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寧都縣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模擬練習(含答案)_第1頁
江西贛州寧都縣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模擬練習(含答案)_第2頁
江西贛州寧都縣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模擬練習(含答案)_第3頁
江西贛州寧都縣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模擬練習(含答案)_第4頁
江西贛州寧都縣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模擬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贛州2025年七年級下冊期末自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我國的神話傳說中,哪吒的父親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是唐太宗年間的李靖?,F(xiàn)實中他最有可能

()

A.唐初開疆拓土,戰(zhàn)功顯赫B.參加武舉,一舉奪魁

C.平定安史之亂,利國利民D.西行天竺,傳播佛教

2.長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捌たㄇ饸v史學習社團”將“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玄奘西

行”、“開元盛世”作為一個課外活動課的內容,最符合這一活動內容的主題是()

A.隋唐的制度創(chuàng)新B.隋唐開明民族政策

C.隋唐的繁榮開放D.中華文化傳播域外

3.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茶葉、絲綢、蔬菜種子、工藝品,以及醫(yī)藥、佛經、歷法和生

產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與吐蕃的這次和親()

A.推動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推動了青藏高原的部落統(tǒng)一

C.確立了吐蕃正式歸中央管轄D.促進了吐蕃的社會經濟發(fā)展

4.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發(fā)生兵變,楊貴妃死于馬嵬坡。以下為若干記載。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唐]劉禹錫

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馬嵬行》

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鄙霞疵κ浚畚宕輨⑸?/p>

賜貴妃自盡等《舊唐

書》

上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宋]司馬光

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愿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鄙夏恕顿Y治通

命力士引貴妃于佛堂,縊殺之鑒》

有學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楊貴妃之死,下列推論正確的是()

A.《馬嵬行》選材來自傳說,不能作為歷史研究的材料

B.《資治通鑒》較多細節(jié)描寫,還原了楊貴妃之死的真相

C.《資治通鑒》成書晚于《舊唐書》,故可信度相對較低

D.《舊唐書》《資治通鑒》作為史料,應注意作者的立場

5.“詩史互證”是研究歷史的一種方式。下列詩句能夠佐證唐朝民族交往的詩句是()

A.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B.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C.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己D.皇恩眷下人,割愛遠和親

6.隋唐時期科技快速發(fā)展,如趙州橋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唐代出現(xiàn)了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金剛經》,僧一行首次測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等等。這表明隋唐時期中國科技()

A.在諸多領域取得非凡成就B.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C.深刻影響世界科技的發(fā)展D.注重總結前人經驗

7.某同學制作有關遼和西夏知識點的表格,其中①②③依次填寫的內容應是()

政權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時間

遼①③上京10世紀初

西夏②元昊興慶11世紀前期

A.黨項、契丹、完顏阿骨打B.契丹、黨項、耶律阿保機

C.蒙古、契丹、耶律阿保機D.契丹、黨項、完顏阿骨打

8.1194年,黃河在陽武決口,金統(tǒng)治者聽任黃河泛濫,以貽禍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帶,常鬧水災。

這主要說明,宋金對峙()

扭轉崇文抑武的局面B.調整淮河水利資源C.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D.造成南方經濟落后北方

9.忽必烈禁止軍隊濫殺,廢止遼金以來的酷刑,革除了宋朝繇面(在臉上刺字)的粗蠻辦法;還下

令禁止商家操縱價格,也曾將賦稅降低。材料反映了忽必烈()

A.“行仁政B.“行漢法”C.廣開言路D.整頓吏治

10.歷史地圖蘊含著豐富的時空信息。下圖為宋代海路交通路線圖。據此可知宋代()

大食

波臨洛

阿拉伯半島a度

四位怕海

A.海外貿易直達歐洲B.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D.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11.宋代統(tǒng)治者常將節(jié)慶活動和國家典禮結合起來,如正月初一大朝會、元宵節(jié)宮廷燈會、除夕夜

“放赦”等國家典禮往往“許人觀看”。這反映了宋代()

A.市民階層壯大B.重視政治教化C.注重發(fā)展教育D.商業(yè)夜市興盛

12.宋元時期,中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傳制度等輸往國外,天文、

歷法、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shù)學等也傳到

中國。這段材料表明()

A.四大發(fā)明的對外傳播B.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D.開放平等的統(tǒng)治政策

13.觀察下面的歷史思維導圖,與之最相符的主題是()

促進文化發(fā)展的活字印刷術

改變世界的

引領航海事業(yè)的指南針

“三大發(fā)明”

推動社會變革的火藥

發(fā)達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拓展

中外交通

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宋代經濟與科技文化

C.宋元科技與中外交通D.三國兩晉科技與對外關系

14.時空觀念是歷史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如圖為中國古代不同發(fā)展階段示意圖,其中③表

示的階段有何特征()

政權分立民族關系發(fā)展后、

@?和社會變化日

與民族交融-------------------------------------------------j

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60年1368年1840年

A.早期國家和社會變革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民族政權的并立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15.“購機一張,織諸色帛,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爭鬻之,計獲利當五之一,積兩旬復增一機,

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業(yè)大饒”“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

期()

A.傳統(tǒng)經濟結構解體B.官營手工業(yè)規(guī)模龐大C.生產關系出現(xiàn)新現(xiàn)象D.生產經營區(qū)域化初

現(xiàn)

16.清朝作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入主中原,用“華夷一家”、“天下一統(tǒng)”的大一統(tǒng)政治思想取代傳統(tǒng)“華

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邊思想。清朝推行該思想有助于()

A.消除民族差異B.弘揚自身民族文化C.緩和民族矛盾D.防止異域文化入侵

17.毛澤東曾評論說:“康熙皇帝頭一個偉大貢獻是打下了今天我們國家所擁有的這塊領土,我們今

天繼承的這大塊版圖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時牢固地確定了的?!笨滴趸实蹫榫S護國家統(tǒng)一而采取的措施

是()

①平定回部貴族叛亂②設置臺灣府

③冊封班禪額爾德尼④組織雅克薩之戰(zhàn)抗擊沙俄侵略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

18.梳理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小歷同學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學習,梳理出下圖,此時間軸

反映了()

A.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B.選官制度的走向結束

C.中央行政機構的調整D.民族交往的深入推進

19.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表述屬

于歷史史實的一項是()

A.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B.官渡之戰(zhàn)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打下基礎

C.明朝時,景德鎮(zhèn)是全國的制瓷業(yè)中心

D.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tǒng)一王朝

20.2023年12月第78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春節(jié)為聯(lián)合國假日。而春節(jié)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

日,早在宋代人們就將春節(jié)稱為元旦,最受重視。下列詩句能反映該節(jié)日的是()

A.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B.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C.中秋明月長相伴,寄語佳人把酒歡D.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一'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21.糧食事關國運民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中國歷代糧食畝產和人口估算示意圖

隋以長安為首都,但關中地區(qū)地狹人多,生產量

永遠不能供應龐大之中央政府和駐軍需要。因此自隋

B河

京師陽代開始沿大運河廣設倉窖儲糧。

京兆郡岸

(西卻耳J

而f尸通渠翳

交584年開喘大業(yè)二年置洛口倉,建筑倉城周圍二十余里,穿

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監(jiān)官及鎮(zhèn)兵千人守衛(wèi),是

隋代第一大糧倉。開皇五年設置義倉,由“社司”專管

賬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fā)生饑饋之

時,便以某地義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

隋朝國家大型糧倉示意圖

—摘編自傅樂成《中國通史》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隋朝修建國家大型糧倉的目的及其特點。(3分)

材料二中國歷代糧食畝產和人口估算示意圖

——摘編自崔凱《谷物的故事:解讀大國文明的生存密碼》

(2)能夠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歷史學習的要求。仿照范例,提取

材料二中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一個合理解釋。(4分)

【范例】信息:隋唐時期的水稻畝產量超過了麥子的畝產量。

解釋:從南北朝時期到隋唐,適合水稻生長的江南地區(qū)不斷得到開發(fā)。

綜上所述,歸納保障糧食安全的因素。(2分)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蓋盛時代,中國實

以東方共主之姿態(tài)出現(xiàn),四夷君長群尊中國皇帝為“天可汗”,中國聲教之遠播,異族向慕之竭誠,

可見一斑。原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數(shù)千年之發(fā)展,至此而國家統(tǒng)一,政治安定,故文化發(fā)展得作一大

集結?!幾試栏短拼幕s論》

(1)材料一中被四夷君長尊為“天可汗”的中國皇帝是誰?舉出一例史實說明“中國聲教之遠播,

異族向慕之竭誠,可見一斑”。(3分)

材料二下面是唐初統(tǒng)治者實施的政策和措施。

統(tǒng)治相關史實影響

唐太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重用諫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形成“貞觀之治”的盛

zK200多次);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減輕百姓的勞役負擔世局面

武則創(chuàng)立殿試;繼續(xù)推行減輕百姓負擔的政策和措施“政啟開元,治宏貞

天觀”

唐玄任用賢能姚崇、宋璟為相;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改革稅制;抑制權唐朝進入鼎盛時期,

zK貴,整頓吏治,裁減冗員;注重文教,編修圖籍史稱“開元盛世”

(2)從以下觀點中任選其一,并從材料二中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4分)觀點一:唐初統(tǒng)治者重視改善民生,發(fā)展生產。

觀點二:唐初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

觀點三:唐初統(tǒng)治者重視吏治。

材料三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

性文化,深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

外文化大交流。一摘編自張大生《話說中國文明史(第四卷)》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和“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

的相關史實。(4分)

23.經濟文化的交流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表現(xiàn)。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隋唐兩代,在當時的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由于高度發(fā)達的經濟、文化所產生的影響,

東西方各國無不向往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中國很自然地就成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

中心……唐代的海外貿易港口,主要有東南沿海的揚州、明州、泉州、廣州……由于海上貿易的興

盛,唐文宗時,曾下詔要求沿海各地地方長官鼓勵海外商船來中國貿易。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中古時代?隋唐時期》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發(fā)達的原因。(2分)

材料二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區(qū)。(2分)

材料三從清初開海到19世紀初期百數(shù)十年間,清廷對外貿易政策的總體走向是,對本國商人出

海進行遠洋貿易的防范越來越嚴密,對外國商人來華貿易的控制越來越嚴厲……對外國商人來華貿

易的政策主要通過廣東十三行加以控制和壟斷。……從乾隆中開始,清廷相繼制定了《防范外夷規(guī)

定》《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約束管制外商活動的正式章程。

—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中清朝所實施的政策及其影響。(2分)

(4)綜合分析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2分)

24.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以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

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一貞觀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之①,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節(jié)②送公主

入吐蕃。弄贊③率其兵次④柏海,親迎于河源。

—摘編自《舊唐書》卷一九六上《吐蕃傳上》

【注】①之:指松贊干布。②節(jié):古代授給使臣作為憑證的信物。③弄贊:松贊干布。④次:

到達。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史事及在位君主。(2分)

材料二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

政權民族關系

遼與共存165年,和平時期122年,失和時期僅43年

宋與1038年開始不斷有邊境戰(zhàn)爭,1044年議和。1084年再次交戰(zhàn)。1098年后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

夏爭

夏與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邊境戰(zhàn)爭后議和,維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編自《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

(2)依據表格中的信息,歸納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2分)

材料三元朝的民族融合并不是單向的,而是民族之間互相影響、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強制同化

的結果,而是在長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潤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況下,蒙古人、色目人

帶來了他們的生產技術與文化藝術,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他們主動學習儒家文化,涌現(xiàn)出

一大批少數(shù)民族詩人、藝術家。各族人士通過婚姻、詩文酬答、宴會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對中華文

化的認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習慣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元朝強化了中華民族一體格局》

(3)據材料三,指出元朝民族交融的特點及產生的積極影響。并寫出元朝時開始形成的新的民族。

(4分)

材料四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治理,元朝的統(tǒng)治者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設置相

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例如在東南地區(qū)......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

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⒑?,對西藏地區(qū)行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qū)設立宣慰使司都

元帥府由……直接統(tǒng)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

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和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的機構。(2分)

材料五在建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清朝統(tǒng)治者實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第二,利

用宗教,修其教而不易其俗,……清朝統(tǒng)治者對少數(shù)民族所實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協(xié)

調了民族關系……同時也加強了對東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以及臺灣等民族地區(qū)與邊疆的統(tǒng)

治,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