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復(fù)習(xí)能力進階閱讀與鑒賞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含答案閱讀與鑒賞
專題一文言文閱讀
一、(2024·泰安岱岳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B.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所惡有甚于死者
C.云歸而巖穴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醒能述以文者
以中有足樂者
2.下列各句中加點“也"字表達的語氣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3分)()
A.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D.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3.文中的“樂”意蘊豐富,下面對“樂"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有醉翁的山水之樂。在滁州山水相映、四季流轉(zhuǎn)的秀美風(fēng)光中,醉翁自得其樂。
B.有眾人的宴游之樂。滁人和賓客各盡其歡,反映出滁州城政治清明,百姓和樂。
C.有禽鳥的山林之樂。游人駐足欣賞禽鳥的鳴叫,“游人之樂”更添“禽鳥之樂"。
D.有太守的“樂其樂”。作者雖遭貶謫,但愛民之心不減,樂民之樂的情懷未變。
4.下列對選文寫作手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寫景,從小到大,由近及遠,層層烘托,逐步收縮視野,再用特寫鏡頭定格醉翁亭,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②段按時間順序,先描寫山間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的變化無窮,引出景色不同,流連山中美景的樂趣無窮。
C.從全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上看,作者采取了層層遞進、巧妙呼應(yīng)的手法,融敘事、議論和說明于一體,令人拍案叫絕。
D.文章描繪了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體現(xiàn)了一個“樂"字,描寫景物又著眼一個“醉”字,“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①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②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③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④陳勝佐之,并殺兩尉。⑤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⑥徒屬皆曰:“敬受命?!雹吣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⑧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⑨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⑩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并殺兩尉_②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B.①召令徒屬曰
②神情與蘇、黃不屬
C.①從民欲也
②雖欲言,無可進者
D.①陳涉乃立為王
②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2.對文中畫線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廣因此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B.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死了,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C.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人侮辱將尉。
D.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3.用“||”將這段文字劃分為三層,正確的一項劃分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B.①|(zhì)|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并殺兩尉”,這也是他們?yōu)槠鹆x所做的輿論準(zhǔn)備。
B.陳勝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士卒,堅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奮起抗?fàn)幍男拍睢?/p>
C.“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體現(xiàn)了起義策略的正確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選文中,一支團結(jié)戰(zhàn)斗的農(nóng)民起義軍迅速組成,證明陳勝是一名卓越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3分)()
A.母命之
B.無違夫子
C.與民由之
D.威武不能屈
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句是反問句,“誠"字加重了語氣。
B.“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一句“焉"字包含了孟子對公孫衍、張儀的鄙視。
C.“戒之曰”“必敬必戒"兩句中的“戒”字都是告誡的意思。
D.本文提出景春的觀點后,先表明作者態(tài)度,再予以直接反駁,后正面提出作者觀點。
3.對孟子眼里的大丈夫形象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有仁德,有禮節(jié),有義行。
B.窮達有道。
C.為人處事有原則。
D.既重社會責(zé)任,更重個人德行。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主要探討了“何為大丈夫"的問題。
B.景春是從治國的高度來定位大丈夫的,他認(rèn)為大丈夫就要能叱咤風(fēng)云,威震一時。
C.孟子以“妾婦之道”與“公孫衍、張儀"作對比,意在道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zhì)是沒有獨立的人格,只知道順從君王的意志、謀取自己的利益。
D.本文顯示出《孟子》的語言風(fēng)格:大量使用排比,氣勢非凡,極富雄辯的力量。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
B.男有分
分:職分,職守
C.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D.外戶而不閉
閉:用門閂插上
2.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
B.貨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C.貨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很多不法之徒想要據(jù)為己有。
D.財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3.對文中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天下為公”。
B.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C.社會成員幼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老有所居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D.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4.上文選自《禮記》,下列格言警句不是出自《禮記》的一項是(3分)()
A.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B.時過然后學(xué),則勤苦而難成。
C.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D.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公亦以此自矜_以錢覆其口
B.嘗射于家圃
取一葫蘆置于地
C.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以錢覆其口
D.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笑而遣之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見到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
B.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
C.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蘆。)
D.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我也沒有他的技藝,只是手法熟練罷了。)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睨之”“但微頷之”,體現(xiàn)賣油翁對陳堯咨的箭術(shù)不以為意,并不十分贊賞。
B.面對賣油翁“但微頷之”,陳堯咨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連續(xù)兩句反問,透露出他的盛氣凌人。
C.陳堯咨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怒形于色,斥責(zé)的語氣,顯得他傲慢無禮。
D.陳堯咨“笑而遣之"并未心服口服,而是不屑與他糾纏。
4.對本文主要闡述的道理,下列概括最準(zhǔn)確的是(3分)()
A.有本領(lǐng)不應(yīng)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應(yīng)以身示范。
C.熟能生巧。
D.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
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zhì)而金色。置于市,賈①十倍,人爭鬻②之。
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③,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④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⑤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⑥之業(yè)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⑦而不知理,坐糜廩粟⑧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yīng)。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注】①賈:“價”的古字,價格。②鬻(yù):這里是“買"的意思。③籩(biān)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e,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銅制的食器。④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盲人。瞽:盲人。⑤洸洸乎:威武的樣子。⑥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⑦斁:破壞。⑧廩粟:國家發(fā)的俸米。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2.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若所市于人者若:________
(2)而獨不足子所乎足:________
(3)世之為欺者不寡矣寡:________
(4)孰不巍巍乎可畏孰:________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文對我們做人做事有哪些啟發(f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①中,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祥年十四,被倭掠。國王知為中國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貴。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屢諷王入貢。宣德②中,與使臣偕來。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釁③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今獲生還中國,夫豈由人。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天子方懷柔遠人,不從其請,但許給驛暫歸,仍還本國。
祥抵家,獨其母在,不能識,曰:“果吾兒,則耳陰有赤痣?!彬炛?,抱持痛哭。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聞?wù)弋愔?/p>
(選自《明史·孝義》)
【注】①永樂: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號。②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號。③抱釁:指處于嫌疑危難之中。
1.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
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為:________
(2)屢諷王入貢諷:________
(3)則耳陰有赤痣陰:________
(4)聞?wù)弋愔悾篲_______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夙遭俘掠,抱釁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分析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質(zh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專題一文言文閱讀
一、(2024·泰安岱岳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紅色)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B.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所惡有甚于死者
C.云歸而巖穴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醒能述以文者
以中有足樂者
C[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A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項,在/比;C項,表承接;D項,用/因為。]
2.下列各句中加點(紅色)“也”字表達的語氣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3分)()
A.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D.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D[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也"的用法。A項,表陳述;B項,表陳述;C項,表陳述;D項,表判斷。]
√
3.文中的“樂”意蘊豐富,下面對“樂"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有醉翁的山水之樂。在滁州山水相映、四季流轉(zhuǎn)的秀美風(fēng)光中,醉翁自得其樂。
B.有眾人的宴游之樂。滁人和賓客各盡其歡,反映出滁州城政治清明,百姓和樂。
C.有禽鳥的山林之樂。游人駐足欣賞禽鳥的鳴叫,“游人之樂”更添“禽鳥之樂"。
D.有太守的“樂其樂”。作者雖遭貶謫,但愛民之心不減,樂民之樂的情懷未變。
√
C[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項,有誤,游人是因為欣賞山水而樂。]
4.下列對選文寫作手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寫景,從小到大,由近及遠,層層烘托,逐步收縮視野,再用特寫鏡頭定格醉翁亭,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②段按時間順序,先描寫山間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的變化無窮,引出景色不同,流連山中美景的樂趣無窮。
C.從全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上看,作者采取了層層遞進、巧妙呼應(yīng)的手法,融敘事、議論和說明于一體,令人拍案叫絕。
D.文章描繪了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體現(xiàn)了一個“樂"字,描寫景物又著眼一個“醉”字,“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
A[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項,有誤,這里應(yīng)該是由大到小、由遠及近。]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①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②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③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④陳勝佐之,并殺兩尉。⑤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⑥徒屬皆曰:“敬受命。”⑦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⑧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⑨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⑩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
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
1.下列句中加點(紅色)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并殺兩尉_②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B.①召令徒屬曰
②神情與蘇、黃不屬
C.①從民欲也
②雖欲言,無可進者
D.①陳涉乃立為王
②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A[本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A項,一齊。B項,部下,部屬/類似。C項,愿望/想。D項,于是/是。]
√
2.對文中畫線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廣因此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B.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死了,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C.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人侮辱將尉。
D.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D[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重點詞:故,故意;數(shù),多次;亡,逃跑;忿恚,使……惱怒;令,讓;辱,責(zé)辱。句意: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3.用“||”將這段文字劃分為三層,正確的一項劃分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B.①|(zhì)|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A[本題考查層次劃分。第一層:①-⑨寫起義開始時的情形。第二層:⑩-寫起義初期的迅猛發(fā)展形勢和陳勝立國經(jīng)過。第三層:簡述諸郡縣響應(yīng)陳涉起義的情形。]
√
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并殺兩尉”,這也是他們?yōu)槠鹆x所做的輿論準(zhǔn)備。
B.陳勝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士卒,堅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奮起抗?fàn)幍男拍睢?/p>
C.“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體現(xiàn)了起義策略的正確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選文中,一支團結(jié)戰(zhàn)斗的農(nóng)民起義軍迅速組成,證明陳勝是一名卓越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
√
A[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辨析能力。A項,有誤,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失期,法皆斬”;輿論準(zhǔn)備應(yīng)該是“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1.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語用法,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3分)()
A.母命之
B.無違夫子
C.與民由之
D.威武不能屈
√
D[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A項,句意為:母親訓(xùn)導(dǎo)她。命,訓(xùn)導(dǎo)。B項,句意為:不要違背丈夫。違,違背。C項,句意為: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從。D項,句意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句是反問句,“誠”字加重了語氣。
B.“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一句“焉”字包含了孟子對公孫衍、張儀的鄙視。
C.“戒之曰"必敬必戒”兩句中的“戒"字都是告誡的意思。
D.本文提出景春的觀點后,先表明作者態(tài)度,再予以直接反駁,后正面提出作者觀點。
√
C[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項,有誤。“戒之曰”的“戒"是“告誡”的意思;“必敬必戒"中的“戒”是“謹(jǐn)慎"的意思。]
3.對孟子眼里的大丈夫形象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有仁德,有禮節(jié),有義行。
B.窮達有道。
C.為人處事有原則。
D.既重社會責(zé)任,更重個人德行。
√
D[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D項,有誤,“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意思是:能實現(xiàn)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獨自走自己的道路?!暗弥?,與民由之"與“不得志,獨行其道”是并列關(guān)系。選項中“既重社會責(zé)任,更重個人德行"表述有誤。]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主要探討了“何為大丈夫”的問題。
B.景春是從治國的高度來定位大丈夫的,他認(rèn)為大丈夫就要能叱咤風(fēng)云,威震一時。
C.孟子以“妾婦之道"與“公孫衍、張儀”作對比,意在道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zhì)是沒有獨立的人格,只知道順從君王的意志、謀取自己的利益。
D.本文顯示出《孟子》的語言風(fēng)格:大量使用排比,氣勢非凡,極富雄辯的力量。
√
B[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B項,有誤,“景春是從治國的高度來定位大丈夫的"表述錯誤,“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這不是治國之道,這是遵從君王的意志、謀取自己的利益。]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紅色)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
B.男有分
分:職分,職守
C.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D.外戶而不閉
閉:用門閂插上
A[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解釋。A項,有誤,親:父母。]
√
2.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
B.貨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C.貨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很多不法之徒想要據(jù)為己有。
D.財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
A[本題考查句子翻譯。重點詞:惡,厭惡;于,在。句意: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
3.對文中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天下為公"。
B.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C.社會成員幼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老有所居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D.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
C[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項,有誤,社會成員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4.上文選自《禮記》,下列格言警句不是出自《禮記》的一項是(3分)()
A.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B.時過然后學(xué),則勤苦而難成。
C.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D.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D[本題考查對文學(xué)常識的識記。A、B、C三項均出自《禮記》;D項出自《老子》。]
√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公亦以此自矜_以錢覆其口
B.嘗射于家圃
取一葫蘆置于地
C.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以錢覆其口
D.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笑而遣之
√
B[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項,以:介詞,憑借/介詞,用;B項,于:介詞,在/介詞,在;C項,其:代詞,代陳堯咨/代詞,代葫蘆;D項,而:表轉(zhuǎn)折,可是/表修飾,不譯。]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見到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
B.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
C.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蘆。)
D.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我也沒有他的技藝,只是手法熟練罷了。)
√
D[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D項,有誤,“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的意思是: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拔乙酂o他”并不是指“我也沒有他的技藝"。]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睨之”“但微頷之”,體現(xiàn)賣油翁對陳堯咨的箭術(shù)不以為意,并不十分贊賞。
B.面對賣油翁“但微頷之”,陳堯咨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連續(xù)兩句反問,透露出他的盛氣凌人。
C.陳堯咨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怒形于色,斥責(zé)的語氣,顯得他傲慢無禮。
D.陳堯咨“笑而遣之"并未心服口服,而是不屑與他糾纏。
√
D[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D項,有誤,“笑而遣之”表示出陳堯咨從賣油翁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并心悅誠服。并不是“未心服口服,而是不屑與他糾纏"。]
4.對本文主要闡述的道理,下列概括最準(zhǔn)確的是(3分)()
A.有本領(lǐng)不應(yīng)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應(yīng)以身示范。
C.熟能生巧。
D.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C[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記述了陳堯咨擅長射箭并憑著這種本領(lǐng)而自夸,賣油翁則是“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并指出“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
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zhì)而金色。置于市,賈①十倍,人爭鬻②之。
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③,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④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⑤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⑥之業(yè)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⑦而不知理,坐糜廩粟⑧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yīng)。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注】①賈:“價"的古字,價格。②鬻(yù):這里是“買”的意思。③籩(biān)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籩,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銅制的食器。④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盲人。瞽:盲人。⑤洸洸乎:威武的樣子。⑥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⑦斁:破壞。⑧廩粟:國家發(fā)的俸米。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nèi)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這些現(xiàn)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故斷為: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答案]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2.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紅色)詞的含義。(4分)
(1)若所市于人者若:__________
(2)而獨不足子所乎足:__________
(3)世之為欺者不寡矣寡:__________
(4)孰不巍巍乎可畏孰: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1)句意:你賣柑橘給人家。若:你。(2)句意:卻唯獨不能滿足您嗎?足:滿足。(3)句意: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寡:少。(4)句意:哪一個不是威風(fēng)凜凜、令人敬畏。孰:誰,哪一個。
你
滿足
少
誰,哪一個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4分)
_________________
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此睦锩妫煽莸孟衿茢〉拿扌?。
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來養(yǎng)活自己。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的翻譯能力。(1)重點詞:貿(mào),買。如,像。若,像。句意: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此睦锩?,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2)重點詞:吾,我。以,來。句意: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來養(yǎng)活自己。
4.此文對我們做人做事有哪些啟發(fā)?(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賣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劉基所寫的一篇政治寓言。講述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假托賣柑者的一席話,深刻諷刺了有名無實者的丑惡嘴臉。文章啟示我們:做人不應(yīng)只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應(yīng)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看待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要認(rèn)清事實,不被假象欺騙。
做人不應(yīng)只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應(yīng)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看待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要認(rèn)清事實,不被假象欺騙。
【參考譯文】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jīng)歷一整年也不潰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zhì)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比別人的高出)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
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此睦锩?,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我很奇怪,問他說:“你賣柑橘給人家,是打算讓人家放在籩豆之中供祭祀用呢,還是拿去待嘉賓用呢?或者只不過用這種漂亮的外觀去愚蠢的人和盲人上當(dāng)呢?這樣欺騙人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來養(yǎng)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不曾有人說過什么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嗎?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難道僅僅只有我一個嗎?您還沒有好好考慮這個問題。
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蒙著虎皮的將軍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樣子,好像是捍衛(wèi)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擁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帶子的人,氣宇軒昂地坐在朝堂之上,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業(yè)績嗎?盜賊四起卻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奢靡地浪費糧食卻不懂得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騎著大馬,喝著美酒,吃著美食的人,哪一個不是威風(fēng)凜凜、令人敬畏、顯赫得值得人們效仿?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nèi)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這些現(xiàn)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貋硭伎歼@賣柑人的話,覺得他像是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間邪惡現(xiàn)象激憤痛恨之人嗎?因而假托柑橘用來諷刺嗎?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①中,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祥年十四,被倭掠。國王知為中國人,召侍左右,改名元貴。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屢諷王入貢。宣德②中,與使臣偕來。上疏言:“臣夙遭俘掠,抱釁③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今獲生還中國,夫豈由人。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碧熳臃綉讶徇h人,不從其請,但許給驛暫歸,仍還本國。
祥抵家,獨其母在,不能識,曰:“果吾兒,則耳陰有赤痣。"驗之信,抱持痛哭。未幾別去,至日本,啟以帝意。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聞?wù)弋愔?/p>
(選自《明史·孝義》)
【注】①永樂:明第三帝成祖朱棣年號。②宣德:明第五帝宣宗朱瞻基年號。③抱釁:指處于嫌疑危難之中。
1.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
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
[解析]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本句句意為:倭國國王應(yīng)允了他,仍讓他進貢。麹祥就再次(向朝廷)請求之前的愿望(侍奉母親),皇帝下詔允許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yǎng)家中?!皣踉手粤钊胴?主語為“國王”,“仍令入貢"是應(yīng)允的內(nèi)容,應(yīng)斷開;“祥乃復(fù)申前請”主語為麹祥,應(yīng)斷開;“詔許襲職歸養(yǎng)"為皇帝的答復(fù),應(yīng)斷開。故劃分為: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
[答案]國王允之/仍令入貢/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紅色)詞的意思。(4分)
(1)父亮為金山衛(wèi)百戶為:__________
(2)屢諷王入貢諷:__________
(3)則耳陰有赤痣陰:__________
(4)聞?wù)弋愔悾篲_________
擔(dān)任或做
勸諫
暗面、背面
以……為異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為:他的父親麹亮擔(dān)任金山衛(wèi)百戶。為:擔(dān)任或做。(2)句意為:(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原進貢。諷:勸諫。(3)句意為:那么(他)耳后有赤痣。陰:暗面、背面。(4)句意為:聽到的人都認(rèn)為這件事很奇異。異:以……為異。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臣夙遭俘掠,抱釁痛心,流離困頓,艱苦萬狀。(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在那個國家(倭國)做官,有了妻子、兒女,但是內(nèi)心不曾有一天忘記中原祖國。
我曾經(jīng)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zé)心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1)重點詞:遂,于是;仕,做官;妻子,妻子和孩子;未嘗,從來沒有。句意:于是在那個國家(倭國)做官,有了妻子、兒女,但是內(nèi)心不曾有一天忘記中原祖國。(2)重點詞:夙,曾經(jīng);抱釁痛心,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zé)心痛;流離困頓,流離失所困頓不堪。句意:我曾經(jīng)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zé)心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
4.簡要分析作者肯定了麹祥的哪些品質(zh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麹祥矢志不渝、熱愛祖國,從麹祥多年一直沒有忘記中國,一心想回到祖國可以看出。恪守孝道,從他遠在倭國,一心想去見母親,皇帝讓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yǎng)母親可以看出。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結(jié)合“遂仕其國,有妻子,然心未嘗一日忘中國也”可知,雖然麹祥遭到倭寇的擄掠,但他一心想著自己的祖國,并且從未忘記祖國,可見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結(jié)合“屢諷王入貢"伏乞賜歸侍養(yǎng),不勝至愿”“母子相失二十年,又有華夷之限,竟得遂其初志"可見與母親分離二十年,麹祥一直渴望回到自己的祖國,并且多次尋找機會回到中原,可見他堅守志向,矢志不移;結(jié)合“伏乞賜歸侍養(yǎng)”“祥乃復(fù)申前請,詔許襲職歸養(yǎng)"可見,麹祥多次請求回去侍養(yǎng)母親,這說明他孝順,雖遭擄掠但仍恪守孝道。據(jù)此可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樂年間,他的父親麹亮擔(dān)任金山衛(wèi)百戶。在麹祥十四歲的那年,麹祥被倭寇擄走。倭國國王知道他是中原人,詔令他在身邊侍奉,把他改名元貴。于是在那個國家(倭國)做官,有了妻子、兒女,但是內(nèi)心不曾有一天忘記中原祖國。(他)多次勸諫倭國國王(讓他)到中原進貢。宣德時期,(他)與倭國使臣一起回到中原。向皇帝上疏說:“我曾經(jīng)遭到倭寇的擄掠,處于嫌疑危難之中自責(zé)心痛,流離失所困頓不堪,非常艱苦?,F(xiàn)在能夠活著回到中原,怎么還能任由別人安排。我請求您讓我回家侍奉父母,(我)沒有比這更大的愿望了。”皇帝正用恩德使遠處的人來歸附,不恩準(zhǔn)他的請求,但是讓他回驛站后可暫且歸家,(然后)仍然返回倭國。
麹祥回到家里,只有母親在家,(母親)已不認(rèn)識他,說:“果真是我的兒子,那么(他)耳后有赤痣。"驗證以后果然有,(母子)抱頭大哭。不久告別(母親)離開,到了日本,(向倭國國王)陳述明朝皇帝的意思。倭國國王應(yīng)允了他,仍讓他進貢。麹祥就再次(向朝廷)請求之前的愿望(侍奉母親),皇帝下詔允許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歸養(yǎng)家中。他和母親失散二十多年,又有華夏和蠻夷的限制,最終能夠?qū)崿F(xiàn)他當(dāng)初的意愿,聽到的人都認(rèn)為這件事很奇異。閱讀與鑒賞
專題一文言文閱讀
一、(2024·泰安岱岳區(qū)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醉翁亭記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B.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所惡有甚于死者
C.云歸而巖穴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醒能述以文者
以中有足樂者
C[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A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項,在/比;C項,表承接;D項,用/因為。]
2.下列各句中加點“也”字表達的語氣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3分)()
A.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D.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D[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也"的用法。A項,表陳述;B項,表陳述;C項,表陳述;D項,表判斷。]
3.文中的“樂”意蘊豐富,下面對“樂"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有醉翁的山水之樂。在滁州山水相映、四季流轉(zhuǎn)的秀美風(fēng)光中,醉翁自得其樂。
B.有眾人的宴游之樂。滁人和賓客各盡其歡,反映出滁州城政治清明,百姓和樂。
C.有禽鳥的山林之樂。游人駐足欣賞禽鳥的鳴叫,“游人之樂”更添“禽鳥之樂"。
D.有太守的“樂其樂”。作者雖遭貶謫,但愛民之心不減,樂民之樂的情懷未變。
C[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項,有誤,游人是因為欣賞山水而樂。]
4.下列對選文寫作手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寫景,從小到大,由近及遠,層層烘托,逐步收縮視野,再用特寫鏡頭定格醉翁亭,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②段按時間順序,先描寫山間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的變化無窮,引出景色不同,流連山中美景的樂趣無窮。
C.從全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上看,作者采取了層層遞進、巧妙呼應(yīng)的手法,融敘事、議論和說明于一體,令人拍案叫絕。
D.文章描繪了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體現(xiàn)了一個“樂"字,描寫景物又著眼一個“醉”字,“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A[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項,有誤,這里應(yīng)該是由大到小、由遠及近。]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①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②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③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④陳勝佐之,并殺兩尉。⑤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⑥徒屬皆曰:“敬受命?!雹吣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⑧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⑨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⑩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并殺兩尉_②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B.①召令徒屬曰
②神情與蘇、黃不屬
C.①從民欲也
②雖欲言,無可進者
D.①陳涉乃立為王
②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A[本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A項,一齊。B項,部下,部屬/類似。C項,愿望/想。D項,于是/是。]
2.對文中畫線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廣因此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B.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死了,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C.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人侮辱將尉。
D.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D[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重點詞:故,故意;數(shù),多次;亡,逃跑;忿恚,使……惱怒;令,讓;辱,責(zé)辱。句意: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走,惹將尉惱怒,讓將尉責(zé)罰他。]
3.用“||”將這段文字劃分為三層,正確的一項劃分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B.①|(zhì)|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A[本題考查層次劃分。第一層:①-⑨寫起義開始時的情形。第二層:⑩-寫起義初期的迅猛發(fā)展形勢和陳勝立國經(jīng)過。第三層:簡述諸郡縣響應(yīng)陳涉起義的情形。]
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并殺兩尉”,這也是他們?yōu)槠鹆x所做的輿論準(zhǔn)備。
B.陳勝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激勵士卒,堅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奮起抗?fàn)幍男拍睢?/p>
C.“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體現(xiàn)了起義策略的正確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
D.選文中,一支團結(jié)戰(zhàn)斗的農(nóng)民起義軍迅速組成,證明陳勝是一名卓越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dǎo)者。
A[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辨析能力。A項,有誤,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失期,法皆斬”;輿論準(zhǔn)備應(yīng)該是“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3分)()
A.母命之
B.無違夫子
C.與民由之
D.威武不能屈
D[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A項,句意為:母親訓(xùn)導(dǎo)她。命,訓(xùn)導(dǎo)。B項,句意為:不要違背丈夫。違,違背。C項,句意為: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從。D項,句意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句是反問句,“誠”字加重了語氣。
B.“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一句“焉”字包含了孟子對公孫衍、張儀的鄙視。
C.“戒之曰"必敬必戒”兩句中的“戒"字都是告誡的意思。
D.本文提出景春的觀點后,先表明作者態(tài)度,再予以直接反駁,后正面提出作者觀點。
C[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項,有誤?!敖渲弧钡摹敖?是“告誡”的意思;“必敬必戒"中的“戒”是“謹(jǐn)慎"的意思。]
3.對孟子眼里的大丈夫形象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有仁德,有禮節(jié),有義行。
B.窮達有道。
C.為人處事有原則。
D.既重社會責(zé)任,更重個人德行。
D[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D項,有誤,“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意思是:能實現(xiàn)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獨自走自己的道路。“得志,與民由之"與“不得志,獨行其道”是并列關(guān)系。選項中“既重社會責(zé)任,更重個人德行"表述有誤。]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主要探討了“何為大丈夫”的問題。
B.景春是從治國的高度來定位大丈夫的,他認(rèn)為大丈夫就要能叱咤風(fēng)云,威震一時。
C.孟子以“妾婦之道"與“公孫衍、張儀”作對比,意在道出公孫衍、張儀的本質(zhì)是沒有獨立的人格,只知道順從君王的意志、謀取自己的利益。
D.本文顯示出《孟子》的語言風(fēng)格:大量使用排比,氣勢非凡,極富雄辯的力量。
B[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B項,有誤,“景春是從治國的高度來定位大丈夫的"表述錯誤,“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這不是治國之道,這是遵從君王的意志、謀取自己的利益。]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
B.男有分
分:職分,職守
C.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D.外戶而不閉
閉:用門閂插上
A[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解釋。A項,有誤,親:父母。]
2.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
B.貨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C.貨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之所以厭惡是因為很多不法之徒想要據(jù)為己有。
D.財物,厭惡地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是因為不能決定是否應(yīng)該據(jù)為己有。
A[本題考查句子翻譯。重點詞:惡,厭惡;于,在。句意: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
3.對文中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是“天下為公"。
B.選賢任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C.社會成員幼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老有所居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D.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C[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項,有誤,社會成員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是大同社會的內(nèi)容之一。]
4.上文選自《禮記》,下列格言警句不是出自《禮記》的一項是(3分)()
A.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B.時過然后學(xué),則勤苦而難成。
C.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
D.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D[本題考查對文學(xué)常識的識記。A、B、C三項均出自《禮記》;D項出自《老子》。]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2分)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公亦以此自矜_以錢覆其口
B.嘗射于家圃
取一葫蘆置于地
C.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以錢覆其口
D.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笑而遣之
B[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項,以:介詞,憑借/介詞,用;B項,于:介詞,在/介詞,在;C項,其:代詞,代陳堯咨/代詞,代葫蘆;D項,而:表轉(zhuǎn)折,可是/表修飾,不譯。]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見到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
B.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
C.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蘆。)
D.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我也沒有他的技藝,只是手法熟練罷了。)
D[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D項,有誤,“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的意思是: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拔乙酂o他”并不是指“我也沒有他的技藝"。]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睨之”“但微頷之”,體現(xiàn)賣油翁對陳堯咨的箭術(shù)不以為意,并不十分贊賞。
B.面對賣油翁“但微頷之”,陳堯咨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連續(xù)兩句反問,透露出他的盛氣凌人。
C.陳堯咨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怒形于色,斥責(zé)的語氣,顯得他傲慢無禮。
D.陳堯咨“笑而遣之"并未心服口服,而是不屑與他糾纏。
D[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D項,有誤,“笑而遣之”表示出陳堯咨從賣油翁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并心悅誠服。并不是“未心服口服,而是不屑與他糾纏"。]
4.對本文主要闡述的道理,下列概括最準(zhǔn)確的是(3分)()
A.有本領(lǐng)不應(yīng)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應(yīng)以身示范。
C.熟能生巧。
D.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記述了陳堯咨擅長射箭并憑著這種本領(lǐng)而自夸,賣油翁則是“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并指出“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
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zhì)而金色。置于市,賈①十倍,人爭鬻②之。
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③,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④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⑤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⑥之業(yè)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⑦而不知理,坐糜廩粟⑧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yīng)。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注】①賈:“價"的古字,價格。②鬻(yù):這里是“買”的意思。③籩(biān)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籩,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銅制的食器。④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盲人。瞽:盲人。⑤洸洸乎:威武的樣子。⑥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⑦斁:破壞。⑧廩粟:國家發(fā)的俸米。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nèi)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這些現(xiàn)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故斷為: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答案]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2.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若所市于人者若:________
(2)而獨不足子所乎足:________
(3)世之為欺者不寡矣寡:________
(4)孰不巍巍乎可畏孰: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1)句意:你賣柑橘給人家。若:你。(2)句意:卻唯獨不能滿足您嗎?足:滿足。(3)句意: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寡:少。(4)句意:哪一個不是威風(fēng)凜凜、令人敬畏。孰:誰,哪一個。
[答案](1)你;(2)滿足;(3)少;(4)誰,哪一個。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予貿(mào)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的翻譯能力。(1)重點詞:貿(mào),買。如,像。若,像。句意: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此睦锩?,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2)重點詞:吾,我。以,來。句意: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來養(yǎng)活自己。
[答案](1)我買到了其中的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敗的棉絮。
(2)我從事這個行業(yè)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賴這個來養(yǎng)活自己。
4.此文對我們做人做事有哪些啟發(f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顿u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劉基所寫的一篇政治寓言。講述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假托賣柑者的一席話,深刻諷刺了有名無實者的丑惡嘴臉。文章啟示我們:做人不應(yīng)只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應(yīng)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创虑椴灰豢幢砻?,要認(rèn)清事實,不被假象欺騙。
[答案]做人不應(yīng)只追求外表的光彩照人,更應(yīng)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看待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要認(rèn)清事實,不被假象欺騙。
【參考譯文】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jīng)歷一整年也不潰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zhì)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比別人的高出)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秋招:機械工程師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供應(yīng)鏈專員招聘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xué)年廣西玉林市八校高一(下)期中數(shù)學(xué)試卷(含解析)
- 2025年中華考試網(wǎng)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云計算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球員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小學(xué)多邊形面積競賽題庫
- 2025年雪糕行業(yè)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海保教工作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污水處理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患者用藥指導(dǎo)知識技能競賽(省選拔賽)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國家管網(wǎng)集團招聘筆試題庫2024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招聘筆試題庫2024
- 會計交接清單模板
- 醫(yī)院感染試題題庫與答案
- 2024年檔案知識競賽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洗衣機合同范本
-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第2章 有理數(shù)的運算 達標(biāo)測試卷(含答案)
- GJB9001C-2017組織內(nèi)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相關(guān)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與風(fēng)險和機遇識別評價分析及應(yīng)對措施一覽表
- (正式版)CB∕T 4552-2024 船舶行業(yè)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文件編制和管理規(guī)定
- 廠區(qū)保潔服務(wù)投標(biāo)方案【2024版】技術(shù)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