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真題匯編(含答案)一、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巴山道中除夜①書懷[唐]崔涂迢遞三巴②路,羈危③萬里身。亂山殘雪④夜,孤燭⑤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⑥。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⑦新。【注釋】①除夜:除夕。②迢(tiáo)遞:遙遠的樣子。三巴: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后亦多泛指四川。③羈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艱險之地。羈,寄寓異鄉(xiāng);危,艱危困苦。④殘雪:殘余的積雪。⑤孤燭:一支燭。這里并非實指,而是說在這除夕之夜,孤燭獨照,自己更感到成了離家萬里的異鄉(xiāng)人了。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親:親近。⑦歲華:年華。(1)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lián)寫離鄉(xiāng)的遙遠和旅途的艱辛,“三巴路”言路途遙遠,“萬里身”表地域艱險。B.
頷聯(lián)中,“夜”點明了時間為除夕,“亂山”“殘雪”點明了所處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羈旅之苦。C.
頸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由于長期客居,與親人骨肉遠離,情感漸疏,而與僮仆朝夕相處則越發(fā)親近的無奈現(xiàn)實。D.
尾聯(lián)中“明日”二字緊扣題中的“除夜”,強烈地表達了詩人不堪忍受異鄉(xiāng)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結束羈旅生涯的愿望。(2)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全詩核心是一個“悲”字,表達了詩人嘆羈旅、思故鄉(xiāng)念骨肉、感孤獨等諸多紛雜的心緒。B.
頷聯(lián)寫山用一“亂”字,寫雪用一“殘”字,既點明了時令,也寫出了詩人紛雜的心態(tài)和凄冷的心境。C.
頸聯(lián)用筆巧妙,明寫“僮仆”之親,暗指“骨肉”疏遠,陳述詩人當時處境的寂寞孤獨和生活的拮據困窘。D.
全詩語言樸素,抒情細膩,于平實之處涌動真情,感人至深?!敬鸢浮浚?)A(2)C【解析】【分析】(1)A錯誤,應是:“三巴路”表地域艱險;“萬里身”言路途遙遠。(2)C錯誤,明寫“情親”之樂,暗道羈旅之苦,于無字之處發(fā)出一片浩嘆。故答案為:⑴A;⑵C?!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卮鸨绢}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從而理解詩詞內容,再進行選擇即可;⑵解答詩詞賞析題,我們要正確把握詩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詩人定詩風,看詩歌所屬的類別,看詩歌標題或關鍵系,看寫作背景。具體要做到:通讀全詩,把握大意,理解情感。2.古詩閱讀連夕大風,凌寒梅已零落殆盡三絕(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飄零賤似泥,惜花還記賞花時。賞花不許輕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卜算子·詠梅(宋)?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范詩和陸詞都寫了梅花,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敬鸢浮糠对妼懞繁豢耧L吹落成泥,賞花不許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愛惜之情;陸詞寫梅花被車輪碾壓成塵依然芳香如故,表達了詞人對堅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贊賞。【解析】【分析】要求答出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的不同之處。讀懂詩句后結合知人論世的方法解讀。兩首詩都明白如話,很好理解。如“玉雪飄零賤似泥”是寫寒梅被狂風吹落成泥;“賞花不許輕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是說賞花不許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自然表達的是對梅花的愛惜之情。而陸詞的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故答案為:范詩寫寒梅被狂風吹落成泥,賞花不許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愛惜之情;陸詞寫梅花被車輪碾壓成塵依然芳香如故,表達了詞人對堅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贊賞?!军c評】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閱讀和鑒賞??忌屑氶喿x詩歌,邏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情感??忌獜脑姼璧膬热輥砥饰鲈娙说那楦?,從中去比較,分析不同的情感。3.閱讀詩歌,回答問題。【甲】滿江紅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乙】夏日絕句①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咀ⅰ竣倬缚刀辏?127年),腐敗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擊下瓦解,徽、欽二帝及趙氏親屬和大批臣民被擄北去。宋高宗趙構不顧有識之士極力反對,帶領群僚倉皇南逃,建都臨安,本詩即作與南渡之際。(1)【甲】詞結尾長嘆“青衫濕”。結合作品內容和寫作背景,說說詞作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下列關于【乙】詩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本詩從內容看,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借項羽的寧死不屈辛辣地諷刺了趙構君臣的喪權辱國、怯懦畏懼、只顧逃命茍安的丑惡行徑。B.
李清照是婉約派著名詞人之一,其詞或輕柔婉麗,或纏綿悱惻,本詩詩意明白爽朗,與其婉約詞風一脈相承。C.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D.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安豢稀币辉~,將那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敬鸢浮浚?)“青衫濕”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寄寓頗深。詞人淚濕衣裳,表達了知音難遇的情懷,也充滿了沒能沖出家庭、走向社會、參與革命斗爭的憂郁和感慨。(2)B【解析】【分析】⑴“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四句是深入淺出的鑒湖女俠的自我寫照,她運用“身與心、列與烈”兩句四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來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正是上接“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兩句進一步的思想發(fā)展。緊接著表明她是一個“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著這么一個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著男裝獨自去看了一次戲,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發(fā)出“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這樣的浩嘆?!扒嗌罎瘛笔腔冒拙右住杜眯小返脑娋?,寄寓頗深?!扒镨摹扒嗌乐疁I”,絕不是消極的自怨自艾,而是積極的探索和追尋。詞中蘊含了詞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對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動作用。⑵B項“本詩詩意明白爽朗,與其婉約詞風一脈相承”有誤。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慷慨雄健、擲地有聲,一反她“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風格。故答案為:⑴“青衫濕”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寄寓頗深。詞人淚濕衣裳,表達了知音難遇的情懷,也充滿了沒能沖出家庭、走向社會、參與革命斗爭的憂郁和感慨。⑵B【點評】⑴本題考查體會思想感情。答題時應注意,從作家、作品的相關背景資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分析概括、推理解答。⑵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各個選項的說法,再和詩詞相關詞句比照,字斟句酌歸納辨析正誤。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小題軍城早秋嚴武(唐)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1)“朔云邊月滿西山”一句中的“滿”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2)詩歌的三、四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答案】(1)詩人用“滿”字,將陰沉肅穆、硝煙密布的戰(zhàn)前氣氛烘托得更為濃重。(意對即可)(2)詩歌的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主將果斷剛毅的氣魄和必勝的堅定信念(昂揚的斗志、殲滅敵軍的決心也可);洋溢著邊關將士保疆衛(wèi)國的愛國熱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古詩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字做出賞析,賞析時要把字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朔云邊月滿西山”意思是:極目四望,但見邊月西沉,寒云滾滾。所以一個“滿”字,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寓意邊地局勢的緊張。(2)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鎮(zhèn)守邊疆的將領,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故答案為:⑴詩人用“滿”字,將陰沉肅穆、硝煙密布的戰(zhàn)前氣氛烘托得更為濃重。(意對即可)⑵詩歌的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主將果斷剛毅的氣魄和必勝的堅定信念(昂揚的斗志、殲滅敵軍的決心也可);洋溢著邊關將士保疆衛(wèi)國的愛國熱情。【點評】⑴本題考查的是詩歌鑒賞。詩歌中煉字是高頻考點,考生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賞析,注意將關鍵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理解。⑵本題是對詩人情感的考查??忌斫忸h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含義及手法、抒情方式和角度,要注意詩歌鑒賞的??键c及其答題模式。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對本詩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lián)從傳說落筆,為黃鶴樓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B.
前兩聯(lián)中的兩個“空”字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角度來寫,抒發(fā)了人去樓空、世事滄桑的感慨。C.
頸聯(lián)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天氣晴好,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上的草木荒蕪衰敗。D.
全詩視野開闊,寫景自然,抒情真摯,歷來為人傳誦。(2)請從景與情的關系角度賞析尾聯(lián)。【答案】(1)C(2)“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碧柭渖?,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也要歸鄉(xiāng);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一“愁”字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BD賞析正確。C此題錯在對“萋萋”的理解,“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因此這句話的賞析是:頸聯(lián)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天氣晴好,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上的芳草長勢茂盛。(2)結合尾聯(lián)內容分析:尾聯(lián)所寫的時間是:傍晚;地點是:江上;景物有:落日,煙波浩渺的江面。感情有:愁,思鄉(xiāng)的愁緒。落日時分,鄉(xiāng)愁更加濃烈,而煙波浩渺的江面又加深了詩人的這種愁緒。據此理解答題,意對即可。故答案為:⑴
C;⑵“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碧柭渖?,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也要歸鄉(xiāng);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一“愁”字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军c評】⑴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題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要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況。⑵此題考查對詩歌中的重點詞句的賞析能力。鑒賞詩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鑒賞知識、專業(yè)術語,如表達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等等,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句做具體的分析,這樣才能準確地鑒賞。6.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冬天的池沼——給WI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飽歷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勞苦磨失了光輝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蕪得像老人的發(fā)——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發(fā);冬天的池沼,陰郁得像一個悲哀的老人——佝僂在陰郁的天幕下的老人。1940年1月11日(選自《艾青詩選》)(1)此詩寫于1940年1月,原稿題下有注為“——給WI”據《長編》所計,1939年11月,詩人與前妻張竹如婚姻終結,而在此前的1939年6月20日艾青已經與韋嫈yīng女士結為伴侶,題注中的“WI”自然是韋嫈了。請你根據此詩的寫作時代背景和原稿下的注釋,分析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情。(2)請你仿寫。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請你模仿前三節(jié)詩的句式和意象特點,展開聯(lián)想或想象,在第三節(jié)后再寫一節(jié)。(前三節(jié)與第四節(jié)是總分關系,加一節(jié)后,讓前四節(jié)與后一節(jié)構成總分關系。)【答案】(1)詩人看似主動的一場婚姻的終結中,卻隱藏了難以言說的痛苦、辛酸。同時國內正值抗戰(zhàn)時期,詩人目睹國內人民的苦難,更是心有憂郁。(2)略【解析】【分析】(1)結合詩歌內容分析,這首詩把冬天的池沼分別比作寂寞、心酸的老人的心,被勞苦磨失了光輝、枯干的老人的眼,
荒蕪,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老人的發(fā),陰郁、悲哀的老人。詩人選取這些意象表達自己痛苦、心酸、憂郁的心情,結合詩人當時經歷和寫作背景分析,詩人看似主動的一場婚姻的終結中,卻隱藏了難以言說的痛苦、辛酸。同時國內正值抗戰(zhàn)時期,詩人目睹國內人民的苦難,更是心有憂郁。(2)分析前三節(jié)詩,這三節(jié)詩句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冬天的池沼比作什么得像老人的什么,接著在承接這個比喻進一步刻畫。仿寫時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句式的特點。比如冬天的池沼比作褶皺得像老人的臉,
像刀刻似的溝壑縱橫的臉。故答案為:⑴詩人看似主動的一場婚姻的終結中,卻隱藏了難以言說的痛苦、辛酸。同時國內正值抗戰(zhàn)時期,詩人目睹國內人民的苦難,更是心有憂郁。⑵略【點評】⑴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體味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詩歌的意象來確定詩文的感情基調,從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⑵本題考查仿寫詩句的能力。仿寫要注意三點,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辭,三是注意字數(shù),語意連貫。如果給出的示例字數(shù)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數(shù)保持相同的情況下做嚴格的仿寫。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們寫出來的句子字數(shù)要與例句一樣多,結構也要一致。7.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商山早行(唐)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權花明驛墻。因恩杜陵夢,鳧雁滿回塘。(1)詩中除了“晨起”“雞聲”表現(xiàn)了早行之外,還有什么詞語也表現(xiàn)了早行?(2)請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詩所展現(xiàn)的畫面。(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1)“月”“板橋霜”,月尚未落,板橋結霜,可見其早。(2)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板橋凄清的白霜上。(3)抒發(fā)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古時旅客為保證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而本詩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區(qū)特征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聽見雞鳴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準備趕路等很多內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雞報曉,夜色朦朧時,詩人就起床出發(fā),沒想到此時外面已經到處都是人跡,自己已經不算早行了。據此分析答題即可。(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容涵蓋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例如“雞聲”,“雞”和“聲”結合起來,詩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樣,“茅店”、“人跡”、“板橋”也會使人聯(lián)想到不同的畫面。如: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板橋凄清的白霜上。(3)抓住“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理解詩人的感情,可知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故答案為:⑴“月”“板橋霜”,月尚未落,板橋結霜,可見其早。⑵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板橋凄清的白霜上。⑶抒發(fā)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军c評】⑴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答題時只要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再從詩歌中篩選出符合題意的景物即可。⑵此題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詩歌散文化的能力。歸納:答題步驟:步驟一、抓住每個意象。步驟二、展開聯(lián)想把該意象進行描述。具體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飾詞或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步驟三、點出所用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⑶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整首詩的大意從中找出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關鍵句子,然后結合關鍵句子再仔細揣摩每個詞語、每個句子所蘊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表述出來。8.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沉舟”“病樹”比喻什么?(2)詩中“暫憑杯酒長精神”中“長精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答案】(1)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2)樂觀豁達,意志堅定(堅忍不拔),進取向上?!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考查詩歌的內容的理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伴L”意為振作,“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币鉃榻裉炻犃四銥槲乙髡b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皶簯{杯酒長精神”流露出的不是憂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故答案為:⑴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⑵樂觀豁達,意志堅定(堅忍不拔),進取向上。【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卮鸨绢}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從而理解詩詞內容,再進行概括即可;⑵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9.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3)這首詩尾聯(lián)中的“長精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答案】(1)修辭手法:用典。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懷念之情,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2)詩人用“沉舟”和“病樹”自喻,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仕宦浮沉的感嘆;另外這兩句詩還蘊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3)樂觀豁達;進取向上;堅韌不拔(意志堅定)?!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聞笛賦”,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另一是“爛柯人”,據《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他觀棋至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所以運用的是: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懷念之情,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2)詩人被貶23年,今朝回來,感慨萬千。在詩中詩人用“沉舟”和“病樹”自喻,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仕宦浮沉的感嘆;同時這兩句詩還蘊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3)本詩是詩人回洛陽途中,在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對詩人的遭遇表達同情和惋惜,劉禹錫在和詩中雖感嘆歲月流逝、人事變遷,但以“長精神”,表達樂觀豁達;進取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故答案為:⑴修辭手法:用典。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懷念之情,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⑵詩人用“沉舟”和“病樹”自喻,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仕宦浮沉的感嘆;另外這兩句詩還蘊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⑶樂觀豁達;進取向上;堅韌不拔(意志堅定)?!军c評】⑴本題考查詩句的修辭用法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和寫作背景,學習過程中藥注意書本上的注釋。⑵本題考查詩歌名句的賞析,解答此題要選準賞析的角度,從內容和情感上進行分析理解。⑶本題考查詩歌主旨的理解。考生要全面理解詩歌,結合詩人的人生際遇、理想抱負、情感思想等進行分析。10.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南浦①王安石南浦東風二月時,物華撩我有新詩。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咀ⅰ竣倌掀郑诮髂喜髂?,即“畫棟朝飛南浦云”(《滕王閣序》)中的南浦。(1)“鴨綠”“鵝黃”分別指什么?請作具體說明。(2)第二句“物華撩我有新詩”中的“撩”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答案】(1)因風粼粼而起的是“鴨綠”色的“水光”;柔和的陽光映照下“裊裊”而垂的當是“鵝黃”色的新柳?!傍喚G”與“鵝黃”用的都是借代手法。(2)第二句中一個擬人化的“撩”字,極富情態(tài),既從側面烘托了南浦風光旖旎,又點明引發(fā)詩歌創(chuàng)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窘馕觥俊痉治觥浚?)“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東風吹動了一江春水波光粼粼,搖動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邊。“鴨綠”深綠色,代指春水,也就是“粼粼起”的水光;“鵝黃”嫩黃色,代指新柳。用了借代手法,以顏色代本體。(2)“南浦東風二月時,物華撩我有新詩”:在南浦東岡吹東風的二月之時,美麗的景色讓我詩興大發(fā)。“撩”:引逗,挑弄。用了擬人手法,把“物華”比作誘人的美女,寫出南浦風景之美,撩動我心,勾起我寫詩的欲望。故答案為:⑴因風粼粼而起的是“鴨綠”色的“水光”;柔和的陽光映照下“裊裊”而垂的當是“鵝黃”色的新柳?!傍喚G”與“鵝黃”用的都是借代手法;⑵第二句中一個擬人化的“撩”字,極富情態(tài),既從側面烘托了南浦風光旖旎,又點明引發(fā)詩歌創(chuàng)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修辭手法的理解能力。鴨綠即鴨頭綠,深綠色,代指春水。鵝黃:嫩黃色,代指新柳?!傍喚G”、“鵝黃”都是借代的手法;⑵本題考查了詩詞的賞析,答題時注意分析名句中關鍵詞的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從遣詞、修辭、造句仔細揣摩、理解作者煉字的精妙。答題格式:(“?”字運用了?修辭(描寫手法)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感情或“?”字不僅寫出了劇中含義,而且表達了?效果,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情。)二、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舉進士,不忍去左右,自負母入京師。既擢第①母亡,廬墓倒,食不鹽酪,藉無茵席。德秀不及親在而娶,不肯婚,人以為不可絕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為?”初,兄子襁褓喪親,無資得乳媼,德秀自乳之,數(shù)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盜系獄,會虎為暴,盜請格虎自贖。吏白:“彼詭計,且亡去,無乃為累乎?”德秀曰:“許之矣,不可負約。即有累,吾當坐,不及馀人。”明日,盜尸虎還,舉縣嗟嘆。
所得俸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歲饑,日或不爨③,陶然彈琴以自娛。天寶十三載卒,家惟枕履簞瓢而已。族弟結哭之慟,或曰:“子哭過哀,禮歟?”結曰:“若知禮之過,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嘗求足,未嘗有十畝之地、十歲之僮,未嘗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貪佞、綺紈粱肉之徒耳?!保ㄟx自《新唐書·列傳》,有刪節(jié))【注】①擢第:科舉考試得中。②湩(dóng):乳汁,這里指湯汁。③爨(cuàn):燒火做飯。(1)解釋文中劃線詞的意思。①廬基側________②會虎為暴________(2)下列劃線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
數(shù)日湩流,能食乃止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B.
無乃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魚我所欲也》)C.
悉衣食人之孤遺者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送東陽馬生序》)D.
陶然彈琴以自娛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為?②若知禮之過,而不知情之至。(4)我們應該從元德秀身上學可哪些優(yōu)秀品質?【答案】(1)搭建廬舍;適逢,正趕上(2)B(3)①哥哥有兒子,能夠祭祀祖先,我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禮節(jié),卻不知道我悲傷到了極點。(4)①尊老愛幼;②誠信務實;③廉潔愛民?!窘馕觥俊痉治觥浚?)①根據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廬”,名詞用如動詞,建廬舍;:會:古今異義詞,適逢,正趕上。(2)A副詞,才,/副詞,竟,竟然;B都是語氣助詞,表疑問;C助詞,定語后置標志/助詞,的;D;連詞,表目的,用來/介詞,用。(3)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得祀:得到祭祀;何……為:做什么。這是一個反問句,翻譯時要注意語氣。故這句話可以翻譯為:哥哥有兒子,能夠祭祀祖先,我為什么要娶妻呢?②若:你;過:過分,指失禮;至:極點。故這句話可以翻譯為:你只知道我失了禮節(jié),卻不知道我悲傷到了極點。(4)結合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從“少孤,事母孝,舉進士,不忍去左右,自負母入京師”“德秀自乳之,數(shù)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見其尊老愛幼;從“許之矣,不可負約。即有累,吾當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誠信務實;從“所得俸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可見其廉潔愛民。故答案為:⑴①搭建廬舍;
②適逢,正趕上。⑵B;⑶①哥哥有兒子,能夠祭祀祖先,我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禮節(jié),卻不知道我悲傷到了極點。⑷①尊老愛幼;②誠信務實;③廉潔愛民?!军c評】⑴此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識記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結合語句翻譯確定該虛詞在句中的意義;根據虛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來代替;先多朗讀,體會語氣,進行判斷。⑶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⑷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個人的形象時,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故事情節(jié)、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肖像和其它側面的描寫來整體感知。概括時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點?!靖絽⒖甲g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時候喪父,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參加進士考試,不忍心離開母親,便自己背著母親進京。得中進士以后,母親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廬舍,吃的飯沒有滋味,坐的地方沒有墊席。德秀沒有來得及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娶妻,便不肯結婚,人們認為不能斷絕子嗣,他回答說:“哥哥有幾子,能夠祭祀祖先,我為什么還要娶妻呢?”早年時,他的侄子還是嬰兒時喪母,家中無錢雇傭乳娘,德秀便親自喂養(yǎng)孩子,連續(xù)多日湯汁流灑,直到孩子能吃東西才停止。
有一個盜賊被捕入獄,恰逢老虎作亂,盜賊請求讓他去打虎為自己贖罪。小吏說:“這是那人騙人的計謀,他要逃跑,這不是讓我們犯罪嗎?”德秀說:“答應他了,不能違背約定。如果犯罪,我承擔罪責,不會連累別人。”第二天,盜賊帶著老虎尸體回來,全縣感嘆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祿,全部給孤兒和失去子女的老人買了衣服和食物。趕上饑荒的年景,他有時一天都不燒火做飯,只是快樂地彈琴來自娛自樂。他在天寶十三年去世時,家里只有枕頭、鞋子、簞瓢罷了。同族的弟弟元結哭得悲慟,有人說:“你哭得這么悲哀,符合禮節(jié)嗎?”元結說:“你只知道我失了禮節(jié),卻不知道我悲傷到了極點。大人活了六十年,從不貪求富足,從沒有過十畝的土地、十歲的僮仆,從未用完整的布料做過衣服、吃上過豐富的食物。我為他悲慟,是為了告誡那些荒淫貪婪、巧言諂媚、生活糜爛的人?!?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題?!炯住?/p>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選自紀昀《河中石獸》)【乙】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②,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p>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③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④,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選自司馬遷《史記》)【注】①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②難:駁倒。③易置:撤換。④縱奇兵: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1)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竟不可得
竟然
B.
爾輩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C.
佯敗走
假裝
D.
而絕其糧道
截斷(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
山門圮于河
介詞,在
B.
如其言
代詞,他(的)C.
以天下莫能當
連詞,因而
D.
而括易言之
連詞,表轉折(3)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甲】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理臆斷”的道理。B.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講學家過高估計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確推斷。C.
【乙】文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后來接替廉頗為趙將,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D.
兩篇選文都闡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講學家都脫離實際、主觀臆斷,老河兵實踐經驗豐富,因而能提出正確的看法;【乙】文中趙括雖懂兵法卻不會實際作戰(zhàn),因而戰(zhàn)敗。(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②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答案】(1)A(2)C(3)B(4)①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②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窘馕觥俊痉治觥竣臕項有誤,竟不可得:到底沒有得到,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竟:終于,到底。⑵C項有誤,以天下莫能當: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以:動詞,以為,認為。⑶B項錯誤,《河中石獸》一文中,寺僧過高估計了水流的推動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講學家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卻忽視了水流運動的規(guī)律,只有老河兵根據實際經驗,將石性、沙性、水流運動等因素全面綜合起來考慮,做出了正確推斷,石獸在下游。⑷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鍵詞: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豈能:怎么能。為:被。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使:假使。將:擔任將軍。故答案為:⑴A;⑵C;⑶B;⑷①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②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军c評】⑴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注意,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⑵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意義。答題時應注意,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注意詞語和句子的關系:虛實、結構、句位、呼應、語氣。⑶本題考查理解內容和篩選信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給我給我選項的意思,把各個選項對照相應語段,找到關鍵語句,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寫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誤。⑷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遵循“一一對應,字字落實”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附參考譯文】
【甲】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乙】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并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后,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后,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tǒng)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搏戰(zhàn),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13.閱讀以下【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恐軄喎蜍娂毩抉R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疽摇苛紝⒗钅了抉R遷
李牧者,趙之良將也。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②”,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③士,習射騎,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起,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趙王讓⑥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復請李牧。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萬人,教者十萬人,悉勒習戰(zhàn)。李牧多為奇陣,大破殺匈奴十余騎。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節(jié)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刪改)【注】①便(biàn)宜:依照實際情況靈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饗(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盜:入侵。⑤收保:收攏人馬物資退入營堡。“?!蓖ā氨ぁ薄"拮專贺焸?。⑦百金之士:能沖鋒陷陣的勇士。(1)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B.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C.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D.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軍細柳
上自勞軍
B.
居無何
常居雁門C.
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使他人代將
D.
已而之細柳軍
趙之良將也(3)對【甲】【乙】兩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甲】文中有許多詞語和古代禮儀相關,如“持節(jié)”“揖”“拜”“改容式車”等,其中“改容式車”是表現(xiàn)文帝為周將軍的威嚴整肅而動容,于是以身作則,恪守軍禮,以示君威。B.
【甲】文中漢文帝在細柳軍不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處處都要服從軍令,他卻對周亞夫大加稱贊,體現(xiàn)了漢文帝的開明、識大體。C.
【甲】文中寫細柳軍吏全副武裝,寫軍門都尉、壁門軍士傳達將軍的指示,寫文帝及群臣的反應,都是從側面襯托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D.
【乙】文中“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從反面說明李牧之前對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確的。(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②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5)從以上兩文中看,李牧在治軍方面與周亞夫有什么共同點?李牧又有什么獨特之處?【答案】(1)B(2)C(3)A(4)①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②像這樣連續(xù)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損失。(5)共同點:①治軍嚴謹(恪盡職守、令出如山)。②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獨特之處:李牧做到了厚遇戰(zhàn)士(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以退為進,蓄勢以待)。【解析】【分析】(1)根據句意及語法結構斷句,這句話的大意是:李牧到任,按照原來的法規(guī),號令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據此斷句為: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故選B。(2)A駐軍,動詞;軍隊,名詞。B停留;居住。C派。D到;的。故選C。(3)A【甲】錯在“以示君威”,“改容式車”是表現(xiàn)文帝為周將軍的威嚴整肅而動容,于是以身作則,以示敬意。BCD理解和分析正確。(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約:規(guī)定;軍:軍營;驅馳:縱馬奔馳。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②如:像;是:這樣;歲:年;亡失:傷亡損失。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像這樣連續(xù)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損失。(5)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分析,共同點,從“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薄皩④娂s,軍中不得驅馳”等都從側面表現(xiàn)周亞夫治軍嚴謹(恪盡職守、令出如山);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從“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
”可以看出李牧治軍嚴謹(恪盡職守、令出如山)。②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李牧獨特之處,從“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操練射箭、騎馬,優(yōu)待戰(zhàn)士”可以看出李牧做到了厚遇戰(zhàn)士,從李牧平時只操練不出兵,出兵就要給匈奴痛擊,可以看出李牧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以退為進,蓄勢以待。故答案為:⑴B;⑵C;⑶A;⑷①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②像這樣連續(xù)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損失。⑸共同點:①治軍嚴謹(恪盡職守、令出如山)。②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獨特之處:李牧做到了厚遇戰(zhàn)士(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以退為進,蓄勢以待)?!军c評】⑴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誦讀語句,通過誦讀,力求對語句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⑵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lián)系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盡量做到解釋準確、恰當。⑶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答這樣的題,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個選項并作出選擇。⑷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⑸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這樣的題,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結合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咀g文】李牧是趙國(鎮(zhèn)守)北部邊境的優(yōu)秀將領。常年駐扎在代地雁門郡,防御匈奴。(他有權)根據實際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稅收都送進將軍幕府中,作為士兵的費用。(他下令)每天殺幾頭牛犒勞士兵,操練射箭、騎馬,優(yōu)待戰(zhàn)士。(他)制定說:“匈奴如果侵入邊境來搶掠,(應)立即進入營壘堅守,有膽敢(擅自)捕捉俘虜?shù)奶帞匦??!毙倥看稳肭?,烽火臺就嚴謹?shù)嘏e烽火報警,(戰(zhàn)士們)隨即進入營壘防守,不敢應戰(zhàn)。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什么傷亡和損失。可是匈奴認為李牧是膽小怕事,就連趙國的邊防兵也認為“我們將軍膽小怕事”。
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樣。趙王發(fā)怒,調他回京,派別人替代他邊將的職務。(這樣過了)一年多,匈奴每次來侵犯,(新將領都)出戰(zhàn)。多次失利,傷亡損失很多,又請李牧出山。李牧說:“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讓)我像以前那樣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來的法規(guī),號令辦事,匈奴好幾年一無所得。守邊將士每日得到獎賞卻不被任用,都希望與匈奴一戰(zhàn)。這時(李牧)就準備了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zhàn)馬一萬三千匹,(曾經獲得)百金(獎賞)的勇干五萬人,弓弩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軍事演習。大張旗鼓地允許放牧,(讓)人民布滿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裝敗逃,把幾千人丟給匈奴。匈奴單于聽到這個消息,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戰(zhàn)陣,大敗匈奴十幾萬人馬。這以后十幾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邑。14.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弗牽,強②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乙】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③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④以解;不善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①道:引導。②強:勸勉。③庸:功勞,①說:通“脫”,解脫。(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①故君子之教喻也________②師逸而功倍________(2)翻譯下面的句子。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②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3)說說【乙】文是怎樣闡明“進學之道”的?(4)我們學過的《雖有嘉肴》也出自《禮記·學記》,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學相長”這一觀點?【答案】(1)所以;閑適,輕松(2)①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方法。②引導而不牽制能使師生關系融洽,勸勉而不壓制能使學生學習時容易接受,啟發(fā)而不說盡能使學生思考。(3)先以“善學者”與“不善學者”對比,強調善學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堅木”設喻,強調善問者發(fā)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4)“教學相長”是指學與教相互促進,通過學習,豐富學識,促進教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又會促進自己深入學習?!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故”,因此,所以。“逸”,閑適,輕松。(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既:已經;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方法。②道:引導;和:和諧,融洽;強:勸勉
;開:啟發(fā)。故此句可以翻譯為:引導而不牽制能使師生關系融洽,勸勉而不壓制能使學生學習時容易接受,啟發(fā)而不說盡能使學生思考。(3)結合選文內容分析,“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這句話把“善學者”與“不善學者”進行對比,強調善學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吧茊栒?,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這句話把“善問者”和“不善問者”進行對比,并且以“攻堅木”設喻,強調善問者發(fā)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4)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如果不去學習,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所以說:學習過后才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后才能自我勉勵,發(fā)奮圖強。因此教與學相互促進。故答案為:⑴所以;閑適,輕松⑵①君子已經知道教育之所以興盛的方法。②引導而不牽制能使師生關系融洽,勸勉而不壓制能使學生學習時容易接受,啟發(fā)而不說盡能使學生思考。⑶先以“善學者”與“不善學者”對比,強調善學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堅木”設喻,強調善問者發(fā)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⑷“教學相長”是指學與教相互促進,通過學習,豐富學識,促進教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又會促進自己深入學習?!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借助于平時的知識積累,因此平時要對文言詞語歸類記憶。如文言實詞可從詞類活用、古今通假、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多方面歸類。解題時,如遇到課本中學過的,可運用聯(lián)想法,結合語境分析比較做出選擇。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⑶此題考查對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等;然后認真研讀所給內容,辨明其所運用的論證方法;最后圍繞中心論點或本段論點,并結合這種論證方法本身的特點,分析其作用。⑷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文內容的解讀能力。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在讀懂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理解?!咀g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敗的道理,這以后就可以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了。所以,稱職的老師在施行教育的時候,是善于告訴學生并且讓學生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導,而不是強行牽拉著學生走,去強迫學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是督促勉勵學生,但是不要過于嚴厲,而壓抑了學生的個性思考,使他們喪失自己;第三是適當給學生以點撥,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教師如果只作引導,而并不去逼迫學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夠親和的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習過程愉悅和諧起來;教師如果嚴格要求學生,而并不去強制壓抑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那么,就能夠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個性志趣都能充分發(fā)展;教師如果只加以點撥提示,開啟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興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給學生,使得學生學習被動,那么,就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的習慣了。能夠在教育教學中使學生熱情上進,個性創(chuàng)新,獨立研學,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稱職的教師了。
對善于學習的學生,老師教得輕松,毫不費力,學生卻學習得很好,并且跟老師一樣輕松,還能對老師教學有方非常欽佩。對不善于學習的學生,老師教得費力,非常勞累,學生卻學得不好,并且跟老師一樣勞累,還會對老師嚴厲的督責心生埋怨。善于提問的老師,向學生提問好像用斧頭劈砍堅硬的木材一樣,先從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關節(jié)、根部;等到這樣做的次數(shù)多了,難于劈砍的關節(jié)、根部就可以得心應手的劈砍開了。不善于提問的老師呢,恰恰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對待問題的解答,就好比和尚撞鐘一樣。如果,敲擊鐘所用的力氣小,輕輕的敲,鐘的響聲就??;如果,敲擊鐘所用的力氣大,重重的敲,鐘的響聲就大;無論輕重,老師都要在從容把鐘敲打完了后,還要優(yōu)游不迫的等待鐘聲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問題的老師呢,恰恰與此相反。這兩點講的都是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昔者齊景公游于海而樂之。號令諸大夫曰:“言歸者死?!鳖佷镁墼唬骸熬魏6鴺分纬加袌D國者何君雖樂之將安得?”齊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歸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痹陮糁n佷镁墼唬骸拔翳顨㈥P龍逢而紂殺王子比干,今君雖殺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為國,非為身也?!毖宇i而前曰:“君擊之矣!”君乃釋戈趣駕而歸。至三日,而聞國人有謀不內齊景公者矣。齊景公所以遂有齊國者,顏涿聚之力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1)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言歸者死/男有分,女有歸
B.
今君雖殺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C.
君乃釋戈趣駕而歸/愛不釋手
D.
而聞國人有謀不內齊景公者矣/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君雖樂之將安得(3)結合選文,說說齊景公為什么先要殺死顏涿聚,后來為什么又放過了他?!敬鸢浮浚?)C(2)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君雖樂之/將安得(3)齊景公因顏涿聚觸犯了自己“說要回去的處死”的禁令而要殺死他。后來得知顏涿聚進諫是為了防止有臣子趁機謀反,是出自忠心;且殺死他成就了對方,卻使自己與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為伍。所以,最終放過了他?!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回去/歸宿,出嫁。B項,可以/尋常,一般。C項,放下。D項,國都/國家。故選C。(2)技巧:句意;關聯(lián)詞;句子成分;虛詞。君游海而樂之(您來海上游玩得開心)/奈臣有圖國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圖謀篡國的人該怎么辦?)/君雖樂之(您現(xiàn)在雖然快樂)/將安得(您現(xiàn)在雖然快樂)。(3)①“殺死”原因。“齊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歸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陮糁??!睆倪@句話中看出,要殺死顏涿聚的原因是齊景公認為顏涿聚觸犯了自己“說要回去的處死”的禁令。②放過原因?!邦佷镁墼唬骸翳顨㈥P龍逢而紂殺王子比干,今君雖殺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為國,非為身也?!宇i而前曰:‘君擊之矣!’君乃釋戈趣駕而歸。”從這處內容看出齊景公放過顏涿聚是因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殺死他,那么齊景公自己就變成紂王一樣的昏君了。“而聞國人有謀不內齊景公者矣”這句話說明顏涿聚的諫言和行為拯救了齊景公,所以最后齊景公放過了他。故答案為:⑴C⑵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君雖樂之/將安得⑶齊景公因顏涿聚觸犯了自己“說要回去的處死”的禁令而要殺死他。后來得知顏涿聚進諫是為了防止有臣子趁機謀反,是出自忠心;且殺死他成就了對方,卻使自己與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為伍。所以,最終放過了他?!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知識的積累結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⑵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據句意進行斷句。⑶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文章,來接我中的內容,結合語句進行分析理解。【附參考】
過去齊景公到渤海游玩,非常高興。下令給諸大夫說:“說要回去的處死?!鳖佷镁壅f:“您來海上游玩得開心,然而臣子中有圖謀篡國的人該怎么辦?您現(xiàn)在雖然快樂,您現(xiàn)在雖然快樂”齊景公說:“我下令說談論回去的就處死?,F(xiàn)在你違犯了我的命令?!蹦闷鸶陙砭鸵獡魵?。顏涿聚說:“過去夏桀殺了關龍逢,商紂殺了王子比干,現(xiàn)在您即使殺死我,把我和關龍逢、比干湊成三個也是可以的。我說話是為國家,不是為了自身。伸著脖子上前說:“您殺了我吧!”齊景公便放下戈催促駕車趕了回去?;厝ト煲院?,就聽說都城里有人圖謀不讓景公回城的了。齊景公、之所以能繼續(xù)統(tǒng)治齊國,靠的是顏涿聚出了力。1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吭狸枠怯洠ü?jié)選)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乙】范仲淹傳(節(jié)選)
天圣七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①之,且曰:“奉親②于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后世法?!鼻疑鲜枵?zhí)筮€政,不報③。尋通判河中府,徙④陳州。時方建太一宮及洪福院,市材木陜西。仲淹言:“昭應、壽寧,天戒⑤不遠。今又侈土木⑥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宜罷修寺觀,減常歲市木之數(shù),以蠲除⑦積負。”事雖不行,仁宗以為忠。(選自《宋史》,有刪改)【注】①極言:非常激進的進言。②奉親:侍奉母親。③不報:不予答復。④徙:貶官。⑤天戒:天示懲戒。⑥侈土木:大興土木。⑦蠲除:清除,減免。(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尋通判河中府________④市材木陜西__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
B.
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C.
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
D.
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②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后世法。(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內涵?【乙】文中范仲淹“憂其君”與“憂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敬鸢浮浚?)曾經;如果沒有;不久;購買(2)C(3)①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就擔心他的國君。②向著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4)內涵:心胸豁達,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皯n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顧禮法,率領百官為太后祝壽,不能開創(chuàng)這個先例;“憂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嘗”“微”“尋”是古今異義詞,“市”屬于詞類活用。(2)這句話的大意是:現(xiàn)在不宜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應該順應天意。據此可知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3)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廟堂:指朝廷;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語后置的標志。②南面: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南面;朝:朝拜;法:效法。故這兩句可以翻譯為:①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就擔心他的國君。②向著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4)【甲】結合語境分析,“古仁人”和遷客騷人不一樣,遷客騷人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產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他們心胸豁達,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疽摇拷Y合文章內容分析,天圣七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范仲淹對此非常憂愁,因為天子這樣做是不合禮法的。這是“憂其君”的原因。當時正好朝廷興建太一宮和洪福院,官方買辦陜西的木材,范仲淹認為這樣做是勞民傷財,應該停止。這是“憂其民”的原因。故答案為:⑴曾經;如果沒有;不久;購買⑵C⑶①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就擔心他的國君。②向著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⑷內涵:心胸豁達,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皯n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顧禮法,率領百官為太后祝壽,不能開創(chuàng)這個先例;“憂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點評】⑴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誦讀語句,通過誦讀,力求對語句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⑶本題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時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⑷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關鍵語句含義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語句包括:點明題旨的句子;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總結全文的句子;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等。這類題目,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語句所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概括文章內容要點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參考譯文】
天圣七年(1029),章獻太后將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準備率領文武百官為太后祝壽。范仲淹上疏詳細地論述了這件事,并且說:“在內宮事奉親長,自當有家人禮儀,只是在朝堂上皇帝與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夠成為后世的規(guī)范?!倍疑鲜枵埱笳芦I太后將朝政大權交還仁宗,但沒有得到任何答復。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貶謫到陳州。當時正好朝廷興建太一宮和洪福院,官方買辦陜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書:“昭應、壽寧年間的事情歷歷在目,前事不遠后事之戒?,F(xiàn)在不宜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應該順應天意,讓人民休息。目前應當停止修建寺廟景觀,較少木材購買量,以解決財政赤字。”又上書:“現(xiàn)在降除官員多取決于太后的親近與否,這樣的行政不是太平盛世的方法”。雖然朝廷沒能聽從范仲淹的意見,但是宋仁宗深切以為范仲淹是忠臣。17.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
上①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膚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注】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1)解釋劃線的詞。①微斯人________②不以物喜________③或請重法以禁之________④上哂之曰________(2)下列句子與成語中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
然則何時而樂耶
怏怏不樂C.
或請重法以禁之
鴻鵠之志
D.
故不暇廉恥耳
溫故知新(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安用重法邪?(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①【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5)《岳陽樓記》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座豐碑,更是一個寶藏。在【甲】文部分,你汲取了什么精神營養(yǎng)?以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同時為中國夢助力?!敬鸢浮浚?)如果沒有;因為;有的人;譏笑,嘲笑(2)B(3)①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何必要用嚴厲的刑罰呢?(4)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居廟堂之高則優(yōu)其民(5)①通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學到了古仁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無論何時何事都應該積極樂觀向上,奮發(fā)有為。②通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學到了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思想,激勵我們無私忘我,心懷天下,將自己的生命和智慧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yè),做一個心懷祖國和人民的人?!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根據對文言詞語的積累以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微”屬于古今異義詞,“以”“或”都是文言虛詞,有多種意思,要根據語境分析理解。(2)A探求;要求。B快樂。C代詞;結構助詞。D所以;學過的知識。故選B。(3)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以:因為;物:外物。這句話運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翻譯時要注意句式的特點。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安:怎么,哪里,何必;邪:通耶,語氣詞,這句話屬于反問句,翻譯時注意語氣。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何必要用嚴厲的刑罰呢?(4)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從“膚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可以看出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②結合【乙】文內容分析,唐太宗作為一代明君,他制止盜竊不是用嚴酷的刑罰,而是站在人民的利益制定政策和法律,他的統(tǒng)治下,數(shù)年出現(xiàn)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真正做到了【甲】文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5)在理解《岳陽樓記》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能結合【甲】文中的具體語句分析汲取的精神營養(yǎng)圍繞主旨和中國夢談即可。如通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學到了古仁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無論何時何事都應該積極樂觀向上,奮發(fā)有為。故答案為:⑴如果沒有;因為;有的人;譏笑,嘲笑⑵B⑶①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何必要用嚴厲的刑罰呢?⑷①去奢省費
輕搖薄賦
選用廉吏
②居廟堂之高則優(yōu)其民⑸①通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學到了古仁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無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關聘用司機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網絡代理合作合同范本
- 尾礦庫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與實施步驟試題及答案
- 2025企業(yè)電子設備試用買賣合同
- 2025年教育行業(yè)人員崗位勞動合同
- 初級消防理論試題及答案
- 十堰市社區(qū)工作者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黑河漠河市漠河林場招聘森林管護員考試真題
- 一級建造師題庫完美版帶答案分析2025年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佛山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2030年鉆石行業(yè)市場調研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智能樓宇故障處理方案
- 數(shù)據平臺成本控制-洞察及研究
- 工行內審筆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遼寧省中考英語真題(原卷版)
- 手足口病完整課件
- 項目評審專家管理辦法
- 廣東省汕頭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生物試卷(有答案)
- 鄭州市公租房管理辦法
- (零診)成都市2023級(2026屆)高中畢業(yè)班摸底測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系統(tǒng)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測試題(含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