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八章病原性球菌及檢驗
本章考點:(掌握,熟練掌握)
(1)概念
(2)生物學性狀
(3)微生物學檢查方法與原理
(4)臨床意義(致病性、所致疾病)
普及共性,單記個性
生物學性狀
形態(tài)與結構:革蘭染色性,菌體形態(tài),大小,排列狀態(tài),特殊結構。
培養(yǎng)特性:對氣體需求,營養(yǎng)要求,最適pH值,最適溫度,在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現(xiàn)象。
生化反應:特殊生化。
抗原:
分類:
致病性
致病物質(zhì)
所致疾病
微生物學檢查:針對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
一、葡萄球菌屬
(-)概念
一群革蘭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而得名。
(二)生物學特性
L形態(tài)與結構:本屬菌革蘭染色陽性,呈圓球形,直徑0.5?1.5/um,不規(guī)則成堆排列,形似葡萄串
狀,在膿汁、肉浸液培養(yǎng)物中,可見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無鞭毛和芽胞,有些細菌能形成莢膜。
2.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通常在肉浸液及肉浸液瓊脂或加入血液的培養(yǎng)基上生
長良好。最適pH為7.4,最適溫度為35℃?37℃。
在普通瓊脂平板上經(jīng)35C24?48h培養(yǎng),可形成圓形、凸起、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并且不透明的
菌落,直徑為2?3mm??僧a(chǎn)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黃色、白色、檸檬色色素。
在血瓊脂平板上,幾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產(chǎn)生a、6、丫和6溶血素。對人致病的主要是a溶血素。
在液體培養(yǎng)基(普通肉浸液)中生長迅速呈均勻混濁狀。
3.生化反應:觸酶試驗(+),對糖的發(fā)酵反應不規(guī)則,多數(shù)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及蔗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
氣。多數(shù)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分解甘露醇產(chǎn)酸、液化明膠和產(chǎn)生血漿凝固酶。
4.抗原:葡萄球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獲得兩種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為完全抗原,有種屬特異性,無型特異性。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結合在細胞壁的
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稱葡萄球菌A蛋白(SPA)。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具有型特異性,有三種:①A型多糖抗原;②B型多糖抗原;③C型多糖抗
原。
5.分類
6.抵抗力: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強,耐熱,耐干燥,耐高鹽,是抵抗力最強的無芽胞細菌。
(三)致病性及臨床意義
葡萄球菌感染的特點是感染部位組織的化膿、壞死和膿腫形成。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
生葡萄球菌是引起臨床感染最常見的葡萄球菌。
1)金黃葡萄球菌
所致疾病
2)表皮葡萄球菌是存在于皮膚的正常棲居菌,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是導致血培養(yǎng)污染的常見
細菌之一。
3)腐生葡萄球菌是導致尿路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之一。
(四)微生物學檢驗方法與原理
1.標本采集:根據(jù)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不同,可采集膿汁、滲出液、傷口分泌物、血液、尿液、
糞便、痰液以及脊髓液等。(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標本)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鏡檢:無菌取膿汁、痰、滲出物和腦脊液(離心后取沉渣)涂片,經(jīng)革蘭染色后鏡檢,如為
革蘭陽性球菌呈葡萄狀排列可初步報告為:“找到革蘭陽性葡萄狀排列球菌,疑為葡萄球菌”。
(2)分離培養(yǎng):血液標本(靜脈血約5ml)注入50ml葡萄糖肉湯或含硫酸鎂肉湯增菌培養(yǎng),迅速搖勻,
以防凝固,置35℃,一般于24h后開始觀察有無細菌生長,若均勻混濁,溶血及膠豚狀生長,則接種于血
瓊脂,進一步鑒定,若無細菌生長,于48?72h后自行觀察(一般以7天為限),并接種血瓊脂,以確定
有無細菌生長。血液標本也可注入商品血培養(yǎng)瓶培養(yǎng)。
膿汁、尿道分泌物、腦脊液離心沉淀物,通??芍苯咏臃N血瓊脂。35℃18?24h培養(yǎng),可見直徑2?3mm,
產(chǎn)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菌落周圍有透明的溶血環(huán)。
尿液標本,必要時作細菌菌落計數(shù)。
糞便、嘔吐物應接種高鹽卵黃或高鹽甘露醇瓊脂平板,經(jīng)35℃18?24h培養(yǎng),可形成細小菌落,48h后
形成典型菌落。
(3)鑒定試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觸酶+++
血漿凝固酶+--
甘露醇發(fā)酵試驗+--
新生霉素敏感試驗SSR
報告:檢出“XXX葡萄球菌”
(4)耐藥性檢測:檢測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表葡菌(MRSE),耐萬古霉素的
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耐萬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VRSE)。NCCLS/CLSI推薦用頭抱西丁紙片法檢測
對苯唾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
二、鏈球菌屬
(一)概念
鏈球菌屬為觸酶陰性,兼性厭氧,呈圓形或卵圓形的革蘭陽性球菌,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生長時易形成長
鏈而表現(xiàn)為沉淀生長(但肺炎鏈球菌為混濁生長)。
(-)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革蘭染色陽性。菌體呈圓形,直徑為0.8?1.0um,呈鏈狀排列,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易成
長鏈。在膿汁標本中為短鏈,成雙或單個散在。無鞭毛、無芽胞、某些菌株在血清肉湯中可有莢膜。
2.培養(yǎng)特性:本屬細菌大多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少數(shù)微需氧及專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較高,在含有腹
水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最適溫度為35℃?37℃,最適pH為7.4?7.6,在5%C()2環(huán)境下生長更好。在血瓊
脂平板上,經(jīng)35℃18?24h培養(yǎng)后可形成灰白色、圓形、
凸起、直徑為0.1?0.75mm細小菌落,菌落周圍出現(xiàn)不同溶血環(huán)。
3.生化反應:本屬細菌觸酶試驗陰性(與葡萄球菌屬鑒別)
4.分類
(1)根據(jù)溶血能力分類:利用鏈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情況分為三類,
1)甲型(a)溶血性鏈球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本菌為條件致病菌。
2)乙型(B)溶血性鏈球菌:通稱溶血性鏈球菌,透明溶血環(huán)。該型細菌致病性最強,常引起人和動
物多種疾病。
3)丙型(丫)鏈球菌:無溶血環(huán)。一般無致病性。
(2)根據(jù)鏈球菌細胞壁抗原(即C抗原)分類:即常用Lancefield血清分型法,將鏈球菌分為A、B、
C、D……T等18個群(其中I和J缺),對人類有致病性的90%屬A群,B、C、I)、G群鏈球菌感染較少見。
5.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強。
(三)致病性
A群鏈球菌:
致病物質(zhì)所致疾病
畫
草綠色鏈球菌:屬條件致病菌,常與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相關。
B群鏈球菌:是新生兒肺炎、腦膜炎和敗血癥的病原體。
D群鏈球菌:引起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治療原則:A群鏈球菌感染,青霉素G被列為首選。
B群鏈球菌常采用青霉素G和一種氨基糖苜類合用。
(四)微生物學檢驗方法與原理
1.標本采集: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標本。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鏡檢:革蘭染色,鏡檢。如符合鏈球菌的形態(tài)特征可初報。
(2)直接檢測抗原。
(3)分離培養(yǎng):血液標本,以無菌操作取兩份血液各8?10ml,分別注入肉湯培養(yǎng)基,分別置需氧和
厭氧環(huán)境中增菌,有細菌生長,然后分別接種于兩個血平板,置需氧和厭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膿汁和咽拭標本
接種血平板并涂片染色鏡檢,若形態(tài)酷似鏈球菌,并革蘭陽性,可初報。上述的培養(yǎng)物經(jīng)35℃18?24h培
養(yǎng)后,觀察菌落特征和溶血情況。鏈球菌的菌落通常較小,透明或半透明,似針尖大小、凸起,菌落周圍
可出現(xiàn)a-溶血或B-溶血,也可不出現(xiàn)溶血。然后取可疑菌落經(jīng)涂片、染色鏡檢證實。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和肺炎鏈球菌可產(chǎn)生a-溶血,它們的菌落形態(tài)非常相似,應予以區(qū)別。豬鏈球菌在羊血平板上為a溶血,
在兔血平板上呈B溶血。
(4)鑒定:見生化反應。
三、肺炎鏈球菌
(-)概念
肺炎鏈球菌屬鏈球菌科,鏈球菌屬。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革蘭陽性,呈矛頭狀,成雙排列,球菌。有莢膜(在人或動物體內(nèi)易形成),無鞭毛,
無芽胞。
2.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的溫度為35℃?37℃,最適的pH7.6?8.0。營養(yǎng)要求較高。在血
瓊脂平板上可形成臍狀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圈。
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時間過長,可因產(chǎn)生自溶,培養(yǎng)液可變澄清,管底沉淀。
3.生化反應:菊糖、膽汁溶解試驗陽性、Optochin敏感試驗陽性。(與草綠色鏈球菌的鑒別。)
(三)致病性
致病物質(zhì):莢膜。
所致疾病主要有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
(四)微生物學檢驗方法與原理
1.標本采集
2.試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檢查:經(jīng)革蘭染色,鏡檢見革蘭陽性矛尖狀雙球菌。
(2)分離培養(yǎng):血液、腦脊液需增菌培養(yǎng),經(jīng)葡萄糖硫酸鎂肉湯增菌后,肺炎鏈球菌可呈均勻混濁,
而且有綠色熒光。無須增菌培養(yǎng)的膿汁或腦脊液沉渣接種于血瓊脂,置5%?10隊02環(huán)境中,經(jīng)35℃18?24h
培養(yǎng)后觀察茵落,并取可疑菌落作進一步鑒定。
(3)鑒定試驗
1)膽汁溶解試驗:陽性。
2)菊糖發(fā)酵試驗:陽性。
3)動物試驗:小白鼠對肺炎鏈球菌極為敏感。
4)莢膜腫脹試驗:陽性。
5)Optochin敏感試驗:陽性。
6)快速乳膠凝集試驗陽性。
四、腸球菌屬
(-)概念
腸球菌屬是腸道的正常棲居菌。
(二)生物學形狀
為革蘭陽性,成雙或短鏈狀排列的卵圓形球菌,無芽胞,無莢膜,部分腸球菌有稀疏鞭毛。營養(yǎng)要求
高,需氧及兼性厭氧,在膽汁七葉昔和含6.5%NaCl培養(yǎng)基中可以生長(此點可與鏈球菌鑒別)o在血平板
上主要表現(xiàn)為Y-和a-溶血。觸酶陰性,多數(shù)腸球菌能水解毗咯烷酮-8-蔡基酰胺(PYR)。
與同科鏈球菌的顯著區(qū)別在于腸球菌能在高鹽(6.5%NaCl)、高堿(pH9.6人40%膽汁培養(yǎng)基上和10℃~
45c環(huán)境下生長,并對許多抗菌藥物表現(xiàn)為固有耐藥。
目前,腸球菌是革蘭陽性菌中僅次于葡萄球菌屬的重要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其所致感染中最常見的為尿
路感染,其次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創(chuàng)傷和外科術后感染。臨床上分離率最高的是糞腸球菌,其次是屎腸
球菌。糞腸球菌的某些菌株在馬血、兔血平板上出現(xiàn)B溶血。
(三)微生物學檢查方法與原理
合理采取相應標本,如尿液、膿汁、膽汁、分泌物或血液等,以直接涂片進行初步檢查。分離培養(yǎng)后,
挑取可疑菌落,進行涂片、染色、鏡檢、觸酶試驗、膽汁七葉背試驗和6.5%NaCl耐受試驗,可鑒定到屬。
如鑒定到種還需進行必要的生化試驗。對具有臨床意義的腸球菌應進行體外藥敏試驗,一般要測試對B-
內(nèi)酰胺類尤其是青霉素類(如青霉素、氨茉西林)、萬古霉素和氨基糖貳類(如慶大霉素)的敏感性,耐
萬古霉素腸球菌(VRE)國外檢出率較國內(nèi)高。
(四)治療原則
治療腸球菌感染一般采用S-內(nèi)酰胺類和氨基糖貳類聯(lián)合治療。
五、奈瑟菌屬
奈瑟菌屬為一大群革蘭陰性雙球菌,無鞭毛,無芽胞,有菌毛。專性需氧,氧化酶陽性。本屬主要有9
個種。其中對人致病的是腦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
(一)腦膜炎奈瑟菌
1.概念
腦膜炎奈瑟菌簡稱腦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的病原體。
2.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為革蘭陰性雙球菌,菌體呈腎形,成對排列,坦面相對,菌體直徑0.6?1.5um,
在患者的腦脊液中位于中性粒細胞內(nèi)。
(2)培養(yǎng)特性:營養(yǎng)要求高,屬苛養(yǎng)菌,必須在含有血清或含有多種氨基酸,無機鹽等物質(zhì)的培養(yǎng)基
上生長良好。
(3)生化反應:絕大多數(shù)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麥芽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麥芽糖,借
此與之鑒別),觸酶試驗陽性,氧化酶試驗陽性。
(4)抗原及分型:主要有四種抗原:莢膜多糖群特異性抗原、外膜蛋白型特異性抗原、脂多糖抗原及
核蛋白抗原。根據(jù)群特異性英膜多糖抗原不同,采用凝集反應和瓊脂擴散試驗可將本菌分為A、B、C、D、X、
Y、Z、1916、29E和W135等.
目前,對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偶見B群、C群及1916群引起散發(fā)病例。
3.臨床意義
致病物質(zhì):菌毛,莢膜,內(nèi)毒素。
所致疾?。耗X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主要表現(xiàn)發(fā)熱,皮膚瘀斑,腦膜刺激癥狀。
存在于攜帶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借飛沫經(jīng)空氣傳播,冬末春初為流行高峰。
4.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血液;瘀斑滲出液;腦脊液;鼻咽分泌物。因本菌能產(chǎn)生自溶酶,易自溶,故采集的
標本不宜置冰箱,應立即送檢。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檢查:取腦脊液離心后沉淀物涂片或刺破瘀斑血印片,干燥固定后革蘭染色。若發(fā)現(xiàn)中性
粒細胞內(nèi)(或胞外)革蘭陰性雙球菌,呈腎形成對排列,可初報。
2)分離培養(yǎng):將標本葡萄糖肉湯增菌培養(yǎng)液直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或EPV瓊脂,置5%?
10機。2環(huán)境中,35℃培養(yǎng)18?24h后可見圓形、灰褐色、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直徑1?2mm的小菌落,
經(jīng)涂片證實為草蘭陰性雙球菌,并進一步根據(jù)相應的生化反應等試驗予以鑒定。
3)鑒定:①細菌染色形態(tài);②氧化酶試驗陽性;③觸酶試驗陽性;④分解葡萄糖、麥芽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
⑤莢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試驗。
5.治療原則:青霉素G為首選,三代頭抱對腦膜炎奈瑟菌也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青霉素過敏的病人
可考慮選用三代頭抱或氯霉素。
(二)淋病奈瑟菌
1.概念: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傳染源。
2.生物學特性
CD形態(tài)與染色:本菌的形態(tài)與腦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膿汁標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nèi),
而在慢性淋病時常位于細胞外。從患者體內(nèi)新分離的菌株可有莢膜和菌毛,經(jīng)人工培養(yǎng)后,呈卵圓形或球
形,排列不規(guī)則。無芽胞和鞭毛。
(2)培養(yǎng)特性:營養(yǎng)要求較高,須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種氨基酸和無機鹽類物質(zhì)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
好。國內(nèi)常用血液瓊脂、巧克力瓊脂、EPV瓊脂等培養(yǎng)基。初次分離時,須置5%?10%C02條件下才能生長。
(3)生化反應:可發(fā)酵葡萄糖、產(chǎn)酸,但不酵解麥芽糖(常借此與腦膜炎奈瑟菌相鑒別)。氧化酶和
觸酶試驗均陽性。主要有三種抗原:菌毛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和外膜蛋白抗原。對外界抵抗力極低。
3.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膿性分泌物,尿道拭子,宮頸口分泌物,結膜分泌物,血液。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檢查:收集標本后立即涂片、革蘭染色。鏡檢時見中性粒細胞內(nèi)數(shù)對革蘭陰性雙球菌,可
初報。
2)分離培養(yǎng):細菌培養(yǎng)仍是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篩選淋病患者的唯一方法。所采集的標本應及時
接種含有兩種以上抗生素(萬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等)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EPV)上。淋球菌對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要求
很高,且對冷、熱、干燥和消毒劑抵抗力低,故采樣后須立即接種于預溫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和非選擇性培養(yǎng)
基中,如巧克力平板,置于含5%?10%的二氧化碳環(huán)境中,35℃培養(yǎng)48h。取小而透明似水滴狀、無色素易
乳化菌進一步鑒定。
3)鑒定:取可疑菌落進行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若見革蘭陰性雙球形,①生化反應:氧化酶陽性,僅
分解葡萄糖產(chǎn)酸;②免疫學方法:熒光抗體染色法、協(xié)同凝集試驗;③核酸探針雜交法。氧化酶試驗陽性,
可初判,并進行相關的生化反應,如僅發(fā)酵葡萄糖而不發(fā)酵麥芽糖與蔗糖,以及30%HB試驗陽性可與腦膜
炎奈瑟菌等相鑒別。
4.臨床意義:淋病奈瑟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
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如單純性淋病、盆腔炎、淋菌型結膜炎。
5.治療原則:一般為三代頭抱菌素,氟喳諾酮類、壯觀霉素可作為替代藥物。
本章練習題:
淋病奈瑟菌與腦膜炎奈瑟菌用哪項實驗鑒別
A.葡萄糖發(fā)酵試驗
B.麥芽糖發(fā)酵試驗
C.氧化酶試驗
D.觸酶試驗
E.革蘭染色
J[答疑編號500735180101]
『正確答案JB
SPA是
A.腸桿菌科的細菌的抗原
B.葡萄球菌細胞壁的蛋白成分
C.沙門菌的表面抗原
D.核蛋白抗原
E.鏈球菌屬表面抗原
,[答疑編號500735180102]
r正確答案』B
鑒別肺炎鏈球菌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可用
A.外斐試驗
B.肥大試驗
C.乳糖發(fā)酵試驗
D.菊糖分解試驗
E.血漿凝固酶試驗
,[答疑編號500735180103]
[正確答案』D
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為
A.MRSA
B.MRSE
C.MRS0
1).MRNS
E.SPA
J[答疑編號500735180104]
『正確答案』B
B群鏈球菌不引起下列哪種疾病
A.敗血癥
B.肺炎
C.腦膜炎
D.咽喉炎
E.風濕熱
J[答疑編號500735180105]
『正確答案』E
淋病奈瑟菌的重要致病因素是
A.菌毛
B.殺白細胞素
C.莢膜
D.內(nèi)毒素
E.以上都是
J[答疑編號500735180106]
[正確答案』A
引起剝脫性皮炎的細菌是
A.肺炎球菌
B.鏈球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腦膜炎奈瑟菌
E.腸球菌
,[答疑編號500735180107]
『正確答案』C
一位老年患者因外傷住院治療,插導尿管一周后出現(xiàn)尿路感染。取尿液檢查,革蘭染色見陽性球菌,
有的呈短鏈排列,分離培養(yǎng)營養(yǎng)要求較高,血培養(yǎng)生長較好,有甲型溶血;觸酶陰性,藥敏試驗對第三代
頭抱菌素耐藥,在高鹽(6.5%NaCl)、高堿(Ph9.6)、高膽汁(40%)培養(yǎng)基上生長。此菌為
A.大腸埃希菌
B.草綠色鏈球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腸球菌
E.肺炎鏈球菌
j[答疑編號500735180108]
『正確答案』D
與腦膜炎奈瑟菌相關的性狀有
A.革蘭陰性腎形雙球菌
B.營養(yǎng)要求不高
C.觸酶試驗陽性
D.氧化酶試驗陽性
E.無芽胞,無鞭毛
一[答疑編號500735180109]
『正確答案』ACDE
初步鑒定B群鏈球菌的試驗為
A.馬尿酸鈉水解試驗
B.CAMP試驗
C.桿菌肽敏感試驗
D.膽汁七葉背試驗
E.Optochin敏感試驗
,一,[答疑編號500735180110]
『正確答案』AB
第十九章腸桿菌科及檢驗
本章考點:
1.概述
(1)概念
(2)命名與分類原則
(3)共同特點
(4)自然與人體內(nèi)的分布
(5)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6)臨床意義
2.埃希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變形桿菌屬、耶爾森菌屬
(1)生物學性狀
(2)微生物學檢查法
(3)臨床意義
一、概述和通性
(一)概念
腸桿菌科是由多個菌屬組成,其生物學性狀相似,均為革蘭陰性桿菌。大多數(shù)腸道桿菌屬于正常菌群,
作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其中包括常引起腹瀉和腸道感染的細菌(埃希菌屬、志賀菌屬、沙門菌屬、
耶爾森菌屬)和常導致院內(nèi)感染的細菌(枸檬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多源菌屬、沙雷菌屬、
變形桿菌屬、普羅威登菌屬和摩根菌屬),以及一些在一定條件下偶可引起臨床感染的細菌。
(二)分類
根據(jù)《伯杰系統(tǒng)細菌學手冊》(1984年)將腸桿菌科的細菌分為20個屬即埃希菌屬、志賀菌屬、沙門
菌屬、枸檬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沙雷菌屬、哈夫尼亞菌屬、愛德華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
變形桿菌屬、摩根菌屑、耶爾森菌屬等。
(三)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
革蘭陰性桿菌,其菌體大小為(1.0-6.0)umX(0.3-1.0)um.多數(shù)有周鞭毛,除外志賀菌屬、
克雷伯菌屬、鼠疫耶爾森菌和EIEC無鞭毛。均不形成芽胞,少數(shù)菌屬細菌可形成莢膜。
2.培養(yǎng):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和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均能生長并形成中等
大小的S型菌落,液體培養(yǎng)基中呈混濁生長。
3.生化反應:發(fā)酵葡萄糖產(chǎn)酸、產(chǎn)氣,乳糖發(fā)酵試驗:腸道非致病菌(+),腸道致病菌(一)(除
外變形桿菌)。腸桿菌科定科試驗主要項目是革蘭陰性桿菌、觸酶陽性,氧化酶陰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陽
性。
4.抗原構造:包括菌體(0)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3種。
5.變異:包括菌落S?R變異,鞭毛H?0變異和耐藥性或生化反應性質(zhì)的改變。
6。抵抗力:不強。加熱60℃,30分鐘即被殺死。不耐干燥,對一般化學消毒劑敏感。對低溫有耐受
力,能耐膽鹽。
(四)致病性
腸桿菌科細菌種類多,可引起多種疾?。?/p>
1.致病性腸道桿菌:以腸內(nèi)感染為主,腹瀉為共顯癥狀,引起急慢性腸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
瀉及腸熱癥等。
2.條件致病菌:為醫(yī)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現(xiàn)移位感染。
(五)微生物學檢驗
1.分離培養(yǎng):將糞便或肛拭標本立即接種在腸道菌選擇培養(yǎng)基上或先增菌后再分離;血、尿或膿汁等
其他標本原則上不使用選擇培養(yǎng)基。分離純菌后,根據(jù)菌落特點,結合革蘭染色及氧化酶反應結果作進一
步鑒定。
2.鑒定
(1)初步鑒定:原則是:①確定腸桿菌科的細菌,應采用葡萄糖氧化-發(fā)酵試驗及氧化酶試驗與弧菌
科和非發(fā)酵菌加以鑒別;②腸桿菌科細菌的分群,多采用苯內(nèi)氨酸脫氨酶和葡萄糖酸鹽試驗,將腸桿菌科
的細菌分為苯丙氨酸脫氨酶陽性、葡萄糖酸鹽利用試驗陽性和兩者均為陰性反應三個類群;③選擇生化反
應進行屬種鑒別。
表5T9T腸桿菌科的初步分類
菌屬名苯丙氨酸葡萄糖酸鹽
變形桿菌屬+—
普羅威登斯菌屬+—
摩根菌屬+—
克雷伯菌屬—+
腸桿菌屬一*十*
沙雷菌屬—+
哈夫尼亞菌屬—+
埃希菌屬——
志賀菌屬——
沙門菌屬——
枸檬酸桿菌屬———
愛德華菌屬———
耶爾森菌屬———
*有例外
將選擇培養(yǎng)基或鑒別培養(yǎng)基上的可疑菌落分別接種克氏雙糖鐵瓊脂(KIA)和尿素-靛基質(zhì)-動力(MIU)
復合培養(yǎng)基管中,并根據(jù)其六項反應結果,將細菌初步定屬。
(2)最后鑒定:腸桿菌科各屬細菌的最后鑒定是根據(jù)生化反應的結果定屬、種,或再用診斷血清做凝
集反應才能作出最后判斷。
二、埃希菌屬
(一)概念
埃希菌屬包括5個種,即大腸埃希菌、螳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爾曼埃希菌和傷口埃希菌。臨
床最常見的是大腸埃希菌。
大腸埃希菌俗稱大腸桿菌,大多數(shù)菌株是人類和動物腸道正常菌群。
(二)生物學特性(性狀)
1.形態(tài)與染色:為革蘭陰性短桿菌,(1.0~3.0)umX(0.4-0.7)um。多數(shù)有周鞭毛,能運動。
有菌毛、莢膜及微莢膜。
2.培養(yǎng)特性:兼性厭氧菌,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營養(yǎng)肉湯中呈渾濁生長。普通營養(yǎng)瓊脂上呈灰白色
的光滑型菌落。血瓊脂平板上,少數(shù)菌株產(chǎn)生溶血環(huán)。在伊紅美藍瓊脂上,由于發(fā)酵乳糖,菌落呈藍紫色
并有金屬光澤。麥康凱和SS瓊脂中的膽鹽對其有抑制作用,耐受菌株能生長并形成粉紅色菌落。
3.生化反應:吧喙、甲基紅、V-P、枸檬酸鹽試驗(IMViC試驗)為+—(腸桿菌屬多為一++)??耸?/p>
雙糖鐵瓊脂(KIA)上斜面和底層均產(chǎn)酸產(chǎn)氣,H2S陰性。動力、時噪、尿素(MIU)培養(yǎng)基的生化反應為++。
4.抗原結構:大腸埃希菌的抗原由菌體抗原(0)、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種構成?,F(xiàn)已知
有171種??乖?,100種K抗原和56種H抗原。一個菌株的抗原類型由特殊的0、K和H抗原的代碼表示,
其血清型別的方式是按0:K:H排列,例如0111:K58(B4):H2。
(二)致病性
主要是侵襲力、內(nèi)毒素、腸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種炎癥(如膽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兒腦
膜炎、傷口感染、菌血癥及腹瀉等)。內(nèi)毒素還可引起發(fā)熱、休克、DIC等。
1.腸道外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條件致病,以泌尿系統(tǒng)感染常見,高位嚴重尿道感染與特殊血清型大
腸埃希菌有關。如菌血癥、膽囊炎、腹腔內(nèi)膿腫。
2.腸道感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有下列五個病原群。
(1)腸產(chǎn)毒型大腸埃希菌(ETEC):引起霍亂樣腸毒素腹瀉(水樣瀉)。
(2)腸致病型大腸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嬰兒腹瀉。
(3)腸侵襲型大腸埃希菌(EIEC):可侵入結腸黏膜上皮,引起志賀樣腹瀉(能產(chǎn)生粘液膿血便)。
(4)腸出血型大腸埃希菌(EHEC):又稱產(chǎn)志賀樣毒素(VT)大腸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0157:
H7可引起出血性大腸炎和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US)。臨床特征為嚴重的腹痛、痙攣,反復出血性腹瀉,伴
發(fā)熱、嘔吐等。嚴重者可發(fā)展為急性腎衰竭。
(5)腸粘附(集聚)型大腸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報道的一種能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菌。
3.CDC將大腸埃希氏菌0157:H7列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
EHEC的血清型>50種,最具代表性的是0157:H7。在北美許多地區(qū),0157:H7占腸道分離病原菌的第
二或第三位,是從血便中分離到的最常見的病原菌,分離率占血便的40%,6、7、8三個月0157:H7感染
的發(fā)生率最高。且0157是4歲以下兒童急性腎功衰的主要病原菌,所以CDC提出應將大腸埃希氏菌0157:
H7列為常規(guī)檢測項目。
(三)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腸道感染可采集糞便;腸道外感染可根據(jù)臨床感染情況采集中段尿液、血液、膿汁、膽
汁、腦脊液、痰、分泌液等。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涂片與鏡檢:膿汁及增菌培養(yǎng)物發(fā)現(xiàn)單一革蘭陰性桿菌,可初步報告染色、形態(tài)、性狀供臨床用
藥參考。
(2)分離培養(yǎng):糞便標本可用弱選擇鑒別培養(yǎng)基進行分離,膿汁等可用血平板分離,取可疑菌落進行
形態(tài)觀察及生化反應.
(3)鑒定
1)初步鑒定:根據(jù)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的菌形及染色反應,取純培養(yǎng)物作生化反應。凡符合KIA:A
/A或K/A、產(chǎn)氣或不產(chǎn)氣、H2S-;MIU:動力+或-、咧喙+、服酶-;氧化酶IMViC:++—,可鑒定為大腸
埃希菌。
2)致病性大腸埃希菌:
EPEC的鑒定:
EIEC的鑒定:應與志賀菌相鑒別,兩者的主要鑒別試驗可用醋酸鈉和葡萄糖核利用試驗及粘質(zhì)酸鹽產(chǎn)
酸三種試驗。大腸埃希菌均為陽性,而志賀菌均為陰性。
ETEC毒素的檢測:采用改良Elek法測定LT并采用乳鼠胃內(nèi)灌注法檢測ST。
EHEC的血清學鑒定:
EAEC的鑒定:檢測細菌對HEP-2細胞或Hela細胞的粘附性。
腸道外感染,經(jīng)涂片染色,分離培養(yǎng)后,生化鑒定到種;由于大腸埃希菌是超廣譜內(nèi)酰胺酶(ESBLs)
的主要產(chǎn)酶株,該酶由質(zhì)粒介導。對ESBLs產(chǎn)酶株所致感染需要采用碳青酶烯類或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酶抑
制劑或頭霉菌素類進行治療。腸道內(nèi)感染還需做血清分型、毒素測定或毒力試驗。食物、飲料、水等衛(wèi)生
細菌學檢查,主要進行大腸菌群指數(shù)檢測。
三、志賀菌屬
志賀菌屬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常見的病原菌,通稱痢疾桿菌。根據(jù)生化反應與血清學試驗該屬細菌分
為痢疾、福氏、鮑氏和宋內(nèi)志賀菌四群。CDC分類系統(tǒng)(1989)將生化性狀相近的A、B、C群歸為一群,統(tǒng)
稱為A、B、C血清群,將鳥氨酸脫竣酶和B-半乳糖甘酶均陽性的宋內(nèi)志賀菌單列出來。我國以福氏和宋內(nèi)
志賀菌引起的菌痢-最為常見。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革蘭陰性短小桿菌,(2?3)口mX(0.5?0.7)um,無莢膜,無芽胞,無鞭毛,有
菌毛。
2.培養(yǎng)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液體培養(yǎng)基中呈渾濁生長,在普通瓊脂平板和SS培養(yǎng)基上形成中等大
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內(nèi)志賀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生化反應:志賀菌屬的細菌KIA:K/A、產(chǎn)氣-/+、HzS-,MIU:動力-、嗎|躲+/-、尿酶氧化酶
不產(chǎn)生賴氨酸脫痰酶,氧化酶試驗陰性。
4.抗原結構:志賀菌屬只有0抗原而無鞭毛抗原,個別菌型及新分離菌株有K抗原。
(-)致病性
致病物質(zhì):
侵襲力:菌毛粘附于腸粘膜上皮細胞,誘導細胞內(nèi)吞。
內(nèi)毒素:破壞腸粘膜;腸壁通透性;腸壁植物神經(jīng)一一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
外毒素(志賀毒素,ST):腸毒素活性;細胞毒活性;神經(jīng)毒活性
所致疾?。杭毦粤〖?,簡稱菌痢。
1.急性菌痢。
2.中毒性菌痢。
3.慢性菌痢。
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經(jīng)糞口傳播。
(三)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
盡可能在發(fā)病早期及治療前采集新鮮糞便,選擇膿血便或粘液便,必要時可用肛拭子采集。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分離培養(yǎng):取糞便(粘液或膿血部分)或肛拭標本接種GN肉湯增菌及再進行分離培養(yǎng)。一般同
時接種強弱選擇性不同的兩個平板。強選擇鑒別培養(yǎng)基可用沙門、志賀菌選擇培養(yǎng)基(SS);弱選擇培養(yǎng)
基可用麥康凱或中國藍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18?24h后選取可疑菌落進行下列鑒定。
(2)鑒定
1)初步鑒定:挑選可疑菌落3?4個先用志賀菌屬多價診斷血清作試探性玻片凝集試驗。將試探性凝
集試驗陽性的菌落至少接種2?3支KIA和MIU,經(jīng)35℃培養(yǎng)18?24h,凡符合KIA:K/A、產(chǎn)氣-/+、H2S-,
MIU:動力-、吧躲+/-、尿酶并結合試探性玻片凝集試驗陽性結果可鑒定為志賀菌屬。
2)最后鑒定
3.與類志賀鄰單胞菌和傷寒沙門菌的鑒別:可用動力和氧化酶試驗加以鑒別,志賀菌均為陰性,而類
志賀鄰單胞菌為陽性。傷寒沙門菌硫化氫和動力陽性,能與沙門菌屬因子血清(0多價A-F群或Vi)凝集
而不與志賀菌屬因子血清凝集。
(四)防治原則
人工主動免疫用于預防目前尚不理想,治療細菌性痢疾一般首選氟喳諾酮類抗生素。
四、沙門菌屬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本屬菌為(0.7~1.5)umX(2.0-5.0)um,無芽胞,無莢膜的革蘭陰性直桿菌。
除雞沙門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運動,多數(shù)有菌毛。
2.培養(yǎng)特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上即能生長,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呈均勻混濁。在SS瓊脂和
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35℃?37℃24h可形成直徑約2?4nl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對膽鹽耐受。產(chǎn)H2s者在
SS瓊脂上形成黑色中心。
3.生化反應:除亞利桑那菌外均不能發(fā)酵乳糖,大多數(shù)IMViC試驗為KIA:K/A、產(chǎn)氣+/-、壓$+
/-,MIU:動力+、咧--、腺酶+。
4.抗原結構:主要由0抗原和H抗原組成,部分菌株有類似大腸桿菌K抗原的表面抗原,與細菌的毒
力有關,故稱Vi抗原。
(1)0抗原:即菌體抗原。沙門菌屬的菌體抗原有58種,以阿拉伯數(shù)字依次標記:根據(jù)沙門菌有共同
的0抗原這一特點,分類學者將有共同抗原的細菌歸為一組,這就使沙門菌分成42個群(或組)。即A、B、
C……Z和016?067群。每群都有群特異性抗原,如A群02、B群04、D群09等。
(2)H抗原:即鞭毛抗原。H抗原是定型的依據(jù)。
沙門菌H抗原有兩相,第一相為特異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為共同抗原,用1、2、3……
表示。
(3)表面抗原:已證實沙門菌屬有Vi、M和5抗原三種。Vi抗原加熱60℃30min或經(jīng)石炭酸處理被破
壞,其存在時可阻止0抗原與相應抗體發(fā)生凝集。
5.變異性
(1)S?R變異,菌落光滑型經(jīng)人工培養(yǎng)傳代后逐漸變成粗糙型。此時菌體表面的特異多糖抗原喪失,
在生理鹽水中可出現(xiàn)自凝。
(2)H?0變異,指有鞭毛的沙門菌失去鞭毛的變異。
(3)相位變異,具有雙相H抗原(第I相為特異相,第II相為非特異相)的沙門菌變成只有其中某一
相H抗原的單相菌,稱相位變異。
(4)V?W變異,失去全部Vi抗原的變異。
(二)致病性
致病因素有侵襲力、內(nèi)毒素和腸毒素3種。臨床上可引起胃腸炎、腸熱癥、菌血癥或敗血癥等。其中
腸熱癥屬法定傳染病。
1.腸熱癥:即傷寒與副傷寒病。由傷寒與副傷寒沙門菌所引起的慢性發(fā)熱癥狀。為法定傳染病之一。
;全身窸痛,不:通.'
傷9ns[建抄(省里膽_
一菌血癥■一
酬建沙門菌腸系膜淋巴結購導瞥
(將我我)
肝、脾、腎
腸熱癥
或篌線|進AM隨間
[lft|[膽囊
圓2-3W菌血癥
|〔或幺病例病程為3-4W)恃續(xù)高的,肝麻前一
[并施酶孤血痊隘應短而知X.全身中甲,坎黑
修
[癥演的第1火)‘一
2.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菌以鼠傷寒、腸炎、湯卜遜、豬霍亂、乙型及丙型副傷寒沙門菌為
常見。
3.慢性腸炎:沙門菌可引起老人和兒童的慢性腸炎。
4.敗血癥:多由豬霍亂沙門菌引起。
5.沙門菌的局部感染如頸部、腰部等。
有鼠傷寒沙門菌引起兒童的醫(yī)院感染報道。
(三)微生物學檢查
1.標本采集:根據(j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標本進行分離與培養(yǎng)。腸熱癥的第一、二周采血液,第二、三
周采糞便與尿液。整個病程中骨髓分離細菌陽性率較高。食物中毒采集食物與糞便。
2.檢查方法及鑒定
(1)分離培養(yǎng)
1)糞便:一般將糞便或肛拭直接接種于SS和麥康凱平板上,用兩種培養(yǎng)基的目的是為提高標本的陽
性檢出率。
2)血液和骨髓:抽取患者血液5ml或骨髓0.5ml,立即接種于含0.5%膽鹽肉湯或葡萄糖肉湯5ml試管
中進行增菌,48h將培養(yǎng)物移種到血平板和腸道鑒別培養(yǎng)基上,若有細菌生長取菌涂片革蘭染色并報告結果。
對增菌培養(yǎng)物連續(xù)培養(yǎng)7天,仍無細菌生長時,則報告陰性。
3)尿液:取尿液2?3ml經(jīng)硫磺酸鹽肉湯增菌后,再接種于腸道菌選擇培養(yǎng)基或血平板上進行分離培
養(yǎng),亦可將尿液離心沉淀物分離培養(yǎng)。
4)局部感染的膿液。
(2)鑒定:沙門菌屬的鑒定與志賀菌屬相同,須根據(jù)生化反應和血清學鑒定兩方面進行。
1)初步鑒定:如為革蘭陰性桿菌時作氧化酶試驗,陰性時,挑取可疑菌落分別移種于KIA和MIU上。
并作生化反應。以沙門菌多價診斷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
凡符合KIA:K/A、產(chǎn)氣+/-、上S+/-、MIU:動力+、咧喋-、胭酶+,氧化酶觸酶+,硝酸鹽還原+,
以沙門菌多價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陽性,鑒定為沙門菌屬。
2)最后鑒定:沙門菌血清學鑒定主要借助于沙門菌0抗原多價血清與0、H、Vi抗原的單價因子血清。
甲型副傷寒沙門菌、鼠傷寒沙門菌和傷寒沙門菌分別屬于A、B、D血清群。
(3)血清學診斷:肥達試驗:用已知的傷寒沙門菌0、H抗原,甲乙丙副傷寒沙門菌H抗原稀釋后與
被檢血清作定量凝集試驗,以檢測患者血清中抗體的含量,來判斷機體是否受沙門菌感染而導致腸熱癥并
判別沙門菌的種類。
(四)防治原則
加強飲食衛(wèi)生,防止污染食品及水源經(jīng)口感染,攜帶者的積極治療,皮下注射死菌苗或口服減毒活菌
苗是預防沙門菌屬細菌傳染的幾個主要措施。臨床治療是根據(jù)體外藥敏試驗結果選用合適抗生素,保持水
及電解質(zhì)的平衡,對并發(fā)癥積極處理,如腸出血、腸穿孔、膽囊炎、心肌炎等。對于傷寒沙門菌感染,可
選擇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氟喳諾酮類、氨葦西林、復方新諾明、三代頭抱等。
五、變形桿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及摩根菌屬
變形桿菌屬包括四個種,即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產(chǎn)粘變形桿菌和潘氏變性桿菌。普羅威登
斯菌屬有四個種:即產(chǎn)堿普羅威登斯菌、斯氏普羅威登斯菌、雷極普羅威登斯菌和P.rustigianii。摩根菌
屬只有一個種,即摩根摩根菌。
這三個屬的細菌為腸道寄居的正常菌群,在一定條件下能引起各種感染,也是醫(yī)源性感染的重要條件
致病菌。
(-)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為革蘭陰性桿菌。兩端鈍圓,有明顯的多形性,呈球狀或絲狀,有周身鞭毛,運動活
潑;摩根菌屬的部分菌株在30℃以上培養(yǎng)條件下不形成鞭毛,無芽抱,無莢膜。
2.培養(yǎng):需氧或兼性厭氧,對營養(yǎng)無特殊要求,生長溫度10℃?43℃。在營養(yǎng)瓊脂和血瓊脂平板上普
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的大多數(shù)菌株呈遷徙擴散生長現(xiàn)象,即迅速形成波紋狀薄膜而布滿整個平板培
養(yǎng)基表面。普羅威登斯菌和摩根菌無遷徙生長現(xiàn)象。在含有膽鹽的培養(yǎng)基表面菌落呈扁平、圓形、半透明。
在含有鐵或鉛離子的培養(yǎng)基中產(chǎn)硫化氫菌株的菌落中心呈黑色。SS培養(yǎng)基上有與沙門菌、志賀菌相似的菌
落特征。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迅速生長,早期培養(yǎng)物呈混濁,可有部分沉淀。
3.生化反應:三屬菌共同特點是氧化酶陰性,苯丙氨酸脫氨酶陽性的革蘭陰性桿菌。
三屬菌的區(qū)別:見下表。
變形桿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摩根菌屬
遷徙生長+--
硫化氫產(chǎn)生+--
液化明膠+--
酯酶+--
鳥氨酸脫竣酶--+
枸檬酸鹽利用-+-
變形桿菌屬的種鑒別:普通變形桿菌靛基質(zhì)和麥芽糖均陽性,鳥氨酸脫假酶陰性;奇異變形桿菌
靛基質(zhì)和麥芽糖均陰性,鳥氨酸脫竣酶陽性;產(chǎn)粘變形桿菌靛基質(zhì)和鳥氨酸脫竣酶均陰性,麥芽糖陽性。
普羅威登斯菌屬的種鑒別:產(chǎn)堿普羅威登斯菌尿素和草糖均陰性,側金盞花醇陽性;斯氏普羅威登斯
菌尿素可陰性可陽性,蕈糖陽性,側金盞花醇陰性;雷氏普羅威登斯菌尿素和側金盞花醇均陽性,草糖陰
性。
(~)致病性
1.變形桿菌屬:普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引起尿道、創(chuàng)傷、燒傷的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僅次于
大腸埃希菌。普通變形桿菌還可引起多種感染及食物中毒;奇異變形桿菌還可引起嬰幼兒腸炎。
本菌屬細菌具0抗原及H抗原,普通變形桿菌0X”、0先、0凡的菌體抗原與某些立克次體有共同抗原,
這就是外-斐(Weil-Felix)反應,是用以診斷某些立克次體病的依據(jù)。
2.普羅威登斯菌屬:本屬菌可引起燒傷、創(chuàng)傷與尿道感染。
3.摩根菌屬:本屬細菌為醫(yī)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芍旅谀虻栏腥竞蛡诟腥?。
(三)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根據(jù)病情采集尿液、膿汁、傷口分泌物及嬰兒糞便等。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尿液、腦脊液、胸腹水等離心沉淀后,取沉淀物涂片;膿液和分泌液可直接涂片,行
革蘭染色后,觀察形態(tài)及染色性。
(2)分離培養(yǎng):將各類標本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或伊紅美藍(EMB)瓊脂平板;或SS瓊脂
和麥康凱或EMB瓊脂平板上,孵育35℃?37℃18?24h后挑選菌落。為了抑制變形桿菌屬菌的遷徙生長,
可于血瓊脂中加入石碳酸或苯乙醇,使其最終濃度為lg/L和0.25%,這并不影響其他細菌的分離。變形桿
菌屬在血瓊脂上呈遷徙生長,在腸道菌選擇培養(yǎng)基上形成不發(fā)酵乳糖菌落,在SS瓊脂上常為有黑色中心的
菌落。
(3)鑒定:接種前述生化培養(yǎng)基,并作氧化酶試驗,進行此三個屬和屬、種鑒定。
六、耶爾森菌屬
耶爾森菌屬包括11個種,其中鼠疫耶爾森菌、假結核耶爾森菌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肯定與人類致病
有關。
(-)鼠疫耶爾森菌
鼠疫耶爾森菌俗稱鼠疫桿菌,是烈性傳染病鼠疫的病原菌。鼠疫是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通過直接接觸
染疫動物或節(jié)肢動物叮咬而感染。臨床常見腺鼠疫、敗血型鼠疫和肺鼠疫。
1.生物學特征
(1)形態(tài)與染色:鼠疫耶爾森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形態(tài)短而粗,兩端鈍圓,兩極濃染,大小為(1.0?
2.0)umX(0.5-0.7)um。有莢膜,無鞭毛,無芽泡。陳舊培養(yǎng)物或3%氯化鈉瓊脂培養(yǎng)基上呈明顯多形
性。
(2)培養(yǎng):需氧和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即可生長。最適生長溫度是28℃?30C。培養(yǎng)基最適
pH為6.9?7.1。培養(yǎng)16?18h,用顯微鏡觀察可見一層形狀不一,淺灰色小菌落,這是鼠疫耶爾森菌培養(yǎng)
初期的菌落特征,這對本菌的鑒定有一定意義。在培養(yǎng)24?48h后可形成直徑0.1?0.2mm,圓形。中心突
出,透明的淺灰色小菌落。72h后菌落直徑可達4mm。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生長良好,開始渾濁生長,24h后為
沉淀生長,48h后形成菌膜,稍加震動菌膜呈鐘乳石狀下垂。
(3)生化反應:不活躍,在雙糖鐵培養(yǎng)基上可分解葡萄糖,少數(shù)菌株可分解乳糖,不產(chǎn)生硫化氫,MIU
培養(yǎng)基無動力,不產(chǎn)生靛基質(zhì),尿素酶試驗陰性。
2.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主要采集血液、痰和淋巴結穿刺液。
(2)檢驗方法及鑒定:鼠疫耶爾森菌為甲類病原菌,傳染性極強,故應嚴格遵守檢驗操作規(guī)程,要求
實驗室有隔離設施,防鼠、防蚤和嚴密的個人防護措施;用過的實驗器材及物品隨時消毒處理。
1)直接涂片檢查:一般制片兩張,分別用于革蘭染色和美藍染色,可見革蘭陰性球桿菌,形似芝麻,
兩端濃染。
2)分離培養(yǎng):鼠疫耶爾森菌學檢驗中分離培養(yǎng)步驟十分重要,分離培養(yǎng)時未污染標本可直接接種血平
板,污染標本則需接種選擇性培養(yǎng)基,如龍膽紫亞硫酸鈉瓊脂。經(jīng)28℃?30℃培養(yǎng)24?48h后,挑選菌落
作鑒定。
3)鑒定:根據(jù)菌落特征,細菌形態(tài)和肉湯中呈“鐘乳石”狀發(fā)育,KIA結果利用葡萄糖,不利用乳糖,
不產(chǎn)HzS,MIU均為陰性反應。為作最后鑒定應補充以下實驗方法:①噬菌體裂解試驗;②動物試驗;③免
疫學方法。
(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1.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染色:菌體大小為(1.0~2.0)mnX(0.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qū)門票優(yōu)惠合同6篇
- 商務合同管理工具快速生成與審查合同文本
- 采購申請審批單物資名稱規(guī)格詳細說明
- 跨部門合作項目標準化流程模板
- 高級園長證考試題及答案
- 貴陽國企筆試試題及答案
- 生產(chǎn)安全與衛(wèi)生標準化文件庫
- 智能物流系統(tǒng)定制開發(fā)項目合同
- 金融行業(yè)考證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帶答案
- 掩耳盜鈴兒童故事繪本PPT
- CIED植入圍手術期抗凝治療
- 《發(fā)現(xiàn)雕塑之美》第4課時《加法與減法的藝術》
- 澳門立法會間接選舉制度及其實踐
- 1-5年級英語單詞
- GA 1551.3-2019石油石化系統(tǒng)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3部分:成品油和天然氣銷售企業(yè)
- 2023年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中醫(yī)治療演示文稿
- 食品安全BRCGS包裝材料全球標準第六版管理手冊及程序文件
- 熱工保護聯(lián)鎖投退管理規(guī)定
- (中職)旅游概論第四章 旅游業(yè)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