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_第1頁
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_第2頁
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_第3頁
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_第4頁
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度記者節(jié)活動總結篇3關鍵詞:電視新聞;專題片;采訪技巧一、深入新聞調查,制定邏輯清晰的采訪提綱新聞報道關乎事件真相的還原,尤其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虛假新聞、網絡謠言隨處可見,如一些自媒體營銷號為了“博眼球”,不惜掩蓋、歪曲事實真相,而一些民眾在辨別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被煽動情緒,面對這樣的新聞報道環(huán)境,事實真相就顯得尤為可貴。在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報道中,記者應首先要做好深入調查,無論是事件的跟蹤,還是人物的采訪,都應親力親為,親自收集第一手新聞資料,以保持自己對新聞的態(tài)度和觀點。例如2009年央視的315晚會上,曝光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黑幕”,為揭穿由于個人信息泄露而出現的“騙錢鏈條”,記者調查、了解、反復取證甚至是深入虎穴才完成了新聞專題的制作;其次,要堅持己見,根據自身的采訪風格,對新聞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調查;最后,做好采訪準備,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在采訪中記者應根據專業(yè)經驗,制定邏輯嚴謹的采訪提綱,并對采訪中可能出現的細節(jié)進行推敲,控制好其中的變量,為采訪工作按照提綱順利開展做好鋪墊。二、挖掘采訪細節(jié),充實采訪內容相較于一般的新聞報道,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時長較長,有足夠的時間對新聞事件進行整體性還原,而為了讓新聞專題片的內容更加生動、真實,記者在采訪中應關注細節(jié),用細節(jié)佐證新聞主題,這樣才能讓電視新聞專題片報道更加細致、深入,并展現出電視新聞的藝術價值。在新聞采訪中,記者首先要注重對細節(jié)性內容的挖掘,如真實數據、人物表情等,讓這些新聞素材不僅服務于新聞報道,更體現出其在整個事件推動中的作用,讓觀眾在細節(jié)性觀察中感受新聞專題片的寫實性。例如十堰市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推出了《扶貧在路上》的專題片,其中“柳林鄉(xiāng)”部分的報道,記者采訪了墨池村的村民,從村民的語言、表情的細節(jié)中觀眾能夠直觀地體會到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果;在報道中,同期聲還羅列了一系列數字:柳林鄉(xiāng)連續(xù)幾年來落實了14000畝的煙葉面積,每年收入4500萬,實現稅收1000萬,發(fā)展煙農700多戶,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0多戶,這些貧困戶在煙葉產業(yè)發(fā)展中均達到了脫貧目標。三、針對采訪對象,靈活調整采訪方法在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中,記者面對不同的采訪對象,由于自身素質、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有些人或者無法把握記者思路,或者隨意打斷記者提問等,面對這些問題,記者應“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采用不同的采訪方法,以保證采訪過程能夠在整體上圍繞主題,并盡可能地挖掘新聞素材。例如在民生采訪中,一些農民、普通市民性格豪爽,知無不言,對此,記者應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提出問題,引導采訪對象針對新聞專題主題暢所欲言;對于一些禮節(jié)性的采訪或者需要層層鋪墊挖掘新聞真相的采訪中,記者的提問應委婉含蓄,留給采訪對象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樣才能循序漸進,深化新聞主題;對于那些性格急躁的采訪對象,記者可以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引導其回答問題等??傊?,采訪方法不一而足,記者應圍繞著專題主題,根據采訪對象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順利完成新聞素材收集,以支撐新聞專題片制作。四、合理設計采訪問題,找準提問時機提問是記者推進采訪的主要工具,為了弄清楚新聞事件的真相,記者在采訪前應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并抓住采訪時機,在不同的采訪地點,根據不同的采訪目的將問題合理分配,確保這些問題的答案能夠相互印證,并串聯起來拼接成新聞事實,進而形成新聞專題報道。在采訪中,記者應注重對初次見面的設計,以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為提出問題、挖掘真相做好鋪墊;在采訪問題設計中,記者應盡快、明確地表達出采訪目的,并真誠地爭取當事人的配合;在遵循采訪大綱的同時,也應根據采訪對象的著裝、姿態(tài)、動作等進行臨時提問,確保問題的針對性,以作為參考細節(jié),豐富新聞素材;問題設計要準確、直接,避免寬泛和籠統(tǒng)的提問,例如,您是怎么想的?您有什么感想?類似的問題應盡量避免;把握采訪節(jié)奏,融洽采訪氛圍,針對觀眾最想知道的問題進行提問,并給予采訪對象一定的自主空間,以緩解采訪壓力,提高回答質量;注重換位思考,避免用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對采訪對象進行逼問,而是設身處地地對新聞當事人的角色進行思考,讓新聞專題報道更加符合普通民眾的視角。五、善于隨機應變,把握采訪主題新聞專題采訪是記者與采訪對象進行語言、情感、心理互動的過程。在采訪中,經常會出現采訪對象偏離主題、隨意發(fā)揮的情況,如果盲目打斷,不僅不禮貌,還會影響相互之間的信任,因此,在采訪中記者要學會隨機應變,能夠及時準確地拉回主題,確保電視新聞專題報道的制作水平。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記者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注重情感體驗,并根據自身的體驗感受新聞當事人的真情實感,這樣在設計問題、回歸主題的過程中才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例如某電視臺在報道“傳銷”主題的新聞報道中,記者為強化情感體驗,深入傳銷,并根據自身經歷對傳銷內幕進行揭露,這樣其在采訪一些傳銷受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