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二則-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1頁
《莊子》二則-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2頁
《莊子》二則-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3頁
《莊子》二則-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4頁
《莊子》二則-中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chǔ)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莊子》二則

第一課時:課內(nèi)文言鞏固

一、文學(xué)常識

《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老莊”。

二、文意梳理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久穌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久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⑦者也?!吨C》

之言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⑧三千里,扶扶搖⑨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⑩者也。”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釋】①選自《莊子集釋》。②鰥:大魚名。③怒:振奮,這里是用力鼓動翅膀。④垂天之云:懸掛在天

空的云。⑤海運:海水運動。⑥南冥:南海。⑦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⑧水擊:擊水拍打水

面。⑨接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乘著旋風(fēng)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拉,盤旋飛翔。扶搖,旋風(fēng)。⑩去以六月

息者也: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息,氣息,這里指風(fēng)。?吹:吹拂。?亦若是則已矣:也不過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樣罷了。?其視下也:大鵬從天空往下看。

【譯文】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鯨。鰻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鰥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

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dāng)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

只鳥,大風(fēng)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這本

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

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fēng)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fēng)離開了北海?!毕褚榜R奔騰一樣的霧氣,飄飄揚

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fēng)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

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yīng)該也是這個樣子。

【主旨】文章借鰥鵬奮飛必須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fēng)力、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來說明萬物有所待的道理。

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說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

是要有所憑借的。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穌魚②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④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

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注釋】①選自《莊子集注》。②穌魚:一種白色小魚。③從容:指人處事不慌張,很鎮(zhèn)定;舒緩悠閑的

樣子。④固:固然。⑤固:本來。⑥全:完全,肯定(是這樣)。⑦請循其本:追溯話題本原。循,追溯。

【譯文】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鰥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

啊?!被葑诱f:“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

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

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鼻f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里知道魚兒的快樂’

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主旨】此文中用魚兒的快樂折射出莊子內(nèi)心的愉快,高興,正因莊子心胸豁達,對于一切事物都抱以欣

賞的態(tài)度,才會有超然物外的樂趣。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要過分拘泥于現(xiàn)

實,才會有物外之趣。

三、課文探究

1.《北冥有魚》中假借《齊諧》之言,有什么目的?

[明確]作者假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鯨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鰥鵬振

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2.“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明確]“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

所待”,即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

?!币埠?,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3.解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

[明確]鰥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怒而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四個

方面描寫出鰥鵬形象的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鰥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

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鰥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

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4.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

[明確]一妙在換角度理解問題。從邏輯上說,惠子本來不肯定莊子是否知魚之樂,且有不知魚的快樂的意

思,而莊子卻說惠子已經(jīng)說過,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說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二妙在轉(zhuǎn)換問題的角度。

莊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

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善用語辭上的巧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

盾的機敏。

四、知識盤點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邊際。)

3.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dāng)于“呢”。)

(-)一詞多義

1.名4.固

①其名為鰥(名稱)①圉不知子(固然)

②有仙則多(出名)②子囿非魚也(本來)

③名列前茅(名次)5.之

2.息①鵬之背/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

①去以六月緝、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上(助詞,的)

②生物之以思相吹也(名詞,氣息)②我知本濠上也(代魚,魚之樂)

3.而③生物書以息相吹也/鵬年徙于南冥也

①怒則飛(連詞,表修飾)(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②拎扶搖畫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

(三)古今異義

1.野鄉(xiāng)也,塵埃也。古義:流動的霧氣。今義:野生之馬。

2.南冥者,不迪也。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義:湖泊的名稱。

3.凈年則將徙于南冥。古義:海水運動。今義:海洋運輸。

4.星魚之樂也。古義:代詞,這。今義:①正確的,對的;②動詞,表判斷。

5.家知魚之樂。古義:怎么。今義:多指安全。

(四)詞類活用

1.哥而飛。(形容詞作動詞,奮發(fā),振翅。)

2.鰥之木。(形容詞作名詞,巨大的體形。)

3.《齊諧》者,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五)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2.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裝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為“以六月息者去也”。)

五、鞏固練習(xí)

(-)通假字

北懸有魚("”同"",意思是:)

(二)詞類活用

1.事性者也(志,名詞作動詞,意思是:;怪,形容詞作名詞,意思是:)

2.其視下也(名詞作狀語,意思是:)

(三)重要實詞

1.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馬也,塵埃也:4.亦若是則己矣:

5.是魚之樂也:6.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7.固不知子矣:8.子固非魚也:

9.請旗其本:___________

(四)句子翻譯

1.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己矣。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一)“冥"同“溟",海。

(二)1.記載;怪異的事物。2.往下。

(三)1.盤旋飛翔。2.離開;氣息,這里指風(fēng)。3.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4.這樣;罷了。

5.這。6.你;疑問代詞,怎么。7.固然,自然。8.本來。9.追溯。

(四)L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fēng)飛上了九萬里的

高空,乘著六月的風(fēng)離開了北海。

2.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yīng)該也是這個樣子。

3.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第二課時:課內(nèi)外文言對比閱讀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xí)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

【乙】莊周家貧,故往貸粟①于監(jiān)河侯②。監(jiān)河侯日:“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

忿然作色目:“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射魚?焉。周問之日:'笫魚,來!子何為者邪?'

對日:'我,東海之波臣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⑤西江之水

而迎子,可乎?'射魚忿然作色目:'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⑥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

早索我于枯魚之肆⑦!

(節(jié)選自《莊子?外物》)

【注釋】①貸粟:借糧。②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的官。③鮑魚:鯽魚。④波臣:水中的小百姓。此為鮑魚自稱。

⑤激:阻止水流。此處為“阻斷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⑥然:乃,就。⑦枯魚之肆:干魚市場。

【乙參考譯文】莊周家境貧寒,所以就找監(jiān)河的官去借糧。監(jiān)河官說:“好,我將要得到封地的租金,

那時我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周生氣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的時候,聽到有人在道路中間呼喊。

我回頭看,發(fā)現(xiàn)車轍里有條鮑魚在那兒。我問它:'鮑魚!你是什么人?’船魚回答說:‘我是海神的臣子,

您能否有一點水來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將往南去拜訪吳王和越王,引來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樣?‘船

魚生氣變了臉色,說:'我失去了我常處在的水,沒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點水就能活了,你竟然這樣說,

還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里去找我!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赤怪者也:②亦若暈則已矣:

③莊周憤然作自日:④周顧視車轍: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3.從【乙】這個故事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1.①記載;②這樣;③臉色;④轉(zhuǎn)頭,轉(zhuǎn)頭看

2.①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②你竟然這樣說,還不如早點到干魚市場去找我。(2分,得分點為“乃”“曾”“索”“于”)

3.①辦事要從實際出發(fā),拿出真實行動;②辦事要分輕重緩急,不要舍近求遠;③不能只說不做,不能忽悠

拖延。(意思對即可,3分)

(二)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xí)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魚昆。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昊。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也。

【乙】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鰥。有鳥焉,其

名為鰥,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技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選自莊子《逍遙游》)

【乙參考譯文】

窮發(fā)(沙漠)的北邊有個叫冥海的地方,叫作天池。有一種魚,它身寬數(shù)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大,

它的名字叫鯨。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垂到天邊的云,舞

動翅膀飛翔就像羊角似的旋轉(zhuǎn)垂直上飛就有九萬里,在云(和大氣)層之上,背靠著青天,然后準備南飛,

要到南冥(南海)去。小澤里的斥娘笑它說:“你將飛往什么地方呢?我騰空而上,不過幾仞(一仞為八尺)

就下來,飛翔在蓬草、篙草之間,這樣的飛翔也是很快活至極。而它將怎么適應(yīng)環(huán)境呢?”

L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遠而無所至極邪:④巨匕亦飛之至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②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3.結(jié)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鵬和斥婚的追求有何不同。

1.①翅膀;②離開;③盡頭;④這

2.①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②這樣的飛翔也是快活至極。而它將怎么適應(yīng)環(huán)境呢?

3.鵬的追求目標很遠大,而斥娘鼠目寸光,自以為得意。

(三)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xí)題。

【甲】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穌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

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

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

【乙】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日:“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目:“南方有鳥,其名為鴆雛①,子知之乎?夫鴉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練實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飲。于是鵡④得腐鼠,鴉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

【注釋】①鵬雛(yuanchu):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xí)性高潔。②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jié)的子,

色白如潔白的絹。③醴(ID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④鷗(chT):鶴鷹。

【乙參考譯文】惠施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

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幾天幾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

鸚雛,你知道它嗎?那鴉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

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鸚雛從它面前飛過,(鸛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

’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脅我嗎?”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②請御其本:

③吸謂惠子曰:④非梧桐不小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3.【甲】【乙】兩文分別反映了莊子什么思想?

1.①全:完全,肯定;②循:追溯;③有人;④棲息(休息,停止)。

2.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②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脅我嗎?

3.【甲】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反映。反映了莊子推崇“自

然”,反對“人為”的思想?!疽摇壳f子將自己比作鵝雛,將惠子比做鵑,把功名利祿比做腐鼠,既表明了

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人。

第三課時:課外文言文拓展提升

(一)佝僂承蜩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②,猶掇之也。

仲尼日:“子巧乎!有道邪?”

日:“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錨銖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

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搬株拘④;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

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節(jié)選自《莊子?達生》)

【注釋】①佝僂:駝背。②承蜩:捕蟬。承,承接,在這里指用竿粘取。蜩,蟬。③錨銖:重量單位。用

來借代“很少”。一錨為四分之一兩,一銖為二十四分之一兩。④株拘:帶枯樹枝的樹墩。

【參考譯文】孔子到楚國去,行走在一片樹林中,看見一個駝背人在捕蟬,就像拾取蟬一樣容易???/p>

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有什么訣竅嗎?”(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xí)了五六個月。在竿

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來在竿頭上

疊放三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后再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后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

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后再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

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很大,萬物很多,而(此時)(我)就只

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cè)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得不到(蟬)呢!”

1.解釋下面的句中加點的詞語。

(1)仲尼道楚:(2)猶接之也:

(3)累丸二而不段:(4)則失者十二: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2)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3.“我有道也”中的“道”指什么?

1.(1)至!J,往(2)拾,撿(3)掉下來(4)十分之一

2.(1)雖然天地這么大,萬物這么多,但我心中只有蟬翼而已。

(2)我不轉(zhuǎn)身,也不側(cè)身,不因為萬物干擾而轉(zhuǎn)移我對蟬翼的注意力,這樣怎么能粘不到蟬翼呢?

3.勤學(xué)苦練;精力集中。

【解析】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鷲的認真做個一年半載,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斂和壓抑一下,

養(yǎng)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xí)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zhì)沒有辦

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一和刻苦。

(二)溫伯雪子適齊

溫伯雪子④適齊,舍于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②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

于知人心,吾不欲見也?!敝劣邶R,反令于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薪③見我,今也又薪見

我,是必有以振④我也?!?/p>

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其仆曰:“每見=客也,必入而嘆,何邪?”日:“吾用

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guī)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⑤,其諫

我也似乎,其道⑥我也似父,是以嘆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日:“若夫人者,

目擊而道存⑦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選自《莊子?田子方》)

【注釋】①溫伯雪子:人名,楚國之得道者,或為莊子虛擬之人名。②中國:中原,這里指魯國。③斯:

同“祈”,請求。④振:啟發(fā),或作救解,救己之失。⑤若龍若虎:形容動作儀態(tài)蘊含不可抵御的威武氣

勢。⑥道:同“導(dǎo)”,引導(dǎo)、指導(dǎo)。⑦目擊而道存:用眼睛一看而知大道存之于身,無須言說。

【參考譯文】溫伯雪子往齊國去,途中寄宿于魯國。魯國有個人請求見他,溫伯雪子說:“不可以。

我聽說中原的君子,明于禮義而在知人心方面知識淺薄,我不想見他?!钡烬R國后,返回時又住宿魯國,

那個人又請求相見。溫伯雪子說:“往日請求見我,今天又請求見我,此人必定有啟示于我?!?/p>

出去見客,回來就慨嘆一番,明天又見客,回來又慨嘆不已。他的仆人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