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步練習(xí)學(xué)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情景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描寫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向夕陽駛?cè)?,岸旁酒旗迎著西風(fēng)飄拂的句子是“,,”。(2)《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回想往昔,奢華淫逸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xù)的詞句是“,,,”。(3)《桂枝香·金陵懷古》中,“,,”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建構(gòu),表現(xiàn)中國人對于空間的一種執(zhí)著追求——遠。這種遠式的空間追求成為支撐中國山水畫空間性的根基,使山水畫散發(fā)著無窮的意趣。山水畫家是如何在畫面中呈現(xiàn)出“咫尺之內(nèi),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這種遠的意境的?從理論上來看,基于畫面的整體意境,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痹趯嵺`上,首先表現(xiàn)為畫面空間關(guān)系的處理,主要是遠近關(guān)系。山水畫中遠近關(guān)系的處理不僅涉及觀取,更涉及畫面本身的空間層次的呈現(xiàn),也依賴于物象的常形、常態(tài),更依賴藝術(shù)家以一定的筆墨將其呈現(xiàn)。在許多山水畫里,畫家往往將畫的重心安置在前面,而周邊、遠處要么以煙云處理,要么則是大片的空白,以示畫中物象之遠近。對于遠景的處理,既要與近山相稱,又不可高于主峰,色彩上也極用心思。為了突出畫面空間的遠近,畫家喜歡以重疊的方式顯示空間之遠近、前后,也用襯托或者留白,以煙云繞山,來襯托山之遠,意之遠。其次,在畫面意象的選擇上,為了表現(xiàn)“遠”的情趣,山水畫家總是以無數(shù)的筆墨描繪著舟鳥意象,通過舟移鳥去,呈現(xiàn)出層層推遠的渺遠空間。第一,由于畫家著意于表現(xiàn)遠意,所謂“畫荒遠滅沒處,誠有至妙可言”,因此畫面中的舟鳥意象多以點景形式出現(xiàn),以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構(gòu)成畫面意境生發(fā)的“力場”。點,示其小也,但融合于其他意象;景,景物、景象、場景,在山水畫中,或一舟獨行,或北雁南飛,或漁人靜釣,或林間亭舍。畫中舟鳥多以簡筆出之,近于寫意,是藝術(shù)家孤寂心靈的映射。第二,以舟鳥意象的動態(tài)形式來推遠畫面空間。由舟鳥意象本身體輕、形小、具有動的特性,畫家往往會抓住其遠飛、待飛、遠渡、待渡、或棲于枝頭的瞬間,或以水中輕波來暗示一種動的狀態(tài),所謂“一葉舟輕,雙槳鴻驚”,化靜為動,使整個畫面活起來。畫中舟鳥漸行漸遠,將觀者的視野拉長,以此來體現(xiàn)畫面的空間表現(xiàn)力。第三,在山水畫中,舟鳥意象的設(shè)置,拉開了與所觀之物的距離,這種距離既是一種物理距離,更是一種心靈距離。而舟鳥意象的設(shè)置即是通過拉開空間的距離讓觀者重拾對于山水審美自覺,超越時空,進入更廣闊的美的天地,這既與中國人的空間意識有關(guān),也與藝術(shù)家們所追求的氤氳、渺遠、蒼茫的意境有關(guān)。可見,中國山水畫中的遠不僅是空間距離的遠,更是時間之遠、心靈之遠,是一種遠境。所謂“一拳之小,當(dāng)千仞之高;片掌之大,體百里之迥”,藝術(shù)家通過“遠”來突破時空界限,并得以自由地以一管之筆,體悟大自然的無窮意趣,抒寫人生境界,由此而升華出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摘編自李雯靜《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材料二:

圖一中國山水畫是否遵循著由近到遠的空間秩序呢?試以范寬的作品為例來探討。圖一是范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屬于山水畫中的大幅全景作品。畫面氣勢磅礴,巨峰林立,山頭雜樹茂密,山腳土石縱橫。畫中景物眾多:山峰、飛瀑、巨石、樹木、商旅……這些景物可以分為六組,如圖二,每組景物之間畫家用留白隔開,有的空白象征著云氣,有的象征著道路,有的象征著河流……于是,畫面中的空白既可以使不同景物相互區(qū)分,又不破壞畫面的整體性。每組景物的空間位置是不一樣的,從上到下依次是遠景、中景、近景。如果仔細觀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會發(fā)現(xiàn)畫面中綜合了多個不同的視覺場景。最上面的主峰⑥占據(jù)了畫面近一半的位置,無疑是此畫的主體物。但是該山峰并不是描繪的從一個視角看到的景象,主峰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左、右和頂面。左邊描繪的是從左下方看到的山,右邊描繪的是從右前下方描繪的山的樣子,頂面的視點要略高,有點俯視視角。順著左右兩個視角往下看,可以發(fā)現(xiàn),在山的左下方和右前方分別畫有兩組小山峰⑤和④,似乎作者描繪的主峰正是從⑤和④的山頂上看到的樣子。圖二再來看位于畫面中央的一組小山峰④,該山峰采用平視略帶仰視視角畫出,山的左側(cè)面可見,可以推斷出觀者的位置是在左邊略偏下方。而編號③的小山丘正好在這個位置,感覺畫家正在③的位置上仰看④。位于畫面右下方有一條小路,小路上有一隊商旅正在行進(編號②)。小路和商旅則用俯視視角畫出。畫面的最下方畫有前景的幾塊巖石,暗示出小路位于兩山之間,即前后都有山,小路上的商旅正是從編號為①的山頂?shù)膸r石上看到的情景。編號為①的幾塊巖石已經(jīng)位于最靠前的一個層次,觀者的位置不可能在畫面的上方其他任何地方,因為上面的景物都位于①的后面,因此,觀者的位置只能在畫外,也就是欣賞者。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的景物之間的安排有一定的空間順序,即從下往上,依次是前景、中景、后景,空間在逐漸退遠。景物的前后關(guān)系用相互遮擋和重疊的方式表示出來,位于畫面最下方的是最前景,畫面最上方的是最遠景。觀者在欣賞整幅作品時仿佛在經(jīng)歷一場山水之“游”。欣賞的起點應(yīng)從畫面下方的幾塊巖石①開始,因為這幾塊巖石是按照站在畫面前觀者的位置所描繪的。當(dāng)觀眾看到編號①的景物時,仿佛一下子感覺自己所站的地面是編號①的山頂?shù)难由?。然后,站在①的巖石上可以看到前下方編號②的商旅和小路,商旅畫得極其細致,惟妙惟肖。看完商旅,設(shè)想自己正站在山下的小路上,視點向左上方仰望,會看到一座小山丘③。爬上山丘往右看,會看到右邊有一座略高的小山,上面草木豐茂。登上編號為④的山頂,往前方看,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山位于眼前,其間瀑布猶如銀線一瀉千里,場面蔚為壯觀,心胸也一下子開朗起來。這無疑是此次山水游歷的最高潮。往左前方看,有一座略矮的小山峰⑤立在中間,登上山峰⑤再來欣賞主峰,會看到山的另外一面的樣子。最后登上主峰⑥的山頂,此時已經(jīng)在最高處,頓時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情懷油然而生。往遠處看,四周茫茫一片云海。(摘編自魏華《遠——中國山水繪畫空間的美學(xué)研究》)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為了呈現(xiàn)山水畫的遠的意境,畫家可以從高遠、深遠和平遠三個角度進行設(shè)計,從實踐中來看,高遠清明,深遠重晦,平遠有明有晦。B.山水畫中遠近關(guān)系的處理涉及觀取、空間層次、物象形態(tài)和藝術(shù)家的筆墨呈現(xiàn),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不分輕重,畫家才能有所作為。C.設(shè)置舟鳥意象是從實踐上表現(xiàn)山水畫“遠”的意境的常見做法,可以是用簡筆呈現(xiàn)靜態(tài)的點景,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形式,造成了距離感的產(chǎn)生。D.在遠近關(guān)系的處理上,有些山水畫家將畫的重心安置在下方,而周邊、遠處要么煙云處理,要么留白,《溪山行旅圖》正好體現(xiàn)了這種情形。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舟鳥意象形成視覺上的凝聚點,是山水畫意境生發(fā)的“力場”,近于寫意,是藝術(shù)家孤寂心靈的映射,因此發(fā)揮出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作用。B.中國山水畫的“遠”,追求一種遠境,體現(xiàn)在空間、時間和心靈上,它不同于西方風(fēng)景畫所追求的逼真效果,主要表現(xiàn)一種廣大的宇宙情思。C.從《溪山行旅圖》景物安排的空間順序可知,最佳觀賞順序為圖二中的⑥-⑤-④-③-②-①,應(yīng)遵循從上往下,從山頂?shù)降孛娴男蕾p順序。D.欣賞《溪山行旅途》,可結(jié)合“三遠理論”,從留白藝術(shù)、重疊手法、多維視角、體驗思維、整體感悟、觀覽順序等角度進行綜合鑒賞。4.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提到的繪畫理論技巧無關(guān)的一項是(

)A.凡信手染出,似近山之影,又兩邊排偶,峰頭對齊,皆是遠山之病。(唐岱《繪事發(fā)微》)B.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氣韻之間;不在有形處,而在無形處。(王顯《東莊論畫》)C.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石濤《畫語錄》)D.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畫之訣也。(董其昌《畫旨》)5.請簡述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我國自古便有“詩畫同源”之說,請結(jié)合材料中的山水畫理論,從“三遠理論”“體驗思維”“意象經(jīng)營”中任意選擇兩個角度,鑒賞《桂枝香·金陵懷古》。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①。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諫曰:“我步彼騎,其勢不敵?!鄙显唬骸疤斔颜呶R。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虜馬過河,即成擒也?!鼻锲咴赂?,詔曰:“比得河朔華戎表疏,訴其困棘,跂望綏拯,潛相糾結(jié),以候王師。芮芮②亦遣間使遠輸誠款,誓為掎角,經(jīng)略之會,實在茲日?!笔菚r軍旅大起。以兵力不足,悉發(fā)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軍用不充,富民家貲滿五十萬,并四分借一,事息即還。乙亥,使王玄謨進圍滑臺。王玄謨士眾甚盛,器械精嚴,而玄謨貪愎好殺。攻城數(shù)月不下,聞魏救將至,眾請發(fā)車為營,玄謨不從。乙丑,魏主渡河,眾號百萬。玄謨懼,退走。魏人追擊之,死者萬余人,麾下散亡略盡,委棄軍資器械山積。先是,鐘離太守垣護之聞魏兵將至,馳書勸玄謨急攻。玄謨不從。蕭斌遣沈慶之將五千人救玄謨。會玄謨遁還,斌將斬之,慶之固諫曰:“佛貍威震天下,控弦百萬,豈玄謨所能當(dāng)?!北竽酥?。魏永昌王仁攻項城,拔之。帝恐魏兵至壽陽,召劉康祖還。仁將八萬騎追及康祖于尉武??底嬗斜姲饲塑姼焙⒅郎诫U間行取至康祖怒曰臨河求敵遂無所見幸其自送奈何避之下令軍中曰:“顧望者斬首,轉(zhuǎn)步者斬足!”魏人四面攻之,將士皆殊死戰(zhàn)。有流矢貫康祖頸,墜馬死,余眾遂潰,魏人掩殺殆盡。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壞民廬舍,及伐葦為筏,聲言欲渡江。建康震懼,民皆荷擔(dān)而立。上登石頭城,有憂色,謂江湛曰:“今日士民勞怒,不得無慚,所貽之憂,予之過也?!倍四甏赫露『?,魏掠居民、焚廬舍而去。(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宋文帝圖恢復(fù)》,有刪改)【注】①上:指南朝宋的宋文帝劉義隆。魏指北魏。②芮芮:柔然的別稱,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康祖有眾八千人/軍副胡盛之/欲依山險間行取至/康祖怒曰/臨河求敵/遂無所見幸/其自送/奈何避之/B.康祖有眾八千人/軍副胡盛之欲依山險間行取至/康祖怒曰/臨河求敵/遂無所見/幸其自送/奈何避之/C.康祖有眾八千人/軍副胡盛之/欲依山險間行取至/康祖怒曰/臨河求敵/遂無所見/幸其自送/奈何避之/D.康祖有眾八千人/軍副胡盛之欲依山險間行取至/康祖怒曰/臨河求敵/遂無所見幸/其自送/奈何避之/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五,抽調(diào)比例,魏晉南北朝時期征人服兵役,多實行三丁取一,五丁取二。B.佛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他曾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宮,后稱“佛貍祠”。C.“豈玄謨所能當(dāng)”中的“當(dāng)”與《蜀道難》中“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中的“當(dāng)”含義相同。D.石頭城,古城名,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金陵”都是今天南京的別稱。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季七月庚午日,朝廷得到河朔漢族及少數(shù)民族盼望安撫拯救的奏報,柔然也派密使獻上誠心,文帝認為收復(fù)中原的時機已經(jīng)到了。B.王玄謨貪婪好殺,剛愎自用,所率軍隊兵士眾多,武器裝備精良齊整,圍攻滑臺城卻好幾個月攻不下,聽不進眾人建議,最終兵敗潰逃。C.蕭斌準備處決王玄謨,沈慶之認為魏主威震天下,且統(tǒng)帥百萬大軍,王玄謨兵敗在所難免,在他的堅決勸諫下,蕭斌才放棄了這一打算。D.魏軍乘勝追擊,十二月庚午日,魏主抵達瓜步渡口,建康城內(nèi)大為恐慌,百姓紛紛逃離出城。第二年正月,魏軍焚屋掠民后撤兵北歸。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虜馬過河,即成擒也。(2)魏主至瓜步,壞民廬舍,及伐葦為筏,聲言欲渡江。11.北伐失利,宋文帝為自己的過錯感到慚愧。請簡要概括宋文帝的過錯主要有哪些。四、小閱讀-課內(nèi)12.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小題。金陵懷古【唐】許渾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fēng)。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桂枝香·金陵懷古①【宋】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②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咀ⅰ竣俅嗽~大約寫于作者再次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②謾,同“漫”,徒然。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詩開篇借《玉樹后庭花》言隋兵滅陳的史事,直扣“懷古”,筆力集中;王詞以“登臨送目”四字領(lǐng)起,“初”字吟味,“肅”字點醒,筆力遒勁。B.許詩結(jié)尾發(fā)表議論,寫今日金陵只有山川地勢與六朝相似,暗示世事多變;王詞以典作結(jié),責(zé)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國之恨,自己亦陷入對興亡榮辱的慨嘆中。C.許詩用字精妙,如“拂”字寫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輕盈姿態(tài);王詞用典貼切,如“門外樓頭”化用杜牧的“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點出“懷古”之意。D.許詩首聯(lián)“王氣終”與尾聯(lián)“豪華盡”前后相應(yīng),渾寫大意,照應(yīng)標題;王詞上闋為詞人登臨后所見的眼前之景,色彩豐富、動靜相宜,情景交融。五、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詩詞,完成下列小題。桂枝香·金陵懷古①【宋】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宋】張昇②一帶江山如畫,風(fēng)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云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咀⑨尅竣佟豆鹬ο恪そ鹆陸压拧芳s寫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再次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②張昇,北宋大臣、詩人。官至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兼樞密使,以太子太師致仕,熙寧十年(1077年)卒,年八十六。據(jù)北宋范公偁《過庭錄》,這首《離亭燕》他是退居江南后所作。張昇經(jīng)歷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這正是北宋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13.對這兩首詞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桂枝香》是一首懷古詞,詞的上片寫景,描繪金陵一帶的山水,下片懷古,寄托了詞人對六朝興亡的感慨。“六朝舊事隨流水”一句與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北磉_了同樣的意趣。B.《桂枝香》這首詞語樸而情厚,感慨深沉。下闋“念往昔”一句是過片語,一個“念”字從寫景轉(zhuǎn)到了議論和抒情。結(jié)句又轉(zhuǎn)入當(dāng)下,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C.《離亭燕》上片寫出了金陵一帶秋日風(fēng)光蕭疏明麗而又脫塵絕俗的特色。“水浸碧天何處斷”具體地描繪了這種特色,“浸”字用得形象而準確。D.“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一句,從自然寫到了人家,暗暗為下片“多少六朝興廢事”的感慨作了鋪墊。最后一句“寒日無言西下”以景結(jié)情,從低沉的調(diào)子里表現(xiàn)出作者的隱憂,耐人尋味。14.《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一句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15.這兩首詞都是懷古傷今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六、選擇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断蛉湛返纳适怯貌煌鞫取⒉煌兌鹊狞S色繪成的,黃色的背景,黃色的花瓶,黃色的花。他把黃色使用得如此動人,使黃色發(fā)揮出感人的魅力。你看空氣中流動著金色的陽光,瓶中的向日葵生氣勃勃地張開花瓣,盡情地吸著空氣和陽光。飽吸了陽光的花朵似已融化在空氣中,(

)。凡·高把心中全部的愛賦予可愛的向日葵,向日葵也為凡·高吐出“愛的最強光”。《向日葵》中注入的是凡·高心中強烈的感情,令人震撼、令人感動,這就是《向日葵》所產(chǎn)生的魅力。他懷著強烈的感情不厭其煩地畫他最喜歡的向日葵,強烈地表現(xiàn)畫家對這一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他擅長使用強烈的色調(diào),充分發(fā)揮色彩的感情因素,使色彩成為他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這便是凡·高藝術(shù)的重要特色。16.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檸檬黃、橘黃色、深黃、淺黃的花瓣,多么輝煌,多么燦爛奪目B.深黃、淺黃、檸檬黃、橘黃色的花瓣,多么燦爛奪目,多么輝煌C.檸檬黃、橘黃色、深黃、淺黃的花瓣,多么燦爛奪目,多么輝煌D.深黃、淺黃、檸檬黃、橘黃色的花瓣,多么輝煌,多么燦爛奪目17.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B.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C.蓮葉層層張綠傘,蓮房個個垂金盞。(晏殊《漁家傲》)D.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