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
隨著奶牛育種業(yè)的發(fā)展,奶牛的下肢病成為影響奶牛業(yè)發(fā)展的第二疾病。國外報道,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在4%~55%,我國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也很高,發(fā)病率在5.7%~54.9%,該病不僅能夠影響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動,而且還可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和繁殖力,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一、改良后的蹄病損失肢蹄病是奶牛生產中的常見病,該病輕則引起奶牛跛行,重則引起奶牛癱瘓,嚴重影響奶牛的生產性能。Esslemont和Kossiaba(1997)估計,每例肢蹄病的總費用為246.22英磅。Keating(2005)估計新西蘭南部每例肢蹄病的總費用為867.84美元。Ozsvari對匈牙利大型牛場的1476頭荷斯坦奶牛的調查表明蹄病造成的損失達到320歐元/頭·年,其中由于產奶量降低造成的損失最大,占44.9%;其次為過早淘汰,占39.4%。Cha(2010)報道,每例蹄底潰瘍、趾間皮炎和腐蹄病的平均損失分別為為216.07美元、132.96美元和120.70美元,我國的北京奶牛中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從1982至1991年10年間,每年因蹄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在20萬元左右。我國每年因肢蹄被迫過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總數(shù)的15%~30%,給奶牛業(yè)造成經濟損失達2250萬元。二、引起下肢痙攣的原因(一)健康飲食1.精飼料過多,精飼料過少日糧結構不合理,高蛋白質的日糧結構或粗纖維攝入不足,精飼料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過多,易引起牛瘤胃乳酸中毒并繼發(fā)蹄葉炎。粗飼料,特別是劣質干草也是引發(fā)肢蹄病的主要因素。2.式血清病癥特別是飼料中鈣、磷不足或比例不當,致使鈣、磷代謝紊亂,臨床上引起骨質疏松癥,進而導致蹄病發(fā)生;另外,日糧中鎂、鋅、硒、VD、VA、VE等缺乏時,也可促使蹄病發(fā)生。如VD缺乏可使奶牛發(fā)生佝僂病,鋅缺乏可影響角質形成,引起蹄底潰瘍、趾間皮膚增生或趾間纖維瘤、腐蹄病等。(二)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分析奶牛的舒適度、行走距離、圈舍的地面和空間狀況、通道地面凸起的小石塊、熱應激、糞便和污水浸染、氨對蹄壁的腐蝕、冰涼的水泥和結冰地面等環(huán)境因素都可增加患肢蹄病的機會。濕熱的環(huán)境條件對肢蹄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影響。在炎熱多雨潮濕的季節(jié),奶牛的肢蹄長期處于潮濕的環(huán)境中,使蹄更易變軟,易受損傷,加上這個時期病原菌繁殖也特別快,極易感染發(fā)炎。高溫高濕氣候使奶牛的采食量顯著下降,營養(yǎng)攝取過低,影響牛蹄角質的正常生長。(三)急、慢性蹄葉炎產后疾病如產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酮病等易發(fā)生繼發(fā)性肢蹄病;變形蹄引起蹄負擔過重和蹄壁支撐力不足,出現(xiàn)皮下炎癥和潰瘍而發(fā)生急、慢性蹄葉炎;血液內毒素的存在促使小血管內形成微血栓,易導致蹄葉炎發(fā)生。病牛血漿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含量的增加,易使機體末梢部位形成微血栓,導致末梢器官部分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蹄角質部角化不全,從而引起變形蹄。(四)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蹄病的發(fā)生率也增加,但是如果從周歲開始就定期進行修蹄可減少以后的肢蹄病的發(fā)生率。(五)績效性狀與環(huán)境性狀的相關性奶牛的遺傳性狀將直接決定它們對肢蹄病的易感程度。奶牛肢蹄病的遺傳力為0.02~0.27,據(jù)觀察,荷斯坦奶牛蹄部性狀(質量性狀)遺傳系數(shù)為0.6,且與生產性能呈高度正相關。因此,肢勢不正與遺傳有很大的關系。三、下肢疾病的綜合防治(一)常見的下肢疾病的防治1.局部治療與中藥治療引起腐蹄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結節(jié)狀類桿菌、產黑色素類桿菌、脆弱類桿菌、壞死梭桿菌。此外,螺旋體、糞彎桿菌、梭桿菌、球菌、酵母菌及其他一些條件致病菌也是腐蹄病的病原。(1)臨床癥狀。初起蹄部發(fā)熱腫脹疼痛,站立時患肢不敢負重著地,行走時敢抬不敢踏,甚則懸蹄三肢跳行。破損傷口紅腫發(fā)熱,久則穿孔腐蹄,流膿腐臭。(2)治療。首先應認真檢查蹄部,若發(fā)現(xiàn)異物刺傷,應及時清洗創(chuàng)口,除去異物,必要時涂抹消炎藥劑。如傷口經久不愈,污物侵入化毒穿蹄,則宜清潔傷口,除去污物腐肉膿汁,外敷消炎止痛、去腐生肌藥物。局部治療:首先是先將患蹄徹底洗干凈,先用清水洗,后用1%高錳酸鉀液洗,然后將多余的蹄角層削掉,將蹄底削平,將蹄底腔洞內的壞死組織挖干凈,直到出血,處理完畢,用10%碘酊處理患部,再將高錳酸鉀粉或者中藥藥粉等撒布患處或塞入腔洞內,然后敷以松餾油或純魚石脂,再用繃帶包扎患蹄,并涂以10%碘酊,將患牛置于干燥、清潔的土質地面,必要時鋪墊褥草。對重癥病例,除局部治療之外,還應進行全身抗生素治療。中藥治療:蔣兆光等(1987)用補蹄膏(由乳香、沒藥等中藥組成),治療病牛153頭,治愈149頭,治愈率達97.4%。對急性和嚴重性蹄病可全身治療。用抗炎、鎮(zhèn)痛藥物,如青霉素1IU/kg體重,雙氫鏈霉素20mg,紅霉素10mg,混合肌肉注射能有效治療肢蹄病。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療效較好,如口服苯海拉明0.5~1.0g,每天1~2次。中藥可用“血竭白芨散”(血竭100g,白芨100g,兒茶50g,樟腦20g,龍骨100g,乳香50g,沒藥50g,紅花50g,朱砂20g,冰片20g,輕粉20g)。先洗凈患肢,修蹄,清除壞死組織,10%碘酊消毒,再用本方適量撒布創(chuàng)面,松餾油脫脂棉填塞,繃帶包扎,7日換藥1次?;蛴脤⑻愕紫磧?用刀挖出污物,以酒精涂擦,用血竭桐油膏,以常溫灌入腐爛空洞部位,灌滿后用紗布繃帶包扎好。(3)預防。疫苗是防治奶牛腐蹄病最有效的方法,用疫苗防治該病取得了較好成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用篩選出腐蹄病節(jié)瘤擬桿菌強毒菌株,研制出腐蹄病滅活菌苗。通過綿羊、奶牛等動物免疫試驗,初步確定菌苗免疫期為6個月,免疫保護率80%以上。并已在一些農牧區(qū)進行區(qū)域性推廣試驗。2.蹄的治療和護理蹄葉炎又名蹄壁真皮炎病,是蹄壁與蹄骨間的蹄真皮層和角脂層發(fā)生彌漫性滲出性炎癥,引起蹄部劇痛、運動障礙或慢性蹄變形。(1)臨床癥狀。本病多趨急性經過,以突然疼痛劇烈,機能障礙顯著為特征。如若治療不及時往往轉為慢性,并有可能形成蕪蹄。兩前蹄發(fā)病時,兩前肢前伸、蹄尖蹺起,以蹄踵負重、頭頸高抬、體重后移、兩后肢盡量伸與腹下,站立時間稍長即欲臥地。強迫動作時,先用力把后肢提伸到腹下,然后才慢慢移動前肢,呈粘步樣。兩后蹄同時發(fā)病時,頭頸下垂,前肢后踏,體軀前傾,兩后肢稍前伸,蹄踵部負重,運步時腹部向前緊收。四蹄同時發(fā)病時,四肢頻頻交互負重,站立不穩(wěn),常臥地不起,運動時步態(tài)拘謹。急性期患肢指(趾)動脈亢進,蹄溫增高,以蹄鉗敲打或鉗壓蹄壁(尤其是蹄尖壁)時,疼痛反應十分明顯。當轉為慢性炎癥時,雖然患蹄的增溫、疼痛和跛行癥狀有所減輕,但可能形成蕪蹄。輕癥全身癥狀不明顯,病情稍重則體溫升高到39℃~40℃,脈搏增數(shù),呼吸粗迫。因疼痛劇烈而出現(xiàn)顫抖和出汗。(2)治療。蹄葉炎很難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非類固醇抗炎癥藥。冷敷療法:病初三日內用冷敷法或冷蹄法,每日兩次,每次1~2h,3~4d后改用溫蹄浴,以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發(fā)病初期,使用排毒療法,同時對癥抗菌消炎。先放血2000~3000ml,靜脈輸入等量的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00ml、用5%碳酸氫鈉1000ml、維生素C5g、氯化鈣10g、安鈉咖3g,并灌服石蠟油等輕瀉劑,以利毒素排除。封閉療法:緩解疼痛,防止懸蹄發(fā)生。用1%普魯卡蹄趾神經封閉注射,靜脈注射10%水楊酸鈉液100ml、20%葡萄糖酸鈣500ml,嚴重蹄病應配合全身抗菌素藥物治療,可同時應用抗組織胺制劑、可的松類藥物。也可用中藥茵陳散或紅花散治療。針灸療法:初期放頸靜脈血1000~2000ml,也可放胸堂血或腎堂血400~800ml,或放四蹄血,每蹄放50~100ml(營養(yǎng)不良的患畜,不宜采用此法)。(3)預防措施。平衡日糧。正確的粗、精料比以及鈣、磷含量的比例。產前和產后應該充分運動;飼料中添加碳酸氫鈉,改善瘤胃的緩沖能力,減少瘤胃酸中毒;不飼喂霉敗飼料。保持牛舍不要過于干燥或太陰暗潮濕,并保持衛(wèi)生,定期消毒。勿長時間圈養(yǎng)牛只于水泥地面,應給予衛(wèi)生和干燥的運動場,或給予蹄鞋、軟塑膠墊來緩和蹄部壓迫。3.充分利用“績效”又稱局限性蹄皮炎,是指蹄的底球結合部發(fā)生角質缺失,真皮裸露,進而發(fā)生肉芽組織增生,甚至引起蹄深部組織感染的一種常見疾病。真皮局限區(qū)域的損傷及出血和角質生長異常與本病發(fā)病有關。本病多發(fā)生在前蹄的內側指和后蹄的外側趾,往往左右兩肢同時發(fā)病。病變有特殊部位,并呈對稱性。高產奶牛于分娩后產奶高峰期發(fā)病較多。我國奶牛蹄底潰瘍發(fā)病率也非常高,四川內江市付勇(1988)報道蹄底潰瘍發(fā)病率占該市蹄病50%;劉愛梅等對2527頭奶牛進行了現(xiàn)場調查,蹄底潰瘍發(fā)病率為:戶養(yǎng)奶牛8.7%,奶牛場奶牛4.6%。齊長明等(1988)對北京市某奶牛場蹄底潰瘍發(fā)病率調查結果為5.4%(1)臨床癥狀。后肢外側趾稍外展,用內側趾或蹄尖負重,跛行突然出現(xiàn),清潔蹄底后可見角質明顯破裂,有些病例可見角質退色,變軟,深部有出血斑,擊有痛感。如已暴露出真皮,缺損面長有肉芽組織,形成菜花樣或蓮蓬樣突起,有些有潛洞的,打開潛洞內有惡臭樣液體,如感染則導致化膿性小葉炎。(2)治療。局部處理時首先清洗病蹄,暴露病變組織,來蘇兒等消毒后用蹄刀削除壞死的角質和真皮,并用消毒的探針探查角質下有無潛道,如有潛道,則擴開潛道,用新潔爾滅溶液徹底沖洗,再用高錳酸鉀或雷佛奴爾填塞,最后用繃帶包扎。每日每頭奶牛在日糧中添加0.5%硫酸鋅和0.3%亞硒酸鈉。羅治安研究指出魏氏流膏局部處理結合口服補Zn和益康-XP,不僅治愈率高,而且療程也顯著縮短??谕读蛩徜\對治療本病具有良效,可用每天每頭5~8g,連續(xù)1周。角質的形成需有含硫氨基酸的存在,所以給病牛補充含硫氨基酸可以起到加快角質生長的作用,可用蛋氨酸每天每頭20~40g,口服。(二)下肢下肢問題生產實際中,奶牛養(yǎng)殖者常常是在他們發(fā)現(xiàn)奶牛肢蹄有問題或肢蹄病出現(xiàn)時,才采取措施。這時,問題往往會很難解決。因此有必要采取主動的、預防性綜合防止措施,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加強飼養(yǎng)管理。合理的日糧比例是維護奶牛四肢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加強喂食管理,確保日糧營養(yǎng)平衡,滿足鈣、磷等養(yǎng)分的充足供應。禁止定期添加0.01%0.02%的硫酸鋅,每次使用1個月以上,每年使用4.5次。40%以上的牛街疾病可以通過運動進行。改善環(huán)境條件,保持動物和農場的清潔干燥,及時清潔動物和農場的糞便,定期消毒,減少疾病對牛體的損害運動場要平整,不積水,不能有尖物和棱角物品,防止奶牛站在泥濘污濁或堅硬的場地上。2.加強定期換尿。定期維修可以有效維護祖母祖母的健康。祖母的頭發(fā)修剪分為護理性修剪和治療性修剪。每年度需要兩次護理性修剪。護理性馬蹄主要包括糾正腳趾指的長度、角度和角度,保持馬蹄的圓弧,確保身體的平衡以及腳趾之間的均勻重量,并使蹄和腳趾發(fā)揮正常作用?,F(xiàn)在,一些大型牧場的馬蹄修剪時間約為3.6周,母乳喂養(yǎng)期約為120天。經過處理的馬蹄運動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復。相應的傷口應與全身治療相結合3.蹄部清潔。星光燦爛的硫酸銅溶液可每星期1.2次噴霧,以增加馬蹄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
- 醫(yī)療器械注冊申報流程與資料模板
- 工程監(jiān)理單位竣工質量驗收報告
- 西南醫(yī)院感染科進修匯報
- 搶救車及急救藥品管理制度
- 雙季茭栽培技術
- 商場策劃方案匯報
- 探討實施新會計制度對事業(yè)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
- 工業(yè)離心機設備技術協(xié)議模板
- 四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匯編
- 2025年官方獸醫(yī)牧運通考試題庫附參考答案詳解(考試直接用)
- 2025年乒乓裁判考試題及答案
- Foxconn連接器設計手冊
- 學習解讀《醫(y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jiān)督管理條例》PPT課件(帶內容)
- GB/T 13384-2008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 GB 11121-2006汽油機油
- 沙爾夫柴油機齒軌卡軌車課件
- 房產無抵押情況說明及承諾書
- DB32-T 2860-2015散裝液體化學品槽車裝卸安全作業(yè)規(guī)范-(高清現(xiàn)行)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井控裝備技術判廢檢驗管理規(guī)定
- T∕CAQ 10108-2018 供應商審核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