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基礎(chǔ)版)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 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_第1頁
2026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基礎(chǔ)版)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 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_第2頁
2026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基礎(chǔ)版)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 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_第3頁
2026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基礎(chǔ)版)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 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_第4頁
2026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基礎(chǔ)版)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 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物理】2026高考導與練總復習物理一輪(基礎(chǔ)版)第一章第4講小專題非

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追及相遇問題含答案第4講小專題:非常規(guī)運動學圖像追及相遇問

考點一對非常規(guī)圖像的理解和應用

1.對ar圖像的理解

⑴圖線①表示物體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直線運動,圖線②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

線③表示物體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直線運動。交點④表示加速度相等。

(2)a-r圖像中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

[例1]【對圖像的理解】(2025?貴州遵義質(zhì)量監(jiān)測)小明利用手機傳感器,測得電梯從

靜止開始運行的加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手機傳感器中加速度向上時為正值,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0.6~0.8s電梯處于勻加速上升階段

[B]0.9~1.2s電梯處于勻速上升階段

[C]0.9~1.2s電梯處于勻加速上升階段

[D]1.7~2.3s電梯處于靜止階段

【答案】C

【解析】0.6~0.8s電梯加速度不斷變化,且圖線與f軸所圍面積為正值,即電梯處于加速

度增大的加速上升階段,故A錯誤;0.9~1.2s圖線與f軸平行,面積均勻增大,且為正值,則

電梯處于勻加速上升階段,故B錯誤,C正確;L7~2.3s電梯加速度為0,做勻速運動,故D

錯誤。

[變式]在[例1]中,請對下面問題作出判斷:

(1)1.3s時電梯運動方向是否發(fā)生改變?

(2)2.3s時電梯是否上升至最高點?

(3)電梯在整個運行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大約是多少?

【答案】(1)不改變(2)不是最高點(3)0.41m/s

【解析】(1)1.3s時加速度逐漸減小但為正值,說明電梯仍處于加速度變小的加速上升階

段,運動方向不改變。

(2)2.3s后電梯加速度反向增大,說明電梯處于減速上升階段,即2.3s時未到最高點。

(3)a-f圖像中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題中每個方格面積為0.01m/sJ軸上方

共有大約41個方格,故電梯在整個運行過程中的最大速度大約是0.41m/s。

2.^-t圖像和--X圖像

(1)對圖像的理解。

①用函數(shù)思想分析圖像:圖像反映了兩個變量(物理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因此要由運動學

公式推導出兩個物理量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分析圖像的意義。

②要注意結(jié)合圖像中斜率、截距和某些特殊點表示的量應用解析法列式求解,提高圖像類

題目的解題準確率。

[例2]圖像】翠鳥捕魚時飛行的速度極快,最高時速可達100km/h。某次,一只翠鳥

發(fā)現(xiàn)水面處的游魚,便以某一速度從高空俯沖扎入水中捕魚。若翠鳥由高空俯沖至水面的

過程中,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直線,如圖所示,有關(guān)翠鳥在空中的運動,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做勻速直線運動

[B]做初速度為2m/s的變加速直線運動

[C]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20m/s2

[D]2s內(nèi),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40m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0汁1P,整理得■如即勻變

速直線運動中,,圖像為傾斜直線;對比題圖可知vo=2m/s,斜率為二言=9,即Q=18

m/s2,故A、B、C錯誤;2s內(nèi),翠鳥在空中運動的距離為%尸?06+臺“2=(2義2+爭18義22)111=40

m,故D正確。

[例3]【廣研圖像】(2024?云南曲靖期中)(多選)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相對原點的位置坐標工

與速度的二次方v2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m

8v2/(m2?s-5

-z

[A]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m/s2

[B]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大小為0時,相對原點的坐標也為0

[C]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大小為2m/s時,相對原點的坐標為0

[D]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大小為2m/s時,相對原點的坐標為2m

【答案】AC

【解析】由%-丫2圖像可知,質(zhì)點坐標與速度的二次方滿足方程x=0.5y2-2,整理得y-4=2尤,

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公式廿-%2=2辦,可知質(zhì)點從-2m處開始做初速度為零、加

速度大小為1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錯誤;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大小為2m/s時,

由圖像可知相對原點的坐標為0,故C正確,D錯誤。

3.其他非常規(guī)圖像

[例4]【專]圖像】(2024.江西上饒階段檢測)某興趣小組研究某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

動規(guī)律,通過智駕系統(tǒng)得到汽車的卷弓圖像,如圖所示。根據(jù)圖像判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t

[A]該汽車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B]該汽車的位移與時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X=-20L4產(chǎn)(m)

[C]該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8m/s2

[D]該汽車在前3s內(nèi)的位移是20m

【答案】C

0-(-4)

【解析】由題圖自、圖像可知,圖線斜率上二20,貝

0.2

整理得%=20L4?(m),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可知汽車做勻變速直線

運動,且vo=2Om/s,a=-8m/s2,即汽車做初速度為20m/s、加速度大小為8m/s2的勻減速運

動,故A、B錯誤,C正確。由速度公式v=v+at可得,汽車減速停止的時間為U匕曳=2.5s,

0a

則在前3s內(nèi)的位移即為z=2.5s的位移,即尤=箕=25m,故D錯誤。

考點二追及與相遇問題

1.情境分析和基本關(guān)系

2.解答問題的三種方法

建立兩物體運動情境圖,分析兩物體的速度大小關(guān)系,利用速度相等時兩物體的位

置關(guān)系,判斷能否追上、相距最近或最遠

數(shù)

學設(shè)經(jīng)過時間f,由二者間的距離AX=XB+無0rA列二次方程,并求A=ZA4ac:若△<0,則

分追不上;A=0,恰好追上,則有一解;A>0,則有兩解或發(fā)生了碰撞;或利用函數(shù)極值求

析解二者間距離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圖將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一時間關(guān)系或位移一時間關(guān)系畫在同一圖像中,然后利用圖

像像分析求解相關(guān)問題

[例5]【一前一后和同一起點的追及相遇問題】某一平直的賽場上,一輛賽車前方200m

處的不同賽道上有一安全車正以10m/s的速度勻速前進,這時賽車由靜止出發(fā)以6mH

的加速度起動。求:

(1)賽車出發(fā)3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

(2)賽車追上安全車所需的時間及追上時的速度大?。?/p>

(3)追上之前兩車間的最大距離。

【答案】(1)18m/s(2)10s60m/s(3)等m

【解析】(1)賽車出發(fā)3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vi=afi=6x3m/s=18m/s。

(2)設(shè)經(jīng)t2時間追上安全車,由位移關(guān)系得

1Q

口0亥+%0=亍比2,

代入數(shù)值解得f2=1。S(另一結(jié)果不合題意,舍);

此時賽車的速度大小

V=^2=6X10m/s=60m/s。

(3)方法一物理分析法

后面賽車加速運動,在V賽Wo時,兩車距離變大,當V賽=?0時兩車相距最遠,當v賽,V0時兩車

靠近,即兩車相距最遠時有vo=at,

貝4/=—=—s=-s,

a63

追上之前兩車最遠相距

△%max=W+%0-%於

方法二數(shù)學分析法

兩車間的距離為

△戶W+xo/^(lOl+ZOO-3?)m,

當t=—gS=-S時,有極值,即兩車相距最遠,將S代入解得AXmax="^mo

2x(—3)333

方法三圖像法

3

由圖像可知,當賽車速度等于安全車速度,即vo=at=lOm/s時,兩車相距最遠,得Z=|s,貝I△

v625

Xm^=VQt-—Qt+XQ=-m。

[變式]若當賽車剛追上安全車時,賽車手立即剎車,使賽車以4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

線運動,則兩車再經(jīng)過多長時間第二次相遇?(用物理分析法和圖像法兩種方法解題)

【答案】45s

【解析】方法一物理分析法

由上可知賽車剛追上安全車時速度為60m/s,

賽車剎車到停下,由v=vo+at得

時間to=—s=15s,

4

行駛位移x賽二^^xl5m=450m;

該過程中安全車位移x安二10x15m=150m,

即賽車停下時,安全車在其后,

△兀二450m-150m=300m,

則兩車第二次再相遇時安全車繼續(xù)行駛時間

,3002

t-——s=30s,

io'

可知兩車再經(jīng)過45s第二次相遇。

方法二圖像法

05101520253035404550t/s

由于賽車剎車的初速度W=60m/s,加速度為a=-4m/s2,其口-.圖像如圖線I所示,而安全車

的v~t圖像如圖線II所示;兩車第二次相遇時,圖線與?軸圍成的面積相等,設(shè)該時間為t〃,

-1

有/<60x15=10〃,解得,'=45So

◎?喇EM,

求解追及、相遇問題時的“實際情況”分析

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被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jīng)停止運動。對物體的

實際運動情境、運動時間要作出判斷。

[例6]【運動學圖像中的追及相遇問題】(2025?廣西桂林期中)A、B兩物體從同一起點

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位移一時間(廠。圖像如圖所示。物體A的圖像為直線,物體B的圖像

為過原點的拋物線,兩圖像交點C、。的坐標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fi?R時間段的某個時刻,A、B的速度相同

[B]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B做加速度增大的變加速直線運動

[C]在h時刻之前,物體A與物體B的平均速度相等

[D]A、B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相遇一次

【答案】A

【解析】由于x-r圖像中圖線某點的切線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大?歸時間段的某個時刻,

代表A、B兩物體的圖線切線斜率相等,此時二者的速度相同,故A正確;由題圖可知,物體

A的圖線斜率不變而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B的圖像為過原點的拋物線,與犬=)於一致,可

知物體B做加速度恒定的句加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在t\時刻之前,物體A、B位移相等,

但物體A運動時間短,可知物體A、B的平均速度不同,故C錯誤;x-f圖像中圖線的交點

表示相遇,由題圖可知A、B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相遇兩次,故D錯誤。

[變式]能否根據(jù)A、B兩物體運動的位移一時間(%-。圖像,確定哪個時刻A在B前面且

離B最遠?此時A的位移為多少?

r卷室】%1+久2

2

【解析】力?女時間段內(nèi),物體A比物體B的位移大,則A在B前面,且A的速度先大于B

的速度,后小于B的速度,該過程中當兩者速度相同時,A在B前面且離B最遠,此時B的

速度等于在h?打時間段內(nèi)的平均速度,又B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可知在其中間時刻包詈距

離最遠。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此時A的位移為衛(wèi)箸。

昌課時作業(yè)

(滿分:60分)

國基礎(chǔ)對點練

對點L對非常規(guī)圖像的理解和應用

1.(4分X2024?四川綿陽階段檢測)一質(zhì)點從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其a-t圖像如圖所示,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m?s-2)

8---!----------------;

一:

°\:1~2_3~4^

-4卜、

[A]1~4s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

[B]質(zhì)點第1s末的速度大小為4m/s

[C]質(zhì)點在1?4s內(nèi)的位移等于30m

[D]質(zhì)點在1?4s內(nèi)的路程等于30m

【答案】C

【解析】由題圖可知/?4s內(nèi)質(zhì)點加速度。恒定,即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由于

a-t圖像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則第1s末的速度vi-0=yXlm/s=-2m/s,即大

小為2m/s,故B錯誤;根據(jù)x=vof+,/,1?4s內(nèi)的位移x=(-2)x3m+|x8x32m=30m,由于質(zhì)

點先沿負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運動J=1s時,繼續(xù)沿負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尸1.25

s開始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可知1?4s內(nèi)的路程s>30m,故C正確,D錯誤。

2.(6分X2024?福建龍巖一模X多選)如圖所示為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在0?笫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于|vofo

[B]圖乙中,物體的加速度為1m/s2

[C]圖丙中,陰影面積表示人?叁時間內(nèi)物體的末速度

[D]圖丁中,/=1$時物體的速度為5111/$

【答案】AD

【解析】在v-f圖像中,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題圖甲中物體在0?而內(nèi)的

22

位移x>/ofo,故A正確;由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v~v0=2ax得丫2=2依+%2,可知題圖乙中物

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加速度為0.5m/sz,故B錯誤;題圖丙中q-r圖像中圖線與橫軸所圍

面積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而不是tif時間內(nèi)的末速度,故C錯誤;由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

%=內(nèi)嗎4產(chǎn)得;=vo+1af,可知題圖丁中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w=-5m/s,a=10m/s2,根據(jù)運

動學公式v=vo+at得,1=1s時物體的速度為v=5m/s,故D正確。

3.(4分)自動駕駛汽車呈現(xiàn)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為了增加乘員乘坐舒適性,程序設(shè)定汽車

制動時汽車加速度大小隨位移均勻變化。某次測試中汽車“°-元”關(guān)系圖線如圖所示,汽

車制動距離為12m。關(guān)于該次測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B]汽車開始制動時的速度大小為12m/s

[C]汽車開始制動時的速度大小為6魚m/s

[D]此車制動時間為魚s

【答案】C

【解析】汽車制動過程,由題圖可知其加速度。隨位移尤均勻增大,故汽車做加速度逐漸

增大的減速運動,故A錯誤;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關(guān)系式,-卬2=2。了,汽車做

非勻變速運動,運用“微元法”,可知—圖線與x軸所圍圖形的“面積”表示“速度二次

方變化量的一半”,可知汽車制動過程中^|^=jx(-6)x12(11?。2),可得汽車開始制動時的速

度大小為vo=6V2m/s,故B錯誤,C正確;制動過程中最大加速度為6m/s2,如果一■直以最大

加速度剎車,所用的時間為/=—=V2s,實際加速度是逐漸增大的,所以制動時間一定大

a

于魚s,故D錯誤。

4.(4分)甲、乙兩物體沿工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某一時刻兩物體以速度vo同時經(jīng)過O點,

之后它們運動的工-無圖像如圖所示,在甲、乙兩物體的速度從V0增加到2Vo的過程中,下列

V

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均隨位移均勻變化

[B]速度均隨時間均勻變化

[C]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1:2

[D]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2:1

【答案】C

【解析】由圖像可知,速度與位移成反比關(guān)系,速度不隨位移均勻變化,故A錯誤4-x圖像

V

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時間,由圖像可知,速度不隨時間均勻變化,甲、乙兩物體

的速度從W增加到2Vo的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之比為1:2,故C正確,B、D錯誤。

對點2.追及與相遇問題

5.(4分)(2024?甘肅蘭州期中)足球場上,某運動員進行“邊路突破”訓練,沿邊線將足球沿

地面向前踢出,為控制足球,又向前追趕足球,下列速度一時間(廣。圖像和位移一時間(獷力

圖像能大致反映此過程的是()

[D]

【答案】c

(解析】運動員將足球沿地面向前踢出,由于地面有阻力作用,足球做勻減速運動,運動員

向前追趕做加速運動,故A、B錯誤;由于x-f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足球速度減小,運動員

速度變大,且踢球時兩者在同一位置,故C正確,D錯誤。

6.(6分)(2024?廣西桂林期末X多選)兩個物體A、B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它們朝同

一方向經(jīng)過同一位置時開始計時,之后的6s內(nèi)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實線為A的圖像,

虛線為B的圖像),則在0?6s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0?6s內(nèi)兩物體始終沒有再相遇

[B]兩物體全程都在做運動方向相反的往返運動

[C]物體A在2?5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且在2s末兩物體相距最遠

[D]兩物體相距最遠距離為8m

【答案】AD

【解析】由于v-t圖像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在6s內(nèi)A的位移總大

于B的位移,即在0?6s內(nèi)兩物體始終未再相遇,選項A正確;兩物體全程速度一直為正值,

都在沿正方向運動,選項B錯誤;物體A在2?5s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為<2=||T||m/s2=lm/s2,

且在4s末兩物體速度相等,此時兩物體相距最遠,最遠距離為AX=(3X4+*4X2)

-1

m-(3x4--x4x2)m=8m,選項C錯誤,D正確。

7.(12分)(2024.安徽蕪湖期末)如圖所示,離地面足夠高處有一豎直空管,管長為1=0.2m,M、

N為空管的上、下兩端面??展芤院愣ǖ乃俣认蛳伦鰟蛩僦本€運動,同時在距空管N端面

2

正下方d=0.25m處,有一小球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g取10m/so

M

d

o——

(1)若經(jīng)過6=0.1s,小球與N端面等高,求空管的速度大小VI;

⑵若經(jīng)過/2=0.5s,小球在空管內(nèi)部,求空管的速度大小也應滿足什么條件。

【答案】(1)3m/s(2)3m/s^V2^3.4m/s

【解析】(1)當小球與N點等高時,有

1

也力二d+濟7

解得vi=3m/so

⑵當也最小時,小球恰好運動到與N點等高,

Z

有V2mint2=d^gt2,

解得V2min=3m/s;

2

當V2最大時,小球恰好運動到與M點等高,有V2maxt2=d+l+^gt2,

解得V2max=3.4Hl/s,

則空管的速度大小應滿足3m/sWv2W3.4m/s。

國綜合提升練

8.(6分)(多選)在某地客車和貨車在同一時刻、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蛙?/p>

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為m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貨車做初速度為玲、加速度大小為

0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至速度減為零后保持靜止,客、貨兩車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一速度

(X-V)圖像如圖所示,其中虛線與對應的坐標軸垂直。在兩車從開始運動至貨車停止運動過

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貨車運動的位移為18m

[B]兩車同時到達6m處

[C]兩車最大間距為18m

[D]兩車最大間距為6m

【答案】AC

【解析】根據(jù)圖像可知,當x=0時,貨車的速度為6m/s,即貨車的初速度vo=6m/s,對客車

有儼=2°次,對貨車有當速度相等時犬=6m,聯(lián)立解得a]+°2=3m/s?;當客車的速

度vi=8m/s,貨車的速度V2=2m/s時,兩車通過相同的位移均為無',對客車有內(nèi)2=2°1/,

2

對貨車有功2-%2=_242X',聯(lián)立解得0=2?則fli=2m/s,fl2=lm/s2,所以客車、貨車的加速

度大小分別為2m/s2和1m/s?。貨車運動的距離為和="=/一m=18m,選項A正確;客車

2a22x1

到達x=6m的位置所用時間九二J停=s=V6s,此位置兩車速度相等,速度為

v=a\t\=2y[6m/s,貨車所用時間打二”三二仁菖傷)s,即兩車不是同時到達%=6m的位置,選項

a2

B錯誤;當兩車速度相等時,即口0-。2/=。",解得U2s,速度為=〃iU4m/s,此時兩車的間距

△%=(v°+v--)t=6m,而當貨車停止運動時所用時間to=—=6s,此時兩車的間距△%'

22a2

2

=|flito-yfo=18m>Ax,則至貨車停止運動過程中兩車最大間距為18m,選項C正確,D錯誤。

9.(14分)(2024?山西太原三模)小明同學站在平直街道旁A點,發(fā)現(xiàn)一輛公交車正以10m/s

的速度,從身旁勻速駛過,此時小明立刻先勻加速后勻減速追趕公交車。A點與公交車站2

點的距離為30m,公交車在行駛中到距車站20m處開始剎車(視為勻減速運動),剛好到B

點停下且停車5s,小明也恰好到B點停下而上了車。設(shè)小明勻加速和勻減速運動的加速

度大小相等。求:

(1)公交車剎車過程的時間;

(2)小明追趕公交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4s(2)1.2m/s2

【解析】⑴公交車剎車過程的位移x=20m,初速度v=10m/s,則剎車過程滿足尤=?,

解得t=4-So

(2)公交車勻速運動的時間為仍=當胃s=ls,

即小明運動的時間t總=什而+才停=10s;

設(shè)小明追趕的最大速度為Vmax,

而位移k=30m,

則有,=竽/總,

解得Vmax-6m/So

設(shè)小明追趕公交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則有Vmax=。'?三,

得屋=等=譽蒞2=1.2m/s2。第5講實驗: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

一、實驗裝置

二、實驗器材

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繩、槽碼、

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

三、實驗步驟

1.按原理圖安裝好實驗裝置,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

2.細繩一端拴在小車上,另一端跨過滑輪掛上槽碼,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小車的后

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4.增減所掛的槽碼(或在小車上放置重物),更換紙帶再做兩次實驗。

四、數(shù)據(jù)處理

1.一般運動中測速度

根據(jù)極限思想,可通過測量很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來測瞬時速度。在公式尸竽中,當"f0

At

時V是瞬時速度。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測速度和加速度

⑴依據(jù)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①XI、忿、無3、…、/是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

②A%是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A%1=X2-Xl,AX2=X3-%2.....

③若M等于恒量(°F),則說明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反之,只要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它在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2)求小車的速度與加速度。

①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時速度:%=告也。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_____丫6』

x4~x1_x5-x2

ai=3T2'2_-3p"一三產(chǎn)

|j|||二二1+.2+03=*4+%5+久6一(汽1+%2+久3)

人J_3_

9T2°

③利用速度一時間圖像求加速度。

〃作出速度一時間圖像,通過圖像的斜率求解小車的加速度。

b.剪下相鄰計數(shù)點的紙帶緊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五、注意事項

1.平行:紙帶、細繩要和長木板平行。

2.靠近:釋放小車前,應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3.兩先兩后: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實驗后先斷開電源,后取下紙帶。

4.減小誤差:小車另一端掛的槽碼個數(shù)要適當,避免速度過大而使紙帶上打的點太少,或者

速度太小使紙帶上打的點過于密集。

5.紙帶選取:選擇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舍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shù)點。

6.準確作圖:在坐標紙上,縱、橫軸選取合適的標度,描點連線時不能連成折線,應作一條直

線,讓各點盡量落到這條直線上,落不到直線上的各點應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偏離較遠

的點舍棄。

六、誤差分析

1.根據(jù)紙帶測量的位移有誤差。

2.電源頻率不穩(wěn)定,造成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不完全相等。

3.紙帶運動時打點不穩(wěn)定引起測量誤差。

4.用作圖法作出的廠/圖像并不是一條直線。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考點一基礎(chǔ)性實驗

[例1]【實驗原理與實驗操作】(2024?安徽二模)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做

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完成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

細繩

(1)下列實驗要求或操作,正確的有(填正確答案標號)。

A.必須使用交流電源

B.鉤碼質(zhì)量必須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C.必須傾斜長木板以平衡小車所受到的阻力

D.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釋放

E.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2)圖乙是某次實驗中一條紙帶上截取的一段,在連續(xù)打出的點上依次標記〃、6、c、d四

個點,則c點的讀數(shù)為cm。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則在打下c點

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m/s(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abcd

L0123456789101112131415

cm

【答案】(l)ADE(2)7.400.625

【解析】(1)根據(jù)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實驗需要使用交流電源,故A正確;在“測

量小車做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的實驗中需要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度不宜過大,

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考慮繩上的拉力是否近似等于重力,即不需要鉤碼質(zhì)量遠

小于小車質(zhì)量,故B、C錯誤;為了能多打出一些點便于數(shù)據(jù)處理,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

釋放,故D正確;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故E正確。

⑵根據(jù)刻度尺的讀數(shù)規(guī)則,c點的讀數(shù)為7.40cm?利用很短時間間隔的兩點間平均速度

代替該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且間隔越小時瞬時速度測量越準確,即在打下c點時,小車的

瞬時速度為絲=絲02叱20.625m/so

2T2x0.02s

[例2]【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2024?貴州卷,11)智能手機內(nèi)置很多傳感器,磁傳感

器是其中一種。現(xiàn)用智能手機內(nèi)的磁傳感器結(jié)合某應用軟件,利用長直木條的自由落體運

動測量重力加速度。主要步驟如下:

(1)在長直木條內(nèi)嵌入7片小磁鐵,最下端小磁鐵與其他小磁鐵間的距離如圖甲所示。

(2)開啟磁傳感器,讓木條最下端的小磁鐵靠近該磁傳感器,然后讓木條從靜止開始沿豎直

方向自由下落。

h/m.

0.10.20.30.40.5?/s

(3)以木條釋放瞬間為計時起點,記錄下各小磁鐵經(jīng)過傳感器的時刻,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h/m0.000.050.150.300.500.751.05

t/s0.0000.1010.1750.2470.3190.3910.462

(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補全圖乙中的數(shù)據(jù)點,并用平滑曲線繪制下落高度〃隨時間f變化的h-t

圖線。

(5)由繪制的h-t圖線可知,下落高度隨時間的變化是(選填“線性”或“非線性”)

關(guān)系。

(6)將表中數(shù)據(jù)利用計算機擬合出下落高度h與時間的平方產(chǎn)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為A=4.916

P(SI)。據(jù)此函數(shù)可得重力加速度大小為m/s2o(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4)圖見解析⑸非線性(6)9.83

【解析】(4)根據(jù)題表中數(shù)據(jù)在題圖乙中補全數(shù)據(jù)點,并用平滑曲線擬合各數(shù)據(jù)點,如圖所

不O

(5)由⑷中所作圖線可知各數(shù)據(jù)點不在同一直線上,故下落高度隨時間的變化是非線性的。

(6)對比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h^gi2,

可知:g=4.916m/s2,

解得g=9.83m/s2o

考點二創(chuàng)新性實驗

[例3][實驗原理的創(chuàng)新】(2024?貴州貴陽三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重

力加速度,其中光柵板上交替排列著等寬度的遮光帶和透光帶(寬度用d表示)。實驗時將

光柵板置于光電傳感器上方某高度,令其自由下落穿過光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所連接的

計算機可連續(xù)記錄遮光帶、透光帶通過光電傳感器的時間間隔

遮光帶

透光帶

456789'

(1)該同學測遮光帶(透光帶)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其值為cm。

(2)該同學記錄時間間隔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編號1遮光帶2遮光帶3遮光帶.......

△〃ICT3S73.0438.6730.00.......

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編號為3的遮光帶通過光電傳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為V3=

m/s(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某相鄰遮光帶和透光帶先后通過光電傳感器的時間間隔為△小加2,則重力加速度g=_

(用d、Afi、。王表示)。

2d(At!-At)

【答案】(1)4.40(2)1.5(3)2

At1At2(At1+At2)

【解析】⑴根據(jù)題圖乙可知,遮光帶(或透光帶)的寬度為4.40emo

(2)根據(jù)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可知答黑^m/s?1.5m/so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速度,有丫2=也+8-0*力1=3,丫2=3.

聯(lián)立可得g=2dAi*)

6AtiAtz(Ati+At2)

[例4]【數(shù)據(jù)處理的創(chuàng)新】(2024.黑龍江大慶三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

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速度二次方與位移的關(guān)系。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

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圖乙所示。

(1)已知圖乙中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s。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

將打出B、C、。、E、F各點時小車的位移x填到表中,小車各點對應速度的二次方為v1

2

貝!I表中XAD=cm,vB=nr7s2。

位移區(qū)間ABACADAEAF

x/cm10.522.0XAD48.062.5

計數(shù)點BCDE一

22-22

v/(m?s)UB1.441.691.96一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到小車速度的二次方v2隨位移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芍≤囘\

動的v2-尤圖線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依+6表示,其中k=m/s2,Z>=

m2/s2o(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根據(jù)(2)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打出A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

VA=,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o(結(jié)果用字母晨6表示)

【答案】(1)34.51.21(2)2.01.0

f-c

2

【解析】(1)由題圖乙可知XAD=XAB+XBC+XCD=34.5cm,且XBC-XAB=XCD-XBC~",說明小車做

522

勻變速直線運動,則B點速度為-=2=?!?+11?1產(chǎn)m/s=l.lm/s,即。/nzim/so

⑵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取圖線上兩點(0.22,1.44)、(0.48,1.96),代入v2=kx+b,^k=2.0m/s2,Z?=1.0

m2/s2o

(3)由小車的速度與位移關(guān)系式v2=kx+b整理得仔-。=履,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

223

關(guān)系式v-v0=2ax,'T知%2=么上2a,得

VA=Vb,a=^?

[例5]【實驗器材的創(chuàng)新】(2024?四川成都一模)某學習小組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

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中,利用頻閃照相研究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運動。將小車從斜軌上由靜

止釋放用頻閃相機從小車運動的側(cè)面進行照相,得到如圖所示的照片,頻閃儀的頻率為10

Hzo用刻度尺量出照片中0A=3.18cm,08=6.74cm,OC=10.69cm,00=15.05cm,照片中小

車的長度為£1=1.03cm,小車的實際長度為乙2=10.30cm。

(1)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推知,小車在O點的速度(選填“為零”或“不為零”)。

(2)根據(jù)以上信息,可求得小車實際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m/s2o(結(jié)果保留

2位有效數(shù)字)

(3)如果當時頻閃儀的實際頻率為12Hz,而做實驗的同學們并不知道,那么測得的加速度

與真實值相比會(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⑴不為零(2)3.9(3)偏小

【解析】(1)由題給數(shù)據(jù)可得0A=3.18cm,AB=3.56cm,BC=3.95cm,CD=4.36cm,顯然

OA:AB:BC::3:5:7,由于相鄰的時間間隔相同,則小車在0點時的速度不為

零。

(2)由于照片中小車長度與實際長度之比為1:10,根據(jù)AxaT?,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2

fl=XgzrXoB=(15.05-6.74)-6.74xxQ_1m7s2馮9m/So

4T24X0.12

(3)如果實驗時頻閃儀的實際頻率為12Hz,則實際周期更短,由許隨筌可知,實際加速度

更大,即加速度的測量值和實際值相比是偏小的。

昌課時作業(yè)

(滿分:50分)

1.(8分)(2024?廣西百色檢測)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

(1)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的基本步驟如下:

A.接通開關(guān),聽到放電聲后拖動紙帶;

B.把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將紙帶從墨粉紙盤下面穿過打點計時器;

C.將電火花計時器插頭插入相應的電源插座;

D.當紙帶完全通過電火花計時器后,及時關(guān)閉電火花計時器。

上述步驟正確的順序是(按順序填寫步驟前的字母)。

⑵某實驗小組所得紙帶上打出的部分計數(shù)點如圖乙所示(其中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

4個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xi=5.09cm,.x2=7.10cm,x3=9.10cm,龍4=11.09

cm,無5=13.10cm,尤6=15.10cm。打點計時器在打E點時小車的速度VE=m/s,根據(jù)

紙帶計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m/s2o(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BCDEFG]

)產(chǎn)+2+士**不以+-g/

【答案】(l)BCAD(2)1.22.0

【解析】(1)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首先要把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將紙帶從墨粉紙盤下

面穿過打點計時器,然后將電火花計時器插頭插入相應的電源插座,接通開關(guān),聽到放電聲,

開始拖動紙帶,當紙帶完全通過電火花計時器后,及時關(guān)閉電火花計時器。故操作順序為

BCADo

⑵由于X2-無產(chǎn)…=尤6-兩,可知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而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每相鄰

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即7=5x0.02s=0.1s,則打E點時小車的速度

2向su].2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2T2x0.1

(工4+%5+工6廠(汽1.+%2+第3)(11.09+13.10+15.10-5.09-7.10-9.10)x102/22012

9T2.9X0.12一?0

2.(10分)(2024.云南楚雄期末)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研究滑塊沿斜面運動的規(guī)律?;?/p>

塊剛被釋放時,打開水箱的閥門,讓水流入量筒,滑塊與擋板碰撞時關(guān)閉水箱的閥門。調(diào)整

并記錄滑塊與擋板之間的距離x,然后研究x與運動時間f的關(guān)系,并判斷滑塊的運動狀況,

水箱中水面下降高度可忽略不計。回答下列問題:

(1)當滑塊開始運動時,水箱中的水開始(選填“穩(wěn)定均勻”或“穩(wěn)定不均勻”)地流入

量筒,滑塊下滑過程所用的時間r與量筒中的水的體積V成(選填“正比”或“反

比”)。

(2)當滑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尤與(選填"V5'或"V2”)成正比,改變斜面的傾角,若

斜面的傾角越大,則V2-%圖像的斜率(選填“越大”或“越小”)。

【答案】(1)穩(wěn)定均勻正比⑵V2越小

【解析】(1)當滑塊開始運動時,水箱中的水開始穩(wěn)定均勻地流入量筒,滑塊下滑過程所用

的時間f與量筒中的水的體積丫成正比。

(2)當滑塊做句加速直線運動時,由尤=)產(chǎn)可得x與z2成正比,產(chǎn)與V2成正比,則x與V成正

比。斜面的傾角越大,滑塊的加速度越大,由可得了-產(chǎn)圖像的斜率越大,則x-v2圖像

的斜率越大,所以V2-x圖像的斜率越小。

3.(10分)(2024.湖南長沙期末)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裝置來測量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

動的加速度,在水平氣墊導軌上放置一滑塊(滑塊上固定有遮光條),一不可伸長的細繩跨

過輕質(zhì)定滑輪,兩端分別與滑塊和懸掛物連接,滑塊和滑輪間的細繩與導軌平行。滑塊由靜

止釋放,測得滑塊上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2的遮光時間。已知遮光條的寬度為d,光電門1、

2中心間的距離為L,回答下列問題。

數(shù)字計時器

氣墊導軌光電「舐回^門舞光條

(哎\「Li滑塊

(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該遮光條的寬度d=mmo

(2)實驗過程中測得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力=0.0035s、A?2=0.0015

So遮光條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速度大小為v尸m/s,遮光條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

速度大小為血=m/s=(結(jié)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⑶測得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L=0.5m,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m/s2o(結(jié)果保留

3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1)5.25(2)1.503.50(3)10.0

【解析】(1)游標卡尺的精確度為0.05mm,該遮光條的寬度d=5mm+5x0.05mm=5.25mm。

(2)根據(jù)極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時速度,遮光條經(jīng)過光電門1的速度

v尸二=1.50m/s,遮光條經(jīng)過光電門2的速度V2===3.50m/s。

△JAt2

(3)根據(jù)位移與速度關(guān)系式得滑塊的加速度為“=葡叱=10.0m/s2o

4.(10分)(2024.江蘇南通期中)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受到空氣阻力時,

其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時,在小車上安裝薄板(圖中未畫出),以增大空氣對小

車運動的阻力。保持光電門1的位置不變,小車由靜止釋放,記錄下?lián)豕馄ㄟ^光電門2

的遮光時間加,以及經(jīng)過光電門1、2的時間間隔f,并計算出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2的速度v,

改變光電門2的位置,多次實驗。

(1)實驗中是否需要小車每次從同一位置釋放(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2)正確實驗得到小車速度v與時間t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在圖乙方格紙中作出v-t圖像。

時間t/s0.51.01.52.02.53.0

速度W

0.220.280.330.370.400.42

(m?s1)

(3)v-Z圖像中縱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