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科學下冊考點全突破-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解析版)_第1頁
八年級科學下冊考點全突破-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解析版)_第2頁
八年級科學下冊考點全突破-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解析版)_第3頁
八年級科學下冊考點全突破-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解析版)_第4頁
八年級科學下冊考點全突破-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節(jié)氧化和燃燒考點全突破【學習目標】1.掌握氧化反應及緩慢氧化的含義2.掌握燃燒的條件及探究方法3.掌握滅火的方法和原理【知識精講】一、氧化反應物質(zhì)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叫作氧化反應。(1)對于氧化反應的概念“物質(zhì)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叫作氧化反應”,這里的氧既指氧氣,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質(zhì)。不要敘述為“物質(zhì)跟氧氣的反應”。氧氣具有氧化性,是指氧氣能使別的物質(zhì)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故氧氣具有使別的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反應的作用,所以說氧氣是一種氧化劑,具有氧化性。例如: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碳+氧化銅高溫銅+二氧化碳(2)類型①緩慢氧化:氧化過程進行得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期內(nèi)不易察覺,如鋼鐵生銹、塑料和橡膠制品的老化等。②劇烈氧化:氧化過程進行得很劇烈,如硫、鐵、磷等物質(zhì)的燃燒。(3)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的比較二、燃燒及燃燒的條件1.燃燒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作燃燒。2.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叫作該物質(zhì)的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zhì)本身的固有屬性。在通常狀況下,些常見物質(zhì)的著火點如下表所示:物質(zhì)白磷紅磷木材木炭無煙煤著火點/℃40240250~330320~370700~7503.燃燒的條件4.自燃(1)概念:物質(zhì)在緩慢氧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失,就會越積越多,使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升高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氣,物質(zhì)會自發(fā)地燃燒起來。這種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fā)燃燒叫自燃。(2)常見的自燃:一些著火點較低的可燃物,如糧食、麥稈、煤炭、擦拭機器的棉紗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氣不流通(緩慢氧化積累的熱量不能夠及時散失)時間久了極易自燃,引發(fā)火災。森林中長期堆積的枯枝落葉自燃后會引起森林大火。5爆炸(1)定義: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fā)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2)由燃燒引起的爆炸是化學變化,但車胎爆炸、高壓鍋爆炸沒有生成新的物質(zhì),是物理變化。6.燃燒、爆炸、自燃和緩慢氧化的關(guān)系三、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破壞燃燒的三個條件之一,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火源隔離(2)隔絕空氣(或氧氣)(3)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2.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1)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qū),與火源隔離。如液化氣、煤氣起火,首先要及時關(guān)閉閥門,以斷絕可燃物的來源:撲滅森林火災時,可利用設置隔離帶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樹木與燃燒區(qū)隔離。(2)將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離。如炒菜時油鍋中的油著火,蓋上鍋蓋;用燈帽蓋滅酒精燈;灑在實驗臺上的酒精著火,用濕抹布蓋滅,都是利用了隔絕氧氣(或空氣)的原理。(3)用大量的冷卻劑(如水等)冷卻燃燒物,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如建筑物著火時,用高壓水槍滅火;高壓風機吹滅森林大火;吹滅蠟燭等?!咎貏e提醒】降低溫度不是降低著火點。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情況下是不變的。3.幾種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范圍(1)泡沫滅火器: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捎脕頁錅缒静摹⒚薏嫉热紵鸬氖Щ?。(2)干粉滅火器: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隔絕空氣)。優(yōu)點是流動性好、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zhì)等。除可用來撲滅一般失火外,還可用來撲滅油、天然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3)二氧化碳滅火器:在加壓時將液態(tài)二氧化碳壓縮到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優(yōu)點是滅火時不會因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因此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使用時,手一定要先握在鋼瓶的木柄上,否則會把手凍傷。四、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zhì)的同時,伴有能量的變化,而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即有放熱現(xiàn)象或吸熱現(xiàn)象。(1)放出熱量的反應:如燃料的燃燒,生石灰與水結(jié)合成氫氧化鈣,鎂與鹽酸反應等。(2)吸收熱量的反應:如碳與二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CO,Ba(OH)2與NH4Cl反應。2.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相互轉(zhuǎn)化,與其他形式的能也能相互轉(zhuǎn)化,如電池充電是電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使用電池是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3.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大小不同,有些非常細微,只有用靈敏的儀器才能檢測到,化學反應中能量常表現(xiàn)為熱、光、電等?!九鄡?yōu)訓練】一、單選題1.把盛有水的紙盒放在火上燒水,燒開了紙盒仍不會燒著這是因為()A.水能夠滅火,所以紙盒不會燒著B.火焰的溫度較低,低于紙的著火溫度C.紙的著火溫度較高,高于水的沸點D.水善于將熱量迅速向外散發(fā),所以紙盒不會燒著【答案】C【解析】紙的燃點大約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時沸騰。

當紙盒里面裝了水,用火焰加熱紙杯底部時,紙盒吸熱升溫,并迅速把熱量傳遞給水,當紙盒里的水吸熱升溫至沸點時,水開始沸騰。

這時,繼續(xù)加熱紙盒,水溫卻不再升高,紙盒的溫度也不再升高,就不會達到紙的著火點。所以,只要紙盒中有水,紙就不能達到燃點而燃燒了。故答案為:C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A、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二者都不燃燒,無法說明任何問題,故不符合題意;B、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符合題意;C、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限制的條件不同,不能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不符合題意;D、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空氣,而不是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3.(2021八上·鄞州月考)遇到著火時,正確處理火情有利于保護生命財產(chǎn)安全,下列處理方式中正確的是()A.家用電器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B.廚房天然氣泄漏,可打開脫排油煙機排氣C.不慎碰倒燃著的酒精燈而著火,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D.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滅【答案】C【解析】A、若是家用電器著火,最先應當切斷電源,防止觸電,立刻用水澆滅是錯誤的做法,A不符合題意;

B、當廚房天然氣泄漏,若打開脫排油煙機,容易產(chǎn)生電火花,發(fā)生爆炸等危險,B不符合題意;

C、不慎碰倒燃著的酒精燈而著火,立刻用濕抹布撲蓋,起到隔絕空氣滅火的作用,C符合題意;

D、若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蓋上鍋蓋滅火,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2021八下·新昌期末)右圖是某同學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只有試管中白磷能夠燃燒,圖中氣球是白磷燃燒前的狀態(tài)。對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熱水只起到給白磷和紅磷加熱的作用B.實驗過程中兩顆白磷現(xiàn)象不同可說明燃燒需要氧氣C.實驗過程中和結(jié)束后兩個氣球的大小都相同D.該實驗說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答案】B【解析】A.熱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溫度,又可以阻斷白磷與氧氣的接觸,故A錯誤;

B.左邊試管中的白磷能夠與氧氣接觸而燃燒,而右邊的白磷不能與氧氣接觸沒有燃燒,則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B正確;

C.在實驗過程中,左邊的白磷燃燒放出熱量,里面的氣體體積膨脹,氣球體積變大;實驗結(jié)束后,溫度下降,由于氧氣被消耗,因此氣球體積縮小。而右邊的氣球幾乎沒有變化,故C錯誤;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錯誤。故選B。5.(2021八下·麗水期末)天氣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來到戶外野炊,對于以下做法解釋不合理的是()A.油鍋著火蓋鍋蓋,原理是隔絕空氣B.抽出木柴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離開時澆水滅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溫度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氣中氧氣含量【答案】D【解析】A.油鍋著火蓋鍋蓋,原理是隔絕空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抽出木柴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離開時澆水滅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溫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而不能提高氧氣的含量,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6.(2021八下·濱江期末)根據(jù)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是()A.甲:收集氧氣并驗滿B.乙:檢驗土壤中存在有機物C.丙: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D.?。禾骄靠扇嘉锶紵臈l件【答案】D【解析】A.甲: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導氣管口應該伸到集氣瓶底部,故A錯誤;

B.乙:通過給土壤加熱的方式無法判斷是否存在有機物,故B錯誤;

C.丙: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nèi)氣壓變化不大,燒杯內(nèi)的水幾乎不能流入集氣瓶內(nèi),無法完成氧氣的測量,故C錯誤;

D.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比較,可以得到燃燒的條件之一為達到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和水里的白磷比較,可以得到燃燒的條件之一為與氧氣接觸,故D正確。故選D。7.(2021八下·蒼南期末)用如圖裝置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己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下列方案正確的是()選項ABCDXO2O2O2N2Y20℃水40℃水60℃水80℃水A.A B.B C.C D.D【答案】A【解析】探究影響燃燒的條件溫度達到著火點時,必須控制氧氣與可燃物相同而改變水溫,則X應該為O2,而Y的溫度應該低于白磷的著火點,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8.(2021八下·浦江期末)水是初中科學實驗中最常見的一種試劑,在不同的實驗中水起的作用不同。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如甲圖電解水實驗中水槽內(nèi)水的作用是導電B.如乙圖探究燃燒條件實驗中燒杯內(nèi)熱水的作用是隔絕空氣C.如丙圖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內(nèi)水起到催化作用,使燃燒更快D.如丁圖檢查裝置氣密性時燒杯中水有指示作用,方便觀察裝置是否漏氣【答案】D【解析】A.如甲圖電解水實驗中水槽內(nèi)水的作用是:導電和反應物,故A錯誤;

B.如乙圖探究燃燒條件實驗中燒杯內(nèi)熱水的作用是隔絕空氣和對白磷加熱,故B錯誤;

C.如丙圖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內(nèi)水吸收燃燒放出的熱量,將熔融物與底部隔離,防止瓶底炸裂,故C錯誤;

D.如丁圖檢查裝置氣密性時燒杯中水有指示作用,方便觀察裝置是否漏氣,故D正確。故選D。9.(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盎鹨摗钡膶嵸|(zhì)是()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答案】B【解析】“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盎鹨摗钡膶嵸|(zhì)是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速率加快,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0.(2021八下·杭州期末)“火折子”被稱為古代的打火機?;鹫圩拥闹饕牧蠟榘资砺葸^的土紙加以棉花、葦絮等,曬干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吹滅成暗火,裝入竹筒內(nèi),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guān)于火折子的說法錯誤的是()A.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閉的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降低了著火點【答案】D【解析】A.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閉的,否則里面由于缺氧而熄滅,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增加了氧氣,而不是降低了著火點,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1.(2021八下·義烏期中)下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研究燃燒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也能觀察到燃燒現(xiàn)象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答案】D【解析】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故A錯誤;

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它沒有與氧氣接觸,故B錯誤;

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由于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水的溫度,因此它不能燃燒,故C錯誤;

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故D正確。故選D。12.(2021八下·西湖期中)家庭燒烤是目前很多家庭聚會時喜歡的節(jié)目。燒烤可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燒烤應該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C.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從而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答案】C【解析】A.燒烤應該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這樣機制炭與氧氣充分接觸,燃燒更充分,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從而達到機制炭的著火點,使機制炭開始燃燒,但是機制炭本身的著火點不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3.(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研究燃燒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此組實驗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B.圖1白磷未燃是由于沒有與氧氣接觸C.圖2白磷未燃是由于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D.圖3中的白磷如果換成紅磷一樣能夠燃燒,因為紅磷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此組實驗中,白磷放在玻璃管內(nèi),與水不接觸,則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圖1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因此白磷未燃是由于沒有與氧氣接觸,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2中燒杯中為冰水,溫度很低,則白磷未燃是由于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紅磷與白磷都具有可燃性,但是白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80℃,因此圖3中換成紅磷不會燃燒,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4.(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學實驗中常見且用途廣泛的一種物質(zhì)。對下列各實驗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釋不合理的是()A.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變化得到氧氣體積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防止集氣瓶炸裂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答案】A【解析】A.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避免污染空氣,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變化得到氧氣體積,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燃燒放出的熱量,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5.(2020八下·臺州開學考)下列關(guān)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A.將大塊煤粉碎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遲煤燃燒的時間B.如圖甲所示,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C.由圖乙中的現(xiàn)象可知,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D.蠟燭用扇子一扇即滅,是因為扇走了蠟燭周圍的空氣【答案】C【解析】A.將大塊煤粉碎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增大煤塊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故A錯誤;

B.如圖甲所示,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向上燃燒的火焰可以給火柴梗加熱,使它達到燃點開始燃燒,故B錯誤;

C.由圖乙中的現(xiàn)象可知,金屬鎂會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因此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故C正確;D.蠟燭用扇子一扇即滅,是因為扇走了蠟燭火焰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故D錯誤。故選C。16.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C.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答案】C【解析】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達到炭的著火點,使炭燃燒,說法正確;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說法正確;

C、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能改變,說法錯誤;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17.(2021八下·樂清期末)樂樂和清清在實驗室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樂樂用鐵絲在火柴前端繞成螺旋狀(如圖甲)。清清同學將鐵絲繞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鐵絲重疊(如圖乙)。然后兩人分別將火柴引燃,進行實驗(如圖丙)。(1)為了讓鐵絲和氧氣充分燃燒,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擇(選填“甲”或“乙”)裝置。(2)該實驗證明了氧氣具有性。(3)反應生成的Fe3O4中,F(xiàn)e元素與O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敬鸢浮浚?)甲(2)助燃(3)21:8【解析】(1)為了讓鐵絲和氧氣充分燃燒,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擇甲裝置。

(2)該實驗證明了氧氣具有助燃性。

(3)反應生成的Fe3O4中,F(xiàn)e元素與O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56×3):(16×4)=21:8。18.(2021八下·北京期中)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2個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氣球,將2個支管同時伸入相同深度的熱水中。(1)能燃燒的是(填“a”、“b"或“c”)處,該處燃著的磷會很快熄滅,原因可能是.A.溫度降低B.氧氣耗盡C.管內(nèi)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填化學式)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敬鸢浮浚?)a;B(2)P2O5【解析】(1)白磷和紅磷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但是只有白磷能夠達到著火點,因此能燃燒的是白磷。白磷燃燒后,會很快熄滅,原因可能是氧氣耗盡,故選B。

(2)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如果逸散到空氣中會污染大氣,化學式為P2O5。19.(2021八下·諸暨期中)火的利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觀察圖:選擇序號回答(1)~(3):①與氧氣接觸;②溫度達到著火點;③有可燃物(1)圖一所示實驗現(xiàn)象,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2)圖二燒杯中蠟燭漸漸熄滅,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3)圖三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4)圖四實驗中所用藥品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選填圖四中的字母編號)【答案】(1)③(2)①(3)②(4)A【解析】(1)圖一中,小木塊為可燃物,而玻璃塊不是可燃物,則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有可燃物,故選③;

(2)圖二燒杯中蠟燭漸漸熄滅,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故選①;

(3)圖三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②。

(4)白磷的著火點很低,在空氣中很容易自然,因此應該保存在水中,故選A。20.(2019·臺州模擬)今年春節(jié)期間上映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影片講述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fā)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1)影片中地球需要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在地球離開太陽系后,下列情況可能發(fā)生的是。A.地球上的物體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B.地球上沒有了四季交替現(xiàn)象C.地球表面溫度會降低D.地球上夜空再也看不到星星(2)在木星的大氣層中,將近90%的氣體為氫氣,其余10%主要為氦氣。但即便給木星提供火源,也不會使木星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敬鸢浮浚?)B;C(2)缺少助燃劑【解析】(1)A、整個地球逃離太陽系時,地球質(zhì)量不變,仍能吸引住表面的物體,所以地球上的物體仍受到重力的作用,A錯誤;

B、逃離太陽系時地球不再繞太陽公轉(zhuǎn),所以四季交替也將消失,B正確;

C、距離太陽越來越遠,太陽輻射到地球的光減少,地球表面溫度降低,C正確;

D、地球仍是宇宙中的一顆行星,仍能看到太空中的恒星,D錯誤。故選BC

(2)木星中的氫氣是可燃性氣體,但由于木星表面沒有可幫助燃燒的氣體,所以木星不會燃燒,填:缺少助燃劑。三、實驗探究題21.(2021八下·杭州期中)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時發(fā)現(xiàn):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1)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nèi)焰,導出其中物質(zhì),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chǎn)生(如圖所示)。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zhì)燃燒形成的。

(3)探究二:物質(zhì)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物質(zhì)/°C熔點/°C沸點/°C燃燒時溫度/°C石蠟50-70300-350約600鐵15352750約1800鈉97.8880約1400由上表可知:物質(zhì)燃燒能否產(chǎn)生火焰與其(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guān)。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填“有”或“沒有”)火焰產(chǎn)生?!敬鸢浮浚?)鐵+氧氣→四氧化三鐵(條件:點燃)(2)氣態(tài)(3)沸點;有【解析】(1)鐵在氧氣中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條件:點燃);(2)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是由氣態(tài)物質(zhì)燃燒形成的。

(3)根據(jù)表格可知,石蠟的沸點為350℃,而燃燒時的溫度為600℃,溫度高于沸點,肯定為氣態(tài),即物質(zhì)燃燒能否產(chǎn)生火焰與其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guān)。金屬鈉的沸點為880℃,而燃燒溫度為1400℃,遠遠高于沸點,因此它燃燒時應該有火焰產(chǎn)生。22.(2020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實驗時,將一根火柴折斷,分成火柴頭(主要成分為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兩部分,放在銅片上加熱。(1)當觀察到現(xiàn)象時,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和著火點有關(guān);A.火柴頭先被點燃 B.燃燒劇烈程度不同 C.燃燒持續(xù)時間不同(2)火柴頭點燃的瞬間可觀察到“噴”出火焰,這是因為火柴頭受熱,內(nèi)部某些物質(zhì)反應產(chǎn)生了氧氣,使燃燒更旺。該現(xiàn)象說明了氧氣具有性;(3)森林火災在我國及全球各地頻發(fā),消防員通常會用大型吹風機的風筒對著火焰吹風,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滅火的原理是?!敬鸢浮浚?)A(2)助燃(3)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解析】(1)當觀察到火柴頭先被點燃的現(xiàn)象時,說明物質(zhì)的燃燒和著火點有關(guān);

(2)火柴頭點燃的瞬間可觀察到“噴”出火焰,這是因為火柴頭受熱,內(nèi)部某些物質(zhì)反應產(chǎn)生了氧氣,使燃燒更旺。該現(xiàn)象說明了氧氣具有助燃性;

(3)森林火災在我國及全球各地頻發(fā),消防員通常會用大型吹風機的風筒對著火焰吹風,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此滅火的原理是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23.(2020八下·臺州月考)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1)設計B、D的目的是。(2)能驗證可燃物燃燒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的現(xiàn)象是?!敬鸢浮浚?)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2)B中白磷燃燒,C中白磷不燃燒【解析】(1)B、D兩個實驗中,可燃物和溫度相同,B通入氧氣,而D沒有氧氣,因此設置它們的目的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2)探究燃燒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時,必須控制可燃物和氧氣接觸相同,而改變可燃物的溫度,因此選取實驗B和C。B中溫度高于白磷的著火點而燃燒,C中白磷溫度低于著火點不會燃燒。24.(2019八下·余杭月考)按如下實驗步驟,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什么?其中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所用藥品均足量(已知紅磷的著火點為240℃,白磷的著火點為40℃)。步驟一:向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