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階級階層第一節(jié)階級概述第二節(jié)階級理論與階級結構第三節(jié)階級的后果與影響第四節(jié)中國的社會轉型與階級階層結構變遷2概要3本章要點●階級從社會關系的角度研究社會分層與不平等問題,強調社會關系的不平等才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本源泉。“關系論”取向構成了階級相對于其他視角的最具特色之處。●馬克思和韋伯分別開創(chuàng)了階級分析兩大代表性流派的先河,前者強調基于生產資料占有而形成的剝削關系,后者強調基于市場狀況所形成的權力支配關系。二戰(zhàn)之后,隨著社會形勢的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社會學家的階級理論也有了新的發(fā)展和推進。●在社會現(xiàn)象的眾多領域中都可以看到“階級”的身影。在宏觀層次上,階級是解釋社會轉型、社會革命和大規(guī)模社會變遷的重要概念工具,而在微觀層次上,階級位置對于約束人們的生活機會、形塑人們的地位認同具有重要意義?!耠S著工業(yè)化推進、市場化轉型,中國的階級階層結構從改革之前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逐漸朝向復雜化、多元化發(fā)展,分層標準、動力機制和具體表征均發(fā)生了重大變化。45第一節(jié)階級概述一、階級“硬核”站在廣義的立場上,可以從“多面向”的階級概念中抽離出一個基本且穩(wěn)定的理論“硬核”,即階級是基于社會關系的分化而形成的結構性位置的集合,階級成員分享共同的社會位置和利益。階級的“硬核”由以下三個要點構成:關系取向、經濟群組、結構性位置。首先,階級概念有著突出的關系取向?!案麟A級只能根據它們與其他階級的社會關系才能夠被定義?!崩?,資本家之所以是資產階級,是因為他們占有生產資料并剝削工人;而工人之所以是無產階級,是因為他們不占有生產資料且受到資本家的剝削。在階級分析內部,盡管對于定義階級的社會關系類型還存在不同看法,例如,究竟是生產關系還是市場關系,是剝削關系還是權力支配關系,但可以明確的是,它們都是從社會關系的角度研究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強調社會關系的不平等才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本源泉?!瓣P系論”取向構成了階級相對于其他視角的最具特色之處。6受到資本家的剝削。在階級分析內部,盡管對于定義階級的社會關系類型還存在不同看法,例如,究竟是生產關系還是市場關系,是剝削關系還是權力支配關系,但可以明確的是,它們都是從社會關系的角度研究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強調社會關系的不平等才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本源泉?!瓣P系論”取向構成了階級相對于其他視角的最具特色之處。賴特曾舉過一個極具啟示意義的例子,用來說明關系論與等級論的差異,從中可以看出階級視角所具備的獨特分析價值。他說:“我們很難理解法國大革命如何可以從等級的角度來進行解釋。雖然情況可能是說,在巴士底獄風暴中的大多數(shù)參與者擁有低于40的地位分數(shù),而大多數(shù)的法國貴族則擁有高于70的地位分數(shù),但是,這類標簽并未抓住在革命過程中起作用的潛在動力。很明顯,這些是由他們在階級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所決定的。7二、階級與其他分層視角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曾試圖彌合階級與地位群體之間的區(qū)分,在他的“社會階級”概念中,階級成員不僅在各種資本的數(shù)量、結構布局及變化軌跡上具有類似性,而且在生活方式和品味上也展現(xiàn)出極大共性。與之相反,英國社會學家戈德索普等人則堅持認為,階級和地位群體二者間的區(qū)分是一種“精妙的設想”,唯有區(qū)別開來,方能獲得對現(xiàn)代社會不平等結構的完整理解。他們的實證研究表明,經濟安全和前景的分層(如就業(yè)、失業(yè)、收入等)主要由階級而非地位決定,而對于文化消費領域的結果(如閱讀偏好、音樂欣賞等)來說,分層是由地位來決定的。是階級而非地位能夠更好地預測保守黨和工黨之間在英國大選中的投票結果以及“左翼右翼”的政治態(tài)度,但能夠較好地預測“自由主義獨裁主義”的政治態(tài)度的,則是地位而非階級。其次是階級與職業(yè)概念的差別。一般來說,職業(yè)首先是勞動分工的產物,職業(yè)的技術功能或活動定義了職業(yè)的邊界。但與此同時,職業(yè)還是一個附著了經濟報酬和文化特性的綜合體,因而構成了各主要分層維度的重要基礎。因此,有關職業(yè)與階級的關系在認識上往往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一是主張階級與職業(yè)之間存在涇渭分明的界限,職業(yè)是由生產的技術關系(勞動分工)定義的,而階級是由生產的社會關系定義的;二是有很多學者主張職業(yè)作為經濟文化共同體,構成了階級分類的重要基礎。89第二節(jié)階級理論與階級結構一、古典階級理論:馬克思和韋伯(一)馬克思的階級思想對于馬克思階級思想的理解,需要將其放置于馬克思更為廣闊的有關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尤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運行規(guī)律的論述中加以把握。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諸種社會關系中,生產關系具有決定性意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人與生產資料的關系性質,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決定了人們的基本社會地位。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社會由此區(qū)分為兩大階級:占有生產資料并雇傭勞動力的資產階級(bourgeoisie)和不占有生產資料而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無產階級(proletariat)。經典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定義來自列寧,即“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guī)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10(二)韋伯的階級思想韋伯也討論和分析了階級,但他的理論和馬克思的理論既有聯(lián)系,又有很大的區(qū)別。與馬克思一樣,韋伯也認為財產所有權對于成員的階級位置有重要意義,他曾經說過“財產占有和毫無財產是一切‘階級狀況’的基本范疇”,但他認為,社會中的權力關系(人對人的統(tǒng)治、支配或命令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權力可以區(qū)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即經濟的、社會的和行政的,其中,經濟的權力來自市場交換領域。以經濟的權力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可以稱為(經濟的)階級,主要是指因在商品和勞動力市場中獲取經濟利益(占有財物與獲得收入)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生活機會的群體。他明確指出,“在市場上的這種機會是表現(xiàn)個人命運的共同條件的機制,階級狀況歸根結底取決于市場狀況(marketsituation)”,市場地位和市場狀況強烈地形塑著成員的生活機會(lifechance)。韋伯認為,社會封閉(socialclosure)是將彌散分布的權力類型化的重要機制。通過這一機制,社會群體將報酬和機會限定為一小部分精英群體所擁有并謀求報酬最大化。在經濟或市場領域中,這種封閉主要是通過經濟機會的“壟斷”實現(xiàn)的。市場中的優(yōu)勢階級能夠通過壟斷機會排斥來自地位較低階級的成員,維持乃至增強自身的優(yōu)勢。和馬克思強調大規(guī)模的階級行動不同,在韋伯看來,階級僅僅是潛在的共同體,只是構成了共同體行動可能的、經常的基礎,它離真正的社會共同體還有很遠的距離。11二、當代階級理論及階級結構測量1219世紀末20世紀初,特別是二戰(zhàn)結束以來,伴隨新技術革命和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西方發(fā)達社會的社會結構及其社會不平等狀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于:第一,社會的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組織成為社會生產、分配、交換的實際發(fā)生地和基本場所,是社會資源配置及物質利益分配的中間載體;第二,非生產領域,特別是以服務業(yè)為主體的第三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市場性組織和社會公共組織大量出現(xiàn),吸納了眾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辦公室職員;第三,由于組織規(guī)模的擴大和復雜性的增加,其科層化和理性化程度不斷加深,被雇傭階級也發(fā)生了重要的分化,一個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形成并迅速發(fā)展起來。13第三節(jié)階級的后果與影響一、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現(xiàn)象在宏觀層次上,階級分析是解釋社會轉型、社會革命和大規(guī)模社會變遷的重要概念工具。傳統(tǒng)的階級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認為階級斗爭是歷史變革和社會變遷的最重要推動力。例如,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經典著作,闡述了資產階級如何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壓榨剝削無產階級,給自己造就了掘墓人,并勾勒出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主義社會的藍圖。在微觀層次上,階級常常被用于解釋個人生活機會和生活選擇(態(tài)度、行為)的差異性。它認為,人們的階級位置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狀況,從而決定了人們的選擇。也就是說,“那些擁有類似資源并且因此占據類似的結構性位置的人,將會共享類似的、關于生活機會的可能性和約束……因此,他們可能也會被預期以相似的方式行動”。14二、經驗領域中階級的影響(一)階級與收入15(二)階級與生活方式有關社會階級與生活方式、文化消費之間的關系問題,曾經引起很多爭論?!皞€體化論”主張,當代社會中生活方式不再與社會階級之間存在系統(tǒng)性關聯(lián),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個體化”色彩,是個體自由選擇的結果。然而,更多的論點和經驗發(fā)現(xiàn)還是支持“同源論”,即結構決定論的看法,認為生活消費與社會分層之間有著直接關聯(lián),一個群體消費和生活的形式就是其所處社會結構位置的外在表現(xiàn)①。劉精明和李路路利用2003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shù)據,考察了生活方式與客觀階層位置之間的關系問題。問卷中設計了一組對生活方式進行測量的問題,他們通過因子分析,得出了5個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方式因子,分別為:高品味消費因子(購物、出行和家庭裝飾等方面的生活傾向)、生活感受因子(總體的生活感受和工作感受)、高雅休閑因子(時尚的身體鍛煉方式和高雅藝術品味)、通俗娛樂因子(玩牌、打麻將和電視消遣等)、焦慮因子。①他們進一步的經驗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階層群體在生活方式上呈現(xiàn)出明顯差異性: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在高品位消費因子、生活感受因子和高雅休閑因子以及焦慮因子上的得分明顯高于辦事人員、體力勞動者以及自雇傭者,而在通俗娛樂因子上的得分則恰好相反。16(三)階級與主觀地位認同地位認同是處于一定客觀階級位置的成員對其所處地位形成的主觀感受和評價。2015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揭示了客觀階級位置(“十大階層”)與主觀階層地位認同(從“下層”到“上層”五種等級)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圖2-1描繪了客觀階層與主觀地位之間的對應分析結果,其中橫向維數(shù)的解釋百分比達到了75%,縱向維數(shù)占比為21%,這表明位點之間的關系主要通過橫向距離來表示。1718第四節(jié)中國的社會轉型與階級階層結構變遷一、改革開放之前的階級結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被消滅,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產階級也退出歷史舞臺。自1956年中國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之后,至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主流的觀點認為,中國社會階級結構一直是“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形態(tài)。所謂“兩個階級”是指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一個階層”是指知識分子階層。這幾類階級群體在政治待遇、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也有研究者認為,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社會更多的是形成了某種身份分層或政治分層的結構。身份主要是指依靠先賦或某種特權獲得的地位,當時決定人們身份地位的標準主要為剛性的社會分割制度,如戶籍身份、政治身份、單位身份等②;政治分層是指各種社會地位被賦予了不同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行政權力決定著社會資源的分配,單位的行政級別決定著成員在分層體系中的位置。另外,成員與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政治出身、政治表現(xiàn)、政治面貌)的距離決定著他們獲取資源和機會的差異性。19二、改革開放以來階級結構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兩個深刻變化:一是從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二是從傳統(tǒng)型社會向現(xiàn)代型社會轉變。在這兩個過程中,原有的社會分層結構、分層標準、動力機制和具體表征均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階級群體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且多元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社會階級階層的決定機制發(fā)生了變化。第二,社會階級階層結構朝多元化、復雜化演進。第三,市場化轉型帶來“體制外”階層群體的快速發(fā)育和成長。第四,以階級再生產為主要特征的代際關聯(lián)模式逐漸凸顯出來。那些占有優(yōu)勢地位的群體,通過不同資本的交換、社會網絡和人力資本的優(yōu)勢,將其優(yōu)勢地位在代與代之間進行傳遞,這被稱為“富二代”“官二代”現(xiàn)象。20三、當代中國的階級階層結構對于當代中國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的狀貌和特征,很多學者結合國外階級分析范式和中國特定的社會現(xiàn)實,從多個維度出發(fā)構建了階級階層框架。其中,基于現(xiàn)代化理論的“十大階層”、基于制度主義的分層框架、中國版的新馬克思主義分類框架以及權威階層分類框架,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1世紀初,面對社會轉型和社會階層結構的急劇變遷,有學者提出,中國社會原有的階級階層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即從原來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變化為包括十個階層的新的社會階層結構,這十個階層分別是:國家和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yè)主階層、專業(yè)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yè)服務業(yè)員工階層、產業(yè)工人階層、農業(yè)勞動者階層、城鄉(xiāng)無業(yè)/失業(yè)/半失業(yè)者階層?!笆箅A層”的劃分是以職業(yè)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為標準的。這三種資源被認為是當前社會中最為重要的資源,決定和形塑著個體在社會結構空間中的位置。2122四、階級分析的式微與回歸觀察階級階層分析在中國社會學中的“命運”,有助于我們理解階級分析的意義和價值?!半A級分析”存在于中國社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新時期,自社會學學科恢復重建以來,經歷了一個從“式微”到“回歸”的過程,或者說經歷了兩次明顯的范式轉換過程:第一次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階級話語逐漸消逝”,“非階級”的等級分層研究全面取代階級分析,成為社會不平等研究的主導范式;第二次范式轉換是在最近十年,社會學界又興起了一股“重返階級分析”的呼聲,階級分析越來越成為一種引人矚目的分析范式。23對兩次范式轉換的初衷、立場和主張進行梳理歸納,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范式轉換背后的動因與邏輯。當時放棄或取代階級分析的主要原因是:“文革”時期及“文革”之前在錯誤的階級斗爭理論指導下,階級斗爭擴大化給黨和國家及現(xiàn)代化建設帶來了巨大危害,在徹底清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之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利益對立和斗爭的階級概念不符合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而最近十年主張重返階級分析的緣由主要在于: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后,社會分化日益嚴重,特別是經濟領域中的分化尤顯突出,社會利益矛盾與沖突日益顯現(xiàn)和尖銳化;相對于等級分層的概念,階級概念能夠更深刻地反映深層社會結構的矛盾,更貼近日益嚴峻的社會沖突現(xiàn)實。可見,階級分析范式在某種程度上的“回歸”,主要是因為社會轉型過程中利益分化現(xiàn)象嚴重、群體矛盾與沖突升級,亟須重新引入并使用階級這一結構性視角。24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階級?階級相對于其他分層視角的獨特之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2.馬克思和韋伯兩人的核心階級思想分別是什么?二者有何異同?3.古典階級分析在當代社會面臨什么樣的困境和難題?4.新馬克思主義者和新韋伯主義者如何發(fā)展了他們各自的階級分析傳統(tǒng)?5.你認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階級的影響?6.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的階級結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7.你如何看待階級分析在當代社會中的分析性價值?25推薦閱讀文獻仇立平.回到馬克思:對中國社會分層研究的反思.社會,2006(4).馮仕政.重返階級分析?論中國社會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轉換.社會學研究,2008(5).賴特.階級分析方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216230.李路路,陳建偉,秦廣強.當代社會學中的階級分析:理論視角和分析范式.社會,2012(5).李路路,秦廣強,陳建偉.權威階層體系的構建———基于工作狀況和組織權威的分析.社會學研究,2012(6).林宗弘,吳曉剛.中國的制度變遷、階級結構轉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社會,2010(6).劉欣.協(xié)調機制、支配結構與收入分配:中國轉型社會的階層結構.社會學研究,2018(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韋伯.經濟與社會(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262016年8月21日,科幻作家郝景芳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在這部小說里,作者構建了一個“像變形金剛般折疊起來的城市”,不同階層的群體居住在完全不同的物理空間,越上等的人不僅有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有更長的活動時間:第一空間中居住著500萬人,主要是掌握權力和財富的“金領階層”,他們可以享受完整的24小時,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當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第二空間中的人開始生活,這里有2500萬人,主要是“白領階層”,他們的生存時間是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中生活著5000萬人,主要是體力勞動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底層藍領”,生存時間是從次日夜晚十點到第三日清晨六點,然后又輪轉到第一空間。27這是典型的反烏托邦場景,在可以折疊的空間里,不同階層群體的資源和機會分配經過了精心規(guī)劃,就連最基本的生存時間在不同階層間也進行了嚴格的、差異化的限定。階級的鴻溝越來越寬,最終人們在物理意義上完全隔離。盡管這只是科幻小說中描述的場景,但讀者并不會感到里面有太多的虛飾夸張的成分,因為現(xiàn)實社會中的結構分化、階層固化問題同樣嚴峻和殘酷。小說場景和現(xiàn)實社會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即我們所處的社會空間是一個高度階層化、結構化的空間,人們在社會結構空間中所處的位置(階級地位)形塑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機會。28如果說社會不平等問題是社會學的核心問題,那么“階級”就是談論這一問題的重要的方式之一。正如本書第一章所述,社會分層研究中關系論范式的最佳擔綱者是階級分析。那么,階級分析相對于其他分層視角的獨特之處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在階級分析理論家看來,現(xiàn)代社會的階級結構是什么樣的?如何分析這些階級結構?階級作為一種重要的“解釋自變量”,其后果性影響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對于當代中國社會而言,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給社會階級階層結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當代中國的基本社會階級結構又呈現(xiàn)出什么狀貌和特征?本章將對這些問題一一做出回答。29推薦閱讀1.邊燕杰.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美國社會學者分析中國.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2.李強.社會分層十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陸益龍.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4.倫斯基.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關信平,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5.LINN,etal.Socialcapital:atheoryofsocialstructur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利工程測量考試試題及答案
- 實驗小學家長委員會的工作總結-1
- 思源政府考試題及答案
- 旋律彈唱考試題及答案
- 個人師德學習總結97199
- 家電公司物流管理辦法
- 家電公司招聘管理規(guī)章
- 2026屆北京市第66中學高二化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0-2025年一級建造師之一建民航機場工程實務高分通關題庫A4可打印版
- 新樓漏水補償方案(3篇)
- 花卉學 二年生花卉
- 附件1:中國聯(lián)通動環(huán)監(jiān)控系統(tǒng)B接口技術規(guī)范(V3.0)
- 箱變設備臺賬
- GB/T 1185-2006光學零件表面疵病
- 微課(比喻句)講課教案課件
- 銀行間本幣市場業(yè)務簡介
- 2023年廈門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招聘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遼陽市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區(qū)域科目考試題庫(含答案)
- (完整版)劍橋通用五級PET考試練習題
- DB32- 4385-2022《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鋼絲繩課件-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