出,適用于堅硬地層。2.二次清孔:第一次清孔(鉆至設計深度后)用鉆具攪拌沉渣,帶出孔外;下放鋼筋籠和導管后,進行二次清孔(注入新鮮泥漿),確保沉渣厚度符合規(guī)范。3.沉渣檢測:用標準測繩(重錘≥1kg)或超聲波檢測儀測量,端承樁≤50mm,摩擦樁≤100mm。六、結(jié)論與展望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技術難點多,需結(jié)合地質(zhì)條件選擇合理工藝,優(yōu)化泥漿、混凝土配合比,加強過程控制。解決難點的關鍵是:1.地質(zhì)勘察:詳細查明地層條件,為成孔方式選擇提供依據(jù)。2.工藝優(yōu)化:針對復雜地質(zhì)采用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