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含答案一、部編語文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練習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p>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選自《韓非子》)【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選自《呂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鄭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②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你認為【甲】文段中"鄭人"可笑的地方表現(xiàn)在哪里?(4)有人說,【乙】文段寫的是"蠢人蠢事",請簡要概括這個"蠢人"所做的"蠢事"。(5)讀了【甲】【乙】兩則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啟示是什么?【答案】(1)將要;測量;墜落;迷亂,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②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寫的地方下水尋找劍。(3)尺碼是根據(jù)腳量出來的,自己親自去買鞋居然還要先量尺碼;買鞋時,尺碼忘帶,還要回去拿;別人反問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他還執(zhí)迷不悟。(4)一個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記號,船停后,便從記號處跳入水中尋找落水的劍。(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變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且:將要。②句意為:先測量好自己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度:測量。③句意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墜:墜落;④句意為:不是很糊涂嗎?惑:迷亂,糊涂。(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及:等到;罷:散;遂:最終。句意為: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②中重點詞語有止:停;契:刻。句意為: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寫的地方下水尋找劍。(3)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讀全文找到相關(guān)句子。從原文中找到原句,在翻譯即可;從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笨梢钥闯稣说目尚χ?;(4)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細讀文章可知這個"蠢人”所做的"蠢事”,從"從其所契者入水球之”可以得出答案。(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是主觀題型。從"因循守舊、不知變通"上回答。故答案為:⑴將要;測量;墜落;迷亂,糊涂;⑵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②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寫的地方下水尋找劍;⑶尺碼是根據(jù)腳量出來的,自己親自去買鞋居然還要先量尺碼;買鞋時,尺碼忘帶,還要回去拿;別人反問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他還執(zhí)迷不悟;⑷一個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記號,船停后,便從記號處跳入水中尋找落水的劍;⑸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變通?!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翻譯一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要通順們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⑶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⑷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理解相關(guān)的語句,分析其含義即可;⑸本題考查學生對比閱讀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兩文,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文中的寓意即可?!靖絽⒖甲g文】
【甲】有一個將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去集市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已經(jīng)挑好了鞋子,才說道:"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足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乙】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A?(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船已經(jīng)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鷸蚌相爭
趙且伐①燕。蘇代②為燕謂惠王③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瘍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并禽之⑥。今趙伐燕,燕趙久相支⑦,以弊大眾⑧,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選自《戰(zhàn)國策》)【注】①伐:攻打。②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③惠王:趙國國君。④曝(pù):曬太陽。⑤喙:鳥的嘴巴。⑥漁者得而并禽之:打魚的人同時捉住它們。⑦相支:長久相持。⑧以弊大眾:而蒙蔽大家(的眼睛)。(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趙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眾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之。(3)為什么蘇代能說服惠王中止出兵?(4)這個故事后來演繹出一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答案】(1)將要;蒙蔽(2)兩個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魚的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3)從蘇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諷喻或類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態(tài)度誠懇。為燕趙雙方的利益著想,陳述利害,入情入理。從惠王的角度看: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4)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窘馕觥俊痉治觥?1)"且"是副詞,將要;"敝"指使…勞苦(貧困)(2)注意相舍指放過對手;并指全都;故翻譯為:兩個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魚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3)我們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來回答。如從蘇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態(tài)度誠懇”等方面來回答;從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方面來回答。(4)從"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這個成語應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故答案為:(1)①將要;②使…勞苦(貧困)(2)兩個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魚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3)從蘇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諷喻或類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態(tài)度誠懇。為燕趙雙方的利益著想,陳述利害,入情入理。從惠王的角度看: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4)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點評】⑴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⑵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⑶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概括即可;⑷本題考查積累成語。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分析成語和談啟示即可。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陸元方賣宅
陸少保①,字元方,曾于東都②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③辭不買。子侄以為言,元方曰:"不爾,是欺之也。"【注釋】①陸少保:即陸元方。少保,官職名。②東都:指洛陽。③遽:急忙,立即。(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曾于東都賣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是欺之也/則是無信C.
子侄以為言/我言秋日勝春朝
D.
不爾/尊君在不(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3)對于文中的陸元方,有人說他傻,有人贊他好。請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B(2)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3)說話辦事誠實正直,這是十分可貴的。元方寧愿宅子賣不出去,也絕不欺騙人,這種誠實無欺,為人正直的品質(zhì)值得歌頌?!窘馕觥俊痉治觥?1)A于:在/對。B是:這是。C言:話/認為。D不:不是/通"否",表疑問的語氣詞。(2)根據(jù)句意:買者要求拜見,于是元方告訴那人說:“這房子非常好,但沒有排水道而已啊。"故句子劃分為: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3)元方寧愿房宅賣不出去,也絕不騙人,可見陸元方的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說正直的話,辦正直的事。賣宅雖然失敗,卻留下了他誠實、正直的美德。金錢和美德,哪一個可貴呢?很容易辨析。故答案為:⑴B⑵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⑶說話辦事誠實正直,這是十分可貴的。元方寧愿宅子賣不出去,也絕不欺騙人,這種誠實無欺,為人正直的品質(zhì)值得歌頌?!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對選項要逐項理解比較,仔細分析辨析。⑵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在于對語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教學斷句。⑶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忌x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注意文章中對對象描寫的語句的理解,要準確地概括。4.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字的意思。①文侯與虞人期獵________②天雨________③公將焉之________④乃往,身自罷之________(2)翻譯下面的句子。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3)給這則短文擬寫一個標題?!敬鸢浮浚?)約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2)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怎么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3)文候與虞人期獵【解析】【分析】(1)本題中的"雨”是名詞用如動詞,"下雨”的意思;"期”是古今異義詞,"約定”的意思。(2)在此題中,要注意"雖(雖然)、豈(怎么)、期(約定)"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3)在擬題時一定要注意標題的特點,要緊扣文本,要言簡意賅。本文敘寫的主要事件是"文侯與虞人期獵",可用此作為文章的題目。故答案為:⑴約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⑵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怎么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⑶文候與虞人期獵。【點評】⑴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⑵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⑶本題考查給文章取一個合適的標題。在擬題時一定要注意標題的特點,要緊扣文本,要言簡意賅。本文敘寫的主要事件是“文侯與虞人期獵”,可用此作為文章的題目?!緟⒖甲g文】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約定了打獵的時間。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左右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非??鞓?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打獵的時間,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親自前往。魏國從此變得強大。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恥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與千金,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①,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②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者以勢驅(qū)之耳。注:①須臾:很短的時間。②康莊:平坦的大道。(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跳而越者與千金/借旁近與之
B.
彼勇者恥怯/不恥下問C.
今有三人焉/吾日三省吾身
D.
顧見猛虎/左顧右盼(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3)本文認為人沒有勇和怯之分,關(guān)鍵是形勢驅(qū)使他罷了。你是怎樣認為的呢?【答案】(1)C(2)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3)示例:①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說明形勢對人的思想的制約作用。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當遇到不正義行為時,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犧牲,有人選擇逃避?!窘馕觥俊痉治觥?1)A.給;B.以……為恥;C.三個/泛指多次;D.看。故選C。(2)根據(jù)句意"回頭看見一只兇猛的老虎向他逼來,這個怯懦的人還不等別人告訴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寬闊平坦大道一樣跨過了深谷"來劃分即可。(3)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設(shè)想合理即可。談看法談啟示的題,注意一定要在忠實原文的基礎(chǔ)上,抓住要點加以發(fā)揮。示例: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見義勇為、舍生取義的人總是將信仰正義放在首位;有的人受到環(huán)境的制約,而有的人敢于挑戰(zhàn)環(huán)境,不能一概而論。故答案為:(1)C;(2)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3)示例:①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說明形勢對人的思想的制約作用。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當遇到不正義行為時,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犧牲,有人選擇逃避?!军c評】(1)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文言詞語的用法和含義是中考的??碱},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常見,有些詞所包含的意義不只一個,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guān)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比如借助虛詞,借助句式,借助對話詞“曰”、“云”等,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等,讀出含義,然后斷句;(3)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緟⒖甲g文】
現(xiàn)在有三個人:一個勇敢,一個一半勇敢一半怯懦,一個怯懦。有人同他們一道走到深谷邊,并且告訴他們說:"能夠跳起跨越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怯懦。"那個勇敢的人以怯懦為恥,一定會跨過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訴他們說:"能夠跳過去的,給他千兩銀子;不能跳過去就不給。"那個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錢利益,也一定能跳過去;那個怯懦的人還是不能過去。一會兒,回頭看見一只兇猛的老虎向他逼來,這個怯懦的人還不等別人告訴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寬闊平坦大道一樣跨過了深谷。那么,人難道有勇敢、怯懦的區(qū)分嗎?關(guān)鍵是因情勢驅(qū)使他們罷了。6.閱讀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下車引之。(________)③元方入門不顧。(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②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敘寫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現(xiàn)元方聰明機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說明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的道理.B.
本文主要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元方聰明機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躍然紙上。C.
本文剪裁得體,詳略得當,語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飾。D.
本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的道理。(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C.
而入有義國/與兒女講論文義。D.
而敢獨止?/人不知而不慍。(5)請用三條“/"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6)你從荀巨伯的身上學到了些什么?請寫出兩三點來?!敬鸢浮?1)同"否";拉、牽拉;回頭看。(2)①真不是人?。「讼嗉s一起走,卻丟下他人而離開;②(你)到中午還不到,這是不守信;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無禮貌。(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6)堅守信義,對友忠誠,舍生取義等?!窘馕觥俊痉治觥?1)根據(jù)平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及句意理解詞語意思,注意"引",牽、拉;"不"是通假字。(2)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期行:相約同行;相委:丟下;去:離開。故此句可以翻譯為: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約一起走,卻丟下他人而離開。②日中:中午;則:就;信:信用。故此句可以翻譯為: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已熱衷于功名的心。(你)到中午還不到,這是不守信;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無禮貌。(3)ACD分析正確。B本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元方聰明機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不是心理描寫。(4)A兩個"去"都是離開的意思。B兩個"委"都是舍棄的意思。C仁義/義理。D兩個"而"都是連詞,表示轉(zhuǎn)折。(5)這句話的大意是: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想用我的死來換取朋友的生命。"根據(jù)句意可知,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6)結(jié)合荀巨伯的語言動作等分析,從巨伯曰:“遠來,子令吾去,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等可以看出荀巨伯堅守信義,對友忠誠,舍生取義等。這是我們從荀巨伯身上應該學習的。
故答案為:⑴同“否”;拉、牽拉;回頭看。⑵①真不是人??!跟人相約一起走,卻丟下他人而離開;②(你)到中午還不到,這是不守信;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無禮貌。⑶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6)堅守信義,對友忠誠,舍生取義等?!军c評】⑴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主要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實詞,這些詞語都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可掌握,復習時應從歸納復習并加以識記。⑵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檢測考生是否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雖然側(cè)重于古漢語語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時也涉及內(nèi)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閱讀中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譯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準確無誤,忠實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不可隨意增減內(nèi)容。注意"期""委""去""則"得分點。⑶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對文言文的字詞理解、詞句賞析、詞語作用、主要內(nèi)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輕松做出選擇。(4)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一詞多義的問題。要注意平時區(qū)別記憶。做此題目,要著眼"用法","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題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據(jù)句子成分功用來判斷詞性,進而判斷用法。(5)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礎(chǔ)上,才能進行文言文的閱讀。反過來,讀得是否通順,有沒有讀破句也是檢查學生是否讀懂文章的手段。文言文斷句作為一種考查的形式,就是在這樣的目的下體現(xiàn)了這種試題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斷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礎(chǔ)上可遵循以下的規(guī)律來答題。(6)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解決此類題型,要注意觀點明確,絕對不能脫離文章內(nèi)容??梢詮摹靶帕x”“誠實”等方面來談?!緟⒖甲g文】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胡賊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荀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應該做的嗎?"這時胡人已經(jīng)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怎樣的一個男子,卻敢一個人留下來?"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想用我的死來換取朋友的生。"胡人聽了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左太沖①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②,思意不愜。后示張公③,張曰:“此二京④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經(jīng)高名之士。”思乃詢求于皇甫謐⑤,謐見之嗟嘆,遂為作敘。于是先相非貳⑥者,莫不斂衽贊述⑦焉。(選自《世說新語》)【注】①左太沖:左思,字太沖,晉代詩人。②譏訾(zǐ):譏笑非難。③張公:指張華,張華學識廣博,勇于赴義,名重一時。④二京:指東漢班固所做《兩都賦》和張衡所做《二京賦》,是賦中的名篇。⑤皇甫謐:字士安,學識淵博,在當時名望很高。⑥非貳:非難、不同意。⑦斂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贊述:稱贊傳述。(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莫不斂衽________②未重于世________(2)下面句中劃線的"于"與成語"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然君文未重于世
B.
思乃詢求于皇甫謐
C.
于是先相非貳者
D.
責任重于泰山(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①思意不愜。②然君文未重于世。③宜以經(jīng)高名之士。④遂為作敘。(4)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時人"的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問題?【答案】(1)沒有;重視(2)A(3)①(他)心情十分不好。②但是你的文章沒有被世人所重視。③應當找個有名望的人士給推薦下。④于是就為他做了《序》。(4)表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權(quán)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窘馕觥俊痉治觥?1)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莫:否定副詞,沒有;重:動詞,重視。(2)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適合多義詞的哪一個義項,辨析正誤得出正確選項。A項和例句的"于”字都是介詞,被。其余三項都是介詞,B.向;C.從;D.比。故選A(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翻譯句子要把握句中的關(guān)鍵詞,要弄清楚指示詞指代的對象,把握句子間的關(guān)系,看字詞是否有活用現(xiàn)象,還要明確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譯文要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關(guān)鍵字詞的翻譯。注意“愜、然、宜、經(jīng)高名、遂"等字要準確翻譯。(4)本題考查歸納文章闡述的道理。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文段寫左太沖寫好《三都賦》時,受到很多人的譏刺,直到皇甫謐見了,贊嘆不已又為他做了《序》。說明人們不去認真讀文章,人云亦云,表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權(quán)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故答案為:(1)沒有;重視。(2)A(3)①(他)心情十分不好。②但是你的文章沒有被世人所重視。③應當找個有名望的人士給推薦下。④于是就為他做了《序》。(4)表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權(quán)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點評】(1)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注意,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莫不"指沒有一個不,雙重否定表示肯定。(2)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答題時應注意,要確定詞語在本題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解答時,首先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得出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不愜:不好;然:但是;宜:應當;高名之士:有名望的人士。(4)本題考查歸納文章闡述的道理。答題時應注意,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善于表達自己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習里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主要是思考表達問題的能力。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簡要表達?!靖絽⒖甲g文】
左太沖剛寫好《三都賦》時,當時的人們對他多有譏刺,他心里不好受,就拿去給張華看。張華說:"看來張衡的《二京賦》可以變成《三京賦》了,但是你的文章沒有為世人所重視,應當找個有名望的人士給推薦下。"左思就去詢問皇甫謐,皇甫謐見了贊嘆不已,就為他做了《序》。這樣,原來非議他的人,沒有一個不行禮贊嘆的。8.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行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注】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⑤師,學習。(1)“法”字在古漢語字典里有如下解釋: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標準,法則。你認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寫序號)。(2)文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C.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的句子。(4)下面兩題,任選一題回答。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認為元方所說的“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③(2)D(3)對于貧弱的人,用仁義撫慰他們(用仁義安撫貧弱的人)。(4)①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沒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沒有效法家君出行守時,交往守禮,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時也會有相反的情況發(fā)生?!窘馕觥俊痉治觥?1)這句話的意思為: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的父親?因此,"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2)"袁公問曰"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后面應斷句,因此排除AC。"賢家君在太丘",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中間不能斷開,因此排除B。故選D。(3)翻譯前首先要理解詞語的意思。以:用;撫:安撫、撫慰。之:代指弱者。翻譯時應調(diào)整語序:弱者以仁撫之。這句話可以翻譯為:對于貧弱的人,用仁義撫慰他們(用仁義安撫貧弱的人)。(4)①聯(lián)系上文可知,“此事”指的是: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②陳元方說這句話是針對袁公的“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袁公的言外之意是你父親這樣做是在效仿我,元方不認同,于是就舉周公、孔子的事例進行反駁,言外之意是家君沒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沒有效法家君?!军c評】(1)本題考查理解詞義的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多積累、運用詞語,提高自己理解詞語的能力。做題時,一定要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義。(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方法:①通讀文段,領(lǐng)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一步一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對話的詞語進行斷句;③根據(jù)虛詞進行斷句;④根據(jù)固定句式進行斷句;⑤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進行斷句。(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4)①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上文篩選恰當?shù)男畔ⅰ"诒绢}考查理解文章關(guān)鍵語句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反復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9.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劉義慶《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
【乙】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蔽暮钤唬骸拔崤c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文侯書》)【注】①虞(yǘ)人:侍衛(wèi)。②焉之:到哪里。(1)下面各組劃線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約定)B.
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罷之(于是,就)C.
元方入門不顧(照顧)
足日,飲酒樂,天雨(這)D.
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將焉之(下雨)(2)翻譯下面句子。①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②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3)(甲)(乙)兩文表現(xiàn)的共同主題是什么?讀兩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案】(1)B(2)①您和我父親約定在中午。中午時您沒來,就是不講信用。②現(xiàn)在即使很樂觀,難道不可以相見完成約定嗎?(3)為人一定要講誠信?!窘馕觥俊痉治觥?1)A期(第一個):約定。C顧:回頭看。D去:離開。故選B。(2)第①句中,家君:
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期":約定;日中:中午。第②句中,雖:即使,不能理解為雖然;期:完成約定。理解這幾個關(guān)鍵詞后第①句按照正常語序翻譯即可,第②句要把“可不"調(diào)整成“不可"。(3)甲文講“友人”不守信用,連一個小孩子都瞧不起;乙文講魏文厚講信用的故事,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因此兩文表現(xiàn)的共同主題是為人一定要講誠信,這兩個故事告訴的道理也是如此,當然也可圍繞“誠信”這個話題進行闡述?!军c評】(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對課文注釋的識記及積累,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行解釋。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字詞。(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3)本題考查歸納文章主旨及文章給人啟示的能力。首先要反復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然后用簡潔、恰當?shù)恼Z言概括文章的主旨。而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要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10.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解釋劃線字意思。①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去后乃至________④下車引之________(2)翻譯句子。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3)讀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為人處世的啟示?【答案】(1)約定;同“否";離開;拉(2)(你父親)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丟下我離開了。(3)為人處世要講禮貌,講誠信。要知錯就改。【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注意,解釋文言文實詞意義包括:重點動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同時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期:動詞,約定;不:通假字,同"否”;去:動詞,離開;引:動詞,拉。(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關(guān)鍵詞:非、期、委、去。句意是:(你父親)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丟下我離開了。(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答題時應注意,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范圍和標準,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蛾愄鹋c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guān)于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故答案為:(1)①約定;②同“否”;③離開;④拉;(2)(你父親)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丟下我離開了。(3)為人處世要講禮貌,講誠信。要知錯就改?!军c評】(1)本題考查解釋文言文中實詞的意義。答題時應注意,對重點實詞的解釋,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一項,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別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理解。注意,不:通假字,同“否"。去:古今異義詞,離開。(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人:指有品德操行、守信義、有才干的人。哉:語氣詞,表示感嘆。非人哉:真不是一個守信的人?。∑谛?相約同行。期,約定。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這里指“將(我)”。委,丟下、舍棄。相委:將我丟下。去:離開。(3)本題考查概括內(nèi)容要點。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善于表達自己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習里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主要是思考表達問題的能力。做此類題,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簡要表達?!靖絽⒖甲g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11.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一)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與丘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二)魏文侯守信
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②?”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咀ⅰ竣儆萑?管理山林的小官。②焉之:到什么地方去?焉:哪里。(1)下面各組劃線詞意義相同的是(
)A.
過中不至
尊君在不B.
陳太丘與友期行
文侯與虞人期獵C.
下車引之
公將焉之D.
則是無禮
是日(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君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3)這兩篇短文都講到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個主題是________。(4)中國文化中有很多敬辭和謙辭,辨別下列詞語,把它們填到相應的橫線上(填序號即可)。A.惠顧
B.賜教
C.小店
D.陛下
E.拙見
F.敝人敬辭有________;謙辭有________。(5)如何評價元方“入門不顧”這一行為?【答案】(1)B(2)①和別人約定一起出行,結(jié)果丟下我先走了。②我與管理的官員相約打獵,(現(xiàn)在喝酒)雖然快樂,難道可以不去赴這個約定嗎?(3)為人必須守信(4)ABD;CEF(5)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雖則看起來對"友人"無禮,但他畢竟是孩子,這樣做也可以理解,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個性。【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要明確每組題目中這個詞的正確解釋或用法,再作比較適合多義詞的哪一個義項,辨析正誤得出正確選項。A.否定副詞,不/不,fǒu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B.動詞,約定/動詞,約定;C.代詞,指元方/動詞,去,到;D.判斷詞,是;/指示代詞,這。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句子要把握句中的關(guān)鍵詞,要弄清楚指示詞指代的對象,把握句子間的關(guān)系,看字詞是否有活用現(xiàn)象,還要明確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譯文要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關(guān)鍵字詞的翻譯。①委:丟下、舍棄。句意:和別人約定一起出行,結(jié)果丟下我先走了。②關(guān)鍵詞:豈:難道;虞人:管理山澤的官。期獵:約定打獵時間。句意:我與管理的官員相約打獵,(現(xiàn)在喝酒)雖然快樂,難道可以不去赴這個約定嗎?(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陳太丘與友期》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guān)于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段何暮钍匦拧废任何暮钜驗楣纹鸫箫L,不能與虞人踐約所定的打獵日期,即使左右勸阻,仍堅持趕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獵活動。兩文共同的主題是:為人必須守信。(4)本題考查對敬辭和謙辭的掌握。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在人們?nèi)粘=浑H,特別是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敬辭一作敬詞,又稱"敬語”,與"謙辭”相對。是含尊敬口氣的用語,也是對人禮貌的一種用語,可以體現(xiàn)很多人的文學修養(yǎng)。敬辭有: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賜教:求人指點;陛下:"陛”實際上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而皇帝派他的近臣站在宮殿的臺階下,所以"陛下”剛開始是寓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指對帝王的尊稱。謙辭有:小店:對自己店鋪的謙稱;拙見:是對自己的見解的謙稱;敝人:疲憊的兵士。德行不高的人。對自己的謙稱。(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質(zhì)為切入點,圍繞著這一切入點在原文中找出體現(xiàn)人物此品行的具體事例,最后對事例進行概括即可。答題時,要看清楚題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話回答還是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表現(xiàn)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于應對、聰穎仁慧、知書達理的性格。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看出他率直、方正的個性。故答案為:(1)B(2)①和別人約定一起出行,結(jié)果丟下我先走了。②我與管理的官員相約打獵,(現(xiàn)在喝酒)雖然快樂,難道可以不去赴這個約定嗎?(3)為人必須守信。(4)①ABD;②CEF;(5)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雖則看起來對“友人"無禮,但他畢竟是孩子,這樣做也可以理解,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個性?!军c評】(1)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答題時應注意,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就是指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B項都是動詞,約定,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答題時應注意,翻譯句子要把握句中的關(guān)鍵詞,要弄清楚指示詞指代的對象,把握句子間的關(guān)系,看字詞是否有活用現(xiàn)象,還要明確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譯文要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關(guān)鍵字詞的翻譯。①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代詞,通“之”,我;委,丟下,舍棄。②會期:會面赴約,去見一見;豈:難道。(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答題時應注意,這類題目應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范圍和標準,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從《魏文侯守信》的題目和內(nèi)容歸納:為人必須守信。(4)本題考查對敬辭和謙辭的掌握。答題時應注意,敬辭經(jīng)常與謙辭聯(lián)系在一起。謙辭是表示謙虛的言辭,一般對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敬辭有:惠顧、賜教、陛下;謙辭有:小店、拙見、敝人。(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題時應注意,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對人物評價的詞語,也可以自己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概括,學會結(jié)合原文從原文中找到依據(jù)。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雖則看起來對“友人”無禮,但他畢竟是孩子,這樣做也可以理解,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個性。【附參考譯文】
(一)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迸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褢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二)魏文侯守信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約定了打獵的時間。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左右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非??鞓?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打獵的時間,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親自前往。魏國從此變得強大。1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迂公修屋
久雨屋漏,一夜數(shù)徙床,卒無干處,妻兒交詬①。(迂)公急呼匠者葺治②,勞費良苦。工畢,天忽開霽,竟月晴朗。公日夕仰屋嘆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無雨,豈不白折③了也!"(節(jié)選自《迂仙別記》有改動)【注釋】①詬(gòu):罵。②葺(qì)治:修理。③折(shé):折耗。(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久雨屋漏________②豈不白折了也!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工畢,天忽開霽,竟月晴朗。(3)讀了上文后,你有什么啟示?【答案】(1)下雨;難道,怎么(2)修理完畢,天忽然晴了,整個月都很晴朗。(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目光短淺,只顧眼前?;虿荒芟嘈琶\,做事要有遠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釋義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為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①句的意思是:不停地下雨使房屋漏雨,故此處"雨”是下雨的意思;②句的意思是:難道不是白花了勞力費用嗎,故此處"豈”是難道的意思。(2)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注重積累,尤其是重點篇目,要做到熟記。此題中,要注意“霽、竟"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3)此題考查學生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意解讀的能力。這個故事諷刺了缺乏遠見的人,批評了一種目光短淺,見識短淺,不求上進的人??梢試@此觀點答題。故答案為:(1)①下雨;②難道;(2)修理完畢,天忽然晴了,整個月都很晴朗;(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目光短淺,只顧眼前?;虿荒芟嘈琶\,做事要有遠見?!军c評】(1)文言詞語的積累,要注意熟記課文注釋,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對于課文里的文言虛詞,學生應在平時注意多總結(jié),比較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2)文言文翻譯,在初中階段盡量此用直譯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實,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3)此類題目雖然有一定的開放性,但答案必須以文本為依據(jù),即不論從何角度探究,歸根結(jié)底是基于對文本的準確理解,從文本中提煉觀點,切不可空發(fā)議論。13.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草書大王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②,侄罔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③視久之,亦不自識。詬④其侄曰:"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注釋】①流輩:人們。②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③熟:仔細。④詬:責罵。(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侄罔然而止/俄而雪驟
B.
丞相自若也/未若柳絮因風起C.
當時流輩皆譏笑之/下車引之
D.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尊/君在不(2)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停頓處用"/"劃開。(限斷三處)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3)這則故事中該受到責怪的人是誰?為什么?【答案】(1)C(2)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3)該責怪的人是張丞相。因為他不聽勸告,知錯不改。自己字跡潦草,還埋怨別人?!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表修飾;表承接。B如此,這樣;比作。C代詞。D否定詞,不是;通假字,通“否"。(2)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龍飛鳳舞寫了一紙。他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據(jù)此可知這句話正確的斷句方法是: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3)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故事中的張丞相讓侄兒抄寫自己寫的字,因他寫得太潦草,侄兒不認識去問他,他不是說自己寫得潦草,而是責怪侄兒問得晚了。由此可知這個故事應該受責怪的是張丞相。故答案為:⑴
C⑵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⑶該責怪的人是張丞相。因為他不聽勸告,知錯不改。自己字跡潦草,還埋怨別人。【點評】⑴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詞語的理解。解答詞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⑵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jié)構(gòu)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⑶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這樣的題,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主旨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緟⒖甲g文】
張丞相喜歡書寫草書(草體字),但不是很擅長。愛好草書的一批人都譏笑(嘲諷)他,他卻不以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龍飛鳳舞寫了一紙。他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侄兒抄到筆畫怪異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筆來,拿著紙問張丞相:"這是什么字呢?"張丞相仔細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責罵侄兒說:"你為什么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寫的是什么了。"1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溥①幼即嗜學。所讀書必手抄,抄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以此也。
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注】①張溥:明代著名文學家。一生著作宏豐,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溥幼即嗜學/好學不倦
B.
所讀書必手抄/七手八腳C.
日沃湯數(shù)次/不見天日
D.
如是者六七始已/大勢已去(2)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3)選文給你什么啟示?用自己的話說說?!敬鸢浮?1)A(2)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3)只要勤奮苦學并持之以恒,終會有所成就?!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的“學"解釋為:學習;B項的“手"分別解釋為:親手/手;C項的“日"分別解釋為:每天/太陽;D項的“已"分別解釋為:停止/已經(jīng)。故選A。(2)本句翻譯為:從不起草,當即揮毫成篇,故當時名氣很大。故斷句為: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3)選文中的張溥幼時勤奮刻苦,“嗜學,所讀書必手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最終“明高一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6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第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第一中學化學高二上期末經(jīng)典試題含答案
- 4月1日愚人節(jié)活動教育班會
- 軟件技術(shù)實習過程
- 北師大三年級下冊猴子的煩惱學習教案
- 獸藥臨床診療技術(shù)
- 日晷原理與觀測方法
- 宿舍衛(wèi)生文化建設(shè)要點
- 暖心一點點繪本講解
- 小籠包語法填空講解
- 松果體區(qū)腫瘤診療進展與臨床管理
-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jiān)測技術(shù)
- 2025年海南省財金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2025年新七年級數(shù)學暑假銜接 (人教版)專題05 有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 (3知識點+10大題型+思維導圖+過關(guān)測) (學生版)
- 2025年綜合基礎(chǔ)知識題庫(含答案)
- 恙蟲病疑難病例討論記錄
- 患者知情同意培訓
- 骨灰管理員職業(yè)技能鑒定經(jīng)典試題含答案
- 火鍋店股東協(xié)議合同范本
- 村流動人口管理辦法細則
- 2025年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賦能培訓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