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講義05課外文言文整體把握(教師版)_第1頁
暑假講義05課外文言文整體把握(教師版)_第2頁
暑假講義05課外文言文整體把握(教師版)_第3頁
暑假講義05課外文言文整體把握(教師版)_第4頁
暑假講義05課外文言文整體把握(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講義·整體把握※知識精講(一)課外文言文閱讀的方法1.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2.結(jié)合注釋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遇到個別疑難詞句像“絆腳石”一樣橫在途中,我們就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yīng)繼續(xù)閱讀??傊?,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閱讀時注意圈劃人物、主要情節(jié)、故事結(jié)局。(二)答題技巧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shè)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nèi)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shù)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xué)們在課內(nèi)文言文中學(xué)習過的。解題時,應(yīng)先套用我們學(xué)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有時也可以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通過組詞來解釋詞義?;蛘咄ㄟ^字形推知字義。2.句子翻譯題。兩種題型出現(xiàn):選擇題與直接翻譯選擇題相對簡單,可以把握住關(guān)鍵詞,用排除法來篩選出正確答案;直接翻譯題: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guān)鍵的字詞的意思,尤其重視動詞。應(yīng)該在直譯的基礎(chǔ)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年號、人名、地名、官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蜀中(地名)有杜處士(人名)。(2)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yīng)刪去。例:此畫斗牛也!這個句子可譯為:這畫的是斗牛呀?!啊病北砼袛?,無義,應(yīng)刪去。(3)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這個句子可以譯為:(伯牙)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方法總結(jié):第一步:通讀語句、整體理解;第二步:找得分點、發(fā)現(xiàn)“生詞”;第三步:理清句式、調(diào)整語序;第四步:草擬底稿、連詞成句;第五步:調(diào)整至答卷。3.內(nèi)容理解題。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nèi)容后,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義;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jié)尾發(fā)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加倍注意。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翻譯原文);第二,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了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1)原因歸納題:內(nèi)因(主觀、主要、根本)+外因(直接、客觀)(2)情節(jié)梳理題:弄清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了解文章主要人物的各個故事情節(jié)。找出關(guān)鍵步驟,然后整合信息作答;做題時可根據(jù)已給出的N個情節(jié)空格,將其對應(yīng)到文章內(nèi)容中理清思路,然后概括對應(yīng)的內(nèi)容。(3)主旨理解(寫作意圖)類、道理啟示類:主要人物,情感傾向,積極方面,概括提煉。細致分辨各選項的差別,剔除明顯錯誤選項。從主要人物角度出發(fā),把握作者情感傾向(一般是積極方面),有一定概括性。從中選擇最重要的或最有把握的。注意中心句、首括句、總結(jié)句、議論句、抒情句。道理或啟示必據(jù)原文,在領(lǐng)悟文章的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拔高概括;回顧文章,檢驗是否符合作品的內(nèi)容、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情感態(tài)度。(4)人物評價類:對作品的內(nèi)容傾向、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作出評價。要實事求是,不能無中生有,不能無限拔高或貶低;可對人物作評價??蓮膸讉€人物的不同側(cè)面去發(fā)散分析。(題中是否給角度)※例題解析曹瑋用兵①曹瑋知鎮(zhèn)戎日①,嘗出戰(zhàn)小捷,虜②引兵退去?,|偵虜去已遠,乃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頗失行陣。眾將憂之,言于瑋曰:“牛羊無用,徒縻③軍耳。不若棄之,整師而歸。”瑋不應(yīng),但使人候之者三。虜去瑋數(shù)十里,聞其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愈緩,行得地利處乃止,整師待之。向暮,虜至?,|使人謂之曰:“大軍遠來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請休憩兵馬,明日決戰(zhàn)。”虜方苦疲甚,皆欣然。②旦日,瑋鼓軍而進,一戰(zhàn)克敵,遂棄牛羊而班師。③既克,瑋曰:“吾知虜伺機必還,故為貪利以誘之。比其復(fù)來,幾行百里矣,若乘銳便戰(zhàn),猶有勝負。遠行之人,精已疲,力已盡,投其所好而安之,則氣衰而難鼓矣。吾以此取之?!薄咀⑨尅竣冁?zhèn)戎:地名,宋時邊地重鎮(zhèn)。知鎮(zhèn)戎日:主鎮(zhèn)鎮(zhèn)戎的時候。②虜:古時對外族的蔑稱。③縻(mí):束縛。參考譯文:曹瑋主管鎮(zhèn)戎軍時,曾出戰(zhàn)小勝,敵兵退去。曹瑋偵查敵兵退離已遠,于是就驅(qū)趕著繳獲的牛羊和輜重車輛,緩慢地驅(qū)趕著返回,很是不是軍隊行列。他的部下?lián)鷳n此事,對曹瑋說:“牛羊無用,只是束縛軍隊。不如拋棄它們,整齊隊伍返回?!辈墁|沒回答,派人去偵察。敵兵離開幾十里,聽說曹瑋貪得牛羊之利而軍隊不整齊,立刻就返回襲擊曹瑋軍隊。曹瑋軍隊行進更加緩慢,行進中找到地勢有利的地方,就停下來等待敵軍。傍晚時分,敵軍來到。曹瑋派人對敵軍說:“你們遠來一定很疲勞,我不想趁著別人疲怠作戰(zhàn),請你們讓戰(zhàn)士和馬休息一下,明天再決戰(zhàn)?!睌橙苏嘤谄跇O了,都很高興。第二天早晨,曹瑋擊鼓發(fā)兵進攻,一交戰(zhàn)就把敵軍打得大敗,于是拋棄了牛羊返回。勝利之后,曹瑋對他的部下說:“我知道敵人伺機報復(fù),故意做貪利的事來引誘他們。等到他們再來,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著他們銳氣便交戰(zhàn),還會有勝負。走遠路的人,精神疲憊了,力氣也用盡了,這時,我投其所好讓他們休息,可是斗志一衰落就很難再振作起來。我憑這些打敗了敵人?!?3.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瑋偵虜去已遠去()(2)整師而歸師()14.對文中畫線句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不應(yīng),但使人候之者三。A.曹瑋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偵察了三次。B.曹瑋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偵察。C.曹瑋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偵察了三次。D.曹瑋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偵察。15.從全文來看,曹瑋能夠一戰(zhàn)克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3.①.去:離開。②.師:軍隊。14.D15.(1)故為貪利以誘之(偽裝貪利之舉誘使敵方長途奔襲);(2)行得地利處以待之(占據(jù)有利地形以逸待勞);(3)投其所好而安之(投其所好令敵軍隔一夜再戰(zhàn),泄其銳氣)?!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曹瑋偵察敵兵退離已遠。去:離開。②句意為:整齊隊伍返回。師:軍隊?!?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但:只。三:約數(shù),表示多次。句意為:曹瑋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偵察。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梳理原文內(nèi)容,抓住根據(jù)語境來概括即可。根據(jù)“故為貪利以誘之”可知,曹瑋裝貪利之舉誘使敵方長途奔襲;根據(jù)“行得地利處以待之”可知,曹瑋占據(jù)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伺機采取進攻;根據(jù)“投其所好而安之”可知,曹瑋投其所好,令敵軍隔一夜再戰(zhàn),泄其銳氣??蓳?jù)此作答?!柟叹毩?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題。(7分)優(yōu)孟馬諫西漢司馬遷優(yōu)孟,故楚之樂人=1\*GB3①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2\*GB3②,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yōu)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yōu)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3\*GB3③!"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注】=1\*GB3①樂人:指能歌善舞的藝人=2\*GB3②露床:沒有帷帳的床③一至此乎:竟到這種地步嗎?參考譯文:優(yōu)孟原先是楚國的歌舞藝人。身高八尺,富有辯才,常常用談笑方式婉轉(zhuǎn)進行規(guī)勸。楚莊王的時候,他有一匹被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錦繡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畫棟的房子里,用沒有帷帳的床給它做臥席,用蜜餞的棗干喂養(yǎng)它。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們給馬治喪,想用棺槨盛殮,依照安葬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周圍近臣勸止他,認為不能這樣做。莊王下令說:“有誰敢于因葬馬的事諫諍,就殺死他?!眱?yōu)孟聽到這件事,走進殿門。仰天放聲大哭。莊王很吃驚,問他哭的原因。優(yōu)孟說:“馬是大王所珍愛的,憑力量巨大的楚國,有什么得不到的,卻按照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太微薄了,請用安葬君主的禮儀安葬它?!备鲊牭竭@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呢。楚莊王說:”我的過失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嗎?當時莊王就派人把死馬交給主管宮中膳食的太官,別讓天下人長久傳聞這件事。10、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1)常以談笑諷諫()(2)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1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諸侯聽到了,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呢。B.諸侯聽到了,都知道大王是賤人而馬是名貴的呢C.各國聽到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呢。D.各國聽到這件事,都知道大王那名貴的馬輕視人呢。楚莊王既然下令“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為什么能接受優(yōu)孟的勸諫呢?(3分)源:

源:

.10、(1)憑借(2)同“囑”,囑托11、C12、優(yōu)孟善諷諫,先假意勸說應(yīng)以人君之禮厚葬馬,然后使楚王自省“賤人而貴馬”行為的荒謬(二)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10—12題(6分)《公冶長背諾》世傳公冶長①能解百禽語。一日,有鴟②來報長,曰:“冶長,冶長!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腸!”公冶長應(yīng)而往,果得獐,然其無意飼鴟以腸也。鴟是以怨之。居無何,鴟又來報如前。長復(fù)往,望見數(shù)人圍一物而嘩。長以為死獐,恐人奪之,遙呼曰:“我擊死也!我擊死也!”至,乃一死人。眾遂逮長見邑宰。宰③審問,長再三辯,宰曰:“爾自言‘我擊死也’,何為詐!”冶長無言以對。(選自《青州府志》)[注釋]①公冶長:孔子的徒弟。②鴟(chi):鷂鷹。③宰:縣官。參考譯文:世上流傳公冶長這個人懂得百禽的語言。一天,有一只鷂鷹來報告公冶長,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只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腸!”公冶長答應(yīng)后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只獐,然而他并沒有想把腸子喂給鷂鷹吃的意思。鷂鷹因此抱怨他。沒多久,鷂鷹又來向公冶長報告,公冶長又前往。遠遠看去,有很多人都圍著一個東西在喧嘩。公冶長以為它是一只死獐,怕別人奪走它,遠遠地呼喊道:“我打死的!我打死的!”到了之后,才知道是一個死人。眾人就逮捕公冶長,扭送去拜見縣官??h令審問他,公冶長說了實話,縣令不信。這時恰巧屋檐的雀鳥叫聲很急,縣令問公冶長:“你不是能聽懂鳥類的語言嗎?能聽懂這只雀這般急的叫聲是為什么嗎?”公冶長聽了很久,然后說:“這是雀在說東邊有一輛裝米的車翻掉了,來告訴眾雀過去啄米粒。”縣令讓人過去打聽,果然是這樣,于是就釋放了公冶長。10.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1)子食其肉()(2)眾遂逮長見邑宰()11.“鴟是以怨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表述)(2分)12.選文內(nèi)容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2分)A言必誠信,行必忠正B不學(xué)禮,無以立C道不同,不相為謀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6分)10.(1)吃(2)于是(2分)11.公治長答應(yīng)分腸子給它吃,卻最終反悔了。(2分)12.A(2分)(三)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題。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仆射①,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fù)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還內(nèi),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②令收,因欲殺之。后數(shù)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薄咀ⅰ竣倨蜕洌何簳x南北朝至宋尚書省的長官。②廷尉:古代官職名,主管司法。參考譯文:晉明帝在西堂,召集群臣宴飲,還沒有大醉的時候,明帝問道:“今天名臣都聚會在一起,和堯、舜時相比,怎么樣?”當時周伯仁任尚書仆射,便聲音激昂地回答說:“雖然同是君主,可現(xiàn)在又怎么能和那個太平盛世等同起來呢?”明帝大怒,回到內(nèi)宮,親自寫了滿滿一張黃紙的詔令,便交給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就此殺掉他。過了幾天,又下詔令釋放他。眾大臣去探望周伯仁,周說:“起初我就知道不會死,因為罪狀還不可能到這個地步。”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①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______②周伯仁為仆射______4.對畫線句意思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幾天后,(明帝)下詔釋放周伯仁,群臣都去探望他。B.幾天后,(明帝)把詔書交給周伯仁,群臣都去探望他。C.后面幾天,(明帝)把詔書給周伯仁,群臣都去察看它。D.后面幾天,(明帝)下詔書出示一周,群臣都去察看它。5.“帝大怒”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話回答)【答案】3.①.①聚集,匯集②.②擔任4.A5.周伯仁厲聲回言讓明帝大失顏面;周伯仁直言明帝之治同堯舜之治相差甚遠。【解析】【分析】選自《世說新語》劉義慶年代:南朝宋【3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yīng)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既要充分調(diào)動知識積累,回憶該詞的常用義,還要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斷?!盀椤痹谶@里是意思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是“擔任”的意思?!?題詳解】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昂髷?shù)日”的意思是“幾天后”,“出”在這里是“釋放”的意思,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把握主旨,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原因。周伯仁的話“今雖同人主,復(fù)那得等于圣治”導(dǎo)致“帝大怒”,這句話是說:現(xiàn)在圣上和堯、舜雖然同是君主,可又怎么能和那個太平盛世等同起來呢?這使得明帝顏面盡失,非常生氣。(四)閱讀課外古文,完成1—3題(6分)愚人食鹽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fù)多也?”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鹽乎?有鹽乎?”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庇奕耸雏}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事皆然,?!咀g文】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主人給他食物,他嫌食物淡而無味。主人聽到后,于是添加鹽。加了鹽,食物就味美,于是(他)自言自語說:“之所以味道鮮美,是有了鹽的緣故。很少就如此,何況又多了?”靠近傍晚回到家,母親已經(jīng)準備好飯菜。他說:“有鹽嗎?有鹽嗎?”母親拿出鹽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只看見自己兒子只吃鹽不吃飯菜。母親說:“怎么可以這樣?”愚人說:“我知道天下的美味盡在鹽中?!庇奕瞬煌3喳},味覺遭到破壞,反而變成他的禍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樣,過了就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1.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1)更為益鹽()(2)緣有鹽故()2.翻譯句子(2分)少有尚爾,況復(fù)多也?3.請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選出合乎文意的選項()(2分)天下事皆然,A.過則無益反害之B.嗜取者,愚人也C.以貪小而失其大也D.三思而后行【答案】(6分)1(2分)(1)增加(2)原因2.(2分)加少許一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3.A(2分)(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劉備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Γ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告誡)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薄咀g文】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敝T葛亮哭著說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衛(wèi)國,死而后已!”先主又傳詔后主,對他說:“你與丞相一同處理國事,對待丞相就要如對待父親一樣?!?.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①病篤__________ ②屬以后事_____________2.翻譯劃線句子(3分)君才十倍曹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敢竭……繼之以死!”歷史上對其評價有一個8個字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eq\o\ac(○,1)嚴重eq\o\ac(○,2)同“囑”,囑咐。 2.你的才能是曹丕才能的十倍。 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六)課外文言文(8分)農(nóng)夫耕于田,數(shù)息①而后一鋤。行者見而哂②之曰:“甚矣,農(nóng)夫之惰也!數(shù)息而后一鋤,此田終月不成!”農(nóng)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shù)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數(shù)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于田。謂農(nóng)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難也?!鞭r(nóng)夫曰:“非耕難,乃子之術(shù)誤矣!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毙姓叻?。

【注釋】

①息:呼吸

②哂:譏笑【譯文】有個農(nóng)民在田里耕種,他喘幾口氣以后才揮一下鋤頭。有個過路人看見了譏笑他,說:“你這個農(nóng)夫真是太懶了,你喘幾口氣才揮一下鋤頭,這樣耕田幾個月也耕不完。”農(nóng)夫說:“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來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給我嗎?”過路人脫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氣連揮幾下鋤頭,每鋤一下都用盡全身的力氣。沒有多長時間,他的力氣用完了,氣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樣子,連聲音都發(fā)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對農(nóng)夫說:“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農(nóng)夫說:“不是耕田困難,而是你的方法錯了!人處理事情也是這樣,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達不到目的。”過路人心服也口服地離開了。1.解釋加點字(4分)

(1)氣竭汗雨

(2)欲速則不達(

)2.翻譯句子(2分)

甚矣,農(nóng)夫之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農(nóng)夫耕田的時候,“數(shù)息而后一鋤”,說明農(nóng)夫是個懶惰的人。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到在田地里,表現(xiàn)出行者勞動非常賣力。C.“乃子之術(shù)誤矣!”一句中的“術(shù)”具體指耕作的方法、技術(shù)等。D.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方法正確了,難事也變得容易了?!敬鸢浮浚?分)1.(4分)(1)盡(2分)

(2)想要2.(3分)農(nóng)夫懶惰厲害了!3.(2分)C(七)閱讀下文,完成13題(8分)王充博覽王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班彪①。好博覽而不守章句②。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③,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日久,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注釋:①.班彪:漢代著名學(xué)者,史學(xué)家。②不守章句:不死摳經(jīng)學(xué)字句。③市肆:書鋪?!咀g文】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因在鄉(xiāng)里以孝順母親被稱贊。后來到京城,在太學(xué)里學(xué)習,拜扶風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師。(王充)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卻不死板地拘泥于文章的章句。(由于)家里窮,沒有書(可讀),他經(jīng)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鋪,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后就能記住并背誦。時間久了,他就廣泛地通曉了諸子百家的著作。后來回到鄉(xiāng)里,隱居教學(xué)。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1)王充少孤(2)好博覽而不守章句2.句子翻譯(2分)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3.王充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2分)A、學(xué)習態(tài)度、學(xué)習方法B、學(xué)習內(nèi)容、學(xué)習方法C、學(xué)習內(nèi)容、學(xué)習態(tài)度D、學(xué)習方法、學(xué)習范圍【答案】(8分)1.年幼,年輕,年紀小;喜歡(4分,每空2分)2.他常在洛陽的書鋪上游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后就能記住并背誦”(2分)3.A(2分)(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晏子諫景公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側(cè)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酰俊惫?。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蹦顺鲷冒l(fā)粟以與饑寒者。【注】①景公:齊景公。②霽(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嬰,齊國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意思是士人已任職的發(fā)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fā)給兩年的糧食?!咀g文】齊景公在位的時候,下雪下了幾天不放晴。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臺階上。晏子進去朝見,站立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铝藥滋?,但是天氣不冷?!标套踊卮鹫f:“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飽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F(xiàn)在君王不知道了?!本肮f:“好!我受到教誨了。”于是就拿出皮衣,發(fā)放糧食,給這些挨餓受凍的人。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晏子入見()(2)立有間()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乃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晏子認為景公與古之賢君不同,其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晏子對景公的教誨啟示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進入間隔2.便命令人發(fā)放衣服和糧食給挨餓受凍的人。3.景公身穿狐裘卻不知道天氣的寒冷,更不知道還有人受凍。4.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知道別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只為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滿足。(九)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司馬懿與諸葛亮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數(shù)挑戰(zhàn),懿不出。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懿怒,上表①請戰(zhàn),帝使衛(wèi)尉②辛毗仗節(jié)為軍師以制③之。護軍④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jié)而到,賊不復(fù)出焉?!绷猎唬骸氨吮緹o戰(zhàn)情,所以固請戰(zhàn)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zhàn)耳!”【注釋】①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②衛(wèi)尉:官職名;③制:制約;④護軍:將職名。【譯文】司馬懿和諸葛亮兩軍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幾次挑戰(zhàn),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女人的服飾,司馬懿大怒,上書請求交戰(zhàn),皇帝派衛(wèi)尉辛毗手持使節(jié)擔任軍師來制約司馬懿。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持使節(jié)到了,敵人肯定不會出戰(zhàn)了?!敝T葛亮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zhàn)的意思,所以堅持請求出戰(zhàn),是為了向部下示威(激勵士氣)。將軍在部隊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夠戰(zhàn)勝我,何必要不遠千里去請示呢?”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 )(2)帝使衛(wèi)尉辛毗仗節(jié)為軍師以制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彼本無戰(zhàn)情,所以固請戰(zhàn)者,以示武于其眾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諸葛亮不能把對方誘出來作戰(zhàn),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現(xiàn)代漢語簡要說明)4.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送給(2)派2.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zhàn)的意思,所以堅持請求出戰(zhàn),是為了向部下示威(激勵士氣)。3.司馬懿本來就不想打4.做事要謹慎周到,要知己知彼。(或者:要忍辱負重,要設(shè)法化解不利因素來達到目的。)(十)文言文閱讀(14分)【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疽摇堪啾擘僮质迤?,扶風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間。彪復(fù)辟司徒玉況府。時,東宮初建,諸王國并開,而官屬未備,師保多闕。彪上書奏,帝納之。后察司徒廉為望都長,吏民愛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論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傾側(cè)危亂之間,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敷②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篤也。(選自《后漢書·班彪列傳》,有刪節(jié))【注釋】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②敷:鋪敘。譯文:班彪傳,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寫作,于是專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彪又被征到司徒玉況府。當時太子的東宮剛建立,諸王國同時開辟,而官吏沒有配齊,師保齊缺。班彪又上奏書,皇帝采納了。后來選司徒廉作望都長,得到官吏百姓的愛戴。建武三十年,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他所著的賦、論、書、記、奏事共九篇。

評論說:班彪身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難動亂之中,行為不逾越道義,言語不背離正軌,當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棄他人,寫文章來治理國家,守著清貧的生活而沒有悶悶不樂的神色,他堅守道義,恬靜淡薄的志向是多么的堅定呀。8.甲文選自《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_______________編著的。(1分)9.請解釋劃線字(2分)(1)后察司徒廉為望都長()(2)行不逾方()10.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找出后,請將結(jié)果句填在下面并翻譯。(3分)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在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膬?nèi)容。(4分)本文開篇就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接著運用_________的論證方法,分別從攻和守的角度論證觀點,突出了“”的重要性。又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得道者多助”與“失道者寡助”進行對比,將“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與“多助之至,天下順之”進行對比,強調(diào)了“”的重要性。所以,在孟子看來,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是。12.【甲】【乙】兩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義,仁政和王道。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闡述(至少答到2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孟子及其弟子9.(1)擔任(2)逾越10.句子: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啊。11.舉例論證人和得道施仁政,得民心12.(1)善于薦才。如:班彪上奏官屬、師保,后又薦司徒廉。(2)著書立說。如:既有高才,又好寫作。敷文華以緯國典。(3)敢于擔當。如:傾側(cè)危亂之間。(4)中規(guī)中矩。如:行不逾方,言不失正。(5)不急功近利。如:仕不急進。(6)不違信義。如:貞不違人。(7)甘于貧賤。如:守賤薄而無悶容。(答對2點即可)※課后作業(yè)(一)閱讀文章,回答問題。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勿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責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之朝,樂官傳視,皆日:“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選自劉基《郁離子》)【譯文】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發(fā)聲和應(yīng)聲如金玉之聲。他自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現(xiàn)給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讓優(yōu)秀的樂師來看,樂師說:“(這個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還回來。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畫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裝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達官貴人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兩買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們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這個社會真可悲??!難道僅僅是一把琴嗎?不是這樣的啊!”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期年出之()(2)莫不然矣()2.工之僑的琴最初不被國工認可,后來為什么又被眾人視為珍寶?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會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周年,滿一年②如此,這樣2.①原因:工之僑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為此琴為古珍②揭示現(xiàn)象:很多人都習慣從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壞,而不看本質(zhì)?!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關(guān)鍵在掌握文言字詞的常用意義,再結(jié)合語境靈活運用。“期年”理解為“滿一年”;“然”古今異義,理解為“這樣”。2.本題考查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斑€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可見工之僑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文中“弗古。還之”與“世之珍也”的對比,很好地表現(xiàn)了當時敗壞的社會風氣,進一步諷刺了鼓勵人們弄虛作假的封建統(tǒng)治者。人們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內(nèi)在。(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炯住恳巴麞|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疽摇侩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丙】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①袂②輯屨③,貿(mào)貿(mào)然④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焉。終不食而死?!咀⑨尅竣倜桑貉诒?。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輯屨(jíjù):趿(tā)拉著鞋。④貿(mào)貿(mào)然:眼睛昏花的樣子?!颈魁R國出現(xiàn)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接受那種帶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1)【乙】、【丙】兩文都出自_____家經(jīng)典著作《_____》一書,相傳是_____時期經(jīng)學(xué)家_____編纂的。(2)解釋加點字。①以待餓者而食之②從而謝焉(3)翻譯句子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4)以下選項對【甲】詩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描寫了黃昏時,詩人獨自一人漫無目的望向遠方的場景。B.詩歌以抒情始,以寫景終,描寫景物時由近及遠,富有層次感。C.詩歌著重描寫秋日山村的場景,動靜結(jié)合地營造出安閑之感。D.詩歌化用曹操到“何所依”的意思,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無依無靠之感。(5)下列對【丙】文劃線句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我只是不吃(別人)呼喚我來吃的食物,才到這個地步。B.只有我才不吃(別人)呼喚我來吃食物,才來到這里。C.只有我才不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