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_第1頁
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_第2頁
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_第3頁
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_第4頁
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志愿者醫(yī)療急救常識培訓資料一、遇到急危重病員時,志愿者應采取哪些措施?1、鎮(zhèn)定有序的指揮:一旦災禍突然降臨,不要驚慌失措,如果現(xiàn)場人員較多,要一面迅速呼叫120急救電話,一面對傷病員進行必要的處理。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撤離現(xiàn)場,如果是觸電意外,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泥砂、嘔吐物、血塊或其他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等。3、

檢查神志是否清醒:采用大聲呼喊、拍打面部或掐壓手腳等。4、

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刻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5、止血:有創(chuàng)傷出血者,應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扎、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6、如有腹腔臟器脫出或顱腦組織膨出,可用干凈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護。7、有骨折者用木板等臨時固定。8、神志昏迷者,將其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內分泌物,防止窒息。二、如何撥打120急救電話1、講清傷病員的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確切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最基本的情況。2、在家的要說清住宅所在的區(qū)、樓牌號、房間號及行車的捷徑等;在現(xiàn)場的要說標志性、特點突出的高大建筑物或知名的單位及具體路段。3、說清傷病員發(fā)病或受傷的時間,目前的主要癥狀和現(xiàn)場采取的初步急救措施(如服過什么藥、有無止血等)。4、講清傷病員最突出、最典型的發(fā)病表現(xiàn)(如:吐血、嘔吐、頭痛胸痛、昏迷、呼吸困難)或受傷情況(如頭部、胸部外傷,四肢骨折)。5、講清傷病員對什么藥物過敏,過去得過什么病以及最近的服藥情況。6、如果是較大的意外事故,傷亡人數多,應報告事故原因、傷員數量和大概傷情,以便120指揮中心啟動應急預案,派出相應的急救站和急救車輛與人員。7、講明呼救目的。如果傷病員不能行走而身邊無人能抬者,可要求隨車派出擔架員。8、要約定候車、迎接傷病員的具體地點,并隨時用電話或手機與120指揮中心聯(lián)系。9、若要自行選擇就診醫(yī)院或醫(yī)保定點醫(yī)院,也應提前說明,120指揮中心將尊重病人意愿調度相應急救站。10、在不需要緊急醫(yī)療救援情況下,不要拔打120電話;成人特別要注意引導小孩不要打騷擾電話或報假警,以免影響正常的醫(yī)療急救。三、徒手心肺復蘇術(CPR)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簡稱心肺復蘇,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急救技術。(一)操作方法:1、搶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確保現(xiàn)場安全,確定病人呼吸、脈搏確實停止,然后再施行救助。2、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臥于堅實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跪于病人肩與腰之間的一側。3、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病人鼻翼兩側,另一手食指與中指抬起患者下頜,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吹入,吹氣停止后放松鼻孔,讓病人從鼻孔呼氣。依此反復進行。成人病人每分鐘14~16次,兒童每分鐘20次。同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胸部,操作正確應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氣流逸出。4、胸外心臟按壓:讓病人的頭、胸部處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堅硬的地面上。搶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中下半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右手掌重疊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肩關節(jié)垂直于胸骨上方,以髖關節(jié)為支點,利用肩和背的力量垂直下壓胸腔4~5厘米(兒童3厘米,嬰兒2厘米),然后放松。放松時掌根不要離開病人胸腔。擠壓要平穩(wěn)、有規(guī)則、不間斷,也不能沖擊猛壓。下壓與放松的時間應大致相等。頻率為成人每分鐘80~100次,兒童每分鐘100次,嬰兒每分鐘120次。(二)專家提示:1、心跳驟停后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法。2、實施心肺復蘇法時,應將病人仰臥在平地或硬板上。3、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為30:2,兒童15:2。四、常見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搬運(一)、包扎止血法是指用繃帶、三角巾、止血帶等物品,直接敷在傷口或結扎某一部位的處理措施。操作方法:1.加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用消毒紗布墊敷于傷口后,再用棉團、紗布卷、毛巾等折成墊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緊緊包扎起來,以達到止血目的。2.加墊屈肢上血法:如上肢、小腿出血,在沒有骨折和關節(jié)損傷時,可采用屈肢加墊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適宜的墊子放在腋窩,上臂緊貼胸側,用三角巾、繃帶或腰帶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窩或國窩加墊屈肢固定。3.止血帶止血法:材料取彈性的橡皮管、橡皮帶。上肢結扎于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結扎于大腿的中部。結扎時應先將傷肢抬高,書部墊上敷料或毛巾等軟織物,將止血帶適當拉長,繞肢體兩周,在外側打結固定。要標明扎止血帶時間,每四十分鐘放松一次。注意事項:1.如傷處有骨折時,須另加夾板固定。傷口內有碎骨或異物存在時,不得應用加壓包扎止血法。2.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扎緊。如果扎得不緊,深部動脈仍有血液流出。(二)、骨折固定法傷肢的及時固定,可減輕疼痛,避免造成對神經、血管的損傷。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樹枝等,如無物無用,可將受傷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側。注意事項:1.有出血時應先止血和消毒包扎傷口,然后固定骨折。如有休克,同時進行搶救。2.對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患者。3.固定力求穩(wěn)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兩端和上下兩個關節(jié)。4.上肢固定時,肢體要彎著綁屈肘狀。下肢固定時,肢體要伸直綁。(三)、搬運法傷病員在脫離現(xiàn)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和隨后送往醫(yī)院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搬運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至關重要。搬運方法:1.徒手搬運:a.單人搬運:由一個人進行搬運。常見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b.雙人搬運法:椅托式、轎杠式、拉車式、椅式搬運法、平臥托運法。2.器械搬運法:將傷員放置在擔架上搬運,同時要注意保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簡易擔架搬運。3.危重傷病員的搬運:a.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b.顱腦損傷:半臥位或側臥位。c.胸部傷:半臥位或坐位。d.腹部傷:仰臥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e.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f.昏迷病人:平臥,頭轉向一側或側臥位。g.休克病人:平臥位,不用枕頭,腳抬高。五、食物中毒的處理食物中毒是由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旦有人出現(xiàn)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癥狀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冷靜地分析發(fā)病的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時間長短,及時采取如下三點應急措施:1.催吐:如果進食的時間在1~2小時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亳升,冷卻后一次喝下。如果無效,可多喝幾次,迅速促使嘔吐。亦可用鮮生姜100克,搗碎取汁用2.導瀉:如果病人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時間已超過2~3小時,但精神仍較好,則可服用瀉藥,促使受污染的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克,用開水沖服。體質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瀉葉3.解毒:如果是因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后一次服下。此外,還可采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如果經上述急救,癥狀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醫(yī)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盡量使其安靜,避免精神緊張;病人應注意休息,防止受涼,同時補充足量的淡鹽開水。六、酒精中毒的處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飲酒后,最初表現(xiàn)為興奮。醉酒后很多人會表現(xiàn)為話多、舌頭不靈、吐字不清、臉發(fā)熱發(fā)麻、惡心、嘔吐、頭暈、看、聽和觸覺減退、站不穩(wěn)、走路蹣跚等。嚴重者會出現(xiàn)嗜睡、昏迷不醒或休克、頻繁抽搐、呼吸淺慢甚至停止呼吸、心率減慢甚至心跳停止、心搏無力、血壓下降等。對于輕度中毒者,首先要制止病人繼續(xù)飲酒;其次可找些梨子、馬蹄、西瓜之類的水果解酒;也可以用刺激咽喉的辦法(如用筷子等)引起嘔吐反射,將酒等胃內容物盡快嘔吐出來(對于已出現(xiàn)昏睡的患者不宜用此方法);然后安排病人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注意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觀察呼吸和脈搏的情況,如無特別,一覺醒來即可自行康復。如果患者臥床休息后,還有脈搏加快、呼吸減慢、皮膚濕冷、煩躁的現(xiàn)象,則應馬上送醫(yī)院救治。七、魚刺刺傷喉部的處理吃魚時,不慎將魚刺卡在喉嚨里,也會引起很多麻煩,甚至會引起嚴重的后果。1.急救措施:較小的魚刺,有時隨著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覺刺痛,可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咽峽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兩邊,因為這是魚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長鑷子夾出。對較小的細刺,也可用食醋含漱,效果也較為理想。2.注意事項:較大的或扎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作吞咽動作,疼痛不減,喉嚨的入口兩邊及四周如果均不見魚刺,就應去醫(yī)院治療。當魚刺卡在嗓子里時,千萬不能讓患者囫圇吞咽大塊饅頭、烙餅等食物。雖然有時這樣做可以把魚刺除掉,但有時這樣不恰當的處理,不僅沒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感染發(fā)炎就更麻煩了。如果大口咽飯魚刺仍不掉時,自己就不要再動手。有時魚刺已掉,但還遺留有刺的感覺,所以要等待觀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適,一定要到醫(yī)院請醫(yī)生診治。這也是魚刺刺傷時最恰當的處理方法。魚刺刺著喉頭的說法并不正確,多數是魚刺刺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處。八、燙傷、電擊傷的處理(一)燙傷燙傷事故常見于日常生活中。如能及時采取救助措施,可有效減緩傷害程度。1、燙傷后,要迅速除去熱源,離開現(xiàn)場,在第一時間用清水沖洗傷口10分鐘以上。如燙傷較輕無傷口,可用燙傷藥膏或牙膏涂在患處。2、保護和暴露創(chuàng)面,對粘在創(chuàng)面的衣物等,應先用冷水降溫后,再慢慢地除去。3、當遇到嚴重燙傷病人時,不可使用燙傷藥膏或其他油劑,不可刺穿水皰。應用敷料(如清潔的布料等)遮蓋傷處,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二)電擊傷發(fā)生觸電時,最重要的搶救措施是迅速切斷電源,盡快將受傷者與電源隔離。對觸電者的急救應分秒必爭,若發(fā)現(xiàn)心跳呼吸已停,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措施,除少數確實已證明被電死者外,一般搶救維持時間不得少于60—90分鐘。如果搶救者體力不支,可輪換人操作,直到使觸電者恢復呼吸心跳,或確診已無生還希望時為止。發(fā)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很危重,這時應一面進行搶救,一面緊急聯(lián)系把病人送就近醫(yī)院作進一步治療。在轉送醫(yī)院的途中,搶救工作不能中斷。九、暈厥的應急處理暈厥又叫昏厥、昏倒,常因大腦暫時缺血、缺氧而引起,有短暫性意識喪失。無論哪種暈厥,發(fā)病多突然開始,有頭暈、心慌、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全身無力,意識模糊持續(xù)數秒至數分名自然清醒,隨之全身疲憊無力,稍后自動恢復,一般無抽筋和尿失禁。但常有外傷。急救處理1、使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松解衣領。2、可用手掐壓人中、百會、內關、涌泉等穴位。3、原因不明的暈厥,應很快送醫(yī)院診治。4、當患者臉色蒼白、出冷汗、神志不清時,立即讓患者蹲下,再使其躺倒,以防跌撞造成外傷。5、患者意識恢復后,可給少量水或茶。6、吸入醋,使其蘇醒。十、中老年突發(fā)病的緊急處理中老年人常見的突發(fā)病是心腦血管疾病和骨折。一旦發(fā)生,應及時采取入院前的應急措施至關重要。1、心絞痛:這是冠心病患者易發(fā)生的急癥,發(fā)病時胸前區(qū)呈陣發(fā)性疼痛,歷時1-5分鐘。一旦發(fā)作立即停止任何活動,就地安靜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待癥狀緩解后就醫(yī)。2、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癥狀是突然在心前區(qū)發(fā)生持續(xù)性劇烈疼痛,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不安、乏力、甚至昏厥。癥狀和后果比心絞痛嚴重得多。此時必須讓病人安靜平臥,不要驚慌失措;可先服安定片、止痛藥,同時呼叫急救車急救。切忌乘公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yī)院。3、心力衰竭:原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現(xiàn)呼吸困難,應讓病人安靜休息,半坐位,兩足下垂。如以往曾發(fā)生過,對治療方法比較熟悉,可先按老方法服藥,否則不可隨意給藥。應盡快送醫(yī)院救治。4、中見:原有心臟病、高血壓病的老人突然發(fā)生語言不清、口角歪斜、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很可能是中風。應讓患者立即臥床,不要隨便移動病人,并且在送醫(yī)院的過程中避免震動。5、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很容易因跌倒或被物體沖撞而發(fā)生骨折。一旦骨折,千萬不要活動已骨折的肢體,可用木板、棍杖等將骨折肢體固定好。固定物要長出骨折部上下兩個關節(jié),之后再送醫(yī)院。十一、感冒的防治感冒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當天氣忽冷忽熱,人體受冷后抵抗力降低,病毒便乘機而入引發(fā)感冒。感冒的危害除可引起患者出現(xiàn)鼻塞、流涕、頭疼、發(fā)熱、乏力和全身不適癥狀外,還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腦炎等并發(fā)癥。1、注意保暖,當心受涼。2、加強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3、要多喝白開水或茶水。4、補充營養(yǎng):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多吃蛋類、奶類、瘦肉和各種豆制品,補充蛋白質。5、少到公共場所活動,以防交叉感染呼吸傳染病。6、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7、建議天氣寒冷時,身體抵抗力較弱者在外出時戴上口罩。8、已患感冒者不要對人打噴嚏,外出別忘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9、飯前、便后要洗手。十二、疲勞綜合癥的預防“慢性疲勞綜合癥”是一種新疾病。本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極度疲勞、微熱、咽痛、淋巴結腫大、體力低下、思考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精神抑郁。人的疲勞主要反映在人體的三大系統(tǒng)。一是神經系統(tǒng)的疲勞;二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疲勞;三是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疲勞。神經系統(tǒng)疲勞分為深度與表層疲勞兩種形式。表層疲勞如失重、頭暈、睡眠不好、沒有精神。如果屬于比較深層的精神疲勞,即食欲消失、徹夜不眠、煩躁不安等癥狀,就要用心理的、物理的、化學方面的方法來進行恢復。心血管系統(tǒng)疲勞癥狀是心跳雜音,間歇乃至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