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年真題災害地理_第1頁
高考歷年真題災害地理_第2頁
高考歷年真題災害地理_第3頁
高考歷年真題災害地理_第4頁
高考歷年真題災害地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2年高考地理真題匯編專題(34)選修五自然災害與防治

考點1: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包括自然災害及其影響;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人類

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1.(2012廣東卷文綜5)下圖所示為我國東南部某地出現的災害現場,其災害類型是

圖1

A.泥石流B.地面沉降

C.隕石墜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細看圖,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側山體整體移動---滑坡。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地質災害類型

2.(2012浙江卷自選)【自然災害與防治12】(10分)讀美國本土主要自然災害示意圖。圖中

陰影部分61④代表不同的災害類型。完成卜列問題。

(第12題圖)

(1)圖中災害類型與序號對應正確的是(單選,3分)

A.①龍卷風②海嘯③颶風④暴風雪

B.①海嘯②暴風雪③龍卷風④颶風

C.①海嘯②颶風③龍卷風④暴風雪

D.①颶風②龍卷風③暴風雪④海嘯

(2)下列關于美國本土自然災害發(fā)生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單選,3分)

A、颶風一般發(fā)生在春季B、暴風雪主要發(fā)生在冬季

C、海嘯一般發(fā)生在白天D、龍卷風主要發(fā)生在夜晚

(3)龍卷風能把地面上的物體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

亡。試從地形與氣候角度分析美國本土龍卷風多發(fā)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國本土自然災害分布及主要類型;

(2)考查美國本土自然災害時間規(guī)律;

(3)考查美國本土龍卷風多發(fā)的氣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氣長驅直入。氣候:春夏季;向大陸輸送的暖濕空氣與

來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氣相遇,積聚到定強度后產生龍卷風。

(2012天津卷文綜2、3)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圖2),回答2題。

圖例

A林地

■?村鎮(zhèn)

N鐵路

F71公路

國橋梁

E2沙洲

圖2

/gsy/1320922

3.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圖2所示區(qū)域最適宜發(fā)展的產業(yè)部門是

A.水產品養(yǎng)殖B.棉花種植

C.林產品加工D.水力發(fā)電

【解析】本題考查農業(yè)區(qū)位條件知識。從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地緯度較高,根據圖例可知該地

林地眾多,因此適宜發(fā)展林產品加工業(yè)。

【答案】C

【考點透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地形對產業(yè)部門的影響。

【思路點撥】根據圖中的經緯度信息可知該區(qū)域位于東北地區(qū),由圖示信息知該地林地分布

廣泛,因此圖示區(qū)域最適宜發(fā)展的產業(yè)部門是林產品加工。

4.在圖2所示的區(qū)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災害,主要是由于沿線

A.山體坡度大B.地表崎嶇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積嚴重

【答案】:A

【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思路點撥】由圖示信息知,圖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側等高線密集,山體坡度較大,雨

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線延伸,因此B選項錯。河

流流經地區(qū)等高線稀疏,河水流速較慢,因此C選項錯。圖中河流兩岸林地比重大,水土

保持好,因此河流含沙量較少,并且公路橋梁地段面寬度較窄,沙洲出現在河面變寬的下游,

因此D選項錯。

5.(2012重慶卷文綜)圖2是省級行政區(qū)某高速公路沿線四處道路地質剖面圖,其中易發(fā)生

滑坡的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災害的分布以及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圖①中巖層為花崗巖,

屬于巖漿巖,質地堅硬,不易被侵蝕,故不容易發(fā)生滑坡,故A項錯誤;圖②為沉積巖,但

巖層完整未受破壞,也不易發(fā)生滑坡,故B項錯誤;圖③中為沉積巖,且?guī)r層不完整,上層

巖層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巖層易滑落錯位,發(fā)生滑坡,故C項正確;雖然圖④巖層不

完整,但上層巖層傾斜方向與公路面相反,不易發(fā)生滑坡,故D項錯誤。

【答案】:C

(2012四川卷文綜)表1:某地氣候相關數據。讀表回答6~7題

表1

多年平均暴雨日

1月平均氣溫7月平均氣溫年降水量

經緯度位置數

(℃)(℃)(mm)

(天)

33°N,98°E-12.88.7561.4<0.2

6.影響該地氣溫特征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D.植被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結合經緯度可知該地位于青藏地區(qū)。山表中氣

溫數據及所學地理知識可知,該地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冬、夏季氣溫偏低,主要是因為該地地

處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答案】:C

7.該地易發(fā)生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A.雪災B.臺風C.泥石流D.暴雨洪澇

【解析】此組題用表格給出氣候的相關數據,根據經緯度位置判斷出地方,考杳了氣候中

氣溫的影響因素,區(qū)域內的主要自然災害。該題地為青藏高原地區(qū),不會出現臺風和暴雨

洪澇災害,圖表中暴雨天數0.2天,暴雨少,不易出現泥石流,氣溫低,年降水量為561mm,

年降水量較大,所以易出現雪災,選A.

【答案】:A

8.(2012福建卷文綜)【自然災害與防治】紅層地貌是地質歷史時期紅色砂礫巖等巖層上發(fā)

育的侵蝕地貌,多陡崖,巖性具有軟硬互層特點。下圖示意中國某區(qū)域紅層地貌的分布。讀

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示紅層地貌區(qū)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并說明該類災害形成的自然

原因。(9分)

(2)簡述紅層地貌區(qū)地質災害的主要危害。(6分)

【解析】(1)木題注意“紅層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結合材料相關回答。

(2)注意“紅層地貌區(qū)”、“簡述”、“主要危害”,結合相關知識回答.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斷裂發(fā)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濕熱,風化強,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tài)破壞);破壞農田、城鎮(zhèn)叮村莊、工礦企業(yè)、道路

等;造成人畜傷亡。

考點2:中國的自然災害(包括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中國的地質災害;中國的水文災害;

中國的氣象災害;中國的生物災害)

(大綱全國卷10—11)圖4示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夏初某時氣壓系統(tǒng)。該氣壓系統(tǒng)以每天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東移動。據此完成2題。

1.24小時后甲地主要吹

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北風I).西南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風向。根據圖中比例尺,該氣壓系統(tǒng)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東

移動,24小時后甲地將位于高壓中心的西南側,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甲地

主要吹東南風。

【答案】B

2.30-48小時之間,甲地可能經歷

A.持續(xù)晴朗高溫天氣B.連綿陰雨天氣C.強對流降雨天氣D.沙塵暴天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災害性天氣現象。30~48小時之間,甲地可能受低壓槽控制,根據氣

流運動方向可知,可能經歷冷鋒天氣,由于此時為夏初,可能經歷強對流降雨天氣,沙塵暴

天氣主要出現在冬春季節(jié),排除A、D項;連綿陰雨天氣是準靜止鋒造成的,排除B項。

【答案】C

3.(2012上海卷地理)閱讀下列圖表資料,回答問題。(11分)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水、旱災害尤其突出,對我國人民的生

產和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blog.sirici.corri.cri/gsw1320922

1949年到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qū)水、旱災害頻次

地區(qū)旱災頻次水災頻次

三江平原及長白山地32219

松遼平原169357

環(huán)渤海平原415799

黃淮平原8461407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

⑴概括我國水、旱災害的分布及發(fā)生頻次的特點。(4分)

⑵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災最嚴重的地區(qū)。從氣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

分)

⑶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區(qū)為減少水災的影響,分別應該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1)考查提取圖文數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顯看出水旱災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東部

地區(qū)且的南北差異:南多北少;北方以華北最嚴重.發(fā)生頻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

災害特點不同:南水災北旱災。

(2)注意本題設問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嚴重,從發(fā)生的氣候、地形角度分析。

氣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時間長;地形抓住地勢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區(qū)(與上游類似:治理原

則是調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

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

開挖河道。

【考點定位】綜合考查我國水旱災害時空分布、原因和重點地區(qū)防治措施.

【答案】:⑴分布特點:我國水、旱災害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南方以水災為主,北方以旱

災為主。

頻次特點:我國水、旱災害發(fā)生頻次較高,且發(fā)生頻次由南向北減少;無論南方還是北

方,頻次均是水災多于旱災。

⑵該地區(qū)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集中,易于引發(fā)洪澇災害。

江南丘陵地區(qū)地勢起伏,易引發(fā)山洪;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易發(fā)

生內澇(或受長江干流洪水威脅)。

⑶江南丘陵地區(qū):加強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條件的地區(qū)建造水庫,削減洪峰的威脅。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還湖,增強湖泊調蓄能力:河流截彎

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兩點即可)

4.(2012山東卷文綜)(10分)【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圖。讀圖回答

(1)指出A地洪水災害多發(fā)的月份,并分析其氣候原因。(4分)

(2)指出A、B兩地預防洪澇災害應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jié),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樹造林;修建水庫;

B地: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1)注意本題設問是洪水發(fā)生的氣候條件,所以本題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

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則是調蓄洪水,做法是修

建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

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考點定位】洪災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5.(2012海南卷地理)(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下圖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熱帶海岸剖面。海岸線附近村正因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而損毀。

二gm平均高潮位珊瑚礁平臺

++++1花崗巖匡~~~:珊瑚礁碎屑

圖12

/gs771320922

根據圖文資料,推斷此地可能發(fā)生過的自然災害種類,并說明理由。

【解析】關鍵是從沿海海岸地質剖面圖分析沿海地區(qū)可能的自然災害種類,珊瑚礁碎屑被搬

運到海岸陸地以上,與海洋珊瑚平臺之間為平均高潮位,說明可能海嘯、風暴潮等海洋地質、

氣象災害的可能性最大,這與太平洋西岸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多海洋地震、火

山而引起海嘯;西太平洋是世界熱帶氣旋(臺風)影響勢力范圍,從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隨

風暴潮搬運到沿海陸地。

【考點定位】考查西太平洋沿海自然災害種類及產生原因。

【答案】:(1):海嘯災害。(3分)理由: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匕易發(fā)生地震,引起海嘯。

(3分)

海嘯沖毀海岸設施和房屋,將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積物)搬運到海岸(地勢高處)沉積

下來。(4分)

(2):風暴潮(臺風)災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臺風)活動區(qū),容易引

起風暴潮。(3分)風暴潮沖毀海岸設施和房屋,將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積物)搬運到海

岸(地勢高處)沉枳下來。(4分)

(以上兩種答案,任答一種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災害種類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考點3:防災與減災(包括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與防御;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自然災害中的

自救與互救)

(2012北京卷文綜8?9)下圖是某地區(qū)大地震后救災工作程序示意圖。讀圖,回答2題。

圖例

河流與湖泊

河流流向

洋布及落差(米)

山峰及高程(米)

觀景臺

主干道

景區(qū)道路

游覽步道

服務設施

露營地

停車場

1.圖中所示救災工作程序還可能適用于

A.鼠害B.洪澇C.旱災D.寒潮

【解析】:B

【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災害的危害。

【思路點撥】由圖示信息知,地震對建筑物等基礎設施產生毀滅性的破壞,四個選項中只有

B符合條件。

2.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應采取的主要防災減災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區(qū)劃②調整產業(yè)結構③人口外遷

④房屋加固⑤組建志愿者隊伍⑥避災自救技能培訓

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解析】:I)

【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災后救災措施。

【思路點撥】調整產業(yè)結構和人U外遷不會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不屬于地震災后

的主要防災減災措施。

5.(2012新課標全國卷)(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讀圖,完成下列要求。下圖示意美國本

土颶風、地震災害的空間分布。

災害種類

室甲

本乙

/gs7/1320922Q)判斷甲、乙

自然災害的種類并說明判斷的依據。(6分)

(2)說明為防范上述災害應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⑴甲為地震。(西臨太平洋)地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乙為颶風。東部處在北大西洋颶風侵襲

路徑上;南部接近颶風源地。

⑵加強災害監(jiān)測與預報;制定防災應急預案;修建避難場所等工程性防御設施;進行防災教

育和培訓等。

【解析】(1)根據圖例可知,甲自然災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為地

震,乙自然災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則為颶風.

(2)結合所學知識,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主要為檢測與預報、應急預案、防御設施、教育

和培訓等方面來回答,屬于較容易題。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自然災害類型及其防御措施.

6.(2012安徽卷文綜34.(32分))根據材料和圖1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針對省情,夯實農業(yè)發(fā)展基礎,調整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產業(yè)布局,

推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

材料二

鑒于近些年鐵礦石進口量和鋼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漢鋼鐵廠計劃將部分生產能力轉移廣西

沿海防城港市。

11(TElist

圖13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積變化的區(qū)域基畀

blog.sina.corn.cri/gsy/l320922

(i)描述圖中兩個1區(qū)的區(qū)位特點,并分別分析其耕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針對圖示區(qū)域洪澇災害隱患,列舉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漢鋼鐵廠部分生產能力轉移對武漢,防城港兩市發(fā)展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12

分)

【答案】(1)I區(qū)分別位于西北部山區(qū)和東部平原、湖區(qū)。西北部山區(qū)耕地快速減少,主要

因為退耕還林;東部平原、湖區(qū)耕地快速減少,主要因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還湖。

⑵修建水庫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區(qū):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湖

區(qū):退田還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統(tǒng);農村: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以法治水,加強洪澇災

害監(jiān)測、預警和應急體系建設,參加水災保險等.

(3)(對武漢市的積極影響):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和布局;改

善城市環(huán)境.(對防城港市的積極影響):擴大港口規(guī)模;拉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增加就業(yè);加

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促進區(qū)域發(fā)展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I區(qū)位于西北山區(qū)和東部湖區(qū)兩個不同位置,其山區(qū)耕地減

少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東部平原區(qū)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是城市化和退田還湖。

第(2)題,區(qū)域洪澇災害的治理,山區(qū)、湖區(qū)、城市、農村不同地區(qū)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

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強災情預報和監(jiān)測、參加水災保險是共同措施.

第⑶題,產業(yè)轉移對轉出區(q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和環(huán)境意義;對轉入區(qū)主要體現在經濟

意義上。

【綜合評析】

2012年高考自然災害部分幾乎卷卷有題,結合《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內容要求,主要

沿以下幾條主線進行:

①結合熱點材料分析自然災害的分布特點、發(fā)生原因、類型等

②通過圖表在災害發(fā)生、影響、措施等方面設問

③結合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節(jié)約型社會的背景在防災和減災等方面設問。

如何有效的復習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

①歸納-----歸納常考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

②應用一一高考真題及其模擬試題練習

③反思一一通過反思總結規(guī)律,提高做題效率

④必選修結合,再應用

2011年高考地理真題匯編專題二十四、選修五自然災害與防治

考點1: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包括自然災害及其影響;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人類

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1.(2011福建卷)B.【選修5一—自然災害與防治】

冰雹是在氣流強烈升降條件下發(fā)生的一種固體降水現象,其顆粒大小一般為5-50mm。月

雹II指某月降雹的天數,圖20示意圖我國東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II的變化。讀圖回答下

列問題。

月霍日(天)

blog.sinsi.corn.en/gsy/1320922

(1)指出該省冰雹發(fā)生最多的季節(jié),并分析其原因。(9分)

【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氣流常在該省交匯,易使暖氣流強烈抬升;春季氣溫回升快,

空氣對流加強。

【解析】讀圖可知,該省冰雹發(fā)生最多的是四月份,為春季,根據題干信息“冰雹是在氣流

強烈升降條件下發(fā)生的一中固體降水現象”可知,該生在春季冷暖氣流常交匯,易使暖氣流

強烈抬升,空氣對流加強,從而冰雹發(fā)生多。

(2)簡述冰雹帶來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答案】危害:毀壞農作物,擊傷人畜,甚至砸壞建筑物。

措施:加強監(jiān)測和預報,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考慮“冰雹顆粒大小一般為5—501?",冰雹顆粒大,質量重,所以冰雹會毀壞農

作物、擊傷人畜、甚至破壞建筑物。對冰雹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強監(jiān)測與預報,做好人工防

雹等。

(2011天津卷)圖6的四幅天氣圖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氣過程。結合圖文材料,回答10-11

圖6(單位:百帕)

2.按照此次寒潮天氣發(fā)生的過程,四幅天氣圖由先到后的排序應為

A.a—c-bfdB.b-*c-*d-*a

C.cfb—dfaD.d—a->c—b

【答案】:C

【解析】:寒潮是冷鋒天氣過程,冷鋒是從北向南移動的,故選以

3.據圖6的四幅天氣判斷,下列城市的天氣狀況接近實際的是

Aa---武漢地區(qū)晴朗溫暖Bb-天津地區(qū)大風降溫

Cc-北京地區(qū)雷雨交加Dd-杭州地區(qū)陰雨連綿

【答案】:B

【解析】:a圖中武漢處于冷鋒的鋒后,處于雨區(qū)范圍;b圖天津處于冷鋒的鋒后,故B對:

c和d圖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鋒鋒前,且位置很遠,天氣晴朗。

(2011注甚卷9?10)圖4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2題。

i3(rEI5O°E

-40°N40°N-

圖例

?淺源地震

(深度<70km)

。中源地震

-30°N(深度70-300km)

?深源地震

?產(深度>300km)

圖4

3.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點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東深度增大D.由東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1D

【解析】根據圖中不同震源深度圖例的位置,可知II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點是

由東向西深度增大。

4.2011年3月1111,H本以東海域發(fā)生了9級地震,福島核電站遭受破壞,其泄漏的污染物隨

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東北C.西北D.東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東海域為日本暖流,向東北方向流動,即福島核電站遭受破壞,其泄漏的

污染物隨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東北。

5.(2011海南卷)25.(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圖11示意日本東北部(約38.8°~39.1°N,141.5°?142°E)沿海區(qū)域。2011年3月11

日發(fā)生的東日本大地震(震級9.0級,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約20千米)引發(fā)巨大

海嘯,使甲地遭受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圖11/gsv/l320922

根據圖文資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嘯災害嚴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本次地震震級大,震源較淺,)甲地距離震中較近,海嘯到達的時間短;(3分)位

于外寬內窄的海灣的“項部”,海嘯向陸地方向推進時,受海灣形狀影響,越向內側浪越高

(海嘯波高越高),流速越快,沖擊力越大(使海嘯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圍內釋放),

對甲地的破壞格外嚴重。(7分)

【解析】海嘯災害嚴重?方面受強震影響,另一方面可從地形等方面分析。

考點2:中國的自然災害(包括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中國的地質災害;中國的水文災害;

中國的氣象災害;中國的生物災害)

(2011上海卷1)(四)近年來,大地震頻繁發(fā)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目前地

震預防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

6.地震多發(fā)生在板塊的消亡邊界。在卜一列板塊中,與相鄰板塊形成消亡邊界最多的是

A.南極洲板塊B.美洲板塊C.非洲板塊D.亞歐板塊

【答案】D

【解析】考查板塊周界型及板塊空間分布記憶。南極洲板塊與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

板塊交界;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交界: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印

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亞歐板塊與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極洲四個板塊交界。

7.下列我國省區(qū)中,屬于地震重點預防區(qū)的是

A.湖南、內蒙古B.內蒙古、云南C.臺灣、云南D.臺灣、湖南

【答案】C

【解析】考查我們地震帶省區(qū)分布。臺灣和云南距離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和亞歐地震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最近

8.在下列選項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檢測的是

A.山體位移B.地震震級C.震源深度D.地震烈度

【答案】A

【解析】考查全球定位系統(tǒng)應用和地震相關概念理解。全球定位在與動態(tài)捕捉地表目標物的

空間位置。地震現象發(fā)生在地殼內部,是由地震震源能力所確定。

9.(2011山東卷1)31.【地理-自然災害9防治】

圖12為1969-2008年山西省長治市寒潮發(fā)生總次數等值線圖。讀圖I可答問題

圖12

/gsw1320922

(1)指出該區(qū)域寒潮發(fā)生總次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說明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2)當地菜農在寒潮來之前,常采用澆水的方法來防御寒潮對蔬菜的凍害,其中的原理是

什么?

【答案】(1)從西北向東南遞減;盆地多于東西兩側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現在盆地北部

地區(qū),最低值出現在太行山以東地區(qū))。

緯度位置;地形。

(2)水的熱容量大,可減小地表溫度的下降速度和變化幅度,減輕凍害。

(若答出增加空氣濕度,增強大氣逆輻射、水汽凝結釋放熱量等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第(1)題,根據1969-2008年山西省長治市寒潮發(fā)生總次數等值線圖分布特點,可

知從西北向東南遞減,盆地對于兩側的高原和山地,圖中寒潮發(fā)生總次數等值線在高原和山

地的數值小,且從西北向東南遞減,因而可知緯度位置和地形是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2)題,水的熱容量大降溫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護作物受寒潮的直接影響,增

加大氣水汽含量增加大氣逆輻射。

10.(2011全國新課標卷)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長江下游某城后邊緣分布著丘陵,丘陵的基巖上有黃土覆蓋(如圖11所示)。近年來,由

于城區(qū)擴展,大量開挖山坡,該地在夏季暴雨后曾發(fā)生多起黃土崩塌、滑坡災害。

---------N

?!黾?6t00a

圖11blog.>/g>w1320^22

閱讀圖文資料,簡要分析該地黃土崩塌、滑坡多發(fā)的原因。

【答案】黃土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孔隙度大;人工開挖邊坡,破壞了坡面地形的穩(wěn)定性。(4分)

暴雨容易誘發(fā)坡地黃土崩塌:(3分)雨水下滲,在基巖與黃上之間容易形成滑動面,造

成黃土滑坡。(3分)

【解析】注重題干的提示信息“丘陵的基巖上有黃土覆蓋”容易被侵蝕。“近年來,由于城

區(qū)擴展,大量開挖山坡”破壞了坡面地形的穩(wěn)定性,夏季暴雨后容易誘發(fā)坡地黃土崩塌,雨

水下滲,在基巖和黃土之間容易形成滑動面,造成黃土滑坡。

(2011北京卷)圖2為某年中國發(fā)生地質地貌災害次數最多的6個省級行政區(qū),讀圖,回答

第2題。

(

)

11.該年發(fā)生地質災害次數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橫斷山和秦嶺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D.祁連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以統(tǒng)計圖為情境,考察自然災害與區(qū)域地理知識,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

力,難度中等。地質地貌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斷層、坡度陡、地

勢起伏大、地表巖石破碎等地質基礎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誘因,再加上人類

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就很容易發(fā)生。選項中所列各山確是我國地質災害多發(fā)地區(qū)。此題解題

關健在于在正確解讀統(tǒng)計圖表的基礎上,把選項中山脈與中國政區(qū)圖進行圖層疊加,要結合

圖中給出的云、貴、陜、青、冀、川等地質災害最多省區(qū)的信息進行判斷。

12.(2011北京卷)3.在圖3所示的山區(qū)自然災害鏈中,①0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聯(lián)系圖為情景,考察自然災害的關聯(lián)性,思維能力主要體現為推理判斷、探

究、試誤,屬于較易試題。

(2011天津卷8-9)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

材料,回答2題。

13.發(fā)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答案】:B

【解析】:圖4的地質現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須發(fā)生在坡度較大的山區(qū)。

A.突發(fā)地震B(yǎng).坡度較大的山地C.連降暴雨D.地表堆積物較多

14.圖5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射入時間最長,且受圖4所示地質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華北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陽光入射時間長必須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

流威脅小,必須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

15.(2011浙江卷2)題號:12“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10分)

2010年10月下旬,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受到超強臺風“站魚”的襲擊。圖1為10月22日

12時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圖2是該日沿海某測站測得的風向和風速分時圖。讀圖并結合所

學知識,完成(1)一(3)題。

圖2

/gs/7l320922

(1)10月22日正值我國農歷九月十五,“鉆魚”促使了沿海省份風暴潮的形成,受影響最

明顯的省份是(3分)

A.廣東B.福建C.海南D.山東

【答案】:B

(2)22日16時,“魚占魚”中心位于這一測站的方位是(3分)

A.東面B.南面C.西面D.北面

【答案】:A

(3)臺風在我國東南沿海山區(qū)易引發(fā)泥石流災害,可通過預警措施對其進行有效防范。你

認為泥石流發(fā)生前會出現哪些征兆?(4分)

【答案】:溪流水量突然變化;轟鳴巨響;溪水異?;鞚?;泉水停止等。

考點3:防災與減災(包括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防御: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自然災害中的

自救與互救)

16.(2011安徽卷)34.(30分)根據材料和圖14,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

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歷一次暴雨過程。圖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

(1)圖示時間銀川氣溫(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圖中成都的風向,判斷過境成都的天氣系統(tǒng)并簡述理由。(10分)

(3)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可能引發(fā)哪些地質災害?若野營遇此情況,應如何防

范和自救?(10分)

【答案】

(1)低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教高,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氣逆輻射弱,

接近冷氣團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

(2)偏北風冷鋒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冷氣團主動向南移動,與暖氣團相遇形成

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判斷為低壓,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3)滑坡、泥石流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

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

跑,注意保護頭部。

【解析】本題考查天氣系統(tǒng)和災害問題。兩大題即兼顧了白然和人文,也落實了區(qū)域載體對

于地理研究的意義。

(1)兩地氣溫高低與緯度、天氣、地形等有關。圖示時間2006年9月3日20時,即為晚上8

點,銀川與成都相比,銀川緯度較高,海拔較高,受高壓控制,濕度較小,云量較少,大

氣逆輻射弱,接近冷空氣的源地;成都北側的山脈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且熱島效應較強,

所以銀川氣溫低于成都。

(2)根據圖中等壓線的分布特點,成都北為高壓,南為低壓,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

即成都的風向偏北,冷空氣主動向南移動,與暖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過境時形成暴雨。

(3)四川盆地邊緣為山地,地勢起伏大,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形成暴雨,可能引發(fā)

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野營遇此情況,扎營是,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

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

石方向往山卜跑,主要保護頭部等。

2010年高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10自然災害與防治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七)讀下列關于地震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1:2010年以來世界上發(fā)生了?系列強烈地震,圖中顯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時閘、地

點和震級.

201誨以來全球發(fā)生的言解”'癖上月.CDKJ.cn/g320y22

材料2:2010年2月271I智利地震,引發(fā)滑坡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地震引發(fā)的海嘯

甚至波及到II本,導致該國水產設施嚴重破壞,海水養(yǎng)殖遭受巨大經濟損失.

材料3:海地多年來政冶經濟不穩(wěn)定。許多建筑物無法達到合格的抗震標準.而智利社會相

對穩(wěn)定,經濟較為繁榮,政府頒布建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將不合規(guī)范的房壓拆除。

材料4:

時間震級震源深度首都距震中距離傷亡情況

(km)(km)

海地2010年1月12日7.31016傷亡約55萬

智利2010年2月27日8.860320死亡近千人

49.讀圖判斷圖中地震發(fā)生地所屬的火山地震帶,填寫下表。

火山地震帶的名稱用中所示地震發(fā)生地的數碼

50.圖中地震發(fā)生地①、③、⑤所處位置分別是太平洋板塊與板塊、板塊、

板塊的交界處。從材料1和材料2可知,這些地震體現的自然災害具有的主要特點是

51.智利地震震級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壞程度相對較小,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解析:此題考查有關地震災害的相關知識,包括全球的地震分布規(guī)律,及地震的破壞程

度的對比分析。世界有兩大地震帶分別是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

帶①、②、③、④、⑤位于前者。圖中地震發(fā)生地①、③、⑤所處位置分別是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震體現的自然災害具有的主要特點是廣泛性、突發(fā)性、頻

發(fā)性、群發(fā)性和破壞性。智利地震震級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壞程度相對較小的原因分析從距

震中的遠近,震源的深淺,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等幾方面對比分析。

49.

火山地震帶的名稱圖中所示地震發(fā)生地的數碼分值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①②③④⑤1分

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⑥1分

50.印度洋(1分)、亞歐(1分)、美洲(1分);廣泛性、突發(fā)性、頻發(fā)性、群發(fā)性和破壞性

(2分,任答兩點即可)。

51.智利首都震中距遠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

強于海地(1分)。

(10年海南卷地理)

25.(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近年來,我國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時,常出現水漫街面、低洼處建筑被浸泡等內澇現象,造成

交通阻塞、財物損失甚至人員傷亡。試分析這些城市暴雨成災的原因。

解析:考查城市內澇原因,需要結合城市化、城市地下管網年久老化失修和氣候暴雨與城市徑

流等綜合分析.

答案要點及評分:

(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guī)劃存在缺陷,城區(qū)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滲弱,排水能

力不足,(排水系統(tǒng)老化),遭遇暴雨時雨水易在短時間匯集。(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

給分,但本題總分不得超過10分)

26.(10分)環(huán)境保護

高速公路屬于全封閉的帶狀人工建筑物,當其通過自然保護區(qū)時,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很

大。

試述高速公路對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并提出減少其不利影響的合理建議。

解析:考查高速公路對自然保護區(qū)影響評價,抓住"不利對減少不利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要點:

不利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食物源減少、遷徙通道受阻、活動區(qū)域縮小等;噪聲干擾

動物的生活。(干擾動物的擇偶、產仔、哺乳等行為)。(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評分,但

得分不超過6分)

建議:修建生態(tài)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橋等通過方式。(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

酌情評分,但不得分不超過6分)

(10年海南卷地理)

2010年春季,冰島的火山多次噴發(fā),使一些地區(qū)的航空運輸業(yè)遭受了巨大損失。讀圖1,完

成1~3題。

1.冰島位于

A.極地高壓帶B.副極地低壓帶C.西風帶D.副熱帶高壓帶

解析:考查提取地圖信息和氣壓帶分布.副極地低壓帶分布在極圈線附近.答案:B

2.冰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

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地帶B.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

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D.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地帶

解析:考查板塊劃分和板塊成因.答案:B

3.火山噴發(fā)后,一些空域限制飛行是因為這些空域

A.雷暴頻發(fā)B.嚴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氣體D.火山灰濃度大

解析:考查時事熱島和火山噴發(fā)火山灰對航空業(yè)的影響.答案:1)

(10年江蘇卷地理第1-2題)

2010年3月以來,北太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fā)生太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火山灰蔓延歐洲航空業(yè)蒙

受重大損失。圖1為火山噴發(fā)圖片?;卮饛S2題。

圖1

1.導致冰島火山灰蔓延到歐洲匕空的氣壓帶和氣流是

A.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B.副極地低氣壓帶和西風

C.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風D.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東北風

2.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大氣圈?水啊、生物圈-巖石圈B.巖石圈一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一巖石啊D.水圈、生物圈一巖石圈?大氣圈

IB2A解析:2010年3月以來的冰島火山灰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熱點。

第1題:關鍵在于熟悉冰島所在的緯度位置,題干中的“北太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已經有

了明確的暗示,但需要說明的是冰島位于北極圈以南,只要知道這一點,很容易得到答案

B.

第2題:該題已經說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而不是從火山灰的來源開始,很

顯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氣圈中,慢慢會沉積下來,進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終沉積下來。

(10年江蘇卷地理第5-6題)

2010年1月,海地發(fā)生7.3級地震,幾十萬人遇難;同年2月.智利發(fā)生8.8級地震,數百

人喪生。圖3為兩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K3

5.兩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兩大板塊交界處

c.能量源自地球內部D.遇難人數的多少取決于震級的大小

6.圖中甲、乙兩區(qū)農業(yè)發(fā)展條件的相同點是

A.地域狹小,耕地規(guī)模小B.終年光照充足C.雨熱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勻

5C6A解析:2010年仿佛使人們又回到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僅2010年1-4月之間,就相

繼有中國臺灣花蓮外海、高雄、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湯加、日本、海地、智利、中

國玉樹等第發(fā)生地震。地震的發(fā)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地震的發(fā)生機

制和伴隨的地質災害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第5題,關鍵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來源和海地、智利兩國的地理位置以及影響地震烈度的因

素。地震屬于內力作用,能量來自于地球內部,大多位于板塊邊界,但需要說明的是大板塊

內部存在的斷層也可以引發(fā)地震,如海地地震;影響烈度的因素不僅包括震級,還包括震源

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強度等。

第6題,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緊鄰安第斯山脈,地形以山區(qū)丘陵為主,僅有狹窄的

沿海平原,海地是島國,面積小,地形也以山區(qū)丘陵為主。圖中智利甲地屬于地中海式氣候,

乙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10年浙江卷自選模塊)

題號:12科目:地理

“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10分)

影響我國的臺風有西移、西北移、轉向三種移動路徑,其中轉向路徑臺風常到達我國東部海

面或在我國沿海地區(qū)登陸后轉向東北方向,路徑呈拋物線狀。圖1是西太平洋臺風轉向點的

平均經緯度圖,括號內是臺風統(tǒng)計次數,實折線上各點表示緯度,虛折線上各點及示經度。

圖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區(qū)示意圖。讀圖1、圖2,完成下列問題。

(第12題圖I)

(1)臺風轉向點由西北向東南方向變化的時段是。(3分)

A.5-6月B.6-8月C.8T0月D.10-11月

(2)圖2中,臺風中心正從東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靠近臺灣東部沿海,速度明顯減小,

有轉向的跡象,這個臺風可能出現的時段是o(3分)

A.5-6月B.6-7月C.9-10月D.10T1月

(3)圖2中的臺風靠近臺灣時,對臺灣的危害主要是通過哪些方式造成的?(4分)

答案:

l.C2.B3.狂風;暴雨;風暴潮。

(10年北京卷文綜第6題)

圖2是經緯網圖層和中國省級行政中心圖層的疊加圖,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讀圖,回

答第3-6題。6.從地形和降水條件分析,最

易發(fā)生泥石流的網格區(qū)是

A.①B.②C.@I).⑤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讀圖判斷分析

問題的能力。

【解題思路】山題圖,我國西南地區(qū)地勢高聳崎嶇,又因為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

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壞,很容易發(fā)生泥石流地質災害,選項D正確。而圖中的①地多暴風

雪、融冰水災和沙塵暴等氣象災害,②地多沙塵暴等氣象災害,④地為黃上高原地區(qū),多水

土流失等生態(tài)災害等。

(10年浙江文綜第10題)

某市泥石流易發(fā)生在下列三項條件都同時具備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

土石分布。該市的地理信息經數字化后,處理分析得出表4,如圖5。讀圖5、6,完成9?10

題。

0上而00低M

圖sblog.sina.corrl^ch/gswl320922

io.該市易發(fā)生泥石流的區(qū)域是

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運用到自然災害防治的題目,通過圖層判讀及運用泥

石流成因原理不難判事答案,要求思維非常清晰,有嚴密的邏輯性。泥石流是指在山區(qū)或者

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qū),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fā)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

石塊的特殊洪流,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

富的松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10年福建卷文綜第40題)

B.【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圖15甲、乙分別示意廣東省會經濟易損性和防洪標準。讀圖.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

V4

題。_.............?15_______

(1)指出圖中A地區(qū)防洪標準與社會經濟易損性的關系.井分析原因。(7分)

【解析】考查讀圖能力.從圖中不難看出A地區(qū)防洪標準弓社會經濟易損性的關系.從地形

和社會經濟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關系:正相關(A地區(qū)社會經濟易損性高,防洪標準也高)。原因:A地處珠江三角

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危險度高;人口密集,經濟發(fā)達,洪災造成的

(2)簡述B地區(qū)為減少洪水引發(fā)的次生地質災害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考查國土整治措施.B地區(qū)地處丘陵山區(qū),洪水可能會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所以需要采取植樹造林,生態(tài)退耕等生物措施;修建護坡和修水庫工程措施.要相互結合.

【答案】社會經濟損失大,所以應提高防洪標準。植樹造林,生態(tài)退耕;修建護坡工程;修

建水庫;遷出高風險區(qū)。

(10年新課標卷文綜第42題)

某段高速公路⑹經過單面山(順向山)地區(qū),地質剖面如圖8所示。為防止?jié)L石、滑坡等災

害,對施工立面H進行了加固,還在L坡面上打入“巖錨”。以固定表層巖層。2010年春,

該單面山的上部山體大規(guī)?;?,導致約200米長的公路被毀。

分析這次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原因。

/gswl320922

參考答案:順向巖層因公路施工失去穩(wěn)定性。“巖錨”加固使得單面山匕部巖層形成整

體。(降水、地震等因素導致)深處地層松軟(層面松動)使得該單面山上部山體滑落,對

公路產生巨大推力,導致該公路被毀。

(10年山東卷文綜第31題)

31.(10分)【地理一自然災害與防治】

圖14為登陸我國南部沿海地區(qū)的某臺風路徑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V5?E

23*26*N

ffl例目河由ES等EJ臺屬站長

圖3/g3Wl320922

(1)臺風過境A地前后,該地氣壓和風速有何變化?(4分)

(2)該臺風在A、B兩地引發(fā)的主要次生災害有何不同?說明B地預防這些次生災害的

工程措施。(6分)

【答案】

(1)氣壓先降低后升高(分);風速先增大后減小(分)。

(2)A地:風暴潮(分);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分)。

護坡固坡、植樹種草。(分))答對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體措施的可酌情給分。)

(10年上海卷文綜)

三、(本題共14分)今年4月以來,冰島南部埃亞菲亞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規(guī)模噴發(fā),火

山熔巖不僅融化了部分冰川,導致山洪暴發(fā)、道路橋梁被毀,騰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歐洲部

分空域成為航空禁區(qū)。

冰島主要火山與冰原就躺—22

34.冰島是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島國,處在板塊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