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課時1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課標要求核心考點五年考情核心素養(yǎng)對接
】?概述堿基的替換、插入2023:江蘇TID和T20(1)
或缺失會引發(fā)基因中堿基(3)、廣東T2、全國甲T32
1.生命觀念-
序列的改變;(1);
一結構與功能
2.闡明基因中堿基序列的2022:山東T6、廣東TI1、湖
觀:基因突
改變有可能導致它所編碼南T19(4)、浙江6月T28
變、基因重組
的蛋白質(zhì)及相應的細胞切(1);
對生物性狀的
能發(fā)生變化,甚至帶來致基因突變2021:天津T3和T8、海南
影響。
命的后果;T15、湖南T9和T15、湖北
2.科學思維一
3.描述細胞在某些化學物T24、廣東T20、重慶T22
一歸納與概
質(zhì)、射線以及病毒的作用(1)、浙江6月T6:
括:基因突
下,基因突變概率可能提2020:江蘇T9、海南T23
變、基因重組
高,而某些基因突變能導(1);
的比較。
致細胞分裂失控,甚至發(fā)2019:江蘇T18、海南T11
3.社會責任一
生癌變;
一運用所學知
4.闡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2023:湖南T15、浙江6月
識解釋癌變等
物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T9D;
熱點問題,培
色體所發(fā)生的自由組合和基因重組2021:浙江1月T25;
養(yǎng)考生的社會
交叉互換,會導致控制不2020:北京T7、全國IT32
責任感
同性狀的基因重組,從而(1)、天津T7
使子代出現(xiàn)變異
1.高考對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基因突變的類型判斷、特征及原因,細胞
癌變與基因突變的關系,基因重組的類型及應用等方面,多以新情境、圖
命題分析預
形或文字信息為載體,命題形式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
測
2.預測2025年高考仍會保持上述考查特點,高考可能會將基因突變、基因
重組與遺傳和減數(shù)分裂相聯(lián)系進行綜合考查
創(chuàng)&IJ軼材麗
,收...金77一
?1一?、金宿2?體進行,rm也的過再的,
I八4分f中發(fā),?■的A..q.一控利不Hft收的?備阻臺
餐.縮.皿失
內(nèi)的改電
■因■因]2竺二"c南想會p么?《?Nir^
?一
MKfl.*4w??mvir<h?
ftWtl,不定向?!
內(nèi)w.?HQ?.”上左I-+1Hja”的東IU-?WT
構物道化旦前直■廢叉
1拘全骨的收各東11
福門“auiomivMM
考點1基因突變
;效材幫)颯則H會18通
。學生用書P183
知識幅合效材的
I.基因突變的實例
(1)鐮狀細胞貧血
①形成示意圖
fMMl
谷tu?
4<f
TTT
GT<;—
£1£?刀狀
②原因分析
(_rLA接政同:niMlrlHI?奇
g卜小皿S-?…由…小
(2)基因突變的概念
DNA分子中發(fā)生[3]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4]基因堿基序列的改
變,叫作基因突變。
提醒(1)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不一定是基因突變,只有引起了基因
堿基序列的改變,才是基因突變。
(2)RNA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為RNA,病毒RNA上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也稱為基因突變。
(3)基因突變是分子水平上的變化,基因突變不會改變基因數(shù)目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
置。
(3)細胞癌變
愀*達對airi及足”sid電上
「府e*的)
「晶M超貫交儂量級站二網(wǎng)型皿庖血皿L
1住魚虱3支更£工m紳制江色代匕秘次長/△,性
wniBMsn:?M.”童氏aw?.
化學攸候因F
-lWft?WF
嘈*卜1刈電2*白發(fā)1??tfc
一榻■?上的(111門號*??少.!MLtM的盜用外
vxivfi./■色體內(nèi)“ZIaflkfm?
提醒(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類基因,而不是一個基因。
(2)正常細胞的DNA上本來就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不過癌細胞中某些原癌基因
和抑癌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對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2.基因突變的原因、特點及意義
帝■?上蜜段里FP禮史均量且到31教分制■的Mm
I八■爾發(fā)生切隸MC夏產(chǎn)牛
Lr?^N?;
;;t;化學E.:
LlWM?tMN病*的"榕,軟
<fn赤黛]在此f中.W*傳匕后代
存了Lz震,在修■的中.一瓶不miMi{HIM?傳的日代
riKift^n:一5牛拘傳叫以u牛
-||&■機”:1,企體注育的作何時斷和?—內(nèi)蒙川的
mu分子匕n4M個mA分子的小履
據(jù)位?可建發(fā)生
H7|MWHtt。解狀5卜.臾叟旗H
-IIMt?個?惋MIT/X不X的力史霍
[0W:安曹-的抑■關祟
中性:RXX&XM.m盯"艮量中"HltoNi]秋冷蟲狀
L/IH;產(chǎn),/?u典俯,構而叫建史好康達展膝it的^化.
開.門211―梅生一文詞
「IMJ建國-產(chǎn)今的建設
山+4朝亶”的12川H4今■
3.基因突變對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性狀的影響
(I)基因突變對氨基酸序列的影響
堿基對蛋白質(zhì)中氨基酸序列的影響
替換只改變1個氨基酸或不改變或提前終止或延后終止
增添不影響插入位置前的序列,影響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不影響缺失位置前的序列,影響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變與性狀的關系
提示對于生物個體而言,發(fā)生自然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但是,一個物種往往是由許多
個體組成的,就整個物種來看,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產(chǎn)生的突變還是很多的。此外,突變
的有害和有利也不是絕對的,這往往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基因突變能夠為生物
進化提供原材料。
3
。學生用書P185
命題點I基因突變的機理、原因及特點
1.[海南高考]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C)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變只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
B.基因突變必然引起個體表型發(fā)生改變
C.環(huán)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變
D.根細胞的基因突變是通過有性生殖傳遞的
解析高等生物中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體細胞或生殖細胞中,A錯誤。由于密碼子的簡
并,基因突變不一定引起個體表型發(fā)生改變;若顯性純合于中只布一個基因發(fā)生I急性交
變,其個體表型也不發(fā)生改變;若基因突變發(fā)生在基因非編碼區(qū),則基因突變不會引起個
體表型發(fā)生改變,B錯誤。環(huán)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X射線等可引起基因突變,C正確。
根細胞不是生殖細胞,其基因突變只能通過無性生殖傳遞,D錯誤。
命題變式
[設問拓展型]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
A.基因突變一定會導致遺傳信息發(fā)生改變
B.基因突變一定能引起DNA分子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
C.AA個體突變?yōu)锳a個體,表型一定沒有發(fā)生改變
D.發(fā)生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基因突變一定不能遺傳給后代
解析基因突變是基因中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引起的,遺傳信息一定發(fā)生改變,A正
確;無論是否發(fā)生基因突變,DNA分子的空間結構都是雙螺旋結構,因此基因突變不能引
起DNA分子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但會引起脫氧核甘酸序列發(fā)生改變,B錯誤;AA個體突
變?yōu)锳a個體,表型可能發(fā)生改變,如在不完全顯性的情況下,C錯誤;發(fā)生于有絲分裂過
程中的基因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生殖方式將突變的基因傳遞給子代,D錯誤。
2.[2021天津]某患者被初步診斷患有SC單基因遺傳病,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調(diào)查其
家系發(fā)現(xiàn),患者雙親各有一個SC基因發(fā)生單堿基替換突變,且突變位于該基因的不同位
點。調(diào)查結果見表。
個體母親父親姐姐患者
表型正常正常正常患病
[605G/G]:
SC基因測序結果[605G/AJ[73IA/G]9
[731A/A]
注:測序結果只給出基因一條鏈(編碼鏈)的堿基序列,[605G/A]表示兩條同源染色體上
SC基因編碼鏈的第605位堿基分別為G和A。其他類似。
若患者的姐姐兩條同源染色體上SC基因編碼鏈的第605和731位堿基可表示為圖1,根據(jù)
調(diào)查結果,推斷該患者相應位點的堿基應為(A)
GA
605731
GA
605731
圖I
AAAGGAAG
60573160573)605731605731
GG(;AAAAG
605731605731?)5731605731
ABCI)
解析據(jù)表分析可知,SC單基因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患者母親的一個SC基
因的第605位堿基發(fā)生替換,父親的一個SC基因的第731位堿基發(fā)生替換,姐姐的表型正
常,且其兩條同源染色體上的SC基因都正常,說明G為SC基因編碼鏈上第605位的正常
堿基,A為SC基因編碼鏈上第731位的正常堿基,則父親和母親兩條同源染色體上SC基
GAGA
605731605731
AAGG
,、、605731'605731
因編碼鏈上相應位點的堿基分別表示為母親父親,因此他們生下患病的孩子的兩條
605731
同源染色體上SC基因編碼鏈上相應位點的堿基都發(fā)生了替換,即加h/i,A項符合題
意。
命題點2基因突變及其與生物性狀關系的分析
3.[2024綿陽模擬]編碼酣X的基因中某個堿基被替換時,表達產(chǎn)物將變?yōu)榉姥荆绫盹@示
了與酶X相比,酶Y可能出現(xiàn)的四種狀況,對這四種狀況出現(xiàn)的原因判斷正確的是
(C)
比較指標①②③④
(酶Y活性/酶X活性)X100%100%50%10%150%
酶Y氨基酸數(shù)目/酶X氨基酸數(shù)H11小于1大于1
A.狀況①說明基因堿基序列沒有發(fā)生改變
B.狀況②是因為氨基酸數(shù)減少了50%
C狀況③可能是因為突變導致了終止密碼子提前
D.狀況④可導致終止密碼子的位置提前,使肽鏈變短
解析由題干中“編碼酶X的基因中某個堿基被替換”可知,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了改
變,A錯誤:狀況②酶活性雖然改變了,但氨基酸數(shù)目沒有改變,R錯誤:狀況③堿基改
變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數(shù)目減少,可能是因為突變導致終止密碼子的位置提前了,C
正確;狀況④酶活性改變且氮基酸數(shù)目增加,可能是突變導致終止密碼子的位直推后,使
肽鏈變長,D錯誤。
命題變式
[型](1)酶X或酶丫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可用雙縮服試劑進行鑒
定。
(2)為使細菌高效表達酹X,通過基因改造,將原來的精氨酸密碼子CGG改變?yōu)槠淦珢?/p>
的密碼子AGA。與改造之前相比,編碼酶X的DNA熱穩(wěn)定性降低(填“升高”“不
變”或“降低”)。
4.[2021福建]水稻等作物在即將成熟時,若經(jīng)歷持續(xù)的干熱之后乂遇大雨天氣,穗上的種
子就容易解除休眠而萌發(fā),脫落酸有促進種子休眠的作用,同等條件下,種子對脫落酸越
敏感,越容易休眠。研究發(fā)現(xiàn),XM基因表達的蛋白發(fā)生變化會影響種子對脫落酸的敏感
性。XM基因上不同位置的突變影響其蛋白質(zhì)表達的情況和產(chǎn)生的種子休眠效應如圖所
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C)
fZAl0UUOA3
IWMMCZ1■—I4--11
■白M不
JL*令a*il
X
位Q史今twmia
位.由?奧貫要■的*fi
:二:二:…一,體"加
A.位點1突變會使種子對脫落酸的敏感性降低
B?位點2突變可以是堿基發(fā)生替換造成的
C.可判斷位點3突變使XM基因的轉(zhuǎn)錄過程提前終止
D.位點4突變的植株較少發(fā)生雨后穰上發(fā)芽的現(xiàn)象
解析位點1突變無XM蛋白產(chǎn)生,種子休眠減少,可推測脫落酸作用減弱,即種子對脫
落酸的敏感性降低,A正確;比較表中位點2突變和無突變對應的蛋白質(zhì)圖示,蛋白質(zhì)長
度相同,只是中間有差異,可推測該突變可能是堿基發(fā)生替換造成的,B正確;比較表中
位點3突變和無突變對應的蛋白質(zhì)圖示,蛋白質(zhì)長度變密,可推測翻譯模板mRNA上的終
止密碼子提前,翻譯提前終止,C錯誤:位點4突變導致XM蛋白的表達量倍增,使種子
對脫落酸的敏感性增強,的后穗上的種子不易解除休眠而萌發(fā),D正確。
命題點3顯性突變與隱性突變的分析與判斷
5.[2022山東]野生型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xiàn)了
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xiàn)
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I種隱
性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jù)表中的雜交實驗結果,下列推斷錯誤的是(C)
雜交組合子代葉片邊緣
①X②光滑形
①X③鋸齒狀
①X④鋸齒狀
①X⑤光滑形
②X⑥鋸齒狀
A.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
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解析①X③、①X④的子代全為鋸齒狀,說明①、③、④應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的,
①X②、①X⑤的子代全為光滑形,說明①與②、⑤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而來,因此
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③和④雜交,子火葉片邊緣為鋸齒狀,A、B正確;
②與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若為前者,則②和⑤
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若為后者,子代葉片邊壕為光滑形,C錯誤:①與②由不
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而來,①與④由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X⑥的子代全為鋸齒狀,說明
②、⑥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則④與⑥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
邊緣為光滑形,D正確。
6.[2022湖南節(jié)選,9分]中國是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大國,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
培育水稻優(yōu)良品種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野生型水稻葉片綠色由基因C控制。|口1答下列問題:
(1)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yōu)镚所致,基因Ci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1
連續(xù)自交3代,F(xiàn)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
(2)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Ci轉(zhuǎn)錄產(chǎn)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改變,由S-GAGAG-
3,變?yōu)镾—GACAG—3、導致第243位氨基酸突變?yōu)楣劝滨0贰#ú糠置艽a子及對
應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蘇氨酸;CAG谷氨酰胺)
(3)突變型2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變基因C2所致。用突變型2與突變型I雜
交,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能否確定C2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_
能(填”能”或”否”),用文字說明理由:突變型2與突變型1雜交,若C?為隱性
突變,則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若C?為顯性突變,則子代中黃色葉
植株與綠色葉植株的比例為3:1,或全為黃色葉。
解析(1)由題意可知,該突變型1植株的基因型為CC,G對C為顯性。突變型1連續(xù)
自交3代,F(xiàn)i成年植株中CiC占2/3,CC占1/3;F2成年植株中C]C占2/5,CC占3/5;F3
成年植株中CC(黃色葉植株)占2/9,CC占7/9。(2)基因轉(zhuǎn)錄產(chǎn)物編碼序列指的是
mRNA的堿基序列。第727位堿基改變,表示該堿基前而有242個密碼子,第727位堿基
是第243個密碼子的第一個堿基,CAG對應的是谷氨酰胺。(3)若C2為隱性突變,則其
為純合子C2c2,其與突變型1雜交:C2c2XGC—黃色葉(CC2):綠色葉(CC2)=
I:1,與題意相符;若C二為顯性突變且突變體2的基因型為C2C,則CzCXGC-黃豈葉
(GC2+C1C+C2C):綠色葉(CC)=3:1,與題意不符:若C2為顯性突變且突變體2
的基因型為C2c2,則C2c2XC1C—全為黃色葉(GC2+C2C),與題意不符。
通性通法
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的判斷
(1)觀察法一一通過觀察當代的性狀表現(xiàn)來判定
(2)雜交法
1?交£化米司”儻?一?修爽£
命題點4細胞癌變的原理、特點和防治分析
7.[2022湖南]關于癌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C)
A.成纖維細胞癌變后變成球形,其結構和功能會發(fā)生相應改變
B.癌癥發(fā)生的頻率不是很高,大多數(shù)癌癥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的累枳效應
C.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失密變成癌細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
D.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癌癥發(fā)生的可能性
解析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失控變成癌細胞,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而不
是抑癌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C錯誤。
8.[2023廣東]中外科學家經(jīng)多年合作研究,發(fā)現(xiàn)circDNMTI(一種RNA分子)通過與抑
癌基因〃53表達的蛋白結合誘發(fā)乳腺癌,為解決乳腺癌這?威脅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問題
提供了新思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C)
A.p53基因突變可能引起細胞癌變
B.p53蛋白能夠調(diào)控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C.circDNMTI高表達會使乳腺癌細胞增殖變慢
D.circDNMTl的基因編輯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礎研究
解析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53基因?qū)儆谝职┗?,?/p>
發(fā)生突變可能引起細胞癌變,A正確;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故p53蛋白能夠調(diào)控細胞的生長和增殖,B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circDNMTI通過與抑
癌基因〃53表達的蛋白結合誘發(fā)乳腺癌,推測circDNMTI高表達會使乳腺癌細胞增殖加
快,C錯誤;通過編輯circDNMTI的基因可抑制其表達,進而降低乳腺癌的發(fā)生概率,D
正確。
考點2基因重組
(教材用)闞則
。學生用書P187
知識整合
1.基因重組的概念剖析
111由性劃IHftMW
送行八件,州第的
同探狀的“因明■.同拿
2.基因重組的類型
類型自由組合型交換型基因工程重組型
發(fā)生減數(shù)分裂【
減數(shù)分裂I前期人為條件下體外進行
時間[41后期
示意圖
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7]
位于[5]_非同源染色體上箜位」基因有時會隨著外源基因經(jīng)[9]
發(fā)生的非等位基因一隨非同源非姐妹染色單體導入受體細胞,導致
機制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之間的互換而發(fā)生交受體細胞中基因發(fā)生
而發(fā)生重組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重組
基因重組
3.基因重組的結果:產(chǎn)生[10]新的基因型,導致口1]一座組性狀出現(xiàn)。
4.基因重組的意義:使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多樣化,進而產(chǎn)生基因組合多樣化的子代,故基因
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12]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腹也生士:1成材談話
基礎自測*
1.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均可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
(X)
2.一對等位基因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一對同源染色體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Y)
3.基因重組能產(chǎn)生新的基因型和重組性狀,但不能產(chǎn)生新基因和新性狀。(<)
4.精子與卵細胞的隨機結合屬于基因重組。(X)
深度思考必
1.二倍體生物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必須發(fā)生互換嗎?為什么?
提示不一定。二倍體生物進行有性生殖產(chǎn)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時),在四分
體時期,可能會有一定數(shù)量的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互換,也可能不發(fā)生互
換。
2.基因重組有利于物種在一個無法預測將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的環(huán)境中生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基因重組產(chǎn)生的基因組合多樣化的后代中,可能會含有適應某種變化的、生存所必
需的基因組合。
翎1
0學生用書P188
命題點I基因重組的實質(zhì)和類型分析
1.[2023淮安檢測]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之一,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實例,敘述
正確的是(B)
A.高莖豌豆自交,后代出現(xiàn)矮莖豌豆,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B.S型細菌的DNA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yǎng),出現(xiàn)S型細菌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C.圓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來DNA序列,出現(xiàn)皺粒豌豆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不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解析高莖豌豆自交,后代出現(xiàn)矮莖豌豆是等位基因分離導致的,A錯誤;S型細菌的
DNA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yǎng),出現(xiàn)S型細菌是由于S型細菌的DNA與R型細菌的DNA發(fā)
生了基因重組,B正確;圓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來DNA序列,出現(xiàn)皺粒豌豆是
基因突變導致的,C錯誤;“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因為親本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
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錯誤。
2.[天津高考改編]基因型為AaBbDd的二倍體生物,其體內(nèi)某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
色體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
A.三對等位基因的分離均發(fā)生在次級精母細胞中
B.該細胞能產(chǎn)生AbD、ABD、abd、aBd四種類型的精子
C.B(b)與D(d)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圖中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片段的互換會導致基因數(shù)量改變
解析由圖可知,發(fā)生圖示變化后,B、b同時存在于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
因此等位基因B和b的分離發(fā)生在初級精母細胞和次級精母細胞中,而等位基因A、a和
D、d分別在兩條染色體上,故其分離只發(fā)生在初級精母細胞中,A錯誤;由于發(fā)生了同源
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片段的互換,因此該細胞能,產(chǎn)生AbD、ABD、abd、aBd四種類型
的精子,B正確;基因B(b)與D(d)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不遵循自
由組合定律,C錯誤;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片段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但
基因數(shù)量沒有改變,D錯誤。
命題點2辨析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3.[2023棗莊模擬,多選]我國是最早養(yǎng)殖和培育金魚的國家,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鯽魚,將
朝天眼透明鱗和水泡眼正常鱗的金魚雜交,得到了朝天泡眼五花魚。已知金魚的這兩對性
狀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B)
A.朝天眼和水泡眼金魚的出現(xiàn)可體現(xiàn)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B.金魚在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可能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后期發(fā)生基因重:組
C.不同品種的金魚在雜交過程中精、卵細胞隨機結合,完成基因重組
D.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解析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表現(xiàn)為一個基因可以發(fā)生不同的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
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期天眼和水泡眼金魚的出現(xiàn)可體現(xiàn)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A正
確;減數(shù)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片段的互換可導致基因重組,減數(shù)分
裂I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從而完成基因重組,
B正確:基因重組可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而精、卵細胞隨機結合為受精作用,不能體
現(xiàn)基因重組,C錯誤:基因突變是產(chǎn)生新基因的途徑,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
變才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D錯誤。
4.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某二倍體生物有以下幾種細胞分裂模式圖,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D)
A.甲圖中基因a最可能來源于染色體的互換
B.乙圖中基因a不可能來源于基因突變
C.丙圖中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發(fā)生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D.丁圖中基因a的出現(xiàn)最可能與基因重組有關
解析甲圖是有絲分裂后期模式圖,圖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變,A錯誤:
乙圖是減數(shù)分裂I【模式圖,圖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染色體互換,也可能是基因突
變,B錯誤;丙圖中細胞產(chǎn)生的2個子細胞中,一個多一條染色體,一個少一條染色體,
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C縉誤:丁圖是減數(shù)分裂II后期模式圖,圖中基因a出現(xiàn)的原因可
能是染色體互換,也可能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分
裂I前期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染色體互換會導致基因重組,因此基因a的出現(xiàn)最可能與基
因重組有關,D正確。
¥*gwBla,
1.[2022廣東]為研究人原癌基因和Ras的功能,科學家構建了三組轉(zhuǎn)基因小鼠
(M*、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達),發(fā)現(xiàn)這些小鼠隨時間進程體內(nèi)會出現(xiàn)腫瘤
(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加胞正常增殖
B.三組小鼠的腫瘤細胞均沒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C.兩種基因在人體細胞內(nèi)編碼功能異常的蛋白質(zhì)
D.兩種基因大量表達對小鼠細胞癌變有累積效應
解析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zhì)
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A錯誤。細胞癌變后具有無限增殖的能
力,B錯誤。原癌基因的正常表達對于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是必需的,原癌基因?和
Ras在人體細胞內(nèi)編碼功能正常的蛋白質(zhì),C錯誤。據(jù)圖分析,同時轉(zhuǎn)入M),c和Ras的小
鼠中腫瘤小鼠的比例大于只轉(zhuǎn)入?或Ras的小鼠中腫描小鼠的比例,說明兩種基因大量
表達對小鼠細胞癌變有累積效應,D正確。
2.[2021浙江1月]現(xiàn)建立“動物精原細胞(2〃=4)有空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模型。1個
精原細胞(假定DNA中的P都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正常培
養(yǎng),分裂為2個子細胞,其中1個子細胞發(fā)育為細胞①。細胞①和②的染色體組成如圖所
示,H(h)、R(r)是其中的兩對基因,細胞②和③處于相同的分裂時期。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D)
碼④
瓶16⑤
編第⑥
編胞⑦
A.細胞①形成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
B.細胞②中最多有兩條染色體含有32P
C.細胞②和細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shù)相等
D.細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數(shù)可能分別是2、I、1、1
解析細胞①中同源染色體發(fā)生聯(lián)會,細胞處于減數(shù)分裂I前期,由圖可知,細胞①中同
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而發(fā)生交換,可推斷細胞①發(fā)生了
基因重組,A錯誤;根據(jù)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1個精原細胞(DNA中的P都為
32P),在不含32P的培養(yǎng)液中正常培養(yǎng),經(jīng)過一次有絲分裂,其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每條染色
體上的DNA分子中的一條鞋含有32p、另一條逑不含32p。該子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I的間期發(fā)
生DNA和染色體的復制,形成的細胞①中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條染色單體的DNA分子中
的一條鏈含有32P(細胞①中共4條染色單體含有32p),細胞①形成細胞②時會發(fā)生同源
染色體分離,正常情況下,細胞②中有兩條染色體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體上),但
根據(jù)細胞①可知,H和h所在的染色體發(fā)生過互換,若含有32P的染色體片段被換到不含
32P的片段上,則很有可能H和h所在染色體都含有32p,因此細胞②中最多有3條染色體
含有32p,B錯誤;細胞②和細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一定相等,若細胞②中含有
32P的染電體數(shù)是3條,貼細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體數(shù)是2條,C錯誤;若細胞②中含32P
的染色體有3條,則細胞④和⑤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數(shù)可能分別是2、1,細胞③中2條
含32P的染色體若分別進入細胞⑥和⑦中,則細胞⑥和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數(shù)分別是
1、1,因此細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數(shù)可能分別是2、1、1、1,D正確。
3.[2021廣東,12分]果蠅眾多的突變品系為研究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摩
爾根等人選育出M-5品系并創(chuàng)立了基于該品系的突變檢測技術,可通過觀察R和F2的性
狀及比例,檢測出未知基因突變的類型(如顯/隱性、是否致死等),確定該突變基因與可
見性狀的關系及其所在的染色體?;卮鹣铝袉栴}:
(I)果蠅的棒眼(B)對圓眼(b)為顯性、紅眼(R)對杏紅眼(r)為顯性,控制這2
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上,其遺傳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這種現(xiàn)象稱為伴性遺
憶。
(2)如圖1是基于M-5品系的突變檢測技術路線,在R中挑出I只雌蠅,與1只M-5
雄蠅交配。若得到的F2沒有野生型雄蠅、雌蠅數(shù)目是雄蠅的兩倍,F(xiàn)2中雌蠅的兩種表型分
別是棒眼杏紅眼和棒眼紅眼,此結果說明誘變產(chǎn)生了伴X染色體除性致死基因突
變。該突變的基因保存在表型為棒眼紅眼(雌)果蠅的細胞內(nèi)。
注:不考慮圖中染色體間的互換和已知性狀相關基因的突變
圖1
(3)上述突變基因可能對應圖2中的突變(從突變①、②、③中選一項),分析其
原因可能是一密碼子突變后變?yōu)榻K止密碼子,蛋白質(zhì)合成提前終止,蛋白質(zhì)失去原來的功
能,使胚胎死亡。
密碼子序號1…41920…54。
正常核甘酸序歹I」AUG-AAC-ACUUUA-UAG密碼子表(部分):
夫女①[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碼子
突變后核甘酸序列AUG-AAC-ACCUUA-UAGAAC:天冬酰胺
正常核昔酸序歹UAUG-AAC-ACUUUA-UAGACU、ACC:蘇氨酸
UUA:亮氨酸
突變后核甘酸序歹I」AUG-AAA-ACUUUA-UAGAAA:賴氨酸
正常核甘酸序歹I」AUG-AAC-ACUUUA-UAGUAG、UGA:終止密碼子
安安叫…表示省略的、沒有變化的堿基
突變后核昔酸序歹I」AUG-AAC-ACUUGA-UAG
圖2
(4)圖1所示的突變檢測技術,具有的①優(yōu)點是除能檢測上述基因突變外,還能檢測出果
蠅伴X染色體顯性.基因突變:②缺點是不能檢測出果蠅常染色體和X、丫染色體同
源區(qū)段基因突變。(①、②選答1項,且僅答I點即可)
解析(1)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這種現(xiàn)象叫伴性遺傳。
(2)據(jù)題意,在Fi中挑出1只雌蠅與1只M—5雄蠅交配,F(xiàn)?沒有野生型雄蠅,雌蠅數(shù)目
是雄蠅的兩倍,假設野生型X染色體上未知突變基因用“?”表示,圖解如下:
BrBr
林?泰各紅眼綿蠅林狼紅眼綿蠅蜂眼各紅眼足蠅致死
據(jù)圖解可知,F(xiàn)2中雌蠅的表型為棒眼杏紅眼和棒眼紅眼,F(xiàn)2中沒有野生型雄蠅,雌蠅數(shù)目
是雄蠅的兩倍,說明該突變?yōu)閄染色體上隱性致死突變,該突變的基因保存在表型為瘁眼
紅眼雌果蠅的細胞內(nèi)。(3)突變①:ACU(蘇氨酸)TACC(蘇氨酸),突變后合成的
蛋白質(zhì)沒有改變:突變②:AAC(天冬酰胺)-AAA(賴氨酸),突變后合成的蛋白質(zhì)中
1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突變③:UUA(亮氮酸)一UGA(終止密碼子),密碼子突變后變
為終止密碼子,蛋白質(zhì)合成提前終止,蛋白質(zhì)的結構變化最大,故突變③最有可能導致胚
胎死亡。(4)圖1所示的突變檢測技術,除能檢測上述基因突變外,還能檢測出果蠅伴X
染色體顯性基因突變,缺點是不能檢測出果蠅常染色體上和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基
因突變。
4.[2021湖北,15分]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疾病。瘧原蟲為單細胞生物,可在按蚊和
人兩類宿主中繁殖。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隨著青蒿素類藥物廣泛應用,
逐漸出現(xiàn)了對青蒿素具有抗藥性的瘧原蟲。
為了研究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抗藥性機制,將一種青蒿素敏感(S型)的瘧原蟲品和分
成兩組:一組逐漸增加青苜素的濃度,連續(xù)培養(yǎng)若干代,獲得具有抗藥性(R型)的甲群
體,另一組為乙群體(對照組)。對甲和乙兩群體進行基因組測序,發(fā)現(xiàn)在甲群體中發(fā)生
的9個堿基突變在乙群體中均未發(fā)生,這些突變發(fā)生在9個基因的編碼序列上,其中7個
基因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發(fā)生了改變。
為確定7個突變基因與青蒿索抗藥性的關聯(lián)性,現(xiàn)從不同病人身上獲取若干瘧原只樣
本,檢測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抗藥性(與存活率正相關)并測序,以S型瘧原蟲為對照,與
對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設為野生型“+”,不同的設為突變型“一”。部分樣本的結果如
表。
存活
瘧原蟲基因1基因2基因3基因4基因5基因6基因7
(%)
對照0.044-++4-+++
10.2++++++—
23.8+++—++—
35.84-++——+—
423.1+++十———
527.2+++十———
627.3+++—+——
728.9++4-————
8313+++4-———
958.0十++—+——
回答卜列問題:
(1)連續(xù)培養(yǎng)后瘧原蟲獲得抗藥性的原因是通過基因突變可產(chǎn)生抗青蒿素的個體,連續(xù)
培養(yǎng)過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選擇作用下,瘧原蟲種群中抗青蒿素的相關基因的頻率升
高,抗藥性個體數(shù)增多,堿基突變但氨基酸序列不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一密碼子具有簡并
性(或堿基突變前后,相應的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種類不變)。
(2)7個基因中與抗藥性關聯(lián)度最高的是基因6,判斷的依據(jù)是與對照組相比,在
有突變基因6和7的4?9組中,瘧原蟲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但在有突變基因7的1、
2、3組中,瘧原蟲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合理即可).
(3)若青蒿素抗藥性關聯(lián)度最高的基因突變是導致瘧原蟲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現(xiàn)代
分子生物學手段,將該突變基因恢復為野生型,而不改變基因組中其他堿基序列。經(jīng)這種
基因改造后的瘧原蟲對青苜素的抗藥性表現(xiàn)為S型(對青蒿素敏感)。
(4)根據(jù)生物學知識提出一條防控瘧疾的合理化建議: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
解析(1)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
方向不斷進化。通過基因突變可產(chǎn)生抗青蒿素的個體,連續(xù)培養(yǎng)過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
選擇作用下,瘧原蟲種群中抗青蒿素的相關基因的頻率會升高,抗藥性個體數(shù)增多。堿基
突變但氨基酸序列不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堿基突變前后,相應的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種類不
變,印密碼子具有簡并性,(2)分析樣本結果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在4?9組中,瘧原
蟲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它們都有突變基因6和7,但有突變基因7的1、2、3組中,瘧
原蟲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因此推測,7個基因中與抗藥性關聯(lián)度最高的是基因6。
(3)將突變基因恢復為野生型且不改變基因組中其他堿基序列,改造后的瘧原蟲對青蒿素
敏感。(4)瘧原蟲可在按蚊和人兩類宿主中繁殖,為有效控制瘧疾,需要做好按蚊的防治
工作,以阻斷傳播途徑,戒少瘧疾的發(fā)生。
(--------------------:練習幫)練透好題精準分層---------------------------
o學生用書?練習幫P459
1.[2023遼寧名校聯(lián)考]有統(tǒng)計顯示,人類平均壽命約為80歲,每年大約會發(fā)生2()到50次
基因突變;長頸鹿壽命約為24歲,每年大約會發(fā)生99次基因突變;裸般鼠壽命約為25
歲,每年大約會發(fā)生93次基因突變。這些突變大多數(shù)是無害的,但也有一些可能會使細胞
發(fā)生癌變或損害細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學年北京市平谷區(qū)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微積分二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交車駕駛技能競賽題庫
- 2025年信貸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藥學專升本A卷試題及答案
- 初三畢業(yè)班級活動方案
- 2025年西農(nóng)試題錦及答案
- 護士三基三嚴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教資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百金集團筆試題及答案
- 風力發(fā)電項目投資計劃書
- 2025年度食堂餐具設備升級改造采購合同
- 河北公物拍賣管理辦法
- 2025年企業(yè)首席質(zhì)量官培訓考核試題(含答案)
- (高清版)DB46∕T 707-2025 榴蓮栽培技術規(guī)程
- 戀愛行為學課件
- 遷地種群遺傳多樣性-洞察及研究
- Q-CSG1211016-2025 光伏發(fā)電站接入電網(wǎng)技術規(guī)范
- 2025-2030年古董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楊浦區(qū)“十五五”規(guī)劃綱要及專項規(guī)劃編制工作方案
- DZ/T 0275.2-2015巖礦鑒定技術規(guī)范第2部分:巖石薄片制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