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一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一課時1唐太宗
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2唐太宗
與“錚臣”魏征唐太宗與“錚臣”魏征3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課件[統(tǒng)編版]34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掌握第1段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的用法。(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C.全文在章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形成正反對比,如“積德義”與“德不厚”的對比等。注釋: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翻譯: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固卻要樹木長得高,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你這)明智的人呢?、尬赫髦G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教學(xué)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糾正字音。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2、疏通第1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教學(xué)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5教學(xué)重點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1段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的用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處理方6反饋問題1、“必固其根本”的“固”怎么理解?(1,2組)2、“諫”是什么意思?“疏”是一種怎樣的文體?(3.6組)(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必固其根本”的“固”怎么理解?(1,2組)(處7預(yù)設(shè)問題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體常識。2.疏通第一段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點字詞、句式。(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體常識。(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8作者作品介紹02作者作品介紹029魏征其人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nèi)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zhèng)臣”稱之。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強調(diào)“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的諫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納。明人王船山曾評論說:“太宗之世,忠直老臣,無有過魏征者?!?《讀通鑒論》卷十一)清代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也說過:“貞觀中直諫者,首推魏征?!蔽赫髌淙宋赫鳎?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10
貞觀之初,圍繞著如何統(tǒng)治農(nóng)民的問題,朝廷中有過一場爭論。以封德彝為代表的一派人主張“任法律,雜霸道”,即實行嚴厲的鎮(zhèn)壓。魏征堅決反對這種政策。他以雄辯的事實說明,大亂之后應(yīng)當實行“帝道”、“王道”,也就是說應(yīng)當實行仁政。有雄才大略而又英明果斷的唐太宗,立即采納了魏征的意見,從而確立了貞觀時期的施政總方針。貞觀之初,圍繞著如何統(tǒng)治農(nóng)民的問題,朝廷中有過一場11背景介紹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年)四月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天下后,改年號為“貞觀”。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勵精圖治,聽取勸諫,被人們譽為“從諫如流”的君主。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背景介紹《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年12背景介紹一個表現(xiàn)是,宮室土木之作,逐漸增多。另一個表現(xiàn)是,竭誠納諫之心日見淡薄?!跋猜勴樦贾f”,“不悅逆耳之言”。此外還有畋獵頻繁,頗失其度;責罰偏嚴,時有輕重;用人欠當,遠賢近佞的問題等??傻搅素懹^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日益鞏固,國威遠揚,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背景介紹一個表現(xiàn)是,宮室土木之作,逐漸增多。另一個表現(xiàn)是13背景介紹
就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別的大臣都噤若寒蟬的情況下,魏征在貞觀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這五個月中,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親手寫了詔書答復(fù)魏征。他在詔書中承認自己的過失,贊揚魏征的勸告,并將奏章放在案頭上,作為警戒。背景介紹就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別的大臣都噤若寒蟬14背景介紹“貞觀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沒有多大反復(fù),就是因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聽取了魏征的這一勸諫。唐太宗也給予魏征很高的評價:“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讜(dǎng),安國利人,成我今日之功業(yè),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北尘敖榻B“貞觀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沒有多大反復(fù),就是因15
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會用言語糾正君主或尊長的過失。解題
疏:奏議文體的一種。奏議類文章是封建時代臣下進呈給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著名的“疏”類文章有《論貴粟疏》(晁錯)、論積貯疏》(賈誼)等。“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薄段男牡颀垺ふ卤怼分G: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16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干而又辦事認真,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態(tài)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jié),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鳴琴垂拱不言而化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況:何況.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⑥魏征諫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___________,。
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會用言語糾正君主或尊長的過失。例如:“太后不肯,大臣強諫?!保ā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的“諫”和“《諫逐客書》”“《召公諫厲王止謗》”中的“諫”都表下屬或臣子對上直言規(guī)勸,使之改正錯誤。“諫”,一般動詞用作為動,表示對賓語施行某一行動。例如“召公諫厲王止謗”,意思是召公對厲王阻止國人公開指責的事進行規(guī)勸。有時也用作名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諫”由動詞化為名詞,作“納”的賓語。
諷: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再如“優(yōu)孟常以談笑諷諫”(《史記·滑稽列傳》)這幾個詞大都出現(xiàn)在勸諫文章中,意思都有指責、勸告、勸說之意,但又有差別。知識拓展淺說“諷”“諫”“謗”“譏”“說”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17
謗:一般的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不作貶義詞。例如“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諫厲王止謗》)。也有用作貶義的,即說別人壞話,誹謗。例如《屈原列傳》中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譏:“譏”、“謗”、“誹”都是指責別人的過錯或短處,“謗”一般指公開的;“誹”是指背地里議論、嘀咕,所以有“腹誹”之說;“譏”則是微言諷刺,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有時也作譏笑講,例如《左傳·隱公元年》:“稱鄭伯,譏失教也?!?/p>
說:則是一般的用話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的意見。例如“觸龍說趙太后”“莊辛說楚襄王”中的“說”。又如《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和《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中的“說”。謗:一般的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不作貶義詞。18夯實基礎(chǔ)
研讀文本03夯實基礎(chǔ)
研讀文本0319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源泉塞源而欲流長載舟覆舟慮壅蔽則思正身以黜惡無因喜以謬賞鳴琴垂拱讀準字音zhǎngjùnsèzàiyōngchùmiùgǒng求木之長者讀準字音zhǎng20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一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一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21
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固:形容詞的使動,使…牢固.根本:樹根.本:本義是樹的根部.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蛘f(事物的本質(zhì))
翻譯: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得高,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他們的道德仁義。流:泉流,名詞。遠:形作動,流得長遠,達到遠方???jùn)疏通.其:他們的。德義:道德、仁義.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22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翻譯: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固卻要樹木長得高,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你這)明智的人呢!注釋: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
望,求,思:同義:指望.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況:何況.明哲:明智,賢能的人,形作名。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雖在下23
原文: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當:主持,掌管.當國者神器:帝位.重:形容詞作名詞,重權(quán),重位.域中:天地間.大:形容詞作名詞,重位.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國君主持著國家的重任,據(jù)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應(yīng)該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就(如同)是砍斷樹根卻想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卻想要泉水流遠啊。休:美好,福祉。休戚相關(guān)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預(yù)見到隱藏的危險,早做準備.戒:戒除.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第二個是同”而”轉(zhuǎn)折連詞.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判斷句原文: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24方法總結(ji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固:形容詞的使動,使…牢固.根本:樹根.本:本義是樹的根部.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說(事物的本質(zhì))流:泉流,名詞。遠:形作動,流得長遠,達到遠方???jùn)疏通.其:他們的。德義:道德、仁義.
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
望,求,思:同義:指望.
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方法總結(ji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固:形容詞25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
況:何況.明哲:明智,賢能的人,形作名。當:主持,掌管.當國者神器:帝位.
重:形容詞作名詞,重權(quán),重位.域中:天地間.
大:形容詞作名詞,重位.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休:美好,福祉。休戚相關(guān)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預(yù)見到隱藏的危險,早做準備.戒:戒除.
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第二個是同”而”轉(zhuǎn)折連詞.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況:何況.26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
類,專指
的奏疏。“諷、諫、謗、譏、說”區(qū)別諷——諫——謗——譏——指責別人的過失說——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課堂練習(xí)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類27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知識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知識28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二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二課時29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
1、疏通第2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2、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及論證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30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2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1、2段的內(nèi)容和論證方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2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處理方31反饋問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2、3組)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笔鞘裁匆馑??(4、5組)(處理方法:其他小組同學(xué)回答、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2、32預(yù)設(shè)問題1.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2.疏通第二段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點字詞、句式。3、第二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處理方33治國的根本之道在于全文的立足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比喻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行仁政運用自然中的現(xiàn)象來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第一段結(jié)構(gòu)“積其德義”治國的根本之道在于全文的立足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比34第一段前后兩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明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求木之長者”
“欲流之遠者”比喻論證“思國之安者”
源不深根不同德不停人君該如何去做?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正面反面正反對比第一段前后兩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明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求35俗話說:成由節(jié)儉破由奢積德義戒奢以儉居安思危不忘前朝之鑒?魏征認為:“存亡之所在,節(jié)嗜欲以從人,省畋游之娛,息靡麗之作,罷不急之務(wù),慎偏聽之怒?!碧铺冢骸盀橹髫潱貑势鋰??!蔽赫髡J為應(yīng)該如何“積其德義”?俗話說:成由節(jié)儉破由奢積德義戒奢以儉居安思危不忘前朝之鑒?魏36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二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二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37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義: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景:大.殷:深切的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
所有帝王,承擔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業(yè)建成就德性衰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繁:多.克:能夠.終:堅持到底.蓋:語氣副詞,大概.豈:難道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3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jīng)?大雅?蕩》,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意為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知識拓展在《詩經(jīng)》中與“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币馑枷嗤脑捠牵好也挥谐?,鮮克有終:語出《詩經(jīng)?大雅?蕩》,靡,無;初,開始39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殷憂:深切的憂慮.以:而,表修飾。以:而,表并列。傲物:輕視他人。一體:整體.行路:陌生的路人.
雖:即使.董:督責.以:介詞,用.震:威嚇.茍:茍且.而:轉(zhuǎn)折連詞.懷:懷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詞作狀語.
貌:名狀恭:恭順.
惟:只是.覆:顛覆.慎:警惕.縱情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盡情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40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翻譯:當初取得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卻力量不足,為什么呢?(因為)處在深重憂患當中,一定能竭盡誠意對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縱情感,傲視他人;竭盡誠意就能使吳、越這樣的敵對國結(jié)成一個整體。傲視他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jiān)督人們,用威風怒氣威嚇人們,人們最終茍且以求免除刑罰,卻不會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卻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眾;(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41取江山守江山在殷憂
必竭誠以待人
既得志
則縱情以傲物胡越為一體骨肉為行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本段結(jié)構(gòu)取江山守江山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人42本段是從什么角度分析論證的?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闡述了什么觀點?明確:歷史角度普遍規(guī)律: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成接著從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態(tài)上進行論證,說明是否竭誠待下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闡明其“民本”思想。本段是從什么角度分析論證的?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闡述43課堂練習(xí)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魏征這篇諫疏是規(guī)勸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B.疏,是文體,給皇帝上的奏章。這篇奏章,提出十條建議,勸諫太宗。C.全文在章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形成正反對比,如“積德義”與“德不厚”的對比等。D.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的道理。D解析:D項,“以歷代帝王為例”錯,而且其中的觀點并不是作者要陳說的觀點。課堂練習(xí)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解析:D項442.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長:高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挖深C.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殷:深D.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黜:排斥,罷免A解析:A項,長:生長。2.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解析:45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內(nèi)容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內(nèi)容46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課時47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
1、疏通第3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2、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能力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48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3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3段的內(nèi)容。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3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處理方49反饋問題1、第三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2、3組)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中的“能”“善”是什么用法?(4、5組)(處理方法:其他小組同學(xué)回答、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第三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2、3組)(處理方法:其他50預(yù)設(shè)問題1.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2.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3、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處理51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三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三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52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統(tǒng)治如果貪圖的東西就想到克制建造、興建,這里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一類的事情(君位)高而險謙虛養(yǎng)容器中水慢則溢出,這里比喻驕傲自滿而聽不進不同意見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聽取各方面意見,廣開言路。游樂,這里指田獵。盤,快樂田獵時設(shè)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shè),指田獵有度,不過分捕殺慎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以讒言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排斥、斥退奸惡小人不恰當?shù)鬲勝p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53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會用言語糾正君主或尊長的過失。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知識與能力目標:B項中“縱情”古義為放縱情感;著名的“疏”類文章有《論貴粟疏》(晁錯)、論積貯疏》(賈誼)等。解析:A項中“根本”古義為樹木的根;解析:A項中“根本”古義為樹木的根;意為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注釋: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其主題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今義指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柏懹^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沒有多大反復(fù),就是因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聽取了魏征的這一勸諫。怨不在大,可畏惟人;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翻譯:統(tǒng)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看到(自己)貪圖的東西就要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某建筑物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而險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會聽不進不同意見就想到江海居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卻能夠容納眾多河流),喜愛田獵取樂就想到設(shè)網(wǎng)三面,留一面不設(shè)作為限度,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以讒言陷害別人的小人,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斥退奸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不恰當?shù)鬲勝p,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54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光大這,這個九種品德選拔(好的)意見聰明的人傳揚、傳布恩惠誠信的人競相奔馳,這里指爭著做好自己的事情(煩擾的)事情出游、游樂像仙人赤松子、王子喬那樣的長壽垂衣拱手,指不親自處理政務(wù)教化使動,使……勞/使……苦臣下管理役使、勞損違背無為而治的方針。虧:毀壞,減損。無為: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55翻譯:全面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尚書》中所講的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用盡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廣泛施布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就沒有煩擾的事情,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違背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翻譯:全面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發(fā)揚光大《尚書》中所講的九56《尚書》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干而又辦事認真,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態(tài)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jié),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能在行為中表現(xiàn)出這九種品德,就會吉祥順利??!謹小慎微、清正廉潔、禮賢下士賞罰嚴明、剛毅果斷知識拓展《尚書》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寬宏大量而又嚴肅57“十思”何來?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②張玄素諫修乾陽殿——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③孔穎達諫太宗“其容若虛”——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④魏征諫太宗止泰山封禪——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⑤虞世南諫太宗勿縱情畋獵——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十思”何來?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58“十思”何來?⑥魏征諫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⑦魏征劾小人權(quán)萬紀、李仁發(fā)——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⑧太宗不識宇文士及諛諂——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⑨魏征諫太宗勿寵長樂公主——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⑩太宗自悔誤殺張?zhí)N古——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十思”何來?⑥魏征諫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59一、見可欲二、將有作三、念高危四、懼滿溢五、樂盤游六、憂懈怠七、慮雍蔽八、想讒邪九、恩所加十、罰所及
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戒奢侈擾民
戒驕傲自滿戒縱欲過度戒輕信人言戒賞罰不公思知足以自戒(克制欲望)思知止以安人(適可而止)思謙沖以自牧(謙虛自養(yǎng))思江海下百川(廣開言路)思三驅(qū)以為度(三面為限)思慎始而敬終(慎始慎終)思虛心以納下(虛心納諫)思正身以黜惡(端身黜惡)思無因喜以謬賞(獎賞得當)思無因怒而濫刑(用刑有度)一、見可欲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戒奢侈擾民戒驕傲自滿戒縱欲60
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為帝王們創(chuàng)造了縱欲無度的條件。他們窮奢極欲,最終為人民所推翻。例如隋煬帝,“志在無厭,唯好奢侈……上之所好,下必為甚,兢為無度,遂至滅亡。”魏征經(jīng)常以此提醒唐太宗。唐太宗曾說“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亡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苯渖莩迶_民/戒縱欲過度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為帝王們創(chuàng)造了縱欲無度的條件。他們窮61
貞觀元年,唐太宗曾打算造一處宮殿,材料都準備好了,但想到秦始皇的教訓(xùn),就沒有造。據(jù)史書記載,貞觀一代,“風俗儉樸,衣無錦繡”,皇后親自養(yǎng)蠶,大臣居宅卑陋。唐太宗后期造了一些宮殿,這固然是一種奢侈的表現(xiàn),但是還應(yīng)當看到,這些宮殿的質(zhì)量是相當差的,并非畫棟雕梁,金壁輝煌。即以他晚年營造的、耗資最大的玉華宮而言,“惟所居殿復(fù)以瓦,余皆茨”。貞觀元年,唐太宗曾打算造一處宮殿,材料都準備好了,62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里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千古明訓(xùn)。唐太宗有一次去蒲州巡視,該州刺史趙元楷原是隋代的佞臣,入唐以后,仍不改舊度。“課父老黃紗單衣,迎褐路左,盛飾廨(xiè)宇,修營樓雉以求媚。又潛飼羊百余口,魚數(shù)千頭,將饋貴戚”。太宗知道情況后,就把他叫去批評了一頓。趙又羞又怕,“數(shù)日不食而卒”。諸葛亮在《前出師表》里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千古明63據(jù)史書記載,貞觀一代,“風俗儉樸,衣無錦繡”,皇后親自養(yǎng)蠶,大臣居宅卑陋。魏征認為應(yīng)該如何“積其德義”?原文: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思知足以自戒(克制欲望)像仙人赤松子、王子喬那樣的長壽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nèi)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zhèng)臣”稱之。更為可貴的是,在進諫時,他言辭懇切,極盡忠誠。竭盡誠意就能使吳、越這樣的敵對國結(jié)成一個整體。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⑨魏征諫太宗勿寵長樂公主——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思正身以黜惡(端身黜惡)(處理方法:其他小組同學(xué)回答、教師點撥)2、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及論證方法。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譏:“譏”、“謗”、“誹”都是指責別人的過錯或短處,“謗”一般指公開的;
貞觀前期,唐太宗把臣下提的意見,“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覽;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寢?!庇幸淮嗡麑Υ蟪紓冋f:“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jiān)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兢兢業(yè)業(yè),猶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p>
魏征因勢利導(dǎo),及時向他提出:“愿陛下慎終如始,則善矣。”后來唐太宗有所松懈,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魏征都一一給他指出來,而他總是表示接受,表示要改過。比如他看了《十漸不克終疏》后,對魏征說:“朕今聞過矣,愿改之,以終善道?!辈汛耸鑼懺谄溜L上,以便朝夕見之,還叫史官寫到史書上去。戒驕傲自滿據(jù)史書記載,貞觀一代,“風俗儉樸,衣無錦繡”,皇后親自養(yǎng)蠶,64
由于疾惡太深,唐太宗產(chǎn)生了另一個偏向,他“聞人之善或未全信,聞人之惡以為必然”,這就助長了壞人攻擊好人的氣焰。如權(quán)萬紀與李仁發(fā)兩人,都以告訐(jié)受到他的寵信。魏征曾當堂揭露權(quán)、李“以訐為直,以讒為忠”,“挾恩依勢,逞其奸謀”。并批評唐太宗“縱未能舉善以厲俗,奈何昵奸以自損乎”?戒輕信人言由于疾惡太深,唐太宗產(chǎn)生了另一個偏向,他“聞人之善或65
難點1: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①盡臣子之責,謙恭誠摯。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更為可貴的是,在進諫時,他言辭懇切,極盡忠誠。他的“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充滿對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語重心長,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見更是句句坦誠,字字驚心,這怎能不令太宗動容?②顯諫臣之智,委婉得體。說理透徹,語言簡練而生動,特別是正反論述、前后對比、引經(jīng)據(jù)典,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充分展現(xiàn)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進諫藝術(shù)。③魏征遇上了英明的君主——唐太宗。伯樂還需要千里馬,作為一代明君,唐太宗勵精圖治,以國事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對于魏征的進諫大都能夠虛心接受。難點1: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66難點2:本文主旨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其主題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全文主要闡明的是為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難點2:本文主旨《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67人君當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問題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誠能十思垂拱而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難點3:本文論證思路(以“固本思源”為喻)(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提出具體做法)思人君當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問題載舟覆舟68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人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提出“十思“的具體建議見可欲……將有作……念高?!瓚譂M盈……樂盤游……憂懈怠……慮壅蔽……懼讒邪……恩所加……罰所及……(正)(反)取江山守江山結(jié)構(gòu)圖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源不深而望流之遠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69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又如《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和《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中的“說”。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說:則是一般的用話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的意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覆:顛覆.課堂小結(jié)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C.傲物則骨肉為行路D.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解析:A項中“根本”古義為樹木的根;今義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項中“縱情”古義為放縱情感;今義為盡情。C項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D項中“聰明”古義是兩個詞,靈敏;明亮。今義指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C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課堂小結(jié)1.下列各項70[高考再現(xiàn)]:默寫名句: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
。(05福建卷)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05山東卷)鳴琴垂拱不言而化載舟覆舟[高考再現(xiàn)]:鳴琴垂拱不言而化載舟覆舟71[高考延伸]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
。③憂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慮壅蔽,_______________;④總此十思,宏茲九德,,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
則思慎始而敬終
則思虛心以納下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高考延伸]塞源而欲流長者也72卑以自牧牧,養(yǎng).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功夫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tǒng)治者,也可以推翻統(tǒng)治者擇善而從挑選其中的好的采納(或采用).善始善終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jié)尾處在安逸的環(huán)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和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p>
居安思?!境烧Z積累】卑以自牧牧,養(yǎng).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功夫垂拱而治君73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一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一課時74唐太宗
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75唐太宗
與“錚臣”魏征唐太宗與“錚臣”魏征76諫太宗十思疏教學(xué)課件[統(tǒng)編版]377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掌握第1段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的用法。(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C.全文在章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形成正反對比,如“積德義”與“德不厚”的對比等。注釋: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翻譯: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固卻要樹木長得高,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你這)明智的人呢?、尬赫髦G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教學(xué)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糾正字音。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2、疏通第1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教學(xué)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78教學(xué)重點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1段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的用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了解“諫”“疏”等文體常識及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處理方79反饋問題1、“必固其根本”的“固”怎么理解?(1,2組)2、“諫”是什么意思?“疏”是一種怎樣的文體?(3.6組)(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必固其根本”的“固”怎么理解?(1,2組)(處80預(yù)設(shè)問題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體常識。2.疏通第一段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點字詞、句式。(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體常識。(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81作者作品介紹02作者作品介紹0282魏征其人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為避亂,曾一度出家為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nèi)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zhèng)臣”稱之。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
魏征先后上書二百多事,強調(diào)“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的諫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納。明人王船山曾評論說:“太宗之世,忠直老臣,無有過魏征者?!?《讀通鑒論》卷十一)清代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也說過:“貞觀中直諫者,首推魏征?!蔽赫髌淙宋赫鳎?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83
貞觀之初,圍繞著如何統(tǒng)治農(nóng)民的問題,朝廷中有過一場爭論。以封德彝為代表的一派人主張“任法律,雜霸道”,即實行嚴厲的鎮(zhèn)壓。魏征堅決反對這種政策。他以雄辯的事實說明,大亂之后應(yīng)當實行“帝道”、“王道”,也就是說應(yīng)當實行仁政。有雄才大略而又英明果斷的唐太宗,立即采納了魏征的意見,從而確立了貞觀時期的施政總方針。貞觀之初,圍繞著如何統(tǒng)治農(nóng)民的問題,朝廷中有過一場84背景介紹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年)四月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天下后,改年號為“貞觀”。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勵精圖治,聽取勸諫,被人們譽為“從諫如流”的君主。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背景介紹《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年85背景介紹一個表現(xiàn)是,宮室土木之作,逐漸增多。另一個表現(xiàn)是,竭誠納諫之心日見淡薄?!跋猜勴樦贾f”,“不悅逆耳之言”。此外還有畋獵頻繁,頗失其度;責罰偏嚴,時有輕重;用人欠當,遠賢近佞的問題等??傻搅素懹^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勝利,邊防日益鞏固,國威遠揚,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背景介紹一個表現(xiàn)是,宮室土木之作,逐漸增多。另一個表現(xiàn)是86背景介紹
就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別的大臣都噤若寒蟬的情況下,魏征在貞觀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這五個月中,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親手寫了詔書答復(fù)魏征。他在詔書中承認自己的過失,贊揚魏征的勸告,并將奏章放在案頭上,作為警戒。背景介紹就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別的大臣都噤若寒蟬87背景介紹“貞觀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沒有多大反復(fù),就是因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聽取了魏征的這一勸諫。唐太宗也給予魏征很高的評價:“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讜(dǎng),安國利人,成我今日之功業(yè),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北尘敖榻B“貞觀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沒有多大反復(fù),就是因88
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會用言語糾正君主或尊長的過失。解題
疏:奏議文體的一種。奏議類文章是封建時代臣下進呈給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著名的“疏”類文章有《論貴粟疏》(晁錯)、論積貯疏》(賈誼)等?!罢乱灾x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文心雕龍·章表》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89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具有才干而又辦事認真,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行為正直而又態(tài)度溫和,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jié),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鳴琴垂拱不言而化①王珪諫太宗出美人——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況:何況.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⑥魏征諫太宗納諫“慎始”而難“敬終”——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___________,。
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或過失,一般用于下對上,封建社會用言語糾正君主或尊長的過失。例如:“太后不肯,大臣強諫?!保ā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的“諫”和“《諫逐客書》”“《召公諫厲王止謗》”中的“諫”都表下屬或臣子對上直言規(guī)勸,使之改正錯誤?!爸G”,一般動詞用作為動,表示對賓語施行某一行動。例如“召公諫厲王止謗”,意思是召公對厲王阻止國人公開指責的事進行規(guī)勸。有時也用作名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諫”由動詞化為名詞,作“納”的賓語。
諷: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再如“優(yōu)孟常以談笑諷諫”(《史記·滑稽列傳》)這幾個詞大都出現(xiàn)在勸諫文章中,意思都有指責、勸告、勸說之意,但又有差別。知識拓展淺說“諷”“諫”“謗”“譏”“說”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態(tài)度謙虛而又莊重嚴90
謗:一般的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不作貶義詞。例如“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諫厲王止謗》)。也有用作貶義的,即說別人壞話,誹謗。例如《屈原列傳》中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譏:“譏”、“謗”、“誹”都是指責別人的過錯或短處,“謗”一般指公開的;“誹”是指背地里議論、嘀咕,所以有“腹誹”之說;“譏”則是微言諷刺,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有時也作譏笑講,例如《左傳·隱公元年》:“稱鄭伯,譏失教也。”
說:則是一般的用話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的意見。例如“觸龍說趙太后”“莊辛說楚襄王”中的“說”。又如《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和《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中的“說”。謗:一般的意思是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不作貶義詞。91夯實基礎(chǔ)
研讀文本03夯實基礎(chǔ)
研讀文本0392求木之長者必浚其源泉塞源而欲流長載舟覆舟慮壅蔽則思正身以黜惡無因喜以謬賞鳴琴垂拱讀準字音zhǎngjùnsèzàiyōngchùmiùgǒng求木之長者讀準字音zhǎng93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一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一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94
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固:形容詞的使動,使…牢固.根本:樹根.本:本義是樹的根部.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蛘f(事物的本質(zhì))
翻譯: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得高,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他們的道德仁義。流:泉流,名詞。遠:形作動,流得長遠,達到遠方???jùn)疏通.其:他們的。德義:道德、仁義.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95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翻譯: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穩(wěn)固卻要樹木長得高,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你這)明智的人呢!注釋: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
望,求,思:同義:指望.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況:何況.明哲:明智,賢能的人,形作名。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雖在下96
原文: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當:主持,掌管.當國者神器:帝位.重:形容詞作名詞,重權(quán),重位.域中:天地間.大:形容詞作名詞,重位.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國君主持著國家的重任,據(jù)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應(yīng)該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就(如同)是砍斷樹根卻想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卻想要泉水流遠啊。休:美好,福祉。休戚相關(guān)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預(yù)見到隱藏的危險,早做準備.戒:戒除.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第二個是同”而”轉(zhuǎn)折連詞.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判斷句原文: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97方法總結(ji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固:形容詞的使動,使…牢固.根本:樹根.本:本義是樹的根部.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蛘f(事物的本質(zhì))流:泉流,名詞。遠:形作動,流得長遠,達到遠方???jùn)疏通.其:他們的。德義:道德、仁義.
而:前三個是轉(zhuǎn)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
望,求,思:同義:指望.
雖:雖然(不能講成“即使”,此句自謙)。方法總結(jié):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固:形容詞98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
況:何況.明哲:明智,賢能的人,形作名。當:主持,掌管.當國者神器:帝位.
重:形容詞作名詞,重權(quán),重位.域中:天地間.
大:形容詞作名詞,重位.極天:天之極處,皇權(quán)。休:美好,福祉。休戚相關(guān)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預(yù)見到隱藏的危險,早做準備.戒:戒除.
以:第一個是連詞表并列,第二個是同”而”轉(zhuǎn)折連詞.下愚:最愚笨無知的人.況:何況.99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
類,專指
的奏疏?!爸S、諫、謗、譏、說”區(qū)別諷——諫——謗——譏——指責別人的過失說——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課堂練習(xí)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類100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知識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知識101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二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二課時102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
1、疏通第2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2、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及論證方法。能力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103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2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1、2段的內(nèi)容和論證方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2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處理方104反饋問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2、3組)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是什么意思?(4、5組)(處理方法:其他小組同學(xué)回答、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2、105預(yù)設(shè)問題1.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2.疏通第二段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點字詞、句式。3、第二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處理方106治國的根本之道在于全文的立足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比喻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行仁政運用自然中的現(xiàn)象來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第一段結(jié)構(gòu)“積其德義”治國的根本之道在于全文的立足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比107第一段前后兩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明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求木之長者”
“欲流之遠者”比喻論證“思國之安者”
源不深根不同德不停人君該如何去做?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正面反面正反對比第一段前后兩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明確: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求108俗話說:成由節(jié)儉破由奢積德義戒奢以儉居安思危不忘前朝之鑒?魏征認為:“存亡之所在,節(jié)嗜欲以從人,省畋游之娛,息靡麗之作,罷不急之務(wù),慎偏聽之怒?!碧铺冢骸盀橹髫?,必喪其國?!蔽赫髡J為應(yīng)該如何“積其德義”?俗話說:成由節(jié)儉破由奢積德義戒奢以儉居安思危不忘前朝之鑒?魏109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二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二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110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義: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景:大.殷:深切的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
所有帝王,承擔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而一旦功業(yè)建成就德性衰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繁:多.克:能夠.終:堅持到底.蓋:語氣副詞,大概.豈:難道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111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jīng)?大雅?蕩》,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意為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知識拓展在《詩經(jīng)》中與“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意思相同的話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jīng)?大雅?蕩》,靡,無;初,開始112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殷憂:深切的憂慮.以:而,表修飾。以:而,表并列。傲物:輕視他人。一體:整體.行路:陌生的路人.
雖:即使.董:督責.以:介詞,用.震:威嚇.茍:茍且.而:轉(zhuǎn)折連詞.懷:懷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詞作狀語.
貌:名狀恭:恭順.
惟:只是.覆:顛覆.慎:警惕.縱情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盡情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113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翻譯:當初取得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卻力量不足,為什么呢?(因為)處在深重憂患當中,一定能竭盡誠意對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縱情感,傲視他人;竭盡誠意就能使吳、越這樣的敵對國結(jié)成一個整體。傲視他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jiān)督人們,用威風怒氣威嚇人們,人們最終茍且以求免除刑罰,卻不會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卻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眾;(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114取江山守江山在殷憂
必竭誠以待人
既得志
則縱情以傲物胡越為一體骨肉為行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本段結(jié)構(gòu)取江山守江山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人115本段是從什么角度分析論證的?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闡述了什么觀點?明確:歷史角度普遍規(guī)律:歷代君王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成接著從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態(tài)上進行論證,說明是否竭誠待下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闡明其“民本”思想。本段是從什么角度分析論證的?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guī)律?闡述116課堂練習(xí)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魏征這篇諫疏是規(guī)勸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B.疏,是文體,給皇帝上的奏章。這篇奏章,提出十條建議,勸諫太宗。C.全文在章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形成正反對比,如“積德義”與“德不厚”的對比等。D.第二段以歷代帝王為例說明“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的道理。D解析:D項,“以歷代帝王為例”錯,而且其中的觀點并不是作者要陳說的觀點。課堂練習(xí)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解析:D項1172.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長:高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挖深C.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殷:深D.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黜:排斥,罷免A解析:A項,長:生長。2.對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解析:118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內(nèi)容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內(nèi)容119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課時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課時120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
1、疏通第3段的文意,掌握常見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的用法。2、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能力目標:
通過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和資料來完成以上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目標知識目標:121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3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學(xué)難點掌握第3段的內(nèi)容。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教學(xué)重點掌握第3段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處理方122反饋問題1、第三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2、3組)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中的“能”“善”是什么用法?(4、5組)(處理方法:其他小組同學(xué)回答、教師點撥)反饋問題1、第三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2、3組)(處理方法:其他123預(yù)設(shè)問題1.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2.魏征以善諫著稱,為什么他的進諫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納呢?3、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處理方法:小組合作探究、老師點撥)預(yù)設(shè)問題1.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十思可以歸納為幾戒?(處理124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三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探究、討論、展示朗讀第三段,疏通大意,歸納重點字詞、句式。125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749-34-1:2025 EN-F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Mechanical and climatic test methods - Part 34-1: Power cycling test for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068-3-14:2025 FR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3-14: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and guidance – Developing a climatic sequential test
- 校園超市消防知識培訓(xùn)內(nèi)容課件
- 校園消防知識培訓(xùn)課件演練
- 校園消防知識培訓(xùn)內(nèi)容課件
- 藥師專業(yè)考試試題及答案
- 初級底盤考試題及答案
- 金橋勞務(wù)面試題及答案
- 中國古建筑考試試題及答案
- 淘寶處罰考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數(shù)字化數(shù)據(jù)中臺技術(shù)方案
- 鎖骨骨折的護理課件
- 《物業(yè)管理法規(guī)》課件
- 2024華為干部管理資料第7版
- 《復(fù)活》(節(jié)選)列夫托爾斯泰-精講課件
- (完整版)投標文件范本(格式)
- 中國風肺脹中醫(yī)護理方案
- GB/T 10433-2024緊固件電弧螺柱焊用螺柱和瓷環(huán)
- 2024年樣板注塑機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醫(yī)院耗材供貨服務(wù)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