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6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一、答題技巧點撥安徽省中考自2017年以來近八年對文言文考察一直采取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的形式,從以前考課內(nèi)文言文,到考課內(nèi)文言文與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面對從未讀過的課外語段或文章,很多同學在解答這類題目時束手無策,在這一項上失分很多。如何破解這個問題,如何在中考中避免丟分,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一)注重積累,觸類旁通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形成不了閱讀能力。對課外文言文閱讀理解培養(yǎng)語感,注意積累顯得更為重要。中考中課外文言文文章我們平時大多沒見過,但需要解釋的詞語大部分都是我們見過的,比如:2024年考查的“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的“度”是“估計”的意思,和課內(nèi)文言文《陳涉世家》中“度已失期”的意思一樣;2023年中考考查“稍逐于嬉游”中的“稍”的意思,與課內(nèi)文言文《核舟記》中的“其船背稍夷”意思是一樣的,都是“略微”的意思。因此同學們?nèi)ビ浺恍┏S米衷~的解釋,并記住這些字詞的用法就特別重要。特別注意歸納以下幾類詞:1.常見虛詞“之”“以”“而”“者”“乎”等。2.一詞多義的詞,即同一個詞在不同句中有不同意思。3.古今異義的詞,如(《桃花源記》)中“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妻子”古義:妻子與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再如《送東陽馬生序》中“錄畢,走送之”中“走”古義:跑。今義:步行。4.活用的詞,顧名思義,即是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在中考中很常見。例如:“漁人甚異之”的“異”字,原是形容詞“詫異”,在這句話中是使動用法“對感到詫異”。5.還有一些通假字也值得平時總結(jié)、記憶。如:2018年考查《曹劌論戰(zhàn)》中“小惠未徧”的“徧”的意思。另外,了解一點古文化知識、特殊句式,也有助于理解文意,翻譯句子。這些古文化知識、特殊句式,課內(nèi)文言文注釋上基本都有,重要內(nèi)容課內(nèi)也會反復強調(diào)。比如文言文涉及的有關(guān)古代人、事、名物、官職、稱謂等一般古文化常識,常見的倒裝、反問、疑問等句式。(二)整體閱讀,了解大意要做好課外文言文閱讀。首要的是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閱讀感知,把握其要點。課外文言文在閱讀過程中會有詞、句意思弄不懂,這是很正常的,不必糾纏于此,放一放,跳過去讀完全文。讀完后,若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就要弄清楚談?wù)摰脑掝}、作者的觀點等等。若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就要明確所寫何人,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寫何事及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以及文中流露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等。安徽省最近幾年文言文考察理解分析題型基本設(shè)計在第16題,一般體現(xiàn)兩種類型:求同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聚合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jié)能力。一般選擇差異較大但本質(zhì)上又有一定聯(lián)系的材料,要求考生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分析、探究、發(fā)現(xiàn)并概括材料的共性。如2024年“諸葛亮和關(guān)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請結(jié)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保?)求異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分析辨別能力。一般選取內(nèi)容相似的材料,要求考生從表面的相同或相近中發(fā)現(xiàn)不同點,從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寫作意圖等方面概括出材料的不同之處。如2023年“【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憶了自己幼時讀書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請簡要分析。”(三)精讀原文,抓住重點精讀就是在通讀的基礎(chǔ)上,有選擇、有重點地閱讀找出解答試題的某些線索。中考試題中選用文言文大多篇幅不長,我們在解題時可以多讀幾遍,通過反復讀,具體地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1)結(jié)合課內(nèi)文言文,口頭翻譯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文言文翻譯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2)結(jié)合語境,從句子結(jié)構(gòu)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3)結(jié)合原文,分析試題中的題目答題要點。分析要全面、不丟點。(4)再讀原文,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點和答偏。(四)巧借信息,化難為簡中考試題中選用文言文大多有標題或標出其原文出處,考生需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文言文閱讀原文后面的題目也不要放過,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觸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yīng)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再者,充分利用提供的注釋對文言文閱讀也十分重要。中考考試中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考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yīng)結(jié)合注釋讀全文。另外,《新華字典》是可以在中考時使用的,有些字詞的古義在今天也在沿用,所以詞語解釋還可以充分利用《新華字典》這本工具書。二、真題實戰(zhàn)演練(一)(2024年安徽真題)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回答1—4題。(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shù)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yīng)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惫夏改臧耸?,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shù)枚,舊衣數(shù)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zhàn)。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亦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節(jié)選自魯一同《關(guān)忠節(jié)公家傳》)【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guān)天培,清末將領(lǐng)。③?:艦隊。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臣本布衣
布衣:(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顧:(3)終不為妻子計
計:(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
度: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yīng)者。4.諸葛亮和關(guān)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請結(jié)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1)平民(2)拜訪(3)考慮(4)估計2.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3.(1)自那時以來(已有)二十一年了。(2)關(guān)天培派遣將領(lǐng)痛哭著求救兵,沒有人答應(yīng)。4.勇于擔當,忠誠報國。諸葛亮、關(guān)天培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lián)厝?。諸葛亮鞠躬盡瘁,興復漢室;關(guān)天培舍生取義,保家衛(wèi)國?!疽椅膮⒖甲g文】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英軍進攻威遠、靖遠等炮臺,防守這里的只有幾百個瘦弱的士兵,關(guān)天培派遣將領(lǐng)痛哭著請求援軍,卻沒有得到答復。當初,關(guān)天培因為海運的事務(wù)到京城,有時和老友去酒店喝酒不久感嘆說:“大丈夫蒙受國恩,國事有急,為國而死罷了,終不應(yīng)為妻子兒女考慮而貪生怕死。”關(guān)天培的母親已經(jīng)八十多了,長子奎龍是吳淞參將,戰(zhàn)死。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這時就封了一口木匣寄給家人,木匣非常的堅固不可打開,關(guān)天培死后家人打開看,里面僅有數(shù)枚掉落的牙齒,幾身舊衣罷了。關(guān)天培已經(jīng)自己估計敵眾我寡,難以抵擋,并且又沒有援軍,于是決定自己定下計策,住在靖遠炮臺,日夜督戰(zhàn)。不久,英軍的大船突然到來,關(guān)天培率領(lǐng)游擊麥廷章勇猛地登上炮臺,大聲呼喊,督促激勵士兵,士兵們呼聲震天,海水洶涌澎湃,白晝昏昏暗暗如同黑夜。從卯時一直到未時,被殺死擊傷的敵人超過自己一方,關(guān)天培自己也身受數(shù)十處創(chuàng)傷,鮮血淋漓,染濕了全身的衣服和戰(zhàn)盔、鎧甲。(二)(2023年安徽真題)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回答1—4題。(16分)【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瓥|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念自七歲時先妣①歿,遂來依姊氏。屋后小園數(shù)丈余,嘉樹蔭之。樹陰有屋二橡,姊攜拯居焉。拯十歲后,就塾師學,朝出而暮歸。比夜,則姊恒執(zhí)女紅②,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夏苦熱,輟夜課。天黎明,輒呼拯起,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時每朝入塾,所讀書乃熟于他童。或夜讀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學,母氏地下戚矣!”嗚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節(jié)選自王拯《媭③砧課誦圖序》)[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親。②女紅:女子紡織、縫紉之事。③媭:古代楚國人對姐姐的稱呼。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流輩甚稱其賢稱:(2)嘉樹蔭之嘉:(3)持小幾就園樹下讀持:(4)稍逐于嬉游稍: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2)故拯幼時每朝入塾,所讀書乃熟于他童。4.【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憶了自己幼時讀書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請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①稱道②美好③拿著④略微2.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以為砧/一使拯坐而讀。3.(1)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2)所以我小時候每天早晨進入書塾,(對)讀過的書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4.甲文作者是為了強調(diào)自己讀書時的艱難與勤奮,以此勉勵馬生勤苦學習。乙文作者是為了強調(diào)姐姐對自己的敦促與勉勵,表達對姐姐的想念與感激?!疽摇课膮⒖甲g文:回想起我從七歲時母親去世,就來投靠姐姐。屋后有個小花園,有幾丈寬,美好的樹木遮蔽著它。樹蔭下有兩間屋子,姐姐帶著我住在這里。我十歲以后,到書塾跟著老師學習,早晨出門傍晚回家。到了晚上,姐姐常常做一些紡織、縫紉之事,點一盞燈,讓我在她的身旁讀書。夏天很熱,就停止了晚上的課業(yè)。天色一亮,(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著一個小桌子到園子樹下讀書。樹根下放著兩塊巨大的石頭,一塊姐姐用來作為捶衣服的石砧,一塊讓我用來坐在上面讀書。太陽出來,(姐姐)就催我去書塾。所以我小時候每天早晨進入書塾,(對)讀過的書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時晚上讀累了,略微貪圖玩耍,姐姐一定會哭著說:“你現(xiàn)在不勤奮讀書,母親在地下就會傷心!”唉,我很不爭氣,都三十歲了,(一)想到姐姐的教誨(還是)不能忘記。三、考點過關(guān)訓練篇目1:《〈論語〉十二章》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乙】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①而正②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③,夫何憂何懼?”(《顏淵》)(節(jié)選自《論語》)【注釋】①有道:有道德的人。②正:糾正。③疚:內(nèi)心痛苦,慚愧。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不亦說乎說:__________ (2)飯疏食,飲水飯:__________(3)就有道而正焉就:__________ (4)內(nèi)省不疚省:__________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4.根據(jù)【甲】【乙】兩文,簡要概括君子應(yīng)具有的特點。(4分)【參考答案】1.(4分)(1)同“悅”(2)吃(3)接近 (4)反?。啃☆}1分,意思對即可)2.(2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6分)(1)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2)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叫君子了嗎?(每小題3分,意思對即可)4.(4分)待人寬容;安貧樂道;敏事慎言;自我反??;向有道德的人學習(答出其中4個要點即可.每個要點1分)【乙】文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彼抉R牛問怎樣才是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叫君子了嗎?”孔子說:“內(nèi)心反省而不內(nèi)心痛苦,那還有什么可憂慮和恐懼的呢?”篇目2:《曹劌論戰(zhàn)》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①將戰(zhàn)。大司馬②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备ヂ?。冬十一月己巳朔③,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④。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⑤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節(jié)選自《左傳》中《子魚論戰(zhàn)》)【注】①宋公:指宋襄公;②大司馬:公孫固,宋國大臣;③十一月己巳朔:指十一月初一;④泓:指泓水,今北淝河的古稱;⑤司馬:指子魚,宋國大臣。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公將馳之
馳:
(2)彼竭我盈
盈:(3)既陳而后擊之
既:
(4)公傷股
股:2.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劃出。(2分)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2)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4.結(jié)合甲乙兩文中魯莊公和宋襄公在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談?wù)剬δ阍谏罨驅(qū)W習中的啟示。(4分)【參考答案】1.(1)驅(qū)車追趕(2)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3)已經(jīng)(4)大腿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1)(曹劌)向下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齊軍(的隊形)。(2)宋軍已經(jīng)排成戰(zhàn)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4.結(jié)合文章分析,魯莊公善于聽取意見,宋襄公固執(zhí)己見。學習或生活中的啟示,如采納正確的意見,廣開言路、虛心聆聽、不固執(zhí)己見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乙】文參考譯文:楚國發(fā)兵攻打宋國來救援鄭國。宋襄公準備應(yīng)戰(zhàn)。大司馬公孫固堅決勸阻說:“上天拋棄商朝后裔已經(jīng)很久了,您要振興它,是不能被赦免的罪過啊?!彼蜗骞宦爮摹_@年冬天十一月初一,宋襄公和楚軍在泓水交戰(zhàn)。宋軍已經(jīng)擺好陣勢,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而我們?nèi)松?,趁著他們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下令進攻他們?!彼蜗骞f:“不行?!背娙慷蛇^泓水但還沒有擺好陣勢,子魚又建議宋襄公下令進攻。宋襄公還是回答說:“不行?!钡瘸姅[好了陣勢以后,宋軍才去進攻楚軍,結(jié)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了傷,他的護衛(wèi)官也都被殺死了。篇目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蘋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家助之至,親成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乙】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quán)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樂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諸侯伐紂。甲子日,紂兵敗。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夫環(huán)而攻之環(huán): (2)委而去之 遂去(4)乃強諫紂強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2分)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封而往歸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敗商紂王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1.(1)包圍(2)舍棄(3)最終(4)盡力2.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3.(1)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2)惡來善于說別人的壞話,諸侯們因此更加疏遠了。4.【示例】西伯心憂國事,“修德行善”,諸侯多歸順西伯,使“西伯滋大”,這體現(xiàn)了“得道多助”;紂王在“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時,以酷刑鎮(zhèn)壓,又荒淫無道,濫殺、囚禁重臣,最終“諸侯多叛紂”而“失權(quán)重”,這體現(xiàn)了“失道寡助”。于是周武王才可以取勝。【乙】文參考譯文:百姓對紂心懷不滿,諸侯有的背叛了他,于是紂便加重刑法,設(shè)置了“炮烙”酷刑。紂任用費中掌管國家政事。費中善于奉承,貪圖財利,殷人不親近他。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善于說別人的壞話,諸侯們因此更加疏遠了。西伯回國,就暗中修養(yǎng)品德,推行善政,諸侯大多背叛紂而去歸附西伯。西伯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紂因此漸漸失去了權(quán)勢和威力。王子比干規(guī)勸紂,紂拒絕勸告。商容是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愛戴他,紂卻免除了他的職務(wù)。微子屢次勸誡,他都不聽,于是微子就與大師、少師商量,然后離開了他。比干說:“作臣下的,不能不以死勸諫?!庇谑橇M忠言于紂。紂發(fā)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臟有七個孔穴?!北闫书_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臟觀看?;雍ε铝?,就假裝癲狂成為奴隸,紂又把他囚禁起來。殷朝的大師、少師便攜帶著祭器和樂器逃奔到周國。周武王于是就率領(lǐng)諸侯討伐紂。甲子日這天,紂王的軍隊戰(zhàn)敗。篇目4:《孟子·魚我所欲也》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節(jié)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乙】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蹦俗兠諡樾倘?,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nèi)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弊溽屓ブ?。(節(jié)選自《史記·刺客列傳》,有刪改)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為茍得也茍得: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3)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嘗:______(4)去而事智伯去:______2.請用“/”給畫波浪線句斷句,限斷兩處。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4.【乙】文中豫讓的事例能否證明【甲】文的觀點?為什么?【參考示例】1.(1)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2)禍患,災難(3)曾經(jīng)(4)離開2.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3.(1)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2)好男兒可以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應(yīng)該為愛慕自己的人梳妝打扮。4.豫讓的事例能夠證明甲文舍生取義的觀點。豫讓為了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為智伯報仇,這種行為正是“舍生取義”的生動體現(xiàn)。【乙】文參考譯文:豫讓,晉國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離開他們后到智伯門下供職,智伯很看重和寵愛他。后來智伯攻伐趙襄子,趙襄子和韓氏、魏氏合謀滅了智伯,滅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豫讓逃到山中,說道:“唉!士人為知己者獻出生命,女子為喜愛自己的人修飾容貌。如今智伯賞識我,我一定要為了替他報仇而死,以此來報答智伯,這樣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會感到羞愧了?!庇谑亲兏?,冒充為判刑服役之人,混進趙襄子宮里涂飾廁所,身上挾帶匕首,想刺殺襄子。襄子去廁所時,忽覺心驚,便抓住涂廁所的刑人審問,發(fā)現(xiàn)他便是豫讓,身上帶著兇器,口稱:“要為智伯報仇!”襄子身邊的侍從要殺他,襄子說:“他是個義士,我小心避開他就是了。再說智伯死了,沒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卻想替他報仇,這個人是天下的賢德之人啊?!弊罱K還是把豫讓釋放了。篇目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節(jié)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儻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魏征曰:“內(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保?)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2)人恒過恒:(3)四夷俱服俱:(4)誠自古所希誠: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2分)3.把選文中畫直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4.【甲】【乙】兩文在思想主張上有何【參考答案】1.(4分)①選拔、任用②常常③全,都④確實,實在2.(2分)儻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3.(6分)(1)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2)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雖然痊愈,更應(yīng)當護理調(diào)養(yǎng)。4.(4分)兩文都強調(diào)了要有憂患意識?!炯住课膹膫€人成才和國家存亡兩方面論述,指出憂患能使人奮起、國家得以生存,安逸享樂會使人沉淪、國家走向滅亡;【乙】文中唐太宗將治國比作治病,認為國家安定之時仍要謹慎,要有長遠考慮,魏征也肯定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做法?!疽摇课膮⒖甲g文: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雖然痊愈,還應(yīng)當護理調(diào)養(yǎng)。倘若馬上就自我放縱,(一旦)舊病復發(fā),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xiàn)在國家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然而我一天比一天謹慎,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所以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蔽赫髡f:“國內(nèi)國外得到治理安寧,我不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高興?!逼?:《北冥有魚》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選自《北冥有魚》)【乙】余曾有橫事①被拘,為群小所使將致之深議②友人救護得免。遂作《窮魚賦》。有一巨鱗,東海波臣。映紅蓮而得性,戲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屆于陽瀕。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馳電往,競下任公之釣③爭陳豫且之網(wǎng)④,螻蟻見而甘心,獱獺聞而抵掌。大鵬過而哀之,曰:“昔余為鯤也,與是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倍頁嵋矶拢撝?,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選自《全唐文》,有刪改)【注】①橫事:遭遇橫禍。橫禍指作者盧照鄰因為詩歌《長安古意》得罪權(quán)貴,被直接下獄。②深議:從重論罪。③任公之釣:指巨大的釣鉤。④豫且之網(wǎng):指巨大的漁網(wǎng)。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怒而飛怒:(2)志怪者也志:(3)乃具竿索具:(4)負之而趨負: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映紅蓮而得性,戲碧波以全身。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為群小所使將致之深議友人救護得免4.【乙】文寫“大鵬”有什么深意?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4分)(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記載(3)準備(4)背(共4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2.(6分)(1)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果。(2)(這條大魚)掩映紅蓮之下而養(yǎng)成芳潔之品性,游戲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體。(共6分。每小題3分,意思對即可)3.(2分)為群小所使/將致之深議/友人救護得免(每處1分)4.(4分)(1)以“大鵬”喻幫助自己的友人,表達作者對友人的感激之情。(2)【甲]文中鯤可以化鵬,【乙】文中也提到“昔余為鯤也,與是游乎”,說明大魚與鯤應(yīng)為同類,鯤可以化為鵬,一旦機會到來,大魚也會化鵬高飛,表現(xiàn)了作者雖經(jīng)沉淪,卻志向不改的豪情。(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乙】文參考譯文:我曾經(jīng)遭遇過橫禍-因為詩歌《長安古意》得罪權(quán)貴,被直接拘拿關(guān)入牢獄,主管官員被邪惡小人指使,打算對我從重論罪,得著友人的救助保護才得以逃脫懲處。于是就寫了一篇《窮魚賦》。有一條大魚,是來自東海之波。掩映紅蓮之下而養(yǎng)成芳潔之品性,游戲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體。隨著海水漂泊而失水擱淺,滯留于臨近北岸的水濱。打魚的人駐足觀看,于是準備了魚竿和繩索,聚集朋友同黨,他們的到來像風吹閃電一樣迅速,爭著下巨大的釣鉤,鋪下巨大的漁網(wǎng),螻蟻見到了這條大魚而覺得稱心滿意,吃魚的水獺們聽說這樣的大魚到了岸上都高興得擊掌相慶。飛過此地的大鵬同情地說:“我以前做大魚的時候,曾經(jīng)與你一起歡游。自從我生出翅膀變成了大鸝,就只留下你一個人孤孤單單了。”一會兒拍擊翅膀,背上大魚快步飛走了,向南飛過七個河澤,向東飛過五個湖泊。這條大魚又回到了江湖浩瀚之中,獲得自由,已經(jīng)忘記了曾經(jīng),而漁人們尚且還在污濁之地久久悵望。篇目7:《雖有嘉肴》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已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好問則裕?!?選自劉開《孟涂文集》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旨:(2)非問無以廣識廣:(3)而或不達于事達:(4)審問而明辨之也審: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2分)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舍問,其奚決焉?4.對于學習,【甲】【乙】文段分別主要闡述了怎樣的觀點?任選其一,結(jié)合實際,談?wù)勅绾斡眠@種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4分)【參考答案】1.(1)味美(2)增長(3)通曉,通達(4)詳細地(共4分。每小題1分)2.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共2分。每處1分)3.(1)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共3分。“至”1分,“善”1分,句意1分)(2)(如果)不問,怎么解決問題呢?(共3分?!吧帷?分,“奚”1分,句意1分)4.①【甲】文:“教學相長”,在學習過程中,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疽摇课模骸皢枴迸c“學”相輔相成,做學問應(yīng)該勤“問”,問不擇人。(2分。觀點各1分)②【示例】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在以后的學習中,當他人向我請教問題時,我應(yīng)該用心解答,耐心指導,在教別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和不足,促進自己對知識技能的理解掌握。(2分。能結(jié)合學習經(jīng)歷,答出觀點如何指導自己的學習即可)【乙】文參考譯文:有才德的人做學問必定喜歡發(fā)問。問和學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知識;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道理明白了,也許不通達事件;知道了事情大概,也許還不了解其中細節(jié),(如果)不問,怎么解決問題呢?(對于)比自己才德高的人,向他們問來破除那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對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來求得一點收獲,(這就是曾子)所說的“才能高的人向才能低的人問,知識淵博的人向?qū)W識膚淺的人問”。(對于)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來相互研討,(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它?!渡袝凡皇钦f嗎?“喜愛問(的人,學問知識)就豐富?!逼?:《鄒忌諷齊王納諫》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主,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保ü?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九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選自《說苑》)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莫:_________(3)其后之有患也患:_________(4)乃罷其兵乃:_________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2)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鄒忌和少孺子分別是如何勸諫的?試結(jié)合【甲】【乙】文段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①偏愛②沒有誰③禍患,災難④于是,就2.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3.(1)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很深啦。(2)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像這樣過了幾天(幾個早晨)。4.鄒忌以親身經(jīng)歷類比(設(shè)喻)說理,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jié)論,規(guī)勸齊王納諫;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蟬、螳螂和黃雀潛在的危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規(guī)勸吳王罷兵?!疽摇课膮⒖甲g文:吳王想要攻打楚國,告訴他的近臣們說:“敢進諫的人要處死!”吳王的門客中的一個年輕人想進諫(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懷里揣著彈弓、泥丸到王宮的后花園,露水濕透了他的衣服,像這樣過了三天。吳王對他說:“你過來,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濕成這樣啊”(年輕人)回答說:“園子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它在高處鳴叫,吸飲露水,卻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彎曲著身子緊緊貼附在樹枝上想捕捉這只蟬,但不知黃雀在它旁邊;而當黃雀伸著脖子想要啄螳螂時,卻不知道我的彈丸在它下面呢.這三個都只考慮到眼前利益,卻不考慮身后的禍患?!眳峭跽f:“您說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這次出兵。篇目9:諸葛亮《出師表》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①。所習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②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暗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③,亂生近昵,譬之社鼠。(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志》)【注釋】①習:熟悉親近的對象。②鄭聲:與儒家推崇的雅樂相悖的音樂。③便辟褻狎:逢迎諂媚的人被寵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性行淑均均:__________(2)悉以咨之咨:_________(3)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善:__________(4)遠佞人而弗近遠:_________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2分)是故為人君者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1)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2)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4.【甲】【乙】兩文均談到治國之道,請分別說說兩文在治國策略上的異同點。(4分)【參考答案】1.(1)公正、公平(2)詢問(3)善于,擅長(4)遠離,疏遠(4分)2.是故為人君者/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3.(1)這些都是忠正賢明,為保全節(jié)操而死(以死報國)的臣子,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3分)(2)所熟悉親近的對象行為不端正,那么自身的行為也會不端正,自身行為不端正,那么即使下令(屬下)也不會聽從。(3分)4.同:兩文都主張君主應(yīng)當親賢遠佞,任用忠臣、賢臣,聽取忠良之士的諫言。異:【乙】文還提出君主在治國之前首先要修養(yǎng)心性,端正自己的品行。(4分)【乙】文參考譯文:擅長治理國家的人必定要先修養(yǎng)自身,修養(yǎng)自身的人要慎重對待自己熟悉親近的對象。所熟悉親近的對象行為端正,那么自身的行為也會端正,自身的行為端正,那么不用下令(屬下)就會施行;所熟悉親近的對象行為不端正,那么自身的行為也會不端正,自身行為不端正,那么即使下令(屬下)也不會聽從。所以作為國的君主的人,必定要選擇正派的人與之交游,所觀覽的對象必定是正派的,放棄與儒家推崇的雅樂相悖的音樂不去聽,遠避奸人不去接近,這樣做以后才能不生邪心而正道(才)可以弘揚。朝代末期昏庸的君主,不知利弊,排斥疏遠君子,招引親近小人,忠良之臣被疏遠,逢迎諂媚的人被寵幸,禍亂從身邊發(fā)生,(人們把昏君)比喻成社稷壇上的老鼠。篇目10:陶淵明《桃花源記》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瀛洲①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②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shù)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也。(節(jié)選自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注】①瀛洲:地名。下文的“會稽”也是地名。②西岸:大陸西岸。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緣溪行緣:______(2)屋舍儼然儼然:______(3)去西岸七十萬里去:______(4)高且千丈且:______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飲之數(shù)升輒醉令人長生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2)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4.甲、乙兩文作者分別借自己所描繪的想象世界表達了什么愿望?請簡要回答?!緟⒖即鸢浮?.(1)沿著,順著(2)整齊的樣子(3)距離(4)將近2.飲之/數(shù)升輒醉/令人長生3.(1)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2)(洲上)涌出的泉水像酒一樣,味道甘甜,(給這泉)取名為玉醴泉。4.甲文作者借桃花源的美麗景色和美好生活表達了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亂、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借神奇美麗的瀛洲表達了渴望脫離塵世、長生不老、逍遙自在地生活的愿望?!疽摇课膮⒖甲g文:瀛洲位于東海中,面積四千里,大致與會稽相對,距離西岸七十萬里。島上生長著神芝仙草。還有高千丈的玉石。涌出的泉水如同酒一般,味道甘甜,被稱為玉醴泉,飲用幾升就會醉,使人長生不老。島上有很多仙人居住,風俗類似吳地的人,山川地貌與中國相似。篇目11:陶弘景《答謝中書書》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吾自發(fā)寒雨,全行日少。去親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說也。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钟臅?。臨涂草蹙①,辭意不周。(節(jié)選自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有刪改)【注】①草蹙(cù):倉猝,匆忙。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四時俱備備:___________(2)曉霧將歇歇:___________(3)去親為客去:___________(4)誠足悲憂誠:___________2.請用“/”給畫波浪線句斷句,限斷兩處。(2分)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2)恐欲知之,聊書所睹。4.【甲】【乙】兩文在寫景時都描寫了夕陽、曉霧和鳥兒,其所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①具備②消散③離開④確實,實在2.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3.(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2)恐怕你想知道我的情況,姑且寫下我所看到的景象。4.不相同。甲文段借寫晨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夕陽快要落山,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出蓬勃的生命氣息,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乙文段通過“夕景”“曉霧”“孤鶴”“游鴻”等意象渲染了一幅蕭索的畫面,烘托出作者憂傷苦悶的心情和對妹妹的關(guān)愛。【乙】文參考譯文:自從我冒寒雨出發(fā)以來,整個行程中很少見到太陽,離開親人成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愴。夕陽就要西沉,晨霧即將彌漫之際,孤鶴在寒風中悲鳴,飛鴻在遠處哀吟,樵夫一聲嘆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實在非常悲愴憂愁,非言語所能表達。冷暖變換難以適應(yīng)你務(wù)必自己當心。早晚當心保重,不要為我掛念。恐怕你想知道我旅中的情況,故且寫下所見所感。途中倉促草就,措辭達意恐或不周。篇目12:酈道元《三峽》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涂山,去懷遠東南八里,高二百一十三丈,雙峰峻聳,西峰建禹廟,山勢西蹙①于淮,而連延于東西。南麓有小涂山頗坦迤文筆峰建焉。直西隴下,山半有佟妃祖墓,面荊山,右有獅子山。獅子山之麓,即下洪也。西北麓起小山,一坡直走淮心,長可一里,俗名李家嘴。其西南麓伏而起為三山,亦謂之九岡,濱于天河,其山之引而東者,兩山如門。山半有狼洞,頗隘,北下為石門澗,境絕幽曠,澗左右有圓石二,叩之音如鑼鼓,曰鑼鼓石?!咀ⅰ竣脔荆嚎拷?。(節(jié)選自《鳳陽府志》)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略無闕處闕:___________(2)雖乘奔御風奔:___________(3)長可一里可:___________(4)頗隘隘:___________2.請用“/”給畫波浪線句斷句,限斷兩處。(2分)南麓有小涂山頗坦迤文筆峰建焉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2)澗左右有圓石二,各徑三丈余,叩之音如鑼鼓。4.【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山,其中山有什么共同特點?請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從描寫方法上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②飛奔的馬③大約④狹窄2.南麓有小涂山/頗坦迤/文筆峰建焉3.(1)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2)澗的左右兩邊有兩塊圓形的石頭,直徑各有三丈多,敲擊它們,聲音就像鑼鼓一樣。4.兩文中山的共同特點是連綿和高聳。【甲】文:采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正面描寫山的連綿和高聳,展現(xiàn)出山的連綿不斷和高大險峻。通過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從側(cè)面烘托出山的高聳,遮擋了陽光和月光,更加突出了山的高大?!疽摇课模褐饕\用正面描寫。直接寫出了涂山的高度、周長以及山峰的高聳形態(tài),展現(xiàn)出涂山的高大;山的連綿延伸的狀態(tài),從正面體現(xiàn)出山的連綿特點?!疽摇课膮⒖甲g文:涂山,距離懷遠東南八里,山高二百一十三丈,周長四十六里,兩座山峰高高聳立,西峰建有禹廟,東峰是無量佛殿。山勢向西靠近淮河,并且向東向西連綿延伸。山的南麓有小涂山,地勢很平坦寬闊,文筆峰就建在那里。一直向西延伸到隴下,山的半腰有佟妃的祖墳,面向荊山,迎著淮水。左邊有象嶺,右邊有獅子山。獅子山的山腳下,就是下洪。西北麓崛起小山,是九龍墳,一個山坡一直延伸到淮河中心,長度大約有一里,俗名叫李家嘴。它的西南麓低伏后又隆起成為三山,也被稱為九岡,山巒起伏重疊,靠近天河。那山脈向東延伸的部分,叫石門山,兩座山像門一樣。山的半腰有狼洞,很狹窄,向北下去是石門澗,環(huán)境極其幽靜空曠。澗的左右兩邊有兩塊圓形的石頭,直徑各有三丈多,敲擊它們,聲音就像鑼鼓一樣,被稱為鑼鼓石。篇目13:韓愈《馬說》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n愈《馬說》)【乙】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選自陸贄《陸宣公翰苑集》)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3)茍有所長茍:__________(4)鄉(xiāng)人皆惡之惡:__________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3.請用“/”給畫波浪線句斷句,限斷兩處。(2分)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4.【甲】【乙】兩文都談到人才,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4分)【參考答案】1.(1)同“衹(只)”,只、僅(2)用馬鞭驅(qū)趕(3)如果(4)討厭(4分,每小題1分)2.(1)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糧食。(3分)(2)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3分)3.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2分)4.【甲】文強調(diào)伯樂對人才的重要性,批判埋沒、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疽摇课膹娬{(diào)人無完人,要取長避短,主張客觀全面地考察人才。(每點2分,4分)【乙】文參考譯文: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有長處,就一定有缺點,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xiāng)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xiāng)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xiāng)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蹦鞘且驗楹萌撕蛪娜诵惺卤囟ú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diào)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篇目14:柳宗元《小石潭記》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癸巳,發(fā)峨眉縣,出西門登山,過慈福普安二院、白水莊、蜀村店、十二里龍神堂。自是谷舂淙①,林樾雄深。小憩華嚴院,過青竹橋、峨眉新觀、路口、梅樹埡、兩龍?zhí)?,至中峰院……出院,過樟木、牛心二嶺及牛心院路口,至雙溪橋。亂山如屏簇②,有兩山相對,各有一溪出焉,并流至橋下。石塹深數(shù)十丈,窈然③沉碧,飛湍噴雪,奔出橋外,則入岑蔚④中??蓴?shù)十步,兩溪合為一,以投大壑。淵渟⑤凝湛⑥,散為溪灘。灘中悉是五色及白質(zhì)青章⑦石子。水色曲塵⑧,與石色相得如鋪翠錦非摹寫可具。(節(jié)選自范成大《吳船錄》)【注】①舂淙:水石沖擊聲。②簇:圍著,擁著。③窈然:深遠,幽深。④岑蔚:深茂的草木叢。⑤淵渟:潭水積聚不流動。⑥凝湛:深湛清澈。⑦章:花紋。⑧曲塵:指淡黃色。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日光下澈澈:_________(2)斗折蛇行斗:_________(3)并流至橋下并:_________(4)灘中悉是五色及白質(zhì)青章石子悉:_________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與石色相得如鋪翠錦非摹寫可具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俶爾遠逝,往來翕忽。(2)自是谷舂淙,林樾雄深。4.【甲】【乙】兩個文段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寫法,請結(jié)合文段概述并簡要分析?!緟⒖即鸢浮?.(1)穿透(2)像北斗星一樣(3)一起(4)全,都2.與石色相得/如鋪翠錦/非摹寫可具3.(1)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迅疾。(2)這些地方淙淙的流水聲在山間回響,林蔭茂密幽深。4.甲文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是側(cè)面描寫,襯托了潭水之清。乙文段:“灘中悉是五色及白質(zhì)青章石子”是側(cè)面描寫,襯托了潭水的清澈?!疽摇课膮⒖甲g文:癸巳日,從峨眉縣出發(fā),出了西門開始登山,經(jīng)過慈福普安二院、白水莊、蜀村店、十二里龍神堂等處。這些地方淙淙的流水聲在山間回響,林蔭茂密幽深。在華嚴院休息片刻,經(jīng)過青竹橋、峨眉新觀、路口、梅樹埡、兩龍?zhí)?,到了中峰院走出中峰院,?jīng)過樟木、牛心二嶺和牛心院路口,到雙溪橋。亂山如屏障般圍著(這里),兩座山峰相對,各有一兩條溪水從山間涌出,一起流到雙溪橋下。(兩條溪水)流入數(shù)十丈深的石溝,幽靜碧綠,急流洶涌,水花飛濺,又快速流出橋外,流入深茂的草木叢中。再往前流數(shù)十步后合并在一起,注入一個深潭。(潭水)深靜清澈,水流出深潭散開為淺溪、沙灘。淺溪、沙灘里都是五顏六色及白底青紋的石子。淺黃的水色與石頭的顏色相映襯,就像鋪著翠錦一般,這種美麗的景色是無法用文字和繪畫完全描繪出來的。篇目15:歐陽修《醉翁亭記》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②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暮春一日,棹扁舟,繞桔洲而西。洲橫江①心,每春夏水漲,不能沒,與波上下,蓋昔人所謂地肺②焉。抵岸,芳草迎風,鮮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見。循山徑迤邐③而行,四無人聲,唯聞百鳥和鳴,令人作桃源想。數(shù)折至道林寺。寺門窈窕④,唐人游覽賦詩,必與岳麓并稱,觀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靜佛地也。又行里許,至書院。規(guī)模壯闊丹雘⑤炳煥⑥書聲朗朗徹院外。隔書院為學宮,內(nèi)塑先圣暨⑦四賢像,恭敬展拜而出。(選自《游岳麓記》,有刪改)【注】①江:此處指湘江。②地肺:古地名。③迤邐:曲折連綿。④窈窕:幽深的樣子。⑤丹雘(huò):油漆所用的紅色顏料。⑥炳煥:明亮。⑦暨:連詞,與,及。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至于負者歌于途負:_______(2)雜然而前陳者陳:_______(3)唯聞百鳥和鳴聞:_______(4)數(shù)折至道林寺數(shù):_______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規(guī)模壯闊丹膜炳煥書聲朗朗徹院外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2)觀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靜佛地也。4.【甲】文中的“滁人游樂”與【乙】文中作者的游覽展現(xiàn)了不同的景象與氛圍。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兩文在內(nèi)容與情感表達上有何異同?!緟⒖即鸢浮?.①背著②陳列,擺開③聽到④幾2.規(guī)模壯闊/丹膜炳煥/書聲朗朗徹院外3.(1)要說太陽出來后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2)看它(道林寺)宏大寬敞、幽靜深邃,自然是一個清虛寧靜佛教圣地。4.相同點:兩文都展現(xiàn)了山水自然之景。不同點:①甲文只有自然景觀;乙文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②甲文游人眾多,非常熱鬧;乙文地點人跡罕至,百鳥和鳴。③甲文作者是為了與民同樂;乙文作者是為了出門旅游,閑適自在?!疽摇课膮⒖甲g文:在暮春的一天,(我)劃著一只小船,沿著桔子洲向西而行。桔子洲橫臥在湘江江心,每當春夏時節(jié)江水上漲,(桔子洲)也不會被淹沒,它隨著波浪起伏,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地肺吧。抵達岸邊,芳香的青草迎著風搖曳,鮮艷的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奪目,隔著江水所眺望的岳麓寺,反而遙遠得看不見了。(我)順著山間的小路曲折連綿地前行,四周沒有一點人聲,只聽到各種鳥兒和諧地鳴叫,讓人不禁產(chǎn)生身處桃花源的聯(lián)想。轉(zhuǎn)過幾個彎后,來到了道林寺。寺門幽深,唐代的人游覽此地并賦詩時,一定會把道林寺和岳麓寺相提并論,看它宏大寬敞、幽靜深邃,自然是一處清凈的佛教圣地。又走了一里左右,來到了岳麓書院。書院規(guī)模宏大壯觀,紅色的顏料明亮鮮艷,朗朗的讀書聲清晰地傳到了書院外面。隔著岳麓書院就是學官,里面塑有先圣孔子以及顏回、曾參、子思、孟子四位賢人的塑像,(我)恭敬地行了禮后才走了出來。篇目16:范仲淹《岳陽樓記》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陳堯佐,字希元,進士及第,歷魏縣、中牟尉。后知壽州,歲大饑,出奉米為麋粥食餓者。吏人悉獻米至,振數(shù)萬人。徙河東路,以地寒民貧,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稅。天禧中,河決,起知滑州,造木龍以殺水怒,又筑長堤,人呼為“陳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堯佐為筑堤,植柳數(shù)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選自《宋史·陳堯佐傳》)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________(2)是進亦憂進:________(3)吏人悉獻米至悉:________(4)振數(shù)萬人振:________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徙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微斯人,吾誰與歸?(2)歲大饑,出奉米為糜粥食餓者。4.范仲淹和陳堯佐的民本思想在兩文中分別是如何體現(xiàn)的?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參考示例】1.①探求②指“居廟堂之高”③都④救濟2.徙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3.(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當年大饑荒,(陳堯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饑餓的人吃。4.甲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民本思想;乙文中,陳堯佐賑濟災民,為百姓奏除賦稅,排除水患,可見其體恤百姓,以民為本?!疽摇课膮⒖甲g文:陳堯佐,字希元,考中進士后,歷任魏縣、中牟縣尉。后來擔任壽州知州時,逢年景大饑荒,他拿出自己的俸米煮成粥供饑民食用。下屬官吏也都捐獻大米,賑濟了數(shù)萬人。調(diào)任河東路后,因當?shù)貧夂蚝浒傩肇毨?,依靠挖煤為生,他上奏朝廷免除煤稅。天禧年間,黃河決口,朝廷起用他任滑州知州,他制造木龍來減緩水勢沖擊,又修筑長堤,人們稱作“陳公堤”。調(diào)任并州時,每逢汾水暴漲,州民便憂懼不安。陳堯佐主持修筑堤防,種植數(shù)萬株柳樹,建成柳溪,百姓因此受益。篇目17:周敦頤《愛蓮說》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16分)【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乙】顧念自有此湖,未有表而出之者;抑不知開鑿何時。自有乾坤以來,便有此湖。湖之有荷,又不知始自何時。蓋埋沒蠻煙瘴雨①者幾千百年。然則斯湖也,其可以無名乎?因酹酒②而名之,曰“北香湖”。以其地居縣之北,又中土此時菡萏香消,而此地之荷獨與梅菊爭奇吐艷于北風凜烈之際,是足以愧夫趨熱而惡涼、遇霜而先萎者矣,故曰“北香”也。(節(jié)選自陳夢林③《九日游北香湖觀荷記》)【注釋】①蠻煙瘴雨: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②酹酒:將酒灑在地上。后引申為以酒祭奠、致敬或緬懷。③陳夢林:清代學者,晚年多次被舉薦做官,均辭謝不往,閑居在家。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1)不蔓不枝蔓:(2)陶后鮮有聞鮮:(3)顧念自有此湖念:(4)因酹酒而名之名:2.文中黑體字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yīng)位置用“/”標出。(2分)而此地之荷獨與梅菊爭奇吐艷于北風凜烈之際。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是足以愧夫趨熱而惡涼、遇霜而先萎者矣。4.在周敦頤眼中,蓮是“君子”的代表,菊是“隱逸者”的代表。你認為【乙】文作者陳夢林屬于這兩者中的哪一個?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和注釋說明理由。(4分)【參考示例】1.(4分)(1)生藤蔓(2)少(3)考慮,想到(4)命名(每小題1分)2.(2分)而此地之荷/獨與梅菊爭奇吐艷/于北風凜烈之際。(每處1分)3.(6分)(1)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這足以讓那些趨附熱而厭惡涼、遇到霜就先枯萎的(花草)感到羞愧了。(每小題3分。意思對即可)4.(4分)示例:陳夢林屬于“隱逸者”。理由:注釋中提到他晚年多次被舉薦做官,均辭謝不往,閑居在家,這與“隱逸者”遠離官場、歸隱田園的特點相符。乙文中他贊美荷花在北風凜烈之際與梅菊爭奇吐艷,不趨熱惡涼,這種對不隨波逐流、堅守自我品質(zhì)的推崇,也契合“隱逸者”不慕名利、淡泊自守的情懷,類似陶淵明愛菊所體現(xiàn)的隱逸特質(zhì)。(觀點1分,理由3分。意思對即可)【乙】文參考譯文:想到自從有了這個湖,卻從未有人發(fā)現(xiàn)并宣揚它;也不知道它是何時開鑿的。自天地初開以來,就有了這個湖。湖里生長荷花,又不知始于何時。大概被埋沒在南方瘴氣彌漫的煙雨之中已有千百年了。既然如此,那么這個湖難道可以沒有名字嗎?于是(我)以酒澆地為它命名,叫“北香湖”。因為它地處縣城的北面,又(因為)此時中原地區(qū)的荷花早已凋零,而這里的荷花卻獨自在凜冽的北風中與梅花、菊花爭奇斗艷——這足以讓那些趨附熱而厭惡涼、遇到霜就先枯萎的(花草)感到羞愧,所以取名為“北香”。篇目18: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由靈隱寺至韜光庵,路徑曲折多怪石。剖竹引泉,屈曲鏡道,下流入澗。人走池底,仰視洞然,如在深谷。庵在韜光山頂,由山之腰,緣磴而上,可二里許即至。庵有殿三四間,最后一殿供觀世音像。左右各有小樓二楹樓前有軒軒臨大池。池中紅魚數(shù)百頭,唼喋有聲。池左右多怪石,修竹萬竿,森立其前。余初至庵,時方暮春,庵僧設(shè)茗供余。余坐軒上,啜茗良久,意甚適也。(節(jié)選自史鑒《韜光紀幽》)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欣然起行欣然:(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3)緣磴而上緣:(4)可二里許即至許:2.請用“/”給畫波浪線句斷句(斷兩處)。左右各有小樓二楹樓前有軒軒臨大池。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2)池左右多怪石,修竹萬竿,森立其前。4.請比較【甲】【乙】兩文情感側(cè)重點和情感背后緣由的不同之處?!緟⒖际纠?.(1)高興的樣子(2)只是(3)沿著(4)左右2.左右各有小樓二楹/樓前有軒/軒臨大池。3.(1)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水池兩邊有很多怪石,還有萬竿修長的竹子,茂密地挺立在前面。4.(1)情感側(cè)重點:《記承天寺夜游》雖有賞月的欣喜,但重點在借景抒情,表達被貶后的復雜心境;而《韜光紀幽》側(cè)重于描繪自然之美,表達在清幽環(huán)境中的悠然愜意之情,情感相對單純、明快。(2)情感背后的緣由:《記承天寺夜游》情感的產(chǎn)生源于蘇軾的仕途遭遇,是在困境中對人生的思考;《韜光紀幽》則是作者置身于優(yōu)美景色中自然生發(fā)的愉悅感受,與仕途坎坷等無關(guān)?!疽摇课膮⒖甲g文:從靈隱寺到韜光庵,道路曲折且有很多怪石。剖開竹子來引流泉水,泉水彎彎曲曲地在道路間流淌,向下流進了山澗。人行走在水池底部,抬頭仰望,視野開闊明亮,就好像身處深谷之中。韜光庵在韜光山的山頂,從山的半山腰沿著石階往上攀登,大約走二里路左右就可以到達。庵中有三四間殿堂,最后面的一殿供奉著觀音菩薩的塑像。左右兩邊各有兩座小樓,樓前有個小軒,小軒正對著一個大水池。水池中有幾百條紅色的魚,魚游動時發(fā)出唼喋的聲響。水池的左右兩邊有很多怪石,千萬竿修長的竹子,茂密地挺立在水池前面。我剛到韜光庵時,當時正值暮春時節(jié),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職工績效考核方案與實施
- 保安隊長崗位職責詳解
- 前端開發(fā)知識技巧培訓課件
- 冷萃咖啡專業(yè)知識培訓
-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調(diào)度系統(tǒng)研究報告
- 一年級數(shù)學計算題專項練習匯編
- 雅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工程制圖2》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人工智能基礎(chǔ)理論與實踐》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裝配式建筑結(jié)構(gòu)與深化設(shè)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社會人類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語言學教程》第 2 章 語音學與音位學1課件
- 大學輔導員常規(guī)學生工作清單一覽表
- 甲減基層指南解讀
- 疫情防控實戰(zhàn)演練方案腳本
- 資產(chǎn)評估事務(wù)所投標服務(wù)方案總體工作方案評估工作關(guān)鍵性內(nèi)容及重難點分析
- Q∕SY 1356-2010 風險評估規(guī)范
- 拆卸與安裝油箱加油管
- 《綠色物流與綠色供應(yīng)鏈》PPT課件
- ISO13485-2016醫(yī)療器械質(zhì)量管理體系全套資料(手冊、程序文件、記錄表單)
- 術(shù)前訪視和術(shù)前準備注意事項.pptx
- 滬科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套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