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學習概述_第1頁
學前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學習概述_第2頁
學前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學習概述_第3頁
學前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學習概述_第4頁
學前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學習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學習的概述

2020/12/191第一節(jié)學習的概念一、學習的含義(一)學習的一般含義(二)人類的學習及其特點(三)學生的學習及其特點(四)兒童的學習及其特點二、學習的分類(一)雷茲蘭的進化水平分類(二)學習的意識水平分類2020/12/192一、學習的含義

(一)學習的一般含義

從廣義講,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通過實踐和訓練而由經驗引起的相對持久的心理變化過程。體現了學習的四個特點:(1)學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心理現象;(2)學習必須是由經驗引起學習者的某種變化(3)學習所引起的變化不是先天反應傾向或成熟導致的,而是后天所習得的。(4)學習必須是通過練習和訓練而引起的能保持一定時期的某種變化。2020/12/193(二)人類的學習及其特點首先,人類的學習是在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掌握個體和社會經驗的過程。其次,人類的學習是通過語言交際的中介作用掌握人類歷史經驗的過程。再次,人類的學習是有目的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過程。2020/12/194(三)學生的學習及其特點

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以掌握書本上的間接經驗為主的,為參與未來生活實踐作準備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特殊認知活動。2020/12/195(四)兒童的學習及其特點

兒童的學習指兒童在教育環(huán)境中掌握系統(tǒng)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的活動。1、兒童學習的特殊性:是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出現的;是后天習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導致;具有穩(wěn)定性。2、兒童學習的特點:兒童的學習是在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中進行的;兒童的學習具有間接性;兒童學習必須依賴教師的指導幫助;兒童的學習是高效的;兒童學習的內容是全面的;兒童學習的主動性與被動性并存。2020/12/196二、學習的分類

(一)雷茲蘭的進化水平分類1、反應性學習:一種最簡單的學習,包括習慣化和敏感化。2、聯(lián)結性學習:主要指條件反射的學習3、綜合性學習:把各種感覺結合為單一的知覺性刺激,包括感覺前條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斷學習。4、象征性學習:一種思維水平的學習,主要為人類所特有,包括符號性學習、語義學習和邏輯學習。2020/12/197(二)學習的意識水平分類美國心理學家雷伯根據學習的意識水平不同,將學習分為內隱學習:是指有機體在與環(huán)境接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一些經驗,并因之改變其后某些行為的學習。外顯學習:則類似于有意識的問題解決,是有意識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規(guī)則做出反應的學習。2020/12/198第二節(jié)學習理論一、學習理論的產生二、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三、行為學習理論四、認知學習理論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20/12/199一、學習理論的產生

學習理論產生階段的主要特征:(1)主要研究的是動物的學習過程,以動物實驗為基礎來發(fā)現學習的基本特征;(2)學習實驗均是嚴格控制的實驗室實驗;(3)其解釋的都是直接經驗的學習過程,尚不能恰當地說明學生間接經驗的學習。2020/12/1910二、學習理論的發(fā)展

1、學習理論研究的對象是人類間接經驗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學生的知識學習,注重研究學習與發(fā)展這一發(fā)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永恒主題,以符號學習、言語學習、概念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作為學習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

2、學習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并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更直接的指導和參考。

3、學習理論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學,較多地采用自然實驗、現場實驗、出聲思考、口頭報告等更能反映實際學習過程中認知特征的方法。

4、學習理論的研究更注重學習的內部心理條件,如:內部學習動機、原有知識的結構和元認知功能等。2020/12/1911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桑代克的學習“聯(lián)結說”(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習論(四)格思里的鄰近性條件作用學習論2020/12/1912(一)桑代克試誤學習理論1、關于貓的學習實驗

2020/12/19132、桑代克三條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

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020/12/19143、對桑代克學習理論的評價

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是第一個系統(tǒng)的教育心理學理論激起了后來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實驗,也是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重要的源泉。廣泛地被運用于中外學校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桑代克強調神經的聯(lián)結,也承認觀念的結合,但他輕視頓悟和理解。2020/12/1915(二)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論中的學習

條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是一種學習現象,最早由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發(fā)現。

2020/12/1916條件作用前1無條件刺激(UCS)無條件反應(UCR)(食物)(唾液分泌)2條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無(鈴聲或音叉)唾液分泌反應條件作用中(多次重復)3條件刺激(CS)

(鈴聲或音叉)無條件刺激(UCS)無條件反應(UCR)

(食物)(唾液分泌)條件作用后4條件刺激(CS)條件反應(CR)(鈴聲或音叉)(唾液分泌)2020/12/1917經典條件作用中的一般行為法則(學習律)

習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辨別律)高級條件反射2020/12/1918習得律(強化)

指條件反射形成過程。是機體學會一種新的反應,并被逐漸加強的過程。2020/12/1919消退律

條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條件刺激(CS)不再伴隨無條件刺激(US)出現,即不予強化,則原來形成的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弱并最終消失,此一現象稱為消退。2020/12/1920泛化律

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射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相同的條件反射。這就是條件反射的泛化,我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條件反射的泛化。即在經典條件反射形成過程中,個體對條件刺激之一(CS1)形成條件反射后,也可能對另外的與CS1相類似的條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經強化而引起條件反射。2020/12/1921分化律(辨別律)

若個體學會到條件反射后,只對條件作用中受到強化過的條件刺激反應,對類似而未受過強化刺激不做反應或做出不同的反應,這種現象稱為分化或辨別。即泛化的反面,在條件反射過程中個體只對某特定刺激產生反應,不泛化的現象。

2020/12/1922高級條件反射

即人們可利用已形成的條件反射,進一步建立一個新的條件反射。例如,當一只狗形成條件反射后,停止強化,鈴聲繼續(xù)出現,然而每在鈴聲出現前,即在狗的視覺范圍內增加一張繪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說加上一個條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會引起狗的注意,不會引起唾液分泌,但經多次練習后,這種卡片單獨出現時,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應。這種現象無疑是一種新的條件反射方式,即新刺激(黑正方形卡片)成為一個次級條件刺激,而原來的條件刺激(鈴聲)作為原級條件刺激,代替了原來的無條件刺激(食物),產生了強化作用。這種由原級強化衍生而成的強化也被稱為次級強化。2020/12/1923(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學習論

斯金納在30年代發(fā)明了一種所謂斯金納箱的學習裝置。白鼠學會了按壓操縱桿以取得食物的反應,按壓操縱桿變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所以,操作條件反射又稱為工具條件反射。斯金納通過總結其實驗后提出,有機體的行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

2020/12/19242020/12/1925白鼠習得了什么呢?斯金納避免用聯(lián)結與聯(lián)想等術語來解釋學習。他認為通過訓練,白鼠的行為處于強化物(食丸)的控制之下。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和斯金納操作條件反應實驗中,外部的強化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不過兩者在強化物出現的時間安排上有所不同。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強化物伴隨條件刺激出現,動物的反應在強化物出現之后。在操作條件反應實驗中,動物先發(fā)出適當反應(如壓桿),然后強化物出現,強化物出現在動物的適當行為之后。2020/12/19261、強化原理凡是能夠增加某種反應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稱為強化物。

(1)強化的類型(2)強化的技巧2020/12/1927(1)強化的類型1)依據強化間隔狀況分類2)依據強化的比例來分類3)依據強化的性質分類4)正強化、負強化與懲罰2020/12/1928(2)強化的技巧a.控制強化量b.安排強化程序c.即時強化和延遲強化的轉換使用2020/12/19294)正強化、負強化與懲罰

強化是指行為發(fā)生頻率或持續(xù)時間上的增加。無論是正強化還是負強化,都能增加以后行為發(fā)生的概率。正強化是指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并得到了正強化物,那么這一反應在今后發(fā)生的頻率就會增加。正強化又稱為積極強化,類似于獎勵的性質。負強化也稱消極強化,指當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現時,若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如停止電擊,負強化物移去或取消),則該反應在以后類似情境中發(fā)生的概率便增加了。2020/12/1930懲罰與負強化

區(qū)別:(1)目的不同,懲罰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負強化是激勵良好的行為;(2)實施的方式不同,懲罰是當個體表現不良時使用,負強化是正在受懲罰的個體表現好時使用;(3)后果不同,懲罰的結果是不愉快的,而負強化的結果是愉快的2020/12/19312、連續(xù)漸進法與塑造

根據斯金納箱的設計,在個體正確反應后立即強化,從而建立其刺激-反應聯(lián)結。象此種只限于單一刺激與單一反應的聯(lián)結式學習方式,用于解釋由多種反應組合而成的行為來說,自然是不夠的,因此,斯金納又進一步設計了連續(xù)漸進法即通過不斷強化一系列逐漸接近最終行為的反應來塑造某種行為。2020/12/19323、程序教學

程序教學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極為復雜的行為模式并且每個階段保持行為的強度。(1)小步子邏輯序列(2)要求學生做出積極反應(3)及時反饋(4)學生自定步調(5)低的錯誤率2020/12/19334、行為矯正

使個體在某種情境下的不適當行為或不良習慣,經由操作條件作用中或條件作用中強化或消退的原理,得以消失,而令個體健康生活。2020/12/1934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區(qū)別經典條件反射

操作條件反射

反應類型

S-R型

R-S型

強化的性質

強化伴隨著條件刺激(或動物的反應在強化物出現之后)強化伴隨著反應(強化物在動物的適當行為之后)反應的主動性

被動

主動學得了什么

刺激間信號關系

特定的反應

適合于解釋

信號學習簡單的技能學習

2020/12/1935(四)格思里的鄰近性條件作用學習論

格思里認為學習的實質可理解為肌肉動作與各組刺激要素之間形成的聯(lián)結。只要有機體對一組刺激要素作出一個動作,便在他們之間形成了聯(lián)結,學習也就完成了。他認為,刺激的某一組合,如果曾伴同過某一動作,那么,當這種刺激組合再次出現時,這一動作往往也會隨之發(fā)生。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他設計了一個特制的迷箱并用貓做逃離迷箱的實驗來加以證明。結果發(fā)現,貓在每次獲得釋放的動作基本是相似的,即重復它第一次獲得釋放時所采取的動作。也就是說,一旦貓采取某一動作獲得了迷箱開門這一刺激組合時,以后貓進入迷箱遇到同樣的刺激組合將會采取與上次相同的動作來逃離迷箱,并阻止形成新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而采取這種始終如一的反應方式。2020/12/1936四、認知學習理論(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二)奧蘇伯爾“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2020/12/1937(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學習頓悟說”

所謂格式塔,是一個德國詞,意即完形,該學派主張思維是整體的、有意義的知覺,而不是聯(lián)系起來的表象的聚集?;居^點:1、學習的實質在于構造一種完形,而非形成S-R聯(lián)結。

2、學習是一個頓悟過程而非試誤過程。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W.Khler)的黑猩猩接棒實驗證實了這一思想。

3、刺激與反應間的聯(lián)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識、觀念為中介。2020/12/1938黑猩猩解決問題實驗2020/12/1939(二)奧蘇伯爾“認知同化學習理論”1、知識學習的分類

2、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3、認知同化學習的核心思想4、先行組織者策略2020/12/19401、知識學習的分類(1)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學習可以被劃分為發(fā)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發(fā)現學習是指由學習者自己從學習材料中發(fā)現其意義的學習方式;接受學習可以通過告知的方式進行(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通過教師的傳授和自己的主動構建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2)根據學習者是否理解要學習的材料,學習被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3)根據學習任務的復雜程度,有意義學習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2020/12/19411)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也就是說學習它們代表什么。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2)概念學習:是用某種符號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征。概念形成與概念同化3)命題學習:指學習若干概念組成句子的意義,通過句子來理解各個概念的含義及其結構關系。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2020/12/1942

新的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之間存在三種關系:(1)類屬關系或下位關系,即原有觀念為上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2)總括關系或上位關系,即原有觀念是下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3)并列結合關系,即原有觀念和新學習的觀念是并列的。2020/12/1943a、下位學習

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觀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知識,因而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構成的一種類屬關系,這種學習便稱為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下位學習主要有兩種。(1)派生類屬學習,即新知識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特例或證實或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2)相關類屬學習,即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觀念后,原有的觀念得到進一步擴展、深化、精制或限制(當新內容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命題,并使其精確化時,表現出來的就是相關類屬)。2020/12/1944b、上位學習

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若干觀念,在此基礎上學習包攝程度更高的知識,便產生了上位學習。例如,兒童在知道“青菜”、“蘿卜”、“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學習“蔬菜”這個總括性的概念時,新學習的概念總括了原有的概念。2020/12/1945c、并列結合學習

當新的命題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既不能產生從屬關系,又不能產生總括關系時,而是并列或類比關系時,便產生了并列結合學習。學生在數、理、化以及社會科學中學習概括的許多例子,都是并列結合學習。2020/12/19462020/12/19472、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

奧蘇貝爾認為,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接受學習與機械學習等同,將發(fā)現學習與有意義學習等同,實際上是不恰當的。接受學習仍然可以是有意義的,關鍵在于學習者是否有溝通新舊知識的心向,以及學習材料本身是否具有意義和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是否有與新知識發(fā)生同化作用的適當觀念。接受學習同樣可以是有意義的學習。2020/12/1948

用奧蘇貝爾自己的話說,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知識建立非人為(非任意的)實質性的(非字面的)聯(lián)系的過程。

有意義接受學習就是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將已定論形式表示的有意義材料與學生業(yè)已形成的有關認知結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加以融會貫通的學習。2020/12/1949有意義學習的標準第一條標準,也就是“建立實質性聯(lián)系”,其涵義為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觀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語言不同的話表達,其關系不變。第二個標準是新舊觀念之間的聯(lián)系是非人為(非任意)的,也就是說,這種關系是一種合理的、別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們主觀強加的關系。2020/12/19503、認知同化學習的核心思想

認知同化學習的核心思想是,有意義學習必須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奧蘇伯爾發(fā)現,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獲得和保持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即原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可利用性、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和原有知識本身的穩(wěn)定性。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發(fā)揮認知結構中這三個變量在新知識學習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習的有效遷移,奧蘇伯爾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2020/12/19514、先行組織者策略1960年,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第一篇證明先行組織者促進意義學習效果的實驗報告中,他把先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定義為:

“在正式學習之前,以適當方式介紹的關于學習主題內容的前導性材料,……這個前導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學習材料。”

2020/12/1952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lián)。設計“組織各”的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定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類屬性的學習。也就是說,通過呈現“組織者”,給學習者已知的東西與需要知道的東西之間架設一道知識之橋,使他更有效地學習新材料。2020/12/1953(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1、加涅的階梯式學習分類2、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2020/12/1954根據學習活動的復雜性程度把學習由低級到高級分為八類根據學習所得的結果或形成的能力不同,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的劃分2020/12/19551、加涅的階梯式學習分類:①信號學習②刺激反應聯(lián)結學習③連鎖④言語聯(lián)想學習⑤辨別學習⑥概念學習⑦規(guī)則學習⑧問題解決學習或高級規(guī)則學習2020/12/19562、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①智慧技能。主要指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辦事的能力。②言語信息。指能用言語(或語言)表達的知識。③認知策略。指運用有關人們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guī)則支配人的學習、記憶或認知行為,并提高其學習、記憶或認知效率的能力。④態(tài)度。指習得的對人、對事、對物、對己的反應傾向⑤動作技能。指通過練習獲得的、按一定規(guī)則協(xié)調自身肌肉運動的能力。2020/12/1957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共同主張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的理解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者的理解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知識的理解(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不同傾向1、認知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社會文化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3、行為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020/12/1958(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共同主張

所謂的建構,就是說學習者自己通過學習尋找到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的學生并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引導和幫助,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有效地對當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2020/12/1959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的理解學生的知識和智慧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學校和教師賦予的,而是學生自己在與特定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者的理解一是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二是學生經驗世界各異,對同一問題理解具有差異性。三是學生們如能在學習共同體中互相溝通,可以對問題形成更豐富的、多角度的理解。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知識的理解知識不是現實世界的準確表征,也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知識只是一種解釋,不是最終的答案;知識不是教條式的、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必須結合具體情境重新建構、靈活變化。2020/12/1960(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不同傾向1、認知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感覺或交流而被個體被動地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地建構起來的,這種建構是在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現的;認知的機能是適應自己的經驗世界,幫助組織自己的經驗世界,而不是去發(fā)現本體論意義上的現實。2、社會文化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僅是在個體與物理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的,社會文化互動更重要。3、行為傾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體不是站在世界之外靜止的觀察者,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觀察者;同時,個體還是一個真正的參與者。

2020/12/1961第三節(jié)學習的過程一、我國古代學習過程結構模式二、學習過程的信息加工模式理論三、建構主義的學習過程觀2020/12/1962一、我國古代學習過程結構模式

構成這個學習過程結構模式的主線有兩條:一條是圍繞智力因素展開的,包括學、思、習、行在內的生理條件對“知行統(tǒng)一”過程發(fā)生的作用,其中學與思又分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四個階段;另一條是圍繞非智力因素展開的,包括情、意為主的心理條件對“知行統(tǒng)一”過程發(fā)生的影響作用。這兩條主線反映的知、情、意、行過程,正是人才成長不可缺少的綜合要求,構成了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過程。圍繞智力主線展開的學、思、習、行活動,又可分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時習、篤行六個階段,而且前四個階段都要與“時習”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促使學習及時達到鞏固記憶、熟練技能、開發(fā)智力的目的,為篤行奠定基礎?!昂V行”是完成學習過程的暫時終結,是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能力、形成德行的集中表現。由“行”到“知”是一個學習反饋過程,它表明,學習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由量變到質變的循環(huán)往復過程,這正是“知行統(tǒng)一”觀的科學反映。2020/12/1963二、學習過程的信息加工模式理論(一)加涅的學習記憶模型(二)梅耶的學習過程模型新信息被學習者注意后,便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被激活的原有知識也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是梅耶學習模型的最大特點。2020/12/1964(一)加涅的學習記憶模型

(美)加涅(R.M.Gagne)的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學習包括加工系統(tǒng)、執(zhí)行控制和預期系統(tǒng)。環(huán)境感受器反應器感覺登記器反應發(fā)生器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執(zhí)行控制預期2020/12/1965三、建構主義的學習過程觀

維特羅克的學習過程生成模式是依據下列兩個觀點提出:首先,在他看來,學習過程中,人腦并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的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輸入信息的解釋;其次,人們在生成所知覺事物的意義時,總是與其以前的經驗相結合,總是涉及其原有的認知結構與認知過程。生成模式包括四個主要成分,即生成、動機、注意和先前經驗。2020/12/1966三、建構主義的學習過程觀

維特羅克的學習過程生成模式是依據下列兩個觀點提出:首先,在他看來,學習過程中,人腦并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的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輸入信息的解釋;其次,人們在生成所知覺事物的意義時,總是與其以前的經驗相結合,總是涉及其原有的認知結構與認知過程。生成模式包括四個主要成分,即生成、動機、注意和先前經驗。2020/12/1967第四節(jié)學習策略一、學習策略的界定二、學習策略的分類三、兒童學習的常用策略2020/12/1968一、學習策略的界定

(一)學習策略的含義

1)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內隱的學習規(guī)則系統(tǒng)

(Dully,1982)

2)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Mayer,1988)

3)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習的程序與步驟(Rigney,1978)

4)把學習策略看作是學生的學習過程(Nisbet,19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