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_第1頁
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_第2頁
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_第3頁
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_第4頁
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90tLF爐底吹氬氣工藝優(yōu)化水模實驗研究摘要:采用冷態(tài)物理模擬實驗,通過測定鋼包內(nèi)流體流動混勻時間和錄象觀察,確定三明鋼廠90tLF爐底吹一個透氣磚布置在包底0.52R上,并且其兩相流上升沖破爐渣形成的鋼液裸露區(qū)與原高位料倉下料落點在同一地點;軟吹氣體流量為40~80NL/min,大于100NL/min為硬吹,深脫硫時的氣體流量為500NL/min;爐門應該設置在臨近高位料口附近;鋼液裸露區(qū)對面包壁附近作為喂線的選擇位置。關鍵詞:LF爐;混勻時間;透氣磚;硬吹;軟吹;脫硫動力學0引言合理布置鋼包底吹氬氣透氣磚的位置和供氣流量,不僅能夠改善LF精煉爐深脫硫、均勻成分和溫度、合金微調(diào)、以及促進夾雜物上浮,同時還可縮短精煉處理時間,為轉(zhuǎn)爐和連鑄工藝順行起著調(diào)控作用。本實驗采用物理模擬研究方法,針對三明鋼廠的LF爐,優(yōu)化其底部透氣磚的位置和個數(shù);造渣劑和合金加料位置,爐門位置和喂絲位置;深脫硫和去除夾雜物的底吹氬氣流量以及軟吹和硬吹氬氣流量界限,為現(xiàn)場提供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1LF爐底吹氬氣的脫硫動力學原理1.1LF爐內(nèi)鋼液混勻時間與脫硫之間關系鋼液進入LF爐精煉工位時,一般而言鋼液中[S]含量很低,若要進一步脫硫時,可以認為硫在鋼液中的傳質(zhì)是限制性環(huán)節(jié)。那么,此時脫硫速度方程可用下式[1]表示。(1)式中:d[%S]/dt—脫硫反應速度;Kms—鋼液中硫的傳質(zhì)系數(shù),cm/min;Ks—脫硫速度常數(shù),min-1;[%S]、(%S)—鋼、渣中的硫的濃度,%;Ls—硫在渣和鋼中的分配比;A—鋼渣反應界面積,m2;V—鋼液體積,m3。由式(1)可知在鋼包尺寸和鋼水量一定條件下,脫硫反應速度主要取決于硫在鋼液中的傳質(zhì)系數(shù)Kms或者脫硫速度常數(shù)Ks的大小。根據(jù)淺井[2]提供的脫硫速度常數(shù)Ks和鋼包底吹氬氣的攪拌能之間有著下列關系:Ks∞εn(2)式中:ε—攪拌能,w·t-1;n—指數(shù);Ks—脫硫速度常數(shù),min-1。由式(2)可知,隨著底吹氬氣攪拌能增加,脫硫速度常數(shù)Ks增大。這是由于攪拌能增加時,[S]在鋼液中傳質(zhì)系數(shù)增大以及渣-鋼的接觸面積遠遠大于平靜渣金界面的面積。鋼液攪拌能與鋼包底吹氣體流量關系如下式[3]表示:(3)式中:ε—攪拌能,w·t-1;Qg—氣體流量,Nm3/min;Te—鋼液溫度,K;Tg—氬氣溫度,K;h0—鋼液深度,m;P0—鋼液表面壓力,Pa;n—系數(shù)。由式(3)可知,隨著鋼包底吹氬氣流量增加,其攪拌能增大。對于LF爐精煉工藝,不僅受到轉(zhuǎn)爐煉鋼與連鑄工藝之間的調(diào)控約束,同時還要在短時間里完成深脫硫和去除夾雜物等主要精煉任務。因此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動力學條件,即鋼包內(nèi)的鋼液混勻時間要短,且渣鋼混合充分,才能保證完成深脫硫等任務。鋼包的混勻時間與攪拌能大小以及透氣磚在包底位置的關系式[4]如下:(1)對于LF爐單個透氣磚:(4)式中:τ—混勻時間,s;ε—攪拌能,w·t-1;D、H—鋼包直徑和和鋼液深度,m;r/R—透氣磚在包底半徑的位置。(2)對于LF爐底多個透氣磚:(5)式中:τ—混勻時間,;ε—攪拌能,w·t-1;—透氣磚個數(shù)。從式(4)、(5)可知,當鋼包的鋼液深度和直徑一定時,鋼包內(nèi)混勻時間不僅取決于其底吹氣體對鋼液的攪拌能,而且與包底透氣磚位置和個數(shù)有著重要關系。從上述公式可知,用混勻時間長短來判斷鋼液在鋼包內(nèi)混勻程度,通過在包底布置合理的透氣磚個數(shù)和位置,供給合適的氬氣流量,在鋼包內(nèi)給鋼液創(chuàng)造混勻時間極短的動力學條件,使渣-鋼充分混合,以完成深脫硫等主要精煉任務。1.2LF爐底吹氬氣鋼液流動規(guī)律底吹氬氣的鋼包內(nèi)鋼液流動規(guī)律,對鋼包內(nèi)冶金熱力學及精煉操作工藝有著重要的影響。如圖1所示,底吹氬氣上升攪拌鋼液流動形成的循環(huán)流,一般分為A、B、C、D四個區(qū)域。A區(qū):氣液混合兩相上升流區(qū)。鋼包底吹氬氣的氣泡浮力上升帶動周圍鋼液一起上升,形成氣液兩相流,并以“V”型螺旋上浮至頂部,沖破爐渣形成鋼液裸露區(qū),其半徑大小主要依據(jù)鋼包底吹氬氣流量有關,如圖1中A所示。該鋼液裸露區(qū)形成,為合金直接加入鋼液中去,石灰等脫硫造渣材料快速熔化造渣脫硫和合金化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A區(qū)氣液兩相上升流沖破渣層后,使鋼液沿液面產(chǎn)生水平流動,與鋼液面上的液態(tài)渣形成較大的速度差,在鋼液剪切力的作用下,將爐渣剪切成渣滴并將其代入到鋼液中。從模擬實驗觀察可知爐渣形成大小不一的渣滴進入鋼包內(nèi)液體的中部或底部。圖1底吹氬氣鋼包內(nèi)形成的循環(huán)流示意圖B區(qū):鋼包上部鋼液和爐渣沿著水平方向流動區(qū),如圖1中B所示。氣液兩相流會迫使爐渣和鋼液以放射型向四周水平流動。水平流動的厚度是指渣層厚度和與渣層接觸的鋼液側(cè)的一定厚度之和,一般為鋼液深度的10%~20%,水平流動速度大小和厚度主要取決于鋼包底吹氬氣的流量。爐渣層和與爐渣接觸的鋼液側(cè)一定厚度的水平流動速度都不一樣,即鋼液側(cè)水平流動速度大于爐渣層。由于二者之間水平流動速度不一樣而產(chǎn)生相對運動,為渣鋼界面不斷進行表面更新,提高冶金反應效果起著積極作用。C區(qū):下降流區(qū)。爐渣和鋼液的水平流動至包壁受阻后,轉(zhuǎn)向沿著包壁向下流動,如圖1中C所示。由于鋼液沿著包壁向下流動,為喂絲位置確定提供操作場所。D區(qū):抽引流區(qū)。下降流沿著包壁下降到不同深度的鋼液和爐渣滴在A區(qū)氣液兩相流的抽引作用下,由四周不同深度沿著水平方向向A區(qū)中心流動。從模擬實驗錄像觀察可知,當?shù)状禋怏w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被卷入的約10mm以下的小渣滴沿著包底水平方向流向A區(qū)。渣滴直徑小,分散程度大,在鋼液里停留時間長,為深脫硫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動力學條件。以上由A、B、C、D流動區(qū)構(gòu)成鋼包底吹氬氣的整個循環(huán)流。鋼液或者渣滴在鋼包內(nèi)鋼液循環(huán)一周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決定鋼包內(nèi)冶金反應速度的快慢;同時也對去除大顆粒夾雜物有著重要的作用。2實驗方案2.1實驗方法根據(jù)相似原理,采用1:2.5幾何相似比模擬90tLF精煉鋼包。為了便于觀察錄像,用有機玻璃制作成鋼包模型。采用水模擬鋼液,氮氣模擬氬氣,其模擬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圖2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示意圖引起鋼包內(nèi)流體流動的動力主要是底吹氣體上升時浮力,因此采用修正弗魯?shù)聹蕯?shù)作為主要相似準數(shù)。即Fr1’=Fr2’(6)式中,ρg1、ρg2分別為模型與原型氣體的密度,kg/m3;ρl1、ρl2分別為模型與原型液體的密度,kg/m3;L1、L2分別為模型與原型的特征尺寸,m;u1、u2—模型與原型的氣體流速,m/s。實驗采用各種介質(zhì)的物性如表1所示,由表1和式(6)計算模型流量如表2所示。鋼包內(nèi)混勻時間的測定,是采用兩個探頭固定在鋼包內(nèi)壁上不同高度。每個透氣磚的底吹流量分別采用流量計控制。測定前模型鋼包內(nèi)流動穩(wěn)定5min,然后采用飽和NaCl水溶液800ml的示蹤劑,從鋼包液面上一次加入,并同時計時。采用電導率儀和電導函數(shù)記錄儀以及計算機記錄,直至曲線出現(xiàn)平衡穩(wěn)定后延續(xù)40s左右停止。上述測定內(nèi)容重復2~3次,采用平均值確定一組實驗結(jié)果數(shù)據(jù)。表1模擬實驗介質(zhì)的物性液體密度/kg.m-3氣體密度/kg.m-3原型鋼水7.0103Ar1.78模型水1.0103N21.14表2原型與模型底吹氣體流量原型(NL/min)600500400300200100605040模型(NL/min)28.6623.8919.1114.339.554.782.872.391.912.2鋼包底吹透氣磚布置方案目前國內(nèi)鋼廠鋼包底吹透氣磚絕大多數(shù)采用一個或者兩個,容量大的采用兩個,容量比較小的采用一個。采用兩個或者一個透氣磚的原則,主要是以鋼包內(nèi)鋼液混勻時間短為依據(jù),并且還要適應現(xiàn)場加料、喂線等操作工藝的需要。采用對比實驗方法,在鋼包底部設計12個透氣磚位置,它們分別布置在0.52R、0.61R、0.71R上(R為鋼包底部半徑),其分布位置如圖3所示。其中單透氣磚優(yōu)化實驗8組;雙透氣磚組合優(yōu)化實驗14組。透氣磚在包底不同組合方案和示蹤劑加入位置如表3所示。表3鋼包底透氣磚分布及液面不同位置加入示蹤劑鋼包雙底透氣磚鋼包單底透氣轉(zhuǎn)方案序號透氣磚位置示蹤劑加入位置方案序號透氣磚位置示蹤劑加入位置12#、3#A110#A26#、8#A210#B31#、2#A310#D46#、10#A43#A56#、10#D58#A64#、10#A611#A74#、8#A79#A84#、8#D810#C92#、10#A102#、10#D112#、3#D124#、8#B134#、10#E144#、10#F圖3透氣轉(zhuǎn)在包底分布位置示意圖(○-透氣磚、□-加示蹤劑位置、△-電極位置)軟吹與硬吹鑒別界限把液體石蠟染成淺紅色模擬爐渣,厚度60mm。采用小底吹氣體流量1.91、2.87、3.82、4.78NL/min(40、60、80、100L/min)進行模擬軟吹狀態(tài),以液態(tài)石蠟不被卷入到鋼液中為原則,并且鋼包液面的石蠟恰好要被吹開又未吹開的氣體流量作為軟吹和硬吹的界限。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1雙透氣磚底吹混勻時間圖4鋼包雙透氣磚底吹混勻時間鋼包雙透氣磚組合的底吹混勻時間測定結(jié)果如圖4所示。從圖4可知,隨著鋼包雙底吹氣體流量增加,鋼包內(nèi)流體混勻時間呈現(xiàn)下降趨勢。從底吹1.91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40NL/min)流量增加到4.78~9.55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100~200NL/min)流量范圍時,鋼包內(nèi)流體混勻時間下降幅度大,然后氣體流量增至19.11~23.89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400~500NL/min)流量范圍時,混勻時間下降幅度逐漸減小。在鋼包雙底吹方案中4#、10#和6#、10#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A點位置加入示蹤劑底吹氣量為23.89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500NL/min)時,鋼包內(nèi)流體混勻時間短,為56s和65s。而原方案鋼包2#、3#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在上述條件下,鋼包內(nèi)流體混勻時間是72s。優(yōu)化的4#、10#和6#、10#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的鋼包流體混勻時間比原方案2#、3#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分別縮短了22%和10%。若底吹2.87NL/min、3.82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60~80NL/min)小氣體流量時,6#、10#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的鋼包流體混勻時間比原方案2#、3#透氣磚組合的雙底吹縮短了17%程度,而4#、10#組合的透氣磚的混勻時間與原2#、3#透氣磚組合的混勻時間相近。3.2鋼包單透氣磚底吹混勻時間圖5鋼包單透氣磚底吹混云時間鋼包單透氣磚底吹混勻時間測定結(jié)果如圖5所示。從圖5可知,隨著鋼包單底吹透氣磚底吹氣體流量增加,鋼包流體混勻時間與圖4鋼包雙透氣磚底吹混勻時間變化規(guī)律相同。其中10#透氣磚單底吹,A、B、D三個位置加入示蹤劑,底吹氣體流量為23.89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500NL/min)時,鋼包內(nèi)流體混勻時間最短,分別為50s、41s、48s。比原方案雙透氣磚底吹的混勻時間分別縮短約31%、43%、33%。若A點加示蹤劑,底吹1.91NL/min、2.87NL/min、3.82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40、60、80NL/min)時的氣體流量,10#單透氣磚底吹鋼包流體混勻時間比原方案縮短了18.6%程度。從上述結(jié)果比較,三明鋼廠90tLF爐底10#透氣磚,底吹氣體流量為500NL/min,A點位置加示蹤劑為最佳優(yōu)化方案。A點位置恰是高位料倉下落落點,底吹氣體上升沖破爐渣形成鋼液裸露區(qū)。正因為是鋼液裸露區(qū),從高位料倉下來的石灰或者合金等能夠直接加入到鋼液中去,有利于石灰和合金快速熔化,有利于快速造渣脫硫和提高合金收得率等優(yōu)點。爐門設置也臨近高位料倉下料口附近,B點位置恰是如前面原理所敘述過的鋼包循環(huán)流的下降流區(qū)域,可作為喂線位置的選擇。3.3硬吹與軟吹的界限判斷當鋼包底吹1.91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40NL/min)流量時,渣鋼界面分明。盡管氣液兩相流上升,偶爾沖開渣層出現(xiàn)直徑約30mm的裸露區(qū),但是很快就被爐渣封閉起來。爐渣表面很平靜,沒有渣滴被卷入液體中去。當鋼包底吹2.87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60NL/min)流量時,渣鋼界面仍然分明。但是氣液兩相流上升,有時沖破渣層出現(xiàn)直徑為50~80mm裸露液面,但也很快地被爐渣覆蓋起來。偶爾發(fā)現(xiàn)極少量的小顆粒(約5mm直徑)的渣滴離開頂渣層進入液體內(nèi)10~20mm深處,然后很快返回到頂渣去,爐渣表面仍然平靜。當鋼包底吹3.82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80NL/min)流量時,渣鋼界面還是分明。但是氣液兩相流上升沖破渣層,常出現(xiàn)約100mm左右直徑的裸露區(qū)。并且也常有少量的5~10mm直徑的渣滴被卷入液體,深度可達50~100mm,但很快又返回爐渣中,爐渣表面也出現(xiàn)了小的波紋。上述情況出現(xiàn),可以認為此時底吹氣體流量為軟吹上限流量。根據(jù)上述實驗觀察鋼包的氣液兩相上升流沖破爐渣面積大小,以及渣鋼界面狀況或渣滴下降深度程度,三明鋼廠90tLF爐軟吹的底吹氬氣流量不應超過80NL/min,大于或等于100NL/min的底吹氣體流量屬于硬吹。90tLF爐軟吹底吹氬氣流量可以控制在40~80NL/min之間,根據(jù)鋼種對夾雜物尺寸要求和生產(chǎn)節(jié)奏安排,可以分別采用上限或下限的氣體流量。隨著鋼包底吹氣體流量增加,被氣液兩相上升流沖開爐渣,形成的裸露區(qū)增大,爐渣表面不僅波動,而且向四周流動速度增大,特別是被卷入液體中去的渣滴的直徑變大,數(shù)量增加,下降的深度增加。本實驗底吹11.94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250NL/min)流量時,從實驗觀察,直徑約10mm以上的渣滴下降到液體深度約1/3位置;而1~10mm直徑的渣滴下降到液體深度2/3位置。當?shù)状?3.89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500Nl/min)流量時,直徑約10mm以上的渣滴下降到液體深度約2/3的位置;而1~10mm直徑的渣滴下降壓入到鋼包底部。從實驗觀察看,在本實驗做過的底吹氣體流量中,惟有底吹氣體500Nl/min的模擬流量時,渣鋼混合好。這一點與前面鋼包內(nèi)液體混勻時間測定結(jié)果很好吻合起來。結(jié)論(1)A點(高位料倉下料口落點)加示蹤劑,底吹氣體為500NL/min的硬吹流量時,10#單透氣磚,4#、10#和6#、10#雙透氣磚,原方案的2#、3#雙透氣磚的鋼包流體混勻時間分別為50s、56s、65s、72s。前三者比原方案分別縮短31%、22%、10%程度。(2)A點加示蹤劑,底吹1.91NL/min、2.87NL/min、3.82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40NL/min、60NL/min、80NL/min)時的軟吹氣體流量時,10#單透氣磚底吹鋼包流體混勻時間比原方案縮短了18.6%。若底吹2.87NL/min、3.82NL/min(相當于現(xiàn)場60~80NL/min)的軟吹流量時,6#、10#透氣磚的鋼包流體混勻時間比原方案2#、3#透氣磚組合的混勻時間縮短了17%,4#、10#組合的透氣磚的混勻時間與原2#、3#透氣磚組合的混勻時間相近。(3)三鋼90tLF爐底采用優(yōu)化的單透氣磚或者雙透氣磚組合底吹,軟吹底吹氣體流量為40~80NL/min范圍,底吹氣體流量大于100NL/min均屬硬吹范圍。要深脫硫或者快速脫硫時底吹氣體流量應該是500NL/min。(4)于LF爐,透氣磚位置除了在包底最佳位置之外,還必須考慮氣液兩相上升流沖開爐渣形成裸露區(qū)與高位料倉下料落點在同一地點;爐門設置應該臨近鋼液裸露區(qū);在線喂線地點應該選擇最大的下降流區(qū)域,即裸露鋼液區(qū)的對面包壁附近。參考文獻[1]鋼鐵基礎共同研究會融體精錬反応部:の物理化學とプロセス工學。東京:日本鋼鐵協(xié)會,1985.[2]梶岡博幸著,李宏譯:爐外精煉.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2.[3]R.J.Fruehan著,李璟,張磬譯:盛鋼桶冶金學.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8.[4]朱苗勇,蕭澤強:鋼的精煉過程數(shù)學物理模擬.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8.

論大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是對自己所積累的信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并將之形成為書面文字的能力。積累是寫作的基礎,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沒有積累,胸無點墨,怎么也不會寫出作文來的。寫作能力是每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從目前高校整體情況上看,大學生的寫作能力較為欠缺。一、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定義那么,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大學畢業(yè)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睂τ诖髮W生的寫作能力應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種理解,但從葉圣陶先生的談話中,我認為:大學生寫作能力應包括應用寫作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須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備,能具備則更好。眾所周知,對于大學生來說,是要寫畢業(yè)論文的,我認為寫作論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應用寫作能力之中。大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xiàn),也往往是在撰寫畢業(yè)論文中集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對于院系和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zhì)量和水平,就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都很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問題必須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提出對策去實施解決。二、造成大學生應用文寫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學寫作課開設結(jié)構(gòu)不合理。就目前中國多數(shù)高校的學科設置來看,除了中文專業(yè)會系統(tǒng)開設寫作的系列課程外,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都只開設了普及性的《大學語文》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而我們的課程設置僅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大學語文教師,可大學語文教師既要在有限課時時間內(nèi)普及相關經(jīng)典名著知識,又要適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且要教會學生寫作規(guī)律并提高寫作能力,任務之重實難完成。(二)對實用寫作的普遍性不重視?!按髮W語文”教育已經(jīng)被嚴重地“邊緣化”。目前對中國語文的態(tài)度淡漠,而是呈現(xiàn)出全民學英語的大好勢頭。中小學如此,大學更是如此。對我們的母語中國語文,在大學反而被漠視,沒有相關的課程的設置,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實踐訓練。這其實是國人的一種偏見。應用寫作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和方法。一個人學問很大,會寫小說、詩歌、戲劇等,但如果不曉得應用文寫作的特點和方法,他就寫不好應用文。(三)部分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專業(yè)的大學生對寫作的學習和訓練都只是集中在《大學語文》這一門課上,大部分學生只愿意被動地接受大學語文老師所講授的文學經(jīng)典故事,而對于需要學生動手動腦去寫的作文,卻是盡可能應付差事,這樣勢必不能讓大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師的實踐性教學不強。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但在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過多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卻往往被忽視。理論講了一大堆,但是實踐卻幾乎沒有,訓練也少得可憐。閱讀與寫作都需要很強的實踐操作,學習理論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閱讀方法和寫作技巧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們的大學生的寫作水平著實令人堪憂,那么如何走出這一困境,筆者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大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三、提高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對策(一)把《應用寫作》課設置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應用寫作》應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在這個被某些人形容為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也是個人生存競爭最激烈的時代,人們比任何時代都更需要學會寫作實用性的文章,比如職場競爭中的求職信,生活中的財經(jīng)文書、法律文書等,以提高個人的生存競爭能力。(二)端正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首先,要讓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