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標準
DBJ15-XX-20XX
備案號jXXXXX-20XX
建筑材料智能化檢測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testingofbuildingmaterials
(征求意見稿)
20XX-XX-XX發(fā)布20XX-XX-XX實施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發(fā)布
本標準不涉及專利
目次
I總則....................................................................................I
2術語....................................................................................2
3基本規(guī)定................................................................................3
3.1一般規(guī)定..........................................................................3
3.2試件的標簽與標識.................................................................3
3.3試件的尺寸和數(shù)量.................................................................3
3.4結果可靠性驗證...................................................................3
4智能檢測系統(tǒng)...........................................................................5
4.1系統(tǒng)的組成.......................................................................5
4.2系統(tǒng)的安全性.....................................................................7
4.3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8
4.4系統(tǒng)的維護和管理.................................................................8
5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9
5.1一般規(guī)定..........................................................................9
5.2試驗前的準備.....................................................................9
5.3試件標識的識別...................................................................9
5.4試件尺寸的測量...................................................................9
5.5抗壓強度的檢測..................................................................10
5.6異常情況的處理..................................................................10
6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11
6.1一般規(guī)定.........................................................................II
6.2試驗前的準備....................................................................11
6.3試件標識的識別..................................................................11
6.4重量偏差的檢測..................................................................11
6.5力學性能的檢測..................................................................12
6.6異常情況的處理..................................................................12
7檢測數(shù)據管理..........................................................................13
7.1一般規(guī)定.........................................................................13
7.2檢測數(shù)據采集與上傳..............................................................13
7.3檢測數(shù)據的管理及分析............................................................13
7.4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14
附錄A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15
附錄B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16
附錄C智能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17
附錄D智能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18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19
引用標準名錄............................................................................20
條文說明.................................................................................24
Contents
1GeneralProvo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3.1GeneralRequirements..............................................................................................................................3
3.2LableandIdentifierofSpecimen...........................................................................................................3
3.3SizeandQuantityofSpecimen...............................................................................................................3
3.4ReliabilityVerificationofTestingResults.............................................................................................3
4IntelligentTestingSystem...................................................................................................................................5
4.1ConstitutesofSystem...............................................................................................................................5
4.2SystemSafety...........................................................................................................................................7
4.3SystemStability........................................................................................................................................8
4.4ManagementandMaintenanceRequirementsofSystem.....................................................................8
5IntelligentTestingofConcreteCompressiveStrength.....................................................................................9
5.1GeneralRequirements..............................................................................................................................9
5.2PreparationbeforeTesting.......................................................................................................................9
5.3IntelligentIdentifyingofLabelingInformation....................................................................................9
5.4TestingofDimension..............................................................................................................................9
5.5TestingofCompressiveStrength...........................................................................................................10
5.6DealingofAbnormalConditions...........................................................................................................10
6IntelligentTestingofSteelBarMechanicalProperty......................................................................................11
6.1GeneralRequirements............................................................................................................................11
6.2PreparationbeforeTesting......................................................................................................................11
6.3IntelligentIdentifyingofLabelingInformation..................................................................................11
6.4TestingofWeightDeviation..................................................................................................................11
6.5TestingofMechanicalProperty.............................................................................................................12
6.6DealingofAbnormalConditions...........................................................................................................12
7ManagementofTestingData.............................................................................................................................13
7.1GeneralRequirements............................................................................................................................13
7.2AuquisiliuiiandTiaiisiiiissionufTestingData....................................................................................13
7.3ManagementandAnalysisofTestingData..........................................................................................13
7.4OriginalRecordsandReports................................................................................................................14
AppendixAWorkflowofIntelligentTestingofConcreteCompressiveStrength..........................................15
AppendixBWorkflowofIntelligentTestingofSteelBarMechanicalPropertyandWeightDeviation...16
AppendixCPerformanceLogfbrIntelligentTestingofConcreteCompressiveStrength...........................17
AppendixDPerformanceLogforIntelligentTestingofSteelBarMechanicalPropertyandWeight
Deviation..................................................................................................................................................................1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19
ListofQuotedStandards........................................................................................................................................20
ExplanationofProvisions......................................................................................................................................24
1總則
1.0.1為規(guī)范和統(tǒng)一本省建筑材料智能化檢測,做到技術先進、結果可靠,制定本技術規(guī)程。
1.0.2本技術規(guī)程適用于建設工程中混凝土抗壓強度、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的智能檢測.
1.0.3混凝土抗壓強度、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的智能檢測除應符合本技術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
國家、行業(yè)和廣東省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術語
2.0.1智能檢測Intelligenttesting
將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方法應用于工程材料等領域的檢測。
2.0.2智能檢測系統(tǒng)Intelligenttestingsystem
實現(xiàn)智能檢測的一套軟硬件系統(tǒng)的總稱,包括智能檢測控制單元、檢測機器人、標識信息識別
單元、檢測設備單元、數(shù)據管理單元、通信單元、異常情況通知單元、樣品狀態(tài)箱等子單元。
2.0.3子單元Sub-unit
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由組件或零件等裝配在一起,通常能夠自為一體或自成系統(tǒng),獨立工作的組合
體。
2.0.4智能檢測控制單元Intelligenttestingcontrolunit
在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對各子單元進行統(tǒng)?管理和控制的設備總稱。
2.0.5檢測機器人Detectionrobot
在檢測過程中,通過示教模式或者再現(xiàn)模式進行人機交互,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人工檢測的智能
設備。
2.0.6標識信息識別單元Labelinginformationidentifyingunit
利用光學或無線射頻等原理,對檢測樣品的標識(一維條形碼、二維碼等)進行讀取、解碼,
完成檢測樣品信息識別的設備。
2.0.7檢測設備單元Testingequipmentunit
在檢測系統(tǒng)中,對樣品的質量或性能參數(shù)進行檢測驗證的試驗儀器、標準物質以及輔助設備的
息稱。
2.0.8自動清掃單元Automaticcleaningunit
對檢測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進行自動清掃而不影響檢測絹果的設備。
2.0.9異常情況通知單元Abnormalconditionalarmunit
在檢測過程中,當檢測系統(tǒng)的設備、通信等軟硬件的工作狀態(tài)出現(xiàn)異常時,會發(fā)出相應通知信
息的設備。
2.0.10樣品狀態(tài)箱Samplestatuschamber
檢測過程中用于存放不同狀態(tài)樣品的試驗箱,包括待檢試驗箱、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箱、
異常試驗箱等。
2.0.11審(校)核人Verifier
熟練掌握相應檢測項目,掌握智能化檢測系統(tǒng)操作,具備系統(tǒng)管理和維護能力,經過培訓及考
核合格,并經檢測機構能力確認和授權的試驗人員。
2.0.12檢測員Tester
熟悉相應檢測項目,具有智能檢測系統(tǒng)操作能力,經過培訓及考核合格,并經檢測機構能力確
認和授權的試驗人員。
2
3基本規(guī)定
3.1一般規(guī)定
3.1.1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審(校)核人與檢測員須經培訓并授權后方可操作檢測系統(tǒng),應具備相應檢測
項目的檢測能力并熟悉智能化檢測的工作流程。
3.1.2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的設備應定期進行保養(yǎng)和維護,以確保功能正常;涉及量值溯源的試驗設備應
具有有效期內的計量檢定或校準證內。
3.1.3應制定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儀器操作規(guī)程、檢測細則等作業(yè)指導書。
3.1.4智能檢測的試驗環(huán)境應無強烈振動、無較強電磁場干擾、無腐蝕性介質、無明顯粉塵等。
3.1.5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的試驗環(huán)境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
準》GB/T5(X)81等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3.1.6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的試驗環(huán)境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
法》GB/T28900、《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鋼筋混凝土用
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T1499.1和《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
等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3.2試件的標簽與標識
3.2.1試件標簽的材質應具有防水、防污、防刮擦等性能。
3.2.2試件標簽應具有一定硬度且具有足夠粘性,確保其在樣品流轉過程中不脫落、不變形等。
3.2.3標簽標識應至少包括文字信息和條碼(一維碼、二維碼等)信息,應便于識別讀取。
3.2.4混凝土試件標簽中標識信息應至少包括樣品編號及試件序號、試件尺寸、強度等級、澆筑H期
和試驗齡期(或要求試驗口期)等。
3.2.5鋼筋試件標簽中標識信息應至少包括樣品編號及試件序號、鋼筋牌號、公稱直徑等。
3.3試件的尺寸和數(shù)量
3.3.1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的試件尺寸和數(shù)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規(guī)定;混凝土芯樣抗壓強度的試件尺寸和數(shù)量應符合《鉆芯法檢測混凝土
強度技術規(guī)程》CECS03、《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384和《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guī)
范》DBJ/T15-60等相關標準規(guī)定。
3.3.2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的試件尺寸和數(shù)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
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等相關標
準的規(guī)定。
3.4結果可靠性驗證
3.4.1采用智能檢測系統(tǒng)開展檢測前,應對智能檢測與常規(guī)人工檢測的結果進行比對驗證,證明智能
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3
3.4.2應編制智能檢測與人工檢測比對驗證方案,并經檢測機構技術負責人批準后,由智能檢測系統(tǒng)
的審(校)核人與檢測員實施完成。
3.4.3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比對驗證參數(shù)應包括尺寸(邊長、平面度、相鄰面夾角)和抗壓強度;
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比對驗證參數(shù)應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最大力總延伸率和重
量偏差。
4
4智能檢測系統(tǒng)
4.1系統(tǒng)的組成
4.1.1智能檢測系統(tǒng)應包括智能檢測控制單元、檢測機器人、標識信息識別單元、檢測設備單元、數(shù)
據管理單元、通信單元、異常情況通知單元、樣品狀態(tài)箱等子單元。
4.1.2智能檢測控制單元
4.1.2.1智能檢測控制單元應包括控制軟件、計算機及其他軟硬件等。
4.1.2.2智能檢測控制單元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可采用全自動、半自動、手動三種模式控制系統(tǒng)中的子單元,包括檢測機器人、標識信息
識別單元、檢測設備單元、數(shù)據管理單元、通信單元、異常情況通知單元等;
2在全自動模式下,可控制系統(tǒng)中所有子單元自動連續(xù)運行;
3在半自動模式下,可根據實際需要分別自動運行系統(tǒng)中的某一個或幾個子單元;
4在手動模式下,可對任一單元進行手動操作。
4.1.2.3計算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計算機性能應能滿足控制軟件的運行要求;
2操作系統(tǒng)應具有較強的軟件兼容性,并應具有高穩(wěn)定性和易維護性。
4.1.3檢測機器人
4.131檢測機器人的性能有標宜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機器人性能規(guī)范及其試驗方法》GB/T
12642的相關規(guī)定,宜符合表4.1.3中要求;
表4.1.3檢測機器人的要求
類型檢測機器人
最大負載(kg)220
夾持力值(N)2200
重復定位精度(mm)±0.05
噪音等級(dB)<70
防護等級IP65以上
4.1.3.2檢測機器人應具有完成智能檢測過程中試件的抓取、轉運、放置等功能。
4.1.4標識信息識別單元
4.1.4.1標識信息識別單元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性能指標應符合行業(yè)標準《信息技術非接觸式一維碼掃描槍通用規(guī)范》SJ/T11602或《信
息技術非接觸式二維碼掃描槍通用規(guī)范》SJ/T11601的相關規(guī)定;
2應能識別不同對比度的一維碼或二維碼標識;
3應優(yōu)先選用掃描精度高且誤碼率低、掃描角度范圍大的設備,設備可連續(xù)掃描或自感應掃
描,能夠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光強。
4.1.5檢測設備單元
5
4.1.5.1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設備單元應至少包括尺寸測量儀、壓力試驗機等。
1尺寸測量儀應滿足卜.列規(guī)定:
1)混凝土立方體試件尺寸測量儀的技術參數(shù)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
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規(guī)定;
2)混凝土芯樣試件尺寸測量儀的技術參數(shù)應符合《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
CECS03,《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384和《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guī)范》DBJ,T15-60
等相關標準規(guī)定;
3)宜制備尺寸標準試塊,用于對尺寸測量儀進行定期自校準。
2壓力試驗機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壓力試驗機的技術參數(shù)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的相關規(guī)定;
2)壓力試驗機應配備自動清掃裝置,用于清理每次試驗后上、下承壓板面的殘留物;
3)應配有傳送帶或導向帶,將檢畢混凝十.試件及碎渣等運送至檢畢試驗箱或不合格留樣箱。
4.1.5.2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檢測設備單元應至少包括重量偏差測量儀、拉力試臉機、弓I伸
計等。
1重量偏差測量儀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重量偏差測量儀應由長度測量部分和重量測量部分組成,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
光圓鋼筋》GB/T1499.1等的相關規(guī)定;
2)宜制備標準棒,用于對重量偏差測量儀進行定期自校準。
2拉力試驗機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拉力試驗機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GB/T28900、
《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I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的相關規(guī)定;
2)拉力試驗機應配有自動清掃裝置,用于定期清理夾具附近的金屬氧化皮等殘留物;
3)拉力試驗機宜采用液壓平推夾具。
3引伸計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引伸計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現(xiàn)行國家標準《金屬材料單軸試驗用引伸計的標定》GB/T
12160的有關規(guī)定,引伸計的準確度應達到1級;
2)采用非接觸引伸計時,應單獨安裝在拉力試驗機外,不受試驗過程中拉力試驗機的振動
影響;
3)引伸計的狀態(tài)應定期檢查,并及時調整;
4)宜采用非接觸式視頻引伸計,可配合拉力試驗機自動測量最大力總延伸率或斷后伸長率。
4.1.6數(shù)據管理單元
4.1.6.1數(shù)據管理單元應包布專用檢測軟件、數(shù)據存儲裝置。
6
4.1.6.2專用檢測軟件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應滿足相應的國家或行業(yè)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2應具備完成數(shù)據的采臾、計算、分析、存儲、傳送等功能;
3應能接入各地市行業(yè)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并上傳檢測數(shù)據。
4.1.6.3數(shù)據存儲裝置中硬盤的容量應能滿足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的保存時間要求。
4.1.7通信單元
4.1.7.1通信單元應包括通信介質、網絡介質。
4.1.7.2通信單元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通信介質的選擇應和系統(tǒng)網絡結構相適應;
2網絡介質可根據實際需要選定有線或無線形式,必要時應具備支持有線、無線通信方式和
自動切換的功能;
3網絡通信速率宜綜合考慮實驗室網絡的通信方式、網絡環(huán)境狀況等因素,以通信穩(wěn)定可靠
為原則。
4.1.8異常情況通知單元
4.1.8.1異常情況通知單元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應對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所有子單元、通信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自動監(jiān)控和診斷,對異常狀態(tài)自動
報警;
2應對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通電情況進行自動監(jiān)控,斷電時須自動報警:
3應對待檢試驗箱中檢測樣品的數(shù)量變化進行自動監(jiān)控,樣品不足時自動報警。
4.1.8.2當出現(xiàn)異常狀態(tài)時:可在現(xiàn)場通過聲光報警器發(fā)出報警信號,也可發(fā)送報警信息至檢測
員或審(校)核人的移動設備。
4.L8.3可動態(tài)顯示報警信息,對于次要報警與主要報警采取不同自動處理策略,輔助檢測員或
審(校)核人解決異常情況,確保系統(tǒng)正常運行。
4.2系統(tǒng)的安全性
4.2.1智能檢測系統(tǒng)應設置密碼保護,應支持多用戶、多級別權限管理。
4.2.2智能檢測系統(tǒng)安裝的安全性
4.2.2.1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安全性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4.222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四周宜設有安全防護圍欄。
4.2.23檢測設備單元應有接地保護的防護措施。
4.2.2.4空氣壓縮裝置應設置單獨防護網罩。
4.2.2.S壓力試驗機應設置到獨防護網罩。
4.2.3智能檢測系統(tǒng)運行的安全性
4.2.3.1智能檢測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當有人員誤入或安全防護圍欄打開時,系統(tǒng)應立刻自動停止。
4.23.2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任一子單元出現(xiàn)故障時,系統(tǒng)應能自動停止運行,并發(fā)送異常情況通知,
7
等待維修處理、排除故障,可繼續(xù)運行。
4.2.4安全標識設置
4.2.4.1在設備的醒目位置,應粘貼必要的安全標識。
4.2.4.2安全標識的顏色、符號、文字應便于識別和理解。
4.3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4.3.1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應采用成熟、穩(wěn)定、可靠的技術,并通過相關的驗證。
4.3.2系統(tǒng)的軟硬件如成應優(yōu)先選用穩(wěn)定可靠、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的設備,并符合國家或行業(yè)相關
標準要求。
4.3.3智能檢測系統(tǒng)安裝調試后應進行穩(wěn)定性測試,穩(wěn)定運行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4.4系統(tǒng)的維護和管理
4.4.1應編制智能檢測系統(tǒng)使用維護手冊,并制定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以及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時的應急預案。
4.4.2應加強智能檢測系統(tǒng)的維護和管理,定期對系統(tǒng)的軟件和設備進行巡查校驗。檢查頻次每月宣
不少于1次,每三個月宜進行不少于1次全面檢查、維護。
4.4.3智能檢測系統(tǒng)調試應包括下列內容:
1智能檢測控制單元、檢測機器人、標識信息識別單元、檢測設備單元的參數(shù)標定;
2檢測數(shù)據采集、傳輸、處理等軟硬件設備的功能測試;
3系統(tǒng)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測試。
4.4.4應制定智能檢測系統(tǒng)日常維護運行日志。運行日志可參考下列格式:
1智能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可參照附錄C中表C.0.1的格式;
2智能鋼筋力學性能與重晝偏差檢測系統(tǒng)運行口志可參照附錄D中表DO1的格式。
4.4.5應每天核查智能檢測系統(tǒng)使用前后的狀態(tài),并填寫運行日志。
4.4.6應適時對智能檢測系統(tǒng)進行完善、升級,以滿足智能檢則的要求。
8
5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
5.1一般規(guī)定
5.1.1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流程可參照附錄A中進行,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T50081的相關
要求。
5.1.2檢測系統(tǒng)應能連續(xù)完成試件抓取、樣品信息識別、尺寸測量、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計算與判定、
檢畢樣品自動處理等。
5.2試驗前的準備
5.2.1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待檢試件的準備、樣品狀態(tài)箱(待檢試驗箱、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
箱、異常試驗箱)的就位、開機前的檢查等。
5.2.2待檢試件的準備包括試件的檢查、標簽的粘貼、試件的擺放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待檢試件的外觀完好,試件表面擦拭干凈;
2立方體試件、混凝土芯樣試件的標簽宜粘貼在非承壓面:
3待檢試件的搜放應確保試件易于抓取,試件的標簽不會脫落,標簽信息易于識別。
5.2.3將待檢試驗箱、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箱、異常試驗箱置于系統(tǒng)指定位置。
5.2.4開機前的檢查宜包括:
1檢查壓縮空氣連接管路的完整性和暢通性,并確保壓縮空氣入口壓力在規(guī)定范圍;
2檢查控制單元的功能是否正常;
3檢查系統(tǒng)進線電源是否正常;
4軟件的試運行:
5其他有關的檢查。
5.3試件標識的識別
5.3.1試件標識的智能識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件標識應置于掃描識別區(qū)域范圍內;
2試件應放置在合適位置,確保信息識別單元可采集分辨率高的標識圖像。
5.3.2試件標識信息的智能識別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檢測機器人將待檢混凝二試件置于掃描識別,位:
2圖像采集裝置拍攝混凝二試件的一維條形碼或二維碼標識;
3利用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對圖像進行解析,獲取試件相關信息(包括樣品編號及試件序號、澆
筑日期、試件尺寸和強度等級、試驗齡期等):
4將標識信息自動上傳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
5.4試件尺寸的測量
5.4.1檢測機器人將待檢混凝土試件置于尺寸測量工位。立方體試件尺寸測量及尺寸公差應符合現(xiàn)行
9
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相關規(guī)定。圓柱體(芯樣)試件尺寸
測量及尺寸偏差應符合《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CECS03、《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
規(guī)程》JGJ/T384和《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guī)范》DBJ/T15-60等相關標準規(guī)定。
5.4.2測量混凝土試件的邊長、承壓面平面度和相鄰面間的夾侑,可采用非接觸式的測量方法。
5.4.3將混凝土的尺寸測量數(shù)據上傳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
5.4.4檢測機器人將尺寸公差合格的混凝土試件置「壓力試驗機測試工位,將尺寸公差不合格的試件
置于異常試驗箱。
5.5抗壓強度的檢測
5.5.1抗壓強度的檢測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81的相
關規(guī)定。
5.5.2試驗前,自動清掃裝置應將壓力試驗機的上、下承壓板面清理干凈。
5.5.3檢測機器人將混凝土試件放置于壓力試驗機下壓板或墊板上,并調節(jié)試件中心與試驗機下壓板
中心對準。
5.5.4根據標識信息識別單元上傳的試件信息(樣品編號及試件序號、試件尺寸、強度等級、澆筑日
期和試驗齡期等),檢測控制單元自動調整壓力試驗機加荷速度。
5.5.5將試驗結果保存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當有需要時,同時上傳到各地市行業(yè)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
5.5.6判定為合格的樣品,由檢則機器人或傳送帶將檢畢試樣傳送至檢畢試驗箱。判定為不合格的樣
品,由檢測機器人或傳送帶將檢畢試樣傳送至不合格留樣箱。
5.6異常情況的處理
5.6.1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任一子單元出現(xiàn)故障時,系統(tǒng)應能立即停止運行,并通過報警或其他方式通知
檢測員或審(校)核人,待故障解決,系統(tǒng)可繼續(xù)運行。
5.6.2檢測過程中,當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檢測機器人應將試件搬運至異常試驗箱.,待人工處理異常情
況。
1試件標識出現(xiàn)重號或無法識別;
2試件齡期不符合:
3尺寸公差不合格;
4其他異常情況。
5.6.3檢測過程中,當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異常情況通知單元應能發(fā)出報警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檢測員或
審(校)核人。
1檢測數(shù)據未完成配對;
2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箱、異常試驗箱已經滿倉;
3其他異常情況。
10
6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
6.1一般規(guī)定
6.1.1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流程可參照附錄B中進行,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T
28900、GB/T228.KGB"1499.1和GB/T1499.2等的相關要求。
6.1.2檢測系統(tǒng)應能連續(xù)完成試件抓取、樣品信息識別、重量偏差測量、力學性能試驗、結果計算與
判定、檢畢樣品自動處理等。
6.2試驗前的準備
6.2.1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待檢試件的準備、樣品狀態(tài)箱(待檢試驗箱、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
箱、異常試驗箱)的就位、開機前的檢查等。
6.2.2待檢試件的準備包括試件的檢查、標簽的張貼、試件的擺放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件端面與長度方向垂直;
2試件的標簽應粘貼包裹試件周身;
3標簽中的二維碼(或一維碼)應完全可見,確保信息能被完整讀?。?/p>
4待檢鋼筋試件的擺放應確保試件易于抓取,試件的標簽不會脫落,標簽信息易于識別。
623將待檢試驗箱、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箱、異常試驗箱置于系統(tǒng)指定位置。
6.2.4運行前的檢查應包括:
1檢查壓縮空氣連接管路的完整性和暢通性,并確保壓縮空氣入II壓力在規(guī)定范I制;
2檢查控制單元的功能是否正常;
3檢查系統(tǒng)進線電源是否F常.
6.3試件標識的識別
6.3.1試件標識的智能識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試件標識應置于掃描識別區(qū)域內:
2試件應放置在合適位置,確保信息識別單元可采集分辨率高的標識圖像。
6.3.2試件標識的智能識別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檢測機器人將待檢鋼筋試件置于掃描識別工位;
2圖像采集裝置拍攝鋼筋試件一維條形碼或一維碼圖像:
3利用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對圖像進行解析,獲取標識信息(樣品編號及試件序號、鋼筋牌號、
公稱直徑等);
4將標識信息自動上傳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
6.4重量偏差的檢測
6.4.1檢測機器人將待檢試件置于重量偏差測量工位,重量偏差測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
士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499.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
II
GB/T1499.1的相關規(guī)定。
6.4.2逐支測量鋼筋試件的長度,可采用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的測量方法。
6.4.3同步測量5根鋼筋試件的總重量。
6.4.4將重量偏差測量數(shù)據上傳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
6.5力學性能的檢測
651力學性能的檢測應符合現(xiàn)夕亍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GB/T28900的相關規(guī)定。
6.5.2試驗前,自動清掃裝置應將拉力試驗機夾具附近的金屬氧化皮等殘留物清理干凈。
6.5.3檢測機器人將鋼筋試件放置于拉力試驗機夾頭中,并調節(jié)確保鋼筋試件與夾頭對中。
6.5.4檢測控制單元應能自動調整拉力試驗機的試驗速率。
6.5.5采用引伸計測量最大力總延伸率(A&J,引伸計可采用非接觸式引伸計。
6.5.6將試驗結果保存至數(shù)據管理單元,當有需要時,同時上傳到各地市行業(yè)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
6.5.7判定為合格的樣品,由檢測機器人或傳送帶將檢畢試樣傳送至檢畢試驗箱。判定為不合格的樣
品,由檢測機器人或傳送帶將檢畢試樣傳送至不合格留樣箱。
6.6異常情況的處理
6.6.1智能檢測系統(tǒng)中任一子單元出現(xiàn)故障時,系統(tǒng)應能立即停止運行,并通過報警或其他方式通知
檢測員或審(校)核人,待故障解決,系統(tǒng)可繼續(xù)運行。
6.6.2檢測過程中,當出現(xiàn)以下異常情況時,檢測機器人應將試件搬運至異常試驗箱,待人工處理異
常情況。
1試件標識出現(xiàn)重號或無法識別;
2待檢樣品數(shù)量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3重量偏差不合格;
4其他異常情況。
663檢測過程中,當出現(xiàn)以下異常情況時,異常情況通知單元應能發(fā)出報警或以其他方式追知檢測
員或審(校)核人。
1試驗無效狀態(tài);
2待檢試驗箱中樣品數(shù)量不足;
3檢畢試驗箱、不合格留樣箱、異常試驗箱已經滿倉;
4其他異常情況。
12
7檢測數(shù)據管理
7.1一般規(guī)定
7.1.1檢測數(shù)據管理應由專門的檢測軟件執(zhí)行。
7.1.2檢測軟件應具備以下數(shù)據管理相關功能:
1采集、計算、上傳、存儲、查詢和管理本規(guī)程中與檢測相關的數(shù)據;
2實時與行業(yè)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交互數(shù)據和信息;
3可自動生成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
4可進行檢測數(shù)據的統(tǒng)計分析;
5可接入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時預覽或回放試驗操作過程。
7.2檢測數(shù)據采集與上傳
7.2.1檢測軟件應實時采集檢測數(shù)據、進行異常情況記錄和操作記錄等。
7.2.2檢測數(shù)據的采集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采集頻率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設置,檢測與報警數(shù)據應實時采集,并存入數(shù)據存儲設備;
2采集數(shù)據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采集過程數(shù)據點文件、試驗曲線圖、試驗開始時樣品圖
片、試驗結束時樣品圖片、相應檢測項目的特征值(混凝土抗壓強度和鋼筋最大力、屈服力、最大
力總延伸率等);
3數(shù)據采集應支持外接采集設備(如掃描槍、攝像頭等),實現(xiàn)自動掃碼、抓拍功能。
7.2.3采集的數(shù)據根據行業(yè)監(jiān)管需要逐級上傳,應能實時上傳至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
7.2.4與監(jiān)管平臺系統(tǒng)之間數(shù)據傳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傳輸?shù)臄?shù)據和命令宜進行數(shù)據加密;
2當網絡發(fā)生故障時,檢測軟件應存儲未能正常實時上傳的數(shù)據,待網絡連接恢復正常后進行
斷點續(xù)傳;
3當因網絡中斷、軟件故障等原因未能實時上傳數(shù)據時,應能發(fā)送上傳失敗信息提醒。
7.3檢測數(shù)據的管理及分析
7.3.1檢測軟件應具有將歷史檢測數(shù)據、異常情況記錄和操作記錄等保存在數(shù)據存儲設備的功能。
7.3.2檢測軟件應能以直觀的形式對各類檢測數(shù)據、異常情況記錄和操作數(shù)據等進行顯示,并能對采
集的各類數(shù)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應能以圖表形式顯示。
7.3.3檢測軟件應具有試驗異常自動分析功能,通過對采集試驗結果數(shù)據的分析,自動判斷出試驗過
程的異常行為,并生成預警記錄。數(shù)據異常分析宜包括以下功能:
1試驗采集日志、試驗開始及結束抓拍圖片、試驗過程曲線、試驗過程數(shù)據文件缺失分析;
2試驗加載速度超限分析;
3其他試驗異常分析。
7.3.4支持檢測數(shù)據的備份、恢復,防止數(shù)據庫異常導致數(shù)據丟失。
13
7.3.5檢測數(shù)據的安全保護。
1可自配專門服務器或采月云服務:
2具有SSL證書,防止數(shù)據遭竊取和篡改;
3具有防勒索、防病毒、防篡改、合規(guī)檢查等安全能力,實現(xiàn)威脅檢測、響應、溯源的智能化
安全運營環(huán)境。
7.4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
7.4.1檢測軟件可自動生成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可打印成紙質版報告。
7.4.2試驗的原始記錄和報告中的檢測應由檢測員簽名,校核或審核應由審(校)核人簽名.
14
附錄A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
A.0.1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見圖A.O.lo
待檢試驗箱
檢測機器人J
15
附錄B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
B.0.1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的工作流程見圖B.0.1。
圖B.0.1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智能檢測工作流程
16
附錄C智能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
c.o.i智能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可采用表coi的格式。
表C.o.l智能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
日期:年月日
系統(tǒng)運行
開機時間:_______;關機時間:_______;總運行時長:________
時間
1、完成總工作量____組:
2、尺寸偏差異常數(shù)量_____組,樣品編號:
工作量
3、抗壓強度不合格數(shù)量____組,樣品編號:
4、結果無效數(shù)量_____組,樣品編號:
口正常
出現(xiàn)異常的部位異常情況描述采取措施及結果
口機器人
口尺寸測量儀
口掃超裝置
系統(tǒng)
運行
口上料結構
情況口出現(xiàn)
異常
口壓力試驗機
口皮帶運輸機
口控制系統(tǒng)
口系統(tǒng)對接與數(shù)據上傳
口其他
維護
保養(yǎng)
清潔
口地面清掃口設備除塵□檢畢樣品清理
衛(wèi)生
審(校)核人:檢測員:
17
附錄D智能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
D.0.1智能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可采用表D.0.1的格式。
表D.0.1智能鋼筋力學性能與重量偏差檢測系統(tǒng)運行日志
日期:年月日
系統(tǒng)運行
開機時間:_______:關機時間:_______;總運行時長________
時間
1、完成總工作量_____組;
2、重量偏差異常數(shù)量_____組,樣品編號:
工作量
3、力學性能不合格數(shù)量______組,樣品編號:
口正常
出現(xiàn)異常的部位異常情況描述采取措施及結果
口待檢樣品架
口機器人
系統(tǒng)口掃碼裝置
運行
情況
口出現(xiàn)口重量偏差測量裝置
異常
口拉力試驗機
口控制系統(tǒng)
口系統(tǒng)對接與數(shù)據上傳
口其他
維護
保養(yǎng)
清潔
口地面清掃口設備除塵口檢畢樣品清理
衛(wèi)生
審(校)核人:檢測員:
18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1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規(guī)程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的,采用“可”。
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環(huán)保知識生態(tài)建設知識競賽-廢水處理試劑知識競賽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法律知識法治建設知識競賽-動物防疫法知識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建筑八大員(九大員)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領域現(xiàn)場專業(yè)人員考試-施工員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安全知識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礦山救護儀器裝備應知應會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安全知識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農機安全監(jiān)理競賽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大學試題(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大學試題(計算機科學)-物品標識技術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大學試題(計算機科學)-PASCAL語言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2025年大學試題(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題)
- 質量管理體系精要解析
- 腎結石合并膿毒癥護理查房記錄
- 《關于暫停開展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工作的通知》解讀培訓
- 北京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集團系統(tǒng)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5年保健按摩師技術資格認證考試題及答案
- 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化工安全生產實務(初級)試卷與參考答案2025年
- 2021-2026年中國鎧裝電纜行業(yè)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糖尿病及防治課件
- 2025年高級育嬰員(三級)《理論知識》試卷真題(后附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結業(yè)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保密在線考試題庫及答案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