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17世紀迄工業(yè)革命前的東西方世界首先要明白第二章主要談的是什么。1,第二章主要談的是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的世界歷史,也就是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法國大革命前的這段時間的歷史。當然這段時間還是以西方為主的。從經濟上看,西方國家在這個時期,是從工場手工業(yè)向現(xiàn)代大工業(yè)過渡的這么一個歷史時期。從政治、文化上看,這個時期恰恰是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文化,開始形成、并逐漸向更深層次發(fā)展的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封建制仍然存在,但是它與新興的資產階級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并最終成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對象。2,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這一時期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它的發(fā)生既打擊了英國的封建制度,也為新興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這一時期,英國所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為日后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樣本。3,隨著經濟實力的擴張和掠奪殖民地行動的加速,西歐原始積累基本完成,英國等國家已經到達了工業(yè)革命的臨界點。但是,對于東方國家,由于缺乏制度、文化、體制上的革新,東方國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并不是說,此時的東方國家就完全陷入一片黑暗,而是說這一時期從總體上,西方文明已經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而東方文明還停留在王朝更迭、宗教混戰(zhàn)的狀態(tài)。東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就此形成了。4,本章有四節(jié)內容: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歐洲大陸的封建制度,東方諸國的衰落,西方殖民政策。綜合歷次考試的內容來看,1,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特別是光榮革命;2,啟蒙運動;3,西方殖民政策(三角貿易)是本章的重點。其中,光榮革命出名詞解釋的可能性極大;另外,2004年華南師范大學世界近代史的考題中,曾出過這樣一個題目簡述啟蒙運動時期主要思想家及其成就。這個題目非常難答。第一節(jié)17世紀英國革命·1689-1742年的英國研究概況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學術界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狀況。也就是說這一節(jié)當中有哪些問題是大家非常感興趣,或者是存在疑慮的問題。我們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我們知道在早期的一些教科書上,就是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近代史的開端。因此,學術界一直就非常關注這個問題。我國史學界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研究,始于建國初期。當時出版的專著有林舉岱的《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以及劉祚昌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史》(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此外還有20余篇論文。這些論著就英國革命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深入的討論,如革命前英國的社會狀況、革命中的土地問題、平等派和掘地派、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革命的特點等問題,對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的異同也作了分析。綜觀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國革命的內容和性質,理論上沒有超越階級斗爭的史學觀點。到改革開放以后,關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爭論就增多了,大致可以分為這么幾個方面:革命是否具有保守性。文革前,我國學術界一般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濃厚的保守性和不徹底性,這主要受蘇聯(lián)史學的影響,主要是因為:(l)英國革命沒有能按照資產階級民主的方式,去完成廢除農民封建義務和實現(xiàn)自由農民土地占有制的任務,它只是片面地取消了地主對國王的封建義務,并沒有解決農民問題。(2)英國在革命之后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度,而不是共和制度,因此在民主方面大打了折扣。(3)指導英國革命的思想是所謂“清教主義”,資產階級只能用宗教的旗幟去發(fā)動革命,而不是像法國革命那樣,直接訴諸理性主義去發(fā)動群眾進行革命。(4)在政權問題上,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妥協(xié),英國的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同新貴族結盟,而在法國革命中,人民群眾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這派觀點往往引用馬克思的一段話作為佐證:“基佐先生最大的謎——英國革命保守的謎,應當這樣來解釋,即資產階級與大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建立了長期的聯(lián)盟,而這種聯(lián)盟使英國在本質上有別于用分散土地來消滅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國革命?!薄N母镆院?,許多學者對傳統(tǒng)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守說提出了質疑。我們先看一下沈志華的觀點(沈志華是我最欣賞的老師,他歷史學界的一個傳奇。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蘇關系史,冷戰(zhàn)史)認為,評價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應有歷史主義的標準。首先,評價資產階級革命不是看它是否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二,評價一場革命是否徹底,不是看它對當時世界的破壞程度如何,而主要看它是否在歷史進程中開辟了新世界;第三,評價資產階級革命不能超越歷史發(fā)展階段進行對比。(沈志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守住辨析》,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5期)劉宗緒(劉宗緒,北師大的教授,在我們世界史學界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曾經主編和參編了多部世界近代史教材,影響巨大。晚年的時候還撰寫了許多面向中學教師的輔導讀物,其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歷史專題三十講》,以及最近出版的由劉先生主編的《歷史學科專題講座》)認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在評價資產階級革命時,只能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他認為,多年來史學界以農民是否分到土地為衡量尺度,而不是以是否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為資本主義所有制為解決土地問題的標準,實際上是忽視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任務。至于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憲制,他認為,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都是資產階級的政權,君主立憲制更符合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當時掌權的金融資產階級是資產階級中最成熟的階層,由它建立統(tǒng)治權是歷史的必然⑸。劉祚昌認為,把光榮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作為立論的根據(jù)是站不住腳的,不能認為君主立憲制就一定比共和制保守。用歷史主義分析,君主立憲最符合當時英國歷史的發(fā)展,正是隨著君主立憲制的歷史發(fā)展,在英國才開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發(fā)展與改造⑹。為此,北京大學的朱孝遠(這個人很不得了,主要研究方向文藝復興史和中世紀史,曾經去中央給常委們上過課,著作等身,是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的世界史領軍人物。)還專門對照馬克思著作的德文原文指出,指出:馬克思并不是說英國革命是保守的,也沒有用資產階級和大土地所有者的“長期聯(lián)盟”的存在來劃分是“徹底革命”還是“保守革命”的意思。⑻因此,現(xiàn)在學術界對于這個問題,總體來看,評價是越來越正面。當然,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不徹底的革命,還是學術界一種很重要的觀點。新貴族的問題我國史學界傳統(tǒng)觀點認為:新貴族是資本主義關系深入到英國各個部門的結果,是從封建貴族中分化出來的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經營農場的資產階級化地主⑾。顧曉鳴(顧曉鳴復旦大學歷史系、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系主任。顧曉鳴教授為中國猶太文化研究第一人,在猶太研究方面做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本人作為中國學者的學術觀點得到重視,思想很活躍,在中國文化圈里是一個大名人。)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新貴族的來源并不是從貴族中分化出來的,而主要是進入貴族陣營中的非貴族人物,新貴族只是一種“社會稱呼”,他們實際上是一種多樣成份的復合體。⑿顧曉鳴的這種觀點在學術界影響很大。趙占偉認為,在英國,貴族的稱號是不分等級、出身的,特別是亨利二世后,每個自由的土地所有者,每年收入20鎊的,都必須接受騎士稱號而進入貴族行列⒁。還有人認為,新貴族就是有爵位和沒爵位的資產階級化的大土地占有者,它是英國歷史上特定時期所特有的名稱,是指15—17世紀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以區(qū)別于封建貴族,英國革命后,舊貴族事實上已消滅。⒂3,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但是對他和他的種種行為如何評價呢?我國史學界大致形成以下幾種觀點:(1)否定說:蔣孟引先生(他是世界史學界一位老先生,南大的教授,對英國史非常有研究,在1982年英國史研究會年會上,他的《論克倫威爾》一文,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著名領導人物克倫威爾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新看法,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成為此次年會討論的中心議題。)他認為,克倫威爾殘殺國王并不是為了廢除君主專制,而是要取而代之;對于議會和軍隊,他則使其成為自己的馴服工具;對人民則欺騙、控制和鎮(zhèn)壓,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浪潮中固然起過積極的作用,但并沒有真心實意滿足當時的社會需要,最終導致了封建王朝的復辟,他并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⒃。(2)基本肯定說:有學者認為,17世紀英國革命的任務是掃清、擯棄并破壞封建社會的一切桎梏,建立資本主義和加速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這一新舊交替的動蕩過程中,克倫威爾是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意志的貫徹者和取得革命勝利的奠基者,他通過立法摧毀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傳統(tǒng)的封建農業(yè)關系,從根本上破壞了英國的封建生產關系,促進了資本主義大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也為工業(yè)革命準備了大前提,并且,他處死了查理一世,宣布共和,并利用手中的政權和有利時態(tài),把革命扭回到君主立憲的軌道上來。⒅(3)有功有過,但功大于過:陳利今等認為,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家,克倫威爾堅持不懈地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為英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作為革命元戎,他功不可沒;但掌權之后,他鎮(zhèn)壓人民、入侵愛爾蘭,使軍隊成為其獨裁統(tǒng)治的工具,于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為封建勢力的復辟開辟了道路,因此,他鎮(zhèn)壓人民難辭其咎。但總體說來,功大于過,瑕難掩瑜。⒆還有人主張分段評價克倫威爾??藗愅柼幱谛屡f交替的政治激蕩中,對過去來說,他是激進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權論者;對未來,他是保守的,主張王權,不是激進的共和主義者。他是一個歷史矛盾性的人物。⒇其他在其他的內容當中如歷史分期等問題還有一些討論,我們這里為了避免和課本的結論造成沖突,就不一一談了??赡苡行┩瑢W會發(fā)現(xiàn),聽了老師講以后,發(fā)現(xiàn)怎么越來越暈。原本課本上講的非常清楚的事情,怎么到這里模糊起來了。你要是有這種感覺就對了。這說明你們開始進入歷史學習的專業(yè)層次了。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差別在哪里?差別不在于你掌握的知識量的多寡,關鍵在于對歷史理論、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就是你們專業(yè)素養(yǎng)培訓中最核心的一塊,研究綜述。參考文獻:1,王瑋等主編:《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陳祖洲:《回顧與展望:中國英國史研究十年(1981-1990)》,載《世界史研究動態(tài)》,1991年第10期。(南大教授)注釋:⑴林舉岱:《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及其意義》,載《歷史教學》1956年第8期;《英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載《歷史教學》1979年第9期。⑵黃振:《關于衡量資產階級革命徹底性的標準的幾個問題》,載《華中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2期。⑶嚴鐘奎:《也論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保守和徹底》,載《暨南學報》1983年第1期。⑷李其榮:《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保守性》,載《世界歷史》1982年第4期。⑸劉宗緒:《歐洲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幾個問題》,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5期。⑹劉祚昌:《世界近代史若干問題》,載《山東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2期。⑺趙士國、丁篤本:《英國確立君主制異議》,載《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⑻朱孝遠:《馬克思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保守的嗎?》,載《世界歷史》1981年第4期。⑼關勛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土地問題》,載《史學月刊》1984年第4期。⑽劉宗緒上引文;金重遠:《論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保守”和“徹底”》,載《復旦學報》1981年第5期。⑾北大歷史系編《簡明世界史》近代部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在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中亦有類似觀點。⑿顧曉鳴:《略論17世紀革命中的新貴族》,載《復旦學報》1988年第1期。⒀候建新:《英國的騎士、鄉(xiāng)紳和紳士都不是貴族》,載《歷史教學》1988年第3期。⒁趙占偉:《略論英國自耕農和新貴族的產生及其社會作用》,載《洛陽師專學報》1988年第1期。⒂徐志超、顧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考河北政治試卷及答案
- 洛陽最近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教師數(shù)學招考試題及答案
- 應急新聞考研真題及答案
- 桃花谷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鄉(xiāng)醫(y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化學文化素養(yǎng)表現(xiàn)評估試題
- 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定量研究初步試題
- 2025年高考物理儀器使用與讀數(shù)規(guī)范化試題
- 2025年昆明中考模擬試卷及答案
- 小學二年級體育上冊教案2班秋
- 教育是喚醒的
- 商務局退休干部活動方案
- 周圍血管神經損傷護理
- GB/T 32910.6-2025數(shù)據(jù)中心資源利用第6部分:水資源使用效率
- 2025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面試真題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案例分析
- 電子商務專業(yè)英語(附全套音頻第3版)-總詞匯表
- 中醫(yī)美容科管理制度
- 家鄉(xiāng)介紹課件英文
- 鐵道概論試題及答案大一
- 2025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古代漢語》形考任務123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