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人大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人大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人大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人大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一、積累與運用(共38分)1.下列各項中,書寫和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嬌嗔(chēn)蔭蔽笨拙(zhuó)沒精打彩B.譬(pì)如罅隙斂(liǎn)裾云蒸霞尉C.氛圍(fēn)擯棄記載(zǎi)不知所措D.埋(mái)怨通訊脊(jǐ)背寒風凜洌2.下列評價與詩人對應正確的一項是()①詩酒娛心,足令群儒俯首;田園樂志,不為五斗折腰。②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③鐵板鋼琶,越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蜀,翼南宋莫隨鴻雁南飛。A.陶淵明李白李清照 B.陶淵明杜甫辛棄疾C.白居易李白辛棄疾 D.白居易杜甫李清照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B.“左遷”是貶官、降職的委婉說法。C.古人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五鼓”即五更。D.“既望”指農歷每月十五,"“晦”指農歷每月最后一天。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使快彈數(shù)曲快:暢快 B.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C.舉酒屬客屬:勸請 D.擊空明兮溯流光溯:順流而下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半山居霧若帶然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B.扣舷而歌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C.轉徙于江湖間月出于東山之上D.何為其然也耳得之而為聲6.下列各項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列缺霹靂 B.別有幽愁暗恨生C.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D.浩浩乎如馮虛御風7.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C.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D.暮去朝來顏色故8.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B.聞舟中夜彈琵琶者C.贏得倉皇北顧 D.順流而東也9.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漁樵于江渚之上 B.舞幽壑之潛蛟C.下江陵 D.明燭天南10.下列各項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相與枕藉乎舟中C.妝成每被秋娘妒 D.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1.下列各項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而今安在哉 B.何為其然也C.固一世之雄也 D.而又何羨乎12.請把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毛澤東《沁園春.長沙))(2)彤管有煒,。(《詩經(jīng).鄴風.靜女》)(3)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虞美人》)(4),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5),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6)云青青兮欲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7),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8)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后,忽然又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音的兩是“,?!保?)懷古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常見題材,多借寫古人古事抒發(fā)自身情感,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談笑間,”三句贊美周瑜的儒雅鎮(zhèn)定、舉重若輕,暗含詞人功業(yè)難成的傷感;再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尚能飯否”兩句以廉頗自況,表達詞人北伐抗敵的迫切愿望和報國無門的悲憤。(10)運用疊詞可以使情感表達更加強烈,且富于音樂美。李清照的《聲聲慢》開篇一連用七組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有評價說“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二、名著導讀(共10分)依據(jù)《鄉(xiāng)土中國》,回答小題。14.填空:我們很可以相信,以農為生的人,世代是常態(tài),遷移是。(每空1分,共2分)15.請判斷下題的正誤,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①鄉(xiāng)土的社會由于具有孤立和隔膜的特點,所以是陌生人的社會。

②在一個鄉(xiāng)土社會中生活的人所需記憶的范圍和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③鄉(xiāng)土社會中的文盲,并非出于鄉(xiāng)下人的“愚”,而是由于鄉(xiāng)土社會的本質。16.下列關于“西洋社會”和“鄉(xiāng)土社會”的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西洋社會的格局像“捆柴”,鄉(xiāng)土社會的格局像“同心圓波紋”。B.西洋社會的格局是“團體格局”,鄉(xiāng)土社會的格局是“差序格局”。C.“家庭”作為一個團體,在西洋社會中是界限分明的,但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則是具有伸縮性的,模糊的。D.鄉(xiāng)土社會中,一般人處于以“己”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儒家則能憑其仁愛心超越自我,跳出差序格局。三、閱讀理解。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材料一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朝氣蓬勃,如旦晚才脫筆硯的新鮮。這也就是盛唐時代的性格。它體現(xiàn)在思想感情上,也體現(xiàn)在藝術形象上,在這里思想性與藝術性獲得了高度的統(tǒng)一。李白是盛唐時代最典型的詩人,他的“斗酒詩百篇”的那些豪邁的樂府篇章正是出現(xiàn)在盛唐時代的創(chuàng)作高潮中。整個盛唐氣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愛的正面的東西,這也就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愛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時代是一個統(tǒng)一的時代,是一個和平、繁榮、發(fā)展的時代,它不同于戰(zhàn)國時代生活中那么多的驚險變化,在性格上更為平易開朗。這樣一個深入淺出而氣象蓬勃的風格,正是盛唐詩歌所獨有的。李白的《橫江詞》:"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在風浪的險惡中,卻寫出了如此壯觀的局面,這與《蜀道難》的驚心動魄,乃同為時代雄偉的歌聲。而王昌齡的《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甚深厚、朗爽、典型形象,也正是最飽滿有力的歌聲。至如李白的《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果單從字面上看,那么已經(jīng)是“萬古愁”了,感情還不沉重嗎?然而正是這“萬古愁”才夠得上盛唐氣象,才能說明盛唐的詩歌高潮比陳子昂的時代更為氣象萬千,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瓏透徹而仍然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這是植根于飽滿的生活熱情、新鮮的事物的敏感,與時代的發(fā)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成長的。材料二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邊塞題材也不過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別引人矚目,就因為它仿佛是只屬于盛唐的一個題材;盛唐之前頗少見,盛唐之后乃幾成為絕響,而盛唐時代卻恰恰是邊塞上相對平靜的時期,邊塞詩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寫戰(zhàn)爭,而是一種在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下,充滿著豪邁精神的邊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貞觀四年擊潰東突厥,貞觀九年又大破吐谷渾之后,邊塞的形勢基本上穩(wěn)定下來,到開元年間就更為緩和。而一百年間唐代社會蓬勃發(fā)展,國勢不斷走向鼎盛的高峰,邊防上的威望也與日俱增,實際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動權,邊塞詩就正是在這樣條件下的產物。安史之亂后,邊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黃花,邊塞詩也就隨著盛唐時代的結束而衰落了。邊塞詩由于只屬于盛唐時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時代的特征與詩歌高峰上最鮮明的標志。王昌齡《從軍行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边@里乃是說明著邊防上雄厚的實力,沒有邊防上的實力是談不上邊塞上的和平的?!度虑罚骸帮嬹R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暴,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边@又說明戰(zhàn)爭是殘酷的,盡管“咸言意氣高”,卻是“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的歷史性悲劇。這就進一步解釋了邊防的性質乃是為了保證和平,而不是為了戰(zhàn)爭。這幾乎是唐代邊塞詩中一種普遍的認識,又豈止是專對洮河一帶。所以李白在《戰(zhàn)城南》中說:“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倍鸥υ凇肚俺鋈分姓f:“茍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正是基于這種對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普遍認識,戰(zhàn)爭最為稀少、和平最相對穩(wěn)定的開元時代,反而成為邊塞詩的搖籃。王昌齡這兩首詩寫的實際上又都是歷史性的概括。吐谷渾到了開元時代早已亡于吐蕃,這自然不是當時的戰(zhàn)役;“昔日長城戰(zhàn)”當然也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樣,乃是一個歷史性的高度概括,唐代的邊塞詩因此往往不拘于哪個具體戰(zhàn)役,哪個時間,地點,而是在廣泛的時間,空間上把邊塞作為一個整體來歌唱。這樣邊塞詩的引人人勝之處就不在于哪個戰(zhàn)場,哪個戰(zhàn)役,而主要是一種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邊防的信心。(以上材料均取材于林庚《唐詩綜論》)17.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李白豪邁的樂府詩是盛唐氣象的代表作品。B.盛唐詩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新鮮而朝氣蓬勃。C.盛唐詩歌平易開朗的性格促進了社會繁榮。D.感情越是沉重的詩歌越是能體現(xiàn)盛唐氣象。18.下列對兩則材料所引詩句作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引用《橫江詞》,說明了盛唐詩歌中即使是險惡之景也可能呈現(xiàn)雄壯之氣。B.材料一引用了《塞下曲》,說明其深厚、朗爽等特點體現(xiàn)出盛唐氣象是飽滿有力的。C.材料二中引用《從軍行》,說明唐代邊防雄厚的實力是盛唐邊塞詩繁榮的根本原因。D.材料二中引用李、杜詩歌,說明了唐代詩人普遍認識到邊防的性質應該是保障和平。19.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代邊塞詩的特點。四、作文(40分)20.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抄在答題卡上。①無論古今中外,“家”都是一個有特別念義的地方。放學的孩子渴望家中的晚餐,晚歸的上班族心系家中的燈火,回鄉(xiāng)的游子近鄉(xiāng)情怯……回家的路上,幾多心緒,幾多故事。請以“回家路上”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②請以“又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五、古詩文閱讀(27分)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注:公元765年,杜甫的朋友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舉家自成都乘船東下,此詩寫于漂泊途中。21.以下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是近體詩,標題中的“旅夜"”交代時間,點明詩人處境,“書懷”即抒發(fā)情感。B.首聯(lián)寫近景,“細草”有渺小之感,“危檣”表明所乘之舟殘破,詩人因此而憂慮。C.頷聯(lián)寫遠景,意境雄渾,“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廣闊,“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氣勢。D.頸聯(lián)充滿憤激,“官應老病休”是反語,表現(xiàn)其心中不平,暗示休官并非因為老病。22.“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流”體現(xiàn)了杜甫詩“以壯景寫哀情”的特點,下面詩句中最符合這一特點的一項是()A.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洞和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D.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睹┪轂榍镲L所破歌》23.本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如何表達的?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游三游洞記劉大櫆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出于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韵隆F湎碌貪u平,有大石覆壓當?shù)?,乃傴俯徑石腹以出。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負薪行歌,縷縷不絕焉。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①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歐陽永叔暨黃魯直②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③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陳公,雖欲至此無由,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時,故凡其足跡所經(jīng),皆有以傳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顯。若予者,雖其窮幽陟險,與蟲鳥之適去適來何異?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顧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區(qū),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嗚呼!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往釋:①元微之:無稹,微之是他的字。②黃魯直:黃庭堅,魯直是他的字。③學使陳公:即湖北學使陳浩、劉大櫆多次科舉未中,應陳浩之聘,到他的府中擔任幕僚。2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傴俯徑石腹以出傴:彎腰B.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適:去往C.雖其窮幽陟險陟:登上D.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炙:領略2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偕子而來者侶魚蝦而友麋鹿B.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世皆謂之天門云C.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挾飛仙以遨游D.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時徘徊于斗牛之間26.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寫作者旅途跋涉而至三游洞,側面體現(xiàn)三游洞處于荒遠偏僻之地,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尋幽探勝的興致。B.第二段寫游洞經(jīng)歷,作者扣石發(fā)出了悅耳聲響,它們與浩歌聲、鐘磬聲、水聲以及樵夫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C.第三段交待了三游洞得名的由來,即因白居易等三人共游此洞而得名,這一介紹對闡發(fā)本文主旨有重要作用。D.作者以白居易、元稹等人作比,表達出他內心深沉的悲涼和不平,但他并不直抒憤懣,而是委婉含蓄道出。27.文末說“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意思是“這難道是一個人的不幸嗎”,這句話有豐富的內涵,請根據(jù)全文進行解讀。六、閱讀理解(共1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生長在歷史中的青藤①我此來紹興,是尋訪青藤書屋,憑吊受盡人世間垢辱、在貧病交加中死去的明代文學藝術大師徐渭的。②走進書屋大門,迎面是一個小小的冷清的園子。園子盡頭是一間后人重建的前后兩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懸掛著明末大畫家陳洪綬題寫的“青藤書屋”匾額和徐渭畫像,南窗上方有徐渭手書“一塵不到”匾。③眼前的書屋與徐渭自己所畫的“青藤書屋圖”已大相徑庭。徐渭的畫上,是幾間排列不規(guī)則的草屋,正如他在畫上所題,“幾間東倒西歪屋”。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幾間草屋中度過的。盡管書屋為后人重建,但確是在青藤書屋的故址上,這是毋須懷疑的。書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見方、徐渭所稱“天池”的小水池還在,天池正中豎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筆??繅Γ啻u砌成的花壇上,那一棵郁郁蔥蔥的青藤雖為后人補植,但在那同樣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確實蓊郁過。倔強孤傲長于頑石之中而終年蔥綠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而“此地通泉,深不可測,水旱不涸,若有神導”的天池,不正暗寓著徐渭永不枯竭的才情?無怪乎他以“青藤”“天地”作為自己的別號了。④我在這徐渭狂嘯過、痛哭過的青藤書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陣陣寒意透進骨髓。這位曠世奇才,詩、文、書、畫俱佳的藝術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僅從他的《鏡湖竹枝詞》即可看出,他是熱愛世俗生活的??!可世俗生活卻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見的手,在他剛剛成年時就給他預設了種種打擊——直到他去世。徐渭少年時便才華顯露,可卻連續(xù)八次鄉(xiāng)試未中。他當過幕賓,參加過抗倭斗爭并立了功,參加過反奸相嚴嵩的斗爭,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窮困潦倒,晚年靠賣書畫度日。為了生存,數(shù)千卷心愛的藏書也變賣一空,最后在貧困交加中離開了人世。⑤這便是天才的命運嗎?但他絕不向命運低頭,絕不向世俗低頭,即使在貧困之中,也不接見來拜訪他的達官貴人,更不給他們寫字作畫,而寧愿將其字畫,“閑拋閑擲野藤中”。⑥我想,設若命運改變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將是怎樣一種境況呢?假如他不那么張揚個性,以他的才華,在科舉考試中會一路順利,那也就成了幾品大員,錦衣玉食、寶馬香車少得了嗎?即使科舉不中,隨和一些,隱忍一些,找關系,托門子,拿自己的作品當禮送,在哪家權貴門下做個清客,總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無憂,免遭凍餒啊?、弋斘阴膺M展室,看見《黃甲圖》和《墨葡萄圖》時,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設想。徐渭筆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個天才畫家內心深度焦慮的宣泄。正是這種宣泄,構成了他藝術的精魂。他是那樣的孤高,那樣的自信,那樣的卓爾不群,那樣的反叛正統(tǒng)。要這樣的藝術天才、反傳統(tǒng)的斗士去迎合世風、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棄堅守,出賣自己,他還能做這水墨淋漓、恣肆放縱的畫嗎?還會有強心鐵骨、才橫筆豪的書法嗎?還會有血氣奔涌悲聲如訴的詩文嗎?不,不會有了。那就不會有我們現(xiàn)在稱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運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頓、遭受詬辱,在貧病中死去;但同是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獨特的、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品格。⑧命運之手敲打過古人,也敲打著今人,還將敲打未來之人。我們都是命運之手的受眾,區(qū)別只在于受者的態(tài)度和取舍。司馬遷接受了宮刑,選擇了《史記》;屈原接受了放逐,選擇了《九歌》《天問》;秋瑾放棄了闊太太生活,選擇了舍生取義……⑨我是來憑吊徐渭的,本以為能在憑吊之后走筆行文,痛斥齷齪的世俗,給徐渭以真摯的悲憫,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憫了我。盡管我未遭凍餒,但我有屬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領地嗎?有徐渭那種“深山無人收,顆顆明珠走”的堅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嗎?⑩我站在書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視著眼前的青藤。這株在人們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它曾經(jīng)蒙塵,曾經(jīng)遭垢,曾經(jīng)枯萎,便它卻從不曾死亡。時間的推移,只會使它愈益蔥蘢。而且,不管今后世事如何變遷,它也會永遠蔥蘢下去。——這株青藤已生長在人類的歷史中了。2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寫到書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筆的“砥柱中流”四字,證明了此地的確是青藤書屋的舊址,也透露著徐渭的志趣。B.徐渭曾在靠墻的花壇處親手種過一株青藤,并將“青藤”作為自己的別號。青藤倔強孤傲、終年蔥綠,正是他精神的象征。C.徐渭曾經(jīng)參加過抗倭斗爭和反奸相嚴嵩的斗爭,正因為有過這樣的斗爭經(jīng)歷,他的作品才會具有強心鐵骨,才會才橫筆豪。D.徐渭筆下的汪洋恣肆,是內心深度焦慮的宣泄。是命運的敲打,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品格,所以作者說“命運也是公正的”。29.第⑥段中作者假設了徐渭品格改變后可能出現(xiàn)的人生境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0.文章第⑨段中,作者為什么說“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憫了我”?七、微寫作(10分)31.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⑴語文課上朗讀課文時,總有一些同學不愿意出聲,甚至不愿意張嘴,請你寫一段話,對這樣的同學進行勸說。要求:理由充分,語言得體。⑵“CityWalk”(城市漫步)指的是避開人潮和熱門景點,在城市的街巷中隨意行走。時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這種新的旅游方式,請你就這一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說理充分。⑶請以“月”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笨拙”的“拙”應讀“zhuō”;“沒精打彩”的“彩”應為“采”。

B.“云蒸霞尉”的“尉”應為“蔚”。

D.“埋怨”的“埋”應讀“mán”;“寒風凜洌”的“?!睉獮椤百?。

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關于字音都是常見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針對命題特點,只要平時多注意積累,勤查字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復習字音和字形字義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關于字形,要做到正確地讀寫詞語,首先應注意從漢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入手,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義。其次要適當拓寬閱讀面,多積累詞語,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且在積累的過程中,要做到準確無誤,這樣在讀寫的過程中就可以避免讀錯寫錯了。2.【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

①陶淵明寫有著名飲酒詩,陶淵明飲酒是為了尋求精神的解脫,借飲酒在詩文中抒發(fā)性情的自然和本真,完成了對現(xiàn)實世界以及現(xiàn)實人生的種種超越,照應題干“詩酒娛心”,陶淵明是著名的田園詩人,照應題干“田園樂志”,陶淵明有“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的壯舉,照應題干“不為五斗折腰”。所以①對應陶淵明。

②杜甫歷來有“詩圣”之稱,照應題干“詩中圣哲”,杜甫詩作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照應題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所以②對應杜甫。

③辛棄疾是繼蘇東坡之后又一位豪放派詩人,照應題干“越東坡高唱大江東去”,辛棄疾著有《美芹十論》,陳述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的大計,照應題干“美芹悲蜀,翼南宋莫隨鴻雁南飛”。所以③對應辛棄疾。

故答案為:B?!军c評】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化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3.【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重點詞的含義的能力。D.“‘既望’指農歷每月十五”解說有誤,“望”指農歷每月十五,“既望”意思是過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農歷每月十六日。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重點詞的含義的能力。文化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4.【答案】B【解析】【分析】A、B、C.正確;

D.溯:逆流而上。句意: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5.【答案】A【解析】【分析】A.兩句中的“若”都可以譯為“像”。句意: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但。句意:打著節(jié)拍唱起歌來。/江水總是不停的流逝,但它們并沒有流走。

C.介詞,在/介詞,從。句意:在江湖之間飄零流浪。/明月從東山后升起。

D.表目的,為了/成、成為。句意: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聽到便成了聲音。

故答案為:A?!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含義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課外文言文閱讀,可以聯(lián)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來推斷詞義。6.【答案】B【解析】【分析】A.列,同“裂”,“列缺”指閃電。句意:電光閃閃,雷聲轟鳴。B.無通假字。句意:另一種哀愁怨恨從心底產生。

C.繆,同“繚”,盤繞、圍繞。句意:山水環(huán)繞,一片蒼翠。

D.馮,同“憑”,乘。句意:多么遼闊啊,像凌空駕風而行。

故答案為:B?!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詞類活用——所謂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有如下類型——名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狀語③使動用法④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①作名詞②使動用法③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①作名詞②作動詞③意動用法④使動用法;數(shù)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名詞③作形容詞。7.【答案】B【解析】【分析】A.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句意: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為朋友送行。B.不是古今異義詞,都是“隨手”的意思。句意:低頭隨手慢慢地連續(xù)彈奏。

C.古義,于是撰寫;今義,表原因。句意:于是撰寫了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來贈送給她。

D.古義,容顏,臉色;今義,色彩。句意:暮去朝來容顏老去。

故答案為:B?!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注意考點考向要求。這是一道理解文言實詞中的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詞語的題目,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的詞語大致有幾種情況,一般是古漢語的一個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詞,而古漢語的一個詞對應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詞組。解答此類題目時,應明確要求,針對古今異義設題,然后應結合具體語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8.【答案】D【解析】【分析】A.名詞作狀語,向西。句意:向西可以看到夏口,向東可以望見武昌。B.名詞作狀語,在夜里。句意:在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

C.名詞作狀語,向北。句意:只落得倉皇失措,向北張望。

D.名詞作動詞,東進。句意:順著江流東進。

故答案為:D?!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詞類活用——所謂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有如下類型——名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狀語③使動用法④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①作名詞②使動用法③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①作名詞②作動詞③意動用法④使動用法;數(shù)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名詞③作形容詞。9.【答案】B【解析】【分析】A.名詞作動詞,砍柴。句意: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砍柴。B.使動用法,使……起舞。句意:使深潭中潛伏的蛟龍起舞。

C.名詞作動詞,攻占。句意:攻占了江陵。

D.名詞作動詞,照亮。句意: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詞類活用——所謂詞類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有如下類型——名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狀語③使動用法④意動用法;動詞的活用:①作名詞②使動用法③為動用法;形容詞活用:①作名詞②作動詞③意動用法④使動用法;數(shù)詞的活用:①作動詞②作名詞③作形容詞。10.【答案】C【解析】【分析】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嘗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句意:曾經(jīng)向穆、曹二善才學習琵琶彈奏。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乎舟中相與枕藉”。句意:我們在船中互相枕著墊著睡。

C.被動句,“被”表被動。句意:化妝后每次都被秋娘嫉妒。

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蘇子與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句意:蘇軾和客人在赤壁之下乘船游覽。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11.【答案】C【解析】【分析】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而今在安哉”。句意:如今又在哪里呢?B.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為何其然也”。句意:為什么簫聲這樣悲涼呢?

C.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本來就是一世的英雄。

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而又羨何乎”。句意:而又羨慕什么呢?

故答案為: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12.【答案】這是自然界(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解析】【分析】得分點:“是”,這;“造物者”,自然界;“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式;“適”,享受。故答案為:這是自然界(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13.【答案】(1)萬類霜天競自由(2)說懌女美(3)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4)兩情若是久長時(5)羈鳥戀舊林(6)水澹澹兮生煙(7)艱難苦恨繁霜鬢(8)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9)檣櫓灰飛煙滅;廉頗老矣(10)凄凄慘慘戚戚【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競、說、懌、羈、澹、鬢、迸、檣櫓、戚。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榉种苯有阅瑢懞屠斫庑阅瑢懞烷_放性默寫三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14.定居;變態(tài)15.B;A;A16.D【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相關內容的識記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往往就是篩選的重點;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主旨或共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名著閱讀積累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從學生備考的實際出發(fā),可以積累以下方面的內容:①作家作品常識,包括作家字號、時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故事情節(jié)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往往就是篩選的重點;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主旨或共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概括。14.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相關內容的識記能力。

費孝通的《鄉(xiāng)土中國》中說:我們很可以相信,以農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遷移是變態(tài)。大旱大水,連年兵亂,可以使一部分農民拋井離鄉(xiāng);即使像抗戰(zhàn)這樣大事件所引起基層人口的流動,我相信還是微乎其微的。

由此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為:①.定居;②.變態(tài)15.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

①“所以是陌生人的社會”錯誤?!多l(xiāng)土社會》中寫到“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可見鄉(xiāng)土的社會具有孤立和隔膜的特點。《鄉(xiāng)土社會》中寫到“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可知,鄉(xiāng)土社會又是一個“熟人”社會,而不是陌生人的社會。

②正確。鄉(xiāng)土社會是一種生活穩(wěn)定、生于斯、長于斯、斯與斯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必然導致世代的黏著,使得人不但在熟人中長大,而在熟悉的地方長大。所以鄉(xiāng)土社會的人世代生活在一個定型社會里,從小深入生理基礎的習慣幫著鄉(xiāng)土社會的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節(jié)奏,甚至不需要記憶的幫助。而在都市生活的人一天到晚接觸著陌生的面孔,以至于需要記憶,需要文字的幫助。所以,在一個鄉(xiāng)土社會中生活的人所需記憶的范圍和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③正確?!坝蕖比绻侵橇Φ牟蛔慊蛉毕?。鄉(xiāng)下人不識字,我們稱之為“文盲”。識字不識字并非愚不愚的標準。實際上鄉(xiāng)土社會某種程度來說是不需要文字的,因為鄉(xiāng)民們長期生活在缺少變遷的同一社區(qū)中,他們有著共同的象征符號,共同的語境,所以他們交流時非常暢通,不需要通過文字做中介。

故答案為:①B;②A;③A16.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D.“儒家則能憑其仁愛心超越自我,跳出差序格局”說法錯誤,儒家強調的是“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因此不能跳出差序格局。

故答案為:D?!敬鸢浮?7.A18.C19.①唐代邊塞詩也是以表現(xiàn)人們的生活為主要內容,為人們所喜歡。

②唐代邊塞詩是飽滿的、蓬勃的,玲瓏透徹而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

③唐代邊塞詩不在于實寫戰(zhàn)爭,而是關注點在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邊防的信心等內容。【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推斷信息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2)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推斷信息的能力。

B.“指的是新鮮而朝氣蓬勃”錯誤,依據(jù)“整個盛唐氣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愛的正面的東西,這也就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愛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可知,盛唐詩歌的思想性指的是歌唱人民所喜愛的正面的東西。

C.“盛唐詩歌平易開朗的性格促進了社會繁榮”錯誤,原文只是說“盛唐時代是一個統(tǒng)一的時代,是一個和平、繁榮、發(fā)展的時代,……在性格上更為平易開朗”,并不是盛唐詩歌平易開朗的性格促進了社會繁榮,強加因果。

D.“感情越是沉重的詩歌越是能體現(xiàn)盛唐氣象”錯誤,感情沉重的詩歌只是盛唐蓬勃的氣象中的一類,以偏概全。

故答案為:A。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說明唐代邊防雄厚的實力是盛唐邊塞詩繁榮的根本原因”錯誤,依據(jù)原文“國勢不斷走向鼎盛的高峰,邊防上的威望也與日俱增,實際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動權,邊塞詩就正是在這樣條件下的產物”可知,唐代邊防雄厚的實力只是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

故答案為:C。19.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盛唐氣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朝氣蓬勃”“整個盛唐氣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愛的正面的東西,這也就是盛唐氣象所具有的時代性格特征,它是屬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愛的,這就是它的思想性”可知,唐代邊塞詩也是以表現(xiàn)人們的生活為主要內容,為人們所喜歡。

由材料一“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瓏透徹而仍然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可知,唐代邊塞詩是飽滿的、蓬勃的,玲瓏透徹而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

由材料二“邊塞詩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寫戰(zhàn)爭,而是一種在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下,充滿著豪邁精神的邊防歌”“這就進一步解釋了邊防的性質乃是為了保證和平,而不是為了戰(zhàn)爭”“唐代的邊塞詩因此往往不拘于哪個具體戰(zhàn)役,哪個時間,地點,而是在廣泛的時間,空間上把邊塞作為一個整體來歌唱。這樣邊塞詩的引人入勝之處就不在于哪個戰(zhàn)場,哪個戰(zhàn)役,而主要是一種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邊防的信心”可知,唐代邊塞詩不在于實寫戰(zhàn)爭,而是關注點在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邊防的信心等內容。

故答案為:①唐代邊塞詩也是以表現(xiàn)人們的生活為主要內容,為人們所喜歡。

②唐代邊塞詩是飽滿的、蓬勃的,玲瓏透徹而渾厚,千愁萬緒而仍然開朗。

③唐代邊塞詩不在于實寫戰(zhàn)爭,而是關注點在悲壯的豪情,異域的情調,遼闊的視野,邊防的信心等內容。20.【答案】略【解析】【分析】

①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這是一道全命題作文題。

【題干分析】

試題材料首先指出“家”對于古今中外人們的重要精神意義,并分別從放學回家的孩子、晚歸的上班族、回鄉(xiāng)的游子等角度,逐層深入加以舉例說明。正是因為“家”對每個人來說都如此重要,材料最后一句話,就借此引出回家路上人們可能會產生的心緒起伏與獨特經(jīng)歷。試題要求以“回家路上”為題進行寫作,全命題作文重點在于對所給題目的解讀。對于“回家路上”這一題目中的“回家”,既可以理解為回到每天生活的家,也可以理解為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故鄉(xiāng)?!盎丶衣飞稀钡娘L景可以是晚霞微風般的美好風景,也可以是風雨雪霧般的惡劣風景,也可能是亦陰亦晴、由陰轉晴的風景。而“回家路上”的心情可能是興高采烈、載欣載奔,也可能是矛盾糾結、近鄉(xiāng)情怯??傊?,回家的路上會有不同的風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陌生或熟悉,也會有不同的心情,但無論如何,家是溫暖的港灣,是精神的皈依之所。因此,立意時,應注意總體的情感取向與價值取向是積極的、向上的、溫暖的。

選材時,應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如“回家路上”可以寫考試失敗后走上艱難的回家之路,可以寫比賽勝利之后走上興奮的回家之路,可以寫與家人化解矛盾后走上溫暖的回家之路,也可以寫回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的路……另外,寫作時應著重寫“路上”的過程,寫自己回家的路上的經(jīng)歷、見聞、情感變化等,而不能寫回家之后在家里的情景。

在行文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敘事技巧。比如寫與家人化解矛盾后溫暖的回家之路,就可以設置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先寫“我”因為種種誤解與家人產生隔閡而離家出走,再寫“我”在路邊看到溫馨場景后內心后悔,在糾結矛盾中慢慢往家的方向走去,看到家人早已等在路口,化解矛盾后攜手回家。也可以采用插敘法、倒敘法等敘事順序,先倒敘寫“難忘那一次的回家之路”的結論,再敘述具體內容,使結構更富于變化。

在敘事過程中,也可使用描寫、修辭等多種手法。如可以對人物進行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突出人物在回家路上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使文章更細膩、真實。也可以借助景物描寫,通過環(huán)境的變化來反映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使文章富有深意,升華主題。

【立意提取】

1.寫看似冷漠的陌生人給予“我”無私的幫助,溫暖了“我”的回家之路。(人間真情)

2.寫“我”重返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于路上回憶兒時的溫暖情景。(鄉(xiāng)情)

3.寫“我”在回家的路上理解了親情無價,與家人和解。(親情、成長蛻變)

②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

【題干分析】

試題要求以“又見”為標題,補充完整“見”的內容并進行寫作。在這里,“又”是再一次的意思,這說明對“我”來說,這一人、事、物不能是第一次出現(xiàn),令我感到陌生的,而應是能勾起“我”的回憶,令“我”產生熟悉感的?!耙姟眲t說明這應該是自己親眼所見的對象,無論是直接親臨現(xiàn)場,還是通過電視、書本等媒介“親見”,而不能是道聽途說的。而其后所補充的內容,應當是“見”的對象,這里可以寫自己又一次見到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自己重新經(jīng)歷的某些事件。

寫作時,要注意寫作重點還是應放在這“又見”的最后一次“見”的經(jīng)歷上。對于前一次相見,可以以一兩句帶過適當點題,也可以采用插敘或倒敘的方式增加文章的波瀾,但絕不能主次不分。同時,前后兩次所見的內容,雖能給予“我”熟悉感,但卻不能是流水賬式的重復,所以文中還是要展現(xiàn)出自己對這一次“見”的不一樣的感受??梢酝ㄟ^這又“見”表達對過去人、物的懷念之情;可以通過相似事件表達對某種現(xiàn)象的感悟和思考等。

【立意提取】

1.敘述自己回老家再次見到炊煙的經(jīng)歷。(又見炊煙,再起鄉(xiāng)愁)

2.敘述自己再一次見到好人好事的經(jīng)歷。(善良之心,永不泯滅)

3.敘述自己成績遭遇滑鐵盧,又經(jīng)努力再創(chuàng)輝煌的經(jīng)歷。(又見那張成績單)

【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弄清題目的要求后,就要認真回憶、選擇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讓人眼前一亮的,確定好作文中心來選取、組織素材;在文體的選擇上也要在符合題干要求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如果寫記敘文就要寫好情節(jié),寫出精彩的細節(jié);如果寫議論文就要觀點鮮明,真正做到“擺事實、講道理”。平時要多積累寫作素材,多寫隨筆,考場才能做到得心應手,下筆如有神。

(2)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疾榈氖前朊}作文,該題目很考驗學生的語言提煉表達能力,學生在補充題目時可選取一些新穎簡潔的詞匯。在寫作時,可選擇自己擅長的體裁入手,降低寫作時的難度,選材時避免選一些老生常談的材料,盡可能新穎且貼近實際,如若引用舊材料也應注意從其他角度切入,做到舊材新用?!敬鸢浮?1.B22.C23.第一問:表達詩人漂泊無依,功業(yè)未成的傷感之情。

第二問:①采用了比喻、設問和襯托手法。將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鷗,且用廣闊天地襯托沙鷗,自問自答,突出沙鷗的孤獨。②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此時的景象來形容詩人自己的境況:天地廣闊,詩人卻只能像沙鷗一般四處飄零?!窘馕觥俊军c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把握詩歌的情感,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詩歌本身抓住詩歌標題、意象意境、情感關鍵詞、表達技巧等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詩人經(jīng)歷、創(chuàng)作心境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因素來理解。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讀此題,首先指出是什么表達技巧,再結合內容、主題、藝術效果來分析其作用。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所乘之舟殘破”錯?!拔{獨夜舟”意為“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危檣”指高高的桅桿。

故答案為:B。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意為“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這兩句寫景清冷,側重抒發(fā)思鄉(xiāng)念親之情,與“壯景”無關。

B.意為“感傷國事,看到花開不禁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竟覺得那叫聲也很揪心”。這兩句移情于物,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與“壯景”無關。

C.意為“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體現(xiàn)了“以壯景寫哀情”的特點。

D.意為“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這兩句側重寫茅草隨風飛走的場景,與“壯景”無關。

故答案為:C。2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最后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意思是,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和功業(yè)未成的傷感之情。

詩人觸景而情發(fā),景以自況,運用形象的比喻收結全詩。詩人以天地間一只形單影孤的沙鷗來寄托自己功業(yè)未成的慨嘆,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量。同時,以設問和襯托作結,“一”與首聯(lián)的“獨”照應,同“天地”鮮明對比,突出渺小、孤獨之感。“沙鷗”這一意象運用巧妙,詩人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只沙鷗。詩人以沙鷗自況,乃自傷漂泊之意。

詩人借景抒情、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兩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故答案為:第一問:表達詩人漂泊無依,功業(yè)未成的傷感之情。

第二問:①采用了比喻、設問和襯托手法。將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鷗,且用廣闊天地襯托沙鷗,自問自答,突出沙鷗的孤獨。②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此時的景象來形容詩人自己的境況:天地廣闊,詩人卻只能像沙鷗一般四處飄零?!敬鸢浮?4.B25.D26.B27.此句意思是人和物都有“幸”和“不幸”。①文中所舉白居易、歐陽修等人皆因被貶才來到這里游覽、紀文,這是他們的“幸”與“不幸”;而作者沒有官職才能悠閑地游覽,這是“幸”,而無人賞識則是“不幸”;②世上的美景處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放置在荒涼偏僻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磥砦镆灿小靶摇迸c“不幸”。【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2)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課外文言文閱讀,可以聯(lián)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來推斷詞義。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觀點、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環(huán)繞休寧縣城的山都平淡無奇,都不足以成為盛觀,出了縣城向西二十里,到達白岳齡山才開始高,峰才開始變得奇特。山路盤旋如曲折的線,游覽的人乘坐著滑竿(或橋子),沿著梯于一般的陡峭石階上攀升,有時前后還要用粗繩索來牽牢,最險要的地方,有時都不能走一步。從白岳嶺向西南走五里到達桃源嶺,層層的山巖對立聳峙,山巖之上在迎風之處建了一個小屋,稱為“中和亭”。站立在亭子之中向下看,已經(jīng)有數(shù)百例,片片相連在一起的房子;如在畫中聚集在一起。享子下面有兩塊巨石蹲伏在那里,就黑色的,中間有白色的東西成炎出的眼睛,稱為石鱉塢。塢旁的大壑深不見底,只聽見澱澱水聲以及看見從樹間流出的水流,(這里)稱為桃花洞。順著潤向南走一里多路,我到達了獨聳巖,這里到處是蒼黑色的哇峭山壁,被亙著被斷山的一面,靠近獨聳巖的西面有一個石頭縫隙,形狀像門更一樣,大概是上天設計的來讓游客通行。向四面看看石門下面的石頭,都如同臥伏的犀牛和馴服的大象,不敢親近。進入有門7,東南方向連綿在一起的山巖如同城墻一樣,懸石在四面覆蓋,其情勢如同要飛落下來一樣。中間有羅漢洞,有兩條石龍從洞門旁出來,龍鱗龍骨隱隱可見,用腳踢它,懷疑是被石頭砌成的,仔細看看,石頭和龍肉粘在一起,又認為這是真的龍。羅漢洞深二十余里,舉著火把向東走去,可以到達縣里的蘭溪波,但是進入山洞路越走越狹窄,沒有人敢為我們作向導。西山有老虎留下的痕跡,如同泥淖里留下的印記,稱為黑虎嶺。從黑虎嶺向西走,向南轉折一里多到達車谼嶺,它的高峻比照白岳嶺翻倍。車谼嶺向南二里多到達玄武觀后面,有一座山突立而起如同屏風,靠著天立著,這就是所說的齊云巖。(這里)有數(shù)十棵的古松,蒼翠矯健如同蛟龍一般,都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玄武觀前面的溪水如同一條玉帶,蜿蜒向東,(溪水)上面建造了一座石橋來(給人)過往。玄武觀門正北方數(shù)百步,有一座山峰聳立,在蒼莽的群山之中聳立著,和其余的群山不相似,稱為香爐峰。石橋西邊數(shù)百步,高聳的山巖從中間斷開,一座小的山峰在山澗之中和這邊的山峰并立,稱為舍身崖。舍身巖西面兩里多,有五座山峰參差而立。就好像一群神仙戴著高冠玉佩,從天上飄然而下來到齊云山,稱為五老峰。齊云巖的西北聽說有一個沉香洞,人跡罕至,草木遮蔽,時時有虎蛇潛伏其中,不能前往。游客一開始進入這里,都認為白岳嶺很高;到達桃源,白岳嶺已經(jīng)在它的下面了;到達車谼嶺,桃源更在它的下面;到達齊云,車谼更在它的下面。大概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天有多高,地有多遠,廣闊深遠地不知道自己身在哪里。我獨自慨嘆這座山的美景,在窮鄉(xiāng)僻壤之中淪落,沒有處在平坦廣闊的平原之中,來名揚天下。于是記下這座山大概的一些情況留給那些喜歡游歷的人,而且用它來牽系我某一天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然而我也害怕我的文章寫的不夠好,不足成為這座山的福氣和榮耀了。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適:恰好。句意:而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從通州將要回北方。

故答案為:B。2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并列。句意:于是彎著腰低著頭,經(jīng)過巨石下面出來。/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B.助詞,主謂之間;代詞,它。句意:誰使我貶到這里的呢?/世人都叫它天門。

C.介詞,因為;連詞,表修飾。句意:而陳公因為公務這次沒能一起來。/與仙人一起遨游各地。

D.介詞,在。句意:能夠在那一時代名聲顯赫。/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故答案為:D。2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熱鬧非凡”錯,寫三游洞突出了扣擊時發(fā)出的種種樂聲,這是以動襯靜的寫法,將三游洞襯托得格外深邃幽靜,如此妙境,令人陶醉。

故答案為:B。2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觀點、主旨的能力。

此句意思是人和物都有“幸”和“不幸”。

先看人的“幸”與“不幸”?!拔舭讟诽熳越菟抉R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歐陽永叔暨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陳公,雖欲至此無由,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則其至也”,無論是白居易和元稹,還是歐陽修和黃魯直,他們能夠到這里游玩,皆是因為被貶,不得志,這是“不幸”;他們能夠到這優(yōu)美的地方游覽,并留下詩文,這是他們的“幸”。而自己因為無人賞識而沒有官職,自然也就談不到“得志不得志”,這是自己的“幸”;然而這“幸”里卻包含著無人賞識的“不幸”。

再看物的“幸”和“不幸”?!吧酱ㄖ畡?,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顧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區(qū),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山川的美麗景致,如果使它們處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那么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會爭先恐后地來游玩。不過放置在荒涼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風景)并沒有顯現(xiàn)在外面,人們也無法來親自領略它的美好。看來物也有“幸”與“不幸”。

故答案為:此句意思是人和物都有“幸”和“不幸”。①文中所舉白居易、歐陽修等人皆因被貶才來到這里游覽、紀文,這是他們的“幸”與“不幸”;而作者沒有官職才能悠閑地游覽,這是“幸”,而無人賞識則是“不幸”;②世上的美景處在大的城市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放置在荒涼偏僻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磥砦镆灿小靶摇迸c“不幸”?!敬鸢浮?8.C29.假想與現(xiàn)實中徐渭的真實人生形成對比,突出了他在困頓中堅守的難能可貴,進一步表達了對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著對世態(tài)的嘲諷。30.因為在作者看來,窮困潦倒不是后人悲憫徐渭的理由。相反,在命運的殘酷與生活的不幸面前,能夠擁有自己精神領地和自信精神的徐渭,比照出了作者的缺失與不足,甚至不幸,所以作者說,“是徐渭先生悲憫了我”?!窘馕觥俊军c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對文章的情節(jié)注意分析伏筆和照應的關系,在前文的情節(jié)中或許對文章的結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結局;還要考慮文章的主旨,根據(jù)作者的情感傾向分析故事的結局;周圍的環(huán)境也可能對人物的命運造成影響,進而影響事件的結局。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的能力。體會句子含意的原則:①從詞語到句子,即根據(jù)句子中的關鍵詞語、詞語與詞語之間的關系來理解。②從形式到內容,即根據(jù)句子的結構特點、修辭手法及句子的語言氣勢,對它表達的內容來理解與把握。③從篇章到語句,即聯(lián)系文章主旨來理解句子的真實含意。2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

C.“正因為有過這樣的斗爭經(jīng)歷,他的作品才會具有強心鐵骨,才會才橫筆豪”強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點,主要源自命運的打擊與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內心焦慮。且“強心鐵骨、才橫筆豪”是徐渭書法的特點,C項表述為“作品”的特點,不準確。

故答案為:C。2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從結構上,設想中的徐渭生活境況與現(xiàn)實中徐渭生活境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徐渭雖然才華橫溢,卻連續(xù)八次鄉(xiāng)試未中;他當過幕賓,參加過抗倭斗爭并立了功,參加過反奸相嚴嵩的斗爭,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窮困潦倒,晚年靠賣書畫度日。為了生存,數(shù)千卷心愛的藏書也變賣一空,最后在貧困交加中離開了人世。而如果徐渭放棄自己孤高的品格,去趨附權貴的話,則可能是設想中的結果。這就讓兩種選擇的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徐渭高潔的品格。

其次,內容上,聯(lián)系后文,對比是為了突出堅守自己,獨特的、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品格。徐渭的現(xiàn)實行為與文中設想的生活境況差異巨大,之所以形成這種差異,恰恰是他堅守自己的底線。而這種堅守是形成其獨特的、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品格重要原因。通過對比,突出了徐渭藝術品格的高尚。

故答案為:假想與現(xiàn)實中徐渭的真實人生形成對比,突出了他在困頓中堅守的難能可貴,進一步表達了對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著對世態(tài)的嘲諷。3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的能力。

從前文對徐渭行為的描寫,可以看出徐渭有著自己堅守的精神追求,他不趨附權貴,不向權力低頭,哪怕付出貧窮、被垢辱的代價。他仕途不順,擁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然參加過抗倭的戰(zhàn)斗,最后卻并沒有獲得一官半職。雖然他生活中是失敗者,但他是精神上勝利者。他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后人稱頌敬仰,在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留下了自己獨特的印記。而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雖然未遭凍餒,卻沒有屬于自己的精神領地,是一個精神上的無家可歸者。所以從這一層來講,徐渭有著自己的精神領地,在精神追求和精神堅守上遠遠在我之上的。所以該受到“悲憫”的是我,而不應該是我對徐渭的“悲憫”,所以作者說為什么覺得“是徐渭先生悲憫了我”。

故答案為:因為在作者看來,窮困潦倒不是后人悲憫徐渭的理由。相反,在命運的殘酷與生活的不幸面前,能夠擁有自己精神領地和自信精神的徐渭,比照出了作者的缺失與不足,甚至不幸,所以作者說,“是徐渭先生悲憫了我”。31.【答案】(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個學生都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朗讀是很好的讀書方法,晨讀的時候要大聲讀出來,這樣不僅幫助自己理解所讀內容,而且能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多多朗讀,還能培養(yǎng)語感,讓自己更勇敢地表達。來吧同學們,大聲朗讀出來,給自己增加一份自信,讓自己變得更勇敢更堅定!大聲讀起來吧,你的收獲會很多很多

(2)示例:

CityWalk是一種別樣的旅游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