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學:非飽和土的強度_第1頁
高等土力學:非飽和土的強度_第2頁
高等土力學:非飽和土的強度_第3頁
高等土力學:非飽和土的強度_第4頁
高等土力學:非飽和土的強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講非飽和土的強度2提綱吸力水分特征曲線應力狀態(tài)變量強度理論極限平衡分析34非飽和土分類51.吸力(Suction)吸力反映土中水在土-水平衡體系中的能態(tài),指單位水從土中移到溫壓相同純水中所做的功61.吸力(Suction)滲透吸力系數(shù)(Clarke和Glew,1965)7毛細作用8接觸角91.1總吸力測量(1)Peltier型濕度計Seeback效應Seedback(1821):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閉合電路中,如果電路兩個接點的溫度不同,電路中產生電動勢。即電動勢是溫差的函數(shù)。101.1總吸力測量(1)Peltier型濕度計Peltier效應Peltier(1834):電流通過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閉合電路時,一個接點變熱,另一個接點變冷。111.1總吸力測量(1)Peltier型濕度計根據(jù)Peltier效應,可以將熱電偶的一個接點冷卻至大氣溫度,水蒸氣在此接點上凝結,電流一旦停止,凝結水蒸發(fā)到大氣中,溫度進一步降低。溫度降低取決于蒸發(fā)率。根據(jù)Seedback效應算出溫度和溫降,可以算出大氣的線對濕度。121.1總吸力測量(1)Peltier型濕度計131.1總吸力測量(1)Peltier型濕度計14(2)濾紙法151.2基質吸力測量(1)張力計16(2)軸移技術17(3)零型壓力板儀181.3滲透吸力測量(1)浸取法

(2)擠液法191.3滲透吸力測量Clarke和Glew

(1965)201.3滲透吸力測量211.3滲透吸力測量222水分特征曲線2324水分特征曲線公式(1)單參數(shù)公式:BrooksandCorey(1964):Xu(2004):25水分特征曲線公式(2)雙參數(shù)公式:Gardner(1964):Williams:VanGenuchtenandBurdine:26水分特征曲線公式(3)三參數(shù)公式:Fredlund和Xing(1994):27水分特征曲線公式28水分特征曲線公式29水分特征曲線公式30水分特征曲線公式313.應力狀態(tài)變量32零位試驗33Bishop和Donald(1961)最終孔隙比=0.86,S=43%,wL=29%,wp=23%

應變速率=0.03%/h344.強度理論4.1雙參量強度公式3536373839404.2有效應力表示的強度公式41425極限平衡分析(1)靜止土壓力5.1土壓力4344(2)主動土壓力45(3)被動土壓力4647(4)自立高度48495.2承載力505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