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附教學計劃)_第1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附教學計劃)_第2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附教學計劃)_第3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附教學計劃)_第4頁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附教學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全套七年級音樂上學期教學計劃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一、教學目的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接班人和建設者。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fā)展。3、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4、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6、初步接觸外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二、教學要求(一)、唱歌部分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2、遵循每節(jié)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范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后學生聽音提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jié)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測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二)、發(fā)聲訓練部分: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xiàn);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xié)調(diào)。(三)、欣賞部分:結(jié)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xiàn)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三、具體措施1、認真?zhèn)湔n,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jié)合,并注意備學生。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四、全學期教學的總目標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2、培養(yǎng)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3、培養(yǎng)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4、培養(yǎng)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5、培養(yǎng)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五、教學措施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只的有機聯(lián)系。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5、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第一單元《中學時代》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蓓蕾之歌》《飛來的花瓣》等【教學目標】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歌曲,體會歌曲真摯的感情和對老師的熱愛之情。2、過程與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語言、媒體激情導入,在反復的對比欣賞以及討論分析中理解歌曲內(nèi)涵。3、知識與技能:能夠理解歌曲表達的情緒、意境。并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歌曲的情緒,掌握相關音樂知識。2、難點:實踐體驗力度記號的作用。【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從蓓蕾長成為鮮花,從幼苗成長為大樹,幼苗成長為大樹,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勞動。老師就像園丁,精心培育著我們,使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傾聽一首唱給老師的歌!教學過程(一)欣賞《蓓蕾之歌》初聽歌曲《蓓蕾之歌》師:這首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生:(討論)師: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嵐清副總理在1999年秋第三屆全國教育會議期間舉辦的藝術歌曲音樂會而創(chuàng)作,贊美了老師無私奉獻之情。復聽歌曲《蓓蕾之歌》師:是什么原因讓歌曲擁有這種情緒呢?讓我們再次聆聽歌曲,從速度、節(jié)拍、節(jié)奏這些音樂要素方面來分析一下。生:速度:中速;節(jié)拍:4/4拍(強弱次強弱);節(jié)奏:穩(wěn)健,略有動感。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略有動感的節(jié)奏特點呢?生: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XXX和XX.(二)欣賞歌曲《跨世紀的新一代》1、課件播放《跨世紀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樂結(jié)構:(AB)演唱情緒:(充滿活力的)演唱形式:(齊唱)復習學過的相關音樂知識。(三)欣賞歌曲《飛來的花瓣》1、初聽歌曲《飛來的花瓣》教師介紹歌曲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提問: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記號找出來?復聽歌曲,體會力度記號對歌曲情感表達所起到的作用。老師指揮學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體驗力度記號的作用。三、拓展探究師:你還知道哪里贊美老師的歌曲呢?生:《飛來的花瓣》、《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我愛米蘭》、《教師圓舞曲》。師:根據(jù)時間安排,讓學生有選擇性的欣賞。課堂總結(jié)(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1、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2、師:同學們,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師對你們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師,您辛苦了!”會讓每一位老師感到幸福。為你們的夢想插上翅膀吧!為你們的夢想揚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師會真心的為你們保駕護航,讓你們在搖籃中茁壯成長!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中學時代》【學習目標】學會歌曲《中學時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2、理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學時代的學習機會,豎立為社會服務的理想?!緦W習重難點】能夠熟練的演唱好歌曲《中學時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緦W習內(nèi)容】歌曲《中學時代》2、歌曲常見的音樂結(jié)構一段體A;二段體AB;三段體ABA或ABC?!窘虒W預設】很多同學可能對中學抱有很多的想象,也會有些迷惑。2、配樂詩的形式拿來演唱,可能學生對音高上只能聽老師范唱來衡量了。【教學措施】老師通過講解中學時代的重要性、黃金時代、人生的轉(zhuǎn)折點等來啟發(fā)學生珍憯學習光陰,豎立長大為社會服務的遠大理想?!窘虒W準備】手風琴【教學過程】(一)師生問好?。ǘдZ人生道路上最迅麗多彩的年華是在中學時期,它是我們求知、探索、建立友誼、增長智慧的黃金時期,也是我們認識世界、懂得人生的關鍵時期,因此、它值得珍愛、也確實讓人難以忘懷。(三)視唱練習:《蓓蕾之歌》主旋律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就是中學生了,對于中學時代,你曾經(jīng)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應該以怎樣的形式來度過你的中學時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學時代》歌曲。(四)學習過程:1.作品分析:(1)作詞作曲者:王曉嶺和戴于吾;這首歌詞是非常好的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學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頌了美好的中學生活,主題鮮明、深刻。《中學時代》里“系著紅領巾邁進校門,戴著團徽走向未來”;這些點睛之筆讀來令人感動。(2)講一講:中學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學生討論(略——)(3)下面老師用一首歌曲來表達“中學時代”,請同學們認真聽一聽,看看哪位同學能說出老師心中的“中學時代”是怎樣的時代?(4)播放歌曲《中學時代》學生討論:(略——)師:老師心中的“中學時代”就是一個珍惜時間的黃金時代,只有珍惜時間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才是我們中學時代最寶貴的,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在這個黃金時代里快快樂樂的成長,認認真真的學習。(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中學時代》a朗誦《中學時代》,熟悉歌詞,感受歌詞的美。b講解作品的調(diào)性為降B大調(diào)、2/4、附點、減時線、增時線、連音線、小節(jié)線等。c視唱簡譜,熟悉歌曲旋律。(6)高聲區(qū)大跳音程的跳躍a師范唱,學生模唱b慢速練,待準確后再演唱(7)長音的時值要求學生要把握好(8)師帶唱歌曲《中學時代》(1—3遍)(9)學生跟著老師的手風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10)分小組練習歌曲《中學時代》要求盡量背唱歌曲(老師巡堂指導學生練習唱歌)(11)讓學生討論找出認為難唱的樂句或樂段;師再反復教幾遍。(12)全班有表情的齊唱一遍。(13)師:今天我們在速度的變化中體會一下歌曲。(學生排練中——老師指導——)(五)擴展欣賞水木年華的《中學時代》,感受歌曲的不同。(六)課堂小結(jié)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歌曲《中學時代》,而且還懂得了珍惜中學時代這個黃金學習時代,把握好每一寸學習光陰,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校園的早晨》【教學目標】1、會唱歌曲《校園的早晨》。激發(fā)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的情感。2、掌握反復跳躍記號等樂理知識。3、能認真聆聽樂曲《校園的早晨》,體驗樂曲中活潑可愛、親切自然的情感,并能隨樂舞動,自編自演?!窘虒W重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學難點】1、切分音和強位出現(xiàn)休止符,增強了歌唱難度;2、根據(jù)歌曲自編自演?!窘虒W過程】一、導入1、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一首校園歌曲《校園的早晨》。二、歌曲簡析、樂理、節(jié)奏1、三段式A+B+A2、反復跳躍記號3、弱位起音、切分音4、︱0ⅹⅹⅹⅹⅹⅹ∣三、學唱歌曲1、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校園的早晨》,聽一聽并思考: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場景,表達怎樣的情緒?2、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師:哪位學生用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情感來讀第一段歌詞。重點學唱第一段。逐句教唱,講授重點、難點樂句,并加強練習。師:因為我們這首歌是以校園生活為素材的,所以出現(xiàn)很多強位上的休止,使音樂顯得活潑可愛。∣ⅹ0ⅹⅹⅹⅹ∣學生齊唱第一段,老師伴奏。打節(jié)奏要清晰,打的聲音不要太大。學唱第二段。(1)分句指導歌唱(同上)。(2)重點練唱:有強位休止符的樂句;有切分音的樂句。(3)學生齊唱第二段,老師伴奏。5、學唱第三段,重點學唱最后一句,齊唱第三段。6、齊唱《校園的早晨》。(1)按怎樣的順序唱?(2)邊打拍子邊跟錄音機唱,糾錯。(3)邊唱邊打拍子,老師伴奏;左一下右一下;表現(xiàn)出活潑可愛的樣子。四、歌表演。一至四名學生用自編舞蹈表演再現(xiàn)第一樂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場景。五、小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校園歌曲-《校園的早晨》,我們感受到了音樂中顯現(xiàn)出來的活潑可愛、親切自然情趣??鞓返男@是我們成長的又一個搖籃,我們要熱愛校園,熱愛校園的一草一木、要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我們更要愛家愛國愛人民!第二單元《祖國頌歌》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歌唱祖國》【教學目標】1、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2、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3、通過學唱簡譜,使學生掌握住唱音準的方法?!窘虒W重點】1、唱音準的方法。2、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唱方法?!窘虒W難點】1、對歌曲情緒的處理。2、個別節(jié)奏的掌握及演唱?!窘虒W方法】視唱法、練習法、賞聽法?!窘虒W用具】電子白板、手風琴?!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復習音高。學生唱出基本音階(上行、下行)二、教授新課:1、學習唱音準。怎樣唱準音的高低,唱準音的高低是學會識譜的關鍵。介紹幾種練唱音準的方法:(1)、以詞帶譜法。練唱音階是練唱音準的第一步??梢詮淖约撼幂^準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調(diào),幫助練習。再如:《歌唱祖國》中: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通過小節(jié)54321的練習,幫助我們將1234567的音階練唱準。(2)利用手風琴等樂器邊奏邊唱或先奏后唱來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聽自己唱出來的音與樂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樣高。(3)對于一些跳進的,不容易唱準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來練習。如《說句心里話》的開始:說句心里話3-3的八度,我們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來練習,即從“3”開始,順著梯子-456712唱到3,這樣反復唱幾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第二小節(jié)的13可采用下行音2、聽歌曲,邊聽邊看曲詞,注意主體。3、作者簡介:王莘,1918出生,江蘇無錫人。青年時期在上海參加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938年到延安魯藝跟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學習音樂,畢業(yè)后在華北聯(lián)大文藝部音樂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主要作品有歌曲《邊區(qū)兒童團》、《戰(zhàn)斗生產(chǎn)》、《愉快的勞動》、《歌唱祖國》、《祖國頌歌》及歌劇《義和團》《煤店新工人》等。、4、簡介作品:《歌唱祖國》由王莘作詞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現(xiàn)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記錄了剛剛解放的中國人民雄壯前進的步伐。歌詞凝練集中,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旋律氣勢豪邁而充滿深情,連貫統(tǒng)一又富于變化,在繼承聶耳、冼星海革命群眾歌曲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的新風格。歌曲由長度相等的主、副歌組成,主歌每段歌詞不同,表現(xiàn)了同一主題的不同側(cè)面;副歌歌詞不變,是歌曲主題集中的體現(xiàn),兩者在節(jié)奏、結(jié)構、音調(diào)諸方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祖國頌歌。幾十年來,這首歌傳遍了祖國大地,已成為獨立自由的新中國的象征。5、學唱歌曲。A:師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視唱歌曲視唱旋律:A.視唱B段旋律:(1)每兩小節(jié)分句聽唱一遍(2)每小節(jié)一句分句聽唱一遍B.整體視唱完整演唱歌曲。8、及時糾正。(1)這首歌曲中帶附點的節(jié)奏型(板書),學生容易唱成不帶附點的節(jié)奏型,這樣對歌曲的藝術形象很有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節(jié)奏型在這首歌曲中藝術表現(xiàn)力的優(yōu)劣,指導學生將附點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攏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學生常唱的軟弱無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國”“家鄉(xiāng)”“人民”。(3)歌曲中學生的節(jié)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xiāng)?!比味即嬖谘莩谝粋€字時的八分休止符,每個字對準那一個音符一定要看清、聽清、唱清。四、小結(jié):熱愛祖國是我們的共同情感。你們用歌聲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情、深深的愛,愿感人的歌聲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力。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紅旗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呂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樂的構成;初步了解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2、能力目標;能視唱《紅旗頌》的“歌唱性主題”;能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跟隨作品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并應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3、情感目標:通過演唱和欣賞,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體會、表達愛國之情,熱愛民族音樂文化。【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聽賞《紅旗頌》;能唱一唱“歌唱性紅旗主題”;能分辨“歌唱性紅旗主題”和“進行曲式紅旗主題”的異同點。難點:引導學生在聽賞過程中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區(qū)別相同主題不同體裁的表演風格特點。【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課堂禮儀,檢查出勤,穩(wěn)定情緒,準備上課。(二)導入新課:課前播放《五星紅旗》(劉媛媛演唱),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三)、講授新課:1、賞畫:油畫《開國大典》2、討論:★從畫面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氛圍?!锷砼R其境假象,我們置身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感覺如何。3、播放開國大典視頻,感受氛圍。4、聽賞呂其明《紅旗頌》(管弦樂曲):①、簡介呂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師生共同交流)②、簡介管弦樂隊構成。(弦樂組、銅管組、木管組、打擊樂器組)③、聆聽引子主題片段。思考:你聽了《紅旗頌》號角主題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來源于哪一首歌曲?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jié):感受:激動、振奮、具有強烈的號召力來源: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國歌)④、聆聽紅旗主題。教師播放“歌唱性紅旗主題”和“進行曲式紅旗主題”。思考:這兩個主題有何異同點?能激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感受?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jié):異同點: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沒有變,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樂情緒變了。結(jié)論:節(jié)拍、速度、力度的變化會產(chǎn)生旋律的風格特點的變化。歌唱性主題的感受:紅旗迎著朝陽,烈烈招展;深情、眷戀、真摯贊頌的情緒。進行性主題的感受:在紅旗的指引下,無數(shù)的革命先輩們英勇戰(zhàn)斗,奮勇前進的步伐;堅定有力、斗志昂揚的情緒。⑤、分別用不同的節(jié)拍4/4和2/4,唱一唱兩個主題,加強對作品的感受和體會。⑥、聽賞再現(xiàn)部。思考:你能感覺到音樂情緒發(fā)生變化了嗎?請用手勢示意。請學生聽辨出東方紅主題,并在聆聽過程中用手勢示意,強化學習的目標,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⑦、完整聽賞《紅旗頌》。5、課堂小結(jié):比較相同主題(紅旗)不同體裁(歌曲、樂曲)的表演風格特點。相同點:都能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人的心靈,引發(fā)內(nèi)心的共鳴。不同點:歌曲——動聽的旋律,動人的歌詞,動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達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上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感受。樂曲——豐富的和聲,多層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樂隊,使得樂曲在表達上更到位,更有層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難忘。6、布置作業(yè):課后唱背紅旗主題,嘗試為紅旗主題填上合適的歌詞并演唱出來,下節(jié)課同學之間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創(chuàng)作更精彩。紅旗頌一面用鮮血和精神凝結(jié)的旗幟在飄揚

飄揚在一個用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地方

就是這面旗幟摧毀了舊時代的腐朽

就是這面旗幟迎來了新中國的朝陽

就是這面旗幟埋葬了屈辱

就是這面旗幟揭開了中國嶄新的篇章

從此

一個民族告別了被壓迫奴役的歷史

昂首闊步走向了新時代的萬里康莊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神圣的戰(zhàn)爭》《伏爾塔瓦河》《在燦爛陽光下》【教學目標】1、欣賞《神圣戰(zhàn)爭》、《伏爾塔瓦河》、《在燦爛陽光下》,體驗出每一首樂曲在表達熱愛祖國、歌頌祖國情感時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聲樂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體會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與歌曲音樂的關系;認識旋律線;了解民間曲調(diào)和前輩的歌。2、掌握《沃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聽辨西洋樂器;啟發(fā)學生形象思維;了解捷克和沃爾塔瓦河(音樂與相關文化)。【教學重難點】1、重點:辨別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風格、音樂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變化、旋律起伏的音高變化。2、難點:掌握不同的聲樂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體會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與歌曲音樂的關系;認識旋律線;了解民間曲調(diào)和前輩的歌。【教學過程】導入欣賞3首頌祖國的歌曲,復習歌曲《歌唱祖國》。“熱愛祖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心聲,在這一課,我們能欣賞到不同的歌頌祖國的歌曲,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達了熱愛祖國的感情?!倍⒄埪牎渡袷サ膽?zhàn)爭》和《在燦爛陽光下》。三、提問:(1)這兩首歌曲在音樂形象上與《紅旗頌》有什么不同?啟發(fā)學生用恰當?shù)囊魳繁砬樾g語描繪各段音樂。(2)這兩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各分為幾段?(3)這兩首歌曲的演唱風格是怎樣的?(4)在樂曲中是怎樣歌頌祖國的?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為這兩首歌曲制作小插圖。四、欣賞了三首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樂曲,接下來欣賞一首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外國交響樂作品,體會一下器樂曲表達情感、形象的不同特點。1、介紹捷克和沃爾塔瓦河。在歐洲有一個國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條美麗的河流是“沃爾塔瓦河”。(出示地圖)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響套曲《我的祖國》是一部著名的贊美祖國的音樂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畫像,簡介交響套曲和《我的祖國》)其中的第二曲《沃爾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她的主題旋律優(yōu)美、寬廣,形象地描繪了沃爾塔瓦河,充滿了對她的歌頌和贊美。2、欣賞主題旋律。(摘錄樂曲中的主題旋律)請同學們跟隨音樂,看著樂譜哼唱。3、介紹樂曲內(nèi)容,分段聽賞。啟發(fā)學生感知在這個作品中典型的音樂形象是什么樂器表現(xiàn)的?如沃爾塔瓦河的源頭——小溪是以長笛和單簧管等表現(xiàn)的;沃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是以小提琴為主表現(xiàn)的等等。介紹每段中的主要樂器,引導學生聽辨樂器音色(教材中所列鋼琴、手風琴未出現(xiàn))。(1)沃爾塔瓦河的源頭1、源頭2:長笛、單簧管,后弦樂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顯。(2)沃爾塔瓦河主題旋律:小提琴為主,還有管樂、三角鐵等。(3)林中狩獵:圓號的狩獵號角節(jié)奏型,小號上行分解和弦等。(4)鄉(xiāng)村婚禮——波爾卡舞曲:弦樂為主,樂隊全奏(有三角鐵)。(5)月亮、水仙的舞蹈:長笛吹出流水的波紋(水仙主題),弦樂奏出平靜的旋律(月亮的主題),豎琴間插琶音如水波。(6)沃爾塔瓦河主題旋律。(7)圣·約翰峽谷:木管組和長號奏出和弦長音,大管奏出長音和上行級進旋律,圓號和小號奏出連續(xù)一拍的和弦音型,弦樂組奏出各種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長音,以較快地速度和很強的力度描繪河水波濤洶涌。(8)沃爾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謝維格拉德”;樂隊全奏。4、聽賞全曲。隨音樂畫出想象的圖畫。在聽賞音樂時,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將聽音樂時在頭腦中產(chǎn)生的畫面用圖畫的形式展示出來。五、小結(jié):我們已經(jīng)學唱和欣賞了4首歌唱祖國的歌曲,它們各自有不同的風格、形式,各具不同的藝術感染力?!都t旗頌》氣勢恢宏,是一首歌頌祖國的頌歌;《神圣的戰(zhàn)爭》是一首蘇聯(lián)歌曲,表現(xiàn)出一種萬眾一心的抗戰(zhàn)精神;《伏爾塔瓦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真摯情感,課后反思:通過欣賞,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出每一首歌曲在表達熱愛祖國、歌頌祖國情感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聲樂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體會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與歌曲音樂的關系;認識旋律線;了解民間曲調(diào)和前輩的歌。學生比較喜歡這些歌,有的還跟唱。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西風的話》【教學目標】1、學唱《西風的話》,學習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2、通過學唱歌曲,認識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時間,熱愛美好生活。【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抒情意境?!窘虒W準備】多媒體課件、手風琴等。【教學方法】聽唱法、啟發(fā)式等?!窘虒W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導入1、引入秋天美景圖片。2、如果用綠色、紅色、金色、白色來形容四季,哪種顏色最適合秋天?請同學們說說關于秋天的主題詞:“秋收”“秋高氣爽”“收獲”“火紅的楓葉”“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麗的秋天是誰給我們帶來的呢?當夏天南風飄然離我們而去,陣陣西風,帶來了秋天的信息,西風對我們說……。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西風的話》。三、學唱歌曲《西風的話》。1、初聽歌曲。聽歌曲的時候請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平緩級進,較慢)。2、這么好聽的歌曲,作曲家是誰呢?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家。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曾赴美國學習,先后在歐伯林大學音樂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鋼琴。1929年歸國后,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任教并兼任音樂教務主任,作品有: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愛國歌曲《熱血》《九一·八》;藝術歌曲《點絳唇》《思鄉(xiāng)》《玫瑰三愿》等。著作有《和聲樂》《西洋音樂史》等。其中,《思鄉(xiāng)》《長恨歌》《抗敵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朗讀歌詞,仔細領會歌詞,西風到底告訴我們什么?(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這也是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jié)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征,饒有情趣。聽師范唱。同學討論,這首歌曲節(jié)拍是多少拍?運用了什么節(jié)奏型?5、教師簡單分析歌曲:這首歌為4/4拍,大調(diào)式,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這四個樂句都采用了相同的節(jié)奏:XXXXXX︱X-X-︱XXXXXX︱X--0︱,但旋律的變化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對比。旋律流暢,在上下流動的級進中插入音程大跳,變化有致,力度運用細膩恰當,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由于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風”作為第一人稱“我”“你們”代表“孩子”,唱起來倍感親切。6、學唱歌曲:1)跟琴視唱歌譜。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2)用“啊”隨琴唱旋律,并試著打節(jié)拍演唱。3)填詞唱歌曲,手風琴伴奏。4)接龍唱練習。5)集體完整演唱歌曲。我們應該怎樣去演唱,來體現(xiàn)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圓,演唱“襖”“高”“蓬”“紅”等字要使聲音飽滿,吐字清晰。)6)邊聽邊唱,認真體會在演唱時,哪些地方可作漸強或漸弱的處理?分組討論,將歌曲的旋律線畫在課本上,說說注意歌曲的強弱變化有哪些好處?(使歌曲更好聽、更富有感情)7)嘗試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將歌曲的強弱對比表現(xiàn)出來,輕柔、舒展的聲音演唱,找一位同學指揮集體演唱。四、教師小結(jié)。五、課后拓展:說說本節(jié)課自己的收獲。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秋》【教學目標】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體會其抒情性,在教學中享受音樂審美的愉悅?!窘滩姆治觥?、本單元根據(jù)秋天的季節(jié)特點,通過多種音樂表現(xiàn)形式,圍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來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本節(jié)課主要涉及到感受與鑒賞和表現(xiàn)兩方面。2、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由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作曲,約作于1725年?!端募尽肥撬麑懽鞯?2首協(xié)奏曲《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曲集開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樂曲組成,巧妙地運用全奏與獨奏的交替,一呼一應,饒有情趣。每個樂章都附有短詩,表現(xiàn)樂曲的意境?!肚铩饭灿腥齻€樂章。第一樂章:快板,F(xiàn)大調(diào),四四拍。表現(xiàn)農(nóng)民們載歌載舞、喜慶豐收的場面。第二樂章:小提琴在樂隊的襯托下獨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樂章:描寫秋日狩獵的過程?!窘虒W重難點】體會不同音樂形式,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異同,體驗音樂所帶來的審美愉悅感?!緦W情分析】初一學生剛開始接受音樂欣賞教學,能力不夠好,也缺乏信心,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多引導。增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性和自信心?!窘虒W過程】1、復習歌曲《西風的話》。2、介紹維瓦爾第與《四季—秋》。維瓦爾第(約1675—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獨奏小提琴與樂隊演奏的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海上風暴》、《悅意》,大協(xié)奏曲《四季》等是他的代表作,他還創(chuàng)作了十幾部歌劇及眾多的聲樂、器樂作品。《四季---秋》是他寫作的《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曲集開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樂曲組成,《秋》是其中的一首?!肚铩饭灿腥齻€樂章:第一樂章:快板,F(xiàn)大調(diào),四四拍,表現(xiàn)農(nóng)民們載歌載舞、喜慶豐收的場面。第二樂章:小提琴在樂隊的襯托下獨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第三樂章:描寫秋日狩獵的過程。3、分樂章播放樂曲,請同學們伴隨音樂朗讀每個樂章前的附詩。啟發(fā)學生討論樂曲表現(xiàn)了哪些生活場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獵、槍聲、犬吠、野獸的恐懼、奔逃、死亡等)。4、欣賞全曲。5、小結(jié)。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辨別笛子、嗩吶、二胡、堂鼓、云鑼這幾件樂器的音色。2、通過欣賞《豐收鑼鼓》,讓學生感受、了解音樂如何表現(xiàn)人們的生活。3、依托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喜愛中國的民族樂器和民族樂曲。【教學重點】感受民族音樂風格特征;辨聽各類民族打擊樂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點。【教學難點】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師: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jīng)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下面請大家欣賞奧運開幕式《擊缶而歌》。師:錄像看完了,你知道缶在民族樂器里面屬于哪一類樂器嗎?生:打擊。師:對,缶是鼓的一種,屬于中國的民族打擊樂器,你們還知道哪些民族打擊樂器呢?生:銅鑼、木魚、梆子、鈸……講授新課(一)初識音樂《豐收鑼鼓》師:看來咱們同學們課外音樂知識涉獵真豐富,一下子說出了這么多打擊樂器。當然在我國除了打擊類樂器以外還有很多種其它樂器。師:大家一起來看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首以打擊樂器為主的民族管弦樂合奏《豐收鑼鼓》。師:在觀看之前老師提一個要求:觀察管弦樂合奏《豐收鑼鼓》中出現(xiàn)了哪些樂器?2、該樂曲表達了怎樣的主題?學生欣賞樂曲,教師介紹:《豐收鑼鼓》的作者。師:給大家二分鐘的討論時間,請前后位小組間討論交流演奏中出現(xiàn)的樂器有哪些,小組最后確定一名代表發(fā)言。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介紹: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教師介紹:中國民族樂器。師:剛才我們一起了解認識了中國民族樂器,每種樂器在演奏中都擔任著不同的角色,你知道這幾種樂器的發(fā)音嗎?(二)分段學習音樂《豐收鑼鼓》。師:有誰知道樂曲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主題?(多提問幾個學生)生:豐收的喜悅之情。師:豐收鑼鼓通過情緒熱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開鐮收割、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描繪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發(fā)了勞動者喜獲豐收的歡快心情。師:下面咱們來分樂段欣賞《豐收鑼鼓》。樂曲分四個部分:(放第一部音樂)師:這段音樂能讓人聯(lián)想到哪些情景?學生思考、交流、回答(適當小組討論)①展現(xiàn)了一幅熱烈,歡騰,你追我趕熱情歡欣的勞動場面。(鑼鼓部分)節(jié)奏明快,速度較快,情緒更為高漲,尤其是最后的鑼鼓部分,情緒更為高漲,這首樂曲就叫《豐收鑼鼓》。(放第二部分音樂)師:同學們說地真不錯,這歡慶的鑼鼓仿佛把我們也帶到了歡慶現(xiàn)場,讓我們和農(nóng)民伯伯一起來分享豐收的喜悅吧。聽,什么樂器吹起了嘹亮的號角。(播放第二部分音樂)生:嗩吶。師:嗩吶聲把我們引到了金色的田野、豐收的果園、飄香的茶山,這段優(yōu)美、輕快的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在勞動時的怎樣心情?生:高興、喜悅。②這一部分優(yōu)美、抒情。開始以吹管樂器奏出富有號召性的音調(diào),繼而轉(zhuǎn)入由弦樂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的喜悅,然后笛子與彈撥樂以輕快的節(jié)奏和跳躍的旋律,抒發(fā)了人們在勞動時的歡快心情。(放第三部分音樂)師:欣賞第三部分,重點感受笛子、云鑼的音色以及他們所表達的散板旋律情緒。師:1、前半段的旋律有何特點?后半段旋律的主奏樂器是哪兩件?分別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學生思考、交流、回答(適當小組討論)③再現(xiàn)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現(xiàn)出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景色,云鑼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猶如陽光下水庫的碧波粼粼。(放第四段音樂)師: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音樂是如何表現(xiàn)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的?學生思考、交流、回答(適當小組討論)④這是全曲的高潮,表現(xiàn)了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一開始,潮州大鑼鼓的打擊樂奏出氣勢磅礴的音響。在變化再現(xiàn)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擊樂又運用鑼鼓表現(xiàn)緊張、急促、激烈場面,構成第三段的鑼鼓。樂曲在快速、強的全奏中結(jié)束。(三)整體感知樂《豐收鑼鼓》談本節(jié)課收獲。學生聽音樂后談感受,要讓學生盡情的說,教師要加以引導。三、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民樂合奏曲《豐收鑼鼓》,了解了民族樂器的表演功能,又感受到農(nóng)民豐收的樂趣,同時我們也體會到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有一首詩叫《鋤禾》你們還記得嗎?所以,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愛惜糧食,你們能做到嗎?課后反思:第四單元《神州音韻(一)》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黃河船夫曲》【教學目標】1、大方自信的齊唱、對唱歌曲,唱出陜北民歌的韻味。2、了解陜北民歌與陜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體驗陜北民歌的風格特點。3、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從內(nèi)心熱愛我國的民歌藝術?!窘虒W重點】自信演唱《黃河船夫曲》,唱出陜北民歌韻味?!窘虒W難點】了解陜北民歌與陜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窘虒W過程】一、走進西部1、音樂引路。課件播放電視劇插曲:趕路、放羊、送別、阿寶《山丹開花紅艷艷》片段。學生在音樂聲中等待上課。2、導入新課:生活中處處是陜北民歌。師:同學們,課前我們聽到的民歌里唱的內(nèi)容還有印象嗎?他們的演唱有什么共同點?(趕路、方言、送別的場景。音調(diào)較高。)師: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陜北民歌,在陜北有這樣一句話“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标儽比四心信⒗侠闲⌒《枷矚g民歌。陜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陜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們的生活。師:其中的演唱者認識嗎?阿寶在農(nóng)村長大,從小受到民間音樂的熏陶,他對陜北民歌非常鐘情,聲音能竄高走低,將陜北民歌的魂植入人們的內(nèi)心。他的聲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陜北民歌到底和陜北有什么聯(lián)系?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陜北,走近陜北民歌。賞析陜北民歌。1、介紹地域環(huán)境。師:在我國的陜西省,以北山和秦嶺把陜西分成:北部的陜北高原、中部的關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就是來自北部的陜北高原。我們來看看黃土地上陜北人的生活環(huán)境。這里與我們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較城市—陜北高原,黃河—湘江,配歌曲伴奏。師:在陜北高原上流淌著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它與我們的湘江有區(qū)別嗎?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會有著怎樣的性格?在這么天寬地闊的高原上,人們說話或是唱歌的聲調(diào)會有什么特點?師:赤裸光禿的黃土高原與咆哮怒吼的黃河賦予了陜北人的開朗豪放、淳樸敦厚的性格,在溝壑縱橫、天寬地闊的黃土高原上,人們由這山坡可以望見那山坡,可是見個面卻要走幾個小時的羊腸小道,喊話或?qū)Ω璩闪怂麄冏羁旖莸慕涣鞣绞?。因此,大自然賦予了他們高亢的聲調(diào)、嘹亮的歌喉。一聽全曲,關注歌詞內(nèi)容。師:就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黃河上飄來的歌聲!師:黃河上的歌聲是誰唱的?他們在干什么?(船夫,邊劃船邊唱歌)師:生活在黃河上的船夫們,在黃河上艱辛、無畏地劃船、拉纖,風浪將他們的臉刻滿了皺紋,雨雪將他們的須發(fā)染成蒼白,但是他們依然不畏艱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黃河上擺槳撐船。師:陜北民歌的內(nèi)容是陜北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干活也罷、趕路也罷、放羊也罷、劃船也罷,只要心中有感,便放開嗓子唱起來?!饵S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黃河上船夫們艱辛的生活,體現(xiàn)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性格,簡單的歌詞也許沒有太深的含義,但是唱歌為他們枯燥的劃船生活消除勞累與疲乏。二聽旋律,關注音程跳動。1)生邊聽旋律,畫旋律線。師: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畫出旋律線,請你說說旋律有什么特點?(跳動較大)2)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動較大原因。師: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陜北民歌的音程跳動較大,這跟什么有關?(江南人感情細膩、說話柔和。陜北人性格粗獷,聲調(diào)高亢、嘹亮)三聽老師范唱,輕聲跟唱曲譜,關注旋律重復。師:老師來唱第一段歌詞,請大家隨我輕輕跟唱曲譜,注意觀察歌曲的旋律還有什么特點?(重復)出現(xiàn)了幾次?(5次)1)生隨琴唱重復旋律師:剛才在聽的時候,同學們已經(jīng)能基本輕聲跟唱,說明這首曲調(diào)瑯瑯上口。尤其是中間這一段,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段旋律。生邊做協(xié)調(diào)有致的劃船動作邊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復師: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復次數(shù)最多的旋律?我們可以聯(lián)系船夫們此時的動作,想一想他們一邊唱歌一邊在(劃船)。他們的動作有什么特點?(嫻熟、協(xié)調(diào)有序)師:讓我們模仿船夫嫻熟的、重復的劃船動作,隨琴唱這一句重復出現(xiàn)的旋律。生邊做劃船動作,邊唱歌詞,感受四四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表現(xiàn)歌曲的韻味,將歌詞每小節(jié)第一拍的字放大。師: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強弱關系是怎樣的?(強弱次強弱)師:劃船動作中第一個劃開水波的動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強弱關系。讓我們邊做劃船動作邊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韻味。四聽方言、襯詞樂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襯詞。1)分析方言特點。師: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哪幾句讓你一聽就知道是陜北方言?師:由于地域及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國的語言形成了豐富的地方特點,即所謂的方言。像這首歌曲產(chǎn)生于陜北高原一帶,因而這一帶的方言使得陜北民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2)分析襯詞特點。師:這首歌曲中,有哎、嗬喲襯詞。也是陜北民歌的特點。師:為什么要加上襯詞?要是沒有襯詞,也可以唱啊。(師示范)師:歌唱中加入一些襯詞,不僅使歌唱語言更加口語化,音樂更加飽滿、連貫,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3)模仿方言、襯詞,跟唱開始和結(jié)尾的兩句了解演唱形式。師: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個前倚音和一個下滑音記號,前倚音與陜北方言的語音語調(diào)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隨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態(tài)。師: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種: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聲唱法,現(xiàn)在還有一種原生態(tài)的演唱方法,《黃河船夫曲》應該采用什么演唱方法?師:因為歌曲的內(nèi)容是陜北人生活的寫照,他在趕路就唱趕路的歌、分別是唱送別的歌、放羊時唱出自己的心情,劃船時唱出心中歌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應該是隨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態(tài)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宣泄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帶上對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這首歌。小組對唱,參與律動。師:整首歌曲有兩段歌詞?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現(xiàn)?(2段、一問一答)師:讓我們扮演黃河上的船夫,按照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韻味。小結(jié)與延伸1、小結(jié)師:在陜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嶺之巔,還是乘船行駛在洶涌澎湃的黃河之上,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陜北民歌。它是陜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jié)晶,是陜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映。陜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陜北民歌反映著人們的生活。欣賞民歌《黃河船夫曲》師:而今,陜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陜北民歌同樣也隨著生活水平的發(fā)展而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我們要承認的是不管人們生活水平如何改變,陜北民歌的魂還在,它依然是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音樂素材。經(jīng)過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賦予了它新時代的氣息。師:同學們,民歌是一個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繼續(xù)挖掘和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不斷發(fā)揚和壯大我國的民族文化!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1、欣賞歌曲《包楞調(diào)》《沂蒙山小調(diào)》《孟姜女》2、了解、學習“魚咬尾”這種傳統(tǒng)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并完成創(chuàng)編旋律?!窘虒W目標】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民歌,感受齊魯燕趙音樂文化特點,欣賞不同地區(qū)不同風格的民歌,感受我國民歌的流變性。2、本課采用對比式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創(chuàng)編旋律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局R與技能】1、初步了解齊魯燕趙音樂的特點。2、掌握“魚咬尾”這種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結(jié)構形式,并能夠靈活運用、創(chuàng)編旋律?!窘虒W重點與難點】1、了解《包楞調(diào)》《沂蒙山小調(diào)》《孟姜女》等齊魯燕趙音樂的特點。2、了解并掌握“魚咬尾”這種傳統(tǒng)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并完成創(chuàng)編旋律。3、體會不同地區(qū)音樂作品的音樂境界,并掌握民歌的流動性?!窘虒W過程】一、導入1、教師:(出示地圖)你們知道戰(zhàn)國時期齊魯燕趙等國是現(xiàn)在我國的哪些省份嗎?學生:包括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及蘇北徐州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代屬齊魯燕趙。教師:今天,就由老師領同學們進入齊魯燕趙的音樂世界。由地圖或老師講解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新課教學1、欣賞《包楞調(diào)》(1)教師:聆聽歌曲,說一說這首歌曲中給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對歌曲的情緒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包楞楞楞”這些襯詞的印象最突出,它們使歌曲情緒既開朗又活潑。教師:這是一首流行于山東成武縣一帶的民歌,因襯詞“包愣愣”而得名。教師:請同學們跟隨鋼琴演唱音程,學生演唱。(3)教師:下面,我們一同來欣賞《包楞調(diào)》(出示譜例),請大家跟錄音模唱或選唱自己喜歡的歌曲片段。(4)教師: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首《太陽出來喜洋洋》與《包楞調(diào)》進行對比,找出兩首音樂作品中相同的地方。學生:兩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襯詞。(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先請大家跟錄音模唱或選唱自己喜歡的歌曲片段,再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旋律特點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其對歌曲表現(xiàn)歡樂情緒所起的作用。用欣賞《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學生熟悉的歌曲,讓學生了解民歌中根據(jù)地方方言的不同,加襯詞和襯句也有所不同。2、欣賞《沂蒙山小調(diào)》(1)教師:聆聽歌曲,請同學們?yōu)楦枨鷦澐謽肪?。學生思考并劃分樂句(2)教師: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仔細觀察樂譜,找出旋律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聽音樂并回答(3)教師(出示圖例):這條旋律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稱之為“魚咬尾”。魚咬尾是指前一樂句的結(jié)束與下一句的第一個音相同,也叫銜尾式、接龍式或連鎖傳遞,是中國傳統(tǒng)中發(fā)展旋律的一種常用方法。(4)教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創(chuàng)編旋律。3、欣賞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教師播放江蘇和河北兩個地區(qū)的民歌《孟姜女》。教師:不同地區(qū)的《孟姜女》有什么異同?學生回答(河北民歌節(jié)奏密集,可以說是江蘇民歌基礎上加花形成的?!驹O計意圖】1、讓學生在欣賞、觀察與思考中,認識民歌的流變性,而這一特點的形成是由地方語言、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決定的。2、通過江蘇民歌《孟姜女》的曲譜分析,驗證、鞏固“魚咬尾”這種音樂發(fā)展手法。三、課堂小結(jié)四、教學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評主要體現(xiàn)在是否認識“魚咬尾”這種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手法,能否運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作簡單旋律,是否理解民歌的流變性等方面。(二)評價量規(guī)。1、學生能在欣賞、演唱《沂蒙山小調(diào)》中發(fā)現(xiàn)、認識“魚咬尾”這種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手法,在欣賞江蘇民歌《孟姜女》中鞏固對“魚咬尾”這種知識的認同,并能運用這一手法創(chuàng)編簡單旋律。2、在欣賞不同地區(qū)民歌《孟姜女》中感受到民歌的地域和流變性。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月牙五更》《烏蘇里船歌》《走絳州》【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通過欣賞民歌改編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基礎。2、通過對關東支脈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對關東支脈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聆聽《月牙五更》等關東支脈地區(qū)的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東支脈地區(qū)音樂的特點。2、通過演唱《烏蘇里船歌》引子部分,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作品。三、知識與技能認識和了解《月牙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的演唱《烏蘇船歌》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基礎。引導學生感受東支脈地區(qū)音樂的特點?!窘虒W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關東支脈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有表情的演唱《烏蘇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齊魯燕趙支脈的音樂作品,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東北平原為主,包括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得大部分地區(qū)、去欣賞這些地區(qū)的音樂作品。新課教學1、教師:關東支脈音樂的體裁形式和風格特點與齊魯燕趙支脈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又形成了自身的特點。接下來我們通過幾首有代表性的作品來找出關東支脈音樂的風格特點。2、教師播放《月牙五更》,請學生思考這首歌曲屬于音樂民歌中的哪一種。學生回答回憶上節(jié)的知識。3、教師:大家能不能說出這首《月牙五更》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呢?學生回答。教師:板胡是我國國弓弦樂器。音箱不是蒙以皮革,而是蓋上薄的木板或椰殼,形似碗狀,琴干琴弓比二胡粗;音色高亢嘹亮。下面我們來聽兩段音樂,請大家分辨一下是二胡的音色還是板胡的音色。學生回答。4:教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頌,郭頌演唱了很多優(yōu)秀的民歌,我們來欣賞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五更》。學生欣賞樂曲教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器樂作品都源于優(yōu)秀的民歌,民歌是我們源于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學生了解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5教師: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qū)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因分布地區(qū)不同,從而有不同的稱謂。我們來欣賞一首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請大家思考這首歌曲可以劃分為幾部分。學生:三部分。教師:開頭、結(jié)尾部分與中間段落有何區(qū)別?學生回答。教師:第一部分是根據(jù)赫哲族的說唱音樂改編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襯詞;第二部分是歌曲主題部分,也是歌曲的主要唱詞部分,它包括了三段歌詞;第三部分是散板性的尾聲,仍只用襯詞,與第一段相呼應。我們來學一下這首歌曲的引子部分。學生學唱,老師糾正。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歌曲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下面就讓我們在欣賞中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學生欣賞合唱《烏蘇里船歌》。學唱引子部分,加深其對歌曲的印象。教師:我們已經(jīng)欣賞了兩首音樂,那么關東支脈音樂到底具有什么樣特點,又與齊魯燕趙音樂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回答。教師:由于關東一帶的居民多從河北和山東一帶遷入,所以在民間音樂的體裁形式、音調(diào)、音節(jié)旋律特點方面都與齊魯燕趙音樂有許多相同之處,但關東一帶的民間音樂又別具特點,但從總的音樂風格上看,更顯得樂觀開朗。教師:我們來驗證一下剛才我們總結(jié)的關東支脈音樂的特點是不是正確的,請大家欣賞一首流傳于山西和陜西的由民歌改編的管弦樂合奏作品《走絳州》,大家思考這首音樂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學生:(欣賞音頻)歡快活潑的教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既然是管弦樂合奏,里面出現(xiàn)了很多的樂器,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樂器音色聽辨。學生:木魚、小號、單簧管、板胡、鋼琴。教師: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首《走絳州》也是根據(jù)漢族民歌《一根扁擔》改編的,下面我們就欣賞由歌唱家演唱的民歌《走絳州》。學生可以從音樂要素、情感等方面較全面深入理解作品。課堂小結(jié)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關東支脈地區(qū)的音樂,我們了解了它的風格特點,也了解了很多的音樂創(chuàng)作都來源于民歌。希望在課下,同學們能夠多去了解欣賞民歌,讓民歌的燦爛文化一直發(fā)揚光大。課后反思:第四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唱京劇《猛聽得金鼓響》【教材分析】《猛聽得金鼓響》選自傳統(tǒng)京劇《穆桂英掛帥》。這個唱段是穆桂英在聽得金鼓響起時所唱,表現(xiàn)了她性格中超強的自信心,同時也表現(xiàn)了這位女將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無眼?!局R目標】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對傳統(tǒng)京劇《猛聽得金鼓響》的欣賞與演唱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京劇藝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調(diào)動其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2、教學過程和方法:在聆聽、演唱中感受唱段《猛聽得金鼓響》所表達的情感,并結(jié)合對京劇基礎知識的了解,能唱準旋律、唱出京劇的意味。3、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京劇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以及京劇藝術的重要地位。了解傳統(tǒng)風格特點。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劇唱段?!窘虒W重點】了解京劇的基礎知識,學唱傳統(tǒng)京劇《猛聽得金鼓響》。【教學難點】學生在學唱《猛聽得金鼓響》過程中,對傳統(tǒng)京劇韻味的把握。【教學方法】為了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綜合運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想、聽、唱、動,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賞、討論、表現(xiàn)”等方法?!窘虒W過程】一、播放視頻感受京?。s5分鐘)師:同學們,又到了音樂課的時間了,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呀,我們不學唱歌,不欣賞樂曲,我們要……我先不告訴你……師:以前上課學習的時候,都是聽教學范唱,今天呢,老師要親自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說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一首,我們來比一比,看看是我會唱的多,還是你們知道的多。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和老師一較高下呀?(生:敢)好,那我們開始啦……(一)播放現(xiàn)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伴奏,教師演唱生:現(xiàn)代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師:答對了,那我再唱一個,你們來說一說是什么。(二)播放京劇《包龍圖打坐開封府》伴奏生:這是《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的唱段。師:又答對了,同學們還真厲害啊,那我就再來一首,聽好了。(三)播放京劇《猛聽得金鼓響》伴奏,教師繼續(xù)演唱。生:這個沒聽過……不知道……師:不知道了吧,我還以為得再唱幾首呢。剛才老師唱的這首是京劇《穆桂英掛帥》中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不唱歌,不欣賞樂曲,我們一起來唱京劇!二、知識拓展了解京劇(約10分鐘)(一)了解京劇起源、行當,基本功師: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感受一下京劇文化,看完以后說說你的感受(課件播放欣賞視頻,讓學生感受戲曲文化)生:認真觀看視頻,小聲討論并自由回答觀后感受。師:說說你對京劇的了解,或者說一說你想了解京劇的哪些知識?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想了解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臉譜等。教師小結(jié):中國京劇形成于清代光緒年間的北京,故名“京劇”,有200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京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為一體,通過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又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美丑、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在京劇中,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就用豐富細膩的手法,夸張的顏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譜式繪成了美妙多變的圖案,這就是臉譜。(二)京劇臉譜欣賞師: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的含義。讓我們邊欣賞臉譜圖片,邊來了解吧。(課件播放各種顏色的臉譜圖片供學生欣賞,教師簡單介紹臉譜顏色的意義)師:從色彩上說,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金、銀等色。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敵,如關羽。黑色:體現(xiàn)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剛烈、勇猛、粗率、魯莽的性格,如包拯、張飛。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藍色:喻意剛強勇猛、桀驁不馴;如竇爾敦。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張青、程咬金等。黃色:意示殘暴、驃悍、陰險;如宇文成、典韋等。金、銀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之感。三、體驗嘗試學唱京?。s25分鐘)師: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京劇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唱選自傳統(tǒng)京劇《穆桂英掛帥》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一)了解《穆桂英掛帥》背景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師:同學們,你們誰知道《穆桂英掛帥》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呀?生:自由回答……師:哦,同學們說對了一半,看來大家都看過苗圃和羅晉演的《穆桂英掛帥》了,我們學的這次“掛帥”和你們看的可不一樣,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次“掛帥”的故事(課件出示《穆桂英掛帥》故事簡介)(二)播放視頻,欣賞《穆桂英掛帥》唱段。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名家演唱的《穆桂英掛帥》唱段,此唱段唱腔屬于西皮中的流水板試,簡單的說就是跟1/4拍很像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隨音樂練習節(jié)拍。(三)講解京劇發(fā)聲特點:音色圓潤明亮、發(fā)音位置靠前。練習發(fā)聲。師:唱戲和唱歌的發(fā)音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吊嗓子”。(四)課件出示曲譜,教師彈琴,逐句教唱《猛聽得金鼓響》。(五)學生小聲跟琴演唱,思考這一唱段表現(xiàn)了一個怎么樣的情境?生:自由回答……師小結(jié):這一唱段豪氣沖天,表現(xiàn)了穆桂英這位年過半百的女將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六)隨教學伴奏,手打節(jié)拍,完整演唱《猛聽得金鼓響》師:唱最后一句時,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在適當?shù)牡胤綋Q氣(七)學習簡單京劇身段步法,再次感受京劇藝術。師:了解了京劇,學唱了京劇,接下來,老師再教同學們幾個簡單的京劇身段步法,同學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京劇的魅力。云手與山膀這是“手”法中的一個程式動作我們來練習一下。老師示范,同學們學做。(強調(diào)精氣神和亮相)生:練習并在演唱中運用上“手”法……課堂小結(jié):(約2分鐘)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大家對于京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不僅欣賞了名家的演唱,還學唱了一個傳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今天這節(jié)課只是一個開始,由衷地希望同學們能夠喜歡京劇,共同把中國古老而絢麗的文化傳承下去。期待同學們下節(jié)課出色的表現(xiàn),下課。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圍繞京劇《猛聽得金鼓響》展開,從感受京劇,了解京劇到學唱京劇。開始部分設計成教師演唱幾首京劇選段,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但是有點擔心,擔心學生沒聽過這些唱段,不知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開頭的設計就毫無意義了,不過還好,前兩首學生都能說出來。為了唱好這幾首京劇選段,我認真的練習了很久。學唱京劇不同與學唱歌曲,除了學會唱外,還要找到京劇的“味”,這個在課堂教學中,是個難點問題,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是學會了唱段,但聽起來總覺得唱的像流行歌曲。在課堂上也給學生強調(diào)了京劇演唱的發(fā)音及韻味,可能學生接觸的少,一時還體會到不到,以后多了解,多接觸,可能會好一點。本節(jié)課基本是按教案設計的內(nèi)容完成的,學唱部分費了點時間,其它完成的還可以,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還算高漲,可能是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到傳通京劇,有點興奮吧。第五單元《環(huán)球之旅(1)--亞洲之聲》【教師寄語】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去領略異國風情吧!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櫻花》【學習目標】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開展欣賞、歌唱、律動、聽辨等豐富的教學活動,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體驗、感受亞洲國家各具特色的民歌的美,體會音樂無國界的獨特魅力。在美妙動聽的歌聲中讓學生自我感知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最具生命力的,喚醒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2、過程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實踐等學習過程與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已掌握的與本課有聯(lián)系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鍛煉學生的分析、表達、以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以達到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本課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目的。3、知識與技能:通過這一課時的學習,了解東亞、東南亞幾個國家(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的民歌,體會它們各具特色的音階、音調(diào)特征以及鮮明的民族特點。學會演唱日本著名的民歌《櫻花》。【教材分析】《亞洲之聲》這一單元主要是通過對亞洲的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這幾個國家的民歌的欣賞演唱和器樂的認識和欣賞來了解亞洲音樂的基本情況與特點以及亞洲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lián)系。本單元涉及的亞洲國家較多,各國的服飾、民俗習慣、地理氣候各不相同,音樂形態(tài)也就相差迥異、各具特點,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第一課時宜從較易理解和接受的民歌開始?!緦W習資源策略分析】初一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動、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六年的小學學習使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對歌曲情感表達的認知,也儲存了一定信息量的其他知識。因此本課時從學生已知的淺顯的地理知識入手,讓學生在教師這位“導游”的帶領下,隨著歌聲的翅膀進行邊欣賞邊分析探討似的學習,然后再進行歌唱、律動、聽辨等教學活動和能力訓練,最終使學生達到自我總結(jié)評價的目的。本課時主要采用欣賞、分析、討論、對比、實踐等學習方法,結(jié)合多媒體課件教學輔助手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預期目標?!驹O計思路】地理知識導入--欣賞貫穿新課學習--分析對比討論結(jié)合--自主小結(jié)歸納特點?!窘虒W過程】一、導入提問:1、中國處在世界七大洲的哪一洲?誰能說說還有哪些國家也在亞洲?(出示課件)亞洲各個國家。地理位置的提問導入本課的課題以及新知識的學習。3、播放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哆啦A夢》主題曲。二、新課1、播放歌曲并介紹日本以及日本音樂的特點(課件)。提問:剛才聽到的歌曲名稱?櫻花與日本的聯(lián)系?出示課件介紹櫻花和歌曲《櫻花》。2、學唱《櫻花》歌譜,分析歌曲用了哪幾個唱名,沒用哪幾個?啟發(fā)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櫻花》(課件)。(歌曲用了do、mi、fa、la、ti五個唱名,沒用唱名re、sol,引出都節(jié)調(diào)式。)分析歌詞:櫻花開的季節(jié),櫻花的顏色、香味以及賞花人的心情。學唱歌曲《櫻花》。4、欣賞歌曲《拉網(wǎng)小調(diào)》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櫻花》。由歌曲欣賞引入,既呼應本課開始時乘著歌聲的翅膀去旅行的意圖,又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和引導、學生的討論分析以及學生自己學唱歌曲和民歌欣賞,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日本的人文、風情,發(fā)現(xiàn)、體會日本歌曲音階、音調(diào)的特點,并在輕松不單調(diào)的情形下學會歌曲《櫻花》的演唱。課件:1(出示圖片:富士山、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櫻花)日本位于亞洲東部,由3900多個小島組成的太平洋島國,一億多人口。主要音樂有雅樂、能樂(一種包括音樂、舞蹈、戲劇結(jié)合的藝術)、箏樂、尺八樂等。櫻花是日本最為著名的花,春季開花,是3-5朵傘房花序,色白或紅,十分美麗,為日本國國花。春日觀賞櫻花是日本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風情活動。歌曲《櫻花》是日本著名的民歌。它以平白流暢的語言描述了暮春三月人們愉快地相邀,在晴朗的日子里去看美麗的櫻花的情景。都節(jié)調(diào)式音階:mi、fa、la、ti、do、mi課堂小結(jié)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甘美蘭、蠟燭舞、短頸烏德、曼德。【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甘美蘭、蠟燭舞、短頸烏德、曼德,開闊審美視野,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了解世界多遠文化的愿望和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運用對比欣賞的方法,進一步了解、體會亞洲不同地區(qū)和國家音樂的風格特特點。知識與技能:了解甘美蘭樂器合奏形式,了解拉格和塔拉?!窘虒W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體會亞洲不同地區(qū)和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甘美蘭樂器合奏形式,了解拉格和塔拉。教學難點:教學時間有限,教學內(nèi)容多而分散?!窘虒W過程】一、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歌曲《櫻花》及都節(jié)調(diào)式。出示地圖,展示本節(jié)課要學作品的地理位置。二、新課教學東南亞——印度、泰國(一)甘美蘭——印度本土音樂文化的代表是甘美蘭的樂器合奏形式。⑴播放《甘美蘭》音頻,通過聆聽作品判斷有哪種類型的樂器。⑵出示甘美蘭合奏圖片,幫助學生分析這種合奏形式以何種打擊樂器為主?⑶再次聆聽,請學生思考旋律與節(jié)奏是多重復還是多變化?⑷教師總結(jié)甘美蘭音樂:以打擊樂器(鼓、鑼)為主的鑼群文化。音樂結(jié)構短小,多重復,體現(xiàn)了對生命輪回的渴望。(二)蠟燭舞⑴教師介紹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及泰國舞蹈,簡單介紹泰國的蠟燭舞。⑵請同學觀看泰國蠟燭舞視頻,仔細觀察舞蹈表演時手持蠟燭的動作,請同學模仿及互評。⑶再次欣賞作品,請學生思考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及音樂特點是什么?(主要伴奏樂器有鑼、鼓。泰國音樂文化具有東南亞許多國家所共有的鑼群文化特點。)(三)短頸(烏德西亞—土耳其)⑴簡單介紹土耳其音樂的發(fā)展。⑵觀看視頻,請同學表述一下烏徳琴的外觀?!盀醯隆卑⒗Z的原意是“木頭”,指它的蓋板是木制的,“短頸烏德”是一種共鳴體呈半個梨狀的短頸彈撥樂器,有五組雙弦,用撥子彈奏。早期有用過三對或四對雙弦的,現(xiàn)代的有些烏德演奏家會多加一對弦以擴展低音的范圍。他是阿拉伯地區(qū)最重要的樂器,被譽為“樂器之王”。⑶欣賞用短頸烏德演奏的樂曲,思考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特點。⑷教師拓展介紹烏德琴:烏德琴很早就隨著商貿(mào)往來以及宗教傳播向東方流傳,傳到中國后,成為我們目前所熟悉的琵琶,早在漢朝就出現(xiàn)在宮廷樂隊中了。后來經(jīng)中國傳到日本,發(fā)展到現(xiàn)在稱之為摩剎琵琶,向東北面俄羅斯發(fā)展為三弦琴,現(xiàn)在印度尼西亞的六弦琵琶身上也有烏德琴的影子。⑸請同學比較觀察琵琶語烏德琴的圖片,尋找異同。(四)曼德(南亞—印度)⑴觀看印度影片片段,體會印度的風土人情。同時請同學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印度音樂。(具有很強的宗教性)⑵出示印度音樂家香卡演奏西塔爾的圖片,簡單介紹西塔爾琴。⑶知識點介紹:拉格和塔拉①拉格(Raga)是一種旋律框架,每一種拉格都有他自己獨特的音階、音程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并表達某一種音樂情緒。②塔拉(Tala)是印度音樂的另一支柱,指的是印度人對節(jié)奏、節(jié)拍的總稱。三、教師小結(jié):請同學邊聽音樂變填寫表格,回顧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亞洲位置國家音樂作品音樂風格特點及知識點朝鮮《阿里郎》中國的五聲調(diào)式;節(jié)拍以三拍子為主東亞日本《櫻花》都節(jié)調(diào)式;樂器的本土化東南亞印尼甘美蘭印尼本土音樂文化的代表是“甘美蘭”的以鑼、鼓為主的打擊樂合奏形式泰國《蠟燭舞》其伴奏樂器同屬鑼群文化的范疇西亞土耳其《短頸烏德》阿拉伯音樂的發(fā)展南亞印度《曼德》“拉格”和“塔拉”、旋律多滑音和裝飾音等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阿里郎》【教學目標】(一)知識、能力目標:欣賞與體驗中感受到朝鮮民歌的特點。使學生能夠用圓潤的聲音和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流暢的演唱《阿里郎》,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二)過程、方法目標: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并以舞蹈形式表現(xiàn)音樂,使學生感受音樂所具有的表現(xiàn)力及領會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在情感。(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阿里郎》和典型人文景觀、風俗民情,感受朝鮮民族音樂風格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窘虒W重難點】通過教學活動,學唱歌曲《阿里郎》,體驗作品中的情緒,并能從欣賞與體驗中感受到朝鮮民歌的特點?!窘虒W用具】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聆聽設疑,導入新課:出示課件,師:她是誰?同學們喜歡她嗎?主題曲喜歡嗎?聽大長今主題曲《呼喚》,提問:這首曲子是哪個民族的?看歌譜感受音樂特點。你對朝鮮族有哪些了解?學生回答。(二)朝鮮族相關知識介紹:師:同學們說的很好。教師總結(jié)。1、我國朝鮮族的分布情況。朝鮮族,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多數(shù)居民使用朝鮮語和朝鮮文。雜居地區(qū)的朝鮮族通用漢語。2、朝鮮族樂器介紹(伽耶琴、長鼓)(三)《阿里郎》相關知識介紹及音樂特點:師:朝鮮族人民能歌善舞。朝鮮民族民謠中有一首歷史非常悠久的民謠,這首民謠是《阿里郎》,這首民謠背后還有一個非常凄美的傳說。1、介紹阿里郎的故事。在朝鮮的李朝中葉,名叫里郎的小伙子和成符的姑娘參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動,暴動失敗后,倆人躲進名叫水落山的深山里過上了與世隔絕卻浪漫、幸福的生活。一天,里郎決定要為冤死的村民報仇血恨,越過山嶺走向戰(zhàn)場,成符唱著這首歌曲送別自己的愛人。師:同學們想不想欣賞這首民謠啊?2、欣賞并感受民歌《阿里郎》的音樂特點。同學們談感受,音樂情緒:溫和,略帶憂愁;節(jié)拍:3/4;速度:中速。師:這首民謠曲調(diào)優(yōu)美,委婉纏綿,有很多種不同風格的演繹形式。聽說過阿里郎組合嗎?讓我們一起欣賞阿里郎組合演唱的《阿里郎》。3、欣賞阿里郎組合演唱的《阿里郎》實況片段。感受兩種風格的區(qū)別,增加學生的興趣。(四)學唱歌曲《阿里郎》:1、學唱歌譜(1)教師范唱歌譜。(2)師生合作討論分析歌曲的節(jié)拍、調(diào)式、節(jié)奏型、樂句,找出相同的節(jié)奏及難點節(jié)奏。然后師生共同解決重點節(jié)奏。接下來分組練習重點節(jié)奏型,教師給與指導。(3)視唱練習,學生跟琴視唱歌譜。(4)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打節(jié)奏視唱歌譜。互相評價,并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2、學唱歌詞(1)誦讀歌詞,體會歌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阿里郎》,進一步感悟歌曲的音樂特點并熟悉歌曲。(2)跟隨教師彈琴學唱歌詞。(3)學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男女聲分別演唱?;ハ嘣u價,并合作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3、創(chuàng)編表演教師示范朝鮮族舞蹈動作,鼓勵學生分組在演唱時表演律動并為歌曲編創(chuàng)擊打節(jié)奏,然后進行互相評價,并合作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五)課堂小結(jié)鞏固知識:引導學生總結(jié)朝鮮族歌曲《阿里郎》的音樂特點。最后在朝鮮族歌曲《桔梗謠》的音樂聲中下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朝鮮族民歌的特點。課后反思:第六單元管弦和鳴【教學目標】聆聽本單元樂曲作品,使學生了解歐洲音樂一般特征,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欣賞音樂的經(jīng)驗,促進學生對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認識。聆聽《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查爾達舞曲》《夢幻曲》《大進行曲》《小步舞曲》《鼓手的戰(zhàn)爭》,了解西洋管弦樂隊及各個樂器組中的樂器,能夠辨別主要樂器的外形、音色特點。了解樂器的不同構造、性能、演奏特點、表現(xiàn)力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樂曲《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初步了解變奏曲等基礎知識。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音樂欣賞:《查爾達什舞曲》《夢幻曲》。音樂知識:西洋管弦樂隊、弦樂器組。認識音樂家:維托里奧。蒙蒂、舒曼?!窘虒W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初步懂得歐洲的一般特征,理解作品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合作、探究等教學法,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組成,使學生初步熟悉歐洲音樂的一般特征。通過聆聽、對比、討論等教學方法欣賞《查爾達什舞曲》《夢幻曲》,提高音樂的感受力。知識與技能:認識各種弦樂器,了解音質(zhì)、音色、表現(xiàn)力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組成以及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弦樂器組。教學難點:聽辨不出弦樂器在不同音區(qū)的音色?!窘虒W過程】一、導入播放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序曲》片段。請學生說出此去由何種樂隊演奏?能否說出具體樂器的名稱?(此段視頻片段為動畫片《萬能指揮家》)二、新課教學1、簡介西洋管弦樂隊西洋管弦樂隊也叫交響樂隊,是一種大型樂隊形式。它的音域?qū)拸V,音色對比鮮明,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通常用來演奏大、中型樂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樂器雖然很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