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語言大學語用專業(yè)01--13年古漢考研真題2013【古漢部分】十二.名詞解釋(解釋2分,舉例1分,共15分)反切、析言、連綿字、敘述句、古今字十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寫出其本字
十四、標出下列《說文》部首的讀音:
宀mian
丨gun
艸cao
攴pu隹
十五、找出通假字,并說明本字。(每題1分,共10分)1.俯噣白粒,仰棲茂樹(《莊辛說楚襄王》)2.固于心,衡于慮(《孟子》)3.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莊子·逍遙游》)4.不龜手之藥(《莊子》)5.草木疇生,禽獸群焉(《勸學》)6.其學者,則稱先王之道以籍仁義(《五蠹》)7.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老子》)8.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詩經·七月》)9.后面的想不起來了十六、翻譯句子(每題2分,共20分)1.仆雖罷駑,亦側聞長者之遺風矣(《報任安書》)2.篤公劉!于胥斯原(《詩經》)3.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4.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無禍(《勸學》)6.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離騷》)7.故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五蠹》)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大同》)9.有自己沒見過的,不知道是三冊上的還是課外的十七、詞類活用(每題1分,共10分)1.提彌明死之(《晉靈公不君》)2.非能水也(《勸學》)3.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詟說趙太后》)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是“東”,自己錯了)5.許子衣褐(《孟子·許行》)6……,而二三之(總之有個“二三”,當時想到了《氓》中“二三其德”)還有名詞意動的,課外的句子,記不起來了十八、簡要回答這段文字主要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昔古圣開物成務,廢結繩而造書契,于是文字興焉。夫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閱世遞變而相沿,訛謬至不可殫極。上古渺矣,漢承秦火,鄭許輩起,務究元本,而小學逎權興焉。自漢而降,小學旁分,各有專門。歐陽永叔曰:‘爾雅出于漢世,正名物講說資之,于是又訓詁之學;許慎作說文,于是有偏旁之學;篆隸古文,為體各異,于是又字書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兒孫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韻之學。’吳敬甫分三家,一曰體制,二曰訓詁,三曰音韻。胡元瑞則謂小學一端,門徑十數,有博于文者,義者,音者,跡者,考者,評者,統(tǒng)類而要刪之,不外訓詁,音韻,字書之學而已。”2012古代漢語十二、單項選擇題。(8分)1、《春秋左傳著疏》中“疏”的作者是①杜預②孔穎達③公羊高④左丘明2、平水韻的韻部數目是①61②206③106④283、下列四組字中,都是會意字的一組是①甘箕埋暮②則試移富③取初伐集④本朱朝宴4、下列各組古注中,著者都屬同一朝代的一組是①高誘《淮南子注》鄭玄《禮記注疏》趙歧《孟子章句》②裴骃《史記集注》酈道元《水經注》楊倞《荀子注》③劉安楠《論語正義》李善《文選注》王弼《老子注》④顏師古《漢書注》王先謙《莊子集解》何晏《論語集解》5、在古書注解中,“一本作”、“本亦作”、“或為”等術語的作用是①用來改本古書中的讀字②用本字來說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式古今通用字③用來指出同一古書不同版本所出現的異文現象④用來表明音讀6、《廣韻》的編排方式是①按206韻部編排,每韻下又分平、上、去、入四聲。②按平、上、去、入四類,將206個韻部分屬四聲之下。③按反切下字編排,共分206韻。④按聲紐編排,每紐下又分206韻。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橫線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①談卒悉發(fā)卒數萬人穿漕渠②若聞見人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見而不聞③曾不肯留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④因鬼見帝殷因于夏禮8、《經傳釋詞》的編者是①許慎②張玉書③阮元④王引之十三、舉例解釋下列名詞。(12分)古今字判斷句三十六字母十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的現象(說明原是哪一詞類,如何活用)。(10分)1、趙主之子孫侯者2、其右提彌明死之3、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4、師還,館于虞5、云友風而子雨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7、今媼尊長安君之位8、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9、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10、古文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十五、請依據圖例說明漢語聲調的變化。(5分)平(陰平、陽平)上(上、去)去(去)入(、、、)十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本字。(10分)1、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2、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無所定。3、莊公寤生,驚姜氏。4、晉人御師必于殽。5、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6、于是乃以執(zhí)圭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8、執(zhí)植其杖而蕓9、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10、入則無法家佛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十七、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2、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3、以千金為魯連壽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5、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6、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7、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8、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9、故君子必慎其獨也。10、人一能之,己百之十八、請將下面一段短語翻譯成現代漢語。(20分)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來固常然矣自春秋標齊言之傳離騷目楚詞之經此蓋其較明之初也后有揚雄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逮鄭玄注六經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慎造說文劉熹制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2011古漢
十三,填空10
1、東漢以后左轉最通行的注
2、上下的造字法
3、愛責憑誰是異體字
4、讀若讀作的作用
5、西漢的誰整理成楚辭
6、古音通假原則
7、晉侯飲趙盾酒的飲讀音
8、蒲伏、繽紛、參差、須臾、猶豫,誰不是雙聲連綿字
9、詩經四家
10、經傳釋詞作者
十四、名詞解釋15
衍文如字葉音說讀破詞義的更替
十五、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句子不是很完整)20
1、君其問諸水濱其
2、行李之往來行李
3、觀其辟丸也辟
4、使人屬孟嘗君屬
5、三周華不注周
6、腹猶果然果然
7、友直友諒友多聞諒
8、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少
9、夫子式而聽之式
10、聞之于宋君聞
十六、簡答題10
1、《說文解字》在的文字學和辭書學上的價值
2、下列句子中與現漢不同的語法現象
1)遣太傅羈黃金千斤,文車二四,服劍一
2)歲不我與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劇
十七、標點并翻譯20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日周六,始四歲;季日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jié)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競賴其力。葬子厚于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读雍衲怪俱憽?010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古代漢語部分(75分)
十一、請指出下列字的意符并從下面選項中選出其本義。(10分)
(選項不記得了)
十二、根據下面句子回答問題。(10分)
1.是非君子之言也?!抖Y記?檀弓上》
問題一:請列舉出“非”的詞性和用法。
問題二:請寫出“誰”與“孰”在特殊格式方面的區(qū)別
2.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問題一:請列舉出“甚”的詞性和義項。
問題二:請指出這個句子的語序有什么特殊之處,并加以說明。
十三、簡答題(10分)
1.請說明通假的兩種形式,并舉例。
2.請說明詩經的用韻對于后世影響最大的兩種方法是什么。
十四、名詞解釋,要求舉例(25分)
1
使動用法
2
章句
3
韻部
4
異體字
5
本義
十五、為下面兩段古文注出標點,并翻譯。(20分)
來自《孟子?離婁下》
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p>
(科,坎也。)
2.來自《禮記?中庸》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p>
(矯,強貌也。)2010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古代漢語部分
一、填空(1*10)
1、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的字典。
2、《戰(zhàn)國策》的書名是由(劉向)所擬定的。
3、清代的說文四大家是(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
4、從發(fā)音部位來看“端透定泥”屬于(舌音)。
5、漢初所撰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
6、《孟子》注本清焦循的(孟子正義)。
7、同一本著作中,同一個意思的字有異文的現象,這稱為(
)字。(不是原句)
8、
二、翻譯(1*20)
1、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
2、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3、是以圣人危而不持,功成而不處。
4、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6、故士有畫地為牢,其勢不可入,削木為吏,其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7、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8、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
9、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10、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11、
三、說出下列字之間的字際關系。(0.5*12)
1
為-為
2
孰-熟
3
舍--捨
4
無--無
5
見--現
6
(共12組,涵蓋了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通假字,感覺每一類型都有三組)
四、名詞解釋(2*7)
1、連綿字
2、正義
3、讀破
4、春秋三傳
5、引申義
6、句讀
7、古今字
五、說出下列句子中的語法現象(1*10)
1、魯仲連辭讓者三。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yǎng)也。
3、
六、說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1*10)
1、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2、秦師逐東。
3、提彌明死之。
4、
七、翻譯(5+10)
1、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p>
2、趙襄主學御于王子期,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速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于馬
此君之所以后也."
(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
八、注疏(15)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1、根據注疏解釋“庠序”的意思。(2分)
2、解釋“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5分)
3、說出頒,斑,班三字之間的關系及意義。(5分)
4、根據注疏說出本字:頒白(3分)2009一、簡答3’*5=15‘1、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2、“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3、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4、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5、駢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二、準確翻譯下列句子,說明舉重的詞義活用現象3’*5=15‘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2、宗廟之事,如會同,願爲小相焉(北語壓縮了,這道題有點卡,所以記得很清楚)3、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4、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5、三、準確翻譯下列句子,給讀破的字注音3’*5=15‘1、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執(zhí)政之善否。2、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3、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4、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5、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卷面上確是問號)四、翻譯句子和解釋加點詞3’*5=15‘1、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2、3、其竭力緻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4、5、滕公,,,,,,,(雖然),未聞道也五、句讀和翻譯15‘範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産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爲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对姟冯叄骸畼冯b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毙诱f,乃輕幣。2008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75’)九翻譯句子,說明句式的特點20’1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2將虢是滅,何愛于虞?3問道百,以為莫己若。4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5仁義修則見信,見信則受事十翻譯句子,寫出通假字20’1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3強自取柱,柔自取束4鄉(xiāng)原,德之賊也5善哉,技蓋至此乎?十一翻譯句子,找出讀破的字,并用漢語拼音注音20’1小自識之,苛政猛于虎也。2非不說子之道也,力不足也。3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4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5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十二標點短文,翻譯,找出詞類活用。15’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2007一、填空:在《康熙字典》中,這幾個字屬于什么部:郊、陵、道、熙校勘學中,發(fā)現古人增添的語詞叫()。還考了六書,后面還考了詞類活用、通假、古今字、解釋詞語。二、
標標點并翻譯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于變。禮經紀人倫,故長于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于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于風。樂樂所以立,故長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長于治人。是故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史記·太史公自序》)2006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75’)一、注音然后釋義(10*2)心廣體胖數罟不入污池將子無怒虜救死扶傷不給兌命曰:“學學半?!庇刑煜露慌c焉。默而識之后期年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二、說明特殊的語法現象(10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2、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3、子是學,亦為不善變矣。4、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5、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三、指出通假字還是古今字(20分)1、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2、困于慮,衡于心,而后作。3、聞漢將韓信涉河,虜魏王,新喋血閼于。4、道之以政,齊之以弄,民免而無恥。5、非不說子之道也,力不足也。6、富國以家,距敵恃卒。7、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力也。8、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二,國中無偽。9、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10、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四、翻譯(25分)1、孔子游于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人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0分2、所惡之上,毋以使下;所惡之下,毋以事上;所惡之前,毋以先后;所惡之后,毋以從前。5分2006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150分)一,解釋加點字,并注明是本意、引申義、假借義(1*10=10)之,孰,紋,戚(都給了句子)二,給加點字注音(1*10=10)食,酈食其,不龜手之藥,見之三,名詞解釋(5分*4=20分)一本作,六書,詞尾,?四,翻譯(15*2=30)1,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還自河南濟,侵曹,伐衛(wèi),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郤縠卒,原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wèi)侯請盟,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標點未給)2,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雖教,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標點未給)(《莊子?人間世》)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現象,并以此歸納古漢語活用的具體情況(20分)1,夫人,我可以不夫人之乎2,晞,一軍皆驚,盡甲3,孟嘗君怪其疾也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5,——,——臣孔子六,給下列詞語分組,并簡述結構特征(10分)奔走,等還有一些雙聲疊韻,連綿詞,大約20個七,給下面一段話加標點,并解釋其中的語言現象(25分)是一段關于“匍匐”“扶服”等在不同時期的文獻中的不同寫法的文獻總結,涉及到異體字,古無清唇音等現象,文中提到史記,漢書,釋名等事八,(30分)給出一段古書注解,回答四個問題(《論語正義》關于“子曰學而時習之”的注解)1,《論語正義》的作者2,“時”的三種具體解釋3,諷,誦的異同4,“習”的意義發(fā)展,“習”與“學”的區(qū)別2005一、為下面兩則短文加上標點,并翻譯成現代文。(60)1、或對曰:“王劭《齊志》多記當時鄙言,為是乎?為非乎?”對曰:“古往今來,……足以知氓俗之有殊,驗風土之不累”2、蜀中簡公謙居,天資絕人。凡有記覽,過目不忘……跪生與庭,令立改正。二、如果寫一首七律,首句為入韻的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應當如何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安排全篇的平仄?("—"平,"|"仄)(10)三、回答:(30)1、句尾語氣詞“也”與“矣”的用法主要區(qū)別是什么?須舉例證明。2、《廣韻》的韻目和平水韻的韻目各是多少?前者是如何被整合為后者的?3、界定什么是古今字,并舉例說明古今字中今字構造的最常見模式。四、判斷1、在《康熙字典》中,下列字分別歸屬哪個部首?(10)障()焦()肯()遮()部()2、下列各句中黑體字書寫的詞語應怎樣理解(10)(1)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論語·憲問》)(2)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3)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之心。(屈原《離騷》)(4)臣欲封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李密《陳情表》)(5)(上官)桀、(上官)安欲為外人求封,幸依國家故事以劉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許。(《漢書·霍光傳》)3、句中“以”的義項和詞義(1)終不必用兮,賢不必以。(《離騷》)(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3)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左傳·僖公四年》)(4)宮之奇以其族行。(《左傳·僖公五年》)(5)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zhàn)國策·楚策》)(6)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戰(zhàn)國策·趙策》)(7)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楚辭·卜居》)(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論語·微子》)4、句中“與”的義項和詞義(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孟子·滕文公上》)(2)天與弗取,反受其殃。(《史記·信陵君列傳》)(3)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耳?!保ā墩撜Z·先進》)(4)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5)晉未可與爭。(《左傳·成公三年》)(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7)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左傳·宣公二年》)(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武,不整。(《左傳·僖公三十年》)2004課程論方向(150分)問答(50分)一、單音節(jié)同義詞語連用或對舉,所表示的意義的性質有何區(qū)別?如:提攜、柴薪二、“何以……為”“奚以……為”通常用在表什么語氣的句式中?說明其結構內部語法關系。三、《說文》和《字匯》的部首各多少,并說明部首編排的性質有何不同?四、杜甫《飲中八仙歌》的押韻特點,這種七絕還有一個什么名稱,說明這個名稱的來由。五、下列哪些詞應讀“如字”和“讀破”,一一指出,并標注現代漢語拼音。(1)是其為人也,有食者亦食,無食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2)故王之不王《孟子·梁惠王上》(3)學學半。《禮記》(4)誰為為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①誰為為之,誰言聽之。②大王為之。③化而為鳥④天行有常,不為堯存。)閱讀(100分)一,根據《文選》李善注,把王粲《登樓賦》譯成現代漢語,并說明其中的典故。(50分)J.北彌陶牧西接昭邱K.鐘儀幽而L.楚奏兮莊舄顯而M.越吟二,把《荀子·天論》中的一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并說明:A.古今字B.通假字C.“是”的性質D.“之所以”的性質E.“敬”的義項F.詞類活用(40分)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愿其所參,則惑矣!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三,翻譯《呂氏春秋·愛類》的一段話。(10分)五曰:仁於他物,不仁於人。不得為仁。不仁於他物,獨仁於人,猶若為仁。仁也者。仁乎其類者也。故仁人之於民也,可以便之,無不行也。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惫噬碛H耕,妻親績,所以見致民利也。賢人之不遠海內之路,而時往來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為務故也。人主有能以民為務者,則天下歸之矣。登樓賦(王粲)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慘[注]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注]:原字為忄+蠶繁體去掉兩個蟲字,據辭海,通慘。王粲(177-217),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2004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一、填空題(每空一分,共十分)1、清代王引之所著的(《經傳釋詞》)是一部重要的虛詞研究字典。2、在“大夫不得造車馬”句中,“車馬”一詞是(偏義)復詞。3、在“二日之栗烈”句中,“栗烈”是(雙聲)聯綿詞。4、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頒行的標準字體是(小篆)。5、“四體二用說”中的“二用”指的是(轉注)、(假借)。6、《春秋左傳注疏》是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7、漢語古韻韻部分陰、陽、入三類,是根據它們(韻尾)的不同來劃分的。8、在古書注解中,“如字”這一術語指的是“告訴讀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這個字要按照它本來的讀音讀”。二、釋詞題(解釋下列句中加標志之處詞的意義;虛詞要說明詞性、用法。前5題每題1分,后5題每題2分,共15分)1、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2、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4、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5、自牧歸荑,洵美且異。6、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7、于予與何誅!8、彼吾君者,天子也。9、殺所不足而爭有所余,不可謂智。10、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注:加點字依次為:封,祥,見,宮,歸,焉,與,者,所,以。三、簡答題(每題7.5分,共15分)1、給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注音,并說明在古書中用哪個術語來指稱這一類現象。(1)推食食我,解衣衣我。(2)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3)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4)左右皆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5)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6)誰為為之?孰令聽之?注:加點詞依次為:衣(第二個),惡,從,食,重,為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釋“古音通假”這一術語。(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2)憂心如琰(左為心旁),不敢戲談。(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4)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保?)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6)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四、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異同(每題2分,共10分)1、居處恭,執(zhí)事敬。2、侵蔡...遂伐楚。3、三里之城,七里之郭。4、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5、寡人夜者寢而不寐。五、分析下列各句的語法現象(要求回答詞類活用的不同類型、句式的不同類型等,每句著重分析一種語法現象)(每題1分,共10分)1、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2、大哉,堯之為君!3、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釀酒技工考試題及答案
- 護理頂崗試題及答案
- 中醫(yī)專長試題及答案
- 團校培訓考試試題大題及答案
- 浙商精神面試題及答案
- 書法軟件面試題及答案
- promise面試題及答案
- 地形變化試題及答案
- 導尿技術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保密技術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瀘西縣長潤冶煉有限公司2x2.55萬千伏安鐵合金礦熱爐技改建設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特殊教育概論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腹痛 針灸治療
- 露天煤礦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 探究應用新思維七年級數學練習題目初一
- 水封式排水器結構、設置、操作步驟
- 基本醫(yī)療保險參保人員轉診轉院報備表
- FZ/T 73009-2021山羊絨針織品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勾股定理 導學案(無答案)
- 【詞匯】高中英語新教材詞匯總表(共七冊)
- 噴射混凝土工藝性試驗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