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_第1頁
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_第2頁
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_第3頁
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_第4頁
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第一頁,共51頁。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技術

第二頁,共51頁。內容提要一、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的必要性二、漁藥的作用和特點三、漁藥的安全使用第三頁,共51頁。一、水產養(yǎng)殖安全用藥的必要性

1、水產養(yǎng)殖業(yè)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2、適應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3、適應國際貿易競爭的需要安全用藥,這是必須的!第四頁,共51頁。安全用藥的典型案例:硫酸銅中毒百毒殺中毒氯制劑中毒第五頁,共51頁。觸目驚心!欲哭無淚!第六頁,共51頁。二、漁藥的作用和特點(一)作用1、預防和治療水生動物的疾病2、改良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殺滅、控制病原體3、增進機體健康、增強抗病力和免疫功能???第七頁,共51頁。二、漁藥的作用和特點(二)特點:

1、應用對象主要是水生動植物以及水環(huán)境。

2、藥效受水環(huán)境如水質、水溫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應用對象、水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施藥方法的不同,決定了漁藥與人用藥及獸藥的有較大差別。

第八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一)漁藥的購買

1、應購買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及有關部門批準使用的漁藥。

2、漁藥的采購應到持有國家經營許可證的漁(獸)藥經營單位購買。第九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二)漁藥的鑒別

1、購買時應檢查藥品包裝是否符合有關規(guī)定。

2、檢查注冊商標

要有標簽和說明書哦!第十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二)漁藥的鑒別

3、查看“三證”(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生產批號)是否符合有關規(guī)定;

4、目測鑒別漁藥質量。

要看清楚哦!第十一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三)漁藥的使用原則

1、漁藥的使用應以不危害人類健康和不破壞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基本原則。

第十二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2、養(yǎng)殖過程對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正確治療”的原則。

防的重點:水質、體質、底泥杜絕藥物預防第十三頁,共51頁。(三)漁藥的使用原則

3、用藥前要認真調查、仔細觀察,準確診斷病情。

三、漁藥的安全使用目測檢查解剖檢查顯微鏡檢查其他實驗室檢查第十四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三)漁藥的使用原則

4、正確選擇用藥方法,對癥下藥,不得濫用漁藥。???這么多藥用哪個?第十五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三)漁藥的使用原則

5、用藥時要考慮在食用魚上市前,應有相應的休藥期。休藥期的長短,應確保上市水產品的藥物殘留限量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要求;

是指水產品在最后一次使用漁藥到其產品上市銷售的最短時間。別忘了休藥期休藥期第十六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三)漁藥的使用原則

6、不得使用國家規(guī)定的禁藥!是藥三分毒!何況禁用藥?第十七頁,共51頁。禁用漁藥

1、地蟲硫磷;2、六六六;3、林丹;4、毒殺芬;5、滴滴涕;6、甘汞;7、硝酸亞汞;8、醋酸汞;9、呋喃丹;10、殺蟲脒;11、雙甲脒;12、氟氯氰菊酯;13、氟氯戊菊酯;14、五氯酚鈉;15、孔雀石綠;16、錐蟲胂胺;17、酒石酸銻鉀;18、磺胺噻唑;19、磺胺脒;20、呋喃西林;21、呋喃唑酮;

22、呋喃那斯;23、氯霉素;24、紅霉素;25、桿菌肽鋅;26、泰樂菌素;27、環(huán)丙沙星;28、阿伏帕星;29、喹乙醇;30、速達肥;31、己烯雌酚;32、甲基睪丸酮。32種!第十八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四)給藥途徑的選擇:

1、口服法:適用于病后恢復以及內臟器官疾病的治療。(1)優(yōu)點:用藥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環(huán)境。(2)缺點:對病重和失去攝食能力的個體無效,對濾食性和攝食活餌料的種類有一定難度。

(3)注意事項:用藥前停食1-2天這藥怎么用?第十九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2、藥浴法——潑灑法:病害防治的常用方法(1)優(yōu)點:殺滅體表、鰓和水環(huán)境中病原體,操作方便;(2)缺點:用藥量大,使用不慎易發(fā)生中毒事故;(3)注意事項:充分溶解,均勻潑灑先投餌料后潑藥上風處施藥,保證安全缺氧、浮頭時不施藥第二十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2、藥浴法——浸洗法:殺滅體表和鰓寄生的病原(1)優(yōu)點:用藥量少,操作方便,可人為控制。(2)缺點:不能殺滅水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易損傷魚體;(3)注意事項:謹慎操作,避免受傷和應激反應盡可能充氣,科學把握浸浴時間注意!避免藥物與金屬等容器產生反應第二十一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3、注射法:適用于數(shù)量少且珍貴的種類(1)優(yōu)點:用藥量準確,吸收快,療效高。(2)缺點:操作麻煩,容易損傷。(3)注意事項:

配好藥物,準確快速小心操作,避免受傷別讓我受傷!第二十二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4、涂抹法:適用于某些魚、蛙、鱉及親體的皮膚潰瘍或外傷等體表病灶的處理。

(1)優(yōu)點:用藥量少,方便安全,無副作用(2)缺點:適用范圍小(3)注意事項:避免藥液流入鰓部和口腔。第二十三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5、掛袋法:適用于預防或病情較輕的治療(1)優(yōu)點:用藥量少,成本低,簡便、副作用小。(2)缺點:病原殺滅不徹底,作用范圍受限。(3)注意事項:抗生素等藥物不得用袋懸掛用藥×第二十四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五)給藥劑量的確定:1、給藥劑量按漁藥制劑產品說明書為準。2、外用給藥量的確定(1)準確地測量池塘或網箱水的體積或浸浴水體的體積。(2)計算出用藥量:用藥量(克)=需用藥物的濃度(克/立方米)×水體積(立方米)這藥怎么配?第二十五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3、內服藥給藥量的確定(1)用藥標準量:指每千克體重所用藥物的毫克數(shù),每種市售藥均有注明。(2)養(yǎng)殖動物的總體重(千克)=估計每尾動物的體重(千克)×尾數(shù);(3)給藥總量(克)=用藥標準量×總體重第二十六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六)給藥時間的確定

1、通常情況下,當日死亡數(shù)量達到養(yǎng)殖群體的0.1%以上時,就應進行治療;

2、給藥時間一般選擇在晴天上午11時之前(一般為9:00-11:00)或下午3時后(一般為15:00-17:00)給藥,因為這時藥生效快、藥效強、毒副作用小。3、同時考慮:漁藥理化性質、

天氣情況、環(huán)境因素、水產動物生態(tài)習性時間很關鍵哦!第二十七頁,共51頁。(1)漁藥理化性質

多數(shù)漁藥在遍灑給藥過程中都要消耗水體中的氧氣,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間用藥(某些有氧釋放的漁藥除外,如過氧化鈣、雙氧水等);外用殺蟲劑不宜在清晨或陰雨天給藥。因為此時用藥不僅藥效低,還會造成水生動物缺氧浮頭,甚至泛池。(2)天氣情況

池塘潑灑漁藥,宜在上午或下午施用,避免中午陽光直射時間,以免影響藥效;陰雨天、悶熱天氣、魚蝦浮頭時不得給藥。

(3)環(huán)境因素

常用殺菌劑和殺蟲劑的藥效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強,一些殺蟲劑的毒副作用也會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強,如硫酸銅在35攝氏度全池潑灑就很容易造成中毒,應避免高溫用藥;對于逆溫性的漁藥,如菊酯類殺蟲劑,更不宜較高的溫度下使用;有些漁藥對光線較敏感,風光后易揮發(fā)、分解失效,如高錳酸鉀、二氧化氯、碘制劑等,因而不宜在中午光照較強時使用。

(4)水產動物生態(tài)習性

大潮期間或大換水后,大多甲殼類動物往往會誘發(fā)大批脫殼,蛻殼過程中和剛蛻殼后的動物體質較弱,一般不宜用藥,尤其對毒性大的漁藥,如硫酸銅、福爾馬林等更應慎用;小瓜蟲和粘孢子蟲類,只有針對它們生活周期中離開寄生、活動在自然水體的藥物敏感時期,合理用藥,才能起到較好的殺滅作用,在每次具體用藥時間上可根據(jù)養(yǎng)殖動物糼體喜在清晨浮于表層活動這一特性進行給藥。潑灑藥物應先喂食后給藥,不宜在給藥時同量投餌,否則將影響水生動物攝食。第二十八頁,共51頁。三、漁藥的安全使用

(七)療程的確定

一般來說,抗生素漁藥的療程為5-7天;殺蟲類漁藥的療程為1-2天;采用藥餌防病時療程為10-20天,酌情靈活掌握。魚病也要規(guī)范治療第二十九頁,共51頁。名稱配伍禁忌反應硫酸銅氨水、堿性溶液生成藍色沉淀敵百蟲堿性漁藥(如生石灰)產生敵敵畏,毒性增強福爾馬林漂白粉、高錳酸鉀等氧化性漁藥失效生石灰各種氯制劑(如漂白粉等)、重金屬鹽(如硫酸銅等)、有機絡合物等失效氯制劑酸類、福爾馬林、生石灰失效高錳酸鉀氨及其制劑呈絮狀沉淀失效維生素C維生素B12、核黃素等分解失效土霉素中性及堿性溶液分解失效常用漁藥配伍禁忌第三十頁,共51頁。水產養(yǎng)殖藥害禁用漁藥長期用藥超劑量用藥頻繁換藥隨意混用盲目跟隨病急亂用不注重環(huán)境變化不注重休藥期不注重用藥方法抗生類藥物。這樣會使病原菌產生耐藥菌株,從而產生抗藥性或耐藥性,出現(xiàn)藥效減弱或完全消失的現(xiàn)象。長期給魚用藥,有些藥物會富集魚體,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抗生素藥物使用會殺滅水體中絕大多數(shù)浮游生物,減少光合源,增加分解耗氧和藻毒素,引發(fā)缺氧或中毒。各種殺蟲藥物的頻繁使用,使用劑量的不斷增加,極易產生藥物中毒。這些殺蟲藥物是通過干擾阻斷寄生蟲的能量代謝,破壞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或對蟲體具有神經毒性的蟲體產生麻痹,而進行驅、殺蟲作用,這些藥物達到一定濃度時,或頻繁使用會導致魚類發(fā)生中毒,如果水質惡化、缺氧、亞硝酸含量等有毒物質超標下,會增加中毒的機率,加劇中毒癥狀,加速魚類的死亡。如:甲苯咪唑、菊脂類、有機磷以及這些藥物的制劑。當用一種藥物治療魚病效果不佳時,急于求成,不顧藥物的特性,想當然地把幾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形成“拮抗”效應,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而失效,有些甚至產生毒害物質,危害魚類。如:福爾馬林不能與漂白粉、魚康、魚安、高錳酸鉀、甲基藍等氧化性藥物混用;生石灰不能與漂白粉、魚康、魚安、鈣、鎂類、重金屬鹽、有機絡合物等混用;漂白粉不能與酸類、福爾馬林、生石灰等混用;新潔爾滅(銨類表面活性劑)不能與碘、碘化鉀、過氧化物、氧化劑合用等。因此,聯(lián)合用藥,應遵照說明書或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使用。

第三十一頁,共51頁。影響藥物作用的幾個主要方面水溫和光照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以水溫20℃為基礎用量,水溫升高時,適當減少用量,降低時適當增加(但要因藥物不同而宜)。PH值有機物有機物與藥物結合,降低了漁藥的溶解度,阻礙藥物與病原體接觸,影響藥物效果;影響較大的如季銨鹽類、異氰尿酸、過氧化類,而對聚維酮碘影響較小耐藥性

第三十二頁,共51頁。漁藥使用效果的判定

1.養(yǎng)殖環(huán)境改良劑

能使養(yǎng)殖環(huán)境主要指標改善50%以上為顯效,10%~40%為有效,10%以下為無效,施藥2天后,養(yǎng)殖水生動物生理活動應能恢復正常。

2.抗微生物藥物與消毒劑

有效率在85%以上為顯效,60%~85%為有效。

3.殺驅蟲藥物有效率在85%以上為顯效,60%~85%為有效。同時還應考慮藥物對寄生蟲殺滅、蟲體活力抑制、動物行為的變化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4.漁用飼料藥物添加劑計算各組水生動物階段增重、餌料系數(shù)、生長速度、成活率、活力指標及經濟效益。一般認為其效果比對照組提高10%以上時為有效。

另外,給藥后若機體出現(xiàn)新癥狀,有可能為藥物所造成的不良反應。應慎重叛斷;養(yǎng)殖動物給藥后病情惡化,死亡數(shù)保持治療前的水平或超過治療前的水平。則認定為無效。此時應進一步檢查、診斷、分析原因,為斷續(xù)治療做出決定。若一時找不到適用的漁藥。且用藥后養(yǎng)殖效益分析處于虧損狀態(tài),影響、水產品品質,此時應考慮停藥。能過調節(jié)池塘理化關況來控制疾病的進一步蔓延。第三十三頁,共51頁。改換漁藥的原則

1.原使用漁藥無效或效果不明顯;

2.原使用漁藥有效,但為避免病原產生耐藥性或抗藥性;

3.對病情進一步確診,發(fā)現(xiàn)誤診或漏診;

4.改用其他漁藥后,可更有效的治療或控制疾?。?/p>

5.改用其他漁藥后,養(yǎng)殖效益在盈虧平衡點之上。第三十四頁,共51頁。水環(huán)境及飼料對水產養(yǎng)殖動物疾病的影響近年來水產養(yǎng)殖病害日益嚴重,阻礙了水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病原體、環(huán)境和易感機體是疾病發(fā)生的三要素,特別是魚類終生賴以生存的水環(huán)境,是誘發(fā)病害的主要因素。隨著高密度集約化養(yǎng)殖的發(fā)展,人工飼料作為魚蝦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在疾病防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已發(fā)現(xiàn)的魚蝦疾病中,有相當一部分為營養(yǎng)性疾病。第三十五頁,共51頁。水環(huán)境及飼料對水產養(yǎng)殖動物疾病的影響1、水環(huán)境對疾病的影響魚蝦從出生、成長到死亡,一生都在水中度過。水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魚蝦的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人們在增大養(yǎng)殖密度、超量投餌、濫用藥物得到短期效應的同時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導致魚池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一旦超過了魚體的適應范圍,魚蝦則處于應激狀態(tài),從而降低了水產動物保持體內平衡的能力,其表現(xiàn)是厭食、體弱、致病、拒食或死亡。水環(huán)境分為非生物環(huán)境和生物環(huán)境。第三十六頁,共51頁。非生物環(huán)境1、溶氧水中溶氧是魚類生存和生長的重要環(huán)境條件,低氧對魚類生長是很不利的,輕則影響攝食、生長、飼料利用率,重則導致抗病力下降,致病而死。一般養(yǎng)殖水體連續(xù)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溶氧量必須大于5mg/L,其余時候不得小于3mg/L。水中魚蝦呼吸條件較差,不時面臨缺氧窒死的威脅。精養(yǎng)魚池溶氧有80%~90%用于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呼吸、有機物分解,魚蝦僅利用5%~15%。魚類生活在缺氧的水環(huán)境中水中氧分壓影響鰓內的氣體交換,嚴重缺氧的魚將窒息而死。第三十七頁,共51頁。非生物環(huán)境

2、水溫水溫直接影響魚類的代謝強度,從而影響魚類的攝食和生長。各種魚類都有其適宜的溫度范圍,在此范圍內,魚類的代謝相對較強,攝食量增加,生長快。超出此范圍,魚類代謝減弱,免疫力下降,致病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各種病原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水溫條件下繁殖,從而導致疾病流行。如草魚狂奔病一般發(fā)生在夏季高溫期,水霉病則在冬春水溫低時流行,而病毒性疾病一般發(fā)生于水溫低于25~C的春秋季節(jié)。在高水溫期,水質一旦惡化,水中有機物腐敗的速率加快,水中寄生蟲、細菌等有害生物的代謝速率也加快,故大量繁殖,惡化水質和底質,導致魚蝦疾病。當水溫低時,即使水質、底質惡化,水中有機物化學變化速率及有害生物代謝和繁衍速率隨水溫變慢,其致病力相對減弱。第三十八頁,共51頁。非生物環(huán)境

3、酸堿度水中pH是重要的綜合水質指標,它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狀況。水體中生物的、化學的或物理的成分發(fā)生變化時,多少會在pH上表現(xiàn)出來。當pH值超過適宜限度時,將影響魚體呼吸,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生長發(fā)育停滯等一系列異常變化。魚類對生活水域的pH有最適范圍,淡水魚為6.5~8.5,海水魚為7.0~8.5,過酸或過堿的水均能刺激鰓和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影響呼吸運動,使魚從水中攝氧能力減弱,這時即使魚在富氧水域里也會出現(xiàn)缺氧癥。第三十九頁,共51頁。非生物環(huán)境4、池塘底質和淤泥池塘淤泥過多,水中有機質也多,其氧化分解使底層本來不多的氧消耗殆盡,造成缺氧狀態(tài)。在缺氧條件下,嫌氣性細菌大量繁殖,對有機物質產生發(fā)酵作用,產生較多的還原性中間產物,如氨、硫化氫、甲烷、氫、有機酸、低級胺類、硫醇等。這些物質大都是對魚類有害的,它們在水中積累,會影響魚類的生長。而且這些物質強烈親氧,當水中有氧時,它們首先與氧化合,消耗水中的氧,直至全部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升高,因此有人稱之為“氧債”。池塘環(huán)境中,除水源外,底質及淤泥是影響水質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新開池塘較少發(fā)病就是這個原因。老塘則應利用每年的空閑時間曬塘,清除過多的淤泥,以減少疾病的發(fā)生。第四十頁,共51頁。非生物環(huán)境5、重金屬、有機毒物水中汞、鎘、鉛、鎳等重金屬超過一定的限量會引起魚類中毒,甚至大批死亡。由于濫用農藥,有機磷、酚類、滴滴涕等有機毒物會直接侵害魚體,重則造成生物積累,影響魚蝦品質。第四十一頁,共51頁。水生生物環(huán)境生物環(huán)境主要包括水生植物、底棲動物、附生藻類、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它們中的許多種類是魚類的天然餌料,但有些種類對養(yǎng)魚是不利的,或者和魚類爭奪營養(yǎng),或者直接危害飼養(yǎng)魚類,或者引起水質變壞等。其中微生物最為重要,與魚蝦疾病關系也最為密切。微生物因素主要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水體環(huán)境及魚蝦體內外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致病微生物,這些致病微生物中多數(shù)為條件致病菌,它們雖然感染但不發(fā)病,其致病力隨著環(huán)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強。當環(huán)境條件惡化時,魚體受損傷及抵抗力減弱都會使致病菌的毒性增強,對魚體的組織器官造成損害,發(fā)生病理變化。此外,致病菌數(shù)量的多少也與致病有一定的關聯(lián),而是否發(fā)病,又取決于致病菌本身的致病力和機體抵抗力的強弱。

第四十二頁,共51頁。飼料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飼料是魚蝦維持生長所必須的重要物質。在高密度養(yǎng)殖的情況下,天然餌料很少,人工飼料配制就必須營養(yǎng)全面,才能使水產動物健康、迅速地生長。配合飼料應含有適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yǎng)成分,否則,會影響魚蝦的生長,嚴重時還可致病而死。第四十三頁,共51頁。飼料因素對疾病的影響1、由蛋白質含量不足或過多,氨基酸不平衡引發(fā)的疾病蛋白質是構成魚體蛋白的基本物質,魚類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較高,且不同種類、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環(huán)境,要求也不同。蛋白質含量不足,導致魚蝦生長發(fā)育受阻,體質減弱,抗病力下降;蛋白質含量過高,會使維生素、微量元素與飼料中的蛋白質不成比例,更為嚴重的是高蛋白飼料易誘發(fā)肝臟脂肪積累,破壞肝功能,干擾動物體正常生理生化代謝并且這也是一種浪費。魚蝦對蛋白質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氨基酸的需要。魚類有10種必須氨基酸,包括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蛋氨酸等,且均有一定的配比,任何一種氨基酸不足,其它種類將成為多余而浪費。鯉飼料缺乏氨基酸時,會引起魚的體質惡化,平衡失調,并嚴重影響肝胰組織。第四十四頁,共51頁。飼料因素對疾病的影響2、由碳水化合物不足或過多引發(fā)的疾病水產動物由于品種不同,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況和需要量也不同。若含量不足,勢必消耗大量的蛋白質作為能源從而造成浪費;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將引起內腳旨肪積累,妨礙正常的機能,肝腫大,死亡率增加等。第四十五頁,共51頁。飼料因素對疾病的影響3、脂肪不足或變質引起的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