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開美學概論期末復習題_第1頁
山開美學概論期末復習題_第2頁
山開美學概論期末復習題_第3頁
山開美學概論期末復習題_第4頁
山開美學概論期末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原理復習試卷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鮑姆嘉登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A(。

A,感性認識B,審美意識C,審美關系D,知、情、意

2,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于(D(。

年年年年

A,“25Bz1735C,1740D,1750

3,人與客觀世界的審美關系屬于(C(。

A,認識關系B,倫理關系C,精神關系D,實用關系

4,19世紀中葉以前:哲學方法一直是美學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體方法C,次要方法D,綜合方法

5,美學研究的問題是①(。

A,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問題

B,美的規(guī)律的問題

C,美感問題

D,美的本質問題

6,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說”的是(B(。

A,蘇格拉底B,柏拉圖C,普羅提諾D,黑格爾

7,”美麗地描繪一副面孔"與"一副美麗的面孔“分別指的是(B(。

A,自然美與藝術美B,藝術美與自然美

C,自然美與藝術美D,藝術美與現(xiàn)實美

8,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題強調的是(B(0

A,藝術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藝術美

C,美與生活的差異性D,生活的辯證法

9,車斯托威爾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陽和星星真的照耀著天空:我們決不會被燦爛的朝霞、

寧靜的落H或者閃爍著光輝的神秘的夜所激動?!边@段話所針對的美論是(B(。A,美在理念B,

美在移情C,美在關系D,美在完滿

第1頁共6頁

10,在說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現(xiàn)象時:最合理的解釋是(C(°A,美在無意識

B,美在愉快C,美在距離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觀念上:“萬美皆備于我”這種說法所體現(xiàn)的美學主張是(A(。

A,美是主觀的B,美是客觀的

C,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D,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

12,從動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進化歷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動物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對祖先動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選擇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聯(lián)想B,接近聯(lián)想C,再造聯(lián)想D,對比聯(lián)想

14,通感是(C(。

A,感官與心靈的溝通B,情感的充分表現(xiàn)形態(tài)

C,感它間感受的相互挪移D,審美中的豁然貫通感

15,錢鐘書的“如水口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的比方:說的是審美中的(D(。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間①(。

A,與體驗和修養(yǎng)無關B,與體驗無關但與修養(yǎng)相關

C,與體驗有關但與修養(yǎng)無關D,但與體驗和修養(yǎng)都息息相關

17,《莊子達生》中講了”佝僂者承蜩”的故事:說佝僂者”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這可以用來說明直覺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專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與壯美的內涵在性質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點C,根本不同D,差異很大

19,悲劇性沖突源于(A(0

A,正義與邪惡的矛盾B,人物的過失C,自然的災難D,日常生活的不幸20,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

主要是(B(。

A,命運悲劇B,性格悲劇C,心理悲劇D,問題悲劇

21,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根本區(qū)別在于(C(。

A,藝術品是人工制品B,藝術品是精神產(chǎn)品

C,藝術品用意象思維創(chuàng)造意象世界D,藝術品主要傳達人類的審美經(jīng)驗

第2頁共6頁

22,美國哲學家蘇珊朗格提出了但(。

A,藝術直覺性B,藝術符號說C,藝術模仿說D,藝術游戲說

23,模仿說對藝術的界定立足于(A(。

A,藝術本質角度B,藝術價值角度C,藝術起源角度D,藝術引能角度24,藝術品結構的最重要層

次是(C(0

A,思想內容層B,形式符號層C,意象世界層D,意境超驗層25,”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

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古詩十九首》(這詩中意象的類型是(C(。

A,仿象B,喻象C,興象D,抽象

26,藝術的最高追求是(D(。

A,創(chuàng)造有我之境8,創(chuàng)造無我之境

C,創(chuàng)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D,創(chuàng)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藝術存在的動態(tài)流程是(C(0

A,從藝術創(chuàng)造到藝術作品B,從藝術創(chuàng)造到藝術接受

C,從藝術創(chuàng)造到藝術作品再到藝術接受D,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國第一次將美育正式規(guī)定為教育的重要內容的人是(B(。

A,王國維B,蔡元培C,魯迅D,毛澤東

30,美育的最終目的是(D(0

A,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B,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

C,凈化情感陶冶心靈D,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

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

均無分(

31,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主要內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論

B,藝術本質理論

C,美的規(guī)律理論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論

E,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相互關系的理論

第3頁共6頁

32,“美是?個開放和系統(tǒng)”這?觀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與契機所形成

B,美在主客體交相作用中

C,美處于永恒的變化和創(chuàng)造中

D,美是諸多規(guī)定的綜合

E,美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

33,在審美關系中:人之所以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會性B,精神性C,自然性D,物質性E,歷史性

34,美感的深層心理特征包括(ABCDQ

A,生理與心理的矛盾統(tǒng)一

B,個性與社會性的矛盾統(tǒng)一

C,具象性與抽象性的矛盾統(tǒng)一

D,自覺性與非自覺性的矛盾統(tǒng)一

L想象與情感的矛盾統(tǒng)一

35,人生天地之間的美的形態(tài)主要有(BCD(°

A,科學美B,藝術美C,自然美D,社會美E,技術美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36、37每題3分:38、39小題每題4分:共14分(36,心理距離

說:(1(心理距離?說是由英國的愛德華布洛本世紀提出的,1:2(認為人在審美時應在心理上與對

象保持一種適度的、非功利的、非實用的距離。

37,丑:(1(否定性的價值:使人厭惡、鄙棄、反感,(2(違背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有礙人生,(3(形式凌亂:

不能怡人。

3&崇高:(1(崇高的對象通過感性形態(tài)體現(xiàn)出粗獷博大的形式:或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或雄偉的氣勢等,(2(讓人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贊嘆的情懷,(3(提升和擴大人的

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態(tài)化與物化:(1(意象的物態(tài)化:把意象從心理層次引出:賦予其一定的形式符號(即

線條、語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質外觀:這是從意象走向藝術實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

物化:在意象物態(tài)化基礎上:直接運用物質手段將已具形式;符號的意象凝定下來:轉化為現(xiàn)實

的藝術品。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40、41小題每小題7分:42小題6分:共

第4頁共6頁

20分(

40,怎樣理解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答:(1(人的本質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質力最和精神的本質力量)(2("對象化“是人"化”到對象中去

然后再從對象中表現(xiàn)出來:使對象成為自己的“作品”,(3(人在審美活動和審美關系中把自己的

本質力量全面地在對象世界中展現(xiàn)出來,(4(美離不開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活

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質概念的對象化,(5(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即:人按

照美的規(guī)律:按照對象的性質和特征:在對象中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從而把對象塑造成為美的形象。

41,審美人生觀有何基本內容,為什么說在美的問題上要以人生為本,

答11(審美人生觀的基本內容:a,人生的意識。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應當是一種有意識的自由

C、寓意性

D、寫實性

正確答案:B

4、在審美創(chuàng)造中,直接決定作品價值的是()。

A、審美聯(lián)想力

B、審美知覺力

C、審美理解力

D、審美想象力

正確答案:D

5、在審美創(chuàng)造中,直接決定作品價值的是()。

A、賀拉斯

B、柏拉圖

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

正確答案:A

6、在藝術接受中,意象的重建過程主要在于()。

A、讀

B、悟

C、觀

D、品

正確答案:D

7、“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对娊?jīng)》這段古詩中意象的類型是()。

A、仿象

B、興象

C、喻象

D、抽象

正確答案:B

8、古人云:“粗絹惡扇,敗人意興在藝術品的層次結構中,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因素是()。

A、物質實在層

B、形式符號層

C、意象世界層

D、意境超驗層

正確答案:A

9、“環(huán)肥燕瘦”十分生動地說明了審美現(xiàn)象具有()。

A、歷史性

B、民族性

C、階級性

D、地域性

正確答案:A

10、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事物并不是因為我們愛它才成為美的,而是因為它是美的與善的

才為我們所愛?!斑@一觀點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觀事物自身的屬性

B、人的主觀心意狀態(tài)

C、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

D、人類的審美需要

正確答案:A

11、《莊子?達生》中講了“佝僂者承蜩”的故事,說佝僂者“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

唯蜩翼之知“,這可以用來說明直覺()。

A、直接性

B、突然性

C、專注性

D、透明性

正確答案:C

12、美育的最終目的是()。

A、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

B、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

C、凈化情感陶冶心靈

D、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正確答案:D

13、提出“至樂無樂”審美愉快境界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正確答案:C

14、美學學科自作為獨立學科誕生以來,已經(jīng)有()年的歷史。

A、一百余年

B、五百多年

C、兩百多年

D、兩千多年

正確答案:C

15、畢達哥拉斯學派在美學理論上提出了()。

A、美是生活

B、美是關系

C、美是和諧與比例

D、美是勞動

正確答案:C

16、“對牛彈琴”還說明()。

A、審美能力因人而異

B、藝術接受者沒有審美能力

C、藝術創(chuàng)造者不能欣賞美

D、審美能力需要提高

正確答案:B

17、“愛是深深地理解和尊重”這一觀點的提出者是()。

A、馬斯洛

B、弗洛伊德

C、榮格

D、馬克思

正確答案:A

18、崇高的對象,一般大多()。

A、以社會生活為主

B、以悲慘事件為主

C、以經(jīng)濟社會為主

D、以大自然為主

正確答案:B

19、“美本身”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赫拉克利特

正確答案:B

20、意大利美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提出()。

A、美是一種感覺

B、美是內模仿

C、美是一種直覺

D、美是一種快樂的體驗

正確答案:C

美學原理-題庫

1、19世紀末,隨著心理科學的崛起,對傳統(tǒng)的美的形而上的探討轉向了()。

A、對美感的探討

B、對美的本質的探討

C、對審美關系的探討

D、對審美主體的探討

正確答案:D

2、第一部系統(tǒng)的美育著作是()。

A、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B、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

C、席勒的《美育書簡》

D、賀拉斯的《詩藝》

正確答案:C

3、叔本華說:“國王和乞丐從窗口看夕陽,兩者都可以感覺到美“。這是在強調()。

A、美有絕對一致的評判標準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審美是純粹的知性活動

D、審美與社會地位亳不相干

正確答案:B

4、李白的“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描述的是一種()什么類型的景象。

A、優(yōu)美

B、壯美

C、崇高

D、悲情

正確答案:B

5、悲情的價值載體存在于()。

A、現(xiàn)實生活中

B、人生體驗中

C、藝術作品中

D、命運觀照中

正確答案:B

6、原始時代的狩獵民族雖然住在花卉極其豐富的土地上,卻決不用花做裝飾。這一現(xiàn)象說

明()。

A-.美取決于人的主觀心意狀態(tài)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們的生活實踐

D、美取決于距離

正確答案:C

7、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屬的審美范疇是()。

A、優(yōu)美

B、祟高

C、悲劇

D、喜劇

正確答案:A

8、喜劇常常用于評價某一重大的社會歷史想象,所以比滑稽更具()。

A、社會性

B、嚴肅性

C、歷史性

D、規(guī)范性

正確答案:B

9、大自然成為人類審美對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類學會了使用勞動工具

B、人類社會初步形成

C、人類自身價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類具備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正確答案:C

10、朱自清的《綠》所描繪的梅雨漂:“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所表現(xiàn)出的風格是()。

A、優(yōu)美

B、壯美

C、滑稽

D、崇高

正確答案:A

11、“花是紅的”與“花是美的”兩種判斷()。

A、都是認識

B都是審美

C、前者是認識,后者是審美

D、前者是審美,后者是認識

正確答案:C

12、普羅丁是古羅馬哲學家、宗教神秘主義的始祖,他認為()。

A、美是理式

B、美是理念

C、美是生活

D、美是難的

正確答案:A

13、美學研究的問題是()。

A、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問題

B-,美的規(guī)律的問題

C、美感問題

D、美的本質問題

正確答案:D

14、在說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現(xiàn)象時,最合理的解釋是().

A、美在無意識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離

D、美在形式

正確答案;C

15、“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北憩F(xiàn)的是一種()審美類型。

A、悲劇

B、悲情

C、壯美

D、崇高

正確答案:B

16、陶淵明認為,欣賞自然美景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指的是()。

A、審美的非功利性

B、審美的非自覺性

C、審美的具象性

D、審美的個性

正確答案:B

17、最重要的審美途徑是0。

A、自然

B、社會

C、人生

D、藝術

正確答案:D

18、通感是()。

A、感官與心靈的溝通

B、情感的充分表現(xiàn)形態(tài)

C、感官間感受的相互挪移

D、審美中的豁然貫通感

正確答案:C

19、審美理想以()的方式存在。

A、主觀形象

B、客觀形象

C、理性形象

D、感性形象

正確答案:D

20、中國古代把“藝”解釋為各種操作的本領與技能,這說明藝術品是?種()。

A、精神產(chǎn)品

B、物質產(chǎn)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正確答案:C

美學原理-題庫

1、審美標準是存在于主體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內在標準。一般來講美學家研究的是()的標準。

A、具體個人

B、具體民族

C、具體群體

D、人類群體

正確答案:D

2、審美感知具有特殊性,以下不屬于特殊的審美感知的是()。

A、想象

B、通感

C、錯覺

D、幻覺

正確答案:A

3、提出“充實之謂美”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正確答案:B

4、審美活動是一種()。

A、認識活動

B、宗教信仰活動

C、社會交往活動

D、精神享受活動

正確答案:D

5、最早對美是什么這個問題正式提出并進行探討的哲學家是()。

A、亞里士多德

B、柏拉圖

C、赫拉克利特

D、蘇格拉底

正確答案:B

6、最基本的審美價值類型是()。

A、優(yōu)美與壯美

B、悲劇、悲情與崇高

C、滑稽與喜劇

D、荒誕

正確答案:A

7、從文獻材料看,西方美學史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是柏拉圖的()。

A、《斐多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伊安篇》

D、《會飲篇》

正確答案:B

8、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人要與現(xiàn)實

建立審美關系就必須具有3

A、閑暇時間

B、自由意識

C、物質條件

D、藝術趣味

正確答案:B

9、豐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與生殖崇拜觀念相關

B、與動物崇拜觀念相關

C、與圖騰崇拜觀念相關

D、與人的巫術觀念相關

正確答案:A

10、中國戲曲有一個植根于我國傳統(tǒng)古典美學思想的特點,即()。

A、現(xiàn)實性

B、虛擬性

C、虛構性

D、時空性

正確答案:B

11、“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論語?述而》孔子之所以

能“三月不知肉味”是因為韶樂符合孔子“盡善盡美”的()。

A、審美欲望

B、審美興趣

C、審美標準

D、審美理想

正確答案:D

12、形式美的最高標準是()。

A、整齊

B、對稱

C、多樣統(tǒng)一

D、比例

正確答案:C

13、優(yōu)美的形象?般表現(xiàn)為()。

A、內容與形式互為表里

B、內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內容重要

D、形式具有獨立的價值

正確答案:D

14、休謨認為美只存在于欣賞者的心理,他是從()的角度來發(fā)現(xiàn)美的本質的。

A、審美客體

B、審美心理

C、審美經(jīng)驗

D、審美主體

正確答案:A

15、喜劇性藝術的特征是()。

A、寓莊于諧

B、寓教于樂

C、諷刺本質

D、深刻嚴肅

正確答案:A

16、“移情說”是世紀德國心理學()提出的。

A、鮑???、桑塔耶那

B、阿恩海姆

C、博克

D、利普斯

正確答案:D

17、以物的自然形態(tài)存在的審美客體,天生的、自然的、客觀的存在,人類的活動沒有對?他

們進行改變或創(chuàng)造,屬于D。

A、物態(tài)審美客體

B、物化審美客體

C、物態(tài)化審美客體

D、社會美范疇

正確答案:A

18、審美愉快很大程度依賴()來實現(xiàn)。

A、感覺

B、想象

C、理解

D、知覺

正確答案:B

19、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時間是()。

A、1725年B19世紀中葉

B、1750年D公元前四世紀

答案:

20、在美與善的關系上,蘇格拉底提出了()的觀點。L

A、“美與善相對立”B“美與善相統(tǒng)一”

B、“美與善相違背”D“美與善相同”

正確答案:B

美學原理-題庫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一景色屬于()。

A、優(yōu)美

B、崇高

C、自然美

D、景色美

正確答案:B

2、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的是()。

A、魯迅B王國維

B、毛澤東D蔡元培

正確答案:B

3、被人們尊稱為“美學之父”的是()。

A、維柯B柏拉圖

B、克羅齊D鮑姆嘉通

答案:

4、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說”的是()o

A、亞里士多德B柏拉圖

B、庇阿斯D鮑姆嘉登

正確答案:B

5、悲劇主要的審美特征是(

A、悲劇性B悲慘性

B、不幸事件D悲慘故事

正確答案:A

6、美育是通過()教育人。

A、說教的方式B審美的方式

B、道德的方式D欣賞的方式

正確答案:B

7、美學是一門()。

A、社會學科B人文學科

B、藝術學科D自然學科

正確答案:B

8、鮑姆嘉通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可以分成()。

A、知、情、意二個方面B知、情、理三個方面

B、情、意兩個方面D知、情、行、理四個方面

正確答案:A

美學原理?題庫

1、雕塑的審美價值主要在造型中表現(xiàn),它要求()。

A、形象的單純化

B、形象的綜合化

C、選取有意義的瞬間

D、具有寓意性

正確答案:ACD

2、舞蹈除了使用舞蹈語言之外,還需要()。

A、節(jié)奏

B、構圖

C、場景

D、舞步

正確答案:AB

3、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反映生活、雕塑形象的()。

A、主觀性

B、全面性

C、間接性

D、深入性

正確答案:BCD

4、主體的審美追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審美欲望

B、審美需要

C、審美興趣

D、審美理想

正確答案:ABCD

5、審美感覺力主要是指對()等形式因素的敏銳的識別力,

A、色彩

B、音響

C、形體

D、意蘊

正確答案:ABC

6、審美愉快的層次有()。

A、社會文化層次的審美愉快

B、感官層次的審美愉快

C、心意層次的審美愉快

D、精神人格層次的審美愉快

正確答案:BCD

7、審美教育的作用有()。

A、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B、提高審美能力

C、豐富人的本質

D、完善人格

正確答案:ABCD

8、藝術的接受過程分為三個過程,即()。

A、觀

B、感

C、品

D、悟

正確答案:ACD

9、李白的《月下獨酌》為例看出藝術意象的審美特征有()。

A、虛擬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正確答案:ABCD

10、美學的任務主要有()。

A、提高品格修養(yǎng)

B、促進人生的審美化

C、探索和幫助人們理解審美活動與美

D、指導審美實踐

正確答案:BCD

11、最基本的審美價值類型()。

A、優(yōu)美

B、壯美

C、喜劇

D、悲劇

正確答案:AB

12、壯美的對象具有的特點有()。

A、巨大

B、急疾

C、剛強

D、恐懼

正確答案;ABC

13、崇高與壯美()。

A、審美感受是一樣的

B、二者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

C、崇高一般在沖突過程中展現(xiàn),而壯美顯示的是人的活動的一種結果

D、崇高是人的力量精神的動態(tài)展示,而壯美是人的勝利的靜態(tài)顯現(xiàn)。

正確答案:ABCD

14、以下西方現(xiàn)代藝術作品表現(xiàn)了荒誕的審美價值的有()。

A、貝克特《等待戈多》

8、卡夫卡《變形記》

C、達利《帶抽屜的維納斯》

D、夏迦爾《生日》

正確答案:ABCD

15、在美學研究中貫徹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就要求美學研究者()。

A、應當具有深厚的歷史修養(yǎng)

B、應當具有歷史的眼光

C、應當懂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D、應當善于運用邏輯的方法

正確答案:ABD

16、人生天地之間的美的形態(tài)主要有()。

A、科學美

B、藝術美

C、自然美

D、社會美

正確答案:BC

17、工藝品應同時具備().

A、實用屬性

B、藝術屬性

C、世界屬性

D、民族屬性

正確答案:ABCD

18、藝術作品的形式主要是指()。

A、結構

B、語舌

C、手法

D、體裁

正確答案:ABCD

19、屬于中國古代美學也是文藝學的概念有()。

A、意境

B、意象

C、傳神

D、風骨

正確答案:ABCD

20、在美學研究中貫徹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就要求美學研究者()。

A、應當具有深厚的歷史修養(yǎng)

B、應當具有歷史的眼光

C、應當懂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D、應當善于運用邏輯的方法

正確答案:ABD

美學原理-題庫

1、審美理想具有以下特點()。

A、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存在

B、具有二重性,是共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

C、反映著人的精神意識層次的審美追求

D、是審美需要的最高表現(xiàn)形態(tài)

正確答案:ABCD

2、許多西方美學家都強調美感的主要感覺器官是()。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D、舌頭

正確答案:AC

3、對形式的審美標準主要有()。

A、整齊

B、對稱

C、和諧

D、多樣統(tǒng)一

正確答案:ABCD

4、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意思是()。

A、美是理念

B、理念顯現(xiàn)為感性形象

C、美是理念的自我顯現(xiàn)

D、理念必須要用感性事物的具體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成為可以供人觀照的藝術作品

正確答案:ABCD

5、在審美活動中,知覺和表象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對客觀世界的轉化的()。

A、完形作用

B、選擇作用

C、意向作用

D、整合作用

正確答案:BCD

6、知覺完型包括()。

A、整合

B、加工

C、轉換

D、構建

正確答案:ABC

7、審美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A、形象性

B、體驗性

C、愉悅性

D、陶冶性

正確答案:ABCD

8、意象的主要類型有()。

A、仿象

B、興象

C、喻象

D、抽象

正確答案:ABCD

9、中國古代美學中與“崇高”相近的范疇包括()。

A、壯美

B、陽剛

C、含蓄

D、飄逸

正確答案:AB

10、自然美欣賞的歷史發(fā)展在我國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

A、教化

B、比德

C、暢神

D、致用

正確答案:BCD

11、馬克思主義人的需要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

A、生存需要

B、享受需要

C、審美需要

D、發(fā)展需要

正確答案:ABD

12、審美活動具有以下特征()。

A、主觀性特征

B、主體性特征

C、超功利性特征

D、感性特征

正確答案:BCD

13、李澤厚認為,美的特點主要有()。

A-.典型性

B、客觀社會性

C、主客觀統(tǒng)一性

D、具體形象性

正確答案:BD

14、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家對于美是什么的探討持主觀說觀點的代表人物有()。

A、朱光潛

B、李澤厚

C、呂瑩

D、高爾太

正確答案:CD

15、審美價值的層次有().

A、生理層次

B、心理層次

C、精神意識層次

D、審美超越

正確答案:ABC

16、從悲中引發(fā)的精神上的超越與愉快,以悲為美的審美類型是()。

A、壯美

B、悲情

C、悲劇

D、崇高

正確答案:AD

17、悲劇三要素是()。

A、沖突

B、抗爭

C、毀滅

D、人物

正確答案:ABC

18、以下屬于物態(tài)化審美客體的有()。

A、人文景觀

B、神話故事

C、節(jié)日儀式

D、工藝品

正確答案:BC

19、藝術的功能有()。

A、補償功能

B、凈化功能

C、教育功能

D、娛樂功能

正確答案:BD

20、美學研究的對象有()。

A、藝術B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

B、審美意識D審美范疇

C、美學思想

正確答案:ABC

第七章審美價值類型(形態(tài))

第一節(jié)審美類型的基本理論

理論依據(jù):審美關系理論

豐富多彩的審美現(xiàn)象有一些普遍的規(guī)律,同屬于審美關系之中。

審美形態(tài)是審美本質(關系)的邏輯展開。有兩個方向:

一、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橫向

審美關系本質:1)物化:現(xiàn)實審美

2)物態(tài)化:藝術審美

二、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縱向

主體與客體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運動。根據(jù)主體在矛盾中的地位之變化及由此變化所形成的矛盾

發(fā)展階段性,人的本質對象化活動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性質,形成J'一個縱向的審美形態(tài)序列:

崇高、悲劇、喜劇、優(yōu)美

(人的本質對象化矛盾運動:合規(guī)律性與合FI的性統(tǒng)一過程)斗爭一一對抗一一和諧

崇高---悲劇----喜劇—優(yōu)美

(邏輯順序,而不是審美經(jīng)驗史的發(fā)展順序)

審美類型(形態(tài))理論

第一節(jié)優(yōu)美(壯美)

優(yōu)美是人的本質對象化的實現(xiàn)和結果,是合H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是現(xiàn)'實對實踐最充分

的肯定。是審美關系中矛盾斗爭的結束,呈現(xiàn)為和諧;優(yōu)美是人的本質對?象化運動中各種審

美形態(tài)中獲得現(xiàn)實肯定最充分的形態(tài),因而優(yōu)美審美形態(tài)又呈現(xiàn)為完滿。

姚鼐描述

陰柔之美:

“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

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如寥廓;其于人也,謬(Iiao2)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

暖乎其如喜,愀(qiao3)乎其如悲?!?/p>

陽剛之美:

“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

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鏤(Iiu2)鐵;其于人也,如憑高遠視,如君而朝萬眾,

如鼓萬勇士而戰(zhàn)之?!?/p>

第三節(jié)悲劇

一、悲情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天黍秋風聽馬嘶。

悲劇與悲情的差異:悲態(tài)或悲情表現(xiàn)的是對人不能把握的東西的一種順應、一種理解,在順

應和理解中超越對象。悲劇則是對不能把握的強大的敵對物的一種抗爭,抗爭的結果的失

敗,通過失敗而產(chǎn)生一種思想升華。悲情所面對的一般是無形的必然律,悲劇所面對的一般

是有形的或能夠作為有形之物來對待的東西。

二、悲劇概念辨析

悲劇與悲劇性:此處悲劇不是戲劇類型,而是審美形態(tài)和美學范疇。為了區(qū)別有人將審美形

態(tài)和美學范疇的悲劇稱作悲劇性。由于歷史上常常以藝術審美和戲劇理論來探討悲劇的集中

典型樣態(tài),因而人們一提到悲劇首先想到的就是戲劇類型的悲劇。

三、西方美學史上的悲劇觀

1、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悲劇理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悲劇的定義?!氨瘎∈菍σ粋€具有一定長度、嚴肅、完整的行動的摹仿」

其二是悲劇的主人公。悲劇主人公是比一般人好的人。其三是悲劇的構成因素。情節(jié)、性格、

言語、思想、戲景和唱段等六個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悲劇,其中情節(jié)(行動)是最重要的因

素。其四是悲劇的類型。復雜情節(jié)悲劇、性格悲?。ㄒ徽f命運悲?。⑶榫氨瘎『涂嚯y悲劇

等四種類型,其中復雜情節(jié)悲劇為最好。其五是悲劇的功能。亞氏用“卡塔西斯”(Catharsis,

中譯為“凈化”、“陶冶”或“疏泄”等)一詞概括悲劇的作用:”激起憐憫和恐懼,從而導

致這些情緒的凈化”。在他那個時代,凈化一詞原來兼具醫(yī)學和宗教兩方面的含義,讓肉體

搜脫某種有害的物質。亞氏首次將其引入文學與藝術領域,說明文藝具有一種特殊的接受效

果。

2、黑格爾的悲劇觀

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出三種類型的悲劇,即命運悲?。ü畔ED悲?。?、性格悲劇(文藝復興

時期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悲劇)和倫理沖突悲?。ń瘎。?。

叔本華也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劇分為三種類型,即主人公性格缺陷導致的悲

劇、盲目命運導致的悲劇和社會地位相互對立導致的悲劇。

黑格爾用“辯證法”和絕對理念來解釋悲劇沖突,將悲劇性沖突視為兩種理念(即兩種倫理

沖突力量的必然性的沖突,雙方都是片面的、都有合理性,相互沖突,最后經(jīng)過否定片面性

而達到統(tǒng)一性,突現(xiàn)正義,結局是永恒正義的勝利。

黑格爾舉例:索??死账埂栋蔡岣昴罚旱艿芤蚺褔锉惶幩?,國王通令凡收尸者要處以極

刑。安提戈涅出于姐弟之情不顧法令而被處死。

國王的兒子是安的未婚夫,因而悲痛自殺。皇后因此絕望自盡。

矛盾雙方毀滅,是由于各自片面性造成的結果,對片面性否定,又重新獲得了國法和家族的

和諧統(tǒng)一,這也是永恒正義的勝利。黑格爾將悲劇的內在矛盾沖突規(guī)定為悲劇的核心,并深

刻指出了雙方都具有片面性這種情況;指出了悲劇超出個人偶然性的必然性。

但各打五十大板的“無批判的實證主義”哲學觀,認為雙方都罪有應得,抹殺了雙方的正義

和非正義。

四、馬克思、恩格斯的悲劇觀

1、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當舊制度還是有史以來就存在的世界權力,自由反

而是個別人偶然產(chǎn)生的思想的時候,換句話說,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當相信自己的

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當舊制度作為現(xiàn)存制度同新生的世界進行斗爭的時候,

舊制度犯的就不是個人的謬誤,而是世界性的歷史謬誤,因而舊制度的滅亡也是悲劇性的”。

舊的還未完全腐朽,還真誠地保持著過去的光榮、自豪的信心和氣概,這時候它同新生力量

斗爭時還完全自以為是代表強大的、合理正義一方去反對派。

項羽烏江自刎一一悲劇色彩;《高老頭》中氣度高貴的沙龍女主人,被迫讓位新興的資產(chǎn)階

級暴發(fā)戶。

新舊交替的悲劇性:托爾斯泰與曹雪芹及眾多文豪

而對于新生的力量,如果歷史條件不能滿足的時候,同樣也是悲劇性的。恩格斯指出,悲劇

的本質是由“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沖突”所決定的。

2.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說,“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

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xiàn)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xiàn),第二次

是作為笑劇出現(xiàn)。

(1)馬恩同樣將悲劇沖突作為中心概念

(2)指出了悲劇沖突雙方的兔雜性(應該和事實上)

(3)強調悲劇之必然性

(4)亞里士多德以古希臘的神意天命觀念為背景;黑格爾以客觀唯心論的絕對理念的發(fā)展

為依據(jù);馬恩依據(jù)的是人類歷史辯證發(fā)展的客觀進程。

五、悲劇審美形態(tài)的的基本特征

1)悲劇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統(tǒng)一)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形態(tài),它

表現(xiàn)出人的本質(勞動一實踐的自由創(chuàng)造性)在主客體觀條件限制下所必然遭受的傷害與失

敗。悲劇中規(guī)律性與目的性不僅處于嚴重尖銳的對?立狀態(tài),而且表現(xiàn)為規(guī)律性對目的性、真

對善的否定。

2)從人類總體進程看,人的本質的失敗是局部而暫的,悲劇并不改變人類光明的前景。因

此不存在“全人類的悲劇”。

補充:叔本華、尼采持“人類悲劇”說及蘇珊?朗格的情感開式說

叔本華認為人生痛苦與無聊;萬劫不復,苦海無邊,暫時忘卻;自殺(王國維人格悲?。?/p>

尼采:人生及人類生存的基本矛盾永遠是悲劇性的,但主張以人生苦難之悲劇為契因激活生

命意志的力晟,與痛苦嬉戲,從人生悲劇性中獲得發(fā)展的動力與審美的快感。(攻擊基督教

受虐快感;生命本能、狂歡、酒神精神)

口神精神:一種寧靜安祥的狀態(tài),體現(xiàn)為美的外觀,以造型藝術為典范

酒神精神:一種高度亢奮的情緒宣泄,痛苦與狂喜交織的迷狂,以音樂為代表。

當酒神的受難與日神的光輝融合,便誕生了悲劇。

“我們在短促的瞬間真的成為原始生靈本身,感覺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歡樂”。

(《悲劇的誕生》中譯本71頁)尼采的理論也可以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強化人的抗爭精

神(魯迅身上的陰冷與“毒素”,反抗絕望)

蘇珊?朗格反對從倫理態(tài)度來解釋悲劇,他認為悲劇喜劇都是生命形式(成長與死亡),“悲

劇展現(xiàn)了對生和死的意識,它必須使生命顯得有價值,顯得豐富而美妙,必須使死亡令人感

到敬畏?!保ā肚楦信c形式》,中譯本422)

悲劇表現(xiàn)為一種主體與客體的矛盾斗爭趨向于統(tǒng)一的過程,即體現(xiàn)人的本質力量的實踐主體

暫時被否定而最終被肯定,代表歷史發(fā)展方向的實踐主體暫時受挫折而終將獲得勝利。

3)所謂失敗或受到傷害,不能片面理解為肉體死亡或傷害,而指在本質內容上、在矛盾斗

爭的總體形勢上,主體被客體所壓倒,合乎人類本質發(fā)展方向的目的性愿望被嚴酷的客觀規(guī)

律所否定,體現(xiàn)人的本質的勞動一實踐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由性受到損害及至喪失。用高

爾基的話:“人性的毀滅”,

因此,悲劇與日常用語或習俗觀念中的不幸、悲慘與悲劇不能混為一談。

(災變與偶然事件,煽情戲;大人羅曼司;韓國青春?。骸镀椒驳氖澜纭分械奶飼员耍?/p>

悲劇感的削弱:死人、痛苦不一定是悲劇,表面上毫無沖突,卻不一定不是悲劇。(“多余人”

形象)

4)悲劇是特定主客觀條件限制下對象化活動不可避免的失敗,具有歷史必然性??陀^規(guī)律

在對不具備對象化統(tǒng)一條件的主體目的的否定中表現(xiàn)出嚴酷的強制力量。

戊戌變法:譚嗣同“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薄拔易詸M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哈姆雷特》的悲?。褐卣?,延宕不可避,命運悲劇也重視悲劇的歷史必然性

《紅樓夢》的意義,它的結局是“由于劇中之人物位置及關系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

質與意外之變故也?!?/p>

5)悲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受挫與失敗,具有人文學科的正面價值規(guī)范性。魯迅:“悲劇將人

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六、補充:悲劇的主要表現(xiàn)形態(tài)

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出三種類型的悲劇,即命運悲?。ü畔ED悲?。⑿愿癖瘎。ㄎ乃噺团d

時期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悲?。┖蛡惱頉_突悲?。ń瘎。?/p>

從文藝史上看,悲劇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通常被認為有命運悲劇、性格悲?。ㄅc“社會悲劇”并稱

時統(tǒng)稱為“境遇悲劇”)、社會悲劇等。

但是如果從生活與藝術中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首先應該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劇和舊事物舊制度的

悲劇,此外還有不能歸入前二者的“小人物”的悲劇。

依據(jù)主體合目的與規(guī)律之訶矛盾沖突的不同狀態(tài),可以將悲劇分為兩類:

第一類:主:體以超前出現(xiàn)的強烈個性姿態(tài)與客觀環(huán)境對抗,目的因脫離規(guī)律條件而表現(xiàn)為不

能實現(xiàn)的理想愿望;主體目的無法實現(xiàn)的絕望與主體執(zhí)著追求目的理想的強烈個性構成悲劇

與崇高的交叉。這類悲劇接近于崇高。

比如:屈原、哈姆雷特、狂人、寶玉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

個性與現(xiàn)實的沖突也不一定非得采取外部沖突的激化形式或英雄主義的斗爭。完全可以是細

小的,甚至是無聲的。感傷主義的《桃花扇》、《長生殿》及《紅樓夢》,“夢醒了無路可走”

的痛苦。因窒息感到悲哀。

魯迅的抒情類小說:《傷逝》、《在酒樓上》《孤獨者》《范愛農(nóng)》

第二類:主體在既定現(xiàn)實的結構秩序中磨滅了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種悲劇中,不是個性超前,

而恰恰相反是無個性;目的不是夭折,而是被規(guī)律同化消解

(“無事的悲劇”:魯迅:“軟刀子割頭不覺死”的“平?!北瘎??!斑@些極平常的,或者簡直

迫于沒有事情的悲劇,正如無聲的言語一樣,非由詩人畫出它的形象來,是很不容易覺察的。

然而人們滅亡于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于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于沒有事情的悲劇者

卻多?!?/p>

祥林嫂、孔已己、阿Q;《項鏈》中的路瓦栽夫人

上刀山下火海不怕,怕的是日復一日無休止的重復而麻木的生活,抹殺人性的生活?!盁o事

的”悲劇集中體現(xiàn)了悲劇審美形態(tài)的獨特性質。提示了更為普遍而必然的社會基礎。

七、悲劇審美感受的特征

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有“凈化”功能。亞氏用“卡塔西斯”(Catharsis,中譯為“凈化”、”陶

冶”或“疏泄”等)一詞概括悲劇的作用:”激起憐憫和恐懼,從而導致這些情緒的凈化”。

凈化一詞原來兼具醫(yī)學和宗教兩方面的含義,讓肉體擺脫某種有害的物質。暫時跳出生活的

沉淪,讓靈魂擺脫激情或“污垢”的糾纏,“激起憐憫和恐懼,從而導致這些情緒的凈化工

萊辛:從舞臺吸取教訓,現(xiàn)實中恪守倫理

貝爾奈斯:生理醫(yī)學角度,釋放、緩和心理激情,達到經(jīng)松愉快。

“凈化說”提示我們:個體會經(jīng)歷一個進入悲痛沉重,緊張壓抑感受,復又從中超越出來的

過程。

悲劇對人的本質力量的夭折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地以個體命運形式出現(xiàn),因而悲劇格外強烈地刺

激著個體意識的覺醒。

以個性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悲劇感受在奮發(fā)抗爭中雖然也為自身尋找普遍的人的本質依據(jù),但

并不象崇高中個體歸向總體族類那樣單一方向地升華,而是與族類總體不斷雙向運動交流,

堅執(zhí)著個體自身的地位。悲劇中個體在升華中同時回返自身,不斷提高、豐富著個體自我意

識的內涵水平。

悲劇始終于個體(個性)的毀滅為結局,從而使悲劇沖突的激化程度及與之伴隨的個體決絕

犧牲態(tài)度都遠超過了崇高,

悲劇沖突包含的矛盾復雜性遠高于一股審美砸碎,因而悲劇感受也遠較一般審美形態(tài)的感受

更為復雜豐富。悲劇不僅具有崇高那樣的亢奮激情和總體族類自豪因素,而且還以深邃的哲

理內容啟人深思(領悟)。

看完悲劇之后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情。悲憤、壓抑、痛苦,而雙感奮超越、充滿力量,哲理

的人生審視眼光。

第四節(jié)崇高

一、悲劇與崇高的聯(lián)系和差別

悲劇和崇高在很多時候是統(tǒng)一于一體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張志新之死

從美學角度,二者是區(qū)別

崇高突出的是主體的斗爭精神及其勝利前景;悲劇更側重于表現(xiàn)主體所置身矛盾的主客觀條

件的限制和主體不可避免的失敗。

崇高依然是目的性與規(guī)律性對抗中的統(tǒng)一,而悲劇卻突出其反目的性。

悲劇更重于表現(xiàn)個體的命運,而崇高則突出其總體族類的背景。

二、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內在涵義

崇高中個體是指向人類族類總體的升華,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強大,崇高的美的力量根源于

總體性人類。(布魯諾遭火刑,車爾尼雪夫斯基遭流放時的抉擇)

崇高包含的辯證法:弱小與強大的深層對比

崇高其實是美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因此應該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含義。是人的本質力量對

象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主客體的對立處于嚴重的斗爭激化狀態(tài)。主體尚未得

到現(xiàn)實肯定,看不到勝利成果,但是斗爭卻顯示出主:體必將統(tǒng)一客體,取得勝利的歷史發(fā)展

趨勢。實踐主體的斗爭精神得到了高揚。

總結:

崇高是美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崇高的對象都是以嚴峻沖突為特征的審美對象,它以現(xiàn)實客體壓

倒實踐主體為其外表特征,而其實質在于受到壓抑的時間主體充分激發(fā)起人的本質力最,轉

而征服、掌握客體。崇高不是主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的靜態(tài)美,而是雙方在對立、沖突之中趨向

統(tǒng)一的動態(tài)美。

三、崇高美在形式上的反傳統(tǒng)特征

粗糙、丑陋,甚至拙樸,反傳統(tǒng)或正統(tǒng)

積極意義:崇高的形態(tài)是巨大的,它具有對各種特定有限形式的包容、涵括的性質。

崇高形式之“大”,具有趨向無限性的特征。

先秦:天地“大美不言”

康德:“假如我們對某物不僅稱為大,而且全部地、絕史地、在任何角度稱為大,這就是崇

高?!薄叭娴陌盐沼肋h不能完成”,“不可為量數(shù)”

(《莊子》中的時空

在我之上,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補充:崇高形式的巨大性不能局限于被在形體的大小來理解,而必須從內在的審美本質去把

握。

(屠格涅夫《麻雀》,魯迅《一件小事》)

四、崇高范疇的發(fā)展歷史

羅馬時代朗吉弩斯《論崇高》是最早論述崇高的一篇修辭學論文,“崇高的風格是一顆偉大

心靈的回聲?!背绺唢L格體現(xiàn)了“崇高的靈魂”、“思想的莊嚴偉大”和''一種措辭的高妙”

博克:崇高是與(優(yōu))美對立的范疇。從外在形式(龐大體積、粗獷形式、強硬直線,笨重)

和內在心理情緒兩個方面手描述崇高。(凡是能引起恐懼的東西,都是構成崇高的因素。

崇高領域的轉變

康德崇高的特征是“無形式”,大而無邊,無法整體把握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始終新鮮不斷增長的敬

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我無需尋求它們或僅僅推測他們,仿佛

它們隱藏在黑暗之中或在視野之外逾界的領域:我看見它們在我面前,把它們直接與我實存

的意識連接起來?!?/p>

崇高不在對象,而在于主體自身的精神,是人對自身力量勝利的愉快,對自身使命的崇敬。

從藝術社會學角度看,崇高在近代的崛起是人類自身生存狀態(tài)變化的直接反映。

人類社會進程加劇,各中矛盾斗爭激化,原始社會神秘恐怖的對象(自然災變)均被納入審

美欣賞之中。

需要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養(yǎng)才能欣賞崇高之美。

補充:1)注意崇高與壯美的區(qū)別

壯美體現(xiàn)的是已經(jīng)獲得勝利的人的力量,審美主體與作為客體的壯美對象處于一種和諧的關

系之中

崇高是在主客體的敵對關系中表現(xiàn),在沖突與抗爭過程中體現(xiàn)主體外在形式上的弱小所展現(xiàn)

的主體精神的強大。

壯美展現(xiàn)活動的結果,是人的勝利的靜態(tài)顯現(xiàn);

崇高是在沖突中顯現(xiàn)的是人的力最、精神,是動態(tài)的展示。

2)悲情、悲劇與崇高的聯(lián)系和差別

都是面對與主體敵對?的強大的東西,與人生意義相關

悲情:人無法戰(zhàn)勝,無法去戰(zhàn)斗,柔性的順應

悲?。喝穗m無法戰(zhàn)勝,但可以決心去戰(zhàn)斗,因而是壯烈的抗爭的死或在被無情的摧毀中讓人

問情

崇高:由痛感到快感的巨大的心情和精神境界。

一個從順應到抗爭,從柔到剛,從深沉到高昂的演進結構。

荒誕

對悲劇的總結

悲情、悲劇和崇高都是在理性和規(guī)律基礎上的審美思考,而荒誕卻是非理性的;

悲情、悲劇、荒誕自始至終都是主體小于客體,崇高卻是從主體小于客體始,以主體同于或

大于主體終;

悲劇和崇高批出的是主體終將或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客體,悲情和荒誕指出的是主體永遠不能攬勝客

體。

這四種形態(tài)呈現(xiàn)的是人面對比人強大的客體的多種復雜關系,同時也是對這種關系的美學思

考。

第五節(jié)喜劇

一、喜劇

“喜?”產(chǎn)生于“悲”之后,二者都是對對象的嘲弄和否定,只有在人建立了自己的歷史實踐

的政治尺度與自己的理想標準之后,才有可能。

喜劇表現(xiàn)社會的矛盾與沖突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矛盾雙方的地位有了根本性變化,原

本強大的客體力量已經(jīng)推動其優(yōu)勢,被歷史實踐所否定,因此就成為嘲弄的對象了。

二、美學史上關于喜劇的觀點

亞里士多德

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摹仿,‘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

稽?;氖挛锸悄撤N錯誤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傷害?,F(xiàn)在的例子是滑稽面具面具,它

又丑又怪,但不使人痛苦”。

霍布斯:習以為常的事不能引人發(fā)笑,引人發(fā)笑的都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笑在于

“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

康德:可笑性與突然性聯(lián)系。主體心理:”一種緊張的期望突然歸于消失”會引起笑。啤酒

的泡沫如何裝進去的疑問

黑格爾:根源于絕對精神發(fā)展中感性形式壓倒了觀念,表現(xiàn)了對象的空虛和理念內容的缺乏。

柏格森:喜的對象在于機械性和僵硬性,身體、姿勢、動作、行動、和事件帶上了僵硬性。

“滑稽與其說是丑,不如說是僵二

三、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喜劇的看法

揭示了喜劇的現(xiàn)實社會沖突背景,把喜劇看作兩種社會歷史背景沖突的一種矛盾形態(tài),將歷

史唯物主義引入了喜劇。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歷史不斷前進,經(jīng)過許多階段才把陳舊的生活形式送進墳墓,

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喜劇二

《路易被拿巴的招月十八日》:“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

可以說都出現(xiàn)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xiàn),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xiàn)。(用

另外一個本質的假象將自己的本質掩蓋起來。)

馬克思:喜劇使“人類能夠愉快地和自己的過去訣別二

魯迅:“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五、喜劇的審美特性

1)喜劇表現(xiàn)的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一種特定形態(tài),即主體已經(jīng)壓倒客體,主體的合目的

性的實踐在斗爭中已經(jīng)確立并占據(jù)矛盾的主要方面。舊事物行將滅亡,失去存在依據(jù)還硬要

堅持它的存在,這就暴露出它的內容的空虛,成為可■笑。

2)形式與內容不符

3)喜劇具有思想性和智慧性。需要領悟力

“戒煙是不難的,我已經(jīng)戒過一百次了”。

4)喜劇矛盾沖突要有突發(fā)性:喜劇中的笑是一種主體強大的表現(xiàn)

第六節(jié)丑

一、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丑與廣義的美對立,是目的性與規(guī)律性的不統(tǒng)一,是現(xiàn)實對人本質的否定。

狹義的丑同狹義的美(優(yōu)美)相對立,丑是對事物正常尺度的偏離,是對優(yōu)美這種性、完滿

性與和諧性的破壞和否定,優(yōu)美是不包含丑的絕對的美

廣義的丑以加深、陪襯的對比作用進入審美形態(tài)

狹義的丑應視為一種形式美中的特殊形態(tài),是對以優(yōu)美為代表的傳統(tǒng)習慣的和諧、對稱、均

衡等形式美的一種背離和破壞。在傳統(tǒng)形式美原則下,丑就是畸形、不和諧、混亂。

二、丑的多種流向

1)丑加上邪惡轉為可怖的崇高。

2)丑有了內質可化丑為美。

3)丑要掩蓋其丑和炫耀其丑之時,丑就成了滑稽。

丑是可以作為美的背景進入審美視野的,可以轉化為審美的對象

丑引起的感覺是一種復雜的令人不安甚至痛苦的感受,欣賞丑要求主體具有更為豐富、曲折

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理體驗,要求人們能克服局部的不愉快而從整體上把握對象的審美意蘊。

三、“丑得如此精美”

羅丹《老娼婦》(《歐米哀爾》)

“在自然中一股人所謂‘丑’,在藝術中能變成非常美,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

美的?!埃ㄐ蜗蟪舐?、干癟如柴的老娼婦是i件永恒的佳作)

羅丹塑造的這個丑陋的老妓女形象,低垂著頭若有所思,酷似一段枯樹根。她昔日美好的容

顏已經(jīng)不在。

從美到丑,從盛極一時到孤苦伶仃,令觀者從內心深處涌上無窮的感慨和沉思。這座哪像濃

縮了一個人的生命歷史,顯現(xiàn)了人世滄桑以及社會對人的摧殘。丑是對人的木質力量的否定,

但如果將這種否定以具有批判力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的時候,它本身就具有美的力量。

四、丑參與審美形態(tài)的歷史過程

與崇高、悲劇、喜劇在近代崛起有關

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打破了,專統(tǒng)和諧、平穩(wěn)的人類勞動方式,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人與

自我關系矛盾空前激化。

從莎士比亞到雨果,丑陋形象越來越多地進入藝術當中,

雨果《巴黎圣母院》,《克倫威爾序》,波德萊爾

貝多芬不協(xié)合怪音;羅丹雕塑;畢加索繪畫

五、丑與審美分類及審美對象的擴大

審美分類使美的四種用法:

(美=美的本質,

=美感,

=審美對象,

=與悲、喜不同的美)

它意味著:

1)審美對象的擴大,這擴大不是在與人同一的性質上,而是在與人不同一(高于或低于人)

的性質上。它使得審美對象的核心一與人同?一更為突出。

2)人的胸懷的擴大,不僅與人問一的美可以成為審美對象,與人不同一的對象也可以成為

審美對象。審美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在客體,而在主體,說明人已經(jīng)有了一個固定的而且是能動

的審美心理結構,它可以運用這個結構去看待一切對象.

3)非美的對象成為審美龍象而不是審悲對象和審丑對象,其要義在于,人要使這些非美的

對象趨向和成為“美”。

六、補充:審美形態(tài)的內在聯(lián)系與轉化

由于種種審美形態(tài)都是審美本質的具體展開,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運動的不同發(fā)展階段,

因此是可以相互轉化和結合的。

崇高一一悲劇一一喜劇一一優(yōu)美的演變

當人的本質實現(xiàn)自身對象化的行程遇到巨大阻力甚至遭受失敗犧牲時,審美呈現(xiàn)為崇高和悲

劇,審美本質的內在矛盾運動呈現(xiàn)為激烈沖突的對抗形態(tài):

當主體終于戰(zhàn)勝阻力,把握了客體,占據(jù)了矛盾的主導優(yōu)勢地位時,與人時抗的舊的過時的

力量從一種可畏懼的、不容等閑視之的嚴肅存在轉化為被人擺弄的可笑的沒落事物時,審

美形態(tài)運動就從崇高、悲劇走向了滑稽和喜??;

當人的本質終于實現(xiàn)了對象化、這種主客體的矛盾斗爭終于相對平穩(wěn)和諧、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

律性終于達到統(tǒng)一時,就在一種寧靜自如的自由狀態(tài)中出現(xiàn)了優(yōu)美。

崇高一一悲劇一一喜劇一一優(yōu)美的演變之間有一個“度”的問題,存在一些過渡形態(tài)。在實

際的審美活動中,審美形杰之間相互聯(lián)系、轉化和交錯(影片《摩登時代》、《巴黎圣母院》)

往往在小市民低級趣味的庸俗哄笑中,一個有文化教養(yǎng)和良好人品的人,一個人類族類意識

強烈的人卻可以看出和感受到深刻的悲劇。(果戈里《死魂靈》、魯迅《阿Q正傳》、《孔己

己》、《肥皂》;“含淚的笑”、“流淚的喜劇”)

思考題:

1、簡述劃分審美價值類型的理論依據(jù)。

2、悲劇主要分為哪些形態(tài)?分析并指出其對日常生活的啟示意義。

3、如何理解“丑”的審美意義。

美學原理-題庫

1.舞蹈是原始社會中最重要的藝術。

正確答案:錯誤

2、在美的觀念上,“萬美皆備于我”這種說法所體現(xiàn)的美學主張是美是主觀的。

正確答案:正確

3、審美態(tài)度是一種積極主動追求對象的態(tài)度.

正確答案:正確

4、建筑藝術的造型都是體現(xiàn)一定的精神內容與審美理想的。

正確答案:正確

5、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四者有機結合。

正確答案;正確

6、音樂形象是確定的、明嘶的。

正確答案:錯誤

7、中國戲曲有一個植根于我國傳統(tǒng)古典美學思想的特點即虛擬性。

正確答案:正確

8、詩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深刻的思想性。

正確答案:錯誤

9、如果沒有審美主體的感官接受,主體的審美感知就無法實現(xiàn)。

正確答案:正確

10、形式美的審美標準在各民族有明顯的差異性。

正確答案:錯誤

11、審美感覺力表現(xiàn)為一種對對象的被動選擇能力。

正確答案:正確

12、審美態(tài)度是一種對待對象的非功利性態(tài)度。

正確答案:正確

13、審美體驗必須以感受為基礎。

正確答案:正確

14、審美愉快是一種感性的愉快,與理性無關。

正確答案:錯誤

15、美育的作用歸納起來就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和諧和自由發(fā)展。

正確答案:正確

16、中國美學植根于特定的社會形態(tài)和文化形態(tài)中。

正確答案:正確

17、在我國,對于審美心理的重視是在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

正確答案:錯誤

18、人類的審美活動是人類的一種基本實踐活動,它滲透在人類的各種實踐活動中。

正確答案:正確

19、人的快樂來自于生命運動的自由與和諧。

正確答案:正確

20、把山水作為繪畫、文學等藝術樣式的題材,這標志著人對自然審美意識開始覺醒。

正確答案:正確

美學原理-題庫

1、美感體現(xiàn)了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主導意向。

正確答案:正確

2、審美活動的出發(fā)點是一種與理性生命直接關連的生令的需要。

正確答案:錯誤

3、審美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

正確答案:錯誤

4、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李澤厚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觀點,強調了人類實踐。

正確答案:正確

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形象展示了優(yōu)美景色引起的開朗進取的精神。

正確答案:錯誤

6、悲劇不僅表現(xiàn)沖突與毀滅,而旦表現(xiàn)抗爭與拼搏,這是悲劇成為一種審美類型的最根本

的原因。

正確答案;正確

7、審美客體是審美價值的物質載體,是一種客觀的存在,不依賴于審美主體的存在而存在。

正確答案:錯誤

8、格式塔心理學提出的“異質同構”說忽略了知覺形成中的社會文化原因。

正確答案:正確

9、松竹梅蘭等具有象征意義的植物被認為是物態(tài)化的審美客體。

正確答案:正確

10、服飾自產(chǎn)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審美功能,因此服飾亳無疑問就是審美客體。

正確答案:正確

11、歷史文化意蘊的加入,使景觀成了物化審美客體。

正確答案:正確

沒有藝術接受的藝術結構是不完整的。

正確答案:正確

實用藝術往往也是非功利的。

正確答案:錯誤

14、工藝品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兼顧,但更突出實用價值。

正確答案:錯誤

15、人自身的審美中,人的內在本質、人的風度、人的心靈的表現(xiàn)都可認為是人的審美客體。

正確答案:正確

16、空間藝術具有最強烈的表情性與抒情性。

正確答案:錯誤

”、“由上而下”的美學研究方法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心理分析。

正確答案:錯誤

18、中國古代強調“意在筆先”。

正確答案:正確

19、劉禹錫說“長恨言語淺,人不入意深,語文之于心志,為之設,亦為之累焉」講的是

語言的局限性。

正確答案:正確

20、意、(情)和境(景)的關系也就是心與物的關系。

正確答案:正確

美學原理-題庫

1、故事情節(jié)是小說審美的最深根源。

正確答案:錯誤

2、審美主體之間可以有相同的審美理想,而不必有相同的審美趣味。

正確答案:正確

3-.傳神中的客觀因素主要指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木質特征。

正確答案:正確

4、審美理想從微觀方面確定審美主體選擇審美對象的范圍。

正確答案:錯誤

5、在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中,藝術處于中間階段。

正確答案:錯誤

6、西方美學的起源集中于美的本質及藝術與美的關系的探討上。

正確答案:正確

7、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美學》即藝術哲學。

正確答案;正確

8、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要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三個階段六個層次。

正確答案:錯誤

9、審美必然會心動,因為審美活動對對象的把握是一種感性把握。

正確答案:正確

10、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價值關系。

正確答案:正確

11、自然是審美教育的基本方式。

正確答案:錯誤

12、20世紀50年代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美學問題的大討論,中心議題就是美的本質問題。

正確答案:錯誤

13、休謨認為,美只存在于欣賞者的心理。

正確答案:正確

14、宗白華《美學散步》,其美學的精華和核心是以生命哲學為基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正確答案:正確

15、審美價值分類的依據(jù)是價值載體和主體感受的特點,以及這種特點產(chǎn)生的基礎。

正確答案:正確

16、古代稱為“陰柔之美”的是指優(yōu)美這一審美類型。

正確答案:錯誤

17、悲劇的價值載體同樣只能是藝術。

正確答案:正確

18、

審美客體是人的一種客觀性和獨立性存在。

正確答案:錯誤

19、舞蹈是原始社會中最重要的藝術。

正確答案:正確

20、建筑藝術的造型都是體現(xiàn)一定的精神內容與審美理想的。

正確答案:正確

美學原理作業(yè)第一次作業(yè)i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詞解釋

1.美學思想美學思想是人類審美實踐和藝術發(fā)展到?定歷史階段的產(chǎn)物,是對人類審美實踐

和藝術實踐的哲學概括。

2.美學美學是研究美、美感、審美活動和美的創(chuàng)造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是以對美的本質

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

藝術中的具體表現(xiàn)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

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3.摹仿說“摹仿說”代表人物是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思想家德謨克利特和亞里士多德。這種

觀點認為所有的藝術起源于人類對自然和現(xiàn)實的模仿?!澳》抡f”在歐洲雄霸了兩千年,因為

它作為人類早期對審美發(fā)生問題的一種樸素的解釋,堅持了美與藝術來源于客觀現(xiàn)實,具有

一定的合理之處。但是,這種說法只觸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沒有揭示事物的本質,未能說明藝

術產(chǎn)生的根本源因。

4.勞動起源說把勞動看作文學發(fā)生的原因,以勞動為中心,并結合其它因素來說明文學起源的

過程。這一理論是對模仿說、游戲說、巫術說的一種綜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問答題

1.為什么審美發(fā)生是“多元決定”的

審美發(fā)生是一個古老神秘的復雜問題,感知信號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評價的角度是多元

的,社會參與的結構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對審美發(fā)生影響的方面都不是單一角度的,這

就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側面來進行探索。至于各門原始藝術形式的出現(xiàn),更是難以歸結為某種

單一的原因。因此,在審美發(fā)生與美的起源這樣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問題上,簡單的線性思

維方式恐怕無法揭示它的真正奧秘,,必須采用辯證的多元思維方式才能為我們提供正確的研

究途徑。

2.探討審美發(fā)生和審美發(fā)生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①考占學方法。即從史前考占學角度對史前藝術遺跡進吁分析研究,這種方法被認為最有說

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為廣泛的途徑。②對現(xiàn)代殘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對現(xiàn)在殘存

的原始部族的藝術進行研究。③對兒童藝術心理學的探究。即通過對兒童藝術心理的研究,推

測人類審美發(fā)生和藝術的起源。

三、辨析題:

審美的主體是主觀的,審美的客體是客觀的。此觀點錯誤。審美的主客體都是人類社會發(fā)展

的產(chǎn)物。雖然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山水是遠遠早于人類出現(xiàn)的,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們并不是

天然存在的。客體的審美價值不能離開主體和主體的實踐活動而存在。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

都是人類漫長實踐活動的產(chǎn)物,它們是同一歷史過程的兩個方面。我們先分出主體、客體,才

能確芷主體和客體的普遍關系,而審美領域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屬丁這普遍關系的一部分。

比如鮑姆嘉通就認為主體和客體之間是一種理性的關系.另一方面,實踐又創(chuàng)造「對象的主

體,主體的五宜感覺也相應地被“人化”而產(chǎn)生審美感受。與此同時,也是實踐使得主客體之

間發(fā)生了關系,并進而形成了審美關系。比如海德格爾評價凡高的著名畫作時對一只普通的

鞋進行了極高的藝術概括:在鞋具磨損的內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著勞動步履的艱辛。

聚積在硬邦邦、沉甸甸的破舊農(nóng)鞋里的,是那永遠的料峭寒風中、在一望無際的單調田壟上

堅韌而滯緩邁動的步履……客觀存在的鞋并沒有與生俱來的審美價值,也不是注定成為審美

的客體,但是當作為審美主體的人與之發(fā)生聯(lián)系的時候,鞋就具有了審美客體的意義。審美價

值是客觀存在的,但它不僅僅只是客體的自然屬性;審美價值不是主觀的產(chǎn)物,但它又并不是

與主體無關。審美價值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是實踐基礎上主客體的統(tǒng)一。

第二次作業(yè)(第三章第四章)

一、名詞解釋

現(xiàn)實美現(xiàn)實美包括社會生活、社會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F(xiàn)實美的主要方面是社會

生活的美,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一般常稱之為社會美。

自然美所謂自然美,就是各種自然事物呈現(xiàn)的美,它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tǒng)一。它的社會性指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征(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

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

造型藝術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資料(如顏料、紙張、泥石、木料等),通過塑造靜態(tài)

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xiàn)藝術家思想情感的一-種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tài)的視覺藝

術。主要包括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表情藝術藝術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