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專用)_第1頁
國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專用)_第2頁
國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專用)_第3頁
國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專用)_第4頁
國家出路的探索-2023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新教材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

第02講國家出路的探索

核心考點01太平天國

國練基礎

1.(2022?河北滄州高二下期末?10)有學者指出,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在徽、贛等地實行“照舊交糧

納稅”,并非因為《天朝田畝制度》不具備施行的環(huán)境,“建都天京”帶來的戰(zhàn)略任務轉變是實施

“計畝征糧”的因,“徽、贛等地米糧廣有”是客觀條件,而這一制度的實施是自然發(fā)展而來的結

果。該學者意在強調該政策實行的主要原因是()

A.《天朝田畝制度》缺乏革命性B.迎合現(xiàn)實政治的客觀需要

C.中國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D.小農經濟模式的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并非因為《天朝田畝制度》不具備施行的環(huán)境,'建都天京’帶來的戰(zhàn)略任務轉

變是實施“計畝征糧”的因,'徽、贛等地米糧廣有'是客觀條件,而這一制度的實施是自然發(fā)展而

來的結果”可知,該學者認為太平天國實行“計畝納稅”不是因為《天朝田畝制度》難以實行,而是

處于安徽、江西等地的糧食可以滿足農民戰(zhàn)爭的需要,這是反映出該政策的實行源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

要,故選B項;《天朝田畝制度》本身具備革命性,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中國農民階級在革命過

程中具有階級局限性,但材料僅涉及到《天朝田畝制度》提出的背景條件,而沒有明確其內容的局限

性,故“中國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生產主要

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男耕女織、精耕細作,但材料僅涉及到《天朝田畝制度》提出的背景條件,沒有明

確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故“小農經濟模式的根深蒂固”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2.(2022?山東日照高二下期中?5)1850年清政府戶部銀庫積存的官方數字是896萬兩,1852年為

572萬兩,1853年則降為169萬兩,而I860年又降至117萬兩。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勢力崛起影響經濟集權B.政局動蕩導致財政收入減少

C.外貿逆差加速中國白銀外流D.西方列強控制中國財政經濟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851—1864年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席卷了江南十四省,既導致了社會秩序

的動蕩,也嚴重影響的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故選B項;地方督撫勢力的上升是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

爆發(fā),清政府需要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而逐步上升的,排除A項;中國近代對外貿易第一次出現(xiàn)逆差是

在1865年,排除C項;西方列強控制中國財政經濟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排除D項。

3.(2021.7?云南學業(yè)水平?7)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為基本原則的土地

制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社會綱領。這一綱領是()

A.《海國圖志》B.《天朝田畝制度》

C.《資政新篇》D.《欽定憲法大綱》

【答案】B

【解析】略

4.(2020.1?內蒙古學業(yè)水平?12)毛澤東曾經指出,“洪秀全起兵時,反對孔教提倡天主教,這是不

迎合中國人的心理,曾國藩利用這種手段,撲滅了他?!边@從本質上說明()

A.洪秀全起義缺乏群眾基礎B.洪秀全試圖利用宗教思想發(fā)動民眾

C.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D.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答案】D

【解析】略

5.(2021?海南學業(yè)水平?9)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孕育、滋養(yǎng)的國度。翻讀她的近代歷史,似乎每

一頁,都在求索與抗爭、奮斗與崛起的交織輝映中堅韌前行,磅礴不息。下列最能體現(xiàn)“求索與抗

爭”主題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國運動

C.臺灣人民抗日斗爭D.義和團運動

【答案】B

【解析】略

,練提升

1.(2022?山東省青島市二模?5)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不允許閱讀《四書》《五經》,見之即毀。定

都南京后,允許誦習刪改后的儒家經典。這一變化旨在()

A.推進北伐戰(zhàn)爭B.維護政權穩(wěn)定C.調整革命策略D.應對國際形勢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不允許閱讀《四書》《五經》,見之即毀。定都南京后,允許

誦習刪改后的儒家經典”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中,定都南京前后統(tǒng)治階層對儒學的態(tài)

度前后變化較大,定都南京后,允許誦習刪改后的儒家經典,是為了減小與知識分子階層的對立,維

護政權穩(wěn)定,故選B項;太平軍北伐屬于軍事行動,與對儒學的態(tài)度改變沒有直接關聯(lián),故“推進北

伐戰(zhàn)爭”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到太平天國的領導階層對儒學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沒有明

確革命策略的調整,故“調整革命策略”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到太平天國的領導階層

對儒學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沒有明確國際形勢變化且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主要表現(xiàn)為列強的對外殖民擴

張,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故“應對國際形勢”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2.(2022?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考模擬?6)在中國近代史上,“南來之風”往往會成為推動歷

史進步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等,均是開始于中國的南方地區(qū)。這是因為當

時()

A.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南方B.南方地區(qū)率先受到列強沖擊

C.南方地區(qū)社會矛盾突出D.清政府放松了對南方的控制

【答案】B

【解析】宋代經濟重心就在南方,排除Ao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突出并非只有南方,排除C?晚清時

期,仍然是中央集權的體制,排除D。近代以來,南方地區(qū)受到列強侵略早,太平天國運動中有西方

宗教的影子,辛亥革命受到了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故選Bo

3.(2022?遼寧省錦州市一模?6)“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必然會在舊有軌

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漢人士大夫還會繼續(xù)沉淪,不會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也

就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局”?!斑@場革命”()

A.拉開了學習西方的序幕B.促進了中華民族新覺醒

C.引起晚清政局的變化D.邁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內容中“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漢人士大夫還會繼續(xù)沉淪,不會有曾國藩、左宗棠、

李鴻章,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闭f明在該事件之后,漢族士大夫開始崛起,結合所學知識可

知,在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湘淮系官僚集團崛起,中央的權力出現(xiàn)了下移趨勢,據此可知,“這場革

命”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是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

的統(tǒng)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是近代

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

運動并沒有促進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

機器生產技術,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D項。

4.(2022?山東省高三第二次學業(yè)質量聯(lián)合檢測?5)太平天國運動在宣傳四海皆兄弟等觀念的同時,

又強調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倫,弟不敬兄失天倫,臣不敬君失天倫,下不敬

上失天倫”。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

A.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的指導思想B.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C.仍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道德束縛D.與傳統(tǒng)農民起義斗爭方式一致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太平天國在宣傳平等觀念(“四海皆兄弟”)的同時,又強調封建等級

秩序(“子不敬父失天倫,弟不敬兄失天倫,臣不敬君失天倫,下不敬上失天倫”),據此可知,太

平天國運動仍然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道德的束縛,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洪秀全受到基督教

的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會”,號召群眾進行反抗斗爭,發(fā)動起義,儒家思想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主

要指導思想,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所強調的“子不敬父失天倫,弟不敬兄失天倫,臣不敬君失天

倫,下不敬上失天倫”屬于傳統(tǒng)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并且在題干內容中也沒有提及太平天國運動

“反帝”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采取的是“武裝起義”這一斗爭方式,這與傳統(tǒng)農民

起義的斗爭方式是相一致的,但是,題干內容所強調的是太平天國運動“一方面宣傳四海皆兄弟,另

一方面又強調等級秩序”這一主題,排除D項。

5.(2022?山東省威海市高三上期末?10)清咸豐帝以前,地方總督主軍政,巡撫掌民事,互不統(tǒng)屬又

多牽制,且以布、按二司分割巡撫權力,以提鎮(zhèn)武職牽制總督權力。但是,咸豐以后,督撫的權力不

但強化,而且得到集中乃至惡性膨脹。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事件是()

A.東南互保運動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太平天國運動

【答案】D

【解析】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咸豐帝(1851—1861年在位)不得不重用漢族地主,強化督撫權力,

導致中央權力下移,故選D項;東南互保運動發(fā)生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表明中央權威的式微與地方

勢力的擴張,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

下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年),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

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

核心考點02洋務運動

IBSM

1.(2022?湖北鄂北六校高二下期中?4)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當時洋務派所說的“機

船礦路”,“機”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戰(zhàn)船,“礦”主要指煤礦,“路”主要指鐵路。據此可

知()

A.近代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占主導B.工業(yè)文明推動中國的近代化

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展迅速D.清政府開始接受西方的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當時洋務派所說的‘機船礦路'”并結合

基礎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的“機船礦路”都是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成果,這

些成果的應用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發(fā)展,故選B項;近代民族工業(yè)占主導的輕工業(yè)而不是重工業(yè),與

史實不符,排除A項;洋務派的“機船礦路”屬于政府投資,而沒有明確其經濟性質,而非“民族資

本主義工業(yè)”,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到中國近代積極學習西方先進工業(yè),而沒有明確清政府的態(tài)

度,故“清政府開始接受西方的文明”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2.(2022.1?云南學業(yè)水平?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運動,給中國的“窗

戶”開了一條裂縫,拉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該運動是()

A.洋務運動B.清末新政C.預備立憲D.五四運動

【答案】A

【解析】略

3.(2022?江蘇省鹽城市高二上期末?6)1908年,官員盛宣懷奏請清廷批準合并漢陽鐵廠、大冶鐵礦、

萍鄉(xiāng)煤礦而成立漢冶萍公司。同時由官督商辦轉為完全商辦。如表是該公司成立初期的資本構成情

況。據此可知()

資本來源數額

官款5600000

股本5715000

盛宣懷經借外債8690000

禮和洋行借款結

3200000

日本各借款結欠5760000

總計26080000

A.晚清政府致力于振興重工業(yè)B.近代企業(yè)的發(fā)展依賴性較強

C.官商資本分離已成必然趨勢D.日本謀求在華經濟優(yōu)勢地位

【答案】B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漢冶萍公司成立初期資本來源中主要依托外債和官款,說明近代企業(yè)發(fā)展

的依賴性較強,故選B項;漢冶萍公司完全轉為商辦,并不能體現(xiàn)出清政府的作用,排除A項;材料

反映的是漢冶萍公司的資金來源,有官款、有股本,說明官商資本并未分離,排除C項;據材料信息

可知,日本各借款結欠并不占主導,不能說明日本謀求在華經濟優(yōu)勢地位,排除D項。

4.(2022?湖北省高二上期末?7)歷史上有許多“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件,中國近

代某次改革正是如此。這次改革的許多內容在民國得以繼續(xù),它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和影響與辛亥革命

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該事件()

A.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度在中國確立B.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

【答案】C

【解析】據材料“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和影響與辛亥革命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可知,辛亥革

命是資產階級的一次政治運動,而這次改革與辛亥革命的方向有很大程度的一致即這次改革有利于資

本主義的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近代史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且符合“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

成蔭”的事件是洋務運動,故選C項;戊戌變法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洋務運動是在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

的基礎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排除A項;B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排除B項;D項是新文化運動的影

響,排除D項。

5.(2022?山東省濟南市高二上期末學情檢測?6)1870年,李鴻章任命沈保靖主持天津機器局,而沈

“再三固辭”,不敢到津任職,李鴻章感慨“大抵關涉洋務,自好者已不愿為,洋務而又兼出納銀

錢,更多望而卻步,隨俗則恐無實濟,認真則必叢怨尤”。這反映出()

A.社會環(huán)境影響了近代化B.清廷面臨人才匱乏窘境

C.頑固勢力操控洋務企業(yè)D.中體西用思想遭到抵制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大抵關涉洋務,自好者已不愿為,洋務而又兼出納銀錢,更多望而卻步,隨俗則恐

無實濟,認真則必叢怨尤”并結合洋務運動的史實可知,洋務運動時期,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外有列強經濟侵略,內有資金、技術短缺和頑固派阻撓,洋務運動舉步維艱,因此才會出現(xiàn)沈保

靖再三請辭的情況,說明社會環(huán)境影響近代化,故選A項;沈保靖不敢赴任的原因不是人才匱乏,而

是創(chuàng)辦企業(yè)艱難,排除B項;洋務企業(yè)由洋務派掌握,排除C項;洋務派創(chuàng)辦企業(yè)就是中體西用思想

的體現(xiàn),排除D項。

國練提升

1.(2022?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一模?7)上海輪船招商局成立后迅速崛起,太古、怡和兩家外國航運

公司展開惡性降價,最終三方簽訂三次“齊價合同”。自此,上海輪船招商局與太古、怡和成“三分

天下”之勢,成為國內航運業(yè)最重要一方。這主要反映了()

A.民族資本發(fā)展步履維艱B.近代企業(yè)抵制外資擴張

C.實業(yè)救國思潮方興未艾D.外資公司實力漸趨衰微

【答案】B

【解析】據材料“上海輪船招商局與太古、怡和成‘三分天下’之勢,成為國內航運業(yè)最重要一方”

可知,上海輪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外國航運公司壟斷中國航運業(yè)的狀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資擴

張,故選B項;上海輪船招商局是由李鴻章發(fā)起的近代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企業(yè),并非民族資本主

義,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出現(xiàn)實業(yè)救國的思潮,排除C項;據材料“上海輪船招商局與太

古、怡和成‘三分天下’之勢,成為國內航運業(yè)最重要一方”可知,在競爭中,外資與上海輪船招商

局妥協(xié)達成協(xié)議,但并不能說明外資實力的衰微,排除D項。

2.(2022?四川省涼山州一模文綜?28)19世紀60年代,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的洋務運動自始至終都面

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晚于洋務運動開始的日本明治維新運動,明治政府上臺后面對500%的財政赤

字,兩年時間就印出了4800萬日元的紙幣,一舉解決了本國工商業(yè)發(fā)展的資金困境。與日本相比較

導致洋務運動資金短缺未能解決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尚未構建近代金融體系B.白銀大量外流使清政府貧弱

C.巨額賠款導致政府財政困難D.近代軍事工業(yè)發(fā)展耗資巨大

【答案】A

【解析】從材料中看,日本采取發(fā)行貨幣這種近代金融手段解決了財政問題,而清政府則沒有,這表

明清政府在當時沒有構建近代金融體系,故選A項;從材料中看,日本是通過發(fā)行貨幣的方式解決財

政問題,這是近代金融手段發(fā)揮了作用,反觀清政府由于沒有近代金融手段,導致無法解決財政問

題,這與白銀外流無關,排除B項;從材料中看,日本通過近代金融手段解決了財政問題,但清政府

由于沒有近代金融體系,導致財政問題無法解決,這與清政府巨額賠款無關,排除C項;從材料中

看,中國和日本都在發(fā)展近代軍事工業(yè)上花費巨大,排除D項。

3.(2022?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復習檢測?28)馮桂芬說“利之所在,人人趨之”,故提出“價高招

遠客”的主張;郭嵩泰看到“利之所趨,虛文有所不能制也”,提出了保護商人以分外商之利的對

策;薛福成則提出,“私”是人的天性,此乃人們正當之要求,人各行其“私”,天下自然趨

“公”。這反映當時()

A.列強侵略導致儒家信仰體系崩塌B.洋務運動沖擊了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

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D.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發(fā)生了變化

【答案】B

【解析】題干中馮桂芬、郭嵩煮、薛福成都強調“利”“私”的正當性和必要性,此時洋務運動引起

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也受到沖擊,故選B項;“儒家信仰體系崩塌”是在

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成為國家意志后,排除A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是在甲午戰(zhàn)爭

后,馮桂芬等為早期維新思想家,排除C項;題干未提及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情況,排除D項。

4.(2022?四川省樂山市一模?29)李鴻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官紳禁用洋人機器,終不得放手

為之……文人學士動以崇尚異端、光怪陸離見責。中國人心真是萬萬不可解者矣”。材料說明洋務運

動()

A.并沒有真正付諸實踐B.走向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C.未得到清政府的認可D.受制于社會與心理惰性

【答案】D

【解析】“文人學士動以崇尚異端、光怪陸離見責”反映出當時人們對于興辦洋務向西方學習持質疑

的態(tài)度,說明當時洋務運動的推行受到了社會心理的阻礙,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

真正開展了的,排除A項;洋務運動失敗的是單純的引進西方的技術而未變革封建的制度,排除B

項;洋務運動在清政府內部受到了以奕訴為代表的洋務派的支持,并不是未得到清政府的認可,排除

C項。

5.(2022?廣州市高三年級調研?6)1864年,清政府急欲恢復江南駐防舊制,欲添造兵房1萬余間,

公廨官署200余所,并要求兩江總督李鴻章設法籌款。后經幾任兩江總督撥款,直至1879年,累計

建造官署、兵房5400間。這說明()

A.地方與朝廷分庭抗禮B.農民運動摧垮江南經濟

C.清政府財政制度崩潰D.中央對地方的依賴加深

【答案】D

【解析】題干提及清政府要求地方——兩江總督設法籌款建造江南駐防兵房、公廨官署,但經過15

年,僅達到預期的一半,可知中央無力添造,只得求助于地方大員,故選D項;晚清時期,地方與朝

廷分庭抗禮是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排除A項;農民運動摧垮江南經濟與材料”要求兩江總

督李鴻章設法籌款。后經幾任兩江總督撥款”不符,排除B項;清政府財政制度崩潰是在武昌起義

后,排除C項。

6.(2022?海南海口二模?5)圖2為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用企業(yè)和民用企業(yè)數量變化曲線圖。對此理解正確

的是()

圖2

A.清末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初步發(fā)展B.追求利潤漸成洋務運動的宗旨

C.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由軍用轉變?yōu)槊裼肈.民用企業(yè)應軍用企業(yè)需要而生

【答案】D

【解析】據圖可知,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民用企業(yè)晚于軍用企業(yè),而且數量多于軍用企業(yè),這是因為洋務

運動后期,為解決軍用企業(yè)遇到的財政困難,洋務派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即民用企業(yè)應

軍用企業(yè)需要而生,故選D項;材料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用企業(yè)和民用企業(yè)數量變化,而非民族資本主

義經濟,排除A項;洋務運動的宗旨是“自強”“求富”,以挽救國家的頹勢,而非追求利潤,排除

B項;“轉變”的說法與圖中“軍用企業(yè)”和“民用企業(yè)”長期并存的現(xiàn)象不符,排除C項。

7.(2022?山東威海二模?6)19世紀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諳悉洋務的實力派官僚擔任外交機構

的長官。因此,奕訴等洋務派首領把持的總理衙門職權不斷擴大,總攬了包括眾多內政外交在內的全

部“洋務”。清政府此舉主要是為了()

A.建立近代外交B.應對內外壓力C.適應列強需要D.推行洋務運動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壓力(內憂指的是太平

天國運動,外患指的是西方列強的侵略),基于此,在外交方面,“一般委任諳悉洋務的實力派官僚

擔任外交機構的長官”,并且,總理衙門總攬了“包括眾多內政外交在內的全部‘洋務'”,據此可

知,清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在于應對內外壓力,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總理衙門的設立,標

志著中國外交的近代化,但是在題干內容中并沒有述及這一史實,排除A項;列強的主要目的在于進

一步侵略中國,而題干內容并沒有述及相關內容,排除C項;推行洋務運動的在于“自強”與“求

富”,而在題干內容中并沒有述及相關舉措,排除D項。

8.(2022?山東省德州市高三3月高考診斷性測試?6)1890年,薛福成提出:“《堯典》之定四時,

《周髀》之傳算術,西人星算之學未始不權輿于此。其他有益國事民事者,安知非取法于中華也?昔

者宇宙尚無制作,中國圣人仰視俯察,而西人漸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國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化,中國

又何嘗不可因之?”他作出這一論斷旨在說明()

A.中國古代科技的先進性B.西方國家強于中國的原因

C.學習西方長處的合理性D.東西方文明發(fā)展的互動性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中國圣人仰視俯察,而西人漸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國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化,中國

又何嘗不可因之?”可知,作者認為西方因為學習中國圣人制作的歷法算術等科技成就而逐漸發(fā)展起

來,中國又何嘗不可以學習西方之長以發(fā)展中國呢?因此他主張學習西方長處的合理性,故選C項;

A項概括了材料的前半部分,不符合作者的主旨,排除A項;作者通過論述西方逐漸強大的原因以啟

迪中國應通過學習西方技術達到強國的目的,故B項不符合作者主旨,排除B項;作者強調近代中國

應向西方學習,未說明西方向中國學習,故無法說明文明發(fā)展的互動性,排除D項。

9.(2022?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7)李鴻章曾說:“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

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被诖朔N認識,李鴻章創(chuàng)辦了()

A.江南制造總局B.安慶內軍械所C.漢陽鐵廠D.湖北織布局

【答案】A

【解析】從材料中看,李鴻章主張“覓制器之器”即通過機器制造機器,為此李鴻章創(chuàng)辦了江南制造

總局,故選A項;安慶內軍械所是曾國藩創(chuàng)建的,排除B項;漢陽鐵廠是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排除C

項;湖北織布局也是張之洞創(chuàng)辦,排除D項。

10.(2022?廣東省佛山市一模?6)1880年,直隸提督劉銘傳力請修建鐵路,但朝野議論多指斥他“直

欲破壞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亂天下也”。這反映了()

A.洋務派與頑固派矛盾不可調和B.實業(yè)救國思潮受抑制

C.修建鐵路危害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D.中國近代化步履維艱

【答案】D

【解析】從材料中看,劉銘傳修建鐵路但是遭到朝野指責,這表明中國近代化步履維艱,故選D項;

從材料中看,頑固勢力反對劉銘傳修建鐵路這一項措施,沒有體現(xiàn)頑固派對洋務派措施的全面反對,

所以不能體現(xiàn)洋務派與頑固派矛盾不可調和,排除A項;民族資本主義主張實業(yè)救國,而劉銘傳是清

政府官員代表地主階級,排除B項;從材料中看,頑固派認為修建鐵路違背祖宗之法,這反映了頑固

派的無知和保守,不能體現(xiàn)修建鐵路危害清政府統(tǒng)治,排除C項。

11.(2022?北京市昌平區(qū)二模?19)(9分)工業(yè)革命與洋務運動

比之歐西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之后實現(xiàn)的產業(yè)革命,洋務運動像是在缺乏產業(yè)革命條件的情況下出

現(xiàn)的產業(yè)革命跡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tǒng),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wèi)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

統(tǒng)。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買的,不是批發(fā)的“。中國社會從中世紀到近代的最

初一小步實始于這種支離斑駁之中。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運用中國和英國相關史實論證材料中的觀點。(9分)

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結構完整。

【答案】

(9分)參考答案示例

觀點:與英國在條件具備下實現(xiàn)工業(yè)革命不同,洋務運動是在缺乏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工業(yè)革命

跡象。洋務運動雖然只是學習西方器物,沒有改變封建制度,但是畢竟向近代邁出了一步。

論證: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條件充分?!肮鈽s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政府鼓勵經濟發(fā)展,這是工

業(yè)革命的政治前提。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為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英

國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原料和海外市場。英國的手工工場發(fā)展水平較高,生

產技術進步為工業(yè)革命奠定了基礎。

中國晚清政府仍然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洋務運動缺

乏工業(yè)革命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前提。但是由于內憂外患,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為了自強,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

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yè);為了求富,洋務派又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洋務派還辦了培養(yǎng)翻譯和軍

事人才的學校,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tǒng)治,只是引進資本主

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未能實現(xiàn)強國御侮的目的,但洋務新政是

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嘗試。

【解析】

據材料“比之歐西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之后實現(xiàn)的產業(yè)革命,洋務運動像是在缺乏產業(yè)革命條件的情況

下出現(xiàn)的產業(yè)革命跡象”,可以提取觀點為“與英國在條件具備下實現(xiàn)工業(yè)革命不同,洋務運動是在缺乏

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工業(yè)革命跡象。洋務運動雖然只是學習西方器物,沒有改變封建制度,但是畢竟

向近代邁出了一步”,然后將英國工業(yè)革命產生的原因和洋務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進行對比,如“英

國的工業(yè)革命條件充分。“光榮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政府鼓勵經濟發(fā)展,這是工業(yè)革命的政治

前提。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為工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英國通過殖民擴

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原料和海外市場。英國的手工工場發(fā)展水平較高,生產技術進步為

工業(yè)革命奠定了基礎。中國晚清政府仍然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

落后。洋務運動缺乏工業(yè)革命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前提。但是由于內憂外患,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為了自

強,洋務派創(chuàng)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yè);為了求富,洋務派又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洋務派還

辦了培養(yǎng)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tǒng)

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未能實現(xiàn)強國御侮的

目的,但洋務新政是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嘗試。

核心考點03戊戌變法

1.(2022?河北滄州高二下期末?11)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改制說成是“與時變化”、向

往“民主”之“太平”。他用自己的觀點闡釋儒家經典,把孔子裝扮成維新變法的祖師,“以便鎮(zhèn)壓

反對變法的士大夫”??涤袨榇伺e從根本上反映出()

A.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政治斗爭策略靈活

C.維新變法缺乏支持D.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改制說成是‘與時變化'、向往'民主’之

‘太平'。他用自己的觀點闡釋儒家經典,把孔子裝扮成維新變法的祖師,'以便鎮(zhèn)壓反對變法的士

大夫’”可知,康有為利用孔子宣傳變法,目的是減少變法的阻力,說明維新派力量不足,這是斗爭

策略的需要,更是從根本上反映出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故選D項;民族危機加深在此時已成為時代背

景,士大夫也有救亡圖存的具體行為,材料僅涉及到康有為想要鎮(zhèn)壓反對變法的士大夫,康有為此舉

的出發(fā)點在于自身力量薄弱,故“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到康有為

利用孔子宣傳變法,沒有明確其策略的變化與調整,故''政治斗爭策略靈活”與材料不符,排除B

項;維新變法的失敗與缺乏支持相關,但材料僅涉及到康有為利用先人的影響力來鎮(zhèn)壓士大夫,說明

自身勢力弱而傳統(tǒng)士大夫階層的反對勢力更強,故“維新變法缺乏支持”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

2.(2021?湖南學業(yè)水平?9)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活動搭配正確的是()

A.林則徐一一頒布《資政新篇》B.洪秀全一一開展洋務運動

C.李鴻章一一編成《海國圖志》D.康有為一一推動戊戌變法

【答案】D

【解析】略

3.(2022?北京學業(yè)水平?15)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下列可以用來研究

“百日維新”的原始史料是()

A.“明定國是”詔書B.影視劇《戊戌風云》

C.《戊戌變法研究》D.連環(huán)畫《戊戌六君子》

【答案】A

【解析】略

4.(2021?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7)1898年,梁啟超上書廢除八股,督察院和總理衙

門拒絕代奏;1900年,大清會試武舉科目依舊為“弓刀石”、“馬步箭”。這些史實表明當時

()

A.政府部門懶政惰政B,變法措施操之過急

C.改革進程步履維艱D.新舊思想不可調和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898年,梁啟超上書廢除八股”可知1898年梁啟超就主張廢科舉,但1900年的

時候科舉制度仍然存在,說明改革受到巨大的阻礙,故選C項;政府部門懶惰主要是指各部門之間協(xié)

調不合理,導致事情的辦事效率低下,導致政事被耽擱,但材料中主要反映維新派推進改革受阻,未

體現(xiàn)部門是否存在問題,排除A項;材料反映不出“操之過急”,強調的是改革并未受到重視,排除

B項;新舊思想不可調和從說法上就是錯誤的,新舊思想處于逐漸融合的狀態(tài),尤其民國之后顯現(xiàn)明

顯,并非不可調和,只是存在調和的過程,排除D項。

5.(2020.7?海南學業(yè)水平?17)《絕版袁世凱》一書中寫到:“好樣的如光緒皇帝,數千年的舊制度,

人家103天里發(fā)了數十條手諭就想改變,后來一個上午就讓人給廢了?!痹摃髡咴u述的是()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

【答案】B

【解析】略

?練提升

1.(2022?山東煙臺三模?6)戊戌變法期間,依張之洞建議,光緒帝下詔改革科舉考試內容,以歷代掌

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書商則“乘時射利,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篇,標以俗名,如《三場要

訣》之類,獲利亡算?!边@表明()

A.廢除科舉制度成為社會共識B.西方近代學說深入人心

C.時局變化影響企業(yè)經營策略D.企業(yè)發(fā)展引導社會變革

【答案】C

【解析】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改革了科舉考試的內容,“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p>

說明時局出現(xiàn)了變化,在此背景下,書商們則迎合了這種變化,“乘時射利,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

篇,標以俗名,如《三場要訣》之類?!辈⑶摇矮@利亡算”,據此可知,題干所述現(xiàn)象表明時局的變

化影響到了企業(yè)的經營策略,故選C項;題干內容述及的是光緒帝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而不是“廢

除”科舉考試,排除A項;根據題干中述及的是“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說明“歷

代掌故”仍是科舉考試的重點,并不能據此擴大為“西方近代學說深入人心”,排除B項;在題干內

容中僅是述及科舉考試內容的變化,但是并沒有述及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原因”何在,排除D項。

2.(2022?遼寧省大連市高三雙基測試?7)康有為在《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提到,“其直省藩、泉、

道、府,皆為冗員;州縣守令,選舉既輕,習氣極壞,僅收稅、斷獄,與民無關。故上有恩,意而不

宣,民有疾苦而莫告?!贬槍@一狀況,康有為建議朝廷()

A.實現(xiàn)還政與民B.改變舊式官僚體制

C.宣傳維新思想D.提倡西學改造國民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其直省藩、泉、道、府,皆為冗員;州縣守令,選舉既輕,習氣極壞,僅收稅、斷

獄,與民無關”可知,康有為認為政府官員設置和素質都有問題,結合所學,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調

整官僚體制,故選B項;材料沒有涉及還政與民,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清政府的政治問題,與維新

思想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清政府的政治體制問題,與國民無關,通過改造國民無法解決,排

除D項。

3.(2022?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復習檢測?29)嚴復認為洋務運動所采取的各項措施,雖“皆西洋以

富以強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則淮橘為枳,若存若亡,不能實收其效”,其根本原因是“民力已茶,

民智已卑,民德已薄”。據此可知,嚴復旨在()

A.說明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B.進行政治變革以求救亡圖存

C.指出洋務運動阻礙中國近代化D.強調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題干中嚴復認為洋務運動不能收實效,根本原因是''民力已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即

國民素質不高,反推可知,嚴復認為開民智十分必要,故選D項;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洋務運

動只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不變革封建制度,違背了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原理,排除A項;嚴復

是在分析洋務運動失利的原因,排除B項;“阻礙”不合史實,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

一步,排除C項。

4.(2022?湖北省九師聯(lián)盟高三11月聯(lián)考?8)嚴復說:“國者,斯民之公產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

公仆隸也?!薄八姑褚?,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倍扒匾詠碇疄榫^大盜竊國者耳。國誰竊?

轉相竊之于民而已”。嚴復的這一言論旨在()

A.批判傳統(tǒng)文化B.宣揚君主立憲C.闡發(fā)主權在民D.啟迪民眾覺悟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國者,斯民之公產也”可知強調國家權力屬于人民,即人民主權的觀念,說明嚴復

這一言論旨在闡發(fā)主權在民,故選C項;嚴復闡發(fā)人民主權的觀念,目的在于進行變法,學習西方制

度,挽救民族危亡,批判傳統(tǒng)文化不是親對所在,排除A項;嚴復的觀點是人民主權,并未表達君主

權力受到限制,無法體現(xiàn)君主立憲,排除B項;嚴復是維新派代表,借人民主權的觀念傳其思想,為

變法制造輿論,排除D項。

5.(2022?四川省資陽市高三診斷性考試?30)有學者指出,清末新政”不僅繼承了洋務運動的事業(yè),

而且也繼承了百日維新的事業(yè)”,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時又保留、完善了這部分改革的成果。

此后,面對社會亂象,孫中山繼續(xù)為革命事業(yè)奔走號呼。據此可知中國近代前期的救國探索()

A.以傳承成果為主要方式B.具有傳承性和延續(xù)性

C.維護了社會各階層利益D.以實現(xiàn)民主政治為目標

【答案】B

【解析】材料''清末新政不僅繼承了洋務運動的事業(yè),而且也繼承了百日維新的事業(yè)”“辛亥革命在

推翻清王朝的同時又保留、完善了這部分改革的成果”可知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辛亥革

命等救國探索有一脈相承的內容,故選B項;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分別以學習

西方器物和西方政治制度為主要方式,傳承成果僅是客觀結果,排除A項;各階層的探索活動都是維

護本階層利益為主,排除C項;洋務運動僅學習西方的器物,與清末新政一樣都是為了挽救統(tǒng)治危

機,而不是為了實現(xiàn)民主政治,排除D項。

6.(2021?重慶市高中學業(yè)水平選考試11月調研?7)19世紀末,川商盧干臣等人在重慶集股成立自來

火公司,制造硫磺火柴,年產火柴十多萬箱。該公司獲得在川東地區(qū)制造及販賣火柴專利二十五年,

其產品須以一定的價格售與重慶火柴煤油公所,公所從付給火柴廠的貨款中取費百分之十。近代早期

重慶的火柴工業(yè)()

A.具有官督商辦的特征B.遭到封建勢力的盤剝

C.生產規(guī)模和技術國內領先D.受益于政府的保護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川商開辦的自來火公司獲得了專利,專利是政府對于該公司保護的體現(xiàn),且結

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清政府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后為了籌措戰(zhàn)敗賠款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

制,鼓勵實業(yè)救國,因此對民間企業(yè)提供一系列的保護政策,故選D項;材料只涉及政府提供了專利

和在與自來火廠進行合作分利,看不出“官督商辦”的性質,排除A項;材料中未體現(xiàn)“封建勢

力”,封建勢力主要指的是反對發(fā)展實業(yè)的封建官僚,而材料未提到這一部分內容,排除B項;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的民辦企業(yè)屬于初步發(fā)展的時期,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技術都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

段,對外國技術具有很高的依賴性,排除C項。

7.(2022?海南省高三學業(yè)水平診斷?15)《清鑒輯覽》記載:“開制度局以定規(guī)模,設十二局以治新

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光緒)帝皆嘉納之。然以見制西后,無權不能劇行,欲借群臣之議以

定之?!睋丝芍?,戊戌維新運動()

A.觸犯了封建勢力的利益B.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抵制

C.沖擊了中央集權的政體D.對政治民主化作了探索

【答案】D

【解析】由"開制度局以定規(guī)模,設十二局以治新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帝皆嘉納之”、

“欲借群臣之議以定之”等信息可知,光緒皇帝的態(tài)度表明戊戌維新運動對于開制度局和議會等政治

民主化等內容曾經做過探索,故選D項;題干僅提到了光緒皇帝接受了有關政治民主化的建議,且想

要嘗試通過議會的民主方式做決策,但并沒有提到觸犯封建勢力利益,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到慈禧

太后的抵制,而是說認為自己受制于慈禧太后,所以打算用群臣之議來做決策,排除B項;題干僅提

到光緒帝想要通過議會民主的方式做決策,但并沒有提到其具體的行動和結果,排除C項。

8.(2022?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月考?8)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二日總理衙門議復奏折稱:“該御史請將

強學書局改歸官辦,自系為講求實學,培養(yǎng)人才起見?!惫俎k后,其報刊登內容均為官員升遷、錢糧

水患等事務,至于廣譯西書,講求維新一字全無。由此推斷維新變法()

A.組織力量欠缺群眾基礎B.沒有反帝反封的斗爭勇氣

C.推行過程太過倉促急迫D.具體策略受制于政治格局

【答案】D

【解析】據材料“官辦后,其報刊登內容均為官員升遷、錢糧水患等事務,至于廣譯西書,講求維新

一字全無”可見,維新變法的措施并未真正的得以貫徹,和當時的政治格局相關,故選D項;組織力

量欠缺群眾基礎是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側重的是措施未能貫徹實行,排除A項;材料是

維新變法措施無法落實,并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排除B項;符合事實但不符合材料,材料是措

施未能出臺和貫徹,并非倉促急迫,排除C項。

9.(2022?佛山市順德區(qū)高中教學質量檢測?6)1894年,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翻譯的《泰西新史攬

要》出版。該書詳細介紹了十九世紀歐美的歷史,但譯著對原著常做歪曲取舍,并在譯者序中攻擊暴

力革命,鼓吹中國應“和異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