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 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 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 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 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 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1文言文二則》教案【教材分析】:《伯牙鼓琴》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與子期生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斷弦,從此再不彈琴。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稌麽援嬇!分v述了熱愛書畫的杜處士與天真的小牧童之間的故事。杜處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圖》,牧童見了卻拍掌大笑,指出了畫中的錯誤。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認真地觀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暗含了實踐出真知和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六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釋理解基本內(nèi)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于文言文仍有著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指導朗讀和引導想象為主,滲透學法的指導。在課堂上以“讀”為本,體會人物形象,在瑯瑯書聲的浸潤陶冶中,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味。在教學中要滲透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增補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練、雋永的語言特點。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學要注重自讀自悟,人文內(nèi)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窘虒W目標】:1.會寫5個生字,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掌握朗讀古文的方法。3.結(jié)合注釋及“資料袋”中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明白兩個故事各講了什么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故事。4.感受朋友間的珍貴友誼;明白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實踐出真知和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的道理。5.積累古代經(jīng)典詩文,激發(fā)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窘虒W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故事?!菊n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哉、巍、弦”等5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3.能根據(jù)注釋和“資料袋”的內(nèi)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菊n時重點】1.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窘虒W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課件出示與知音相關(guān)的句子。知音共飲醉當歌。知音世所稀。千金易得,知音難尋。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2.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詩句的共同點。(都有“知音”一詞。)3.教師過渡,板書課題。過渡:從剛才我們讀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書課題。)4.學生齊讀課題,弄清題意。“鼓”是什么意思?(彈。)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師可出示古琴圖片。)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1.自由讀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1)學生大聲讀課文,讀兩至三遍,爭取讀通課文。(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正音?!粜枳⒁獾淖忠簦孩佟吧龠x之間”的“少”讀三聲shǎo,不要讀成shào。②“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讀sh?。瞑?,不要讀成tānɡ。③“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第一個“為”讀二聲wéi,表示“以為,認為”;第二個“為”讀四聲wèi,表示行為的對象?!衾首x時要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2.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停頓,試著用“/”標記。(課件出示正確的朗讀停頓。)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3.全班根據(jù)朗讀停頓齊讀課文。預設(shè):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應(yīng)放在首位。學生只有反復誦讀,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適合反復誦讀,所以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準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們是怎么理解它們的呢?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大家能說說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嗎?(學生舉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板書:①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相關(guān)資料;②聯(lián)系上下文;③反復朗讀,用心思考。)2.學生再讀課文,讀懂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1)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釋,再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注。(2)學生嘗試自己復述故事。(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里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辈灰粫?,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辨R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3.教師適當補充人物背景知識。過渡: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伯牙鼓琴》講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的知音故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們兩個人的身份呢?他們是怎么相識的呢?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并無確切記載。相傳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他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稱為“琴仙”。而鍾子期只是一個山村里的樵夫,以砍柴為生。他們倆相識于伯牙探親回家途中。伯牙在漢江邊彈琴,鍾子期正巧遇見,于是就有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個是著名的琴師,一個是普通的樵夫,伯牙為何會為子期之死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彈琴?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品讀一下課文。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品讀課文,感悟“知音”。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guān)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學生嘗試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前三句話):伯牙遇知音,欣喜萬分。第二層(最后一句話):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絕。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為何視鍾子期為知音?從哪里可以看出來?(2)課件出示相關(guān)語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預設(shè):因為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心聲、琴聲,所以伯牙視他為知己。鍾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樵夫,但音樂是不分貴賤的,這份藝術(shù)上的共鳴是極其難得的。鍾子期從伯牙的音樂中聽懂了他這個人,而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學生或許能說出其中的原因,但難以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知音難求的深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他與好友心有靈犀的感覺,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說的話,這種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令人非常愉悅的,能讓人體會到友誼的奇妙之處。而作為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自己的事業(yè)和追求,如果有人能聽懂自己的音樂,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懷,這難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嗎?所以伯牙才會這么珍視鍾子期這位朋友。(3)想象拓展,說話訓練。過渡:作為“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xiàn)哪些景物。①出示詞語,學生齊讀。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②師生合作,完成句式訓練。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辈拦那俣驹诎籽?,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皚皚乎若白雪。”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毙〗Y(jié):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學生補充“知音啊”)。“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學生補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學生補充“欣喜萬分”)。(4)學生齊讀前三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悅心情。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過渡:伯牙與子期因琴相識,相處甚歡,并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見。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趕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卻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對子期冰冷的墳?zāi)?,一位老人告訴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囑自己死后要把遺體葬在江邊,等他的知音伯牙來的時候,能再聽到他的琴聲??墒牵羲懒?,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傷心欲絕的伯牙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齊讀最后一句。(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說說最后一句話的意思。(3)出示補充資料。過渡:相傳伯牙在破琴絕弦之前,在子期墳前吟誦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教師配樂范讀詩歌,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5)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思考: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伯牙怎樣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痛。)用一個詞來形容。(傷心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4.質(zhì)疑探討,升華情感。(1)伯牙破琴絕弦,“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破琴絕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預設(shè):引導學生從伯牙的職業(yè)來考慮,破琴絕弦意味著他將不再以琴師為業(yè),也就斷了自己的前程。這更可見伯牙對和子期的這份友誼的珍視。(2)討論: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絕弦這一舉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預設(shè):學生可自由發(fā)言,對于這一舉動,可能有些學生會不贊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從此以后不再彈琴,對音樂藝術(shù)的發(fā)展來說,這是多大的損失啊!而且,鍾子期雖已不在人世,但可能還會有人能聽懂伯牙的音樂,可能他還會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于放棄了這個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可能會有各種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教師不必過多評判。小結(jié):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來的人把這個故事記載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藝術(shù)上的修飾成分?!叭攥幥贋榫馈?,正是因為這種可歌可泣的舉動凸顯了伯牙對知音的一片赤誠,這個故事才有著這么動人的力量,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講述、傳頌。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jié)合板書試背全文。2.播放音樂《高山流水》,齊讀課文,結(jié)束全文。教師: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經(jīng)失傳,但是后人為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故事,也創(chuàng)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首曲子,再齊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下來。小結(jié):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生: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懷抱著愿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生:知音?。?.延伸拓展,作業(yè)設(shè)計。(1)讀一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記載的有關(guān)“伯牙絕弦”的故事。(2)試著將課文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現(xiàn)代文。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軸、曝”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結(jié)合注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的語言特點。4.學習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chuàng)造性地講講《書戴嵩畫?!返墓适隆?.領(lǐng)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內(nèi)行人請教的道理。【課時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了解古文的學習方法,通過注釋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礎(chǔ),讀懂文章的意思。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窘虒W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復習舊知,背誦《伯牙鼓琴》。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2.導入新課。過渡:《伯牙鼓琴》帶我們重溫了一段動人的知音故事,也讓我們欣賞到了音樂藝術(shù)的魅力——音樂能將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為音符,震蕩人的心靈。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去看一幅畫,圍繞著這幅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3.板書課題,結(jié)合相關(guān)知識指導朗讀課題。明確:“書”在這里表示“書寫、記錄”。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畫水牛尤為著名。“畫?!敝复麽援嫷摹抖放D》。有一種說法是,《書戴嵩畫牛》原為蘇軾所做的一則跋(bá)。題跋是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上面的文字。寫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題,寫在后面的叫作跋,總稱題跋?!皶麽援嬇!眲t可理解為寫在畫家戴嵩的畫作《斗牛圖》上的一則文字。總之,這篇文章與戴嵩所做的畫《斗牛圖》有關(guān)。預設(shè):本課的課題要著重講解,否則很容易讀錯、理解錯?!爱嬇!辈皇且粋€動詞加名詞的結(jié)構(gòu),而是指畫作《斗牛圖》。二、多樣讀文,初步感知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文章,要求讀準字音。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1)指名讀課文。(2)正音。過渡:(出示容易讀錯的字詞)下面這幾個字詞大家能讀對嗎?蜀錦囊軸拊搐謬奴婢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士書畫所寶以百書畫牛3.教師范讀全文。4.師生合作讀課文。過渡:現(xiàn)在我們再來合作讀課文,我來讀課文中的敘述部分,同學們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后,我們再交換朗讀內(nèi)容。預設(shè):讀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教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示范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扎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做好了準備。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1)小組內(nèi)合作,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朗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3)小組討論后將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2.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全班交流。預設(shè)一: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好”“數(shù)”的意思。)交流:“好”在這里讀四聲,是“喜愛”的意思;“數(shù)”在這里是“計數(shù)”的意思,“以百數(shù)”是說“要用百來計算”,即上百件寶貝。預設(shè)二: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交流:“尤所愛”表示“尤其珍愛”;“錦囊玉軸”要結(jié)合注釋來理解,文言文用語與當今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有許多不同之處,這里指“以錦為囊,以玉為軸”;“常以自隨”,“自隨”指隨身攜帶。預設(shè)三:曝書畫交流:“曝”是“在太陽下曬”的意思。預設(shè)四: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稱。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間勞作是他們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務(wù),紡織是她們的工作,所以這里是說“耕田應(yīng)當問男奴,紡織應(yīng)當問女奴”,也就是說術(shù)業(yè)有專攻。3.師生互動做小游戲:游戲?qū)Υ?。游戲?guī)則: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教師說出現(xiàn)代文翻譯,由學生說出對應(yīng)著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準確、回答最多的小組獲勝。示例:(師)拍手大笑?!ㄉ┺哉拼笮?。(師)這是不能更改的?!ㄉ┎豢筛囊?。(師)處士笑了,認為他說得對?!ㄉ┨幨啃Χ恢nA設(shè):通過這個簡單的游戲,既讓學生了解了這篇文言文中句子的含義,也再次檢查了學生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4.小組合作,學生借助課文注釋翻譯全文。5.小組內(nèi)成員匯報,教師適時出示文字。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歡書畫,他所珍藏的寶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斗牛圖》,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畫軸,用錦緞做畫囊裝起來,經(jīng)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晾曬,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的《斗牛圖》這幅畫,拍手大笑著說:“這幅畫畫的是斗牛??!牛角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之間,而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角斗,錯了。”杜處士笑了,認為他說得對。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男奴,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女奴?!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預設(shè):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學生在組內(nèi)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xiàn)組內(nèi)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借助注釋來說說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四、精讀課文,領(lǐng)悟主題1.默讀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來感受人物形象。(1)提出問題,可自己思考,也可與同桌交流。思考問題:①牧童是怎樣評價戴嵩的《斗牛圖》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②杜處士聽了牧童的話有什么反應(yīng)?由此可見杜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交流后指名學生發(fā)言。①牧童的觀點:謬矣。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②杜處士的反應(yīng):處士笑而然之。點評:可見杜處士是一個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3)學生齊讀牧童的話,抓住牧童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2.再讀課文,思索故事所呈現(xiàn)的道理。(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所蘊含的道理?(2)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呈現(xiàn):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病#?)結(jié)合這句話的意思,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交流預設(shè):生1: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迷信權(quán)威。雖然戴嵩是唐代有名的畫家,但不代表他畫的畫就沒有問題。生2:我的收獲是,當我們遇到難題和困惑時,不應(yīng)閉門造車,而應(yīng)該去問有相關(guān)知識的人?!案攩柵棶攩栨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以請教有相關(guān)特長的人。生3:我感受到藝術(shù)總是來源于生活的,要想畫好畫,就得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就像我們寫作,有時候為了情節(jié)的需要會編一些故事,想象是可以的,但有時候?qū)懙臇|西違背了常識就不行了。生4:我覺得杜處士虛心接受牧童指出的畫作中的錯誤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牧童只是個小孩子,但他卻不因他說的話而惱怒,而是“笑而然之”,可見他的修養(yǎng)。3.提出問題,激發(fā)質(zhì)疑精神。(1)請學生讀一讀課下注釋。思考:這個注釋告訴了我們什么?對課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認識?(2)教師結(jié)合注釋,解釋牛角斗時的真實情況。教師:剛才同學們讀了注釋,會發(fā)現(xiàn)真實情況是,牛在角斗時,尾巴不一定都是夾入兩腿之間的。牧童的觀察也沒有錯,只是畫家畫的只是牛相斗的一瞬間,而無法顧及所有情況。所以戴嵩畫的斗牛其實并沒有錯。那么是蘇軾錯了嗎?蘇軾記載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告誡人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要向親歷者了解情況,要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畢竟古代信息的傳播不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我們可以通過斗牛的圖片、視頻去仔細觀察,得出確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時刻記住這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大家只憑借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斗時絕對會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的結(jié)論的話,這也是不仔細思考、不細心觀察呀!教師可播放牛相斗時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談感受。五、作業(yè)設(shè)計,鞏固提升1.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書戴嵩畫?!返墓适拢部梢栽囍鴱牟煌慕嵌葋碇v這個故事。(1)“我”是杜處士: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書畫……(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貋?,發(fā)現(xiàn)村里的杜處士正在曬他的書畫寶貝……(3)“我”是蘇軾:我是蘇軾,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四川有個杜處士,特別喜愛書畫……2.完成本課對應(yīng)訓練?!窘虒W反思】《伯牙鼓琴》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讓人感動?!稌麽援嬇!肥潜彼挝膶W家蘇軾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并諷刺了憑空想象的外行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一般的古文學習方法,通過注釋、已有文言基礎(chǔ),讀懂文意。教學難點是:抓住關(guān)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一、教學效果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1.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上課伊始,我便以古琴彈奏“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精心選取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凄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使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甚至有女學生當場哭出聲音。2.反復朗讀,感受文言之美。文章不厭百回讀,文言文的讀更加重要。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我就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讀通順,但不會斷句,沒有節(jié)奏。我適時范讀,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古文,與我們現(xiàn)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讀古文要注意斷句,講究節(jié)奏、韻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們說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痹诔踝x、再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讀就已經(jīng)達到六遍之多,學生依然不能讀出節(jié)奏、感情,更讀不出韻味。于是,我把朗讀與理解進行有機地結(jié)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導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讀出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學生在朗讀中反復地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提升朗讀。最后,學生的朗讀有了質(zhì)的飛躍。3.關(guān)注過程,指導學法。整個小學階段只安排了兩篇文言文的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指導顯得特別重要。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地總結(jié)學法。初讀感知的時候告訴學生:“讀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釋,這能幫助同學們閱讀。”“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好辦法。”“查字典理解,這也是學習古文的方法之一?!痹谘凶x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善”字的對比學習,讓學生知道“這種一字多義的現(xiàn)象在古文里很常見”,使學生知道“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這在古文中很常見”。在悟情環(huán)節(jié),指導讀書時讓學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夠讀好古文”。4.適時補白,豐富文本。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太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流水!’”,我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訓練?!凹热徊郎乒那?,那么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流水,琴聲里還會有哪些場景?”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jié)構(gòu)之美,豐富了文本的內(nèi)容,又在不露痕跡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接著話鋒一轉(zhuǎn),“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人真正能聽懂你琴聲所表達的心聲,而鐘子期,不論你彈什么,不論你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他都‘必得知’,這時,你的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由于前文鋪墊做得充分,此處文章的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此時的學生已經(jīng)是不吐不快的狀態(tài),寫話練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成功之處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老師相機進行拓展,補充《警世通言》中的資料。通過補充資料,使學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而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傳百世的原因所在。三、不足之處一是感覺身為教師的我話還是太多,情緒應(yīng)該再收斂一些,用文本打動學生,而不是用老師的情緒帶動學生;二是沒有留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學古文一定要注重積累,背誦就是一種好的積累方法。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揭題激趣,接著初讀感知,體會韻味: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jù)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范讀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chǔ)。然后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jīng)過交流,運用看注釋、請教老師同學、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類文閱讀-21文言文二則韓娥善歌昔韓娥東①之齊,匱②糧,過雍門③,鬻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⑤,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⑥。過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韓娥故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⑨長歌,一里老幼,善悅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乃厚賂發(fā)之。(選自《諧文趣心歷代寓言小品》)【注釋】①東:方位名詞作動詞,向東行。②匱:缺乏。③雍門:齊國的一座城門。④鬻(yù)歌:賣唱。⑤欐():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圍的人都以為她并沒有離開。⑦逆旅:客棧。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聲:拖長聲調(diào)。⑩抃(biàn):拍掌,兩手相擊。⑾忘向之悲也:將以往悲苦都忘了。1.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A.既:已經(jīng)。B.去:離開。C.向:方向。2.“韓娥善歌”的“善”意思是,后來,這個詞成了成語,用來比喻。3.解釋“一里老幼,善悅抃舞,弗能自禁”這句話的意思。4.你還知道哪些和音樂有關(guān)的成語?請寫下來吧?!緟⒖即鸢浮?.C2.善于,擅長真正的藝術(shù)家,應(yīng)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3.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內(nèi)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4.示例: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繞梁、一唱三嘆、余音裊裊等。畫魚捉獺(tǎ)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獺數(shù)頭,美凈可憐,見人輒去。帝欲取之,終不可得(děidé)。侍中徐景山曰:“獺嗜鯔(zī)魚,乃不避死?!碑嫲遄鲀缮欞~,懸置岸上,于是群獺競逐,一時執(zhí)得。帝甚佳之,曰:“聞卿能畫,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嘗執(zhí)筆,然人之所作,可庶幾耳?!钡墼唬骸笆巧朴盟L(zhǎnɡcháng)也?!保ㄟx自《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魏晉南北朝卷》)1.給文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2.選擇加點字詞的正確意思。(1)水中有白獺數(shù)頭,美凈可憐。()A.值得憐憫B(tài).數(shù)量少得不值一提C.令人喜歡(2)帝甚嘉之。()A.夸獎B.歡樂C.善,美(3)臣未嘗執(zhí)筆。()A.辨別滋味B.曾經(jīng)C.經(jīng)歷3.徐景山是怎么幫助魏明帝捉到獺的?4.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參考答案】1.décháng2.(1)C(2)A(3)B3.徐景山在木板上畫了兩條鯔魚,懸掛在岸上,于是群獺競爭著追到木板畫邊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4.要善于運用自己的長處。《21.文言文二則》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chǔ)上背誦《伯牙鼓琴》。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文化藝術(shù)之美?!窘虒W重難點】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大意,感受藝術(shù)之美?!窘虒W過程】一、縱情吟誦識知音1.讀題解題(1)讀好課題,強調(diào)“鼓”的讀音。(2)齊讀課題。(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導質(zhì)疑。2.初讀感知。(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斫狻皬汀薄白恪钡囊馑?,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zhì)量。(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二、高山流水遇知音1.感受語言。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呢?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保?)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3)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富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①讀著這個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②流水在古文里邊特指江河。我們會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2.體驗“知音”。(1)理解“善”和“志”,體味古今異義的語言現(xiàn)象。(2)聚焦“善哉”,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nèi)涵。①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nèi)心的寂寞與孤獨。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chǔ)。三、破琴絕弦祭知音1.痛失知音。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2.想象補充。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3.縱情朗讀。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四、朗朗誦歌懷知音1.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它!2.熟讀成誦。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五、板書設(shè)計伯牙絕弦巍巍乎若太山湯湯乎若流水第二課時一、欣賞名畫,激趣導入。1.多媒體出示幾幅名畫:《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2.學生欣賞,談感受。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名畫有關(guān)的一則文言文《書戴嵩畫?!?。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伯牙鼓琴》的?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jié)合注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3.學生自學課文。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yōu)勝學習小組。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好:所寶:曝:拊掌:云:奴:婢:2.交流共議。①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寫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畫的牛。預設(shè):四川有個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幾百種書畫。這位杜處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畫《?!?,他特別喜歡,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從課文哪兩個地方能看出杜處士特別喜歡戴嵩的《?!罚垦a充講解戴嵩和《斗牛圖》,學生明確其地位和價值。②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有什么反應(yīng)?(拊掌大笑)一般人見了戴嵩畫的牛會是什么表現(xiàn)?(驚嘆,夸贊戴嵩畫得好。)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畫錯了。)牧童為什么認為戴嵩畫錯了?(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F(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樣子?(因為牧童經(jīng)常觀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樣子。)你相信牧童的話嗎?為什么?(引發(fā)學生議論,引導學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話。)聽了牧童的話,杜處士有什么反應(yīng)?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處士沒有生氣,他笑了,認為牧童的話有道理。)指導:我們要學習杜處士,遇到問題不要急躁,冷靜思考,認真分析。③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這句話中的“奴”“婢”分別指什么樣的人?(結(jié)合注釋理解)句子的大意是“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女傭。”并且說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作者為什么要寫上這句話?(這是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他想把他的啟示告訴我們,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1.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權(quán)威;要勤于觀察;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遇到問題要冷靜分析。)五、作業(yè)超市。(自選三項完成)1.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2.你還知道與課文類似的事情嗎?寫給大家看。3.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看哪組理解得好。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窘虒W反思】《文言文二則》是一篇精讀課文。本課中包括兩篇文言文《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恫拦那佟分v述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終生不再彈琴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知音難求,要珍惜友誼。《書戴嵩畫?!肥潜彼挝膶W家蘇軾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簡單的手法敘述了一件事情,啟示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教學效果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課前準備充分,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guān)《伯牙鼓琴》和《書戴嵩畫?!返馁Y料,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2.以學生為主,自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釋翻譯課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3.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朗讀課文,小組讀、男女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4.復述故事,悟出文章所給我們的啟示。在充分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設(shè)計了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復述文中的兩個故事,然后問他們:故事給了你們什么啟示?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得出:《伯牙鼓琴》告訴我們知音難求,要珍惜友誼;《書戴嵩畫?!穯⑹疚覀円J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二、成功之處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首先我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和知識體系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我在教學中,嚴格遵守這一點,以學生為主,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地自學課文,翻譯文章的內(nèi)容,弄懂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其次,在充分弄懂文中意思的基礎(chǔ)上我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朗讀形式,感悟文言文中語言的精煉和文中所給我們的啟示。三、不足之處雖然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學永遠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課中,板書還是粗糙,不能完美地展示文中的細節(jié)部分。對于一些重點易考的字詞沒有通過板書體現(xiàn)出來,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四、改進措施今后在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板書的設(shè)計。一節(jié)課下來,要讓學生通過板書既能了解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又能掌握文中重點的字詞,使板書成為課堂一個精彩的部分?!?1.文言文二則》教學設(shè)計課題文言文二則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理解重點詞句,領(lǐng)悟文中所講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重點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教學難點能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正確朗讀并背誦《伯牙鼓琴》。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探究學習,體會人物心理。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1.出示一組表達友情的古詩句:【課件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2.學生讀,談體會。二、談話導入,走進課文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古人以詩詞的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2.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著燦爛的文化,有著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shù)瑰寶,它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3.出示【課件3:課題】(板書第一則的題目:伯牙鼓琴)學生齊讀課題。課前安排學生朗讀一組表達友情的古詩句,可以增加積累,學到積累古詩的一種方法——按主題歸類,另外,《伯牙絕弦》這則文言文表現(xiàn)的也是友情主題,為學習課文做鋪墊。新課教學(

)分鐘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1.試讀,說說讀后的感受。自己解決生字:哉巍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3.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4.教師范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6.點名讀,齊讀。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絕弦”的意思。(預設(shè)答案:再也不彈琴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shè)答案: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學交流。5.預設(shè)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師:讀了這一句,同學們有同學要質(zhì)疑嗎?伯牙彈得好嗎?鍾子期會欣賞嗎?我們看下去就懂了。(2)我讀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里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xiàn)高山……(板書:伯牙鼓琴鍾子期聽)師:鍾子期說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煟哼@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shù)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彈出什么。(4)我讀懂了伯牙不論彈什么,鍾子期都能聽出來,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意相通,是知音。6.假如現(xiàn)在你是鍾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會怎么贊美他?(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1)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shè)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風。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軒煟汉靡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真的都聽懂了,實在難得。這就是──(預設(shè)答案:知音。)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師: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預設(shè)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趲煟耗敲矗瑒e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③師:可以想象,當擅長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巍巍乎若太山。(板書:志在太山巍巍)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湯湯乎若流水。(板書:志在流水湯湯)⑤師:當他沒遇到鍾子期,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shè)答案:失望。寂寞。憂慮??释??!迬煟汉髞?,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shè)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shè)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安榔魄俳^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辈罏槭裁凑J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預設(shè)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ò鍟核澜^弦)3.豐富內(nèi)容,拓展課文①師:伯牙在斷絕琴弦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預設(shè)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趲煟翰罃嗔饲傧?,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③師:據(jù)史料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jīng)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出示【課件4】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讀課文,感知課文。這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節(jié)奏準確,對課文內(nèi)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導學生,升華情感,向課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感的理解和對人物情感的體會,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拓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解文本,探究“知音”。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對“知音”一詞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確伯牙和鍾子期兩人的默契程度,通過與一般人對伯牙的贊美作對比,知道只有兩人的關(guān)系達到這種程度才能成為知音。出示俞伯牙悼念鍾子期的一首短歌,教師配樂朗誦。學生從歌詞中可以感受到俞伯牙對鍾子期的深切懷念,對“知音”一詞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課堂小結(jié)及拓展延伸(

)分鐘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1.師:課文雖然很短,但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yīng)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jù)這個典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4.師生分角色讀。5.引導背誦。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給句子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A.打擊樂器B.膨脹C.發(fā)動D.彈鑼鼓隊的隊員們給大家?guī)砹司实谋硌?。()好政策讓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老師鼓勵我們堅持練字。()用自己的話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巍巍乎若太山。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俞伯牙把鍾子期看作知音,僅僅是因為鍾子期能聽出他彈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嗎?鍾子期死后,俞伯牙為什么把琴摔壞,終身不想再彈琴呢?【答案】一、1.A2.B3.D4.C1.像大山一樣高峻。2.認為世上再沒有讓他為之彈琴的人了。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鍾子期全都能看懂。2.他認為世上再沒有讓他為之彈琴的人了,再也沒有像鍾子期那樣真正聽懂他琴聲的人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朗讀《書戴嵩畫牛》。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3.學習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shè)計設(shè)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1.教師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關(guān)于“知音”的一段佳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書戴嵩畫牛》。(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課題。2.釋題:“書”是什么意思?“戴嵩畫?!庇质鞘裁匆馑寄?(“書”,是寫的意思。“戴嵩畫?!本褪谴麽援嫷囊环?,畫上畫的是牛。我們來了解一下戴嵩。3.了解戴嵩,出示【課件6】戴嵩是唐代畫家,韓滉的弟子,韓滉鎮(zhèn)守浙西時,戴嵩為巡官。擅長畫農(nóng)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評價他畫的?!耙靶越罟侵睢?。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他觀察得多么細致入微?!菊n件7】《斗牛圖》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畫,縱44厘米,橫40.8厘米,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⑴戴嵩的畫在誰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⑵這幅畫上是什么?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書戴嵩畫?!愤@個故事?出示戴嵩和《斗牛圖》的相關(guān)資料,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畫家和作品的地位,為下一步表現(xiàn)牧童的大膽行為蓄勢,能更好地表現(xiàn)中心。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糾正錯誤。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異義等。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nèi)容。(板書:戴嵩《?!罚┏鍪菊n文大意:【課件8】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F(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yīng)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yīng)該去問女傭?!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四、自讀思考,體會道理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⑴戴嵩的畫在誰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戴嵩的畫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處士手里,因為他非常喜歡書畫,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歡戴嵩的《斗牛圖》。(板書:杜處士好錦囊玉軸)從什么地方看出杜處士很喜歡這幅畫?——“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從這具體的做法看出杜處士對《斗牛圖》“尤所愛”。⑵這幅畫上是什么?畫上是斗牛。大畫家畫出的牛應(yīng)該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這么認為。但有人指出了畫面的錯誤之處。誰這么大膽?一位牧童!戴嵩的畫錯在哪兒?“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F(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觀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實的情況。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