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2課月下踏歌 六年級 第二課 教案_第1頁
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2課月下踏歌 六年級 第二課 教案_第2頁
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2課月下踏歌 六年級 第二課 教案_第3頁
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2課月下踏歌 六年級 第二課 教案_第4頁
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2課月下踏歌 六年級 第二課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課《月下踏歌》【教學內(nèi)容】1.聆聽《阿細跳月》;2.聆聽《火把節(jié)》;3.演唱《轉(zhuǎn)圓圈》;4.演唱《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教材分析】1.民樂合奏《阿細跳月》《阿細跳月》又名《跳月歌》,其旋律活潑跳蕩,富有動感,特色鮮明。流行于云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jié)日或農(nóng)閑的月夜里,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伙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作曲家秦鵬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首民樂合奏。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在聚集。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diào)處理,并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diào)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伙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zhuǎn)回原調(diào),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xiàn)了宏大的舞蹈場面,仿佛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2.管弦樂《火把節(jié)》《火把節(jié)》片段選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詩》創(chuàng)作于1963年,時隔15年后于1987年首演,1981年獲得“全國首屆交響詩作品評獎”一等獎。是一部風俗性、色彩性的交響套曲,生動地描繪了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情景。全曲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茶林春雨》好似一幅煙雨蒙蒙的音樂水墨畫,寓意萬物的欣欣向榮。第二樂章《山寨路上》以腳步聲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了人群自遠而近,又逐漸遠去的情景,音樂情緒喜悅、風趣、生機盎然。第三樂章《夜歌》表現(xiàn)夜海的深邃和悠遠,似有幻覺和傳奇色彩,引人無限的遐想。第四樂章《火把節(jié)》它描繪了云南各族人民歡度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歡樂情景,也是回旋曲式。3.歌曲《轉(zhuǎn)圓圈》《轉(zhuǎn)圓圈》是一首撒尼民歌,具有濃厚的兒童情趣及鮮明的民族特色?!叭瞿帷笔窃颇喜糠值貐^(qū)彝族人的自稱。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mi”、“sol”三個音互相連接組合形成連續(xù)的跳進,使音調(diào)具有活潑、跳動的特點,加快明快的節(jié)奏,音樂顯得分外的生動、活潑,富有舞蹈韻律感。歌曲為一段體結(jié)構(gòu),由領唱長處的第一樂句節(jié)奏自由、速度徐緩,屬引子的性質(zhì),隨即第二樂句以合唱做應答。4.歌曲《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是以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音調(diào)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風格的歌曲。素材簡練,音調(diào)以“do”、“mi”、“sol”為主,歌詞僅三句加上襯詞“賽洛里賽呣哎歐”。歌曲描繪了一幅地處紅河兩岸的人們,在月光下點起了篝火,歡樂地歌舞的生動情景。歌曲由三個樂段組成?!窘虒W目標】1.能感受樂曲《阿細跳月》和《火把節(jié)》片段熱烈歡快的情緒,在聆聽中知道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guān)音樂文化和風俗人情。2.能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轉(zhuǎn)圓圈》和《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表現(xiàn)彝族兒童嬉戲的情景和歡快的情緒。3.背唱歌曲,并能用“do、mi、sol”三個音創(chuàng)編短小旋律?!窘虒W重難點】1.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轉(zhuǎn)圓圈》和《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2.能感受不同歌曲情緒,了解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guān)音樂文化和風俗人?!窘叹邷蕚洹夸撉?、多媒體等【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介紹民族樂器分類1.拉弦樂器(1)二胡:二胡又叫“胡琴”、“南胡”,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樂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琴弦。有琴筒、蟒皮、琴桿、弦軸、琴弦、千斤、琴馬以及琴弓組成。二胡音色柔和、表現(xiàn)力豐富,擅長表現(xiàn)細膩的抒情樂段,還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性樂段。(2)高胡:高胡又稱“粵胡”,是高音拉弦樂器,是在二胡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高胡音質(zhì)清亮、透明、華美、飄逸,穿透力強,既可演奏緩慢、抒情、華麗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潑、輕快的技巧性樂段。(3)中胡: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簡稱,是在二胡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中音拉奏樂器。形狀比二胡大些,張兩根金屬弦。中胡銀色豐滿、寬厚,在民族樂隊中是重要的中音樂器。(4)板胡:板胡又稱“秦胡、梆子胡、大弦”等,是流行于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的拉奏樂器。音色清脆、嘹亮、高亢、剛健二熱情奔放,特別富有鄉(xiāng)土氣息。2.彈撥樂器(1)柳琴:又叫“柳葉琴”,是民族樂隊中重要的高音彈撥樂器。音色清脆,表現(xiàn)力豐富。(2)琵琶:琵琶四弦由粗到細分別稱為纏弦、老弦、中弦、子弦,定音為“A、d、e、a”.(3)阮:阮是“阮咸”的簡稱。古琵琶的一種。阮的音色圓潤而豐富,頗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樂隊中可起強有力的作用。(4)三弦:又稱“弦子”,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許多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的重要伴奏樂器。(5)揚琴:又名“洋琴”。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帶,約明末時期傳入我國。揚琴音箱木質(zhì),上張若干根鋼絲線,用兩根琴竹擊奏發(fā)音。(6)古箏:又名“秦箏”,是我國古老的樂器,戰(zhàn)國時代流行于秦國。音箱如長方形木匣,桐木制成。板面上張有多根弦,每弦一個音柱(琴馬),用以調(diào)節(jié)弦長和固定音高。樂隊中常用的是十六弦傳統(tǒng)箏和二十一弦改良箏,張鋼絲弦?!驹O計意圖:通過對民族樂器的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更好的欣賞歌曲做鋪墊。】二、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1.導入:師:請同學們聆聽這首《趕圩歸來阿里里》,回顧這是哪個民族?生:彝族。師:介紹彝族的民族風俗風情。2.初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主題,熟悉主題。師:同學可通過唱、奏、跳等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中的情緒。(1)出示主題旋律,拍一拍、唱一唱或奏一奏。師:這段旋律的節(jié)奏與我們剛才拍的哪條節(jié)奏相同?請學生隨音樂唱一唱或用課堂樂器奏一奏主題。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主題是由幾個樂句組成的?生:4個樂句,1小節(jié)為1一個樂句。(2)師:請同學們跟老師學一學“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邊唱邊跳,同時來感受樂曲5/4拍的韻律。(動作為:前三拍走三步,后兩拍空中蹬腳兩下,蹬腳時課邊拍手邊喊“嗨嗨”。走的方向為:左右、前后。)生:隨節(jié)奏律動。(3)多次聆聽樂曲,聽出主題重復的次數(shù)和變化。師: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學生邊聽邊數(shù),當主題重復時用手指數(shù)表示)生:14次。師:你能聽出其中的變化嗎?(引導學生從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區(qū)等要素中,聽出主題重復時的變化。)(4)再次聆聽樂曲,用動作表現(xiàn)彈撥樂器演奏的樂段和情緒越來越熱烈的尾聲。師:當聽到彈撥樂器出現(xiàn)時,隨音樂模仿彈奏的動作;當聽到樂曲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時,可隨音樂的節(jié)拍用拍手、搖手腕等動作表現(xiàn)越來越熱烈的情緒。【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律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diào)動多種感官學習聆聽歌曲。】三、演唱歌曲《轉(zhuǎn)圓圈》1.導入:師:帶領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之中。2.播放歌曲。師:請同學們談談聽過后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緒。生:自由回答。3.學唱前八小節(jié),表現(xiàn)與體會歌曲的意境之美。師:在演唱時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以及延長音記號的地方生:隨音樂學唱。4.學唱歌譜,感受歌曲的特點。(1)聽教師唱旋律,學生邊聽邊思考:師:歌曲主要由哪幾個音組成?每一個樂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是不是一樣的?師:結(jié)合歌曲的三個組成音“do、mi、sol”,介紹彝族歌曲的特點。(2)分樂句視唱歌譜,邊唱邊請學生劃出樂句的旋律線,感知旋律的走向。5.學唱歌曲,處理歌曲。(1)師:請同學們按歌曲提示的力度和速度記號來演唱。(在演唱時提醒學生)(2)用徐緩的速度、柔和的聲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輕巧的聲音來表現(xiàn)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6.師:請學生手拉手站成排,隨樂句的進行,擺動雙手邊唱邊做律動,體驗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時的意境。7.完整演唱歌曲。四、課堂小結(jié):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歌曲《阿細跳月》和《轉(zhuǎn)圓圈》,我們同學有哪些收獲呢?”生:自由回答。師:“通過歌曲讓我們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特有音樂文化,體會到了彝族是一個愛跳舞、愛唱歌的民族,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民族?!蔽?、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為基本理念,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通過學習節(jié)奏,感受音的強弱及速度變化,讓學生更深的感受歌曲中的音樂要素。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復習歌曲《轉(zhuǎn)圓圈》三、學唱《我抱著月光,月光抱著我》:1.初聽歌曲。師:請學生談談剛剛演唱的這兩首歌曲所表現(xiàn)的不同意境。2.聆聽歌曲范唱。師:請同學說出歌曲演唱的順序,并在歌曲中找找反復記號。3.多遍聆聽,用聽唱和視唱相結(jié)合的方法學唱歌曲。4.從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進行歌曲的處理。師:第一樂段可用慢速輕聲齊唱,表現(xiàn)夜幕降臨,月亮出來了,小伙伴們相約來到河邊,點起篝火;第二樂段唱速稍快,用跳躍輕巧的聲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對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們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戲,盡情歡歌;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重復,歌詞不變,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強力度,還可以嘗試用輪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5.分組演唱。6.完整演唱歌曲。二、聆聽管弦樂《火把節(jié)》片段1.從民族風情導入。師:你認為要表現(xiàn)“火把節(jié)”上熱鬧歡騰的場景的音樂,在速度、力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上會怎樣的表現(xiàn)?生:自由回答。2.初聽樂曲,感受與樂曲熱烈歡騰的情緒。師:請學生談談所想象的熱鬧場面。3.聆聽第1段。(1)第一遍,請學生邊聽邊用“xx|xxx”節(jié)奏型拍擊,為音樂伴奏,感受與體驗音樂的情緒。(2)第二遍,聽出此樂段演奏的樂器有弦樂組和木管組。引導學生聽出輕快、靈巧的中間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鈴鼓伴奏的,啟發(fā)他們仔細聆聽鈴鼓的音色,并合著“xo|ox”節(jié)奏型拍擊。(3)第三遍,要求學生當聽到重音出現(xiàn)時,做擂鼓的動作;當鈴鼓音色出現(xiàn)時,和著節(jié)奏拍擊。也可分男女生做(男生做擂鼓的動作,女生做拍擊鈴鼓的動作。)4.聆聽第2段,感受樂曲抒情優(yōu)美的情緒。5.完整聆聽樂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