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檢測五《生物的進化》_第1頁
蘇教版高一檢測五《生物的進化》_第2頁
蘇教版高一檢測五《生物的進化》_第3頁
蘇教版高一檢測五《生物的進化》_第4頁
蘇教版高一檢測五《生物的進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測五:《生物的進化》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1.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描述,正確的是()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B.進化時基因頻率總是變化的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如果發(fā)生進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頻率的改變2.在美國的一次大風暴后,有人搜集了136只受傷的麻雀,把它們飼養(yǎng)起來,結果活下來72只,死去64只在死去的個體中,大部分是個體比較大,變異類型特殊的,而生存下來的個體中,各種性狀大都與平均值相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變異等于死亡B.自然選擇不會改變物種C.離開常態(tài)型變異的個體易被淘汰D.不產生變異的生物才能生存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與環(huán)境之間形成了一種協(xié)調關系,一旦發(fā)生變異,偏離了常態(tài),將使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這種協(xié)調關系遭到破壞,對生物的生存不利,因而被淘汰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②種群是進化的單位③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⑥隔離導致物種形成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形成新物種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4.有關基因頻率和生物進化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A.生物只要發(fā)生進化,基因頻率就會改變B.只有在新物種形成時,才會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C.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D.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頻率改變,生物一定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生物進化,基因頻率一定改變5.農業(yè)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原因是()A.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shù)量增加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D.抗藥性強的害蟲所產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強的抗藥性由于基因突變,害蟲本身存在著抵抗殺蟲劑的變異,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shù)害蟲被殺死,少數(shù)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害蟲大量繁殖后,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的個體生存下來,以后不斷使用該種殺蟲劑,會導致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下降,殺蟲劑對害蟲起到定向選擇作用6.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B.物種的形成都必定先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C.遺傳組成上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D.多倍體植物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世紀末,張謙德在《朱砂魚譜》中總結金魚選種的經驗時說:“蓄類貴廣,而選擇貴精,須每年夏間市取數(shù)千頭,分數(shù)缸飼養(yǎng),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兩三缸蓄之,加意培養(yǎng),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數(shù)缸飼養(yǎng)”的作用分別是()A.自然選擇,地理隔離B.人工選擇,地理隔離C.自然選擇,生殖隔離D.人工選擇,生殖隔離7.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選擇去掉不好的個體;“分數(shù)缸飼養(yǎng)”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無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屬于地理隔離8.最近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區(qū)規(guī)定普通感冒不準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對人體細菌造成耐藥性,如果真的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耐藥性”細菌優(yōu)選出來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C.“耐藥性”基因頻率的改變引起病菌發(fā)生了進化D.基因頻率雖然改變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種)不一定產生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抗生素不斷淘汰不耐藥的病菌,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不斷上升9.對于突變與進化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有利的突變太少,不足以作為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B.突變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數(shù)量,但突變了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C.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統(tǒng)稱為突變D.突變的有利與否不是絕對的,往往因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而異突變大多是有害的,并且突變率很低,但種群的個體數(shù)量較多,所以突變個體數(shù)較多,其中有的是有利變異,所以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突變是不定向的,有隱性突變也有顯性突變;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不包括基因重組變異的有利與否與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10.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中,不符合達爾文進化學說基本觀點的是()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fā)生作用的基礎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D.環(huán)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不定向的變異個體是否適應環(huán)境取決于自然選擇,故D項不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11.下列有關物種形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B.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生定向變異,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C.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能導致新物種形成D.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從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12.如果在一個種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個體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則隨機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A.1/16B.1/9C.1/8D.由于基因型aa的個體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所以Aa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2/3,只有Aa與Aa的個體雜交,子代才會出現(xiàn)aa的個體,則交配一代后,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2/3Aa×2/3Aa→2/3×2/3×1/4aa=1/9aa13.對某校學生進行色盲遺傳病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攜帶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該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是()A.4.4%色盲基因的頻率==%14.下列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變和重組B.②是自然選擇C.③是自然選擇學說D.④是物種多樣性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導致了基因頻率的改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是自然選擇學說;生物的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性因此①②④代表的含義敘述錯誤15.下列關于生物進化問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生殖隔離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②不同物種之間必然存在生殖隔離③種群基因庫間出現(xiàn)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④隔離、可遺傳的變異和自然選擇導致了物種的多樣性⑤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⑥自然選擇導致了生物的定向變異與進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地理隔離使兩個種群的基因不能進行交流,在各自環(huán)境的選擇下朝著不同的方向改變著各自種群的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當這種改變突破了種的界限時,產生了生殖隔離,便形成了兩個新的物種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它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16.下列關于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分布著多種地雀的原因,不正確的是()A.地理隔離是形成多種地雀的重要原因B.各島上的不同地雀出現(xiàn)了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C.地雀形態(tài)結構和改變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D.不同地雀種群基因庫組成有差異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即便發(fā)生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但是如果它們能夠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則仍然是同一物種由于存在地理隔離和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各個群島上的地雀自然選擇的方向就不同,基因庫會逐漸產生差異,當基因庫差異很大的時候就會產生生殖隔離可遺傳的變異包括突變和基因重組,變異都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17.關于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任何基因頻率的改變,不論其變化大小如何,都屬于進化的范圍B.同一種群的雌雄個體之間可以相互交配并產生后代,同一物種的雌雄個體之間不能相互交配并產生后代C.隔離是形成物種的必要條件,也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D.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所以任何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都屬于進化的范圍18.由于某種原因使某森林中幾乎所有樹木的樹皮顏色變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該森林中不同顏色蛾的數(shù)量發(fā)生了變化下圖中能恰當表達這一變化的是()樹皮變成了灰白色,蛾的顏色為灰色和白色的個體有利于生存下來19.在一個種群中,開始時A基因頻率為50%,a基因頻率為50%三種基因型的比例分別是:AA為25%、Aa為50%、aa為25%,但基因型為aa的個體其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明顯低于另兩種基因型的個體那么經過了若干代的自然選擇后,你認為下列哪種變化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基因和a基因的頻率基本不發(fā)生太大的變化B.從上述結果可以得出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可遺傳的變異決定的C.基因型aa在逐漸下降的同時,Aa也在下降基因的頻率越來越低,A基因的頻率越來越高在生存斗爭中,由于基因型為aa的個體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低于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故其容易被淘汰,則a的基因頻率越來越小,A的基因頻率越來越高;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容易生存下來,因而基因型為AA和Aa的比例逐漸增加20.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動力是()A.生存斗爭B.自然選擇C.生物的變異D.遺傳漂變21.原始生命出現(xiàn)之后,下列符合生物進化的實際情況的是()A.光合作用→無氧呼吸→有氧呼吸B.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無氧呼吸D.無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22.下列關于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不是自然選擇,而是中性突變的隨機固定分子產生的突變大部分是中性的,此種突變對生物生存既無利也無害C.當中性突變積累導致生物性狀出現(xiàn)差異后,自然選擇才會發(fā)生作用而導致表現(xiàn)型進化D.分子中性學說的觀點推翻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中性學說揭示了分子水平上的進化規(guī)律,它與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并不矛盾,更不對立,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二者相互補充,更好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現(xiàn)象及本質23.已知物種A的化石比物種B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種A比物種B數(shù)量多B.物種A比物種B結構復雜C.物種A一定從物種B進化而來D.物種B一定從物種A進化而來24.下列關于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任何一個物種都不能單獨進化B.生物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產生C.共同進化只發(fā)生在不同物種之間D.自然選擇對中性的基因突變不起作用25.已知人眼的褐色(A)對藍色(a)是顯性在一個有30000人的人群中,藍眼的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純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這一個人群中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82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0分)26(7分).假設一對等位基因Aa的頻率為A=0.9,a=0.1,那么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頻率由0.9降為0.7,選擇后第二代基因型為AA、Aa、aa的頻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選擇作用保持不變,后代基因型頻率的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26(7分,每空1分).答案:0.810.180.01;0.490.420.09;AA型逐漸減少,aa型逐漸增加27(7分).達爾文在環(huán)球考察時,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14種地雀,它們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棲息場所和食物也不同,其種間雜交一般不育據(jù)研究,它們是由同一種祖先地雀進化而來的(1)這些地雀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從南美洲大陸遷來,分布到各個島上的地雀被海洋隔開不能交配,造成了,阻止種間的,但此時并沒有形成新的物種,后來產生了,便形成了不同種的地雀(2)不同島嶼上的地雀,其身體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據(jù)研究是由于它們的祖先原來就存在著,它是進化的由于不同島嶼的食物種類和棲息場所不同,有的個體得到食物而存活,有的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個過程叫由于環(huán)境不同,不同島嶼上地雀的基因頻率向不同的方向發(fā)展,這說明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不同,從而證明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27(7分).答案:(1)地理隔離基因交流生殖隔離(2)一定的差異原材料生存斗爭自然選擇28(11分).美國《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調查報告說,被稱為“超級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國國內正呈蔓延趨勢,每年預計有超過9萬人嚴重感染這一病菌請回答下列有關“超級細菌”的問題:(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屬于生物,其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是(2)抗生素在超級細菌進化過程中起到了作用,使細菌的發(fā)生定向改變(3)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抗生素誘導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了適應性的變異”的觀點是錯誤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養(yǎng)皿以及對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黃色葡萄球菌將實驗完善:①實驗步驟:步驟1:取培養(yǎng)皿A若干個(A1、A2、A3……),加入普通細菌培養(yǎng)基;取培養(yǎng)皿B若干(B1、B2、B3……)加入的細菌培養(yǎng)基步驟2:將適量細菌培養(yǎng)液涂在培養(yǎng)皿A1的培養(yǎng)基表面,放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培養(yǎng)基表面會出現(xiàn)一些細菌菌落步驟3:用滅菌后的絲絨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輕蓋一下,再在B1上輕蓋一下,這樣A1中的細胞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確地“復制”到B1之中,將B1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B1中一定部位出現(xiàn)了少量菌落步驟4:根據(jù)B1中菌落出現(xiàn)的方位,將A1中對應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勻涂抹在A2表面,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培養(yǎng)基表面又會出現(xiàn)許多菌落反復重復步驟3、4②預期結果:③本實驗的原理:28(11分,除標明外,每空1分).答案:(1)原核基因突變(2)選擇基因頻率(3)①含有青霉素②在B2、B3中保留下來的菌落越來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復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來,都具有了對青霉素的抗藥性(3分)③A組細菌從未接觸抗生素,而細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說明細菌抗藥性變異的產生與抗生素無關(3分)解析:(1)凡是菌字前邊帶有球、桿、螺旋的都是細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所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2)抗生素在超級細菌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用,使細菌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3)通過實驗步驟可以看出普通培養(yǎng)基上的細菌從未受過抗生素的處理,所以證明抗生素對細菌的變異不可能有誘導作用29(16分).樺尺蛾是一種棲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樹干上的昆蟲,一般為淺色,它借助與環(huán)境相似的體色躲避鳥類天敵在工業(yè)污染區(qū),黑色樺尺蛾的數(shù)量有增多的趨勢為證實兩種體色的樺尺蛾因環(huán)境不同,進行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設:(2)實驗步驟:1)選擇工業(yè)污染區(qū)A和地區(qū)B;2)收集樺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顏料分別標記黑色蛾若干;3);4)一段時間后用誘蛾燈誘捕,記錄、統(tǒng)計結果(3)實驗結果:如表1根據(jù)表內數(shù)據(jù)在右下空白處繪制A、B兩地區(qū)不同體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圖表1樺尺蛾釋放數(shù)和回收數(shù)地區(qū)項目淺色蛾黑色蛾工業(yè)污染區(qū)A釋放數(shù)400500回收數(shù)52150B釋放數(shù)500600回收數(shù)6030(4)結論:(5)分析與評論:1)人們觀察到工業(yè)污染導致樹皮變黑,從這個角度解釋上述實驗結果2)已知樺尺蛾的體色有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了進一步探究樺尺蛾的黑色與淺色的顯隱性關系,有人將一對黑色蛾與淺色蛾雜交,F(xiàn)1中黑色蛾與淺色蛾的數(shù)量比為1∶1請利用F1的餓,在此基礎上設計遺傳試驗完成探究①試驗步驟:②結果與分析:29(16分).答案:(1)在工業(yè)污染區(qū),黑色蛾數(shù)量占優(yōu)勢(合理即給分)(2)1)非工業(yè)污染區(qū)3)將標記的不同體色的蛾分別釋放到上述兩地區(qū)(3)見下圖(4)在工業(yè)污染區(qū),黑色蛾數(shù)量占優(yōu)勢;在非工業(yè)污染區(qū),淺色蛾數(shù)量占優(yōu)勢(5)1)不同污染程度區(qū)域的樹皮顏色不同,使停歇在樹上不同體色的蛾被鳥類捕食的概率不同,導致它們的存活率不同2)①選擇F1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